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919110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1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77888.4

申请日:

2015.11.13

公开号:

CN105312443A

公开日:

2016.0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1D 53/06申请日:20151113|||公开

IPC分类号:

B21D53/06; B21D11/06; B21D43/08; B21D3/05

主分类号:

B21D53/06

申请人:

衢州学院

发明人:

邓小雷; 夏鑫鑫; 杨震; 许天伟; 邱志伟; 徐宾

地址:

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九华北大道7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107

代理人:

魏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一种自动绕管机矫直效果不好、无法在多种不同尺寸的芯筒进行缠绕的问题。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包括基座,基座上固定有立板,立板上设置有换向轮组、引导轮组和展平轮组。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储料筒,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上设置升降拖板,支撑架和升降拖板之间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拖板上设置有横托板,横托板和升降拖板之间设置有平移驱动机构;每个横托板上均设置有一个自校正送管单元,自校正送管单元的基座固定在横托板上,储料筒的数量与自校正送管单元相同。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所述自校正送管单元
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固定有两块垂直于
基座(1)的立板(3),两块立板(3)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料通道
(4),所述立板(3)上设置有位于导料通道(4)进料端的引导
轮组(5)和位于导料通道(4)出料端的换向轮组(6),所述立
板(3)上还具有位于导料通道(4)内并且布置在引导轮组(5)
和换向轮组(6)之间的展平轮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其
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轮组(5)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在立板(3)上
的固定导轮(8),所述固定导轮(8)沿着立板(3)长度方向紧
密排列,每个所述固定导轮(8)与基座(1)的距离均相同,所
述立板(3)上活动连接有与上述固定导轮(8)一一对应的活动
导轮(9),所述活动导轮(9)与固定导轮(8)位置正对,且活
动导轮(9)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固定导轮(8)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其
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轮组(6)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在立板(3)上
的固定导轮(8),所述固定导轮(8)沿着立板(3)长度方向紧
密排列,所述固定导轮(8)与基座(1)的距离沿着导料通道(4)
方向线性增大,所述立板(3)上活动连接有与上述固定导轮(8)
一一对应的活动导轮(9),所述活动导轮(9)与固定导轮(8)
位置正对,且活动导轮(9)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固定导轮(8)
的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其
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与换向轮组(6)对应一端具有与换向
轮组(6)的固定导轮(8)倾斜方向相同的倾斜部(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其
特征在于,所述展平轮组(7)包括至少三个固定在立板(3)上
的固定导轮(8),所述固定导轮(8)上下交错排列于导料通道(4)
的中间位置,所述立板(3)上活动连接有与上述固定导轮(8)
一一对应的活动导轮(9),所述活动导轮(9)与固定导轮(8)
位置正对,且活动导轮(9)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固定导轮(8)
的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
送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上还设置有支撑轮组(10),
所述支撑轮组(10)包括活动连接在立板(3)上的活动导轮(9)。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
送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上还设有压紧轮组(11),
所述压紧轮组(11)位于引导轮组(5)的出口端和换向轮组(6)
的进口端,所述压紧轮组(11)包括若干组两两相对的固定导轮
(8),所述固定导轮(8)固定在立板(3)上。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
送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轮(9)包括支架(91)和转
动连接在支架(91)上的轮体(92),每个所述立板(3)上均设
置有安装槽(32),所述支架(91)的两端分别嵌设在对应立板(3)
的安装槽(32)上,所述立板(3)上还设置有定位板(12),所
述支架(91)和上述定位板(12)固定连接。
9.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自校正送管单元的自动绕
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包括底座(13),所述底座(13)上设置
有储料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上沿着底座(13)
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架(14),每个所述支撑架(14)上
设置能沿支撑架(14)上下滑动的升降拖板(15),所述支撑架(14)
和升降拖板(15)之间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拖板(15)
上设置有能沿升降拖板(15)前后滑动的横托板(16),所述横托
板(16)和升降拖板(15)之间设置有平移驱动机构;每个所述
横托板(16)上均设置有一个自校正送管单元(20),所述自校正
送管单元(20)的基座(1)固定在横托板(16)上,所述储料筒
(2)的数量与自校正送管单元(20)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校正送管单元(2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储
料筒(2)与自校正送管单元(20)一一对应,至少两个所述储料
筒(2)的高度相同,其他储料筒(2)高度高于或者低于上述储
料筒(2),所述自校正送管单元(20)初始高度与对应的储料筒
(2)相适应。

说明书

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绕管机,
特别是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

背景技术

缠绕式换热器是在芯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内将传热管按螺旋
线形状交替缠绕而成,相邻两层螺旋状传热管的螺旋方向相反,
并采用一定形状的定距件使之保持一定的间距。缠绕式换热器具
有结构紧凑,单位容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和可同时进行多种介
质的传热以及传热管的热膨胀可进行自行补偿等优点。在实际的
生产加工中,传热管可以采用单根绕制,也可采用两根或多根组
焊后一起绕制。

为了实现缠绕式换热器的自动绕制加工,技术人员设计开发
了能将传热管缠绕在芯筒上的自动绕管设备,例如,中国专利【申
请号201410471150.0;申请公布号CN104259336A】公开的一种绕
管机,该绕管机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至少两个支撑辊组,
该支承辊组上转动放置有中心筒,安装于机架上的中心筒驱动装
置,该中心筒驱动装置与中心筒传动连接。放管装置,该放管装
置包括滑动安装的管盘随动架,该管盘随动架上由随动架动力装
置驱动滑动。竖直安装于管盘随动架上的立柱,该立柱可绕立柱
中轴线旋转,该管盘随动架上安装有立柱旋转动力装置。竖直升
降安装于立柱上的升降座,该升降座上固定有横梁,横梁上安装
有放管盘,立柱上安装有升降驱动装置。而在横梁上还设置有矫
直装置,用于将放管盘上放出的管束矫直。该矫直装置采用三辊
矫直,底部的矫直辊可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竖直位置,从而使矫直
效果达到最佳。使用时,将放管盘上的管束经过矫直辊矫直后固
定到中心筒上,中心筒旋转绕管的同时,管盘随动架随其轴向移
动,实现绕管,绕弯一层后可反向移动继续缠绕。

上述一种绕管机在固定在升降座上的横梁上设置三辊矫直的
矫直装置,实现了对传热管从管盘到中心筒时进行矫直。该矫直
装置存在的问题是,三辊矫直作用于传热管的局部位置,矫直效
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
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
善自校正送管机构的校正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绕管机
的自校正送管单元,所述自校正送管单元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上固定有两块垂直于基座的立板,两块立板之间的间隙
形成导料通道,所述立板上设置有位于导料通道进料端的引导轮
组和位于导料通道出料端的换向轮组,所述立板上还具有位于导
料通道内并且布置在引导轮组和换向轮组之间的展平轮组。

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的工作原理是:自动绕管机
卷绕过程中,传热管通过引导轮组进入导料通道内,引导轮组和
换向轮组之间的展平轮组使得传热管能够平整地输送到换向轮组
处,再通过换向轮组使得传热管沿与芯筒相切的方向从导料通道
送出并缠绕在芯筒上,消除传热管缠绕过程中的弯曲应力,自校
正送管机构的校正效果更好,提高了自动绕管机的卷绕质量。

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中,所述引导轮组包
括至少两个固定在立板上的固定导轮,所述固定导轮沿着立板长
度方向紧密排列,每个所述固定导轮与基座的距离均相同,所述
立板上活动连接有与上述固定导轮一一对应的活动导轮,所述活
动导轮与固定导轮位置正对,且活动导轮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固
定导轮的方向运动。通过调整活动导轮的位置,可以改变固定导
轮和活动导轮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对不同尺寸传热管的导向;
固定导轮紧密排列能够使传热管准确的进入到导料通道内。

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中,所述换向轮组包
括至少两个固定在立板上的固定导轮,所述固定导轮沿着立板长
度方向紧密排列,所述固定导轮与基座的距离沿着导料通道方向
线性增大,所述立板上活动连接有与上述固定导轮一一对应的活
动导轮,所述活动导轮与固定导轮位置正对,且活动导轮能够沿
着靠近或远离固定导轮的方向运动。固定导轮的排列方式使得对
应的固定导轮和活动导轮之间形成的通道是沿着倾斜方向延伸
的,传热管通过固定导轮和活动导轮之间形成的通道后也是沿着
倾斜方向被送出的,从而使传热管能够与芯筒相切。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中,所述
立板与换向轮组对应一端具有与换向轮组的固定导轮倾斜方向相
同的倾斜部。设置倾斜部的作用在于,不但能够满足固定导轮和
活动导轮的安装位置需要,并且从倾斜部的倾斜度可以直接看出
立板内部的固定导轮的倾斜度,为芯筒位置的调整提供的参考。

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中,所述展平轮组包
括至少三个固定在立板上的固定导轮,所述固定导轮上下交错排
列于导料通道的中间位置,所述立板上活动连接有与上述固定导
轮一一对应的活动导轮,所述活动导轮与固定导轮位置正对,且
活动导轮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固定导轮的方向运动。通过上下交
错排列的固定导轮和活动导轮,使得传热管的弯曲和褶皱的部分
能够被消除。

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中,所述立板上还设
置有支撑轮组,所述支撑轮组包括活动连接在立板上的活动导轮。
通过支撑轮组对传热管高度进行限制。

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中,所述立板上还设
有压紧轮组,所述压紧轮组位于引导轮组的出口端和换向轮组的
进口端,所述压紧轮组包括若干组两两相对的固定导轮,所述固
定导轮固定在立板上。通过压紧轮组能使得传热管在导料通道内
保持水平位置并压紧。

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中,所述活动导轮包
括支架和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轮体,每个所述立板上均设置有安
装槽,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嵌设在对应立板的安装槽上,所述立
板上还设置有定位板,所述支架和上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支架能
够相对于安装槽滑动,以调整轮体的位置,再通过螺钉将支架锁
定在定位板上;定位板可直接固定在两个立板的顶部,安装方便,
并且立板能够阻挡导料通道与外界直接连通。

本发明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问
题,提出了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本发明解决的技
术问题是如何使得自动绕管机实现传热管在多种不同尺寸的芯筒
上卷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绕管机
的自校正送管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储料筒,其特
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沿着底座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架,
每个所述支撑架上设置能沿支撑架上下滑动的升降拖板,所述支
撑架和升降拖板之间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拖板上设置
有能沿升降拖板前后滑动的横托板,所述横托板和升降拖板之间
设置有平移驱动机构;每个所述横托板上均设置有一个自校正送
管单元,所述自校正送管单元的基座固定在横托板上,所述储料
筒的数量与自校正送管单元相同。

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能够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带动
自校正送管单元升降,通过平移驱动机构带动自校正送管单元前
后运动,使得自动绕管机能够将传热管缠绕在不同尺寸的芯筒上。
多个支撑架的设置时,每个支撑架的高度和前后位置可以完全相
同,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到各自不同的位置,使得自动绕管
机能够同时缠绕多组传热管和实现复杂的缠绕方式。并且,自校
正送管单元的高度和前后位置可以准确调整,从而使得传热管能
更为紧密、准确地缠绕在芯筒。

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中,所述自校正送管
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储料筒与自校正送管单元一一对应,至
少两个所述储料筒的高度相同,其他储料筒高度高于或者低于上
述储料筒,所述自校正送管单元初始高度与对应的储料筒相适应。
通过上述布置方式,使得储料筒和自校正送管单元的布置更紧凑,
使得自校正送管机构的体积更小。

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中,所述升降驱动机
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升
降拖板固连。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中,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和升降拖板之间丝杆螺母
副,所述丝杆螺母副上设置有升降把手。

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中,所述平移驱动机
构包括设置在升降拖板和横托板之间的丝杆螺母副,所述丝杆螺
母副上设置有平移把手。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中,
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升降拖板上的平移气缸,所述平移
气缸的活塞杆与横托板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的优点在
于: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通过引导轮组、换向轮组和
展平轮组对进入导料通道内的传热管进行导料和位置校正,使得
传热管能够以平整的状态沿着与芯筒相切的方向缠绕到芯筒上,
传热管的校正效果更好,从而提高了传热管在芯筒上的缠绕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的优点在
于: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能够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带动
自校正送管单元升降,通过平移驱动机构带动自校正送管单元前
后运动,使得自动绕管机能够将传热管缠绕在不同尺寸的芯筒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隐藏一个立板后的结
构示意图。

图3是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中一个支撑架上的装
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基座;2、储料筒;3、立板;31、倾斜部;32、安
装槽;4、导料通道;5、引导轮组;6、换向轮组;7、展平轮组;
8、固定导轮;9、活动导轮;91、支架;92、轮体;10、支撑轮
组;11、压紧轮组;12、定位板;13、底座;14、支撑架;15、
升降拖板;16、横托板;17、升降气缸;18、丝杆螺母副;19、
平移把手;20、自校正送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包括基座1、立板3、导料通
道4、引导轮组5、换向轮组6和展平轮组7。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两块立板3均垂直固定在基座1上,
两块立板3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料通道4。引导轮组5位于导料通
道4进料端,换向轮组6位于导料通道4出料端,引导轮组5和
换向轮组6之间还布置有展平轮组7。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引导轮组5包括两个固定在立板
3上的固定导轮8,两个固定导轮8沿着立板3长度方向相互靠近
但不接触。每个固定导轮8与基座1的距离均相同,立板3上活
动连接有与固定导轮8一一对应的活动导轮9,活动导轮9与固
定导轮8位置正对,且活动导轮9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固定导轮
8的方向运动。通过调整活动导轮9的位置,可以改变固定导轮8
和活动导轮9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对不同尺寸传热管的导向。
固定导轮8紧密排列能够使传热管准确的进入到导料通道4内。
在实际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引导轮组5的固定导轮8的数量可
以大于两个,并沿着立板3长度方向紧密排列。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换向轮组6包括两个固定在立板
3上的固定导轮8,两个固定导轮8相互沿着立板3长度方向相互
靠近但不接触,且固定导轮8与基座1的距离沿着导料通道4方
向线性增大。立板3上活动连接有与固定导轮8一一对应的活动
导轮9,活动导轮9与固定导轮8位置正对,且活动导轮9能够
沿着靠近或远离固定导轮8的方向运动。固定导轮8的排列方式
使得对应的固定导轮8和活动导轮9之间形成的通道是沿着倾斜
方向延伸的,传热管通过固定导轮8和活动导轮9之间形成的通
道后也是沿着倾斜方向被送出的,从而使传热管能够与芯筒相切。
在实际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换向轮组6的固定导轮8的数量可
以大于两个,并沿着立板3长度方向倾斜着紧密排列。

作为优选方案,立板3与换向轮组6对应一端具有与换向轮
组6的固定导轮8倾斜方向相同的倾斜部31。设置倾斜部31的
作用在于,不但能够满足固定导轮8和活动导轮9的安装,并且
从倾斜部31的倾斜度可以直接看出立板3内部的固定导轮8的倾
斜度,便于对芯筒位置的调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展平轮组7包括至少三个固定在
立板3上的固定导轮8,固定导轮8上下交错排列于导料通道4
的中间位置,立板3上活动连接有与上述固定导轮8一一对应的
活动导轮9,活动导轮9与固定导轮8位置正对,且活动导轮9
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固定导轮8的方向运动。通过上下交错排列
的固定导轮8和活动导轮9,使得传热管的弯曲和褶皱的部分能
够被消除。在实际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引导轮组5的固定导轮
8的数量可以大于三个。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立板3上还设置有支撑轮组10,
支撑轮组10包括一个活动连接在立板3上的活动导轮9,通过支
撑轮组10对传热管高度进行限制。

作为进一步优选,如图2所示,立板3上还设有压紧轮组11,
压紧轮组11位于引导轮组5的出口端和换向轮组6的进口端,压
紧轮组11包括若干组两两相对的固定导轮8,固定导轮8固定在
立板3上,通过压紧轮组11能使得传热管在导料通道4内保持水
平位置并压紧。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固定导轮8的轮轴两端分别固定
在两块立板3上,固定导轮8能够绕着轮轴的中心线转动。上述
的活动导轮9包括支架91和转动连接在支架91上的轮体92,每
个立板3上均设置有安装槽32,支架91的两端分别嵌设在对应
立板3的安装槽32上,立板3上还设置有定位板12,支架91和
上述定位板12固定连接。支架91能够相对于安装槽32滑动,以
调整轮体92的位置,再通过螺钉将支架91锁定在定位板12上。
定位板12可直接固定在两个立板3的顶部,安装方便,并且立板
3能够阻挡导料通道4与外界直接连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一种具有实施例一中的自校正送管单元的自校正
送管机构。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包括底座13、储料筒
2、支撑架14、升降拖板15、升降驱动机构、横托板16、平移驱
动机构和自校正送管单元20。

如图4所示,多个支撑架14沿着底座13长度方向设置在底
座13上,每个支撑架14上设置能沿支撑架14上下滑动的升降拖
板15,支撑架14和升降拖板15之间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
拖板15上设置有能沿升降拖板15前后滑动的横托板16,横托板
16和升降拖板15之间设置有平移驱动机构。每个横托板16上均
设置有一个自校正送管单元20,自校正送管单元20的基座1固
定在对应横托板16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架
14上的升降气缸17,升降气缸17的活塞杆与升降拖板15固连。
平移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拖板15和横托板16之间的丝杆螺
母副18,丝杆螺母副18上设置有平移把手19。

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能够通过多个支撑架14的
设置,每个支撑架14的高度和前后位置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根
据工作需要调整到各自不同的位置,使得自动绕管机能够同时缠
绕多组传热管和实现复杂的缠绕方式。并且,自校正送管单元20
的高度和前后位置可以准确调整,从而使得传热管能更为紧密、
准确地缠绕在芯筒。

作为优选方案,储料筒2的数量与自校正送管单元20相同,
且储料筒2与自校正送管单元20一一对应。至少两个储料筒2
的高度相同,其他储料筒2高度高于或者低于上述储料筒2,自
校正送管单元20初始高度与对应的储料筒2相适应。通过上述布
置方式,使得储料筒2和自校正送管单元20的布置更紧凑,使得
自校正送管机构的体积更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二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4的数量为一个,自校正送
管单元20的基座1固定在横托板16,并通过横托板16和升降拖
板15与支撑架14相连。这样的设置使得自校正送管机构的结构
简单,并且,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带动自校正送管单元20升降,通
过平移驱动机构带动自校正送管单元20前后运动,能够实现自动
绕管机能够将传热管缠绕在不同尺寸的芯筒上。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技术方案
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
在支撑架14和升降拖板15之间丝杆螺母副,所述丝杆螺母副上
设置有升降把手。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技术方案
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平移驱动机构包括固定
在升降拖板15上的平移气缸,所述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与横托板
16固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
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
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基座1、储料筒2、立板3、倾斜部31、
安装槽32、导料通道4、引导轮组5、换向轮组6、展平轮组7、
固定导轮8、活动导轮9、支架91、轮体92、支撑轮组10、压紧
轮组11、定位板12、底座13、支撑架14、升降拖板15、横托板
16、升降气缸17、丝杆螺母副18、平移把手19、自校正送管单
元2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
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
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和自校正送管机构,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一种自动绕管机矫直效果不好、无法在多种不同尺寸的芯筒进行缠绕的问题。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单元,包括基座,基座上固定有立板,立板上设置有换向轮组、引导轮组和展平轮组。本自动绕管机的自校正送管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储料筒,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上设置升降拖板,支撑架和升降拖板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