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夹持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889614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8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62933.X

申请日:

2004.07.01

公开号:

CN1576143A

公开日:

2005.02.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D65/02; B23P19/10

主分类号:

B62D65/02; B23P19/10

申请人:

SMC株式会社

发明人:

喜多一志; 武田健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07.01 JP 189493/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廖凌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定位夹持装置中,防止毛刺从毛刺排出孔侵入夹持主体内。在夹持主体(10)的侧面,形成连通毛刺排出孔(25)以及销支点孔(20)的纵向槽,在纵向槽上装有具有上部盖(42)和下部盖(43)的毛刺防护盖(44)。通过毛刺防护盖(44)的上部盖(42)防止支点销(20)的脱落,通过毛刺防护盖(44)的下部盖(43)开闭毛刺排出孔(25)。

权利要求书

1.  定位夹持装置,其中,在夹持主体上以伸出的状态形成定位销,同时在定位销的外侧形成底座面,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以及定位销的中空孔中,可以自由转动地设置夹持臂,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内,可往复运动地设置直动型致动器的输出部件,通过连接销连接夹持臂和输出部件,使支点销穿过形成于夹持臂中的导向狭缝,通过夹持主体的支点销支承孔来支承支点销,形成连通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和外部的毛刺排出孔,在夹持臂的顶端部和底座面之间夹持工件,其特征在于:
毛刺防护盖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毛刺排出孔的排出端,在装有毛刺防护盖时,毛刺排出孔被封闭,在拆除毛刺防护盖时,毛刺排出孔被打开。

2.
  定位夹持装置,其中,在夹持主体上以伸出的状态形成定位销,同时在定位销的外侧形成底座面,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以及定位销的中空孔中,可以自由转动地设置夹持臂,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内,可往复运动地设置直动型致动器的输出部件,通过连接销连接夹持臂和输出部件,使支点销穿过形成于夹持臂中的导向狭缝,通过夹持主体的支点销支承孔来支承支点销,形成连通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和外部的毛刺排出孔,在夹持臂的顶端部和底座面之间夹持工件,其特征在于:
在支点销支承孔的外侧端形成纵向槽,在纵向槽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滑动槽,在两个滑动槽中装有盖,通过盖防止支点销的脱落。

3.
  定位夹持装置,其中,在夹持主体上以伸出的状态形成定位销的同时,在定位销的外侧形成底座面,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以及定位销的中空孔中,可以自由转动地设置夹持臂,在央持主体的纵向孔内,可往复运动地设置直动型致动器的输出部件,通过连接销连接夹持臂和输出部件,使支点销穿过形成于夹持臂中的导向狭缝,通过夹持主体的支点销支承孔来支承支点销,形成连通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和外部的毛刺排出孔,在夹持臂的顶端部和底座面之间夹持工件,其特征在于:
在夹持主体的侧面形成连通毛刺排出孔以及支点销支承孔的纵向槽,在纵向槽的两个侧壁形成滑动槽,在两个滑动槽上装有具有上部盖和下部盖的毛刺防护盖,通过毛刺防护盖的上部盖防止支点销的脱落,通过毛刺防护盖的下部盖开闭毛刺排出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相互转动地连接毛刺防护盖的上部盖和下部盖,在上部盖的两侧形成纵向延伸的弹性凸起,同时,在下部盖的两侧形成卡合凸起,上部盖的弹性凸起可滑动地与所述两个滑动槽卡合,下部盖的卡合凸起可以与滑动槽卡合。

说明书

定位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的车体组装工艺等中,通过定位销确定板状工件的位置,并夹持被定位的工件的定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图14A,图14B中,显示了根据特开2002-337770号公报(特许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定位夹持装置。特许文献1的定位夹持装置以定位销11伸出的状态形成夹持主体10,同时,在定位销11的下方的外侧形成底座面12。在夹持主体10的纵向孔13以及定位销11的中空孔中,可自由移动地设置夹持臂,在夹持主体10的纵向孔13内可往复移动地设置直动型致动器17的输出部件,通过连接销连接夹持臂和输出部件。使支点销19穿过形成于夹持臂上的导向狭缝18,支点销19由夹持主体10的支点销支承孔支承。在图14A中,显示了将定位销插入板状工件24的定位孔内,通过夹持臂的顶端部23和底座面12夹持工件24的状态。
在夹持工件24的状态下进行焊接作业时,在焊接中飞散出的毛刺(熔渣或金属颗粒)会从连通定位销11的中空孔和外部的开口部22进入夹持主体10的纵向槽13内。在特许文献1的定位夹持装置中,为了去除进入夹持主体10内的毛刺,要定期分解和清扫定位夹持装置。但是,由于形成使夹持主体10的纵向孔13与外部连通的毛刺排出孔25,以便无需分解就能从毛刺排出孔排出毛刺,因此,在图14A中记载了毛刺排出孔25。另外,未在特许文献1中明示的内容如图14B所示,为了防止支点销19的脱落,应使支点销19的两端从支点销支承孔向外部伸出,使通孔贯穿于支点销19的两端部,使开口销27通过该通孔,并使开口销27的顶端弯曲。
在图14A,图14B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在定位夹持装置的使用条件下,由于通过毛刺排出孔25,毛刺会侵入并存积在夹持主体10的纵向孔13内,因此,要频繁进行中断焊接等作业以排出毛刺的操作,故作业效率降低。另外,在拆除支点销以分解定位夹持装置时,必须准备工具以整直开口销27的弯曲部,从而抽出开口销27,因此,作业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在于在定位夹持装置中,防止毛刺从毛刺排出孔侵入夹持主体内,第2个目的在于在定位夹持装置分解时能够简单地拆除支点销。
作为第一种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位夹持装置,其中,在夹持主体上以伸出的状态形成定位销的同时,在定位销的外侧形成底座面,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以及定位销的中空孔中,可以自由转动地设置夹持臂,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内,可往复运动地设置直动型致动器的输出部件,通过连接销连接夹持臂和输出部件,使支点销贯穿形成于夹持臂中的导向狭缝,通过夹持主体的支点销支承孔来支承支点销,形成连通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和外部的毛刺排出孔,在夹持臂的顶端部和底座面之间夹持工件,其中:
毛刺防护盖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毛刺排出孔的排出端,在装有毛刺防护盖时,毛刺排出孔被封闭,在拆除毛刺防护盖时,毛刺排出孔被打开。
作为第二种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位夹持装置,其中,在夹持主体上以伸出的状态形成定位销的同时,在定位销的外侧形成底座面,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以及定位销的中空孔中,可以自由转动地设置夹持臂,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内,可往复运动地设置直动型致动器的输出部件,通过连接销连接夹持臂和输出部件,使支点销穿过形成于夹持臂中的导向狭缝,通过夹持主体的支点销支承孔来支承支点销,形成连通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和外部的毛刺排出孔,在夹持臂的顶端部和底座面之间夹持工件,其中:
在支点销支承孔的外侧端形成纵向槽,在纵向槽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滑动槽,在两个滑动槽中装有盖,通过盖防止支点销脱落。
作为第三种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位夹持装置,其中,在夹持主体上以伸出的状态形成定位销的同时,在定位销的外侧形成底座面,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以及定位销的中空孔中,可以自由转动地设置夹持臂,在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内,可往复运动地设置直动型致动器的输出部件,通过连接销连接夹持臂和输出部件,使支点销穿过形成于夹持臂中的导向狭缝,通过夹持主体的支点销支承孔来支承支点销,形成连通夹持主体的纵向孔和外部地毛刺排出孔,在夹持臂的顶端部和底座面之间夹持工件,其中:
在夹持主体的侧面形成连通毛刺排出孔以及支点销支承孔的纵向槽,在纵向槽的两个侧壁形成滑动槽,在两个滑动槽上装有具有上部盖和下部盖的毛刺防护盖,通过毛刺防护盖的上部盖防止支点销脱落,通过毛刺防护盖的下部盖开闭毛刺排出孔。
作为第四种结构。本发明在第3种结构中,可相互转动地连接毛刺防护盖的上部盖和下部盖,在上部盖的两侧形成纵向延伸的弹性凸起,同时,在下部盖的两侧形成卡合凸起,上部盖的弹性凸起可滑动地与所述两个滑动槽结合,下部盖的卡合凸起可以与滑动槽结合。
在本发明的第2种和第3种结构中,纵向槽的两个侧壁为在形成支点销支承孔的壁的两侧,呈直角连接设置的2个壁(未形成滑动槽的壁)。
在本发明的第1,3,4种结构中,毛刺防护盖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夹持主体的毛刺排出孔的排出端,在装有毛刺防护盖时封闭毛刺排出孔,因此,能够防止毛刺从毛刺排出孔侵入夹持主体内。
在本发明的第2,3,4种结构中,由于在夹持主体的支点销支承孔的外侧端形成纵向槽,在纵向槽的两个侧壁形成滑动槽,在两个滑动槽上装有盖,通过盖防止支点销脱落,因此,无需现有技术中除去开口销的麻烦工序,就能在分解定位夹持装置时简单地拆除支点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实施例的正面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实施例的侧面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实施例的正面外观图,并显示了下部盖关闭的状态。
图4为显为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实施例的侧面外观图,并显示了下部盖关闭的状态。
图5为沿图2中V-V线的剖面图。
图6为沿图2中V-V线的剖面图,并仅显示了夹持主体。
图7为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实施例的正面外观图,并显示了下部盖完全打开的状态。
图8为为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实施例的侧面外观图,并显示了下部盖完全打开的状态。
图9A为本发明的定位夹持装置中防侵入装置的平面图。
图9B为防侵入装置的正面图。
图9C为防侵入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9D为防侵入装置的透视图。
图10A为完全打开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毛刺防护盖时的透视图。
图10B为以开度80度打开毛刺防护盖时的透视图。
图10C为完全打开毛刺防护盖时的侧视图。
图10D为以开度80度打开毛刺防护盖时的侧视图。
图11A为关闭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毛刺防护盖时的左侧视图。
图11B为关闭毛刺防护盖时的平面图。
图11C为关闭毛刺防护盖时的正面图。
图10D为关闭毛刺防护盖时的下视图。
图11E为关闭刺防护盖时的透视图。
图11F为关闭毛刺防护盖时的右侧视图。
图12A为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上部盖的左侧视图。
图12B为上部盖的平面图。
图12C为上部盖的正面图。
图12D为上部盖的下视图。
图12E为上部盖的透视图。
图12F为上部盖的右侧视图。
图13A为本发明中定位夹持装置的下部盖的左侧视图。
图13B为下部盖的平面图。
图13C为下部盖的正面图。
图13D为下部盖的下视图。
图13E为下部盖的透视图。
图13F为下部盖的右侧视图。
图14A为以往的定位夹持装置的侧面外观视图。
图14B为图14A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3F显示了本发明的定位夹持装置。在图1~图13F中,与图14A,图14B的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了与图14A,图14B相同的标号。如图1~图8所示,夹持主体10由中空支柱状的主体29以及工件保持部件30构成,在夹持主体10上,以伸出状态形成定位销11。在主体29的上端中央部的空心处与工件保持部件30的下端中央部的空心处之间,夹持定位销11的基端部,主体29和工件保持部件30由图中未示出的螺栓等固定。在定位销11上形成下端开放的中空孔14,在中空孔14的侧部具有开口部22,通过开口部22连通中空孔14和外部。在图2中,开口部22形成于定位销11的左侧,通过穿过定位销11的基端部的通孔的图中未示出的定位销保证开口部22的位置。
在保持部件30的上端形成环状底座面12,底座面12设置在定位销11的外侧。在夹持主体10的主体29的中央部形成垂直贯通的纵向孔13,并使纵向孔13与定位销11的中空孔14连通。使直动型致动器(汽缸)17与夹持主体10的下侧相连,直动型致动器(汽缸)17的输出部件(活塞杆)33在夹持主体10的纵向孔13内延伸。可自由移动地将夹持臂16设置在夹持主体10的纵向孔13以及定位销11的中空孔14内,通过连接销35,可相互自由转动地使夹持臂16的下端与输出部件33的上端部的两叉状连接部34相连。在夹持臂16的较宽部分中形成导向狭缝18,使支点销19穿过导向狭缝18,支点销19由夹持主体10的支点销支承孔20支承。
伴随输出部件33的垂直运动,夹持臂16也垂直运动,并通过导向狭缝18和支点销19的卡合,夹持臂16的钩状顶端部23不仅垂直运动,而且还以连接销35为中心沿左右方向转动。在输出部件33向上方移动时,夹持臂16的顶端部23位于中空孔14内的上方的中央部,在输出部件33向下方移动时,夹持臂16的顶端部23向图2中的左侧转动,并朝开口部22的左侧伸出。在图2中显示了将定位销11插入板状工件24的定位孔36内,并且通过夹持臂16的顶端部23和底座面12夹持工件24的状态。
在夹持臂16的表面安装图9A~图9D中所示的防止毛刺侵入部件52,以防止毛刺等异物侵入夹持臂16的导向狭缝18内。在根据图1,图2以及图9A~图9D进行说明时,在防止毛刺侵入部件52中,通过连接板55、以保持规定间隔的方式连接第1防止板53和第2防止板54,在第1防止板53和第2防止板54上形成通孔56。使支点销19贯穿通孔56,第1防止板53和第2防止板54夹持大部分夹持臂16(除上部以外),连接销35位于第1防止板53和第2防止板54的切槽57A,57B内。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防止毛刺侵入的部件52的图示。
如图5所示,夹持主体10的水平剖面为大致四边形,夹持主体10外侧的4个面形成安装面38。从中央的剖面为圆形的纵向孔13向安装面38的中央,形成4个支点销支承孔20。安装面38将定位夹持装置安装在主体焊接线的机架等的规定位置处,在安装面38上,如图3和4所示,形成多个安装螺纹孔46以及定位孔47,将轴颈销插入定位孔47内以进行定位,将螺栓拧入安装孔46内以将夹持主体10安装在规定装置中。
如图1,图2以及图6等所示,在夹持主体10的下方部形成使纵向孔13和4个安装面38的中央连通的毛刺排出孔25,纵向槽13可以通过毛刺排出孔25与外部连通。在夹持主体10的各个安装面38上,在支点销支承孔20的外侧端以及毛刺排出孔的排出端,形成纵向槽39,所述纵向槽从夹持主体10的上端向下端延伸,且剖面为长方形并且外端打开,使纵向槽与毛刺排出孔25以及支点销支承孔20相连通。纵向槽39两侧的侧壁40(在纵向槽39的3个壁中,在未开有毛刺排出孔25以及支点销支承孔20的壁)上分别形成滑动槽41,在两个滑动槽41上装有具有上部盖42和下部盖43的毛刺防护盖44(参见图10A~图10D)。
可相互转动地连接毛刺防护盖44的上部盖42和下部盖43,在上部盖42的两侧形成纵向延伸的弹性凸起49,同时,在下部盖43的两侧形成卡合凸起50。可以使上部盖42的弹性凸起49与两个滑动槽41结合,并使下部盖43的卡合凸起50与滑动槽41结合。通过毛刺防护盖44的上部盖42,防止支点销19的脱落,通过毛刺防护盖44的下部盖43打开和关闭毛刺排出孔25。另外,为了保持支承销19,可以仅使用上部盖42。
如图10A~13F所示,在上部盖42两侧部的上方附近的部分,在仅距两侧端规定距离的内侧部分形成具有规定长度的纵向切口,另外,在纵向切口的上端和两侧端之间的部分之间还形成了横向切口。另外,使纵向切口和两侧端之间的部分向内侧(图10C中的右侧)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形成纵向延伸的弹性凸起49。使与上部盖42两侧的下端相距规定长度的部分向内侧弯曲,以形成相对于上部盖42的平面部64呈直角的弯曲部59,使两个弯曲部59之间的平面部64相对于不存在弯曲部59的部分的平面部63向外侧作一定程度的倾斜(参见图10C)。通过所述倾斜,上部盖42的平面部64和下部盖43的平面部65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防止了毛刺的侵入。两个弯曲部59之间的平面部64的宽度为大致从不存在弯曲部59的平面部63的宽度的两侧减去基本上板厚的长度所得的值。在两侧的弯曲部59的外侧面形成铰接孔60。
下部盖43的两侧部分在整个长度范围内向内侧弯曲,并形成相对于下部盖43的平面部65呈直角的细长弯曲部66,细长弯曲部66的上端部比下部盖43的平面部65更向上方突出。在两个细长弯曲部66的突出部分的上端部内侧形成铰接用凸起61,下部盖43的平面部65的宽度与不存在上部盖42的弯曲部59的平面部63的宽度相同。另外,下部盖43的两细长弯曲部66的突出部分向顶端逐渐以很小的角度朝内侧弯曲。所述很小角度的变形会施加弹性力,从而在上部盖42的两个弯曲部59和下部盖43的两个细长弯曲部66之间产生保持力。通过所述保持力,可以将下部盖43保持在打开位置处,从而提高毛刺掏出操作的效率。在两个细长弯曲部66下方的外侧面上形成卡合凸起50,为了在两个卡合凸起50施加向外侧的弹性力,在两个卡合凸起50的垂直部分上形成切槽67。另外,在下部盖43的平面部65的下端部的表面上形成用于打开操作的凹槽(向里面的突出部)62。
使下部盖43中两个弯曲部66的突出部分与上部盖42的两个弯曲部59的外侧重合,可自由转动地将两个弯曲部66的铰接用凸起61嵌入两个弯曲部59的铰接孔60内,如图10A~图10D所示,可以使下部盖43相对于上盖42转动。在定位夹持装置组装时,毛刺防护盖44的上部盖42左右的弹性凸起49以可自由滑动的状态与夹持主体10中纵向槽39的左右滑动槽41配合。虽然毛刺防护盖44由于弹性凸起49与滑动槽41配合而能够沿纵向滑动,但是,如图1~图4所示,使上部盖42的上端移动至与工件保持部件30的下表面接触的位置处,并将其保持在该位置处,因此,通过较小的外力并不能使其移动。另外,在下部盖43锁定时,使左右卡合凸起50与左右滑动槽41结合,将下部盖43保持在锁定位置处。并且,通过毛刺防护盖44的上部盖42以及下部盖43封闭纵向槽39,通过毛刺排出孔25以及支点销20,防止毛刺侵入夹持主体10的纵向孔13内。
在打开下部盖43时,将小起子等的顶端钩挂在下部盖43的凹槽62的上端部上,在下部盖43上作用朝向打开方向的力。通过所述力,解除卡合凸起50与滑动槽41之间的卡合,使下部盖43以铰接用突起61为中心转动,从而能够打开下部盖43。在图10A~图10D中,显示了下部盖43以80度和135度(完全打开)打开的情况,在图7,图8中显示了完全打开下部盖43的状态。在图7,图8的状态下,将掏出用具插入毛刺排出孔25内,以便排出存积在纵向孔13内的毛刺。

定位夹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定位夹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定位夹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位夹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位夹持装置.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定位夹持装置中,防止毛刺从毛刺排出孔侵入夹持主体内。在夹持主体(10)的侧面,形成连通毛刺排出孔(25)以及销支点孔(20)的纵向槽,在纵向槽上装有具有上部盖(42)和下部盖(43)的毛刺防护盖(44)。通过毛刺防护盖(44)的上部盖(42)防止支点销(20)的脱落,通过毛刺防护盖(44)的下部盖(43)开闭毛刺排出孔(2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