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背景技术 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具备向进行引纬的主喷嘴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供给 装置。压缩空气的供给装置具有控制向主喷嘴提供压缩空气的开闭阀, 开闭阀和主喷嘴通 过压力导管相连接。
开闭阀被固定在固定位置上, 例如固定在织机的供纱侧框架上等, 与此相对, 主喷 嘴被固定在摆动的筘座上, 与筘一同摆动, 因此所述压力导管采用具有挠性, 并且其长度为 容许筘座摆动的程度的尼龙软管。
例如, 专利文献 1 中的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将压缩空气供给装置的开闭阀以 包围主喷嘴的方式固定排列, 各开闭阀和主喷嘴通过具有挠性的压力导管相连接, 各压力 导管的管路均设为基本相同的最短路径, 以实现反应迅速的喷气。
另外, 存在能够根据所纺织的织布幅宽的变化, 将主喷嘴的安装位置向织布幅宽 方向移动调节的喷气式织机。
对织布幅宽进行变更时, 应以织布幅宽方向上哪个位置为基准, 这一点各种织机 各不相同, 其中有一种方法为 : 以织机上最大织布幅宽的中心线为基准, 相对于中心线分配 织布幅宽的左右端位置, 即按照所谓的 “中心基准” 对织布幅宽进行变更。
例如, 需要吊线左右平衡的提花织机、 以及需要整经轴和经纱张力左右平衡的双 经轴式织机等就采用了上述 “中心基准” , 根据所纺织的织布幅宽, 按照中心基准将主喷嘴 的安装位置向织布幅宽方向移动调节。
在能够将主喷嘴的安装位置向织布幅宽方向移动调节的喷气式织机中, 由于除了 容许筘座摆动外, 还需要容许主喷嘴在织布幅宽方向上的移动, 因此采用了管体较长的导 管来作为连接开闭阀和主喷嘴的压力导管。
但是, 如果采用那么长的压力导管, 当向接近位于织布幅宽方向上的开闭阀一侧 移动调节主喷嘴时, 主喷嘴和开闭阀之间的距离会随之缩短, 与此相应, 连接主喷嘴和开闭 阀的压力导管的挠曲量会随之增大。
而且, 当压力导管的挠曲量增大时, 由于筘座的摆动而导致的压力导管的振幅将 会随之增大。其结果使压力导管和周边装置产生干涉, 加速压力导管的摩擦消耗及磨损。
此外, 当主喷嘴和开闭阀之间的距离缩短时, 在主喷嘴和开闭阀之间压力导管过 度弯曲超过其最小弯曲半径, 而导致导管折断, 有碍于将压缩空气供给至主喷嘴。
针对这个问题, 可以考虑到以下的技术方案 : 将开闭阀的安装位置设为可向织布 幅宽方向移动调节, 通过移动调节主喷嘴, 相应地对开闭阀的安装位置也进行调节, 从而不 必使用较长的压力导管也能够应对将主喷嘴向织布幅宽方向的移动调节。
但是, 即使将开闭阀设为可向织布幅宽方向移动调节, 由于其移动路径上存在各 种周边装置 ( 例如织边开口装置 ), 因此开闭阀安装位置的调节范围将会受到限制。此时,
相对于主喷嘴在织布幅宽方向的移动量, 开闭阀安装位置的调节范围会缩小, 因此结果还 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压力导管。
尤其如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技术所示, 在以包围主喷嘴的方式排列了压缩空气供 给装置的开闭阀的引纬装置中, 由于开闭阀所占据的空间较大, 因此开闭阀的安装位置的 调节范围就会受到限制。
[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平 11-315447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 针对背景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纬装置, 在如上述般随着 织布幅宽的变化可将主喷嘴向织布幅宽方向移动调节的喷气式织机中, 即使将主喷嘴向织 布幅宽方向移动, 也不会使压力导管发生过度挠曲或折断的现象。
基于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结构如下。
也就是说, 本发明的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具备 : 其安装位置设为可向织布幅宽 方向移动调节的用于引纬的主喷嘴 11 ; 由织机机架支承, 向所述主喷嘴 11 供给压缩空气的 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14, 该供给装置 14 包括 : 控制所述主喷嘴 11 中压缩空气的通过的开闭 阀 15 ; 安装于所述开闭阀 15 的排气端口 17 上的接管的排气口 35 ; 连通所述接口的排气口 35 和所述主喷嘴 11, 并具有挠性的压力导管 36。 此外, 所述供给装置 14 具备使所述排气口 35 旋转移动的旋转机构 18。
此外, 这里所指的 “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14” 除了开闭阀 15、 压力导管 36 以外, 还包 括开闭阀等的附属品, 例如接管 33a、 33b, 以及支承这一系列部件的部件。 开闭阀 15 例如为 电磁阀, 压力导管 36 例如为尼龙软管。
进而, 所述旋转机构 18 可以构成为具备支承部件 25。该支承部件 25 为将所述开 闭阀 15 支承在织机机架上的支承部件, 且将所述开闭阀 15 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
此外, 所述供给装置 (14) 构成为具备两个以上开闭阀 15, 所述旋转机构 18 可以构 成为具备保持部件 19, 该保持部件 19 是支承所述两个以上开闭阀 15 的共用的保持部件, 由 所述支承部件 25 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旋转机构 18 的旋转轴线可以设定成大致上下方向。此外, 所谓大致上下的方 向的概念是指, 除了铅垂方向外, 还包括当旋转机构的旋转呈自由状态时, 旋转机构不会受 重力影响而擅自旋转的程度下所倾向的方向。
在所述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中, 所述供给装置具备使所述排气口旋转移动的旋 转机构, 该结构可以通过旋转机构使所述排气口旋转移动, 而改变所述排气口的位置, 因 此, 在向织布幅宽方向移动调节主喷嘴的安装位置时, 可以通过旋转移动所述排气口的位 置, 改变压力导管开闭阀一侧的端部的位置和延伸方向, 而变更压力导管的设置状况。
因此, 当伴随织布幅宽的变化, 向织布幅宽方向移动调节主喷嘴时, 本发明的引纬 装置能够应对主喷嘴的移动调节, 可使压力导管和周边装置之间不产生干涉, 并且可防止 压力导管出现过度挠曲或折断的现象。
由于所述旋转机构具备支承部件, 该支承部件是将所述开闭阀支承在织机机架上 的支承部件, 以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开闭阀, 因此, 可以使排气端口的接管 的排气口沿着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旋转移动, 进一步延长排气口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距
离, 能够应对主喷嘴向织布幅宽方向更大的移动调节。
此外, 由于构成为可使开闭阀绕旋转轴线旋转移动, 使压力导管绕旋转轴卷绕或 送出, 因此, 与将开闭阀向织布幅宽方向直线移动的结构相比可不占用空间, 而消除压力导 管的过度松弛或过度紧绷。
进而, 由于所述供给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开闭阀, 所述旋转机构具备保持部件, 该 保持部件是支承所述两个以上的开闭阀的共用的保持部件, 以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由 所述支承部件支承, 因此, 对应于主喷嘴向织布幅宽方向的移动调节, 仅一次操作就可使两 个以上的开闭阀、 即两个以上的排气口同时绕共同的旋转轴线旋转移动, 使调节操作变得 简便。
由于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轴线沿大致上下方向配置, 因此, 对应于主喷嘴向织布 幅宽方向的移动调节来旋转移动排气口时, 无论旋转机构的重心在什么位置上, ( 即使将旋 转机构上的螺栓部件松开 ) 旋转机构也不会因重力而发生旋转, 使调节操作变得简便。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的主视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的俯视图。
图 3 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的左视图。
图 4 是表示本发明的引纬装置的俯视图, 分别表示了 (a) 为主喷嘴安装在与最小 织布幅宽相对应的位置上时的状态 ; (b) 为主喷嘴安装在与最大织布幅宽相对应的位置上 时的状态。
图 5 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引纬装置的俯视图, 分别表示了 (a) 为主喷 嘴安装在与最小织布幅宽相对应的位置上时的状态 ; (b) 为主喷嘴位于稍外侧时的状态 ; (c) 为主喷嘴安装在与最大织布幅宽相对应的位置上时的状态。
图 6 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例中的引纬装置的俯视图, 分别表示了 (a) 为 主喷嘴安装在与最小织布幅宽相对应的位置上时的状态 ; (b) 为主喷嘴安装在与最大织布 幅宽相对应的位置上时的状态。
符号说明
1 喷气式织机
2 筘座
3筘
4 安装槽
5 喷嘴支架
6 螺旋部件 ( 螺钉 )
7 辅助喷嘴
8 引纬装置
9 引纬序列
10 辅助主喷嘴
11 主喷嘴
12 导入孔
13 接管 14 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15 电磁阀 ( 开闭阀 ) 16 供气端口 17 排气端口 18 旋转机构 19 支架 ( 保持部件 ) 20 顶面 21 侧面 22 长孔 23 安装孔 24 孔 25 托架 ( 支承部件 ) 26 长孔 27 孔 28 螺旋部件 ( 螺钉 ) 29 螺旋部件 ( 螺帽 ) 30 平垫圈 31 弹簧垫圈 32 垫圈 33a 接管 33b 接管 34 接管 35 接管的排气口 36 尼龙软管 ( 压力导管 ) 37 旋转轴线 38 织布幅宽方向 39 经纱列一侧 40 离开经纱列的一侧 41 纬纱 42 织布 43 机架 44 侧支架 45 卷取轴 46 打纬装置 47 前端 48 楔形块 49 撑条 50 综框51 综框导板 52 筘座脚 53 常喷用空气通路 54 切断用空气通路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 1 ~图 3, 对本发明的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8 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 示的例子为, 将本申请的引纬装置 8 适用于具备两个引纬序列的喷气式织机 1 的例子。各 附图中表示了, 在构成喷气式织机 1 的部分中, 设置了引纬装置 8 的部分, 即左侧的机架 43 的周边部分。引纬装置 8 对应于两个引纬序列, 分别各具备有两个主喷嘴 11 和电磁阀 ( 开 闭阀 )15 等。以下就本发明的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8 进行详细说明。
图中所示喷气式织机 1 的主机架具有, 左侧机架 43、 未图示的右侧机架、 和未图示 的连接左右机架的横梁。左侧机架 43 和未图示的右侧机架上分别设有向上方突出的侧支 架 44, 左右侧支架 44 的上部架设有在织布幅宽方向上延伸的撑条 49。左右一对侧支架 44 上分别设有将多个综框 50 引导至上下方向的综框导板 51。 将纬纱 41 引纬至未图示的经纱开口的引纬装置 8 具备两个引纬序列。作为所述 各引纬序列的主要结构, 具有将纬纱 41 和压缩空气一起从前端 47 喷射出去的主喷嘴 11 ; 向主喷嘴 11 供给用于引纬的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14 ; 连接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14 和主喷嘴 11、 作为压力导管的尼龙软管 36 ; 以及将未图示的纬纱储存装置里储存的纬纱 41 送进主喷嘴 11 的辅助主喷嘴 10。
各主喷嘴 11 对于作为构成打纬装置 46 的一个部件的筘座 2, 通过喷嘴支架 5 可移 动调节地安装在织布幅宽方向上。各主喷嘴 11 固定在共同的喷嘴支架 5 上。此外, 图1~ 3 表示主喷嘴 11 安装在与筘座 2 上的最小织布幅宽相对应的位置上时的状态。
如图 3 所示, 筘座 2 为延设在织布幅宽方向上的部件, 该筘座 2 保持筘 3, 并通过 在织机前后方向摆动的筘座脚 52 由未图示的摆动轴所支承。未图示的摆动轴使筘座脚 52 在织机前后方向上摆动, 以此, 由筘座 2 所保持的筘 3 也在织机前后方向上摆动。筘座 2 具 有向上开口、 在织布幅宽方向上延伸的安装槽 4。安装槽 4 中嵌入有固定有主喷嘴 11 的喷 嘴支架 5 的一部分和楔形块 48。螺旋部件 ( 螺钉 )6 从上方穿过楔形块 48, 并被拧入安装 槽 4, 通过拧紧该螺旋部件 6, 喷嘴支架 5 被安装槽 4 和楔形块 48 夹持, 并被牢固地固定在 筘座 2 上。以此, 主喷嘴 11 与筘 3 一起在织机前后方向上摆动。此外, 如图 1 所示, 多个辅 助纬纱 41 穿行的辅助喷嘴 7 在织布幅宽方向上安装在筘座 2 上。
移动调节主喷嘴 11 在织布幅宽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时, 松开螺旋部件 6, 使喷嘴支 架 5 沿着筘座 2 的安装槽 4 滑行, 定位后再将螺旋部件 6 重新拧紧。
在各主喷嘴 11 的引纬侧的相反侧的后端设有将纬纱 41 导入喷嘴内的导入孔 12。 纬纱 41 从未图示的纬纱储存装置, 经过辅助主喷嘴 10 被导入至导入孔 12 中。此外, 在各 主喷嘴 11 上安装有接管 34, 该接管 34 通过尼龙软管 36 将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导入装置 14 导入主喷嘴 11 内。
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14 配置在与主喷嘴 11 相比离开经纱列的一侧, 由旋转机构 18 以可绕旋转轴线 37 旋转的方式支承在织机的侧支架 44 上。作为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14 的
主要构成具备作为与各主喷嘴 11 相对应的开闭阀的各电磁阀 15、 作为共用地安装有各电 磁阀 15 的保持部件的支架 19、 作为支承支架 19 的支承部件的托架 25、 以及固定支架 19 和 托架 25 的螺钉等的螺旋部件 28、 29。其中, 支架 19、 托架 25、 和螺旋部件 28、 29 构成本发明 的旋转机构 18, 所述螺旋部件 28、 29 的中心线相当于旋转机构 18 的旋转轴线 37。
支承支架 19 的托架 25 为具有长片部和短片部的 L 字形铁板 ( 金属板部件 ), 所 述短片部由螺栓固定形成于离开侧支架 44 的经纱列一侧的侧面上方的孔 27 上, 其结果, 托 架 25 的长边部以平面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 从侧支架 44 的侧面突出延伸, 此外, 长边部上 设有贯穿上下、 在织布幅宽方向上长度较长的长孔 22。
安装有各电磁阀 15 的支架 19 为构成为通过弯折铁板使之具有 3 个相互正交的面 的筐体, 所述 3 个面中与所述旋转轴线 37 正交的面, 即顶面 20 上设有贯穿上下的长孔 26, 该长孔 26 用于将支架 19 安装在托架 25 上。
在托架 25 的长片部的底面与支架 19 的顶面 20 重叠的状态下, 通过在托架 25 的长 孔 22 和支架 19 的长孔 26 的交叉部分穿插螺旋部件 ( 螺钉 )28, 而后用螺栓部件 ( 螺帽 )29 拧紧, 将支架 19 以可在织布幅宽方向、 经纱方向、 以及绕旋转轴线 37 的方向上调节地安装 在托架 25 上。 此外, 为了可靠地对支架 19 和托架 25 进行固定, 螺旋部件 ( 螺钉 )28 与托架 25 之间安装有弹簧垫圈 31 和平垫圈 30, 支架 19 与螺旋部件 ( 螺帽 )29 之间安装了垫圈 32。
支架 19 的两个侧面之中的侧面 21 上贯穿有用于安装各电磁阀 15 的安装孔 23, 各电磁阀 15 通过从侧面 21 的外侧插入至安装孔 23 的螺旋部件, 被固定在侧面 21 的内侧。 此外, 各电磁阀 15 的排气端口 17 上都拧入有接管 33a, 接管 33a 的排气口向侧面 21 侧开 口。在侧面 21 上, 与接管 33a 的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贯穿孔 24, 进而, 接管 33b 从侧 面 21 的外侧被拧入至接管 33a 的排气口中。
各接管 33b 的排气口 35 上分别安装有尼龙软管 36 的一端, 尼龙软管 36 的另一端 与所述主喷嘴 11 的接管 34 相连接。为了容许主喷嘴 11 向织布幅宽方向移动, 尼龙软管 36 需适当加以松弛, 以便筘座 2 摆动也不会被拉动。此外, 各电磁阀 15 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 错开位置的方式固定在支架 19 上, 以便所述接管 33b 之间不会互相干涉。各电磁阀 15 的 供气端口 16 的接管 13 上连接有与未图示的压力供给源相通的未图示的压力导管。
各接管 33a 上除了连接接管 33b 外, 还连接有空气通路 53 和空气通路 54, 空气通 路 53 和空气通路 54 上分别设有未图示的防逆流阀, 以防止压缩空气从接管 33a 一侧逆流。 因此, 来自各电磁阀 15 的压缩空气通过接管 33a、 接管 33b、 排气口 35、 尼龙软管 36 仅供给 至主喷嘴 11。此外, 在织机连续运转或停止运转时, 用于时刻防止脱线的具有一定压力的 空气通过接管 33a、 接管 33b、 排气口 35、 尼龙软管 36, 从空气通路 53 提供给主喷嘴 11。此 外, 纬纱 41 由未图示的供纱侧切刀装置切断时, 通过喷射压缩空气, 可减少纬纱 41 因切断 而产生的反作用, 防止纬纱 41 从主喷嘴 11 脱落, 也就是说, 剪纬用气流的压缩空气通过接 管 33a、 接管 33b、 排气口 35、 尼龙软管 36, 从空气通路 54 供给至主喷嘴 11。
根据上述结构, 供给装置 14 的旋转机构 18 使接管 33b 的排气口 35 绕配置在上下 方向上的旋转轴线 37 旋转。此外, 该旋转轴线 37 作为各接管 33b 的排气口 35 共同的旋转 轴线 37 发挥作用。
接着, 有关本发明的引纬装置 8 的作用, 以扩大织布幅宽时、 即将主喷嘴 11 向织布
幅宽外侧移动调节时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在图 4(a) 中, 主喷嘴 11 的喷嘴支架 5 在与最 小织布幅宽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定在筘座 2 上。
与上述喷嘴支架 5 的位置相对应, 供给装置 14 的支架 19 主喷嘴 11 的接管 34 的 供气口与电磁阀 15 的排气端口 17 的接管排气口 35 之间距离最短的位置上通过拧紧支承 支架 19 的螺旋部件 28、 29, 固定在托架 25 上。
扩大织布幅宽时, 首先, 松开将支架 19 固定在托架 25 上的螺旋部件 28、 29, 使支架 19 可以旋转。
接着, 有关喷嘴支架 5, 松开将喷嘴支架 5 固定在筘座 2 上的楔形块 48 上的螺旋部 件 6( 参照图 3), 使喷嘴支架 5 可以沿着筘座 2 的安装槽 4 移动调节。
其次, 将喷嘴支架 5 向织布幅宽方向中离开经纱列的一侧移动调节, 将主喷嘴定 位在与已变更的织布幅宽相对应的位置上后, 再次拧紧筘座 2 上的螺栓部件 6 而固定喷嘴 支架 5。
此时, 随着向离开喷嘴支架 5 的经纱列的一侧、 即向接近电磁阀 15 一侧的移动调 节, 主喷嘴 11 的接管 34 的供气口与安装在电磁阀 15 的排气端口 17 上的接管 33a、 33b 的 排气口 35 之间的距离缩短, 连通这些的尼龙软管 36 则会长度过剩, 呈现出导管大幅弯曲的 状态。
为此, 使供给装置 14 的支架 19 以螺旋部件 28、 29 的轴线为中心, 如图 4(b) 所示 绕顺时针方向旋转, 使尼龙软管 36 卷入支架 19, 以此吸收尼龙软管 36 的多余长度。
进而, 旋转调节支架 19, 松弛尼龙软管 36, 使其达到能够容许筘座 2 摆动的程度, 然后, 再次拧紧支承支架 19 的螺旋部件 28、 29, 固定支架。
如上所述, 在图 1 ~ 4 所示的例子中, 随着织布幅宽的变化对主喷嘴 11 进行移动 调节时, 根据主喷嘴 11 的移动调节, 由旋转机构 18 旋转供给装置 14, 使排气口 35 的位置旋 转移动, 以此改变作为压力导管的尼龙软管 36 的开闭阀一侧的端部位置和延伸方向, 而可 改变尼龙软管 36 的设置状况。因此, 向织布幅宽方向对主喷嘴 11 进行移动调节时, 没有必 要变更不同长度的尼龙软管 36, 而且即使主喷嘴 11 与筘座 2 一起摆动, 也不会使尼龙软管 36 与周边装置发生干涉, 并且也不会使尼龙软管 36 出现过度挠曲或折断的现象。
此外, 在图 1 ~ 4 所示的例子中, 旋转机构 18 的托架 25 安装在侧支架 44 上, 压缩 空气供给装置 14 配置在织机的机架 43 的上方, 该位置对于织布幅宽方向位于主喷嘴 11 的 调整范围之外, 但供给装置 14 的安装位置不局限于图 1 ~ 4 所示的位置。
例如, 如图 5 和图 6 所示, 可以将构成旋转机构 18 的托架 25 安装在机架 43 等位 置上, 将压缩空气供给装置 14 配置在与机架 43 相比位于主喷嘴侧 ( =经纱列一侧 )。也就 是说, 只要供给装置 14 不与周边装置发生干涉, 可以将其配置在对于织布幅宽方向上位于 主喷嘴 11 的调整范围之内的位置上。
此外, 在图 1 ~ 4 所示的例子中, 旋转机构 18 构成为可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线 37 旋转, 但是不局限于此, 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绕任意方向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例如, 如图 5 所示的例子, 可以构成为, 构成旋转机构 18 的螺旋部件 28、 29 的旋转轴线 37 与织布幅宽方 向平行, 使供给装置 14 绕织布幅宽方向上的旋转轴线 37 旋转, 也可以构成为, 使未图示的 供给装置 14 绕经纱方向上的旋转轴线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 分别形成于支架 19 和托架 25 上, 构成旋转机构 18 的旋转轴的螺旋部件 28 所插入的两个孔均为长孔, 但是也可以改为支架 19 和托架 25 的孔中至少一个 是长孔, 在旋转时, 使螺旋部件可沿着其中一个长孔平行移动, 也可以改为双方都是一般的 圆孔, 使螺旋部件仅能旋转, 不能平行移动。
此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 支架 19 上固定有两个电磁阀 15, 但是也可以将电磁阀改 为 1 个, 或者可以将多个电磁阀分别固定配置在不同的支架上, 由不同的旋转机构进行旋 转。此外, 还可以将支架和电磁阀设为一体化的部件。此外, 还可以将旋转轴和支架或电磁 阀设为一体化的部件, 以代替螺旋部件 28、 29。
在实施例中, 旋转支架 19, 使尼龙软管 36 卷入支架 19, 但也可以仅旋转接管 33b, 使接管的排气口 35 旋转移动。但是, 为了能够紧凑地吸收尼龙软管 36 的多余长度, 还是旋 转支架 19, 使尼龙软管 36 卷入支架 19 这种方式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