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容器上粘贴标签又易于 除去标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容器上粘贴标签的方法,该标签被作成易于从容器上剥离下来。
背景技术
已采用各种方法在制品的容器上贴标签。容器的一个例子是软饮料容器,该容器被大批量生产并不断地改进其加标签的方法。这些容器开初由玻璃制作,采用直接涂漆或印刷进行装饰。随后已开发出这样的软饮料罐,采用平板印刷在罐的表面上直接印上标签。考虑到环境和成本,这种直接装饰容器例如玻璃瓶和罐的方法已由将预先印好的标签贴在这些容器上的方法所取代。可以以低成本作为容器灌注生产线的一部分生产这些标签并将其贴在容器上。开初,这些标签用纸制作并用胶粘贴在空器上。纸会因潮气和其它环境因素作用而受到破坏。
装瓶工业改进了纸质标签,方法是在纸上加一层薄的塑料保护层。已提出的其它标签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标签和最近的薄膜标签。对各种容器选择标签材料受到各种因素例如成本、粘贴和使用的方便性以及重新使用和回收容器的能力的影响。
回收或重新使用容器的一个问题是除去或取下标签的问题。例如,除去用浆糊或胶粘贴在容器上的纸标签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贴有标签的容器浸在热地碱性溶液的清洗机中。在Babunovic等提出的美国专利No.4 044 783中公开一种用于将碱性溶液加在贴有标签容器上的机器的例子。然而碱性槽液对塑料标签不能很好地起作因,因为塑料不渗透水分。另外,冲洗机内也将堆积大量标签,因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便有大量容器通过冲洗机。
另外,坚固的轴向取向的薄膜标签也难于从容器上除去。如果将耐用薄膜标签贴在玻璃瓶或塑料瓶上,则要除去标签而又不损害容器表面是很难的。特别是,当取向薄膜贴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瓶上时,除去瓶上标签的已知方法可能会擦伤或切割下面的容器。已经提出,PET容器可以重新使用而不必重熔,只要它们被除去标签并适当地进行消毒而不损伤瓶子。
已知的去标签方法包括机械去标签法,其中,当容器沿去标签作业线移动时,可以用指形件抓破标签并从容器上撕下来。例如,Hurst提出的美国专利No.4 122 734公开一种标签剥离机,利用刮刀从容器上切去标签。另一种切去标签的方法是利用喷气或喷水刀。如在Hopson提出的美国专利No.4 717 442公开的,使喷气指向标签和容器之间,以破坏标签。
用机械剥离指形件、刮刀或喷射刀除标签机所遇到的困难是控制用于除去标签的切割深度和力,以避免擦伤或切割容器。如果擦伤或切伤PET容器,则该容器便不能再使用了,在回收使用之前必须重新熔化。同样,如果在去标签时擦伤或切伤玻璃容器,则必须打破容器,使其再熔化,重新作成一个新瓶子。
在Vitol提出的美国专利No.4 787 158中示出一种压力敏感的价格标签。该公开的标签具有一条切痕线,如果消费者想除去价格标签,该画痕线可用来裂开标签。
先有技术没有满足对瓶子上标签粘贴方法提出的要求,这种粘贴方法应有利于自动除去标签而不伤害容器,如下面本申请人提出的那样。
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容器上粘贴标签的方法,该标签适合于采用自动除标签装置从容器上除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容器上粘贴标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标签上形成易断区域,该区域有利于除去标签而又不过分地减弱标签的耐用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容器上粘贴标签的方法,该标签适合于在易断区域断开,使其松驰,从而有利于除去标签。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容器上贴标签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在消费者使用后可以自动除去容器上的标签。该方法包括制备要贴标签的容器和制备要贴在容器上的标签。在制备标签的过程中,在标签上形成一个易断的断裂区域,该区域在某些应用中可以跨越标签,一般从标签的顶端到底端。然后将标签贴在容器上。随后将贴有标签的容器销售到消费者供其使用。然后再从消费者中将容器收集起来,供重新使用或循环使用。在使标签和容器分离之前向贴有标签的容器施加机械力,从而使标签首先在易断区域断开。
本发明适用于各种贴标签的方法,包括从卷供给标签的方法,该卷被切开成标签片,从卷供给的标签片一般采用这样的方法贴在容器上,即将标签的前端粘在容器,然后用标签包裹容器。随后将标签的末端固定在容器上或标签的前端部上。本方法还适用于从预切割的标签叠置堆供给的并以同样方式贴在容器上的标签。本方法甚至适用于套筒式套贴的标签,其中标签被作成套筒,然后滑过容器的一端。标签在贴在容器上之前或者被打孔,或者从一个边缘到另一边缘作切痕,从而形成基本上是全高度的易断区,该易断区可使标签从一个边缘到另一个边缘断开。在薄弱区断开时标签便松驰或从容器向外伸出。
本发明的方法有利于用去标签机除去标签,该除标签机包括流体喷射刀、机械运动指形件或对转滚筒。与所用的去标签的方法无关,本发明的贴标签的方法改进了去标签机的操作和从容器上除去标签的效率,同时还尽量减小和消除了由去标签机给于的对容器的损害。
通过附图和以下的本发明的说明可以明显看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流程图,示出本发明工艺的步骤;
图2是从卷供给标签的贴标签机的透视图,该贴标签机包括标签切割器和打孔器;
图3是套筒标签的透视图,该标签正往容器上套;
图4是切割和叠置标签的盒,该盒将标签贴在容器上;
图5标签切割器和打孔器,用于在标签上形成易断区;
图6是流体刀的透视图,该流体刀冲击标签上的易断区域而从容器上除去标签;
图7是除去标签系统的平面图,其中用机械指从易断区断开标签,随后将其从容器上剥离下来;
图8是除去瓶子上标签的装置的平面图,其中采用对转滚筒首先在易断区断开标签,此后,真空标签分离装置将松驰的标签从容器上撕下。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下面参照附图,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一般步骤,其它的附图,恰当地图示了本发明的步骤。如图1所示,利用本发明可以除去通过卷供给方法、套筒贴加法,或切割与叠置贴标签法粘贴在容器上的标签。本发明不打算与用粘合剂将整个标签粘贴在容器上的压力敏感式标签一起应用,因为在标签上易断区的夹杂物不能明显地改进自动除标签作业。
现在参考图1和2,图中示出从卷供给标签的贴标签机10,其中标签的卷12的预先印有标签标记并提供给卷供给贴标签机。卷带14从标签卷12输送到常规的标签切割器16。装有穿孔器18,以便在标签上形成穿孔或易断区。在切割器16从卷带上切下单独的片后,便将该标签片送到真空转筒20,然后直接贴到输送至卷供给贴标签机10的未贴标签的容器22上。该标签的前端和末端涂有粘合剂或其它适当的溶剂、浆糊或胶。因此标签的前边缘粘在未贴标签的容器22上。然后使标签包裹容器,使前端粘在容器上,而后端粘在前端上,从而形成贴标签的容器。当然,后端也可以直接粘在容器上。还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局部包裹或全包裹的标签,只要这些标签具有大范围的不粘部分,当标签在易断区域断开时该不粘部分将会从容器上松开。
现在参照图1和3,本发明也适合于套筒式加上的标签。容器30可以贴上套筒标签32,该套筒包含切痕线34。类似于易断区域,切痕线34有助于除去标签操作。
参照图4,可用于本发明的另一贴标签方法是采用一种切割和叠置标签的贴标签机。采用切割和叠置标签的贴标签机时,盒子38装有层叠的标签40。标签40具有作为切痕或穿孔线的易断区42。该易断区42在装入盒38中之前便成形在标签40上。标签40以常规的切割和叠置标签的贴标签方法贴在容器44上。
现在参照图5,图中未出用标签切割器48在标签上形成易断区的方法。标签切割器48包括真空转筒50,用于支承标签。常规的切割器刀52适合于在标签通过标签切割器48时切开由真空转筒50支承的标签,穿孔器54配置在与切割器刀52沿周面分开的位置上,以便形成一个相当长的标签材料片,该片在粘着的前部和后部边缘之间具有易断区。
现在参考图1,在标签上形成易断区之后,将标签贴在容器上。可以采用上述任何一种常规的贴标签方法将标签贴在新容器上或重复使用的容器上。在很多情况下,标签是通过加热热装在容器上的。热量使薄膜或泡沫标签收缩,从而牢固地贴在容器上。
在贴上标签之后容器便可以通过销售渠道销售给消费者,以供产品消化。在消费后鼓励消费者将容器积存起来,并退回以便重新使用。
将空的贴有标签的容器收集起来并送给自动去标签机,从示于图6、7和8的去标签方法可以明显看出,可以提供各种施加机械力以断开标签的装置。在图6中,将贴有标签的其标签上包括易断区域的容器58送到去标签机。该去标签机包括流体喷头62,该喷头用于从贴有标签的容器58上剥离标签。流体喷头62可以将空气或液体例如水以很大的作用力喷向贴有标签的容器58,该作用力大到可以断开或破坏易断区域60,但该作用力小于断开标签其它部分所需的力。断开易断区域60后产生松驰的标签端头64,松松地悬挂于容器上。然后用标签分离器便可以容易地除去标签。下面说明标签分离器的功能。
图7示出另一种去标签方法。贴有标签的容器68由传送机送到指形剥离轮70,该轮靠着贴有标签的容器68转动,从而使易断区域72断开,形成松驰的标签端部74。另外,使易断区域断开的力小于断开标签其它部分所需要的力。
下面参照图8,将贴有标签的容器80送到对转的滚筒82。该滚筒通过表面接触对标签施加张力,使易断区域84断开,首先形成松驰的标签端头86。该松驰的标签端头86形成很大的表面积,真空标签分离器88可以作用该表面积,吸引该标签并将其从容器上剥离下来。在使标签与容器分离以后,如图1所示,便可以除去和抛弃该标签,或回收利用。然后清洗已除去标签的容器,以便重新使用,然后再一次送到贴标签生产线,贴上新的标签。
应当理解,已经公开用于在容器上贴标签以使贴上的标签可以容易地用自动除标签装置除去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本申请人已公开本发明的若干不同的实施例,以例示本发明和提供一种能实施的公开。上述说明不应当理解为有限定意义。本发明应当按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宽广范围和精神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