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色唇彩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唇彩笔,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色唇彩笔。背景技术
目前的唇彩笔都是单色唇彩笔, 日常使用时, 使用者一般需要根据发式、 服装等搭 配唇彩的色彩, 这样就需要随身携带多支唇彩笔, 使用不方便还浪费空间。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色唇彩笔, 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色, 其结 构简单, 操作方便。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可调色唇彩笔, 包括笔头、 笔身、 料管、 活塞、 调色挤压装置和笔盖, 笔头一端均匀设有至少一个透孔, 笔头另一端与笔 身一端固定连接, 笔身内固定插设有一个料管, 料管由两个独立通道组成, 每个通道内分别 活动插设有一个活塞, 笔身另一端与调色挤压装置一端固连, 调色挤压装置可控制料管的 通道内活塞的进给, 笔盖可拆卸固定套设于笔身一端外侧, 笔头恰可容置于笔盖内, 调色挤 压装置分别控制料管的通道内活塞进给, 将两通道内的唇彩液以相应比例挤压到笔头内进 行调色和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笔头内固设有一个搅拌器, 搅拌器上沿轴向间隔断开 设有至少两段交错螺旋搅拌叶片组, 搅拌器另一端与料管的两个通道连通, 唇彩液在搅拌 器内沿其叶片组的间隙流动, 使两种颜色的唇彩液进行充分的混合, 使笔头的透孔中出的 唇彩液色彩均匀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笔头表面设有绒状外衣, 其使笔头与唇部接触更柔软 光滑, 使用更舒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调色挤压装置包括两个传动杆、 两个下爪、 一个第一弹 性件、 两个上爪和一个按钮, 传动杆一端与活塞固连, 传动杆另一端活动插设于按钮内侧的 空腔内, 自传动杆一端至另一端分别单向可滑动套设有下爪、 第一弹性件和上爪, 第一弹性 件一端止顶于下爪另一端, 第一弹性件另一端止顶于上爪一端, 下爪和上爪只可沿传动杆 向远离笔头方向滑动, 下爪与料管的通道内侧壁固连, 上爪与料管的通道内侧壁可滑动固 连, 按钮一端外侧壁与笔身内侧壁可转动轴向可滑动定位连接 ( 按钮沿其轴线方向可相对 笔身滑动设定距离, 按钮可绕轴线以设定角度相对转动 ), 按钮一端设有阶梯状顶针, 该顶 针呈对称互补分布 ( 即按钮径向面上沿其轴线对称的两个顶针呈互补分布, 也就是说按钮 上任意一对沿轴线对称的顶针长度总和一致 ), 该顶针可驱动上爪运动, 按压按钮, 顶针则 紧顶上爪并使上爪向笔头方向运动, 则由于上爪只可沿传动杆向远离笔头方向运动, 则传 动杆被上爪带动向笔头方向运动, 传动杆则带动活塞将料管通道内的唇彩液向笔头方向挤 出, 此时第一弹性件受上爪挤压压缩变形, 当停止按压按钮时, 第一弹性件则复位伸长, 即 将上爪推向远离笔头一端, 由于下爪只可沿传动杆向远离笔头方向运动, 则传动杆不会被上爪带动向远离笔头方向运动 ; 而按压按钮则有一对互补顶针分别紧顶两个料管通道内 的上爪, 则两个料管通道内的上爪进给量则呈设定比例, 即两料管通道内的唇彩呈设定比 例向笔头方向挤出。调色挤压装置控制活塞进给有多种结构, 比如还包括调色装置内设置 有若干设定直径的固定齿轮和一个可滑动的动齿轮, 动齿轮可通过滑动分别与固定齿轮啮 合, 固定齿轮轴和动齿轮轴一端分别与一个螺纹啮合进给装置连接, 螺纹啮合进给装置又 分别与料管两通道内的活塞固连, 通过调节动齿轮与不同的固定齿轮啮合来控制动齿轮轴 与固定齿轮轴的转速, 进而控制它们一端的螺纹啮合进给装置的进给量, 另外在调色挤压 装置内固设一个弹性止顶与动齿轮配合, 其可控制动齿轮只能向带动螺纹啮合进给装置向 笔头方向运动, 若动齿轮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则与该弹性止顶发生干涉无法转动, 上述结构 都为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 此处不再多举例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按钮一端外侧壁与笔身内侧壁可转动轴向可滑动定位 连接结构为 : 设有一个联接和一个第二弹性件, 联接一端外侧壁与笔身另一端内侧壁固连, 联接另一端内侧壁上设有一设定宽度的环状凹槽, 按钮外侧壁上设有一个环状凸肋, 该环 状凸肋可容置于联接另一端内侧壁上的环状凹槽内, 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按钮外侧壁上, 第 二弹性件一端止顶于联接内侧壁上的环状凹槽远离按钮一侧的侧壁上, 第二弹性件另一端 止顶于按钮外侧壁上的环状凸肋靠近联接一侧的侧壁上, 按动按钮时, 按钮向笔头方向运 动, 此时第二弹性件受压变形, 当松开按钮时, 第二弹性件复位伸长, 则按钮复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联接一端内侧壁上等间距间隔设有设定数量的轴向凹 槽, 轴向凹槽的数量与按钮一端的顶针一致, 按钮一端外侧壁上设有一弹性凸顶, 该弹性凸 顶恰可容置于联接的轴向凹槽内, 当按钮旋转时, 其弹性凸顶可受联接内侧壁压力作用向 轴心方向运动, 从而脱离联接的轴向凹槽, 当按钮转过设定角度时, 其弹性凸顶又落入到联 接的另一个轴向凹槽内, 当按钮的弹性凸顶落入联接的轴向凹槽时, 按钮一端的一对互补 顶针恰与上爪位置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联接外侧壁上设有刻度 ( 标示两料管通道内唇彩挤出 量的比例 ), 按钮位于联接另一端外部的外侧壁表面上设有刻度指示标,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 旋转按钮, 当按钮的刻度指示标转到对应的刻度时按压按钮, 则两料管通道内挤出的唇彩 则呈设定比例调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下爪和上爪只可沿传动杆向远离笔头方向滑动结构 为: 下爪和上爪为同向的卡簧, 卡簧卡压在传动杆的螺纹上, 当传动杆向笔头方向运动时, 其表面的螺纹不会与卡簧发生干涉, 当传动杆向远离笔头方向运动时, 卡簧与传动杆表面 的螺纹发生干涉, 传动杆无法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下爪与料管的通道内侧壁固连, 上爪与料管的通道内 侧壁可滑动固连结构为 : 设有一下爪座和一上爪座, 下爪座固设于下爪一端, 下爪座外侧设 有第一凸台, 料管的通道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 第一凸台恰可容置于第一卡槽内, 上爪座 固设于上爪另一端, 上爪座外侧设有第二凸台, 料管的通道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卡槽, 第二凸 台可容置于第二卡槽内并可沿轴向在第二卡槽内滑动设定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顶针驱动上爪运动结构为 : 上爪座靠近按钮一端设有 凸点, 该凸点恰与按钮的顶针位置对应, 按压按钮, 则按钮的阶梯状顶针紧顶上爪座上的凸 点, 从而驱动上爪向靠近笔头的一侧运动。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 本发明的料管内设有两个通道, 可储存两种颜色的唇 彩液, 本发明的调色挤压装置可通过旋转按压方式随意调节料管两通道唇彩液的挤出量进 行配比, 达到任意调色的效果, 其调节使用简单、 方便, 其体积小巧不浪费空间, 适合随身携 带。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 A-A 剖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 一种可调色唇彩笔, 包括笔头 1、 笔身 2、 料管 3、 活塞 4、 调色挤压装置 5 和 笔盖 6, 笔头 1 一端均匀设有至少一个透孔 11, 笔头 1 另一端与笔身 2 一端固定连接, 笔身 2 内固定插设有一个料管 3, 料管 3 由两个独立通道 31 组成, 每个通道 31 内分别活动插设 有一个活塞 4, 笔身 2 另一端与调色挤压装置 5 一端固连, 调色挤压装置 5 可控制料管 3 的 通道 31 内活塞 4 的进给, 笔盖 6 可拆卸固定套设于笔身 2 一端外侧, 笔头 1 恰可容置于笔 盖 6 内, 调色挤压装置 5 分别控制料管 3 的通道 31 内活塞 4 进给, 将两通道 31 内的唇彩液 以相应比例挤压到笔头内进行调色和使用。
所述笔头内固设有一个搅拌器 12, 搅拌器 12 上沿轴向间隔断开设有至少两段交 错螺旋搅拌叶片组 121, 搅拌器 12 另一端与料管 3 的两个通道 31 连通, 唇彩液在搅拌器 12 内沿其叶片组 121 的间隙流动, 使两种颜色的唇彩液进行充分的混合, 使笔头 1 的透孔 11 中出的唇彩液色彩均匀一致。
所述笔头 1 表面设有绒状外衣 13, 其使笔头与唇部接触更柔软光滑, 使用更舒适。
所述调色挤压装置 5 包括两个传动杆 51、 两个下爪 52、 一个第一弹性件 53、 两个 上爪 54 和一个按钮 55, 传动杆 51 一端与活塞 4 固连, 传动杆 51 另一端活动插设于按钮 55 内侧的空腔内, 自传动杆 51 一端至另一端分别单向可滑动套设有下爪 52、 第一弹性件 53 和 上爪 54, 第一弹性件 53 一端止顶于下爪 52 另一端, 第一弹性件 53 另一端止顶于上爪 54 一 端, 下爪 52 和上爪 54 只可沿传动杆 51 向远离笔头 1 方向滑动, 下爪 52 与料管 3 的通道 31 内侧壁固连, 上爪 54 与料管 3 的通道内侧壁可滑动固连, 按钮 55 一端外侧壁与笔身 2 内侧 壁可转动轴向可滑动定位连接 ( 按钮 55 沿其轴线方向可相对笔身 2 滑动设定距离, 按钮 55 可绕轴线以设定角度相对转动 ), 按钮 55 一端设有阶梯状顶针 551, 该顶针 551 呈对称互补 分布 ( 即按钮 55 径向面上沿其轴线对称的两个顶针 551 呈互补分布, 也就是说按钮 55 上 任意一对沿轴线对称的顶针 551 长度总和一致 ), 该顶针 551 可驱动上爪 54 运动, 按压按钮 55, 顶针 551 则紧顶上爪 54 并使上爪 54 向笔头 1 方向运动, 则由于上爪 54 只可沿传动杆 51 向远离笔头 1 方向运动, 则传动杆 51 被上爪 54 带动向笔头 1 方向运动, 传动杆 51 则带 动活塞 4 将料管 3 通道 31 内的唇彩液向笔头 1 方向挤出, 此时第一弹性件 53 受上爪 54 挤 压压缩变形, 当停止按压按钮 55 时, 第一弹性件 53 则复位伸长, 即将上爪 54 推向远离笔头 1 一端, 由于下爪 52 只可沿传动杆 51 向远离笔头 1 方向运动, 则传动杆 51 不会被上爪 54 带动向远离笔头 1 方向运动 ; 而按压按钮 55 则有一对互补顶针 551 分别紧顶两个料管通道内的上爪 54, 则两个料管通道 31 内的上爪 54 进给量则呈设定比例, 即两料管通道 31 内的 唇彩呈设定比例向笔头 1 方向挤出。调色挤压装置 5 控制活塞 4 进给有多种结构, 比如还 包括调色装置内设置有若干设定直径的固定齿轮和一个可滑动的动齿轮, 动齿轮可通过滑 动分别与固定齿轮啮合, 固定齿轮轴和动齿轮轴一端分别与一个螺纹啮合进给装置连接, 螺纹啮合进给装置又分别与料管两通道内的活塞固连, 通过调节动齿轮与不同的固定齿轮 啮合来控制动齿轮轴与固定齿轮轴的转速, 进而控制它们一端的螺纹啮合进给装置的进给 量, 另外在调色挤压装置内固设一个弹性止顶与动齿轮配合, 其可控制动齿轮只能向带动 螺纹啮合进给装置向笔头方向运动, 若动齿轮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则与该弹性止顶发生干涉 无法转动, 上述结构都为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 此处不再多举例说明。
所述按钮 55 一端外侧壁与笔身 2 内侧壁可转动轴向可滑动定位连接结构为 : 设有 一个联接 56 和一个第二弹性件 57, 联接 56 一端外侧壁与笔身 2 另一端内侧壁固连, 联接 56 另一端内侧壁上设有一设定宽度的环状凹槽 561, 按钮 55 外侧壁上设有一个环状凸肋 552, 该环状凸肋 552 可容置于联接 56 另一端内侧壁上的环状凹槽 561 内, 第二弹性件 57 套设 于按钮 55 外侧壁上, 第二弹性件 57 一端止顶于联接 56 内侧壁上的环状凹槽 561 远离按钮 55 一侧的侧壁上, 第二弹性件 57 另一端止顶于按钮 55 外侧壁上的环状凸肋 552 靠近联接 56 一侧的侧壁上, 按动按钮 55 时, 按钮 55 向笔头 1 方向运动, 此时第二弹性件 57 受压变 形, 当松开按钮 55 时, 第二弹性件 57 复位伸长, 则按钮 55 复位。 所述联接 56 一端内侧壁上等间距间隔设有设定数量的轴向凹槽 562, 轴向凹槽 562 的数量与按钮 55 一端的顶针 551 一致, 按钮 55 一端外侧壁上设有一弹性凸顶 553, 该 弹性凸顶 553 恰可容置于联接 56 的轴向凹槽 562 内, 当按钮 55 旋转时, 其弹性凸顶 553 可 受联接 56 内侧壁压力作用向轴心方向运动, 从而脱离联接 56 的轴向凹槽 562, 当按钮 55 转 过设定角度时, 其弹性凸顶 553 又落入到联接 56 的另一个轴向凹槽 562 内, 当按钮 55 的弹 性凸顶 553 落入联接 56 的轴向凹槽 562 时, 按钮 55 一端的一对互补顶针 551 恰与上爪 54 位置对应。
所述联接 56 外侧壁上设有刻度 563( 标示两料管通道内唇彩挤出量的比例 ), 按钮 55 位于联接 56 另一端外部的外侧壁表面上设有刻度指示标 554,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旋转按 钮 55, 当按钮 55 的刻度指示标 554 转到对应的刻度 563 时按压按钮 55, 则两料管 3 通道 31 内挤出的唇彩则呈设定比例调配。
所述下爪 52 和上爪 54 只可沿传动杆 51 向远离笔头 1 方向滑动结构为 : 下爪 52 和上爪 54 为同向的卡簧, 卡簧卡压在传动杆 51 的螺纹上, 当传动杆 51 向笔头 1 方向运动 时, 其表面的螺纹不会与卡簧发生干涉, 当传动杆 51 向远离笔头 1 方向运动时, 卡簧与传动 杆 51 表面的螺纹发生干涉, 传动杆 51 无法运动。
所述下爪 52 与料管 3 的通道 31 内侧壁固连, 上爪 54 与料管 3 的通道 31 内侧壁可 滑动固连结构为 : 设有一下爪座 521 和一上爪座 541, 下爪座 521 固设于下爪 52 一端, 下爪 座 521 外侧设有第一凸台 522, 料管 3 的通道 31 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 311, 第一凸台 522 恰可容置于第一卡槽 311 内, 上爪座 541 固设于上爪 54 另一端, 上爪座 541 外侧设有第二凸 台 542, 料管 3 的通道 31 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卡槽 312, 第二凸台 542 可容置于第二卡槽 312 内并可沿轴向在第二卡槽 312 内滑动设定距离。
所述顶针 551 驱动上爪 54 运动结构为 : 上爪座 541 靠近按钮 55 一端设有凸点
543, 该凸点 543 恰与按钮 55 的顶针 551 位置对应, 按压按钮 55, 则按钮的阶梯状顶针 551 紧顶上爪座 541 上的凸点 543, 从而驱动上爪 54 向靠近笔头 1 的一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