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2406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9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83583.7

申请日:

2010.12.10

公开号:

CN102093167A

公开日:

2011.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33/30申请日:20101210|||公开

IPC分类号:

C07C33/30; C07C29/14; C07C33/025; C07D307/42; C07D333/16; C07C35/06; C07C29/143

主分类号:

C07C33/3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杨健; 夏铃洁; 余长泉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代理人:

胡红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包括:(1)将锌粉和乙酸盐混合后搅拌反应0.2~2小时;(2)加入溶剂,搅拌条件下加入羰基化合物和3-溴丙烯或3-溴丙炔反应,反应完成后,后处理得到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所述的羰基化合物为环戊酮、环己酮或结构如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1)中,R2为C1~C6的烷基、环丙烷、取代苯基、苯基、苄基、取代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或2(2-噻吩基)乙烯基;R3为氢或R2。本发明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简化了反应过程,收率高,副产物少,无挥发性溶剂使用,绿色、安全、低排放,可实现工业化。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包括 : (1) 将锌粉和乙酸盐混合后搅拌反应 0.2 ~ 2 小时 ; (2) 向步骤 (1) 的反应体系中加入溶剂, 搅拌条件下加入羰基化合物和 3- 溴丙烯或 3- 溴丙炔反应, 反应完成后, 后处理得到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 ; 所述的羰基化合物为环戊酮、 环己酮或结构如式 (1) 所示的化合物 : 式 (1) 中, R2 为 C1 ~ C6 的烷基、 环丙烷、 取代苯基、 苯基、 苄基、 取代吡啶基、 噻吩基、 呋 喃基或 2(2- 噻吩基 ) 乙烯基 ; R3 为氢或 R2 ; 所述的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结构如式 (3a) ~ (3b) 所示 : 式 (3a) ~ (3b) 中, R1 为烯丙基或炔丙基 ; R2 为 C1 ~ C6 的烷基、 环丙烷、 取代苯基、 苯 基、 苄基、 取代吡啶基、 噻吩基、 呋喃基或 2(2- 噻吩基 ) 乙烯基 ; R3 为氢或 R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 (1) 中的反应温度为 50 ~ 14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锌粉 与醋酸盐的摩尔比为 100 ∶ 1 ~ 0.0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 (2) 中的溶剂为四氢呋喃、 饱和氯化铵水溶液、 水、 乙醇、 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 溶剂。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 骤 (2) 中的反应温度为 0 ~ 30℃。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 骤 (2) 中的溶剂与锌粉的质量比为 5 ~ 50 ∶ 1。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羰 基化合物与锌粉的摩尔比为 1 ∶ 1 ~ 3。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溴 丙烯或溴丙炔与羰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1.3 ~ 2.2 ∶ 1。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后 处理方法为 : 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乙酸乙酯搅拌, 分层后有机层干燥浓缩后 柱层析得到产品。

说明书


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中间体制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 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化合物作为一种特定化合物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类有机物特 别是药物中, 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或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广泛地 用做合成分子和结构单元, 也可用于大环内酯、 聚羟基类天然产物、 聚醚抗生素等的合成。
     现有的合成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化合物有效手段主要是通过 Barbier 反应得 到, 各 种 金 属 参 与 的 水 相 Barbier-Type 反 应, 已 有 综 述 (Tetrahedron, Vol.52, No.16, pp.5643-5668, 1996) 报道。但是一般的 Barbier 反应工艺都需要特殊的金属催化, 有些金 属或者用量大, 昂贵, 或者收率较低, 有废液产生。由于锌的便宜易得和在反应中的良好活 性, 利用锌作为合成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化合物中的金属试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化学家的青 睐, 但是购买来的锌粉一般需要事先预活化才能使用, 这样就给反应操作带来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乙酸盐现场活化 锌粉, 简化了反应过程, 收率高, 副产物少, 无挥发性溶剂使用, 绿色、 安全、 低排放, 可实现 工业化。
     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包括 :
     (1) 将锌粉和乙酸盐混合后搅拌反应 0.2 ~ 2 小时 ;
     (2) 向步骤 (1) 的反应体系中加入溶剂, 搅拌条件下加入羰基化合物 ( 式 (1)) 和 3- 溴丙烯 ( 式 (2a)) 或 3- 溴丙炔 ( 式 (2b)) 反应, 反应完成后, 后处理得到目标产物, 反应 过程如下式所示 :
     所述的羰基化合物为环戊酮、 环己酮或结构如式 (1) 所示的化合物 : 式 (1) 中, R2 为 C1 ~ C6 的烷基、 环丙烷、 取代苯基、 苯基、 苄基、 取代吡啶基、 噻吩基、 呋喃基或 2(2- 噻吩 基 ) 乙烯基 ; R3 为氢或 R2 ;
     所述的目标产物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结构如式 (3a) ~ (3b) 所示 : 式 (3a) ~ (3b) 中, R1 为烯丙基或炔丙基 ; R2 为 C1 ~ C6 的烷基、 环丙烷、 取代苯基、 苯基、 苄基、 取代吡 啶基、 噻吩基、 呋喃基或 2(2- 噻吩基 ) 乙烯基 ; R3 为氢或 R2。
     综合考虑原料的反应活性以及易得性, 所述醋酸盐优选为醋酸银、 醋酸铅和醋酸 铜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市购的锌粉表面比较规则, 将锌粉加入到醋酸盐中, 在一定温度下 可以促使锌粉表面的一部分锌原子与醋酸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最后使得锌粉的表面凹凸 不平, 增大了锌粉的比表面积, 增加了锌粉的有效反应位, 同时步骤 (1) 中反应温度不宜过 低, 反应温度过低, 反应速度较慢 ; 反应温度也不宜过高, 反应温度过高, 反应不易控制, 可 能造成全部或者大部分的锌粉被氧化, 不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 同时过高的反应温度增加 了安全隐患, 为便于后续反应的进行, 步骤 (1) 中的反应温度优选为 50 ~ 140℃, 步骤 (1) 中锌粉与醋酸盐的摩尔比优选为 100 ∶ 1 ~ 0.05。
     步骤 (2) 中, 所述的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 饱和氯化铵水溶液、 水、 乙醇或甲苯中 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溶剂, 所选溶剂廉价易得且挥发性低, 环境友好。 另外, 步骤 (2) 的反应温度优选为 0 ~ 30℃, 该温度易于控制, 能耗较低 ; 所加入的溶剂与步骤 (1) 中锌粉 的质量比为 5 ~ 50 ∶ 1, 所加入的羰基化合物与步骤 (1) 中的锌粉的摩尔比为 1 ∶ 1 ~ 3 ; 所加入的溴丙烯或溴丙炔与羰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1.3 ~ 2.2 ∶ 1, 采用上述比例投加所需 原料, 目标产物的产量较高, 且节约成本。
     上述反应反应完全后, 可采用多种常规的后处理方法, 优选的后处理方法为反应 结束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乙酸乙酯搅拌, 分层后有机层干燥浓缩后柱层析得到产品。
     本发明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 采用乙酸盐现场活化锌粉从而增加锌 粉的比表面积, 使锌粉活性增大, 与现有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化合物的工艺方法相比, 本发明所述工艺简化了反应过程, 收率高, 副产物少, 无挥发性溶剂使用, 绿色、 安全、 低排 放, 可实现工业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1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银, 加热 到 100 ℃搅拌反应 0.5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20ml 乙醇和 5.0mL 苯甲醛 (49mmoL), 缓慢滴 加 6.2mL3- 溴丙烯 (73.5mmoL) 保持温度 0 ~ 5℃, 滴加结束后反应 20min, 冷却至室温后加 入 2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 分钟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乙酯萃取 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无色油状物产品 7.35g, 收率 : 92%,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MS(m/z) : 149.2[M+H+] ; 1
     H-NMR(CDCl3-d1) : δ = 7.36 ~ 7.25(m, 5H), 5.85 ~ 5.74(m, 1H), 5.19 ~ 5.13(m, 2H), 4.73(q, 1H), 2.54 ~ 2.46(m, 2H), 2.16(s, 1H) ; 13
     C-NMR(CDCl3-d1) : δ = 143.83, 134.41, 128.39, 127.51, 125.79, 118.42, 73.26, 43.81。
     实施例 2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铅, 加热 到 100℃搅拌反应 1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四氢呋喃和 5mL 正庚醛 (37.22mmol), 缓慢 滴加 5.88mL3- 溴丙烯 (55.83mmol) 保持温度 5 ~ 10℃, 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 1 小时, 冷却 至室温后加入 2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 分钟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 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无色 油状物产品 5.3g, 收率 : 90%,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
     MS(m/z) : 157.3[M+H ], 179.4[M+Na+] ; 1
     H-NMR(CDCl3-d1) : δ = 5.88 ~ 5.78(m, 1H), 5.16 ~ 5.10(m, 2H), 3.66 ~ 3.60(m, 1H), 2.33 ~ 2.11(m, 2H), 1.79(s, 1H), 1.49 ~ 1.38(m, 10H), 0.90 ~ 0.87(t, 3H) ; 13
     C-NMR(CDCl3-d1) : δ = 134.90, 118.07, 70.65, 41.91, 36.81, 31.79, 29.29, 25.61, 22.60, 14.06。
     实施例 3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铬, 加热 到 110℃搅拌反应 0.5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水和 5mL 呋喃甲醛 (60.40mmol), 缓慢滴 加 7.65mL3- 溴丙烯 (90.6mmol) 保持温度 10 ~ 15℃, 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 20min, 冷却至 室温后加入 3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min 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 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无色油 状物产品 7.66g, 收率 : 92%,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MS(m/z) : 139.1[M+H+], 161.2[M+Na+] ; 1
     H-NMR(CDCl3-d1) : δ = 7.39 ~ 7.27(m, 1H), 6.34 ~ 6.26(m, 2H), 5.88 ~ 5.78(m, 1H), 5.18 ~ 5.10(m, 2H), 4.75(t, 1H), 2.66 ~ 2.60(m, 2H), 2.07(s, 1H) ; 13
     C-NMR(CDCl3-d1) : δ = 155.94, 141.97, 133.69, 118.58, 110.14, 106.08, 66.88, 40.14。
     实施例 4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铬, 加热 到 90℃搅拌反应 1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四氢呋喃和 5mL 苯甲醛 (49mmol), 缓慢滴加 5.75mL3- 溴丙炔 (73.5mmol) 保持温度 10 ~ 15℃, 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 0.5 小时, 冷却至 室温后加入 3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 分钟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 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无色油 状物产品 6.87g, 收率 : 96%,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MS(m/z) : 148.2[M+H+], 169.1[M+Na+] ; 1
     H-NMR(CDCl3-d1) : δ = 7.36 ~ 7.25(m, 5H), 4.88(t, 1H), 2.64 ~ 2.60(m, 2H), 2.41(s, 1H), 2.09(s, 1H) ; 13
     C-NMR(CDCl3-d1) : δ = 142.40, 128.41, 127.89, 125.71, 80.65, 72.30, 70.94, 29.40。
     实施例 5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银, 加热 到 120℃搅拌反应 20min 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四氢呋喃和 5mL 正庚醛 (37.22mmol), 缓慢 滴加 5.46mL(55.83mmol) 保持温度 5 ~ 10℃, 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 1 小时, 冷却至室温后加 入 3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min 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乙酯萃取
     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产品 5.52 克, 收 率: 95%,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MS(m/z) : 155.3[M+H+], 177.4[M+Na+] ; 1
     H-NMR(CDCl3-d1) : δ = 2.37(t, 2H), 2.08(t, 1H), 1.77(s, 1H), 1.62 ~ 1.25(m, 11H), 0.92 ~ 0.88(m, 3H) ; 13
     C-NMR(CDCl3-d1) : δ = 80.91, 71.75, 69.94, 39.98, 32.79, 32.02, 26.24, 23.40, 22.60, 14.06。
     实施例 6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铅, 加热 到 90℃搅拌反应 1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四氢呋喃和 5mL2- 噻吩甲醛 (54mmol), 缓慢滴 加 6.34mL3- 溴丙炔 (81mmol) 保持温度 5 ~ 10℃, 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 1 小时, 冷却至室温 后加入 3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min 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乙酯 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产品 7.39g, 收率 : 90%,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MS(m/z) : 153.3[M+H+] ; 1
     H-NMR(400MHz, CDCl3-d1) : δ = 7.29 ~ 7.27(m, 1H), 7.05 ~ 6.95(m, 2H), 5.12(q, 1H), 2.76(q, 2H), 2.51(s, 1H), 2.07(s, 1H) ; 13
     C-NMR(100MHz, CDCl3-d1) : δ = 146.09, 126.69, 125.04, 124.08, 80.04, 71.49, 68.47, 29.49。
     实施例 7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铅, 加热 到 90℃搅拌反应 1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四氢呋喃和 5mL 苯乙酮 (42.8mmol), 缓慢滴 加 5.42mL 溴丙烯 (64.2mmol) 保持温度 0 ~ 10℃, 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 0.5 小时, 冷却至室 温后加入 30mL 饱和氯化铵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min 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乙酯萃 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产品 6.03g, 收 率: 87%,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MS(m/z) : 163.3[M+H+] ; 1
     H-NMR(CDCl3-d1) : δ = 7.46 ~ 7.23(m, 5H), 5.62 ~ 5.58(m, 1H), 5.17 ~ 5.09(m, 2H), 2.72 ~ 2.43(m, 2H), 2.02(s, 1H), 1.54(s, 3H) ; 13
     C-NMR(CDCl3-d1) : δ = 147.53, 133.65, 128.14, 126.61, 124.75, 119.49, 73.58, 48.45, 29.89。
     实施例 8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铬, 加热 到 100℃搅拌反应 0.5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四氢呋喃和 5mL2- 庚酮 (36mmol), 缓慢滴 加 4.56mL3- 溴丙烯 (54mmol) 保持温度 15 ~ 20℃, 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 1 小时, 冷却至室 温后加入 3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min 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乙酯 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产品 4.49g, 收率 : 80%,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MS(m/z) : 157.4[M+H+] ; 1
     H-NMR(CDCl3-d1) : δ = 6.08 ~ 5.88(m, 1H), 5.27 ~ 5.17(m, 2H), 2.37 ~ 2.30(m, 2H), 1.52 ~ 1.41(m, 9H), 1.28(s, 3H), 1.05 ~ 0.96(t, 3H) ; 13
     C-NMR(CDCl3-d1) : δ = 134.34, 118.78, 72.38, 46.53, 41.93, 32.41, 26.72, 23.48, 22.70, 14.09。
     实施例 9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g 锌粉和 0.02 克乙酸铬, 加热 到 90℃搅拌反应 0.5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四氢呋喃和 5mL 环戊酮 (56.5mmol), 缓慢滴 加 7.15mL3- 溴丙烯 (84.8mmol) 保持温度 25 ~ 30℃, 滴加结束后反应 20min, 冷却至室温 后加入 3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min 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乙酯 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产品 5.84g, 收率 : 82%,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MS(m/z) : 127.4[M+H+] ; 1
     H-NMR(CDCl3-d1) : δ = 5.95 ~ 5.84(m, 1H), 5.17 ~ 5.07(m, 2H), 2.33(d, 2H), 1.86 ~ 1.58(m, 9H) ; 13
     C-NMR(CDCl3-d1) : δ = 133.64, 118.67, 73.88, 45.72, 39.38, 23.75。
     实施例 10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铬, 加 热到 90℃搅拌反应 1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乙醇和 5mL 苯乙酮 (42.8mmol), 缓慢滴加 5.02mL3- 溴丙炔 (64.2mmol) 保持温度 20 ~ 25℃, 滴加结束后反应 1 小时, 冷却至室温后
     加入 3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min 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乙酯萃 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产品 6.3 克, 收率 : 92%,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MS(m/z) : 161.4[M+H+] ; 1
     H-NMR(CDCl3-d1) : δ = 7.51 ~ 7.25(m, 5H), 2.81 ~ 2.71(m, 2H), 2.41(s, 1H), 2.08(t, 1H), 1.65(s, 3H) ; 13
     C-NMR(CDCl3-d1) : δ = 146.83, 128.44, 127.10, 125.11, 80.59, 72.92, 71.01, 34.58, 29.42。
     实施例 11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6.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银, 加热 到 90℃搅拌反应 1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 15mL 四氢呋喃和 5mL2- 庚酮 (36mmol), 缓慢滴加 4.3mL 溴丙炔 (54mmol) 保持温度 20 ~ 25℃, 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 1 小时, 冷却至室温后加 入 3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min 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乙酯萃取 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产品 4.82g, 收 率: 87%,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MS(m/z) : 155.4[M+H+] ; 1
     H-NMR(CDCl3-d1) : δ = 2.37(t, 2H), 2.08(t, 1H), 1.76(s, 1H), 1.60 ~ 1.22(m, 11H), 0.92 ~ 0.90(m, 3H) ; 13
     C-NMR(CDCl3-d1) : δ = 80.91, 71.72, 71.24, 41.11, 32.53, 32.41, 26.4, 23.8, 22.8, 14.2。
     实施例 12
     在氮气氛围下向 100 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7.5 克锌粉和 0.03 克乙酸铅, 加 热 到 90 ℃ 搅 拌 反 应 0.5 小 时 冷 却 到 室 温 加 入 15mL 四 氢 呋 喃 和 5mL4-(2- 噻 吩 基 ) 丁 -3- 烯 -2- 酮 (37.9mmol), 缓慢滴加 4.46mL2- 溴丙炔 (57mmol) 保持温度 20 ~ 25℃, 滴加 结束后反应 20min, 冷却至室温后加入 30mL 饱和氯化铵溶液和 20mL 乙酸乙酯, 搅拌 30min 后分层, 水层用 20ml 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1/20) 得产品 6.55 克, 收率 : 88%, 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 : + +
     MS(m/z) : 193.4[M+H ], 215.2[M+Na ] ; 1
     H-NMR(CDCl3-d1) : δ = 7.17 ~ 7.14(m, 1H), 6.98 ~ 6.94(m, 2H), 6.83(d, 1H), 6.17(d, 1H), 2.55 ~ 2.53(m, 2H), 2.16(s, 1H), 2.14(t, 1H), 1.48(s, 3H) ; 13
     C-NMR(CDCl3-d1) : δ = 141.79, 134.12, 127.43, 126.03, 124.28, 121.68, 80.02, 71.78, 71.68, 33.28, 27.38。
     9

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93167A43申请公布日20110615CN102093167ACN102093167A21申请号201010583583722申请日20101210C07C33/30200601C07C29/14200601C07C33/025200601C07D307/42200601C07D333/16200601C07C35/06200601C07C29/14320060171申请人浙江大学地址310027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72发明人杨健夏铃洁余长泉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代理人胡红娟54发明名称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57。

2、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包括1将锌粉和乙酸盐混合后搅拌反应022小时;2加入溶剂,搅拌条件下加入羰基化合物和3溴丙烯或3溴丙炔反应,反应完成后,后处理得到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所述的羰基化合物为环戊酮、环己酮或结构如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1中,R2为C1C6的烷基、环丙烷、取代苯基、苯基、苄基、取代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或22噻吩基乙烯基;R3为氢或R2。本发明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简化了反应过程,收率高,副产物少,无挥发性溶剂使用,绿色、安全、低排放,可实现工业化。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CN1020。

3、93174A1/1页21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包括1将锌粉和乙酸盐混合后搅拌反应022小时;2向步骤1的反应体系中加入溶剂,搅拌条件下加入羰基化合物和3溴丙烯或3溴丙炔反应,反应完成后,后处理得到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所述的羰基化合物为环戊酮、环己酮或结构如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1中,R2为C1C6的烷基、环丙烷、取代苯基、苯基、苄基、取代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或22噻吩基乙烯基;R3为氢或R2;所述的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结构如式3A3B所示式3A3B中,R1为烯丙基或炔丙基;R2为C1C6的烷基、环丙烷、取代苯基、苯基、苄基、取代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或22噻吩基乙烯基;R3为氢或R2。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为501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锌粉与醋酸盐的摩尔比为10010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溶剂为四氢呋喃、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乙醇、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溶剂。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反应温度为030。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溶剂与锌粉的质量比为5501。7根据权利要。

5、求1或4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羰基化合物与锌粉的摩尔比为113。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溴丙烯或溴丙炔与羰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221。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处理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乙酸乙酯搅拌,分层后有机层干燥浓缩后柱层析得到产品。权利要求书CN102093167ACN102093174A1/7页3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中间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高。

6、烯丙醇或高炔丙醇化合物作为一种特定化合物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类有机物特别是药物中,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或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用做合成分子和结构单元,也可用于大环内酯、聚羟基类天然产物、聚醚抗生素等的合成。0003现有的合成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化合物有效手段主要是通过BARBIER反应得到,各种金属参与的水相BARBIERTYPE反应,已有综述TETRAHEDRON,VOL52,NO16,PP56435668,1996报道。但是一般的BARBIER反应工艺都需要特殊的金属催化,有些金属或者用量大,昂贵,或者收率较低,有废液产生。由于锌的便宜易得和在反应中的良好活性,利用锌作为合。

7、成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化合物中的金属试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化学家的青睐,但是购买来的锌粉一般需要事先预活化才能使用,这样就给反应操作带来了麻烦。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乙酸盐现场活化锌粉,简化了反应过程,收率高,副产物少,无挥发性溶剂使用,绿色、安全、低排放,可实现工业化。0005一种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包括00061将锌粉和乙酸盐混合后搅拌反应022小时;00072向步骤1的反应体系中加入溶剂,搅拌条件下加入羰基化合物式1和3溴丙烯式2A或3溴丙炔式2B反应,反应完成后,后处理得到目标产物,反应过程如下式所示0008说明书CN1020931。

8、67ACN102093174A2/7页40009所述的羰基化合物为环戊酮、环己酮或结构如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1中,R2为C1C6的烷基、环丙烷、取代苯基、苯基、苄基、取代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或22噻吩基乙烯基;R3为氢或R2;0010所述的目标产物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结构如式3A3B所示式3A3B中,R1为烯丙基或炔丙基;R2为C1C6的烷基、环丙烷、取代苯基、苯基、苄基、取代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或22噻吩基乙烯基;R3为氢或R2。0011综合考虑原料的反应活性以及易得性,所述醋酸盐优选为醋酸银、醋酸铅和醋酸铜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市购的锌粉表面比较规则,将锌粉加入到醋酸盐中,在一定温度下可以。

9、促使锌粉表面的一部分锌原子与醋酸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使得锌粉的表面凹凸不平,增大了锌粉的比表面积,增加了锌粉的有效反应位,同时步骤1中反应温度不宜过低,反应温度过低,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温度也不宜过高,反应温度过高,反应不易控制,可能造成全部或者大部分的锌粉被氧化,不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同时过高的反应温度增加了安全隐患,为便于后续反应的进行,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优选为50140,步骤1中锌粉与醋酸盐的摩尔比优选为1001005。0012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优选为四氢呋喃、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乙醇或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混合溶剂,所选溶剂廉价易得且挥发性低,环境友好。另外,步骤2的反应温度。

10、优选为030,该温度易于控制,能耗较低;所加入的溶剂与步骤1中锌粉的质量比为5501,所加入的羰基化合物与步骤1中的锌粉的摩尔比为113;所加入的溴丙烯或溴丙炔与羰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221,采用上述比例投加所需原料,目标产物的产量较高,且节约成本。0013上述反应反应完全后,可采用多种常规的后处理方法,优选的后处理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乙酸乙酯搅拌,分层后有机层干燥浓缩后柱层析得到产品。0014本发明的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的方法,采用乙酸盐现场活化锌粉从而增加锌粉的比表面积,使锌粉活性增大,与现有制备高烯丙醇或高炔丙醇化合物的工艺方法相比,本发明所述工艺简化了反应过程,收率。

11、高,副产物少,无挥发性溶剂使用,绿色、安全、低排放,可实现工业化。说明书CN102093167ACN102093174A3/7页5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6实施例100170018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银,加热到100搅拌反应05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20ML乙醇和50ML苯甲醛49MMOL,缓慢滴加62ML3溴丙烯735MMOL保持温度05,滴加结束后反应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分钟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

12、己烷1/20得无色油状物产品735G,收率92,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19MSM/Z1492MH;00201HNMRCDCL3D1736725M,5H,585574M,1H,519513M,2H,473Q,1H,254246M,2H,216S,1H;002113CNMRCDCL3D114383,13441,12839,12751,12579,11842,7326,4381。0022实施例200230024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铅,加热到100搅拌反应1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四氢呋喃和5ML正庚醛3722MMOL,缓慢滴加588ML3溴丙烯。

13、5583MMOL保持温度510,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分钟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无色油状物产品53G,收率90,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25MSM/Z1573MH,1794MNA;00261HNMRCDCL3D1588578M,1H,516510M,2H,366360M,1H,233211M,2H,179S,1H,149138M,10H,090087T,3H;002713CNMRCDCL3D113490,11807,7065,4191,3681,。

14、3179,2929,2561,2260,1406。0028实施例30029说明书CN102093167ACN102093174A4/7页60030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铬,加热到110搅拌反应05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水和5ML呋喃甲醛6040MMOL,缓慢滴加765ML3溴丙烯906MMOL保持温度1015,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MIN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无色油状物产品766G,收率92,所得产品。

15、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31MSM/Z1391MH,1612MNA;00321HNMRCDCL3D1739727M,1H,634626M,2H,588578M,1H,518510M,2H,475T,1H,266260M,2H,207S,1H;003313CNMRCDCL3D115594,14197,13369,11858,11014,10608,6688,4014。0034实施例400350036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铬,加热到90搅拌反应1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四氢呋喃和5ML苯甲醛49MMOL,缓慢滴加575ML3溴丙炔735MMOL保持温度1。

16、015,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0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分钟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无色油状物产品687G,收率96,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37MSM/Z1482MH,1691MNA;00381HNMRCDCL3D1736725M,5H,488T,1H,264260M,2H,241S,1H,209S,1H;003913CNMRCDCL3D114240,12841,12789,12571,8065,7230,7094,2940。0040实施例500410042在氮气氛围下。

17、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银,加热到120搅拌反应20MIN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四氢呋喃和5ML正庚醛3722MMOL,缓慢滴加546ML5583MMOL保持温度510,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MIN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说明书CN102093167ACN102093174A5/7页7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产品552克,收率95,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43MSM/Z1553MH,1774MNA;00441HNMRCDCL3D1237T,2。

18、H,208T,1H,177S,1H,162125M,11H,092088M,3H;004513CNMRCDCL3D18091,7175,6994,3998,3279,3202,2624,2340,2260,1406。0046实施例600470048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铅,加热到90搅拌反应1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四氢呋喃和5ML2噻吩甲醛54MMOL,缓慢滴加634ML3溴丙炔81MMOL保持温度510,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MIN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

19、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产品739G,收率90,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49MSM/Z1533MH;00501HNMR400MHZ,CDCL3D1729727M,1H,705695M,2H,512Q,1H,276Q,2H,251S,1H,207S,1H;005113CNMR100MHZ,CDCL3D114609,12669,12504,12408,8004,7149,6847,2949。0052实施例700530054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铅,加热到90搅拌反应1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四氢呋喃和5ML苯乙酮428。

20、MMOL,缓慢滴加542ML溴丙烯642MMOL保持温度010,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0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L饱和氯化铵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MIN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产品603G,收率87,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55MSM/Z1633MH;00561HNMRCDCL3D1746723M,5H,562558M,1H,517509M,2H,272243M,2H,202S,1H,154S,3H;005713CNMRCDCL3D114753,13365,12814,12661,12475,11949,73。

21、58,4845,2989。说明书CN102093167ACN102093174A6/7页80058实施例800590060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铬,加热到100搅拌反应05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四氢呋喃和5ML2庚酮36MMOL,缓慢滴加456ML3溴丙烯54MMOL保持温度1520,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MIN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产品449G,收率80,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61MSM/Z15。

22、74MH;00621HNMRCDCL3D1608588M,1H,527517M,2H,237230M,2H,152141M,9H,128S,3H,105096T,3H;006313CNMRCDCL3D113434,11878,7238,4653,4193,3241,2672,2348,2270,1409。0064实施例900650066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G锌粉和002克乙酸铬,加热到90搅拌反应05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四氢呋喃和5ML环戊酮565MMOL,缓慢滴加715ML3溴丙烯848MMOL保持温度2530,滴加结束后反应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

23、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MIN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产品584G,收率82,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67MSM/Z1274MH;00681HNMRCDCL3D1595584M,1H,517507M,2H,233D,2H,186158M,9H;006913CNMRCDCL3D113364,11867,7388,4572,3938,2375。0070实施例1000710072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铬,加热到90搅拌反应1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乙醇和5M。

24、L苯乙酮428MMOL,缓慢滴加502ML3溴丙炔642MMOL保持温度2025,滴加结束后反应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说明书CN102093167ACN102093174A7/7页9加入3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MIN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产品63克,收率92,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73MSM/Z1614MH;00741HNMRCDCL3D1751725M,5H,281271M,2H,241S,1H,208T,1H,165S,3H;007513CNMRCDCL3D114683,12844,1。

25、2710,12511,8059,7292,7101,3458,2942。0076实施例1100770078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6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银,加热到90搅拌反应1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四氢呋喃和5ML2庚酮36MMOL,缓慢滴加43ML溴丙炔54MMOL保持温度2025,滴加结束后回流反应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MIN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产品482G,收率87,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79MSM/Z1554MH;00801HN。

26、MRCDCL3D1237T,2H,208T,1H,176S,1H,160122M,11H,092090M,3H;008113CNMRCDCL3D18091,7172,7124,4111,3253,3241,264,238,228,142。0082实施例1200830084在氮气氛围下向100毫升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75克锌粉和003克乙酸铅,加热到90搅拌反应05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5ML四氢呋喃和5ML42噻吩基丁3烯2酮379MMOL,缓慢滴加446ML2溴丙炔57MMOL保持温度2025,滴加结束后反应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30ML饱和氯化铵溶液和20ML乙酸乙酯,搅拌30MIN后分层,水层用20ML乙酸乙酯萃取后合并有机层干燥后浓缩后用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正己烷1/20得产品655克,收率88,所得产品的结构检测数据如下0085MSM/Z1934MH,2152MNA;00861HNMRCDCL3D1717714M,1H,698694M,2H,683D,1H,617D,1H,255253M,2H,216S,1H,214T,1H,148S,3H;008713CNMRCDCL3D114179,13412,12743,12603,12428,12168,8002,7178,7168,3328,2738。说明书CN10209316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