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面的加压油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离合器促动装置, 其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离合器。 特别是, 其涉及用 于离合器促动装置的带有加压油路的离合器壳体。
背景技术 双向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输入轴, 其连接到并且通过两个离合器分别促动。 双向离合器变速器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也被称作双重离合器变速器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两个离合器经常组合成单个装置, 其允许一次促动两个离合器中 的任何一个。两个离合器分别连接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两个输入轴以提供驱动扭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有成本效益的改进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离合器选择性地传递发动机的旋转运动到变速器, 同时变速器传递接收到的旋转 运动到轮子。发动机使用燃料产生旋转运动或机械动力。轮子通常连接到在运输中使用的 车辆。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主要想法是提供装置壳体, 其带有用于加压液体的通路, 如润 滑油, 其被需要去支撑同轴线 (concentric) 的工作缸 (CSC), 该工作缸促动用于双离合器 变速器的离合器释放系统。双离合器变速器能够提供手动或自动变速器。
通路不相交或相通, 所以同轴线的工作缸可以独立工作。 换句话说, 通路不允许在 每个通路中的工作液体或流体与另一个通路中的工作液体相混合。 装置壳体支持紧凑的包 装, 其有用于离合器释放系统的空间和用于输入轴轴承的保持螺栓的空间。 实际上, 工作液 体可以包括气体。螺栓用于将部件紧固在一起。
本申请提供装置壳体或外壳, 用于发动机变速器的双离合器促动装置。装置壳体 包围离合器促动装置, 其通常固定到离合器壳体。 装置壳体包围同轴线的工作缸的零件, 同 时离合器壳体包围离合器和离合器促动装置。
双离合器促动装置包括同轴线的工作缸, 其包括内腔和外腔, 其中外腔围绕部分 内腔或者全部内腔。内腔和外腔基本上共同具有相同的轴线。外腔通常有环形形状。应当 理解的是术语 “环形” , 如此处所用, 基本上是指基本圆形的带状。 内腔可以具有环形或圆柱 形。
内腔用于接收在压力下的工作液体, 用于促动第一离合器盘, 同时外腔用于接收 在压力下的工作液体, 用于促动第二离合器盘。
特别地, 外腔围绕部分内腔或者全部内腔。工作液体可包括润滑油。液体的压力 用于促动第一离合器盘或者第二离合器盘。 第一离合器盘和第二离合器盘选择性地接合或 者连接发动机到双离合器变速器。
装置壳体包括里面的内部液体供给通道和里面的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内部液体供 给通道和外部液体供给通道被布置在装置壳体或者离合器壳体的壁内。换句话说, 它们位于装置壳体或者离合器壳体的里面。这减少了作为离合器壳体的装置壳体的空间要求。
里面的内部液体供给通道是用于连接到内腔。换句话说, 内部液体供给通道提供 了路径, 所以工作液体可以被引入到内腔。内部液体供给通道包括第一内部直段和第二内 部直段, 其中第二内部直段是用于连接到内腔。 第一内部直段和第二内部直段是相连的, 所 以位于第一内部直段中的液体可以流到第二内部直段。
以相似的方式, 里面的外部液体供给通道用于连接到外腔。外部液体供给通道包 括第一外部直段和第二外部直段。第二外部直段是用于连接到外腔。第一外部直段和第二 外部直段是相连的, 所以位于第一外部直段中的液体可以流到第二外部直段。
此处规定, 位于装置壳体内部的两个液体供给通道替代一个液体供给通道, 具有 使得同轴线的工作缸正确运行的优点。外腔可以独立于内腔运行。例如, 外腔可以接收离 合器促动油压, 同时内腔可以接收较低的工作油压。
此外, 里面的内部液体供给通道可以基本上或者大致上设置为与里面的外部液体 供给通道相邻近, 所以里面的内部液体供给通道与里面的外部液体供给通道不相交。液体 供给通道间的相交将引起内腔和外腔彼此依赖, 因此不能正常工作。这种邻近布置具有通 路设计更加容易和装置壳体的生产更加容易的优点。 第一内部直段、 第二内部直段、 第一外部直段和第二外部直段通常是通过加工或 者钻孔来形成。
里面的内部液体供给通道与里面的外部液体供给通道可以被设置或者被定位在 不同水平 (level) 或者高度。不同水平提供了用于里面的内部液体供给通道和里面的外部 液体供给通道避免彼此相交的方法。用于提供所述避免的其它方法也是可能的。
第一外部直段相对于第一内部直段可以倾斜或者有轻微的角度。 倾斜对于特定装 置壳体结构有助于通道布线, 以至于各段彼此不相交。
第二内部直段和第二外部直段可以基本上垂直于同轴线的工作缸的轴线。 垂直的 连接可允许与内腔连接的第二内部直段更加容易生产, 和与外腔连接的第二外部直段更加 容易生产。段或者通道的密封件可以阻断第二内部直段的一端, 所以工作液体不从装置壳 体泄露。第一内部直段可以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内部直段, 以使这些段更加容易生产。
第一外部直段可以经过连接直段连接到第二外部直段通道。 另外的连接直段允许 更容易的绕过里面的内部液体供给通道。段或者通道的密封件可以阻断连接直段的一端, 以阻止工作液体从装置壳体泄露。第一外部直段可以基本上垂直于连接直段。第二外部直 段可以基本上垂直于连接直段。 这些所述的垂直连接允许在连接的生产过程中的连接对齐 更加容易。
本申请提供了离合器促动装置, 其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双离合器用 作内燃机和双离合器变速器之间的联轴器装置。 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绕其外部边界带有齿 的齿轮, 用于控制由内燃机到车辆轮子的机械动力, 和用于为车辆用户提供变速齿轮。
离合器促动装置包括缸体组件, 其固定到上面提到的装置壳体。 特别的是, 装置壳 体包括里面的内部液体供给通道和里面的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里面的内部液体供给通道和 里面的外部液体供给通道位于装置壳体内。
缸体组件包括内腔和滑动布置在内腔中的内活塞, 还有外腔和滑动布置在外腔中 的外活塞。
内腔通过内部液体供给通道用于接收在压力下的液体。内腔包括内部入口。同样 地, 外腔通过外部液体供给通道用于接收在压力下的液体。外腔包括外部入口。内腔的部 分或者内腔的全部被外腔所包围。内部活塞用于促动第一离合器盘, 同时外部活塞是为促 动第二离合器盘而设计。
离合器促动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到内部活塞上的内部活塞密封件和固定到外部 活塞上的外部活塞密封件。内部活塞密封件和外部活塞密封件阻止在各自腔内的液体泄 露, 或者使液体保持在各自腔内。
离合器促动装置可以包括液压回路, 其包括液体源、 泵、 和操纵阀。泵连接到液体 源和操纵阀。
特别是, 液体源通常位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较低的部分。液体源储存或者接收液 体为另一组件之后使用。在本申请中, 液体源可以包括贮油槽。贮油槽用于容纳车辆中的 液体。
泵提供压力下的液体, 从液体源通过操纵阀到达外部环形腔, 和通过操纵阀到达 内部环形腔。
操纵阀控制液体的流动。该控制可以停止所述流动或者限制所述流动, 以至于液 体的压力发生变化。可操作的是, 该液体流动通过操纵阀选择性地接合外部活塞和内部活 塞中的一个, 以便释放另一个。外部活塞布置在外腔内, 同时内部活塞布置在内腔内。 此外, 操纵阀控制液体的压力以便选择性地接合一个活塞和释放另一活塞。选择 的活塞可以是指外部环形活塞或者内部环形活塞。选择的腔接收离合器促动压力, 用于促 动相应选择的活塞和离合器。
离合器促动装置还可以包括减压阀和通路装置。通路装置提供液体通道, 并且连 接到减压阀的释放侧和液体源。减压阀维持最小流体压力水平。减压阀和操纵阀被布置, 以便预定的离合器促动压力在接合的活塞的腔内被确立, 同时相对的较低压力在未接合或 者释放的活塞的腔内被确立。较低压力是参照离合器促动压力。较低压力允许未接合活塞 的腔被充满或者被液体所占据。
本申请提供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离合器促动装置包括缸体组 件, 其包括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
第一液压马达用于促动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离合器, 同时第二液压马达用于促 动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二离合器。
特别是, 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被布置, 以至于第一液压马达的部分或者 第一液压马达的全部被第二液压马达所包围。此外, 缸体组件被固定到上面提到的装置壳 体。装置壳体的小的尺寸允许全部离合器促动装置也具有小的尺寸。
在一些应用中, 第一液压马达包括内部液体腔, 其中内部活塞被布置在内部液体 腔中。 以相似的方式, 第二液压马达也包括外部液体腔, 并且外部活塞被布置在外部液体腔 中。内腔的部分或者内腔的全部被外腔所包围。
本申请提供用于发动机 ( 如内燃机 ) 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第 一离合器盘, 其连接到内部输入轴, 和设置在内部输入轴上的一个或多个输入齿轮。 齿轮绕 其外部边界带有齿, 用于控制由内燃机到车辆的一个或多个轮子的机械动力。第一离合器 盘用于选择性地连接内部输入轴到内燃机。 输入齿轮连接到或者啮合到位于输出轴上的输
出齿轮。 此外, 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第二离合器盘, 其连接到外部输入轴, 和设置在外部输 入轴上的一个或多个输入齿轮。第二离合器盘用于选择性地连接外部输入轴到内燃机。
内部输入轴和外部输入轴被布置, 以至于内部输入轴的部分或者全部被外部输入 轴所包围。 上面的离合器促动装置选择性地促动第一离合器盘和第二离合器盘与内燃机相 接合。
实际上, 内燃机的旋转运动通过内部或者外部输入轴传递到输入齿轮、 输出齿轮、 输出轴、 和车辆的一个或者多个轮子。
本申请提供了动力系和带有该传动系的车辆。 动力系用于传递机械动力到车辆的 一个或多个轮子。动力系包括内燃机和上面提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可接 合或者可连接到内燃机。 车辆包括动力系和一个或多个轮子, 该轮子选择性连接到动力系。
在下面的描述中, 提供细节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然而, 没有这些细节实施例也 可实行,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 1 表示离合器促动装置实施例的三维横截面剖视图, 图 2 表示图 1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的二维横截面剖视图, 图 3 表示液压系统的示意图, 其用于操作图 1 和 2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图 4 表示图 1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的离合器壳体的前视图, 图 5 表示图 4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 6 表示离合器促动装置另一实施例的透明视图, 图 7 表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 8 表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的断面图, 图 9 表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的第一供油路径, 图 10 表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的第二供油路径, 图 11 表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的油路的暴露图, 和 图 12 表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中的透明视图。 参考标号 10 离合器促动装置 13 操纵元件 14 驱动元件 16 离合器壳体 18 离合器释放装置 19 离合器释放装置 21 同轴线的工作缸组件 23 缸体 24 缸体 25 缸体 27 外部环形活塞30 外部环形腔 31 外部入口 33 内部环形活塞 34 内部环形腔 35 内部入口 36 离合器轴承 37 离合器轴承 40 滚珠 41 内部环 42 外部环 44 挡板 46 滚珠 47 内部环 48 外部环 50 挡板 55 液压系统 57 控制元件 58 贮油槽 60 出口 61 入口 62 过滤器 63 出口 64 入口 66 泵 68 出口 70 入口 72 操纵阀 73 入口 74 减压阀 76 第一出口 77 第二出口 80 出口 81 入口 84 入口 85 冷却器 87 出口 90 入口 101 管道 102 管道103 管道 104 管道 105 管道 106 管道 107 管道 110 附着点 111 附着点 113 承重板点 114 承重板点 115 承重板点 117 行程传感器 118 装置壳体 120 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3 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4 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7 前面 129 内部 131 第一侧面开口 132 侧面 133 第一通路密封件 137 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8 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9 连接外部通路 140 底部开口 141 底面 143 第二侧面开口 145 第二通路密封件 150 离合器促动装置 152 装置壳体 154 底部开口 156 垂直连接通路 158 垂直连接通路 160 供油路径 162 供油路径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和 2 描绘了装置 10 的横截面剖视图, 该装置用于促动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 合器。双离合器允许将来自内燃机的回转力传给动力系或者车辆的轮子。双离合器变速器有齿轮, 其包括围绕轮子外边缘带有齿的轮, 用于控制由内燃机到动力系或者到车辆的轮 子的机械动力。车辆提供运输的方法。
控制元件 57, 如图 3 所示, 促动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用于接合或者用于作用于第一 离合器释放装置 18 和第二离合器释放装置 19。术语 “作用” 也称作 “施加影响” 。特别是, 驱动元件 14 适合于对离合器释放装置 18 和 19 进行操作, 当操纵元件 13 沿轴线方向对驱 动元件 14 起作用或者加负荷时。操纵元件 13 适合于通过控制元件 57 接合或者动作。
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包括操纵元件 13 和驱动元件 14。操纵元件 13 置于朝向车辆 的齿轮箱侧, 同时驱动元件 14 置于朝向马达或者车辆的离合器侧。齿轮箱也称为变速器壳 体。该马达也称为内燃机。
参考操纵元件 13, 操纵元件 13 包括带有一套活塞的同轴线的工作缸组件 21。同 轴线的工作缸组件 21 被固定或者牢固固定到离合器壳体 16 或者双离合器的外壳。离合器 壳体 16 包围双离合器的内部零件和同轴线的工作缸组件 21。
工作缸组件 21 的同轴线布置与其它实现的布置或者设计相比允许离合器促动装 置 10 用较少的空间来实现。
工作缸组件 21 包括第一缸体 23、 第二缸体 24 和第三缸体 25。这些缸体 23、 24 和 25 分享相同的轴线。第一缸体 23 围绕第二缸体 24 还有第三缸体 25, 同时第二缸体 24 围 绕第三缸体 25。 外部环形活塞 27 在第一缸体 23 和第二缸体 24 之间滑动布置。外部环形活塞 27 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指向齿轮箱侧, 同时第二端指向离合器侧。
外部环形活塞 27 的第一端与第一缸体 23 和第二缸体 24 共同形成外部环形腔 30。 外部环形腔 30 有外部入口 31。外部环形活塞 27 的第一端与第一缸体 23 和第二缸体 24 也 基本上形成一个不透气的密封, 以至于在外部环形腔 30 中的任何液体不向外部环形活塞 27 的第二端泄露。 在特殊实施例中, 不透气的密封是通过给外部环形活塞 27 的第一端提供 橡胶密封件来实现的。此外, 环形活塞 27 的第二端适合于接合或者作用于驱动元件 14。
与此类似, 内部环形活塞 33 在第二缸体 24 和第三缸体 25 之间滑动布置。内部环 形活塞 33 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指向齿轮箱侧, 同时第二端指向离合器侧。
内部环形活塞 33 的第一端与第二缸体 24 和第三缸体 25 共同形成内部环形腔 34。 内部环形腔 34 有内部入口 35。内部环形活塞 33 的第一端与第二缸体 24 和第三缸体 25 也 基本上形成一个不透气的密封, 以至于在内部环形腔 34 中的任何液体不向内部环形活塞 33 的第二端泄露。 在替代实施例中, 不透气的密封是通过在内部环形活塞 33 上布置橡胶密 封件来实现的。此外, 内部环形活塞 33 的第二端适合于接合或者作用于驱动元件 14。
此外, 外部环形活塞 27 围绕内部环形活塞 33, 以至于外部环形活塞 27 和内部环形 活塞 33 分享相同的轴线。同样的, 外部环形腔 30 围绕内部环形腔 34, 以至于外部环形腔 30 和内部环形腔 34 分享相同轴线线。
在一般意义上说, 内部环形活塞 33 和第二环形腔 24 起到部分液压马达的作用。 外 部环形活塞 27 和外部环形腔 30 也起到部分液压马达的作用。
参考驱动元件 14, 驱动元件 14 包括第一离合器轴承 36 和第二离合器轴承 37。离 合器轴承 36 和 37 也称为离合器释放轴承。
第一离合器轴承 36 包括滚珠 40 和两个大致环形元件。环形元件包括内部环 41
和外部环 42, 其共同围绕滚珠 40。挡板 44 布置在内部环 41 的一端和外部环 42 的一端之 间。外部环 42 适合于接合或者作用于图 2 中的外部环形活塞 27 的第二端。内部环 41 适 合于对离合器释放装置 18 施压, 当外部环 42 通过外部环形活塞 27 作用时。
以相似的方式, 第二离合器轴承 37 包括滚珠 46、 内部环 47 和外部环 48。内部环 47 和外部环 48 围绕滚珠 46。挡板 50 布置在内部环 47 的一端和外部环 48 的一端之间。外 部环 48 适合于接合或者作用于图 2 中的内部环形活塞 33 的第二端。内部环 47 适合于对 离合器释放装置 19 施压, 当外部环 48 通过内部环形活塞 33 作用时。
此外, 滚珠 40 和 46 每个包括滚珠隔离圈, 其未显示, 用于保持或者维持滚珠 40 和 46 在适当的位置。润滑脂用于滚珠 40 和 46 上以确保其抗磨特性。
图 3 表示液压系统 55 的示意图, 其用于操作图 1 和 2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液压 系统 55 不包括控制杆。
液压系统 55 包括控制元件 57。控制元件 57 包括齿轮泵 66, 其使用操纵阀 72 和 减压阀 74 来控制或者促动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特别的是, 控制元件 57 包括贮油槽 58。贮油槽 58 布置在变速器壳体或者外壳的 较低的部分。第一管道 101 连接贮油槽出口 60 到过滤器入口 61, 同时第二管道 102 连接过 滤器出口 63 到齿轮泵 66 的入口 64。第三管道 103 连接齿轮泵出口 68 到操纵阀 72 的入口 70 和减压阀 74 的入口 73。 第四管道 104 连接第一操纵阀出口 76 到外部环形腔 30 的外部入口 31, 同时第五 管道 105 连接第二操纵阀出口 77 到工作缸组件 21 的内部环形腔 34 的内部入口 35。第六 管道 106 连接减压阀出口 80 到操纵阀入口 81 和冷却器 85 的入口 84。第七管道 107 连接 冷却器出口 87 到贮油槽入口 90。
实际上, 贮油槽 58 包括或者容纳工作液体, 其通常是润滑油形式。工作液体提供 用于传递离合器促动压力到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介质。图 1 和图 2 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外部环形腔 30 的外部入口 31 和内部环形腔 34 的内部入口 35 接收离合器促动压力。
润滑油经过过滤器 62 从贮油槽 58 中被齿轮泵 66 抽出, 并且在压力作用下, 其被 迫通过减压阀 74 和通过操纵阀 72 到达离合器促动装置 10。过滤器 62 从工作液体中移除 污染物或者外来粒子, 以阻止这些污染物到达减压阀 74 和操纵阀 72 中。
减压阀 74 被安排或者设置以至于减压阀 74 允许相对低的压力 ( 例如, 每平方英 寸大约 5 磅 ) 被应用或者传递给离合器促动装置 10。这确保环形腔 30 和 34 恒定充满润滑 油。恒定充满弥补了任何的泄露, 并且允许在通过操纵阀 72 的压力移动或者激活时, 在外 部环形腔 30 或者内部环形腔 34 中的润滑油的压力的快速增加。
当双离合器变速器处于中性状态时, 操纵阀 72 也被安排处于中性状态。中性状态 也称为中性位置。在中性状态, 操纵阀 72 不给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传递压力。在这个状态, 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离合器不接合。在车辆具有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情况下, 车辆的内燃机不 连接到动力系或者车辆的轮子, 因为离合器没有接合。
如果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前进或者倒档被选择, 那么来自操纵阀 72 的压力增加, 以 促动恰当的离合器, 其相应于选择的挡位。选择的挡位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特殊的齿轮齿 数比相关。一个挡位将只相应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的一个离合器。在大多数实现 中, 奇数的前进挡位与双离合器的一个离合器相关, 同时偶数的前进挡位与双离合器的另
外一个离合器相关。
离合器的促动是通过传递来自齿轮泵 66 的促动离合器压力实现的, 该压力借助 润滑油到达操纵阀 72 的恰当出口 76 或 77。促动离合器压力也传递到相应的环形腔 30 或 34。相应的环形腔 30 或 34 经历快速增加的压力到促动离合器压力, 例如, 每平方英寸大约 100 磅, 而其它未被选择的环形腔 30 或 34 的压力保持每平方英寸大约 5 磅的低压。
离合器促动压力然后施加到相应环形活塞 27 或 33。这个压力促动或者移动相应 环形活塞 27 或 33, 以对相应的离合器轴承 36 或 37 施加压力, 从而对相应的离合器释放装 置 18 或 19 施加压力, 以接合所选的恰当的离合器。
如果离合器促动压力从环形腔 30 或 34 被移去或者被减少, 那么双离合器的相应 的离合器也被释放。
没有到达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润滑油, 在途中经过冷却器 85 到达贮油槽 58, 这样 完成了循环。
在一般意义上说, 实施例可以包括连接装置, 以便在驱动元件 14 和操纵元件 13 之 间提供适当的轴向连接。
此外, 外部环形活塞 27 可以包括横向法兰, 其可以是简单的环, 用于接合或者对 第一离合器轴承 36 施加压力。第一离合器轴承 36 可以包括径向轮缘和轴向作用的环形弹 簧。轴向作用的环形弹簧是为接合或者对径向轮缘施加压力而设计, 以促使径向轮缘向外 部环形活塞 27 的横向法兰沿轴向方向运动。以这种方式, 第一离合器轴承 36 相对于外部 环形活塞 27 被轴向保持或者牢固固定。
类似地, 内部环形活塞 33 可以包括横向法兰, 用于接合或者对第二离合器轴承 37 施加压力。 第二离合器轴承 37 也可以包括径向轮缘和轴向作用的环形弹簧。 轴向作用的环 形弹簧是为接合或者对径向轮缘施加压力而设计, 以促使径向轮缘向内部环形活塞 33 的 横向法兰沿轴向方向运动。这样, 第二离合器轴承 37 相对于内部环形活塞 33 被轴向保持。
简而言之, 同轴线的工作缸组件 21 使用液压系统促动双离合器变速器的两个离 合器。同轴线的工作缸组件 21 位于离合器壳体 16 中并被固定到离合器壳体 16 上。工作 缸组件 21 的每个环形活塞 27 或 33 应用或者促动两个离合器, 并且通过应用或者释放轴承 36 和 37 释放两个离合器。 在足够压力下的工作液体被注入同轴线的工作缸组件 21 的环形 腔 30 和 34。
这个实施例以创新的方式操作离合器, 并且与其它活塞促动实现方式相比需要较 小空间。实施例也避免了使用控制杆去促动离合器。
图 4 描述了图 1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离合器壳体 16 的前视图。离合器壳体 16 有附着点 110 和 111, 承重板点 113、 114 和 115, 和行程传感器 117。附着点 110 和 111, 承重板点 113、 114 和 115, 连同行程传感器 117 与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相邻布置。离合器壳 体间隙的几何关系如图 4 所示。
功能上, 附着点 110 和 111 是用于连接离合器壳体 16 到变速器的齿轮箱壳体。附 着点 110 和 111 有螺栓口或孔, 以将离合器壳体 16 牢固固定到齿轮箱壳体上。离合器侧的 螺栓孔在离合器壳体 16 的较低侧形成, 并且形成内螺纹以便螺纹啮合安装螺栓。安装螺栓 可以是像螺栓的金属物体, 其用于将部件固定在一起。
承重板点 113、 114 和 115 用于连接位于变速器内部的离合器壳体 16 的轴承护圈板。轴承护圈板是用于支撑来自变速器的齿轮或大齿轮反作用载荷。行程传感器 117 是用 于指示离合器盘的位置。
图 5 显示图 4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的透视图。装置壳体 118 封装图 1 中的带有一套活塞的同轴线的工作缸组件 21 的零件。
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有装置壳体或者外壳, 其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 提供工作液体给内部环形腔 34, 同时第二通道提供工作液体给外部环形腔 30, 以至于两个 通道彼此不相交, 即使两个通道可能彼此邻近布置。
在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内形成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和外部液体 供给通道 121。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用于提供工作液体给内部环形腔 34, 同时外部液体 供给通道 121 用于提供工作液体给外部环形腔 30。 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与外部液体供给 通道 121 不相交, 即使设置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与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相邻。外部液 体供给通道 121 的部分相对于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倾斜, 以避免相交。
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包括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和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它们 基本上以线性方式延伸, 并且基本上被规定在相同平面上。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和第二 内部供给通路 124 具有基本上稍长的或者直的轮廓。
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的一端连接到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的中部, 以至于在第 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中的液体可以流入到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中。
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端位于前面开口 126, 该开口在离 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的前面 127 上, 同时第二端被设置在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的内部部分 129。与此对比, 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 中第一端位于第一侧面开口 131, 该开口在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的侧面 132 上, 并且第二端被设置在内部环形腔 34 的内部入口 35 处。第一通路密封件 133 之后覆盖 在第一侧面开口 131 上。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的中部连接到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的第 二端, 以至于在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中的液体可以流入到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中。
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包括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和连接 外部通路 139, 其将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连接到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上。该连接允许 位于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中的液体经过连接外部通路 139 流入到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中。 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和连接外部通路 139 基本上以线性方式 延伸。 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和连接外部通路 139 具有基本上稍长 的或者直的轮廓。
此外, 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底部开口 140, 该开 口在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的底面 141 上, 同时第二端被设置在离合器促动装 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的内部部分。
与此对比, 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第一端位于第二侧面 开口 143, 该开口在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的侧面 132 上, 并且第二端被设置在 外部环形腔 30 的外部入口 31 处。在操作过程中, 第二通路密封件 145 之后覆盖在第二侧 面开口 143 上。
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的第二端连接到连接外部通路 139 的第一端, 同时第二外 部供给通路 138 的中部连接到连接外部通路 139 的第二端部。连接外部通路 139 的第二端部也连接到开口, 该开口位于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的底部。该开口被通路密 封件 147 所封闭或者阻塞。该布置允许位于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中的液体经过连接外部 通路 139 流入到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中。
比较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和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被 设置与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相邻近。此外, 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与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不平行, 并且相对于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是倾斜的。
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与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邻近布置。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与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 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的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和第二内部供 给通路 124 是通过加工或者钻孔来形成。然后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的一端用第一通路密 封件 133 来阻塞。钻孔提供了基本上较长的轮廓。
类似地, 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的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和连接外部通路 139 是通过钻孔来形成。第二通路密封件 145 之后阻塞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的一端。
上面提到的倾斜有利于使得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和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不与 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相交, 并且不与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相交。没有倾斜或者供给通 路 124 和 137 位于不同水平面, 相交将发生, 并且因此阻止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正常工作。 功能上, 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和第二内部供给通路 124 为工作液体进入内部环 形腔 34 提供了通道。前面开口 126 使得工作液体能被引入到内部环形腔 34 中。第一通路 密封件 133 阻塞第一侧开口 131, 以至于工作液体不从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中泄露或者流出。
类似地, 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和连接外部通路 139 为工 作液体进入外部环形腔 30 提供了通道。底部开口 140 允许工作液体被引入到第一外部供 给通路 137。第二通路密封件 145 阻塞第二侧开口 143, 以至于工作液体不从离合器促动装 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中泄露或者流出。以相似的方式, 通路密封件 147 阻塞连接外部通路 139 的一端, 以至于工作液体不从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的装置壳体 118 中泄露或者流出。
以相似的方式, 第一外部供给通路的第二开口用于经由第一外部供给通路的第二 端和经由第二外部供给通路的第二端引入由泵 66 加压后的工作液体到外腔, 。通路密封件 阻塞第二外部供给通路的第一端, 以至于工作液体不由装置壳体 118 中流出。
图 6 表示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的另一实施例的透明视图。图 6 显示了给离合器促 动装置 150 提供供油通道的方式。
为了更清晰的说明实施例, 图 7 显示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的实体透视图。类似地, 图 8 显示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的断面视图。
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和图 1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10 有相似的零件。相似的零件 有相似名称或者相同零件号。相似零件的描述因此通过参考合并。
图 6 显示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的装置壳体 152。装置壳体 152 包封绕同轴线的工 作缸组件的零件。
在装置壳体 152 的内部, 形成了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和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与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不相交, 即使设置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与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相邻近。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是用于引入工作液体到内部环形 腔 34, 同时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是用于引入工作液体到外部环形腔 30。
此外, 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和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位于不同水平或者高度。 水 平的差异有利于允许液体供给通道 120 和 121 彼此邻近但是彼此没有相交。液体供给通道 120 和 121 的相交将阻止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正常工作。
结构上, 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和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的零件被如上描述, 其特 征在于, 供给通道 120 和 121 两者 ( 如此处所设置 ) 基本上彼此平行。此外, 内部液体供给 通道 120 经过垂直连接通路 156 连接到装置壳体 152 的底部开口 154。工作液体经过底部 开口 154 到垂直连接通路 156 而被供应给内部液体供给通道 120。 类似地, 外部液体供给通 道 121 经过垂直连接通路 158 连接到装置壳体 152 的底部开口 140。工作液体经过底部开 口 140 到垂直连接通路 158 而被供应给外部液体供给通道 121。
图 9 显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的第一供油路径或者路线 160。供油路径 160 提供了用于供给或者引入工作液体到外部环形腔 30 的通道。 供油路径 160 由底部开口 140 延伸, 经过垂直连接通路 156、 经过第一外部供给通路 137、 经过连接外部通路 139、 和经 过第二外部供给通路 138 到达外部环形腔 30。 以相似的方式, 图 10 显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的第二供油路径 162。供 油路径 162 提供了用于供给或者引入工作液体到内部环形腔 34 的通道。供油路径 162 由 底部开口 154 延伸, 经过垂直连接通路 156、 经过第一内部供给通路 123、 和经过第二内部供 给通路 124 到达内部环形腔 34。
对比图 9 和图 10, 第一供油路径 160 位于供油路径 162 的上方。此外, 供油路径 160 相对于供油路径 162 不倾斜或者成角度。换句话说, 供油路径 160 和 162 被设置在不同 水平或者高度, 其中供油路径 160 和 162 基本上彼此平行。这种水平的差异允许供油路径 160 和 162 彼此不相交, 即使它们彼此邻近布置。
为了更容易的说明实施例, 图 11 显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的油路的暴露 图。图 12 显示图 6 中的离合器促动装置 150 的透明或者轮廓视图。
尽管的上面描述包括大量特征, 但是这些不应当构造成为实施例的范围的限制, 而仅仅是为可预见的实施例提供说明。 特别是上面所提到的实施例的优点不应当构造成为 实施例的范围的限制, 而仅仅是解释如果将所描述的实施例投入实践后的可能成就。 因而, 实施例的范围应当通过权利要求书来决定, 而不是通过给出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