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屏蔽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位于彩色阴极射线管的内部或外部、从相对电子束通过方向的侧面加以覆盖并接地的磁屏蔽部件所用的钢板材料,即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磁屏蔽用钢板。
背景技术
彩色阴极射线管的基本构成包括发射电子束的电子枪及利用电子束照射而发光构成图像的荧光面。电子束由于地磁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结果是,图像出现色差。为了防止这种偏转,一般设置内部磁屏蔽(也称为内部屏蔽)。此外,还有的在彩色阴极射线管外部设置外部磁屏蔽(也称为外部屏蔽)。下面,将这些内部磁屏蔽及外部磁屏蔽总称为磁屏蔽。
近年来,随着民用电视机的大型化和宽屏化,电子束的飞行距离和扫描距离增大,地磁的影响更为明显。即,由于地磁的影响而发生偏转的电子束在荧光面的着屏位置和本来应该的着屏位置之差(称为地磁偏差)比以往更大。此外,为使个人电脑用阴极射线管产生高清晰度的静止图像,必须最大限度控制因地磁偏差而出现的色差。
以往,大多数情况下对上述磁屏蔽用钢板的特性,是以基本上与地磁场相当的低磁场中的磁导率、矫顽磁力、剩磁通密度等为指标进行评估。
作为改善磁屏蔽用钢板特性的技术,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3-61330号揭示了通过使用特定组成的钢,使铁氧体结晶粒度等级在3.0以下来改善磁特性的技术。作为屏蔽用冷轧钢板的磁特性,其磁导率在750G/0e以上,矫顽磁力在1.250e以下。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5-41177号揭示了采用剩磁通密度在8kG以上的磁性材料构成内部磁屏蔽体的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10-168551号揭示了使用产品地结晶粒径为细粒的特定组成的钢构成的磁屏蔽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钢的矫顽磁力在30e以上,剩磁通密度在9kG以上。
但是,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3-61330号公报所述的技术、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5-41177号所述的技术及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10-317035号所述的技术中的任一种磁屏蔽钢板在实际用于彩色阴极射线管时,一般都会在地磁场中被消磁,地磁场中的消磁虽然使钢板的磁特性发生变化,但由于一点也未考虑到消磁的影响,所以磁屏蔽性都不够充分。
由于上述任一技术的磁屏蔽性都不够充分,所以,很难消除近年来随着民用电视机的大型化、宽屏化而出现的色差所导致的图像恶化。因此,强烈希望开发出具有磁屏蔽性更好的磁屏蔽用钢板。
另外,《电子信息通信学会论文集》Vol.J79-C-ⅡNo.6,p311~319,’96.6中,为提高磁屏蔽性对非磁滞磁导率和磁屏蔽性的关系进行了说明,提出了非磁滞磁导率越高磁屏蔽性越好的理论。
但是,该文献中仅对非磁滞磁导率和磁屏蔽性的关系进行了说明,未揭示何种钢板具备更高的非磁滞磁导率。
发明的揭示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具有较高非磁滞磁导率、能够抑制地磁偏差导致的色差而获得高清晰度图像的有效的磁屏蔽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1是提供含有0.15重量%以下的C、板厚在0.05mm以上0.5mm以下、非磁滞磁导率在7500以上的磁屏蔽用钢板。
本发明2提供的磁屏蔽用钢板,其中C含量在0.005重量%以上0.025重量%以下、Si含量在0.3重量%以下、Mn含量在1.5重量%以下、P含量在0.05重量%以下、S含量在0.04重量%以下、Sol.Al含量在0.1重量%以下、N含量在0.01重量%以下、B含量在0.0003重量%以上0.01重量%以下、其余为Fe,而且所述磁屏蔽用钢板的板厚在0.05mm以上0.5mm以下,矫顽磁力不足3.0Oe,非磁滞磁导率在8500以上。
本发明3是提供磁屏蔽用钢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4个步骤,即,对C含量在0.15重量%以下的钢板进行热轧的步骤;对经过热轧的材料进行冷轧的步骤;对经过冷轧的材料进行退火处理的步骤;然后根据需要以低于1.5%的压下率进行平整冷轧的步骤。
本发明4是提供磁屏蔽用钢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5个步骤,即,对C含量在0.005重量%以上0.025重量%以下、Si含量在0.3重量%以下、Mn含量在1.5重量%以下、P含量在0.05重量%以下、S含量在0.04重量%以下、Sol.Al含量在0.1重量%以下、N含量在0.01重量%以下、B含量在0.0003重量%以上0.01重量%以下的钢板直接或再加热,使加工温度达到Ar3相变点以上的热轧步骤;在700℃以下的温度下对经过热轧的材料进行卷绕的步骤;对被卷绕的经过热轧的材料进行酸洗的步骤;以70%以上94%以下的压下率对酸洗后的热轧材料进行冷轧的步骤;在600℃以上780℃以下的温度下对经过冷轧的材料进行连续退火的步骤。
实施发明的最佳状态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一般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由于将使用环境中的外部磁场的影响作为统一规定的条件,因此进行消磁,消磁采用的方法是,在电源接通时,对卷绕在阴极射线管外部的消磁线圈通入交流电。采用该方法,由于射线管在地磁场中被消磁,所以阴极射线管内部的磁屏蔽中的剩余磁化高于地磁场的磁化。该现象使磁屏蔽具备比完全消磁状态更好的屏蔽特性。因此,如《电子信息通信学会论文集》Vol.J79-C-ⅡNo.6,p311~319,’96.6所述,适用于磁屏蔽的钢板是指在地磁场中消磁后的剩余磁化除以地磁场所得的“非磁滞磁导率”较高的钢板。本发明者们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各种组分的钢板在0.35Oe直流偏置磁场中的非磁滞磁导率进行了调查,并对可用于磁屏蔽的优质钢板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发现:
ⅰ)以往大多采用作为评估指标之一的低磁场(例如,0.35Oe)的磁导率(下面称为μ0.35)较高的碳含量极低的钢板作为磁屏蔽,但μ0.35较高的碳含量极低的钢板,其非磁滞磁导率并一定很高。
ⅱ)以往几乎不用的碳含量较高的钢板(C含量为:0.005~0.15重量%,较理想为0.005~0.06重量%,最好为0.005~0.025重量%),在存在碳化铁体(Fe3C)时,显现出较高的非磁滞磁导率。
ⅲ)钢板作为磁屏蔽使用时,如果其非磁滞磁导率在7500以上,最好在8500以上,则能够将色差降低到不影响实用的范围。
ⅳ)有时C含量的增加使矫顽磁力增大,因消磁方法(消磁电流的大小,消磁振幅的大小等)不同而不能够完全消磁,即使是非磁滞磁导率很高的钢板也不能够确保消磁后的磁化充分,不能够抑制色差。因而,为了能够利用传统的消磁方法完全消磁,必须使矫顽磁力在5.5Oe以下,最好是在3.0Oe以下。
本发明者们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探讨完成了本发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状态1进行说明。
本发明状态1中的磁屏蔽用钢板含有0.15重量%以下的C,其板厚在0.05mm以上0.5mm以下,非磁滞磁导率在7500以上。钢组成中,B含量最好在0.0003重量%以上0.01重量%以下,选自Ti、Nb和V的1种或2种以上元素的合计量最好在0.08%以下。此外,表面最好具有镀Cr层及/或镀Ni层,矫顽磁力最好在5.5Oe以下。
下面,分别对钢的组分组成、板厚、非磁滞磁导率、镀层和矫顽磁力进行说明。
1.钢的组分组成
C:C是含量规定最为重要的元素,一般由于使μ0.35下降,因此对磁屏蔽用钢板是有害的元素。但是,如上所述,本发明者们研究后发现,C并不对非磁滞磁导率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然而在C含量过剩时,矫顽磁力增加,不能够以良好的消磁条件使非磁滞磁导率充分发挥,所以不太好。因此,C含量的上限为0.15重量%,最好是在0.06重量%以下。特别是考虑到其他特性的情况下,在热轧后或冷轧后进行脱碳退火,C含量可能不足0.0005%。此外,对下限无特别限定,但如果考虑到制钢成本,则其含量最好在0.0005重量%以上。
B:B是能够使非磁滞磁导率提高的元素,所以最好添加这种元素。当添加量在0.0003重量%以上时,可得到其提高非磁滞磁导率的效果。但是,如果添加量超过0.01重量%,则不仅提高非磁滞磁导率的效果达到饱和,而且重结晶温度也有所提高,会出现钢板过硬等问题。因此,B的添加量最好在0.0003重量%以上0.01重量%以下。
Ti、Nb和V:这些元素全部是碳氮化物的形成元素,在特别讲究时效性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抑制拉伸应变,所以最好添加这些元素。但是,如果添加过量,则会使重结晶温度提高,出现钢板过硬等问题,所以,添加这些元素时,其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合计量最好在0.08重量%以下。此外,特别是要想获得具备高非磁滞磁导率的钢板,最好和B同时添加。
2.板厚
钢板用于磁屏蔽时,如果钢板过薄,则即使其非磁滞磁导率较高,其磁屏蔽性也不够理想,而且作为磁屏蔽部件的刚性也不足,所以,板厚应在0.05mm以上。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磁屏蔽性虽希望钢板较厚,但随着当今彩色电视机的大型化和宽屏化,希望电视机的重量更轻,所以,板厚的上限为0.5mm。
3.非磁滞磁导率
磁屏蔽材料的非磁滞磁导率是评估彩色阴极射线管色差的有效指标。如果使用该值在7500以上的磁屏蔽材料,则即使是大型或高清晰度的彩色阴极射线管,也能够将其色差减弱至不影响实际使用的范围内。因此,本实施状态中的非磁滞磁导率在7500以上。
4.镀层
从防止生锈等方面考虑,最好具有镀Cr层及/或镀Ni层。镀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镀层可以仅形成于钢板的单面,也可形成于钢板的两面。通过形成镀层,不仅能够防止钢板生锈,还能够有效防止装入阴极射线管时钢板产生气体。对镀层附着量无特别限定,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选择能够覆盖钢板表面的镀层附着量。此外,在部分镀Ni后还可镀上铬酸盐来覆盖钢板表面。
5.矫顽磁力
矫顽磁力如果过大,则充分发挥使磁屏蔽性所需要的消磁电流值和消磁振幅也变大,在消磁方法受到限定的情况下,该值最好较小。从这一观点考虑,矫顽磁力较好在5.5Oe以下,最好在3.0Oe以下。
下面,对上述状态1的磁屏蔽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按照常规方法对在上述范围内的组分组成的钢进行熔炼、连续铸造和热轧。热轧时,可直接对连续铸造而得的钢板进行轧制,也可在加热后再进行轧制,或者对暂时冷却后的钢板再加热而进行轧制。按照常规方法对经过热轧的钢板进行酸洗后,进行冷轧,再对所得冷轧钢板进行重结晶退火。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平整冷轧。为了确保非磁滞磁化特性,平整压下率应尽可能小,从这一观点考虑,其上限为1.5%。在钢板的形状和时效性无特别问题的情况下,该值一般希望在0.5%以下,最好是不进行平整冷轧处理。此外,也可根据需要在上述过程中进行脱碳退火处理,也可同时进行脱碳退火和冷轧后的重结晶退火。最后,根据需要在表面形成Cr镀层及/或Ni镀层。
下面,对本发明的状态2进行说明。
本发明状态2的磁屏蔽用钢板中的C含量在0.005重量%以上0.025重量%以下,Si含量在0.3重量%以下,Mn含量在1.5重量%以下,P含量在0.05重量%以下,S含量在0.04重量%以下,Sol.Al含量在0.1重量%以下,N含量在0.01重量%以下,B含量在0.0003重量%以上0.01重量%以下,其余为Fe。其板厚在0.05mm以上0.5mm以下,矫顽磁力在3.0Oe以下,非磁滞磁导率在8500以上。此外,表面最好具备Cr镀层及/或Ni镀层。
下面,分别对钢的组分组成、板厚、矫顽磁力、非磁滞磁导率和镀层进行说明。
1.钢的组分组成
C:C是含量规定最重要的元素,一般如果析出Fe3C,由于使μ0.35下降,因此对磁屏蔽用钢板是有害的元素。但是,如上所述,本发明们研究后发现,Fe3C的存在会使低磁场中的磁导率劣化,但非磁滞磁导率却提高,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因此,不需要象以往那样,将碳含量控制在极低范围内(例如,0.0030重量%以下),C含量的下限在Fe3C开始析出时的0.005重量%。另一方面,如果C含量过剩,则矫顽磁力增加,不能够以良好的消磁条件使非磁滞磁导率充分发挥,所以不太好。因此,为使矫顽磁力低于3.0Oe,C含量最好低于0.025重量%。
Si:退火时Si容易使表面增密,破坏镀层的粘附性,这是不希望的,所以,其含量应低于0.3重量%。
Mn:Mn是能够有效提高钢板强度、改善钢板使用性的元素,但如果添加过剩,则成本增加,所以,其含量在1.5重量%以下。
P:P是能够有效提高钢板强度的元素,但如果添加量过多,则通过偏析在制造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所以,其含量在0.05重量%以下。
S:从确保阴极射线管内部的真空度考虑,S含量最好较少,其含量在0.04重量%以下。
Sol.Al:Al是脱酸所必须的元素,但其含量如果过多,则夹杂物增加,所以不好,Sol.Al含量的上限为0.1重量%。
N:N含量如果过多,则钢板表面容易产生缺陷,所以,其含量在0.01重量%以下。
B:B是能够使非磁滞磁导率提高的重要元素。B含量如果不足0.0003重量%,则其效果不能够有效发挥,含量如果超过0.01重量%,添加过剩,则产生的问题是,一方面非磁滞磁导率提高效果饱和,同时也使重结晶温度升高,钢板过硬等。因此,B的添加量在0.0003重量%以上0.01重量%以下。
2.板厚
本实施状态和实施状态1的理由相同,钢板厚度在0.05mm以上0.5m以下。
3.矫顽磁力
矫顽磁力如果过大,则使磁屏蔽性充分发挥所必须的消磁电流值和消磁振幅也增大,所以,在消磁方法受到限定的情况下,该值最好较小,本状态下该值低于3.0Oe。
4.非磁滞磁导率
磁屏蔽材料的非磁滞磁导率是评估彩色阴极射线管色差的有效指标。如果使用该值在8500以上的磁屏蔽材料,则即使是大型或高精度的彩色阴极射线管,也能够将其色差减弱至不影响实际使用的范围内。因此,本实施状态中的非磁滞磁导率在8500以上。
5.镀层
本实施状态和实施状态1同样,从防止生锈的角度考虑,最好带有Cr镀层及/或Ni镀层。本实施状态和实施状态1同样,镀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镀层可以仅形成于钢板的单面,也可形成于钢板的两面。对镀层附着量无特别限定,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选择实际能够覆盖钢板表面的镀层附着量。此外,在部分镀Ni后还可镀上铬酸盐来覆盖钢板表面。
下面,对上述状态2的磁屏蔽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按照常规方法对在上述范围内的组分组成的钢进行熔炼、连续铸造和热轧。热轧时,可直接对连续铸造而得的钢板进行轧制,也可在加热后再进行轧制,或者对暂时冷却后的钢板再加热而进行轧制。再加热时的加热温度最好在1050℃以上1300℃以下。如果低于1050℃,则热轧时的加工温度很难达到Ar3相变点以上。如果超过1300℃,则钢板表面产生的氧化物过多,所以都不好。为使热轧后的结晶粒径均匀,热轧时的加工温度最好在Ar3相变点以上。卷绕温度在700℃以下。如果超过700℃,则热轧后的晶界中会析出薄膜状的Fe3C,破坏均匀性,所以不好。
然后,对经过热轧的钢板进行酸洗,以70%以上94%以下的压下率进行冷轧。如果压下率不足70%,则退火后的结晶颗粒粗大,钢板过软,所以不好。如果压下率超过94%,则非磁滞磁导率劣化,也不好。所以,最好在90%以下。
接着,以600℃以上780℃以下的温度对经过冷轧的钢板进行连续退火处理(重结晶退火)。如果温度低于600℃,则不能够进行完全的重结晶,还会残留冷轧形变,所以不好。如果超过780℃,则非磁滞磁导率劣化,也不好。
退火后,根据需要对钢板进行平整冷轧。为了确保非磁滞磁化特性,尽可能将冷轧形变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最好是不进行平整冷轧处理。但是,在为了矫正钢板形状而不得不进行平整冷轧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压下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其上限最好为1.5%。在钢板形状和时效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下,压下率最好在0.5%以下。
最后,根据需要在表面形成Cr镀层及/或Ni镀层。
实施例
1.实施例1
下面,对上述状态1对应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对表1的钢A~G进行熔炼,然后进行热轧形成厚度为1.8mm的钢板后酸洗,再以83%~94%的压下率进行冷轧,使板厚变为0.1~0.3mm。然后,在高于重结晶温度且低于相变点的温度下进行重结晶退火,直接在钢板两面或在以0.5~2.0%的压下率进行平整冷轧的钢板两面形成Cr镀层,制得供试材料。
Cr镀层的下层是附着量为95~120mg/m2的金属Cr层,上层是附着量(换算为金属Cr)为12~20mg/m2的水合氧化物Cr层。
表1 化学组分(wt%) C Si Mn P S Sol.Al N Cr B Nb Ti钢A 0.0022 0.01 0.14 0.008 0.008 0.008 0.0024 0.030 Tr. 0.026 Tr.钢B 0.0018 0.01 0.32 0.016 0.016 0.013 0.0026 0.029 0.0011 Tr. Tr.钢C 0.0019 0.01 0.95 0.074 0.074 0.006 0.0018 0.041 0.0005 Tr. 0.048钢D 0.020 0.02 0.21 0.009 0.009 0.008 0.0028 0.033 Tr. Tr. Tr.钢E 0.022 0.01 0.23 0.010 0.010 0.007 0.0020 0.034 0.0015 Tr. Tr.钢F 0.042 0.01 0.25 0.014 0.014 0.012 0.0043 0.046 Tr. Tr. Tr.钢G 0.162 0.02 0.68 0.011 0.011 0.008 0.0029 0.035 Tr. Tr. Tr.
对根据以上方法获得的供试材料的磁导率(μ0.35)、剩磁通密度、矫顽磁力及非磁滞磁导率进行评估。评估时,在环状试验片上卷上励磁线圈、检测线圈和直流偏置磁场用线圈,测定非磁滞磁导率、0.35Oe时的磁导率(μ0.35)、最大磁化50Oe时的剩磁通密度和矫顽磁力。
按照下面方法测定非磁滞磁导率。
1)在1次线圈中流过衰减的交流电流,使试验片完全消磁。
2)在3次线圈中流过直流电流,以产生0.35Oe直流偏置磁场的状态,再次在1次线圈中流过衰减的交流电流,使试验片消磁。
3)在1次线圈中流过电流,使试验片磁化,以2次线圈检测产生的磁通,测定B-H曲线。
4)由B-H曲线算出非磁滞磁导率。
将这些磁特性和钢种类、板厚、平整冷轧的压下率一起列于表2。
表2No. 钢 种 类。 板厚 (mm) 平整压下率 (%) 非磁滞 磁导率磁导率μ0.35剩磁通密度(kG)矫顽磁力(Oe)1 A 0.3 2.0 5200 200 8.7 3.22 A 0.3 0.5 8900 290 11.3 2.93 A 0.3 0.0 15600 300 13.7 2.54 B 0.3 2.0 7100 210 9.6 2.95 B 0.3 1.5 8000 220 10.0 2.86 B 0.3 0.0 17000 230 13.9 2.27 C 0.2 0.0 9300 460 8.2 1.88 D 0.2 0.0 15500 270 9.9 3.09 E 0.2 0.0 16500 300 14.6 2.610 F 0.1 0.5 16900 270 12.3 3.811 G 0.1 0.0 13700 150 8.6 5.6
如表2所示,实施状态1范围内的No.2、3、5~10的非磁滞磁导率在7500以上,其矫顽磁力在5.50Oe以下,消磁后的磁屏蔽性良好。
平整压下率超过1.5%的No.1和4的非磁滞磁导率不足7500,其磁屏蔽性不佳。此外,C含量超过0.15重量%的No.11的矫顽磁力较大,消磁特性劣化。
2.实施例2
下面,对上述实施状态2对应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对表3的钢H~K进行熔炼后,在890℃的加工温度和620℃的卷绕温度下对钢H和I进行热轧,在870℃的加工温度和620℃的卷绕温度下对钢J和K进行热轧,然后酸洗,再以75~94%的压下率进行冷轧,使板厚为0.1~0.5mm。然后,在630~850℃的温度下进行重结晶退火,直接在钢的两面或在以0.5~1.5%的压下率进行平整冷轧的钢的两面形成Cr镀层,获得供试材料。
Cr镀层的下层是附着量为95~120mg/m2的金属Cr层,上层是附着量(换算为金属Cr)为12~20mg/m2的水合氧化物Cr层。
表3 化学组分(wt%) C Si Mn P S Sol.Al N B Nb钢H 0.0022 0.01 0.14 0.008 0.008 0.038 0.0024 Tr. 0.026钢I 0.0056 0.02 0.27 0.01 0.011 0.040 0.0025 0.0018 Tr.钢J 0.022 0.01 0.23 0.01 0.007 0.035 0.0020 0.0025 Tr.钢K 0.042 0.01 0.25 0.014 0.012 0.041 0.0043 0.0015 Tr.
对根据以上方法获得的供试材料的磁导率(μ0.35)、剩磁通密度、矫顽磁力及非磁滞磁导率进行评估。评估时,在环状试验片上卷上励磁线圈、检测线圈和直流偏置磁场用线圈,测定非磁滞磁导率、0.35Oe时的磁导率(μ0.35)、最大磁化10Oe时的剩磁通密度和矫顽磁力。
此外,按照实施例1说明的方法对非磁滞磁导率进行测定。
这些磁特性、钢种类、板厚、冷轧的压下率、退火温度和平整冷轧时的压下率如表4所示。
表4 No. 钢 种 类 板厚 (mm) 冷轧 压下率 (%) 退火 温度 (℃) 平整 压下率 (%) 非磁 滞磁 导率磁导率μ0.35 剩磁通 密度 (kG) 矫顽 磁力 (Oe) 21 H 0.30 87 750 1.0 8000 250 10.2 2.9 21 I 0.30 85 680 - 13500 270 13.6 2.5 23 I 0.15 92 680 - 12900 260 13.4 2.6 24 J 0.50 75 700 - 18000 300 14.0 2.6 25 J 0.30 85 700 - 15300 290 13.9 2.7 26 J 0.15 92 700 - 14300 280 13.7 2.7 27 J 0.10 94 700 - 13200 280 13.6 2.8 28 J 0.30 85 630 0.5 8600 240 10.1 2.8 29 J 0.30 85 750 0.5 8500 250 9.8 2.9 30 J 0.30 85 850 0.5 5700 340 7.6 3.0 31 J 0.30 85 630 - 15700 350 13.5 2.6 32 K 0.30 85 630 - 14000 300 14.8 3.8
如表4所示,实施状态2范围内的No.22~29和31的非磁滞磁导率在8500以上,其矫顽磁力在3.00Oe以下,消磁后的磁屏蔽性良好。
退火温度超过实施状态2范围的No.30,其非磁滞磁导率较差,其磁屏蔽性不佳,其矫顽磁力也超过3.0Oe,消磁特性也较差。此外,C含量不足0.005重量%的No.21,其非磁滞磁导率虽然在7500以上,但低于8500,其磁屏蔽性不能够达到实施状态2的水平。C含量超过0.025重量%的No.30,其矫顽磁力大于实施状态2的规定值,消磁特性劣化。
如上所述,本发明使钢板的组分组成等进行优化,能够获得具有较高非磁滞磁导率和良好矫顽磁力的钢板,而且,钢板的消磁后的磁屏蔽性良好。
将本发明的钢板作为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磁屏蔽使用后,能够确保消磁后的磁屏蔽性良好,并能够抑制地磁偏差造成的色差。因此,提供了能够获得高清晰度图像的磁屏蔽用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