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94764A43申请公布日20110615CN102094764ACN102094764A21申请号200910213785X22申请日20091214F03D11/0020060171申请人谭宗享地址51000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海滨花园海华阁B座704房72发明人谭宗享54发明名称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57摘要本发明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涉及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解缆系统。包括解缆传感器,向微控制器输入是否需要解缆的信号;控制偏航电机转向模块,接收来自微处理器的电信号,从而控制偏航电机转向;微控制器,接收来自解缆传感器、电源转换模块的信号,并向偏航电机。
2、转向模块、显示模块传送信号;电源转换模块,分别连接传感器、控制偏航电机转向模块;显示模块,连接微处理器。本发明可以使风力发电机组被缠绕的电缆及时的重新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上,避免因风力发电机电缆扭缆超过规定圈数,造成风力发电机停机的问题产生。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CN102094770A1/2页21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解缆传感器,向微控制器输入是否需要解缆的信号;控制偏航电机转向模块,接收来自微处理器的电信号,从而控制偏航电机转向;微控制器,接收来自解缆传感器、电源转换模块的信号,并向偏航电机转向模块、。
3、显示模块传送信号;电源转换模块,分别连接传感器、控制偏航电机转向模块;显示模块,连接微处理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具体电路连接结构是集成电路U1的管脚1并联联接电容器C6和电阻R76,电阻R76与电容器EC1的正极联接,电容器C6的另外一端与电容器EC1的负极联接并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联接电容器C3、电阻R3和电阻R2的一端,电容器C3和电阻R3的另外一端并联联接后接地,电阻R2与电阻R1串联联接,电阻R1另外一端连接控制器J1的管脚2,控制器J1的管脚1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3分别并联联接电容器C5、电阻R8、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和电。
4、容器C5的另外一端并联联接后接地,电阻R7与电阻R4串联联接控制器J8的管脚1,控制器J8的管脚2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4并联联接电容器C4和电阻R6的一端,电容器C4另外一端接地,电阻R6串联联接风向仪电位器的滑动变阻器R20;集成电路U1的管脚5与电容器C9和电阻R5一端并联联接,电容器C9另外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外一端连接控制器J6的管脚3,控制器J6的管脚1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6串联联接电阻R19,电阻R19另外一端与风向仪电位器的滑动电阻R21和电容器C13组成的并联电路串联,滑动电阻R21和电容器C13组成的并联电路另外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9与集成电路U1的管脚10。
5、之间并联连接有晶振管X1,集成电路U1的管脚9与接地端之间串联电容器C1,集成电路U1的管脚10与接地端之间串联电容器C2;集成电路U1的管脚8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19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0接电源电路;集成电路U1的管脚12并联联接电容器C10、电阻R16和电阻R15的一端,电容器C10和电阻R16的另外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外一端联接集成电路U2A的管脚1、电阻R14、电容器EC2的负极,集成电路U2A和负极和管脚1接地,电容器EC2正极与集成电路U2A的正极联接电源,集成电路U2A的管脚2并联联接电阻R14的另外一端、电容器C8、电阻R12,电容器C8另外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A的。
6、管脚3联接电阻R13、电容器C7和电阻R11,电容器C7另外一端接地,电阻R13另外一端接电源,电阻R11和电阻R12另外一端分别接控制器J7的管脚3和2;集成电路U1的管脚22、16、15、14、23分别依次联接控制器J3的管脚3、4、5、6、7,控制器J3的管脚1接地,控制器J3的管脚2接电容器BC1的正极;集成电路U1的管脚17联接控制器J9的管脚2和电阻R18;集成电路U1的管脚18联接控制器J9的管脚1和电阻R17,电阻R18和电阻R17的另外一端并联联接再接电容器C11的一端,电容器C11的另外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5和26连接偏航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
7、解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电路权利要求书CN102094764ACN102094770A2/2页3U1为PIC6F7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电路U2A为LM358。权利要求书CN102094764ACN102094770A1/2页4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解缆系统。背景技术0002目前,风力发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自然环境中,由于风力的方向经常改变,为了充分利用风能,风力发电机的通常设计成可以自动调节迎风方向,当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偏航达到一定圈数时,就需要解缆。现有的风力发电偏航和解缆电路,存在。
8、动作不可靠的缺点,常常会使风力发电机电缆扭缆超过规定圈数,致使造成风力发电机停机,减少了发电量,而由于扭缆而停机引起刹车磨损等,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本发明可以使风力发电机组被缠绕的电缆及时的重新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上,避免因风力发电机电缆扭缆超过规定圈数,造成风力发电机停机的问题产生。0004本发明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包括0005解缆传感器,向微控制器输入是否需要解缆的信号;0006控制偏航电机转向模块,接收来自微处理器的电信号,从而控制偏航电机转向;0007微控制器,接收来自解缆传感器、电源转换模块的信号,并向偏航电。
9、机转向模块、显示模块传送信号;0008电源转换模块,分别连接传感器、控制偏航电机转向模块;0009显示模块,连接微处理器。0010本发明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它是在电动偏航系统中,为了防止在转动时使内部的电缆通过缠绕而损坏,需有解缆功能。如果电缆遭到缠绕,那么在风力发电机下次转动时,根据电缆缠绕的情况,风力发电机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得被缠绕的电缆重新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上。0011本发明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可以及时对风力发电系统进行解缆,使得被缠绕的电缆及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上,避免因风力发电机电缆扭缆超过规定圈数,造成风力发电机停机的问题产生。0012本发明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
10、解缆系统,具有解缆动作准确及时,解缆动作可靠,安全性能高的优点。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本发明解缆电机转向模块的电路图。说明书CN102094764ACN102094770A2/2页5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并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0016参阅图1,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包括0017解缆传感器,向微控制器输入是否需要解缆的信号;0018控制偏航电机转向模块,接收来自微处理器的电信号,从而控制偏航电机转向;0019微控制器,接收来自解缆传感器、电源转换模块的信号,并向偏航电机转向模块、显示模块传送信号;0020电源转换模块,分别连接传感器。
11、、控制偏航电机转向模块;0021显示模块,连接微处理器。0022参阅图2,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系统,该系统的具体电路连接结构是集成电路U1的管脚1并联联接电容器C6和电阻R76,电阻R76与电容器EC1的正极联接,电容器C6的另外一端与电容器EC1的负极联接并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联接电容器C3、电阻R3和电阻R2的一端,电容器C3和电阻R3的另外一端并联联接后接地,电阻R2与电阻R1串联联接,电阻R1另外一端连接控制器J1的管脚2,控制器J1的管脚1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3分别并联联接电容器C5、电阻R8、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和电容器C5的另外一端并联联接后接地,电阻R7与电阻R。
12、4串联联接控制器J8的管脚1,控制器J8的管脚2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4并联联接电容器C4和电阻R6的一端,电容器C4另外一端接地,电阻R6串联联接风向仪电位器的滑动变阻器R20;集成电路U1的管脚5与电容器C9和电阻R5一端并联联接,电容器C9另外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外一端连接控制器J6的管脚3,控制器J6的管脚1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6串联联接电阻R19,电阻R19另外一端与风向仪电位器的滑动电阻R21和电容器C13组成的并联电路串联,滑动电阻R21和电容器C13组成的并联电路另外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9与集成电路U1的管脚10之间并联连接有晶振管X1,集成电路U1的管脚9与接。
13、地端之间串联电容器C1,集成电路U1的管,10与接地端之间串联电容器C2;集成电路U1的管脚8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19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0接电源电路;集成电路U1的管脚12并联联接电容器C10、电阻R16和电阻R15的一端,电容器C10和电阻R16的另外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外一端联接集成电路U2A的管脚1、电阻R14、电容器EC2的负极,集成电路U2A和负极和管脚1接地,电容器EC2正极与集成电路U2A的正极联接电源,集成电路U2A的管脚2并联联接电阻R14的另外一端、电容器C8、电阻R12,电容器C8另外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A的管脚3联接电阻R13、电容器C7和电阻R11,电容。
14、器C7另外一端接地,电阻R13另外一端接电源,电阻R11和电阻R12另外一端分别接控制器J7的管脚3和2;集成电路U1的管脚22、16、15、14、23分别依次联接控制器J3的管脚3、4、5、6、7,控制器J3的管脚1接地,控制器J3的管脚2接电容器BC1的正极;集成电路U1的管脚17联接控制器J9的管脚2和电阻R18;集成电路U1的管脚18联接控制器J9的管脚1和电阻R17,电阻R18和电阻R17的另外一端并联联接再接电容器C11的一端,电容器C11的另外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5和26连接偏航电路。0023所述的集成电路U1为PIC6F73。0024所述的集成电路U2A为LM358。说明书CN102094764ACN102094770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94764ACN102094770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9476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