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51420A43申请公布日20110817CN102151420ACN102151420A21申请号201110061655622申请日20110315201006192420100318JPB01D17/02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世界化工地址日本东京都港区麻布台24272发明人森洋二芳贺康一池原勇二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代理人周新亚54发明名称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混合液导入该装置,可以分离油和水,该装置包括将混合液体分离的分离装置部和将混合液体导入分离装置部的泵浦装置部,分离装置部包括粗分。
2、离部,连接该粗分离部的下流侧、本分离部,本分离部下部设有排水部,本分离部上部设有溢油孔和储油槽。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7页CN102151420A1/1页21一种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其由分离混合液中油水的分离装置部与向该分离装置部内吸引导入上述混合液的泵浦装置部组成;上述分离装置部包括将上述混合液导入其分离筒内旋转进行水油粗分离的粗分离部;与上述粗分离部的下流侧接续,使在上述粗分离部处分离的混合液形成复数段状,从上到下经过复数段状通液路并依据比重差使油水分离的本分离部;与该本分离部的复数段状通液路的下部接。
3、续,使在上述本分离部中被去油的水从上述复数段状通液路的下部延伸到分离装置部的上部,通过排水路将其排出的排水部;储存被上述本分离部分离的且从上述本分离部上部溢出油的储油槽;上述泵浦装置部为吸引混合液将其导入上述分离装置部内的自吸式液体泵浦,其与上述分离装置部的下流侧接续,与上述排水部直接或间接的接续,混合液从上述分离装置部的外部依次通过上述粗分离部、上述本分离部以及上述排水部;上述粗分离部的液面上方、上述本分离部的液面位置处的溢出部上方以及上述排水部的液面上方都设有通气孔,依顺序通气连接,利用上述自吸式泵浦将上述分离装置部内的空气吸引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本分。
4、离部处被分离的且从上述本分离部的上部溢出的油接续上述储油槽的通油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通油管上设有在上述储油槽与上述通油管脱落时可维持上述分离装置部内的负压状态的开闭阀门。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复数段状通液路的复数段由配设于圆锥状的伞形部材形成,上述各伞形部材的斜面的一部分由使各段可通液接续的通液孔形成,上述各伞形部材的顶点部分设有由各伞形部分的下方接续的使从水中分离的油浮于上述本分离部的上方的浮上分离路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各伞形部材的通液孔的通液方向下流侧的上部配设有阻止通液流动的挡板。
5、。6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粗分离部的液面上方、上述本分离部的液面位置处的溢出部上方以及上述排水部的液面上方设有的通气孔,其直径为110MM。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粗分离部的液面上方、上述本分离部的液面位置处的溢出部上方以及上述排水部的液面上方设有的通气孔,其直径为45MM。权利要求书CN102151420A1/5页3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广泛应用于下水处理场、食品工场等的浮渣、机加工中心的冷却油、电镀的脱脂工程等相关的浮上油回收后的油水分离上。背景技术0002工场中混有油的废水。
6、,以各种多样状态流动,每日作业内容、季节与气温、水温的不同,油与异物混合的状态也不统一。0003像这样的废水在最终处理场处理时、需要花费大量的电力并需要大型设备,同时,还需使用大量的药品,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0004在此,本发明者提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油与水先通过分离部粗分离后,在比重差分离槽中将油与水进行本分离后,在本分离部未分离的水与油在设置了刷子的下部分离槽中处于螺旋状分离,不使用药品在小型设备中进行油水分离,无需担心环境,是一种简单并快速的进行油水分离的装置(参考专利文献1及2)。0005【参考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号2001104705【专利文献2】日本公报号2。
7、001321605。发明内容0006【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在原有技术之上进一步研究后、水与油混合液通过油水分离装置用泵浦等方式输送导入时、水与油易在泵浦内乳化。乳化后的混合液导入油水分离装置使得水与油的分离性能下降。0007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混合液中的水与油无乳化导入油水分离装置,提供一种水与油分离性能高的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0008【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由分离混合液中油水的分离装置部与向该分离装置部内吸引导入上述混合液的泵浦装置部组成;上述分离装置部包括将上述混合液导入其分离筒内旋转进行水油粗分离的粗分离部;与上述粗分离部的下流侧接续,使在上述。
8、粗分离部处分离的混合液形成复数段状,从上到下经过复数段状通液路并依据比重差使油水分离的本分离部;与该本分离部的复数段状通液路的下部接续,使在上述本分离部中被去油的水从上述复数段状通液路的下部延伸到分离装置部的上部,通过排水路将其排出的排水部;储存被上述本分离部分离的且从上述本分离部上部溢出油的储油槽;上述泵浦装置部为吸引混合液将其导入上述分离装置部内的自吸式液体泵浦,其与上说明书CN102151420A2/5页4述分离装置部的下流侧接续,与上述排水部直接或间接的接续,混合液从上述分离装置部的外部依次通过上述粗分离部、上述本分离部以及上述排水部;上述粗分离部的液面上方、上述本分离部的液面位置处的。
9、溢出部上方以及上述排水部的液面上方都设有通气孔,依顺序通气连接,利用上述自吸式泵浦将上述分离装置部内的空气吸引排出。0009上述本分离部处被分离的且从上述本分离部的上部溢出的油接续上述储油槽的通油管。可将从混合液中分离出的油快速并切实的导入储油槽。0010上述通油管上设有在上述储油槽与上述通油管脱落时可维持上述分离装置部内的负压状态的开闭阀门。可在维持分离装置部内负压状态的同时废弃存积于储油槽内的油。0011上述复数段状通液路的复数段由配设于圆锥状的伞形部材形成,上述各伞形部材的斜面的一部分由使各段可通液接续的通液孔形成,上述各伞形部材的顶点部分设有由各伞形部分的下方接续的使从水中分离的油浮于。
10、上述本分离部的上方的浮上分离路管。通过复数段状通液路的各伞形部材的通液孔的混合液向下段移动之际,混合液中的油由于比重轻浮在上方,水向下方流动,利用此比重差实行油水分离。0012上述各伞形部材的通液孔的通液方向下流侧的上部配设有阻止通液流动的挡板。混合液通过复数段状通液路之际,上述混合液冲突于伞形部材的挡板,使该混合液中的油依据比重轻被分离浮于上方,实施油水分离。0013上述粗分离部的液面上方、上述本分离部的液面位置处的溢出部上方以及上述排水部的液面上方设有的通气孔,其直径为110MM。与混合液一同进入分离装置部内的空气经过通气孔可被有效率的排出。通气孔未满1MM时,排气效率不佳,超过10MM时。
11、粗分离部的分离效率低下。0014上述粗分离部的液面上方、上述本分离部的液面位置处的溢出部上方以及上述排水部的液面上方设有的通气孔,其直径为45MM。与混合液一同进入分离装置部内的空气经过通气孔可被有效率的排出。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混合液中的水与油无乳化导入油水分离装置,可保障分离装置内油水的分离性能。具体是油水分离装置内的混合液的导入时,利用配设于该油水分离装置的分离装置部下流侧的自吸式泵浦吸引而进行的构成,混合液的水与油无需乳浊化即可导入油水分离装置内。也就是说,利用配设于上流侧的送液泵浦送液,水与油混合状态时,被吸引入送液泵浦内送液,该送液泵浦内混合液处于搅拌状态,水与油被搅拌乳浊化。
12、,泵浦为配设于下流侧的自吸式泵浦,被导入该自吸式泵浦内的之前导入油水分离装置内的水与油被分离,去除油的水被吸引导入自吸式泵浦内,因此不会被乳浊化。所以由于乳浊化使分离性能低下的情况不会产生。0016与混合液一同混入分离装置部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粗分离部、本分离部、排水部的上部的通气孔被排出,因此分离装置部内(特别是粗分离部的分离筒内)的混合液不会被浑浊,因此可有效率的快速的进行油水分离。附图说明0017【图1】表示本发明之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的1实施例之部分断面图;说明书CN102151420A3/5页5【图2】图1的正面图;【图3】图1的左侧面图;【图4】图1的平面图;【图5】图1的斜视图;【图。
13、6】表示构成复数段状通液路之伞形部材通液孔及挡板的一例之左侧面图;【图7】图6的平面图;其中1、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2、分离装置部,3、泵浦装置部,4、粗分离部,41、配管,42、分离筒,43、连通管,5、本分离部,51、复数段状通液路,52、溢流部,53、伞形部材,54、通液孔,55、浮上分离路管,56、浮上分离路管,57、挡板,6、排水部,61、排水路,62、连通孔,63、排水出口,7、储油槽,71、通液管,72、开闭阀门,8、液面调整部,81、磁耦合部,82、调整柄。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将按照图纸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0019首先,以图1图7为基础,说明本实施例。0020图1中所示。
14、之箭形符号,粗实线的箭头为混入水与油的混合液(亦包含与混合液一起进入的空气)的流向,实线箭头虚线为水与油被粗分离的混合液的流向,实线箭头为水的流向,虚线箭头为油的流向,点线箭头为空气的流向。0021本发明所述的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以下简称装置)1由分离混入油的混合液之分离部2与导入该分离部2内的上述混合液之泵浦装置部3主要构成。0022分离器2为前记混合液通过装置1之外部配管41进入分层桶42,按照接线方向导入产生回旋流,通过此回旋流分层分离将油水进行粗分离之分离部4。0023与该分离部4的下流侧想连接,前记粗分离部4粗分离后混合液经过形成复数段状之通液路51从上至下通过比重差主分离之主分离器。
15、部5。0024与该主分离器部5之复数段状通液路51下部相连接,通过前记主分离部5将油分离除去后的水通过复数段状通液路51下部起延伸至分离装置部2上部排水路61排出之排水部6。0025通过前记主分离部5将油水分离后通过上记主分离部5之上部大流通油收集之储油槽7来构成之构造。0026泵浦装置部3,与上述分离装置部2的下流侧连接,与上述排水部6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在本例中,与排水出口63连接),使上述混合液从上述分离装置部2的外部通过上述粗分离部4上述本分离部5上述排水部6吸引,液体泵浦将其导入上述分离装置部2内,具有自吸式液体泵浦(图示省略)之构成。被泵浦装置部3采用的自吸式液体泵浦若为公知公用的自。
16、吸式构成的泵浦最好,对应油水分离处理量的送液性能的泵浦无特别的使用限制。另,液体泵浦亦是如此。0027具有自吸式液体泵浦的泵浦装置部3配设于分离装置部2的下流侧之构成,不是借助泵浦从上流侧送液使混合液导入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1(的分离装置部2内),而是借助自吸式液体泵浦下流侧的吸引使其导入之构成,可使混合液的油与水无乳化现象导入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1(的分离装置部2内)。依据此构成,配设于上流侧的送液泵浦送液,在说明书CN102151420A4/5页6油与水处于混合状态时被吸引入送液泵浦内,使该送液泵浦内的混合液处于搅拌状态,油与水被搅拌混合而乳化,依据本发明之构成,、泵浦下流侧配设了自吸式液体泵。
17、浦,在导入该自吸式泵浦之前,导入油水分离装置1(的分离装置部2内)的油与水被分离,仅限去除油后的水被吸引导入自吸式泵浦内,因此无乳化现象。也就是说,乳化现象使分离能低下的情况将不会出现。0028另,上述粗分离部4的上部与上述本分离部5的上部与上述排水部6的上部,设计为可通气,与混合液共同吸入分离装置部2内的空气,随着泵浦装置部3的自吸式液体泵浦吸引排出之构造。通气可能之构造为,粗分离部4的上部与本分离部5的上部通过连通管43连通,本分离部5的上部与排水部6的上部通过穿设于两个构成部的隔壁部分的连通孔62连通之构成。连通管43的内径与连通孔62的直径为110MM,最好为45MM。不满1MM的场合。
18、排气效果差,超过10MM的场合粗分离部4的流体分离效率低下。0029利用连通管43与连通孔62,与混合液一同混入分离装置,2内的空气,通过粗分离部4本分离部5排水部6的上部被排出,因此分离装置部2内(特别是粗分离部4的分离筒42内)的混合液不会被浑浊。由此可见,可有效率的快速的进行油水分离。0030如图所示,符号44为清扫时及排水时,解除分离装置部2(特别是粗分离部3)内的负压状态之气阀部。0031以下对各构成部及油水分离构成进行更详细的解说。0032被导入粗分离部4的混合液,比重差各异因此流入速度不同,比重较重的水旋转移动于分离筒42的外侧,比重较轻的油旋转集中于分离筒42的中心部。与混合液。
19、一同进入的空气经上方排出,从连通管43通过本分离部5的上部,经连通孔62向排水部6上部移动后,被泵浦装置部3的自吸式液体泵浦所吸引,从分离装置部2排出。0033在粗分离部4被粗分离后的混合液向本分离部5移动,比重轻的油浮于表面,比重大的水从复数段状通液路51上方移动到下方。此时混合液中混入空气的场合,该空气浮于混合液的上部,从本分离部5的上方排出,从连通孔62向排水部6上部移动后,被泵浦装置部3的自吸式液体泵浦吸引,从分离装置部2排出。0034在本分离部5被分离上浮的油,从该本分离部5上部的溢出部52溢出,通过接续在储油槽7的通油管71,储存于上述储油槽7中。0035储油槽7与上述通油管71可。
20、装卸的接续,上述储油槽7装卸时,配设于上述通油管71径路中的开闭阀门72可维持上述分离装置部2内的负压状态。储油槽7内储存的油达到任意的量时(例如,满槽及任意的分离处理完成时),关闭开闭阀门72,拆卸通油管71或该储油槽7,可将内部储存的油进行废弃处理。0036本分离部4的复数段状通液路51为、图1与图6及图7所示的圆锥形的伞状部材53设置复数段之设计构成、在各伞形部材53的斜面一部位、设置了可向各段通液之通液孔54、在各伞形部材53的顶点部分、各伞形部材53的下方从水中分离后的油通过浮上分离路管5556使其浮于上述本分离部2的上方之构造,通过该复数段状通液部51的各伞形部材的通液孔之混合液向。
21、下段移动之际,混合液中的油由于比重轻浮在上方,水向下方流动,可利用此比重差进行油水分离。0037上述各伞形部材53的通液孔54的通液方向下流侧的上部设置阻挡液体流通之挡板57。挡板57之设计为、混合液通过复数段状通液路51时、此挡板57与上述混合液冲突、说明书CN102151420A5/5页7该混合液中的油比重轻可从水分离浮在上方、达到水与油分离之。0038混合液如上所述首先在粗分离部4被粗分离油水,接下来输送到本分离部5,在此被分离的油的大部分,从溢出部52溢出,通过通油管71流入储油槽7通过本分离部5时混入混合液中的油,通过本分离部5的复数段状通液路51由上方向下渐渐分离后,到达该复数段状。
22、通液路51的最下部,油将全部浮上。0039在复数段状通液路51各段分离后的油,通过伞形部材53所形成的通液孔54浮于上方,或者边传入伞形部53下部边向该伞形部材53的中心部移动,通过该伞形部材53顶点部分连接的浮上分离路管5556浮于上方,从溢流部52溢出输送至储油槽7。0040通过以上工序,通过粗分离部4通过本分离部5后,将混合液中的油分离去除后残留的水,通过排水部6的排水路61后,从排水出口63通过泵浦装置部3后,边向自吸式油水分离装置1的下个工序送水,边向外部排水。0041另外,分离装置部1内的液面,可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排水部6的上部安装的液面调整部8进行上下调整。液面调整部8的上下调整构成为,该液面调整8通过磁耦合部81,可将分离装置部2上部安装的调整柄82回转实施。说明书CN102151420A1/7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151420A2/7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51420A3/7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151420A4/7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151420A5/7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2151420A6/7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2151420A7/7页14图7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