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秋千及其操作方法,借由添加锁定机构于座椅上来达成固定之效果,以方便父母亲将婴儿放在座椅上休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架体,该支撑架体包含一前脚架、一后脚架、一对连接座以及一对摆臂,该前脚架及该后脚架组接于该对连接座上,而各该连接座开设有一开口槽;
一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与该对摆臂相耦接;
一对枢转机构,该对摆臂透过该对枢转机构分别枢接于该对连接座上,且至少一该枢转机构设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
至少一座椅锁定机构,该座椅锁定机构耦接于该对枢转机构至少其中之一上,该座椅锁定机构包含一栓件,该栓件具有一操作端及一相对于该操作端的卡合端,该栓件上在其操作端及卡合端之间凸设一定位部,该栓件借由该定位部选择性地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其中之一,当该定位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时,该卡合端与该开口槽相卡合,当该定位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时,该卡合端与该开口槽解除卡合状态。
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座椅锁定机构更包含一弹簧件,该弹簧件套设于该栓件,该弹簧件之一端抵靠于该栓件而另一端则抵靠于该枢转机构之内侧壁,该弹簧件的弹力偏压该栓件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其中之一。
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枢转机构包含一摆臂侧耦合件及一连接于该连接座上的枢轴,该摆臂侧耦合件包含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结合借以界定一内部空间,该第二壳体之一侧设有一套接端,各该摆臂的顶端与该套接端结合。
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各开设有一孔洞,该栓件的操作端穿设于该第二壳体的孔洞并暴露于该摆臂侧耦合件的外侧,该栓件的卡合端则穿设于该第一壳体的孔洞。
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栓件具有一肩部,该肩部的宽度大于该孔洞的宽度。
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设有一凸台,该凸台围绕该第一壳体的孔洞,该第一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设置于该凸台上。
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凸台更包括一斜面,该斜面连接于该第一卡合部与该第二卡合部之间。
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突出于该第一壳体内侧的距离,大于该第二卡合部突出于该第一壳体内侧的距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婴幼儿秋千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婴幼儿秋千包括一支撑架体、一座椅组件、一对枢转机构、及一对座椅锁定机构,该支撑架体包含一前脚架、一后脚架、一对连接座以及一对摆臂,该前脚架及该后脚架组接于该对连接座上,而各该连接座开设有一开口槽,该座椅组件与该对摆臂相耦接,该对摆臂透过该对枢转机构分别枢接于该对连接座上,且各该枢转机构设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该对座椅锁定机构分别耦接于该对枢转机构,该座椅锁定机构包含一栓件,该栓件具有一操作端及一相对于该操作端的卡合端,该栓件上在其操作端及卡合端之间凸设一定位部,该操作方法包括:
卡合该定位部于该第一卡合部;
拉动该栓件而使得该定位部脱离该第一卡合部;
旋动该栓件直到该定位部对应于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以及
分别卡合该定位部及该卡合端于该第二卡合部以及该开口槽。
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更包括:提供一弹簧件,该弹簧件套设于该栓件,该弹簧件之一端抵靠于该栓件而另一端则抵靠于该枢转机构的内侧壁,借由该弹簧件的弹力偏压该栓件卡合于该第一卡合件及该第二卡合件其中之一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婴幼儿秋千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婴幼儿秋千包括一支撑架体、一座椅组件、一对枢转机构、及一对座椅锁定机构,该支撑架体包含一前脚架、一后脚架、一对连接座以及一对摆臂,该前脚架及该后脚架组接于该对连接座上,而各该连接座开设有一开口槽,该座椅组件与该对摆臂相耦接,该对摆臂透过该对枢转机构分别枢接于该对连接座上,且各该枢转机构设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该对座椅锁定机构分别耦接于该对枢转机构,各该座椅锁定机构包含一栓件,该栓件具有一操作端及一相对于该操作端的卡合端,该栓件上在其操作端及卡合端之间凸设一定位部,该操作方法包括:
该定位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
旋动该栓件而使得该定位部脱离该第一卡合部;
旋动该栓件直到该定位部对应于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以及
将该定位部及该卡合端分别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以及该开口槽。
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更包括:提供一斜面,而该斜面连接于该第一卡合部与该第二卡合部之间,该定位部脱离该第一卡合部后,则延着该斜面移动至该第二卡合部而与该第二卡合部相卡合。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架体,该支撑架体包含一前脚架、一后脚架、一对连接座以及一对摆臂,该前脚架及该后脚架组接于该对连接座上,而各该连接座开设有一开口槽;一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与该对摆臂相耦接;一对枢转机构,该对摆臂透过该对枢转机构分别枢接于该对连接座上,且至少一该枢转机构设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一座椅锁定机构,该座椅锁定机构耦接于该对枢转机构其中之一上,该座椅锁定机构包含一栓件,该栓件具有一操作端及一相对于该操作端的卡合端,该栓件上在其操作端及卡合端之间凸设一定位部,该栓件借由该定位部选择性地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其中之一,当该定位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时,将使得该卡合端与该开口槽相卡合,当该定位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时,该卡合端与该开口槽解除卡合状态。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亦提供一种婴幼儿秋千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包括:该定位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拉动该栓件而使得该定位部脱离该第一卡合部;旋动该栓件直到该定位部对应于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以及将该定位部及该卡合端分别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以及该开口槽。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亦提供另一种婴幼儿秋千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方法包括:卡合该定位部于该第一卡合部;旋动该栓件而使得该定位部脱离该第一卡合部;旋动该栓件直到该定位部对应于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以及将该定位部及该卡合端分别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以及该开口槽。
借由前述的婴幼儿秋千及其操作方法,使用者只需旋转或拉动栓件,便可很方便地转换座椅组件的摆动状态及锁定状态,实现固定的效果,以方便父母亲将婴儿放在座椅组件上,故能改善习知的缺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秋千及其操作方法,为一种具备即刻停止座椅摆动的机构设计,以方便父母亲将婴儿放在座椅上。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可摆动婴幼儿的秋千100之一实施例。依据此实施例,该秋千100包括一支撑架体1、及一座椅组件3。该支撑架体1包含有一前脚架11A、一后脚架11B、一对连接座14及一对摆臂13。其中,该前脚架11A与该后脚架11B的左、右两侧顶端组接于该对连接座14。依据一实施例,该连接座14例如为枢纽座,使该前脚架11A与该后脚架11B可转动收合。各该摆臂13的顶端透过一枢转机构4枢接于该连接座14上。该座椅组件3设有略呈椭圆形的座管组31,其设置于该支撑架体1的内侧,而各该摆臂13的底端与该座椅组件3组接。较佳的,各枢转机构4设有一座椅锁定装置5,其具有一锁定状态与一释锁状态。当该座椅锁定装置5处于锁定状态时可阻止枢转机构4转动,当该座椅锁定装置5处于释锁状态时则允许枢转机构4转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若仅有一座椅锁定装置5设置于一枢转机构4内亦可发挥功效。
请参照图2及图3说明该枢转机构4与该座椅锁定装置5的结构。其中,图2为绘示该枢转机构4与该座椅锁定装置5的分解图,图3则绘示该座椅锁定装置5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该枢转机构4包括一摆臂侧耦合件41、及一固定于该连接座14上的枢轴43。该摆臂侧耦合件41设有一第一壳体411及一第二壳体413。该第一壳体411及该第二壳体413相结合,借以界定一内部空间414。该第一壳体411的内侧设有一轴套415及一孔洞416,其中该孔洞416离该轴套415偏心设置。该第二壳体413开设有一孔洞4131,且该第二壳体413的一侧形成有一套接端4132。该摆臂13的顶端13A经由该套接端4132定位于该摆臂侧耦合件41的内部空间414。该枢轴43穿设于该轴套415及该摆臂13之顶端13A上所开设的一穿孔13B中。借此,该摆臂侧耦合件41及其摆臂13为枢接于该连接座14上,且可绕该枢轴43所定义的转动轴X摆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摆臂13亦可以其他方式与套接端4132结合固定。
继续参照图2,该座椅锁定装置5包括一栓件53、及一弹簧件55。该栓件53是离转动轴X偏心设置于该摆臂侧耦合件41中。该栓件53具有大约圆筒形状,其一操作端53A穿设于该孔洞4131并暴露于该摆臂侧耦合件41的外侧41A。该栓件53在其操作端53A相对侧的一卡合端53B则穿设于该第一壳体411的孔洞416,并暴露于该摆臂侧耦合件41的另一外侧41B,借以可卡合于该连接座14上所开设的开口槽142。此外,该栓件53上在其操作端53A与卡合端53B之间亦凸设有一径向的定位部531,其中该定位部531可与该第一壳体411上设置的定位件517卡合(参照图3)。至于该弹簧件55,其绕该栓件53套设,弹簧件55一端抵接于第二壳体413内侧,另一端固定在定位部531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弹簧件55另一端也可抵接在定位部531上。
如图3所示,该定位件517包括一凸台5171,其绕该孔洞416设置。该凸台5171的顶缘5173含有一第一卡合部5175、一斜面5177、及一第二卡合部5179。其中,该斜面5177位于该第一卡合部5175与该第二卡合部5179之间,且该第一卡合部5175比该第二卡合部5179位于较高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卡合部5175突出于该第一壳体411内侧之距离,大于第二卡合部5179突出于第一壳体411内侧之距离。当该栓件53安装于该摆臂侧耦合件41中时,该栓件53为枢接于该孔洞416、4131,因此该栓件53可对该摆臂侧耦合件41转动,致使该定位部531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5175或该第二卡合部5179中,而图3所示该定位部531卡合于第一卡合部5175中。此外,该栓件53在邻近其操作端53A亦设有一肩部534,其中该肩部534的宽度大于该孔洞4131的宽度,使得该栓件53安装于该摆臂侧耦合件41后无法掉落于外。本实施例虽以定位部531为一突肋,第一卡合部5175、第二卡合部5179为凹槽结构做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定位部531也可以是凹槽,第一卡合部5175、第二卡合部5179则为对应的突肋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该座椅锁定机构5处于释锁状态,此时该栓件53的定位部531则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5175,而该栓件53的卡合端53B并未卡合于连接座14的开口槽142。透过图5至图6所示的操作方法,可将该座椅锁定机构5亦由释锁状态转换为锁定状态,以达成锁定摆臂13及座管组31的目标。首先拉动该栓件53远离该连接座14,使得该栓件53的定位部531脱离该第一卡合部5175。而后转动该栓件53,使得该定位部531朝向该第二卡合部5179移动,当定位部531到位之后,放开该栓件53,该栓件53可透过该弹簧件55的弹性恢复力朝向该连接座14移动,以使得该栓件53的卡合端53B以及该定位部531分别卡合于该开口槽142以及该第二卡合部5179。
除了上述操作方法之外,亦可省略拉动该栓件53远离该连接座14的步骤,直接转动该栓件53,以使得该定位部531脱离第一卡合部5175,接着该定位部531将借由该弹簧件55的作用延着该斜面5177移动至第二卡合部5179而与第二卡合部5179相卡合,同时该栓件53的卡合端53B亦与开口槽142相卡合。
由此可知,使用者只需将栓件53的卡合端53B以及定位部531分别卡合于开口槽142以及第二卡合部5179中,便可即刻将座椅组件3加以锁定而使其无法任意摆动,所以可以让婴儿在座椅组件3上安稳休息。虽然上述的实施例为应用于秋千,相同的设计方式亦适用于其它的可摆动婴幼儿座椅商品,诸如婴儿摇椅或婴儿摇篮等等。
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之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之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之,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之变化或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