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907900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2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7046.8

申请日:

2004.10.22

公开号:

CN1609304A

公开日:

2005.04.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3D47/36; D03D49/02

主分类号:

D03D47/36; D03D49/02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发明人:

辻本康一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3.10.22 JP 361844/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强;杨松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通过安装金属件(15)被支承在支柱(12)的上部。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载置并支承在支承杆(13)的一端部;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7)被载置并支承在支承杆(13)的另一端部。箱体(11)的水平面(112)的一部分形成倾斜面(113)。倾斜面(113),利用下坡与箱体(11)的侧面(114)相连。即,倾斜面(113)的最下位部位,成为与箱体(11)的侧面(114)之间的边界。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设置在倾斜面(113)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是利用投纬用喷嘴(22、23、24)的喷射作用从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引出纬纱(Y1)而投纬的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使用箱体(11)作为用于支承多个前述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的支承机构的一部分,在前述箱体(11)的上方配设前述多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并且在前述箱体(11)的上面设置利用下坡与前述箱体(11)的侧面(114)相连的倾斜面(113),并将与前述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有关的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设置在前述倾斜面(113)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倾斜面(113)的倾斜方向设定成,随着从织机(43)的后侧向前侧而向下。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中的至少1个的高度位置与其他的高度位置不同。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是3个,它们中的1个配设在剩下2个的上侧,配设在上侧的前述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从上侧看位于前述剩下的2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之间。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3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通过由设置在箱体(11)的背面(111)侧的支柱(12)和支承杆(13)构成的十字架支承在箱体(11)上,它们中的2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安装在前述支承杆(13)上,剩下1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安装在前述支柱(12)的上部。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中的至少1个的高度位置设在经位置线(L)的高度位置的下侧,前述剩下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高度位置设在经位置线的高度位置的上侧。

说明书

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投纬用喷嘴的喷射作用从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引出纬纱而投纬的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
技术背景
在对从投纬用喷嘴射出纬纱而投纬的纬纱进行测长的喷射织机上,一般采用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这种纬纱测长储纬装置在例如实开平5-30184号公报上介绍过。卷装在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滚筒上的纬纱,在从受螺线管驱动的测长爪的卡止作用下释放时,利用投纬用喷嘴的喷射作用从滚筒引出而开松。从滚筒引出的纬纱的开松,利用纬纱开松传感器检测,当检测从滚筒引出的纬纱的开松的次数达到既定数时,测长爪被置于卡止纬纱的位置,而纬纱投纬既定长度。
对从测长爪的卡止作用下释放纬纱的定时(即,激励螺线管的定时)或前述既定数,进行设定并输入控制单元内。在具有用于进行这样的设定输入的键盘的运行条件设定装置上还设置有显示面。显示面,显示在利用键盘设定输入的条件下运行织机时的促动器(例如螺线管)的动作状态。
实开平5-30184号公报上介绍的运行条件设定装置,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设置地方无关地另外设置在地面上,但这样的另外设置,必须有其设置面积,从而使包含考虑到工人的作业性所必需的织机周围的作业空间的每1台织机所必需的地面面积增大。
投纬用喷嘴,位于与经位置线同一程度的高度位置,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配置在与投纬用喷嘴的高度位置同一程度的高度位置,或比投纬用喷嘴的高度位置稍微高的位置或稍微低的位置。作为将纬纱测长储纬装置支承在既定的高度位置的机构采用箱体或支柱,所以,通过在这样的支承机构上装入前述的运行条件设定装置,可将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下方设为运行条件设定装置的设置空间而加以有效利用。箱体,是适合内装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控制部的。内装有控制部的箱体,可设为支承机构的一部分而加以有效利用。
箱体的表面,适合作为装入键盘或显示面的地方。但是,当用于织造的纬纱的种类多时,必须有多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如果这样,不仅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占据空间增大,而且控制部增大从而也使箱体的体形增大。装入键盘或显示面的地方,必须考虑键盘上的输入操作的容易性、或显示面的易观察性而决定。当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数量增加时,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占据空间增大、且箱体的体形也增大的情况,成为键盘上的输入操作的容易性、或显示面的易观察性的妨碍要素。因此,也必须考虑到这些妨碍要素而决定键盘或显示面的装入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使用多个卷装式地纬纱测长储纬装置时,也确保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有关的输入操作部的操作容易性、或显示部的易辨认性。
为此,本发明,以利用投纬用喷嘴的喷射作用从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引出纬纱而投纬的喷射织机为对象,在本发明中,使用箱体作为用于支承多个前述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的一部分,在前述箱体的上方配设前述多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并且在前述箱体的上面设置利用下坡与前述箱体的侧面相连的倾斜面,并将与前述纬纱测长储纬装置有关的输入操作部及显示部设置在前述倾斜面上。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1实施形式,图1(a)、图1(b)是立体图;
图2是主要部分后视图;
图3是喷水织机的投纬装置的简要构成图;
图4是表示别的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别的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对将本发明在喷水织机上具体化的第1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如图1(a)、图1(b)所示,在基板10上放置并固定四方箱形的箱体11及支柱12。支柱12,沿箱体11的背面111竖立设置,在支柱12的中间,支承杆13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地被固定支承。
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通过安装金属件15被支承在支柱12的上部。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载置并支承在支承杆13的一端部上。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7载置并支承在支承杆13的另一端部上。箱体11、支柱12及支承杆13构成用于支承多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
如图3所示,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使卷线管18转动而将纬纱Y1卷装在卷线面19上。卷线管18利用非织机驱动电动机的另外的卷线用电动机(图示省略)驱动。纬纱向卷线面19上的卷装及纬纱从卷线面19上的引出开松,受利用电磁螺线管20驱动的卡止销201控制。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引出开松的纬纱Y1,利用纬纱开松检测器21检测。
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也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一样,具有卷线管18、卷线面19、电磁螺线管20、纬纱开松检测器21及卷线用电动机。在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的卷线面19上卷装纬纱Y2,在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7的卷线面19上卷装纬纱Y3。
在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的前方配设有投纬用喷嘴22、23、24。投纬用喷嘴22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引出纬纱Y1并向经纱(图示省略)的开口内投纬。投纬用喷嘴23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引出纬纱Y2并向经纱开口内投纬;投纬用喷嘴24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7引出纬纱Y3并向经纱开口内投纬。
投纬用喷嘴22,通过电气式切换阀25连接在泵26上。投纬用喷嘴23、24都连接在电气式切换阀27上,而切换阀27通过电气式切换阀28连接在泵29上。即,投纬用喷嘴23、24通过切换阀27、28连接在泵29上。切换阀25、27、28受控制计算机C2的指令控制。
切换阀25、28,具有输入口251、281、和输出口252、282、及排出口253、283,切换阀27具有输入排出兼用口271、和第1输出口272、及第2输出口273。
泵26、29,每次投纬送出投纬1次的压力水。在投纬用喷嘴22到了投纬定时的时候,切换阀25切换到连通输入口251与输出口252的状态(供给压力水的状态)。这样从泵26送出的压力水经由切换阀25提供给投纬用喷嘴22。在投纬用喷嘴23到了投纬定时的时候,切换阀28切换到连通输入口281与输出口282的状态(供给压力水的状态)。然后,切换阀27切换到连通输入排出兼用口271与第1输出口272的状态(向投纬用喷嘴23提供压力水的状态)。这样从泵29送出的压力水经由切换阀28、27提供给投纬用喷嘴23。在投纬用喷嘴24到了投纬定时的时候,切换阀28切换到连通输入口281与输出口282的状态(供给压力水的状态)。然后,切换阀27切换到连通输入排出兼用口271与第2输出口273的状态(向投纬用喷嘴24提供压力水的状态)。这样从泵29送出的压力水经由切换阀28、27提供给投纬用喷嘴24。
在投纬用喷嘴22不到投纬定时的时候,切换阀25切换到连通输出口252与排出口253的状态(排水状态),而从投纬用喷嘴22的投纬停止。在投纬用喷嘴23、24不到投纬定时的时候,切换阀28切换到连通输出口282与排出口283的状态(排水状态),而从投纬用喷嘴23、24的投纬停止。
从投纬用喷嘴23、24射出的纬纱Y2、Y3,如果在泵29的投纬能力的范围内,则不限于同种的纬纱,可使用不同种的纬纱。
在控制计算机C1上信号连接纬纱开松检测器21。控制计算机C1,根据纬纱开松检测器21及回转式编码器40发出的检测信号,掌握从卷线面19的纬纱引出开松定时。电磁螺线管20的励·消磁,受控制计算机C1控制。控制计算机C1,根据纬纱开松检测器21发出的纬纱开松检测信息和回转式编码器40发出的织机转动角度检测信号,控制电磁螺线管20的励·消磁。当织机转动角度变成既定的织机转动角度时,控制计算机C1,使电磁螺线管20励磁,卡止销201从卡止纬纱的位置向释放的位置移动。当纬纱开松检测次数达到既定次数时,控制计算机C1,使电磁螺线管20消磁,卡止销201从释放纬纱的位置向卡止位置移动。
在控制计算机C1上信号连接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输入操作部41,是用于设定输入电磁螺线管20的励磁定时、前述卷线用电动机的转速、前述既定的织机转动角度、前述既定次数等测长条件的。控制计算机C1,将操作输入操作部41而输入的测长条件显示在显示部42上。又,控制计算机C1,将电磁螺线管20的实际的励·消磁定时、前述卷线用电动机的实际的转速等显示在显示部42上。控制计算机C1,内装在箱体11的内部。
如图1(a)、图1(b)所示,在与箱体11的侧面114连接的部分的水平面112的一部分上形成倾斜面113。在此,水平面112与倾斜面113构成箱体11的上面。倾斜面113,由从箱体11的水平面112朝向侧面114的下坡形成。即,倾斜面113的最下位部位,成为与箱体11的侧面114之间的边界。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有关的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设置在倾斜面113上。保护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不受灰尘和水侵害的透明的薄板(图示省略)设置在倾斜面113上。
如图2所示,3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中的2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与从织机43的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平行。在图2中,箱体11的右方成为织机43的前方,箱体11的左方成为织机43的后侧。剩下的1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设置在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之间的上方。卷有经纱的经轴(图示省略),位于织机的后侧;卷取织造的织物(图示省略)的交叉滚(图示省略)位于织机的前侧。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上的卷线面19的中心轴线191[如图1(b)所示],比经位置线L的高度位置稍微向上配置,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上的各卷线面19的中心轴线192、193[如图1(b)所示],比经位置线L的高度位置稍微向下配置。
另外,也有时将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上的各卷线面19的中心轴线191、192、193的高度位置叫做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的高度位置。
如图1(a)所示,中心轴线191指向投纬用喷嘴22的导入口221。中心轴线192指向投纬用喷嘴2 3的导入口231。中心轴线193指向投纬用喷嘴24的导入口241。
在第1实施形式中获得以下效果。
(1-1)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上的卷线面19的中心轴线191、192、193的高度位置,为了从卷线面19顺利地引出而开松纬纱并导向投纬用喷嘴22、23、24,设定在投纬用喷嘴22、23、24的高度位置附近。投纬用喷嘴22、23、24的高度位置,因为限制在经位置线L的高度位置附近,所以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上的卷线面19的中心轴线191、192、193的高度位置也被限制在经位置线L的高度位置附近。
在本实施形式中,3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中的上侧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上的卷线面19的中心轴线191,虽然位于经位置线L的高度位置的上侧,但下侧的2上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上的卷线面19的中心轴线192、193位于经位置线L的高度位置的下侧。这样的经位置线L与中心轴线191、192、193的高度位置的关系,是因为可使3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的配置紧凑,且减少相对投纬用喷嘴22、23、24的喷射方向的中心轴线191、192、193的倾斜。相对投纬用喷嘴22、23、24的喷射方向的中心轴线191、192、193的倾斜,为了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顺利引出开松纬纱,越小越好。
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的高度位置越低,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与箱体11的水平面112之间的间隔越窄。又,当设箱体11的占地面积不变时,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个数越多控制计算机C1变得越大,所以箱体11的高度增大,最下侧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与箱体11的水平面112之间的间隔变窄。箱体11的上面完全是水平面,当在这样的水平面上设置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时,随着前述间隔变窄输入操作部41的操作性越差,显示部42的辨认性越差。
在倾斜面113上设置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的构成,有利于提高从侧面114侧的输入操作部41的操作性及从侧面114侧的显示部42的辨认性。即,倾斜面113上的输入操作部41,易于从倾斜面113利用下坡相连的侧面114侧操作;倾斜面113上的显示部42,易于从倾斜面113利用下坡相连的侧面114侧辨认。在利用下坡与侧面114相连的倾斜面113上设置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的构成,在使用多个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时,也有效地确保输入操作部41的易操作性和显示部42的易辨认性。
(1-2)倾斜面113的倾斜方向,设定为随着从织机的后侧向前侧而向下。因此,输入操作部41上的输入操作易从织机43的前侧进行;显示部42易于从织机43的前侧辨认。
(1-3)也有时工人将使用的工具暂时放在任何一个地方。此时,箱体11上也有可能用作工具的放置地方,但设置有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的面倾斜,所以即使将工具放在倾斜面113上也会滑落。因此,工人会注意不将工具放在倾斜面113上。即,在倾斜面113上设置输入操作部41及显示部42的构成,有利于避免因输入操作部41上放置有工具而误操作输入操作部41的事情。
(1-4)安装了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的支柱12、及安装了2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的支承杆13,构成十字架。即,3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通过十字架支承在箱体11上,而支柱12设置在箱体11的背面111侧。利用支柱12及支承杆13构成的十字架,在紧凑地支承3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16、17的基础上成为合适的支承机构的一部分。
(1-5)因为输入操作部41倾斜,即使溅上水喷嘴使用的水也会马上流下,具有防止水侵入收纳有电子基板的内部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也可是图4所示的实施形式及图5所示的实施形式。
在图4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安装于支柱12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配置在安装于支承杆13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之间的下侧。下侧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的高度位置{即,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上的卷线面19[参照图1(b)]的中心轴线191[参照图1(b)]的高度位置},设在经位置线L的高度位置的下方。上侧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的高度位置{即,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17上的卷线面19[参照图1(b)]的中心轴线192、193[参照图1(b)]的高度位置},设在经位置线L的高度位置的上方。
在图4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倾斜面113上的输入操作部41[参照图1(a)、图1(b)]的操作性及显示部42[参照图1(a)、图1(b)]的辨认性,比第1实施形式时更好。
在图5所示的实施形式中,箱体11的上面完全设为倾斜面113A,在比支柱12更右侧的倾斜面113A的部位设置输入操作部41[参照图1(a)、图1(b)]及显示部42[参照图1(a)、图1(b)]。倾斜面113A利用下坡与箱体11的侧面114相连。在该实施形式中,也可获得与第1实施形式同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也可是以下的实施形式。
(1)在将2个纬纱测长储纬装置配置在同一高度位置时,也可适用本发明。
(2)在使用4个以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喷射织机上也可适用本发明。
(3)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喷气织机上。

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喷射织机上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的支承机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4)通过安装金属件(15)被支承在支柱(12)的上部。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6)载置并支承在支承杆(13)的一端部;卷装式的纬纱测长储纬装置(17)被载置并支承在支承杆(13)的另一端部。箱体(11)的水平面(112)的一部分形成倾斜面(113)。倾斜面(113),利用下坡与箱体(11)的侧面(114)相连。即,倾斜面(113)的最下位部位,成为与箱体(11)的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