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34412.3 (22)申请日 2018.07.26 (71)申请人 江永县老石头特色农业发展有限责 任公司 地址 425400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潇浦镇 溪岭路(原建材路) (72)发明人 陈润进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 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代理人 杨连华孟强 (51)Int.Cl. C12G 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 方法,。
2、 以桑葚、 中药组分和米为原料, 通过清洗, 蒸熟, 发酵, 封存和蒸馏而制成, 其中在蒸馏前有 加入富硒泉水并搅拌均匀, 具体的酿造步骤如 下: 1清洗:将新鲜桑葚与中药组分捣碎, 与米按 重量比例13: 0.3:1混合, 并将桑葚用清水洗 净, 切块捣碎后与淘洗干净的米搅拌混合; 所述 中药组分包括罗汉果、 余甘子、 桔梗、 鳖甲; 2蒸 熟; 3发酵; 4封存; 5蒸馏。 本发明提供一种桑 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针对桑葚酿酒过程中 难以熟化的蛋白粘液, 进行充分催熟, 改善了原 有酒的口感辛辣的感官不良, 从而保证了酒的口 感, 使桑葚的营养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
3、书2页 CN 108893231 A 2018.11.27 CN 108893231 A 1.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以桑葚、 中药组分和米为原料, 通过 清洗, 蒸熟, 发酵, 封存和蒸馏而制成, 其中在蒸馏前有加入石灰水并搅拌均匀, 具体的酿造 步骤如下: 1清洗:将新鲜桑葚与中药组分捣碎, 与米按重量比例13: 0.3:1混合, 并将桑葚用清 水洗净, 切块捣碎后与淘洗干净的米搅拌混合; 2蒸熟: 将混合好的原料蒸熟后冷却得到熟料, 冷却后的温度要控制在夏天2931, 冬天3640以内; 3发酵: 在冷却好的熟料中加入酒曲进行发酵, 其中酒曲与米, 水的重量比例为1 。
4、1.5:50:75, 发酵的温度为室温, 发酵时间为24天, 发酵后得到发酵料; 4封存: 将发酵好的发酵料于室温下封存1520天后得封存料; 5蒸馏: 向封存料中加入质量浓度520的富硒泉水并搅拌均匀, 所加富硒泉水的量 为封存料总重量的35,对馏出物用酒度表量测,当馏出物的酒度数低于40度时开始收 集, 直到馏出物的酒度数低于8度时, 停止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葚和 米的重量比例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分 包括罗汉果、 余甘子、 桔梗、 鳖甲。 4.根据权利要求1。
5、所述的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好的 原料蒸熟冷却后的温度控制在夏天30, 冬天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酒曲与米, 水的重量比例为1:50:75, 发酵的温度为室温, 发酵时间为3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发酵好的发 酵料于室温下封存15天后得封存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泉水 的质量浓度为10, 所述富硒泉水的加入量为封存料总重量的5, 对馏出物用酒度表量 测,当馏出物的酒度数低于40度时开始收集, 直到馏出物的酒。
6、度数低于8度时, 停止收集。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8893231 A 2 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酿酒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桑树的成熟果实, 桑葚又叫桑葚、 桑泡儿, 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 味甜汁多, 桑椹性味甘寒, 具有补肝益肾、 生津润燥、 乌发明目等功效, 桑葚古来就是百姓常采用的一 种利尿, 保健, 消暑的鲜果, 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其特殊功效桑葚可疏散风热; 清肺; 明目, 主风热感冒; 风温初起, 发热头痛, 汗出恶风, 咳嗽胸痛; 或肺燥干咳无痰; 咽干口渴; 风热。
7、及 肝阳上扰; 目赤肿痛。 我国南方多有种植, 其中湖南永州一带, 因土壤富含硒元素, 该地生长 的桑葚香味更浓郁。 且当地的富硒泉水, 含硒量均值2200mg/kg以上, 结合本地的桑葚酿酒, 产品具有独特芳香和功效。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针对桑葚酿酒过程中难以熟 化的蛋白粘液, 进行充分催熟, 改善了原有酒的口感辛辣的感官不良, 从而保证了酒的口 感, 使桑葚的营养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 0004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以桑葚、 中药组分和米为原料, 通过清洗, 蒸熟, 发酵。
8、, 封存和蒸馏而制成, 其中在蒸馏前有加入富硒泉水并搅拌均匀。 0006 具体的酿造步骤如下: 0007 1清洗:将新鲜桑葚与中药组分捣碎, 与米按重量比例13: 0.3:1混合, 并将桑葚 用清水洗净, 切块捣碎后与淘洗干净的米搅拌混合; 所述中药组分包括罗汉果、 余甘子、 桔 梗、 鳖甲; 0008 2蒸熟: 将混合好的原料蒸熟后冷却得到熟料, 冷却后的温度要控制在夏天29 31, 冬天3640以内; 使得原料初步熟化, 为发酵做准备; 其中优选蒸熟冷却后的温度 控制在夏天30, 冬天39; 0009 3发酵: 在冷却好的熟料中加入酒曲进行发酵, 其中酒曲与米, 水的重量比例为1 1.5:。
9、50:75, 发酵的温度为室温, 发酵时间为24天, 发酵后得到发酵料; 优选酒曲与米, 水的重量比例为1:50:75, 发酵时间为3天; 加入酒曲促使熟料发酵并糖化, 从而产生酒精; 0010 4封存: 将发酵好的发酵料于室温下封存1520天后得封存料; 优选封存15天; 室 温下封存使得发酵料持续完全发酵糖化; 0011 5蒸馏: 向封存料中加入质量浓度520的富硒泉水并搅拌均匀, 所加富硒泉水 的量为封存料总重量的35,对馏出物用酒度表量测,当馏出物的酒度数低于40度时开 始收集, 直到馏出物的酒度数低于8度时, 停止收集; 优选富硒泉水的质量浓度为10, 富硒 泉水的加入量为封存料总重。
10、量的5; 桑葚中的蛋白粘液在蒸熟时未能完全熟化, 会溶于水 或酒精中, 而随馏出物一同被蒸馏出, 加入富硒泉水并搅拌将完全催熟蛋白粘液, 去除其对 说明书 1/2 页 3 CN 108893231 A 3 馏出物的影响, 改善出酒品质。 001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有如下优点: 0013 本发明的一种桑葚滋补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使用桑葚、 中药组分和米为原料, 汲取 桑葚和中药组分中的有益成分和特有的香味, 在酿酒工艺中的蒸馏步骤前, 加入一定比例 的富硒泉水并搅拌均匀, 使得桑葚所含的蛋白粘液, 在蒸馏时蛋白粘液被完全催熟, 工艺简 便且无其他副产物, 该工艺使得蒸馏出的酒, 入口极顺。
11、, 不再有辛辣的口感, 使人口留桑葚 香味, 观感极好, 且该酒营养价值丰富, 强身健体, 增强人体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实施例1: 0015 1.将新鲜桑葚与中药组分捣碎, 与米按重量比例3: 0.3:1混合, 并将桑葚用清水洗 净, 切块捣碎后与淘洗干净的米搅拌混合; 0016 2.将混合好的原料蒸至8分熟左右得到熟料, 冷却后的温度要控制在38(夏天), 温度较高易于发酵, 更容易使桑葚中的淀粉发酵糖化; 0017 3.在冷却好的熟料中加入酒曲进行发酵, 其中酒曲与米, 水的重量比例为1:50: 75, 发酵的温度为室温, 发酵时间3天(夏天), 温度较高时发酵时间可相对。
12、缩短; 0018 4.将发酵好的发酵料于室温下封存15天后得封存料; 0019 5.向封存料中加入质量浓度10的富硒泉水并搅拌均匀, 所加富硒泉水的量为封 存料总重量的5,对馏出物用酒度表量测,当馏出物的酒度数低于40度时开始收集, 直到 馏出物的酒度数低于8度时, 停止收集。 加入富硒泉水利于桑葚中的蛋白粘液被催熟分解, 从而没有了出酒中辛辣的口感不适。 0020 实施例2: 0021 1.将新鲜桑葚与中药组分捣碎, 与米按重量比例1: 0.3:1混合, 并将桑葚用清水洗 净, 切块捣碎后与淘洗干净的米搅拌混合; 0022 2.将混合好的原料蒸至8分熟左右得到熟料, 冷却后的温度要控制在30。
13、(冬天), 环境温度较低时, 桑葚中的淀粉相对不易发酵糖化; 0023 3.在冷却好的熟料中加入酒曲进行发酵, 其中酒曲与米, 水的重量比例为1.5:50: 75, 发酵的温度为室温, 发酵时间4天(冬天), 环境温度较低时延长发酵时间, 改善发酵效 果; 0024 4.将发酵好的发酵料于室温下封存20天后得封存料; 0025 5.向封存料中加入质量浓度20的富硒泉水并搅拌均匀, 所加富硒泉水的量为封 存料总重量的3,对馏出物用酒度表量测,当馏出物的酒度数低于40度时开始收集, 直到 馏出物的酒度数低于8度时, 停止收集。 加入富硒泉水利于桑葚中的蛋白粘液被催熟分解, 从而没有了出酒中辛辣的口感不适。 0026 蒸馏剩余的馏出物酒糟可作为生物饲料处理。 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并不限于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所做的 修改, 替换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2/2 页 4 CN 108893231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