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沼液循环提高秸秆沼气产量和减排沼液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通过沼液循环提高秸秆沼气产量和减排沼液的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210012466.4 (22)申请日 2012.01.16 C12P 5/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化工大学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 15 号 (72)发明人 李秀金 郝力彪 袁海荣 朱保宁 邹德勋 刘研萍 庞云芝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刘萍 CN 102161550 A,2011.08.24, CN 101886036 A,2010.11.17, CN 102154373 A,2011.08.17, 傅国志 . 搅拌和沼液回流对麦秸序。
2、批式厌氧 消化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2010, 正文第 6-13 页 . 谢金连等 . 痕量金属对农贸市场废弃物厌氧 消化的影响. 重庆大学学报 .2007,第30卷(第 5 期 ),23-26. 李亚峰等 . 混凝和化学沉淀法联合处理垃圾 渗滤液 .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7, 第 2 卷 ( 第 23 期 ),280-283. MortonA.Barlaz et al.Performance of North American Bioreactor Landfills.II: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3、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第 136 卷 ( 第 8 期 ),839-853. (54) 发明名称 一种通过沼液循环提高秸秆沼气产量和减排 沼液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沼液循环提高秸秆 沼气产量和减排沼液的方法, 使得麦秸发酵的产 气量提高 40 50。根据沼液测定指标数 据设定沼液循环的比例为 X, 0 X 100 ; 或者不循环 ; 令氨氮浓度为 Cmg/L, 若 C/15 Nn, 则循环比例为 X (100-N) ; 若氨氮 浓度 C 1500mg/L, 则沼液不循环 ; 另外确定 循环比例的辅助参数范围。
4、为 BOD 4000mg/L ; COD 10000mg/L ; Zn2+ 30mg/L ; Cu 2+ 6mg/L ; pH 7.5, 当辅助参数达到规定范围时, 沼液不循 环 ; 调节至氨氮浓度 200mg/L ; BOD 500mg/L ; COD 1000mg/L ; Zn2+ 0 ; Cu 2+ 0 并 且 pH 6.8。本发明通过控制沼液循环比例, 实现了沼液 的循环利用, 减少了沼液的排放, 同时为发酵的稳 定运行节约了成本。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段珊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9页 CN。
5、 102586333 B 2016.03.30 CN 102586333 B 1/1 页 2 1.一种通过沼液循环提高秸秆沼气产量和减排沼液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从厌氧发酵池中出来的混合物料经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后, 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 沼液中氨氮浓度、 COD、 BOD、 pH、 Zn2+浓度、 Cu 2+浓度参数 ; 根据沼液测定参数确定沼液循环 流程并对参数进行调节 ; 设定沼液循环的比例为X, 0X100; 或者不循环 ; X由对产气抑制影响较大的氨 氮浓度来确定 : 令氨氮浓度为Cmg/L, 若C/15Nn, 则循环比例为X(100-N); 若氨 氮浓度C1500mg/L, 则。
6、沼液不循环 ; 另外确定循环比例的辅助参数范围为BOD4000mg/ L ; COD 10000mg/L ; Zn2+ 30mg/L ; Cu 2+ 6mg/L ; pH 7.5, 当其中某个或者几个辅助 参数达到规定范围时 , 沼液不循环 ; 将超出参数范围的参数调节至氨氮浓度 200mg/L ; BOD 500mg/L ; COD 1000mg/L ; Zn2+ 0 ; Cu 2+ 0 并且 pH 6.8 ; 当沼液循环时, 补充清水且在清水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 Fe、 Co、 Ni 使得厌氧反应器 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0 1.5mg/L、 0.1 0.2mg/L、。
7、 0.2 0.4mg/L。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通过沼液循环提高秸秆沼气产量和减排沼液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 调节参数的方法为 : 用反硝化或添加氨氮去除剂的方法降低氨氮浓度, 用化学沉 淀法或混凝方法去除Zn2+和Cu 2+, 用酸碱中和法降低pH, 用生化处理方法降低BOD及COD含 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86333 B 2 1/6 页 3 一种通过沼液循环提高秸秆沼气产量和减排沼液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通过控制沼液循环来提高秸秆产气 量、 提高产气品质并且减少沼液排放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农业。
8、大国, 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拥有量居世界首位。除少量被有效利用之 外, 大部分秸秆转向露天燃烧或者堆放在田间, 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同时浪费了大 量的资源。通过厌氧消化将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是秸秆实现无害化、 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0003 秸秆厌氧消化后产生的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沼液, 沼液直接外排会造成严重的环 境污染, 而且沼液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沼液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元 素如氮、 磷、 钾、 铜、 铁、 锌等微量营养元素, 还含有大量氨基酸、 维生素、 水解酶以及某些植 物激素和一些其他有抑制病虫害作用的物质或因子。 将沼液以循环的方式重新进入厌氧消 化池, 可以节。
9、约大量的水资源和尿素等化学药品, 降低厌氧消化的运行成本 ; 由于沼液中含 有丰富均衡的微生物反应所需的营养成分, 提高了微生物活性, 进而提高麦秸厌氧发酵的 产气量以及生物气中的甲烷含量。因此沼液循环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 还可以 大大提高秸秆厌氧发酵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公开了秸秆连续式厌氧发酵中通过控制沼液循环量来提高产气的一种方 法, 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在连续进出料生产沼气工艺中, 每天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沼液, 由 于沼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某些微生物所必需的元素, 因此沼液循环利用能促进微生 物新陈代谢, 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从而大幅提高产气量。 本发。
10、明的沼液池中安装有传感器实 时测定沼液中的参数指标, 据此确定沼液的循环比例。 厌氧消化室液面中安装有液位计, 并 与继电器控制的离心泵相连, 避免了厌氧消化室中液面下降、 物料有效容积减少的情况。 该 流程实现了麦秸连续发酵以及沼液循环利用的自动控制。 0005 本发明中沼液循环控制流程如图 2 所示, 一种通过沼液循环提高秸秆沼气产量和 减排沼液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0006 从厌氧发酵池中出来的混合物料经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后, 通过传感器实时 检测沼液中氨氮浓度、 COD、 BOD、 pH、 Zn2+浓度、 Cu 2+浓度参数 ; 根据沼液测定参数确定沼液 循环流程并对参数进行调。
11、节 ; 0007 根据沼液测定指标数据设定沼液循环的比例为 X, 0 X 100 ; 或者不循环 ; X 由对产气抑制影响较大的氨氮浓度来确定 : 令氨氮浓度为 Cmg/L, 若 C/15 Nn, 则循 环比例为 X (100-N) ; 若氨氮浓度 C 1500mg/L, 则沼液不循环 ; 另外确定循环比例的 辅助参数范围为 BOD 4000mg/L ; 0008 COD 10000mg/L ; Zn2+ 30mg/L ; Cu 2+ 6mg/L ; pH 7.5, 当其中某个或者几个 辅助参数达到规定范围时, 沼液不循环 ; 将超出参数范围的参数调节至氨氮浓度 200mg/ 说 明 书 CN。
12、 102586333 B 3 2/6 页 4 L ; BOD 500mg/L ; COD 1000mg/L ; Zn2+ 0 ; Cu 2+ 0 并且 pH 6.8, 使得沼液适合循环 利用。 0009 当沼液循环时, 补充清水且在清水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 Fe、 Co、 Ni 使得厌氧反 应器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0 1.5)mg/L、 (0.1 0.2)mg/L、 (0.2 0.4)mg/L。 0010 调节参数的方法为 : 用反硝化或添加氨氮去除剂的方法降低氨氮浓度, 用化学沉 淀法或混凝方法去除Zn2+和Cu 2+, 用酸碱中和法降低pH, 用生化处理方法降低B。
13、OD及COD含 量。 0011 本发明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 : 0012 (1) 在连续进出料生产沼气工艺中, 每天从厌氧发酵池中出来的混合物料进入固 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后, 沼渣外排作为肥料, 沼液则进入沼液收集池。 设每天所得沼液的 体积为 V。 0013 (2) 沼液收集池中安装实时监测传感器测定沼液中氨氮浓度、 COD、 BOD、 pH、 Zn2+浓 度、 Cu2+浓度等参数。根据所测定参数设定沼液循环的比例为 X(0 X 100 ) 或者不 循环。 0014 (3) 若沼液循环的比例为 X, 则将体积为 VX 的沼液经自动计量泵由沼液收集池送 入混合池 I, 与预处理秸秆在混合池 I。
14、 中混合后进入混合池 II, 将体积为 (V-VX) 的清水中 补充适量微量元素 Fe、 Co、 Ni 后送入混合池 II, 混合池 II 中物料充分混合后作为厌氧发酵 的原料进入厌氧反应器 ; 若沼液不循环, 则直接将预处理秸秆送入混合池 I, 之后再送入混 合池 II, 将体积为 V 的清水中补充适量微量元素 Fe、 Co、 Ni 后送入混合池 II, 混合池 II 中 物料充分混合后作为厌氧发酵的原料进入厌氧反应器。 0015 (4) 由于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会出现厌氧消化室中液面下降、 物料有效容积减少的 情况, 所以安装液位计用以测定厌氧消化室中的液面, 当液面处于液位计下限时, 继电器。
15、控 制离心泵开始工作, 将沼液收集池中的沼液送入厌氧反应器, 当液面处于液位计上限时离 心泵停止工作。 0016 (1) 通过沼液循环减少了沼液向外界环境排放的量, 提供了一种处理沼液的新途 径, 对环境友好,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 ; 0017 (2) 通过沼液循环可以使麦秸的产气量大幅提高 40 50, 产气中有效成分甲 烷的含量也有所提高, 约为 5 10。 0018 (3) 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氨氮物质, 通过沼液循环利用可以调节预处理麦秸的碳氮 比为 20 30 1, 同时沼液中还含有磷、 钾、 铜、 铁、 锌、 钙、 锰等微生物所必需的元素, 从而 节约了实验药品成本以及水资源。 附。
16、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0 图 1 是秸秆厌氧发酵试验流程图 0021 图 1 中 : 1 自动计量泵 2 离心泵 3 离心泵 4 继电器 5 液位计 6 气体流量计 0022 图 2 是沼液循环控制流程图 0023 图3、 4分别是实施例1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日均产气为5.58L, 单 位 TS 产气量为 436.04mL/g, 单位 VS 产气量为 525.98mL/g) 说 明 书 CN 102586333 B 4 3/6 页 5 0024 图5、 6分别是实施例2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日均产气为5.49L, 单 位 TS 产。
17、气量为 428.64mL/g, 单位 VS 产气量为 517.06mL/g) 0025 图7、 8分别是实施例3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日均产气为5.42L, 单 位 TS 产气量为 423.70mL/g, 单位 VS 产气量为 511.09mL/g) 0026 图 9、 10 分别是实施例 4 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 ( 日均产气为 5.34L, 单位 TS 产气量为 416.98mL/g, 单位 VS 产气量为 502.99mL/g) 0027 图11、 12分别是实施例5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日均产气为3.83L, 单位 TS 产气量为 298.96mL/g, 。
18、单位 VS 产气量为 360.62mL/g) 0028 图13、 14分别是实施例6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日均产气为4.01L, 单位 TS 产气量为 313.54mL/g, 单位 VS 产气量为 378.22mL/g) 0029 图15、 16分别是实施例7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日均产气为3.96L, 单位 TS 产气量为 309.38mL/g, 单位 VS 产气量为 373.19mL/g) 0030 图17、 18分别是实施例8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日均产气为3.99L, 单位 TS 产气量为 311.98mL/g, 单位 VS 产气量为 376.33mL/g。
19、) 0031 图19、 20分别是实施例9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日均产气为3.91L, 单位 TS 产气量为 305.21mL/g, 单位 VS 产气量为 335.96mL/g) 0032 图 21、 22 分别是实施例 10 中日产气量变化图和单位产气量图 ( 日均产气为 4.02L, 单位 TS 产气量为 314.58mL/g, 单位 VS 产气量为 346.28mL/g)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 实施例一 : 0035 本例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麦秸, 负 荷为65gTS/L(T。
20、S为麦秸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12.8g 的麦秸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麦秸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 合池 I 中。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 10mg/L, 辅助参数为 (BOD 1000mg/L ; COD 4000mg/L ; Zn2+5mg/L ; Cu 2+1mg/L ; pH7.2), 由于氨氮浓度和辅助参数均未超出规 定范围, 则由氨氮浓度 C 10mg/L, 确定沼液循环比例为 100。经自动计量泵将 70mL 沼 液由收集池送入储存池, 再由离心泵2全部进入混合池I中, 与预处理麦秸混合均匀后进入 。
21、混合池 II 中。不补充清水直接将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本例中日均产气为 5.58L, 与沼 液不循环相比, 产气量提高 41.35。 0036 实施例二 : 0037 本例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麦秸, 负 荷为65gTS/L(TS为麦秸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12.8g 的麦秸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麦秸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 合池I中。 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380mg/L, 辅助参数为(BOD1500mg/L ; COD 5000mg/L ; Zn2+10mg/L 。
22、; Cu 2+2mg/L ; pH7.25), 由于氨氮浓度和辅助参数均未超出 规定范围, 则由氨氮浓度C380mg/L, 确定沼液循环比例为75。 经自动计量泵将52.5mL 沼液由收集池送入储存池, 再由离心泵2全部进入混合池I中, 与预处理麦秸混合均匀后进 说 明 书 CN 102586333 B 5 4/6 页 6 入混合池 II 中。之后补充 17.5mL 清水 ( 清水中添加适量 Fe、 Co、 Ni 使厌氧反应器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0mg/L、 0.1mg/L、 0.2mg/L) 进入混合池 II 中, 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 厌氧发酵的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
23、本例中日均产气为 5.49L, 与沼液不循环相比, 产气量 提高 39.08。 0038 实施例三 : 0039 本例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稻草, 负 荷为65gTS/L(TS为稻草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12.8g 的稻草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稻草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 合池 I 中。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 760mg/L, 辅助参数为 (BOD 2000mg/L ; COD 6000mg/L ; Zn2+ 15mg/L ; Cu 2+ 3mg/L ; pH 7.3)。
24、, 由于氨氮浓度和辅助参数未超 出规定范围, 则由氨氮浓度C760mg/L, 确定沼液循环比例为50。 经自动计量泵将35mL 沼液由收集池送入储存池, 再由离心泵2全部进入混合池I中, 与预处理稻草混合均匀后进 入混合池 II 中。之后补充 35mL 清水 ( 清水中添加适量 Fe、 Co、 Ni 使厌氧反应器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0mg/L、 0.1mg/L、 0.2mg/L) 进入混合池 II 中, 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厌氧 发酵的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本例中日均产气为 5.42L, 与沼液不循环相比, 产气量提高 37.30。 0040 实施例四 : 0041 本例。
25、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玉米秸, 负荷为 65gTS/L(TS 为玉米秸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 12.8g 的玉米秸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玉米秸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合池 I 中。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 1130mg/L, 辅助参数为 (BOD 2500mg/L ; COD7000mg/L ; Zn2+20mg/L ; Cu 2+4mg/L ; pH7.4), 由于氨氮浓度和辅助 参数未超出规定范围, 则由氨氮浓度 C 1130mg/L, 确定沼液循环比例为 25。经自。
26、动计 量泵将 17.5mL 沼液由收集池送入储存池, 再由离心泵 2 全部进入混合池 I 中, 与预处理玉 米秸混合均匀后进入混合池 II 中。之后补充 52.5mL 清水 ( 清水中添加适量 Fe、 Co、 Ni 使 厌氧反应器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2mg/L、 0.13mg/L、 0.26mg/L) 进入混合池 II 中, 充 分混合均匀后作为厌氧发酵的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 本例中日均产气为5.34L, 与沼液不 循环相比, 产气量提高 35.28。 0042 实施例五 : 0043 本例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麦秸, 负 荷。
27、为65gTS/L(TS为麦秸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12.8g 的麦秸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麦秸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 合池 I 中。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 1600mg/L, 辅助参数为 (BOD 3000mg/L ; COD8000mg/L ; Zn2+20mg/L ; Cu 2+4mg/L ; pH7.4), 则由于氨氮浓度1500mg/L, 所 以沼液不循环。经反硝化作用将收集池中的氨氮浓度 200mg/L。之后直接把预处理麦秸 送入混合池 II, 补充 70mL 清水 ( 清水中添加适量 Fe、 Co。
28、、 Ni 使厌氧反应器中 Fe、 Co、 Ni 的 浓度分别为 1.2mg/L、 0.13mg/L、 0.26mg/L) 进入混合池 II 中, 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厌氧发 酵的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本例中日均产气为 3.83L。 0044 实施例六 : 说 明 书 CN 102586333 B 6 5/6 页 7 0045 本例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稻草, 负 荷为65gTS/L(TS为稻草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12.8g 的稻草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稻草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 。
29、合池 I 中。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 1350mg/L, 辅助参数为 (BOD 4200mg/L ; COD 8000mg/L ; Zn2+ 25mg/L ; Cu 2+ 4.5mg/L ; pH 7.55), 则由于 BOD、 pH 超出辅助参 数规定范围, 所以沼液不循环。用生化处理方法使 BOD 500mg/L ; 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钠使 得 pH 6.8。之后直接把预处理稻草送入混合池 II, 补充 70mL 清水 ( 清水中添加适量 Fe、 Co、 Ni 使厌氧反应器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3mg/L、 0.16mg/L、 0.32mg/L) 进入混合池。
30、 II 中, 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厌氧发酵的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本例中日均产气为 3.99L。 0046 实施例七 : 0047 本例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玉米秸, 负荷为 65gTS/L(TS 为玉米秸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 12.8g 的玉米秸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玉米秸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合池 I 中。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 1350mg/L, 辅助参数为 (BOD 3500mg/L ; COD11000mg/L ; Zn2+31mg/L ; Cu 2+5mg。
31、/L ; pH7.56), 则由于COD、 Zn2+浓 度、 pH 超出辅助参数规定范围, 所以沼液不循环。用生化处理方法使 COD 1000mg/L ; 添 加硫化钠使得 Zn2+完全沉淀而去除 ; 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钠使得 pH 6.8。之后直接把预处 理玉米秸送入混合池 II, 补充 70mL 清水 ( 清水中添加适量 Fe、 Co、 Ni 使厌氧反应器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3mg/L、 0.16mg/L、 0.32mg/L) 进入混合池 II 中, 充分混合均匀后作 为厌氧发酵的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本例中日均产气为 4.01L。 0048 实施例八 : 0049 。
32、本例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麦秸, 负 荷为65gTS/L(TS为麦秸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12.8g 的麦秸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麦秸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 合池 I 中。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 1350mg/L, 辅助参数为 (BOD 4100mg/ L ; COD 10400mg/L ; Zn2+ 25mg/L ; Cu 2+ 6.5mg/L ; pH 7.57), 则由于 BOD、 COD、 Cu2+ 浓度、 pH 超出辅助参数规定范围, 所以沼液不循环。用生化。
33、处理方法使 BOD 500mg/L, COD 1000mg/L ; 添加硫化钠使得 Cu2+完全沉淀而去除 ; 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钠使得 pH 6.8。之后直接把预处理麦秸送入混合池 II, 补充 70mL 清水 ( 清水中添加适量 Fe、 Co、 Ni 使厌氧反应器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4mg/L、 0.19mg/L、 0.38mg/L) 进入混合池 II 中, 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厌氧发酵的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本例中日均产气为 3.96L。 0050 实施例九 : 0051 本例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稻草, 负 荷为65gTS/。
34、L(TS为稻草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12.8g 的稻草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稻草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 合池 I 中。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 1350mg/L, 辅助参数为 (BOD 4200mg/L ; COD 10500mg/L ; Zn2+ 31mg/L ; Cu 2+ 6.5mg/L ; pH 7.6), 则由于 BOD、 COD、 Zn2+浓度、 Cu2+浓度、 pH超出辅助参数规定范围, 所以沼液不循环。 用生化处理方法使BOD500mg/L, COD 1000mg/L ; 添加硫化钠使得 Zn2。
35、+、 Cu2+完全沉淀而去除 ; 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钠使得 pH 说 明 书 CN 102586333 B 7 6/6 页 8 6.8。之后直接把预处理稻草送入混合池 II, 之后补充 70mL 清水 ( 清水中添加适量 Fe、 Co、 Ni 使厌氧反应器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4mg/L、 0.19mg/L、 0.38mg/L) 进入混合池 II 中, 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厌氧发酵的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本例中日均产气为 3.91L。 0052 实施例十 : 0053 本例所用实验装置中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 8L, 厌氧发酵材料为玉米秸, 负荷为 65gTS/L(TS 。
36、为玉米秸的干重 )。在运行稳定的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中, 每天将干重为 12.8g 的玉米秸经化学预处理 (NaOH 粉末和清水添加量分别为玉米秸干重的 2和 600 ) 后送入混合池 I 中。测定收集池中沼液参数, 氨氮浓度为 1650mg/L, 辅助参数为 (BOD 4300mg/L ; COD10700mg/L ; Zn2+31.5mg/L ; Cu 2+6.6mg/L ; pH7.68), 则由于氨氮浓 度、 BOD、 COD、 Zn2+浓度、 Cu 2+浓度、 pH 超出规定范围, 所以沼液不循环。经反硝化作用将收 集池中的氨氮浓度 200mg/L ; 用生化处理方法使 BOD 500m。
37、g/L, COD 1000mg/L ; 添加 硫化钠使得 Zn2+、 Cu2+完全沉淀而去除 ; 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钠使得 pH 6.8。之后直接把预 处理玉米秸送入混合池 II, 之后补充 70mL 清水 ( 清水中添加适量 Fe、 Co、 Ni 使厌氧反应器 中 Fe、 Co、 Ni 的浓度分别为 1.5mg/L、 0.2mg/L、 0.4mg/L) 进入混合池 II 中, 充分混合均匀后 作为厌氧发酵的原料送入厌氧反应器中。本例中日均产气为 4.02L。 说 明 书 CN 102586333 B 8 1/9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6333 B 9 2/9 页 。
38、10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6333 B 10 3/9 页 11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6333 B 11 4/9 页 12 图 7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6333 B 12 5/9 页 13 图 10 图 11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6333 B 13 6/9 页 14 图 13 图 14 图 1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6333 B 14 7/9 页 15 图 16 图 17 图 1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6333 B 15 8/9 页 16 图 19 图 20 图 2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6333 B 16 9/9 页 17 图 2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6333 B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