但是,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缝纫机中, 由于是控制箱对踏板传感器进行保持的构造, 所以如果将控制箱的朝向前后反转, 则踏板传感器的位置左右反转。 由此, 必须分别设置向 外侧或者里侧打开 / 关闭的控制箱, 成本增高。另外, 必须形成为可以将踏板传感器拆卸, 变更相对于控制箱的左右位置的结构, 必须进行控制箱和踏板传感器这两者的安装变更作 业, 也产生作业性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不损害操作踏板的操作性和部件的耐久性, 可以设定缝纫机 电动机、 控制箱、 和操作踏板的位置。
技术方案 1 所述的发明, 为一种缝纫机, 其具有 :
工作台, 其具有顶板、 和支撑该顶板的脚柱 ;
缝纫机主体, 其载置在所述顶板上, 具有固定在主轴上的带轮 ;
缝纫机电动机, 其可向左右方向调节位置地支撑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 具有固定 在驱动轴上的驱动带轮,
控制箱, 其在所述顶板下方, 可向左右方向调节位置地支撑在顶板的下表面 ;
踏板装置, 其设置在所述脚柱上, 具有可以进行脚踏操作的踏板 ;
检测器, 其与所述踏板的脚踏操作量相对应而生成信号 ; 以及
连杆, 其与所述踏板和所述检测器连结, 向检测器传递踏板操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器与所述控制箱分体构成, 所述检测器和所述控制箱支撑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上, 可以分别向左右方向调整位置。 技术方案 2 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具有与技术方案 1 所述发明相同的构成, 并且 设有支撑体, 其用于将所述检测器安装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上, 所述支撑体为板材, 具有 : 垂直部, 其支撑所述检测器 ; 以及水平部, 其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在所述水平部上设有固定 单元, 该固定单元将该水平部直接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可以向左右方向调整其固定位置。
技术方案 3 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具有与技术方案 1 所述发明相同的构成, 并且 设有 : 支撑部, 其设置在所述缝纫机电动机上, 可以向左右方向调节位置地固定在所述顶板 上; 以及支撑体, 其用于将所述检测器安装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上, 所述支撑体具有 : 垂直 部, 其支撑所述检测器 ; 以及水平部, 其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 经由该支撑部安装在所述顶 板的下表面, 在所述水平部上设有固定单元, 该固定单元将该水平部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 可以向左右方向调整其固定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 1 所述的发明, 所述检测器与所述控制箱分体构成, 所述检测器和 所述控制箱支撑在所述顶板下表面上, 可以分别向左右方向调整位置。即, 由于检测器 ( 踏 板传感器 ) 可以调整位置地与缝纫机电动机和控制箱分别安装在工作台上, 所以检测器的 配置具有自由度。 其结果, 即使在与臂部的长度相对应, 向左右方向调整缝纫机电动机和控 制箱的位置的情况下, 也可以将检测器适当地配置在工作台上, 并且由于可以沿铅垂方向 配置连杆, 所以抑制连结部的磨损和老化, 且可以执行无扭转的顺利的动作传递, 得到提高 作业效率且耐久性良好的装置。
另外, 由于可以不考虑检测器的位置而使控制箱的配置具有自由度, 所以即使在
具有开关部的情况下, 也可以与缝纫机的形式相对应, 朝向正面侧、 背面侧的某一侧进行配 置, 不需要变换检测器的位置的作业, 可以实现作业性的提高。
技术方案 2 所述的发明为下述简单的结构, 即, 将板材料弯折而形成垂直部和水 平部, 在垂直部上设置检测器, 在水平部上设置可向左右方向调整固定位置的固定单元, 并 利用固定单元将水平部直接固定配置在顶板的下表面上, 可以利用轻量简化的结构, 向左 右方向对检测器进行移动调整。
技术方案 3 所述的发明, 由于检测器的支撑体的水平部经由用于将所述缝纫机电 动机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撑部, 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 所以即使在所述缝纫机的带轮 与缝针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较短, 难以将支撑体和支撑部以水平方向排列而安装在工作台上 的情况下, 也可以在确保支撑体和支撑部的安装位置的调整余量的基础上, 向工作台安装。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 2 是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后视图。
图 3 是本实施方式的踏板传感器的后视图。
图 4 是本实施方式的踏板传感器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 )
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缝纫机 100 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 1 以及图 2 中, 缝纫机 100 具有 : 工作台 20, 其具有水平的顶板 21、 和对顶板 21 进行支撑的脚柱 22 ; 缝纫机主体 10, 其载置在所述顶板 21 上 ; 缝纫机电动机 30, 其在所 述顶板 21 下方, 被顶板 21 支撑 ; 控制箱 ( 电气箱 )40, 其在所述顶板 21 下方, 被顶板 21 支 撑; 踏板装置 50, 其可以脚踏操作地设置在所述脚柱 22 上 ; 检测器 60, 其与所述踏板装置 50 的脚踏操作相对应, 产生信号 ; 以及连杆 70, 其将所述踏板装置 50 的操作向检测器 60 传 递。
( 缝纫机主体 )
缝纫机主体 10 具有缝纫机架, 该缝纫机架由底座部 11、 从底座部 11 的一端 ( 图 1 右端 ) 直立设置的纵向机体部 12、 以及与底座部 11 的上方相对而从纵向机体部 12 延伸出 的臂部 13 构成。
另外, 在以下的说明中, 将底座部 11 以及臂部 13 延伸的水平方向称为 “左右方 向” , 将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称为 “前后方向” 。
在臂部 13 内, 可旋转地配置向左右方向延长的未图示的缝纫机主轴。在臂部 13 的前端部 ( 图 1 左端 ), 可上下移动地支撑针棒 ( 未图示 ), 在该针棒的下端支撑缝针 14, 在 纵向机体部 12 侧即基端部 ( 图 1 右端 ), 设有固定在缝纫机主轴的轴端上的带轮 15。在带 轮 15 和缝纫机电动机 30 的驱动带轮 ( 未图示 ) 上架设传递旋转动力的同步带 16。
在缝纫机主体 10 的机架上设有天秤机构、 线调整器、 布料进给机构、 以及釜机构 等公知的结构。
( 工作台 )在顶板 21 上贯穿形成用于收容缝纫机主体 10 的底座部 11 的开口部 ( 未图示 ), 以底座部 11 向顶板 21 的下侧露出的状态对缝纫机主体 10 进行保持。
脚柱 22 具有在左右设置的两根支柱 23、 和沿左右方向而两端固定在各支柱 23 的 下端部的连结部 24, 在该连结部 24 的上表面上, 利用止动螺钉固定踏板装置 50。
( 缝纫机电动机 )
缝纫机电动机 30 由以下部分构成 : 主体部 31, 使其输出轴旋转 ; 所述驱动带轮, 其 安装在该输出轴上 ; 以及支撑部 32, 其用于将缝纫机电动机 30 固定在顶板 21 的下表面。 在 支撑部 32 上设有长孔 ( 未图示 ), 该长孔用于使固定螺栓 33 向工作台 20 贯穿, 该长孔以图 1 左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形成, 使缝纫机电动机 30 相对于工作台 20 的安装位置可以在图 1 的左右方向上调整。利用所述长孔进行调整, 以使得缝纫机电动机 30 的驱动带轮与缝纫 机主体 10 的带轮 15 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该带轮在底座部的右端部, 固定配置在顶板 21 的 前后方向后侧 ( 背面侧 )。
( 控制箱 )
控制箱 40 为中空横长状的框体, 在框体内部收容有电源电路、 控制电路基板等电 路结构, 利用上述电路结构, 执行缝纫机主体 10 以及缝纫机电动机 30 的控制。 作为控制箱 40, 以使其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方式, 在缝纫机主体 10 的底座部 11 的左端部, 固定配置在顶板 21 的前后方向后侧 ( 背面侧 )。
另外, 在控制箱 40 中, 虽未图示, 但设有开口部, 其在前后方向后侧开口, 使内部 的电路结构露出, 以可以进行修理等, 并且可以利用未图示的盖部件将开口部覆盖。
( 踏板装置 )
踏板装置 50 具有 : 踏板 51 ; 以及左右一对支撑部 52、 52, 它们利用沿左右方向的 支撑轴, 可转动地支撑踏板 51, 两个支撑部 52 利用螺钉固定在所述连结部 24 的上表面。
踏板 51 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设定为, 相对于设置在缝纫机主体 10 的臂部 13 的 左端部上的缝针 14, 在左右方向上大致一致。
踏板 51, 通过足尖的前踏入操作, 可以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从中立位置进行转动。
踏板 51 的右端部前侧, 经由万向接头 71 与连杆 70 的下端部连结。
( 检测器 )
在图 3、 图 4 中, 检测器 60 具有 : 作为检测元件的可变电阻元件 61, 其电阻值随着 输入轴的旋转位置而变化 ; L 字状的双臂曲柄 62, 其固定在可变电阻元件 61 的输入轴 61a 上; 弹簧 63, 其对双臂曲柄 62 向一个方向施加转动力 ; 以及止动器 64, 其与利用弹簧 63 预 紧的双臂曲柄 62 的转动方向相对而可以对其卡合。检测器 60 利用支撑体 65 固定在工作 台 20 的顶板 21 的下表面。
作为支撑体 65, 将平板状的板材以直角弯折而形成, 具有水平部 65a 和垂直部 65b。在水平部 65a 上沿左右方向形成较长的长孔 65c。支撑体 65 利用贯穿该长孔 65c 的 固定螺栓 33, 可以向左右方向调节位置地固定在支撑部 32 上, 经由支撑部 32 固定在顶板 21 的下表面。
长孔 65c 和固定螺栓 33 构成固定单元。
如上所述经由支撑部 32 将支撑体 65 固定在顶板 21 上的方式, 是在缝纫机的带轮 15 和缝针 14 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较短, 难以将支撑体 65 和支撑部 32 在水平方向并列而安装
在顶板 21 上的情况下进行的。
另一方面, 在缝纫机的带轮 15 和缝针 14 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较长, 容易将支撑体 65 和支撑部 32 在水平方向并列而安装在顶板 21 上的情况下, 可以将支撑体 65 的水平部 65a 利用固定单元直接安装在顶板 21 上。
作为垂直部 65b, 在将支撑体 65 固定在顶板 21 上时, 从水平部 65a 的图 1 左端部 向垂直下方垂下, 在其左端面上支撑所述检测器 60。
从固定在垂直部 65b 的左端面上的可变电阻元件 61 的左面, 突出设置与左右方向 平行的输入轴 61a。
作为 L 字形状的双臂曲柄 62, 中心部轴支撑在所述输入轴 61a 上, 弹簧 63 的一端 与向上方延伸的另一侧的腕部 62a 卡止, 利用该弹簧 63 施加使腕部 62a 旋转的作用力, 使 其与止动器 64 抵接。
朝向作业者侧 ( 正面侧 ) 延伸的另一侧的腕部 62b, 经由万向接头 72 与连杆 70( 第 1 连结棒 73) 的上端部连结, 在利用弹簧 63 的作用力而腕部 62a 与止动器 64 抵接时, 经由 连杆 70, 使踏板装置 50 的踏板 51 成为中立位置。
止动器 64 利用螺钉构造支撑在支撑体 65 上, 可以利用旋转操作, 沿前后方向移动 调节, 调节与腕部 62a 的抵接位置。由此, 可以变更调节止动器 64 的中立位置。 ( 连杆 )
连杆 70 由以下部分构成 : 第一至第三连结棒 73 ~ 75 ; 连结体 76, 其将第一和第二 连结棒 73、 74 连结 ; 以及连结体 77, 其将第二和第二连结棒 74、 75 连结。
连结体 76、 77 分别将第一连结棒 73 的下部和第二连结棒 74 的上部、 以及第二连 结棒 74 的下部和第三连结棒 75 的上部重叠, 通过螺钉紧固而进行连结, 通过松弛螺栓, 使 各连结棒的连结位置移动, 从而可以调节长度。
由此, 利用上述构造, 连杆 70 可以任意地调节其全长的长度。
另外, 连杆 70( 第三连结棒 75) 的下端部经由万向接头 71 与踏板 51 的右端部连 结。该万向接头 71 可以围绕沿左右方向的旋转轴, 相对于连杆 70 的踏板 51 转动, 并且可 以向前后左右方向倾斜移动。
( 缝纫机的动作 )
由上述结构构成的缝纫机 100, 如果操作者执行踏板装置 50 的踏板 51 的踏入, 则 与该踏入量相对应, 向下方牵引双臂曲柄 62 的腕部 62b, 使输入轴 61a 旋转, 由此利用可变 电阻器 61( 检测器 60) 检测踏板 51 的踏入量, 向控制箱 40 内的电路基板输出。控制电路 基板以与踏板装置 50 的检测踏入量相对应的速度, 驱动缝纫机电动机 30, 由此缝纫机主体 10 执行缝制。
( 各结构的配置 )
在工作台 20 的顶板 21 上载置缝纫机主体 10 时, 以下述配置固定在顶板上, 即, 使 踏板装置 50 的踏板 51 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与缝针 14 在左右方向上大致一致。另外, 缝纫机 电动机 30 配置为, 使驱动带轮与缝纫机主体 10 的带轮 15 在左右方向上大致一致。
另一方面, 对于控制箱 40 和检测器 60, 由于分别设置在工作台 20 上, 所以对于控 制箱 40 以及检测器 60 可以分别配置在任意位置上。
并且, 对于检测器 60, 可以在支撑体 65 的长孔 65c 范围内, 以下述方式安装在工作
台 20 上, 即, 使检测器 60 和连杆 70 的连结位置 ( 万向接头 72 的位置 )、 以及踏板装置 50 和连杆 70 的连结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由此, 连杆 70 可以配置为, 使其上端部和下端部在左右方向不会发生倾斜, 有效 地防止由于产生上下方向以外的应力而导致磨损和老化的发生, 并且可以实现无扭转的顺 利的动作传递。
另外, 对于缝纫机主体 10, 在采用与上述不同形式的缝纫机主体的情况下, 或者, 在采用臂部 13 的长度较长的缝纫机主体的情况下, 踏板装置 50 的踏板 51 必须与缝纫机主 体 10 的缝针位置相对应, 设定左右方向的配置, 但由于踏板传感器 60 的配置不受其它结构 的限制, 所以可以与新的踏板装置 50 的配置相对应而进行配置, 可以相对于各种缝纫机主 体, 容易地避免连杆 70 的左右方向的倾斜, 可以实现防止由于发生上下方向以外的应力而 导致磨损和老化的发生的效果、 以及实现无扭转的顺利的动作传递的效果。
另外, 由于控制箱 40 也以在长孔的范围内可向左右方向调节地安装在顶板 21 上, 所以检测器 60 以及缝纫机电动机 30 的配置不受制约, 可以任意地配置。例如即使在缝纫 机主体 10 的底座部 11 的底面安装油盘等, 避开缝纫机主体 10 配置控制箱 40 的情况下, 也 可以任意地设定该控制箱 40 的配置和朝向, 例如也可以容易地实现使其开口部面向背面 侧的配置, 实现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 对于控制箱 40, 设有沿左右方向的长孔, 通过经由该长孔利用螺栓或者螺钉 安装在工作台 20 的顶板 21 上, 而可以对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另外, 可以额外地设 置长孔、 或者以对称的配置设置长孔等, 也可以安装在与控制箱的前后朝向相反方向上。
另外, 检测器 60, 不仅是可变电阻器, 也可以使用光学传感器和磁传感器等其它检 测方式的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