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隐丹参酮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隐丹参酮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26528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6.06 CN 101265286 B *CN101265286B* (21)申请号 200810027605.4 (22)申请日 2008.04.22 C07J 73/00(2006.01) A61K 36/53(2006.01) (73)专利权人 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013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南街 48 号 (72)发明人 金波 杨承鸿 姜笑寒 庄伟英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 44227 代理人 范钦正 CN 1943618 A,2007.04.11, 全文 . CN 12。
2、56142 A,2000.06.14,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隐丹参酮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隐丹参酮 的方法, 用于天然植物中热敏性强易降解成分物 质的分离提取, 它公开了先将丹参粗粉进行有夹 带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 得到隐丹参酮萃取 液, 再通过副解析器回收二氧化碳。提取率 42 至 87, 萃取液由避光管道直接过滤, 滤液加热 到 30 50后进行膜浓缩结晶, 浓缩至提取物 重量百分浓度达到 50, 之后将浓缩液 5遮光 放置。 本发明能分离出易降解物质成分, 分离效率 高, 且热敏性受到保护, 芳香性成分得以保持, 操 作简。
3、单, 生产同期短, 不污染环境。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杨轶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隐丹参酮的方法, 其特征是 : A、 先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 : 丹参粗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 保持萃取压力 30Mpa 至 45Mpa, 萃取温度 35至 75, 夹带剂与物料的比例为 0.5 1 2 1, 萃取时间为 4 小时, 采用连续降压解析工艺保持 解析压力为 5Mpa 至 25Mpa, 解析温度 。
4、40至 60, 得隐丹参酮萃取液 ; 再通过副解析器回 收二氧化碳。 B、 超临界萃取液通过避光管道直接过常规过滤器, 滤液再恒温加热器加热到 30至 50 ; C、 再进行膜浓缩结晶 : 在避光条件下将滤液, 由循环液泵送入两端封口膜组件的外侧进行蒸馏浓缩, 膜组件 的内侧为真空度 0.03Mpa 的空腔, 浓缩液经多次循环蒸馏浓缩, 直至提取物重量百分浓度 达到 50, 之后将浓缩液 5遮光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隐丹参酮的方法, 其特征是 A、 先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 : 丹参粗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 保持萃取压力 30Mpa, 萃取温度 55, 夹带。
5、剂与物料的 比例为 1 1, 萃取时间为 4 小时, 采用连续降压解析工艺保持解析压力为 12Mpa, 解析温度 45, 得隐丹参酮萃取液再通过副解析器回收二氧化碳。 ; B、 超临界萃取液通过避光管道直接过常规过滤器, 滤液再恒温加热器加热到 40 ; C、 再进行膜浓缩结晶 : 在避光条件下将滤液, 由循环液泵送入两端封口膜组件的一侧进行蒸馏浓缩, 膜采用 有机相膜尼龙微孔膜, 膜组件的内侧为真空度 0.03Mpa 的空腔, 浓缩液经多次循环蒸馏浓 缩, 直至提取物重量百分浓度达到 50, 之后将浓缩液 5遮光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丹参酮的方法,。
6、 其特征是夹带剂 是乙醇、 甲醇或者是丙酮。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丹参酮的方法, 其特征是连续降 压解析工艺是进行常规解析并在解析器出口增加一副解析器, 副解析器构造及工艺要求条 件与解析器相同, 解析器维持常规的解析条件以保证萃取过程的正常进行, 而其中所解析 的含溶质和较多二氧化碳的夹带剂不断流向副解析器, 使二氧化碳分离回收至萃取系统后 再将夹带剂连续减压放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265286 B 2 1/5 页 3 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隐丹参酮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从丹参中提取易降解的活性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
7、2 从丹参中提取活性物, 已从过去水提、 有机溶剂提取而走向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提 取或再水提, 提取液再经真空浓缩而得到一定纯度的物质。 目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 有的物质提取不使用类带剂, 有的物质提取要考虑使用夹带剂, 使用夹带剂的工艺方法虽 然实验室小量是能进行下去, 但应用到大型工业化装置规模上却易造成车间内甚至周围环 境的污染, 甚至极大的安全隐患。 即使能够用这种方法提取的活性成分均是较稳定的物质, 如丹参酚等, 由于丹参中这类物质的分离技术的改进而导致提取液中某成份的富集, 从而 推动了各种新药的研制, 但是丹参中活性成份种类较多, 有的还是热敏性强易降解的成分, 有的成分本身。
8、具有芳香气味, 这些物质如采用以上现有技术提取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个中 原因就是在这种现有工艺中发生了降解, 芳香味丧失, 至现在, 对于易降解物质的提取还停 留在溶剂提取状况下, 大量使用有机溶剂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而且操作工艺复杂, 生产周期 长, 提取率低, 丹参资源的浪费大, 且无法保留原有自身的芳香气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丹参中分离富集隐丹参酮的方法, 它能分离出易降解 的物质成分、 分离效率高, 且热敏性受到保护, 芳香性成分得以保持, 操作简单, 生产周期 短, 不污染环境。 0004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来完成的 0005 A、 先进行超临界二氧。
9、化碳提取 0006 丹参粗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 保持萃取压力 30MPa 至 45MPa, 萃取温度 35至 75, 夹带剂与物料的比例为0.5121, 萃取时间为4小时, 采用连续降压解析工艺 保持解析压力为5MPa至25MPa, 解析温度40至60, 得隐丹参酮萃取液, 再通过副解析器 回收二氧化碳。 0007 B、 超临界萃取液通过避光管道直接过常规过滤器, 滤液再恒温加热器加热到 30 至 50 ; 0008 C、 再进行膜浓缩结晶 : 0009 在避光条件下将滤液由循环液泵送入两端封口膜组件的外侧进行蒸馏浓缩, 膜组 件的内侧为真空度 0.03MPa 的空腔, 浓缩液经多次循环蒸馏。
10、浓缩, 直至提取物重量百分浓 度达到 50, 之后将浓缩液 5遮光放置。 0010 以上本发明所述 : 0011 A、 先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 0012 丹参粗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 保持萃取压力 30MPa, 萃取温度 55, 夹带剂与物 料的比例为 1 1, 萃取时间为 4 小时, 采用连续降压解析工艺保持解析压力为 12MPa, 解析 说 明 书 CN 101265286 B 3 2/5 页 4 温度 45, 得隐丹参酮萃取液, 再通过副解析器回收二氧化碳。 0013 B、 超临界萃取液通过避光管道直接过常规过滤器, 滤液再恒温加热器加热到 40 ; 0014 C、 再进行膜浓缩结晶 。
11、: 0015 在避光条件下将滤液, 由循环液泵送入两端封口膜组件的一侧进行蒸馏浓缩, 膜 采用有机相膜尼龙微孔膜, 膜组件的内侧为真空度 0.03MPa 的空腔, 浓缩液经多次循环蒸 馏浓缩, 直至提取物重量百分浓度达到 50, 之后将浓缩液 5遮光放置。 0016 以上本发明所述夹带剂是乙醇、 甲醇或者是丙酮。 0017 本发明所述连续降压解析工艺是进行常规解析并在解析器出口增加一副解析器, 副解析器构造及工艺要求条件与解析器相同, 解析器维持常规的解析条件以保证萃取过程 的正常进行, 而其中所解析的含溶质和较多二氧化碳的夹带剂不断流向副解析器, 使二氧 化碳分离回收至萃取系统后再将夹带剂连。
12、续减压放出。 0018 隐丹参酮是橙色针状结晶 ( 甲醇 ), 熔点 184 至 185, 旋光度 -91.4 ( 氯 仿), 溶于甲醇、 乙醇、 苯、 乙醚、 易溶于丙酮、 氯仿。 在避光及非溶液状态下最稳定, 反之易于 降解, 具有抑菌作用, 1mg/m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溶血性链球菌 亦有一定抑制作用。有自身芳香气味。 0019 从丹参中分离隐丹参酮, 由于它以上的物理性质, 其工艺要求极为严格, 稍有不慎 就会发生降解, 降解后的抑菌作用极大地减弱或者消失, 所以至今从国内外报导的资料中 记载的仍是溶剂提取法。而溶剂提取法因大量使用有机溶剂而造成环境污染, 。
13、这又是世界 各国政府极力限制的有关民生的大事, 同时在溶剂提取系统中, 芳香气味的丧失亦无法避 免。 0020 本发明的提取工艺拼弃了现有传统工艺, 改用在一个封闭的略高于室温的超临界 釜中进行萃取,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溶剂, 且浓缩工艺也拼弃了传统的真空浓缩而采用 了封闭的膜组件进行, 透过膜分离走夹带剂而达到浓缩的目的。所以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使 隐丹参酮的质量得到保证, 且提取率高达87, 丹参资源的利用率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本发 明的浓缩液中隐丹参酮含量高达 72, 这不仅提高了浓缩液品质的等级, 且也从简了应用 阶段后处理程序。本发明的提取液保留了隐丹参酮特有的芳香气味, 为今后的应用。
14、产品如 牙膏等, 省了加香工作, 从而为保证应用产品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0021 本发明的 “连续降压解析工艺” 是这样的, 在二氧化碳中添加夹带剂是国内外中 试规模以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常见的方法, 但在工业化装置中, 采用有机溶剂作夹 带剂有较大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在解析阶段, 二氧化碳的压力不可能降到很低 ( 工业上一 般为 6.5 5.5MPa), 二氧化碳对夹带剂的溶解度普遍较大, 在上述压力下对其还有相当的 溶解能力。另外, 在解析器中解析的夹带剂的量也比常规萃取时所解析的溶质要多得多, 一般提取物要解析的溶质是原料重量的 10, 而用上述工艺, 要解析的溶质是原料重量的 600。
15、。 如此时将溶解有溶质的夹带剂减压放出, 以回收、 再生夹带剂并得到溶质, 必定也会 放掉大量的二氧化碳。根据在 200L2 萃取装置上的试验结果, 采取直接从解析釜中放出 夹带剂的方法, 4 小时内要放出 440-660L 的乙醇, 每釜萃取所消耗的二氧化碳是不使用夹 带剂时的 5 倍。大量放出的二氧化碳夹带着易挥发的夹带剂弥漫在车间内还会造成安全隐 患。 说 明 书 CN 101265286 B 4 3/5 页 5 0022 针对上述现象, 我们采用 “连续降压解析工艺” , 较好的解决了此问题。 即在主解析 器 ( 运行压力为 6.5 5.5MPa) 出口增加一副解析器, 副解析器构造及。
16、工艺要求条件基本 与主解析器相同。主解析器维持常规的解析条件以保证萃取过程的正常进行, 而其中所解 析的含溶质和较多二氧化碳的夹带剂则不断地流向副解析器, 使二氧化碳最大限度地从夹 带剂中分离并回收至萃取系统后再将夹带剂连续减压放出。 该方法大大地减少二氧化碳的 排放和夹带剂的挥发, 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仅为直接降压排放的 2/5, 夹带剂的消耗量减少一 倍以上, 节约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乙醇, 显著地降低了成本和提高了安全性。 该方法的建立 使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过程中添加夹带剂的工艺在大型工业化装置规模上首次得以实现。 0023 本发明的有机相膜尼龙微孔膜, 是尼龙(聚酰胺)微孔滤膜, 本品材料为。
17、脂肪族尼 龙, 有良好的亲水性, 耐适当尝试的酸碱, 不仅适用于含有酸碱性的水溶液, 亦适用于含有 机溶剂, 例如醇类、 烃类、 酮类、 苯和苯的同系物,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等。主要特性 : 为各向同性, 不分正反面, 对额定孔径以上固体微粒能起到绝对截留的作用。热稳定性 : 在 120热压灭菌 30 分钟, 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 : 可过滤 ph2-11 各种药液, 还可过滤无水 乙醇、 丙三醇、 甲醇、 正丙醇、 异醇、 偏苯三酸三辛酯、 聚乙二醇。 0024 本发明的过滤液为什么要加热到 30 度到 50 度。 0025 当微孔高分子膜把不同温度的溶液分隔开时, 由于表面张力的。
18、作用, 膜两侧的溶 液都不能通过膜孔进入另一侧, 但高温侧的溶液蒸气在两侧蒸气压差的作用下, 会通过膜 孔进入冷侧, 然后冷凝下来, 从而达到分离目的。与以压力为动力的膜分离方式不同, 膜蒸 馏是以温度为驱动力。同其它膜分离方式相比, 膜蒸馏就可以在普通操作条件下得到更高 的分离能力以及更少的膜堵塞, 而后者一直是大规模生产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膜蒸馏可 以在常温下工作, 这一点尤其适合于分离热敏性物质。因此, 采用工作温度 60以下, 压力 条件为低于常压的真空膜蒸馏技术可能就是一个比较适当的浓缩方法。 而且有文献表明丹 参酮类的降解在 70以上时尤其明显。因此温度控制在 30至 50最为保险。
19、。 0026 本发明膜蒸馏浓缩液提取物重量测定方法, 取少量样品称重得数据 A, 挥干溶剂再 称重量得数据 B。B 除以 A 得提取物重量百分浓度。 0027 本发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液中, 提取率的测定方法 0028 提取率 ( 药材中隐丹参酮的含量 - 提取后药材残渣中隐丹参酮的含量 ) 药材 中隐丹参酮的含量 100。 0029 药材中隐丹参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 HPLC 法。 0030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分离出易降解的物质成分, 分离效率高, 且热敏性受到保护, 芳 香性成分得以保持, 操作简单, 生产周期短, 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0031 图 1 为本发明膜浓缩组件构造示意图。 具。
20、体实施方式 0032 实例 1 0033 丹参粗粉 (20 目 )100kg, 置于 200L 超临界萃取釜中进行萃取。保持萃取压力 30MPa, 萃取温度 35, 夹带剂 90乙醇与物料的比例为 0.5 1, 萃取时间为 4 小时, 采用 说 明 书 CN 101265286 B 5 4/5 页 6 “连续降压解析工艺” 保持解析压力为5MPa, 解析温度为40, 得隐丹参酮萃取液, 再通过副 解析器回收二氧化碳。提取率 60。 0034 按照附图 1 所示 : 其核心部件膜组件, 采用有机相膜尼龙微孔膜, 膜材质为脂肪族 尼龙, 孔径 10m, 两端使用双组分聚氨酯胶或环氧树脂胶封口制作成。
21、膜组件 4。膜的一侧 为温度在 30提取液, 膜的另一侧为真空度在 0.03MPa 以上的空间。萃取液在避光管道直 接过 SAM-2S 型袋式过滤器, 滤液置于提取液储罐 1 中。进行膜浓缩结晶时, 是从提取液储 罐1中将隐丹参酮萃取液送至恒温加热器2加热到30后由循环液泵3送入膜组件4蒸馏 浓缩。透过尼龙微孔滤膜的夹带剂蒸汽由真空泵 5 抽吸, 经热冷凝器 6 冷凝, 夹带剂被收集 瓶 7 收集再利用。经膜浓缩后的浓缩液返回储罐 1, 经多次循环蒸馏浓缩, 使提取物重量百 分浓度达到 50, 浓缩液于 5遮光放置, 得含量 50的隐丹参酮产品。 0035 连续降压解析工艺是进行常规解析后在解。
22、析器出口增加一副解析器, 副解析器构 造及工艺要求条件与解析器相同, 解析器维持常规的解析条件以保证萃取过程的正常进 行, 而其中所解析的含溶质和较多二氧化碳的夹带剂不断流向副解析器, 使二氧化碳分离 回收至萃取系统后再将夹带剂连续减压放出。 0036 实例 2 0037 丹参粗粉 (20 目 )500kg, 置于 1000L 超临界萃取釜中进行萃取。保持萃取压力 35MPa, 萃取温度55, 夹带剂甲醇与物料的比例为11, 萃取时间为4小时, 采用 “连续降 压解析工艺” 保持解析压力为12MPa, 解析温度为45, 得隐丹参酮萃取液, 再通过副解析器 回收二氧化碳。提取率 87。 0038。
23、 按照附图 1 所示 : 其核心部件膜组件, 采用有机相膜尼龙微孔膜, 膜材质为脂肪族 尼龙, 孔径 10m, 两端使用双组分聚氨酯胶或环氧树脂胶封口制作成膜组件。膜的一侧为 温度在 40提取液, 膜的另一侧为真空度在 0.03MPa 以上的空间。萃取液在避光管道直接 过 SAM-2S 型袋式过滤器, 滤液置于提取液储罐 1 中。进行膜浓缩结晶时, 是从提取液储罐 1 中将隐丹参酮萃取液送至恒温加热器 2 加热到 40后由循环液泵 3 送入膜组件 4 蒸馏浓 缩。透过尼龙微孔滤膜的夹带剂蒸汽由真空泵 5 抽吸, 经热冷凝器 6 冷凝, 夹带剂被收集瓶 7 收集再利用。经膜浓缩后的浓缩液返回储罐。
24、 1, 经多次循环蒸馏浓缩, 使提取物重量百分 浓度达到 50, 浓缩液于 5遮光放置, 得含量 65的隐丹参酮产品。 0039 实例 3 0040 丹参粗粉 (20 目 )500kg, 置于 1000L 超临界萃取釜中进行萃取。保持萃取压力 45MPa, 萃取温度75, 夹带剂丙酮与物料的比例为21, 萃取时间为4小时, 采用 “连续降 压解析工艺” 保持解析压力为25MPa, 解析温度为60, 得隐丹参酮萃取液, 再通过副解析器 回收二氧化碳。提取率 42。 0041 按照附图 1 所示 : 其核心部件膜组件, 采用有机相膜尼龙微孔膜, 膜材质为脂肪族 尼龙, 孔径 10m, 两端使用双组。
25、分聚氨酯胶或环氧树脂胶封口制作成膜组件。膜的一侧为 温度在 50提取液, 膜的另一侧为真空度在 0.03MPa 以上的空间。萃取液在避光管道直接 过 SAM-2S 型袋式过滤器, 滤液置于提取液储罐 1 中。进行膜浓缩结晶时, 是从提取液储罐 1 中将隐丹参酮萃取液送至恒温加热器 2 加热后由循环液泵 3 送入膜组件 4 蒸馏浓缩。透 过尼龙微孔滤膜的夹带剂蒸汽由真空泵 5 抽吸, 经热冷凝器 6 冷凝, 夹带剂被收集瓶 7 收集 再利用。经膜浓缩后的浓缩液返回储罐 1, 经多次循环蒸馏浓缩, 使提取物重量百分浓度达 说 明 书 CN 101265286 B 6 5/5 页 7 到 50, 浓缩液于 5遮光放置, 得含量 72的隐丹参酮产品。 说 明 书 CN 101265286 B 7 1/1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265286 B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