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稳定方法与布料稳定装置及其布料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887777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01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802350.7

申请日:

1999.01.25

公开号:

CN1288495A

公开日:

2001.03.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6C 15/10申请日:19990125授权公告日:20040310终止日期:20110125|||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株式会社四国泉纤维 地址: 日本国爱媛县变更后权利人:株式会社小岛衣料 地址: 日本国岐阜县登记生效日:2009.4.2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1.25|||公开

IPC分类号:

D06C15/10; D06C15/02; D06F61/00; D06F69/04; A41H43/04

主分类号:

D06C15/10; D06C15/02; D06F61/00; D06F69/04; A41H43/04

申请人:

株式会社四国泉纤维;

发明人:

泉武志

地址:

日本国爱媛县

优先权:

1998.01.27 JP 30582/1998; 1998.06.30 JP 201266/1998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黄永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布料的稳定方法包含向布料中添加水分的水分调整工序S1,对添加了水分的布料加热并进行压缩操作的加热压平工序S2。因为在水分调整工序中,添加了的水分变成了蒸汽而覆盖整个布料,所以能够对布料均匀加热。在布料温度上升过程中,水分成为了润滑剂,更有效地消除了布料内部应力。通过在加热状态下进行压缩操作,加热状态下的布料的组织状态被压力固定,抑制了布料的格外收缩,实现了布料的稳定,而且,提高了布料表面的平滑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布料稳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布料添加水分的水分调整工序:和 对添加了水分的布料加热并进行压缩操作的加热压平工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压平工序 前还包含加热布料并保持的加热保持工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压平工 序后进行强制冷却工序。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分调整工 序中以使布料的水分保持量至少在加工室温的自然水分保持量以上的方 式添加水分。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温度设 定为130℃-180℃。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压平 工序中的压平压力设定为0.02kg/cm 2 -3kg/cm 2 。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加热压 平工序中,使压平压力逐渐增大地进行压缩操作。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加热保持 工序至加热压平工序中使布料重量降低到自然状态的98%-90%。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保持工序至 加热压平工序中的加热时间设定为5秒至120秒。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该稳定方法包括加热接 合衬布,其特征在于将加热温度设定为衬布加热接合温度以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加热接合衬 布,其特征在于把加热温度设定为比衬布加热接合温度高10℃以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还包括进行最后压平处 理的工序,其特征在于把加热温度设定为最后压平温度以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水分 调整工序后进行除去布料上产生的应力或皱折等的伸缩调整工序。
14: 一种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输送布料的输送装置, 向被输送的布料内添加水分的水分调整装置, 对被输送的布料加热并进行压缩操作的加热压缩装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对被输 送的布料加热保持的加热保持装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了 强制冷却布料的强制冷却装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 下的区域:配置水分调整装置的水分调整区域,由加热装置对布料进行加 热保持的加热保持区域,加热保持布料且由压缩装置施加压缩操作的加热 压缩操作区域和由冷却装置强制冷却布料的强制冷却区域;上述输送装置 将布料依次在上述各区域内输送。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保持区域 及加热压操作区域内的上述输送装置是由不透蒸汽的材料形成的,且从上 下两侧夹着布料地保持并输送的夹持皮带。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分 调整装置是蒸汽喷射装置。
20: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分 调整装置是喷雾装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压缩 装置是夹着上述夹持皮带地设置的压缩辊。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辊有 多个。
23: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压缩 装置是夹着上述夹持皮带地设置的,通过上述夹持皮带向布料施加压缩力 的压缩板。
24: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 装置的结构是压缩压力沿布料输送方向是逐渐增加的。
25: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强制冷却 装置的构成是通过使常温空气或冷却空气流过布料,来对布料强制冷却。
2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水 分调整装置后还设置除去因布料伸缩产生的应力或皱折的伸缩调整装 置。
27: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布料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伸缩 调整装置是承托布料的同时使布料沿宽度方向扩展的调整杆。
28: 一种布料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含向布料中添加水分,然后加热 该布料并进行压缩处理的稳定工序。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布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向布料中 添加水分后,对该布料加热保持,接着,保持加热温度并进行压缩处理的稳 定工序。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布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 处理后强制冷却布料。
31: 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布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布料 的加热温度是在130℃-180℃范围内。
32: 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布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压 缩处理压力设定为0.02kg/cm 2 -3kg/cm 2 。
33: 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布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布料 是要与衬布接合的布料。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布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加热温 度设定得比衬布接合温度高。

说明书


布料稳定方法与布料稳定装置及其布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物等的布料稳定方法,稳定装置及其布料的制造方法。背景技术

    编织物等的缝制加工用布料是经过纺织,编织,精练,漂白,染色等各种工序制成的制品。期间,每根纤维或丝要被强制伸缩。上述伸缩的部分成为永久性尺寸变化,其作为塑性变形残留在布料中。在缝制加工过程中,或者热接合衬布,或者进行熨烫的情况下,若向布料添加水分或提供热量,上述塑性变形被释放,尺寸变化很显著,产生伸张、收缩现象,易使布料发生皱折和变形。

    其理由应该考虑到水分、热量等使布料内部湿润并膨胀后,布料内部的应力部分解除,分子运动变化,分子集合构造变化,或者纤维集合体的构造变化等相互的关系而发生,纤维或者丝返回到稳定的状态。为了在缝制阶段或者缝制加工后不发生伸张、收缩现象,在衬布接合过程或者缝制过程前要进行各种尺寸稳定加工。

    作为上述尺寸稳定加工,举例来说如特开平6-228858号公报记载的湿润预缩加工。该湿润预缩加工作为近年来稳定尺寸加工法的主流被广泛用于各种布料的尺寸稳定加工中。

    上述公报记载的湿润预缩加工由蒸汽处理和蒸汽压平处理组合而成。因此,可以缓和衬布的接合压平过程和中间。最后压平过程中的收缩、伸张等的尺寸变化量。

    在衬布地伸张、收缩现象表现得最为显著的衬布接合过程中,由于通常要把布料及衬布加热到约130℃的温度,使接合界面处的热塑性粘合剂熔融。之后,再进行压平处理,使布料和衬布粘合。

    近年来,布料素材多样化,而且,织物的编织构造等也多样化。另外,布料的密度因场所不同而不同的情况也很多。因此,对布料整体进行均匀加热是困难的。

    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衬布接合面的最低温度,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提高加热器温度的方式。然而,若提高加热器温度,则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加热温度不均,而且加热器附近的布料承受着高温,该温度会超过150℃。

    在这样的加热条件下,对于经受了上述公报记载的湿润预缩加工的布料而言,也会出现大的伸张、收缩现象。因此,必须预先放大裁剪尺寸,在衬布接合过程之后,再次按要求的尺寸作精确裁剪。这样,势必会大幅度增加工序的数量。

    即使不接合衬布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要进行140℃以上的最后慰平或慰烫。若在短时间内使布料承受如此高温度,对于已经过现有的湿润预缩加工的布料来说还会发生较大收缩或伸张,制品上容易产生皱折等。

    发明概述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与衬布接合的布料和进行最后压平等处理的布料的尺寸稳定,而且能够防止布料发生皱折的布料稳定方法,布料稳定装置及尺寸稳定性高的布料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布料稳定方法包含向布料添加水分的水分调整工序和对添加水分后的布料加热并进行压缩操作的加热压平工序。

    通常,在加热接合衬布的衬布接合工序中,多数情况于干燥状态下进行压平操作。但是,由于必须将与衬布的接合面整体保持在热塑性粘合剂的熔融温度以上,因此,将布料整体保持一定时间的高温后由辊子进行压平操作。因而,在加热器附近的布料表面上,承受到超过与衬布接合所需温度的热负荷。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在上述衬布接合工序或者缝制后的最后压平工序中,在布料表面施加远远超过在目前湿润预缩加工等中施加的温度,在该温度作用的状态下,进行压缩操作。另外,还研究发现在这些工序中,布料的水分要大大地低于在进行加工的室内温度及湿度条件下的自然水分保持量。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考虑了于上述衬布接合工序等中作用的温湿度的条件下对布料预加工时,以超过150℃的温度加热整个布料并进行衬布接合工序,确认布料无明显伸张、收缩现象发生,从而提出了本发明的布料稳定方法。

    通过添加水分,能够降低构成布料的纤维间或丝的摩擦,提高润滑性能。另外,利用在下面将要说明的加热压平工序中作用的高热负荷,能够防止纤维质地受损或机械特性能降低等。水分调整工序是通过向布料喷射雾汽,或向布料喷射从锅炉等装置中引出的蒸汽进行的。

    若完全不添加水分,因为传热效率变差,不能使布料保持稳定,在要使布料的温度上升到稳定所需的温度的情况下,恐怕布料会受损。

    水分添加量不受特别限制,最好至少使布料的水分调整到加工室温时的布料自然水分保持量以上。若在自然水分保持量以下进行加热,则有可能损伤布料。为了得到尺寸稳定的效果,较好的是相对于自然状态的布料重量,添加5%以下的水分。此外,将添加水分量控制在2%至4%,则可期待对几乎所有布料均有效。

    在加热压平工序中,对添加水分后的布料加热并进行压缩操作。为了得到所期望的尺寸稳定效果,最好至少对压缩区域加热至均匀温度后施加压缩力。

    本发明中,在水分调整工序中,因为添加的水分成为蒸汽,并覆盖整个布料,所以能够对布料均匀加热。而在布料的温度上升过程中,水分成为了润滑剂,更有效地消除了布料的内部应力。

    通过在加热状态下进行压缩操作,得到布料尺寸稳定效果的理由虽然不清楚,但可以认为在加热状态下的布料组织状态在压平压力作用下被固定了的结果。因为能够压除布料格外的收缩而实现布料稳定,而且能提高布料表面的平滑性,所以在以后工序中的布料的操作性也变得容易。

    为了更可靠地使布料稳定,在加热压平工序前,最好包括一加热保持布料的加热保持工序。在该加热保持工序中,于水分调整工序中添加的水分首先蒸发,蒸发的蒸汽覆盖整个布料,在此状态下温度上升。因此,能够更均匀地加热布料整体。因而,即使加热器等的加热装置的表面温度有多高,也不会出现加热不均的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布料温度升高到规定温度。最好将加热压平工序至加热保持工序中的加热温度设定在130℃-180℃。

    布料的尺寸变化成为问题的衬布接合时的加热温度是根据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合剂的熔融温度决定,通常约130℃。若加热温度低于加热接合温度,在进行衬布接合时所作用的温度下,布料易出现伸缩。因而,必须设定在加热接合温度以上,至少设定在130℃以上的加热温度。此外,最好加热到比衬布接合温度高出10℃的温度。通过在加热接合工序中以高于作用温度的高温下进行处理,能够使加热接合工序中的尺寸稳定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如果布料具有耐热性,则加热温度设定为高出15度会更好。

    另一方面,若将温度提高到180℃,虽然可以保持布料的稳定性,但是毁掉了布料的质地和手感。

    此外,在最后压平工序中,也有作用温度为150-170℃的情况。因而,在最后压平工序中,为了稳定布料,最好设定在最后压平温度以上。

    在加热压平工序中的压平压力最好设定为0.02kg/cm2-3kg/cm2压平压力可以根据布料的种类,厚度等因素进行变更,并可除去产生的皱折,而且还不会损环布料的质感,并最好设定在给予布料为目标的热加工效果的范围内。若压平压力小于0.02kg/cm2,则有可能不能除去皱折。而若高于3kg/cm2,则布料被压扁,有可能损环布料质感。为了确保布料的稳定以及顺利地除去皱折等,在上述加热压平工序中,可以逐渐地增加压平压力并进行压缩操作。

    在上述加热保持工序至加热压平工序中,最好把布料重量降低到自然状态的98%-90%。因为在衬布接合工序或最后压平工序中,布料要被加热至高温,重量大幅度减少到自然重量以下。上述布料的重量减少率要对应于衬布接合工序至最后压平工序中的重量减少率地设定。通过加热到使布料本来的重量减少来稳定布料的理由不清楚。因为能够确保热处理效果,所以以后以相同温度作用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尺寸等的变化将难以发生。

    若设定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便于将布料重量降低到上述值范围内,不仅可得到布料尺寸稳定的效果,而且,布料保持的水分不会降得过低。因而,不会降低布料的质感和布料的机械特性,实现了布料的稳定。

    最好将加热压平工序至加热保持工序中的加热时间设定为5秒至120秒之间。对在水分调整工序中添加了水分的各种布料以衬布接合温度至比该温度高出10℃的温度加热的情况下,在5秒-120秒之间,能够把水分保持量减少到上述值。因而,通过在上述范围内调节加热时间,就能够高精度地调节加热保持工序至加热压平工序中的水分调节量。上述加热时间几乎能够对应所有布料。因为在水分调整工序中添加水分,所以即使加热时间多么长,也不会发生温度不均的问题,可将布料整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最好该加热时间以衬布接合时的加热时间为基准,设定在此值以上。

    在加热压平工序后,可进行强制冷却工序。通过实施强制冷却工序,能够使加热压平工序中得到的效果更可靠。能够防止布料发生不应有皱折。强制冷却工序可以使室温或冷却的空气流过布料而实现。

    对于本发明的稳定方法,因为在调整布料保有水分之后,进行加热操作,所以布料特性不会大幅下降。因为在添加上述水分后进行加热操作,可利用产生的高温蒸汽对布料整体均匀地加热。因而,可高精度地进行加热操作,此方法对耐热性低的布料也适用。

    为了实现上述稳定方法的布料稳定装置具备输送布料的输送装置,和向被输送的布料中添加水分的水分调整装置,以及对被输送的布料边加热边进行压缩操作的加热压缩装置。

    上述输送装置是为了在各装置之间输送布料而设置的,可采用皮带,辊等部件。

    作为上述水分调整装置,可采用蒸汽喷射装置或喷雾装置等。蒸汽喷射装置使用锅炉等的蒸汽发生装置,就能很容易地构成。另外,可以与现有湿润预缩装置等组合使用。在此情况下,在湿润预缩装置的最终阶段,可以设置将布料干燥到规定水分保持量或加湿到规定水分保持量的水分调整装置。

    上述加热压缩装置是对加热状态下的布料进行压缩操作的装置,其构成是在将布料加热到规定温度的状态下对其作压缩操作。可采用辊子自身被加热的加热压缩辊作为上述加热压缩装置。也可以采用加热布料的加热器和压缩布料的压缩辊相组合的构成作为加热压缩装置。

    加热压缩装置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成,即分开地设置将布料加热保持在规定温度的加热保持装置,在充分地对布料加热之后再进行压缩操作。

    最好在加热压平工序后设置强制冷却布料的冷却装置。可以采用通过使常温空气或冷却空气流过布料,对布料进行强制冷却的结构。

    作为布料稳定装置的方式,可以设置水分调整装置的水分调整区域,和由加热装置加热保持布料的加热保持区域,和加热保持布料且由压缩装置进行压缩操作的加热压缩操作区域,以及由冷却装置强制冷却布料的强制冷却区域;上述输送装置在上述各区域间依次输送布料。

    在稳定装置内设置执行本发明涉及的各工序的区域,在这些区域间,由输送装置输送布料。上述输送装置不限于一种类型,可以采用具备不同机构的多种输送装置。

    作为上述加热保持区域至上述加热压缩操作区域的上述输送装置,可以采用由不透蒸汽的材料形成的且从上下两侧夹住布料并保持着输送的夹持皮带。上述夹持皮带可以与加热装置及压缩装置一起动作,将布料保持在规定温度和规定压力下。上述夹持皮带在加热保持区域从上下两侧夹着布料地保持并输送。因而,在布料上不会作用格外的力,促进了布料塑性变形的解放,提高了尺寸稳定效果。

    因为利用从布料发生的蒸汽来热蒸布料,对布料均匀加热,所以上述夹持皮带最好用不透蒸汽的材料形成。

    另外,因为蒸汽从夹持皮带的两侧部位散发,能够抑制蒸汽发散量,所以布料水分不会急剧下降,在均匀匀条件下加热保持。而且,因为布料在被上下夹持皮带夹持着,以平面保持地输送,所以不必担心出现弯曲打卷等现象。

    上述加热装置不限于上述电热式加热器,还可采用电磁感应式加热装置。

    作为加热压缩装置,可以采用夹着上述夹持皮带的压缩辊。上述压缩辊通过上述夹持皮带对布料作用压缩力,使布料的稳定性更可靠。能够除去发生皱折等,而且实现布料表面的平整化。上述压缩辊的构造等不作特别限制,可以在保持加热温度的状态下对布料进行压缩操作。上述压缩辊的数量也不受特别限制,可以设置多个压缩辊。

    作为上述加热压缩手段,能够采用夹着上述夹持皮带地设置的、通过上述夹持皮带对布料施加压缩力的压缩板。由于采用压缩板,能够在整个大面积范围内对布料进行均匀压缩。因此,在不会损坏布料的质地的情况下,得到良好的热处理效果。

    上述压缩手段的构成方式是沿布料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加压缩压力。由于逐渐增加压缩压力,因此,能够在对布料不作用无效力或不发生无用变形的情况下进行压缩操作。即使在增大布料的输送速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稳定的压缩力。

    此外,对于水分调整工序,当向布料中添加水分时,布料会发生伸缩现象。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即因该伸缩现象导致在布料与承载布料的皮带等之间产生应力或者在布料上发生皱折。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水分调整工序之后,最好进行伸缩调整工序。上述伸缩调整工序通常能够使布料沿宽度方向伸展而除去皱折。

    根据本申请权利要求25至权利要求31记载的发明可将本发明的布料稳定方法应用于布料制造方法中。

    目前,多数情况布料的制造和布料的稳定加工是分开进行的。因此,不仅增加工序,而且还会出现加工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布料稳定方法可适用的布料范围广,不仅能够适用于热接合了衬布的布料,而且能够适用于要求尺寸稳定的各种布料上。因为尺寸稳定效果好,所以能够适用于要实施各种后加工的布料。因而,由于稳定方法包含在布料制造过程中,因此,制造布料的同时可使其稳定。

    下面对附图作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稳定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稳定工序的制品制造工序概略的流程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稳定工序中的布料重量的变化图。

    图4表示对实施了现有湿润预缩加工的布料进行衬布接合工序及最后压平工序情况下的尺寸变化图。

    图5表示对实施了本发明稳定加工的布料进行衬布接合工序及最后压平工序情况下的尺寸变化图。

    图6表示对实施了现有湿润预缩加工的布料进行衬布接合工序及最后压平工序情况下的尺寸变化图。

    图7表示对实施了本发明稳定加工的布料进行衬布接合工序及最后压平工序情况下的尺寸变化图。

    图8表示对实施了现有湿润预缩加工的布料进行衬布接合工序及最后压平工序情况下的尺寸变化图。

    图9表示对实施了本发明稳定加工的布料进行衬布接合工序及最后压平工序情况下的尺寸变化图。

    图10表示布料稳定装置的实施例2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稳定装置的作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示出使用图10所示的布料稳定装置的情况下制品制造工序的概要流程图。

    图13示出布料稳定装置的实施例3图。

    图14示出布料稳定装置的实施例3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稳定装置所用的除皱杆侧视图。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布料稳定装置1由调整布料2水份的水份调整装置3,从上下两侧夹持布料并输送的一对夹持皮带4a、4b,和从上下两侧对由上述的夹持皮带4a、4b夹持着输送的布料2加热的加热器5a、5b,和对被加热的布料2施加压力的一对压缩辊6a、6b,以及强制冷却布料2的冷却装置7构成。

    上述水份调整装置3具备承载并输送布料的输送皮带3a,和向由该输送皮带3a保持的布料2喷射由图中未示出的锅炉产生的蒸汽的喷射装置3b。输送皮带3a绕在皮带轮8a、8b之间,并由电机9驱动。上述输送皮带3a由具通气性的材料形成。

    上述喷射装置3b为了将布料2的湿度调整到规定值而从上方向布料喷射蒸汽,所喷射的蒸汽来自于与锅炉连接的管路10。通过布料后的剩余蒸汽从下方排出。通过向布料2喷射蒸汽,就可向布料2增添水分,调整布料的水分保有量。

    上述夹持皮带4a、4b和上述压缩辊6a、6b由电机11及皮带传动装置驱动。上述夹持皮带4a、4b由具备耐热性但不通气的材料形成。在由上述夹持皮带夹持的状态下,进行调整,以便于在对布料不施加压力的状态保持并输送。

    对夹持皮带4a、4b的表面进行加工,涂以特弗龙材料,具有耐热性的同时可降低与布料的摩擦。因而,在输送过程中,在布料上不会作用格外的力。上述夹持皮带4a、4b分别受多个辊子12a-12d、13a、13d支承,从而形成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内分别配置上述加热器5a、5b、压缩辊6a、6b。

    上述加热器5a、5b按如下方式形成,即在上述夹持皮带4a、4b的内侧部上,沿布料的行进方向,以规定长度与夹持皮带4a、4b接触,通过上述夹持皮带4a、4b从上下方向加热布料2。另外,将布料在规定温度下保持规定时间。上述加热器a、5b的发热体不受特别限定,可以采用电阻式发热体,电磁感应加热的发热体等。

    上述压缩辊6a、6b如下地构成,即其可通过上述夹持皮带4a、4b向布料2施加压力。下侧压缩辊6b按如下方式构成,该压缩辊6b可沿上下方向移动,而且,能够由压力调节装置14来调节相对于上侧压缩辊6a作用期望的推压力。

    上述冷却装置7具备承载从夹持皮带4a、4b输出的布料并输送的输送皮带15和使常温空气或者冷却空气流过由该输送皮带15保持的布料2的送风装置16。在上述送风装置16的上部内装送风机,而在其下方内装吸收机。上述输送皮带15由具通气性的材料形成。因使空气流过被输送的布料,所以能够除去于前工序中加入的热量。也可以在上述送风装置16内设置冷却空气的冷却装置,使冷却空气流过布料2。上述输送皮带15被绕在皮带轮17a、17b上,由电机18驱动,承载布料2并将布料输送到上述送风装置16内。

    从上述冷却装置7送出的布料被折叠容纳在筐19内,输送到下一工序中。

    图2示出流程图,该流程图表示本实施例的布料稳定工序(S1-S4)及缝制品完成前的工序(S5-S8)。

    在本实施例中,经过由图1示出的稳定装置1实现的稳定工序(S1-S4),将布料及衬布裁剪成规定尺寸的裁剪工序(S5),将上述布料和衬布叠在一起加热接合的衬布接合工序(S6),缝制重叠了衬布的布料的缝制工序(S7),以及热压缝制好的衬布接合布料的最后压平工序(S8)之后完成了制品的全过程。

    从上述裁剪工序(S5)到上述最后压平工序(S8)因与现有技术采用相同的手段,所以省略对此地说明。对本发明的稳定工序(S1-S4)进行详细说明。从上述裁剪工序(S5)到上述最后压平工序(S8)是从缝制阶段选择的主要工序,但并不仅限于这些工序。

    如图1所示,对于本实施例,加热器5a、5b和压缩辊6a、6b分别地设置。在输送期间,进行加热保持工序(S2),加热保持工序(S2)由加热器5a、5b对布料加热保持在规定温度。在保持加热保持工序(S2)中的加热温度的状态下进行压缩操作。也可以将压缩辊制作成自身能够进行加热的构成,或者将上述加热器和上述压缩辊制成一体的构成,还可以省略加热保持工序。

    图3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稳定工序(S1-S4)中的布料重量变化。本实施例中的稳定工序在室温25℃,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中进行。成为基准的布料初期重量是在上述环境中的自然重量。在本实施例中,对于3种类型的布料施以本发明的稳定工序之后,进行了衬布接合工序和最后压平工序,比较了现有湿润预缩加工的布料和尺寸变化。

    水分调整工序S1由图1所示的水份调整装置3进行。在上述水份调整装置3中,通过使蒸汽流过布料,添加了相对于布料重量(初期重量)5%以下的水分。另外,存在布料保持着过量水分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如图3所示的C材料,即使流过蒸汽,也有重量不增加的情况出现。在保持着过量水分的情况下,于水分调整工序中,还可以使用干燥空气等来调整水分量。

    上述的水分保持量应按以下方式设定,即能降低构成布料的纤维间或者丝的摩擦,提高润滑性能,缓解应力,而且,因在下面说明的加热保持工序及加热压平工序中作用的高热负荷,不会降低纤维的质地和机械性能。

    若完全不添加水分,则在纤维间或丝的摩擦系数很高的情况下被加热保持,不仅不能稳定布料,还有可能损伤布料。另一方面,若添加的水分量过多,在加热保持工序中,需要很长时间使布料的温度上升到规定值。虽然添加的水分量因布料种类不同而不同,但最好水分的添加量为2%-4%之间。

    经过上述水分调整工序(S1)的布料由夹持皮带4a、4b和加热器5a、5b输送到加热保持工序(S2)。

    在加热保持工序中,在将由上述夹持皮带4a、4b夹持的布料加热到150℃的状态下,边输送边保持约15秒时间。上述加热保持时间可通过调整夹持皮带4a、4b的行走速度而调整。因为上述夹持皮带4a、4b由无通气性的材料形成,所以能够利用从布料蒸发出的蒸汽将布料整体加热保持均匀温度。即,由高温蒸汽对布料汽蒸式加热。由布料产生的蒸汽从夹持皮带的两侧散发出去,但因为控制了散发量,所以夹持皮带间的温度及湿度环境保持一定,并以相同条件对布料加热。

    然后,在由上述夹持皮带4a、4b夹持并加热保持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压平工序(S3)。在本实施例中,把热压力设定为与衬布接合工序(S6)中作用的1kg/cm2的压力相同。通过实施上述加热压平工序(S3),可以使加热状态下的布料的组织状态稳定,压制了布料的格外收缩,实现了布料的稳定。另外,能够在水分调整工序(S1)及加热保持工序(S2)中,除去布料上产生的皱折和褶皱皱缩等,使布料表面平滑光洁。

    如图3所示,加热压平工序(S3)后布料重量下降到室温下的布料重量(初期重量)的98%-90%。通过调节加热器a、5b的温度、夹持皮带4a、4b的行走速度,就能够容易地调整上述重量的降低率。

    在上述加热压平工序(S3)结束后,由冷却装置7进行强制冷却工序(S4),将布料2冷却到室温后结束稳定工序。如图3所示,布料在上述强制冷却工序(S4)结束后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经过12小时后,又回到室温下的布料重量(初期重量)。

    图4至图9示出布料尺寸变化。图4,图6,图8表示施以现有技术的湿润预缩加工的布料进行衬布接合工序,最后压平工序的情况下的尺寸变化,图5,图7,图9表示施以本发明的稳定工序后的布料再进行衬布接合工序,最后压平工序的情况下的尺寸变化。各图中,以相对于初期尺寸的变化比率(%)示出各布料的纵向及横向的布料尺寸变化。

    在各图中的衬布接合工序在130℃的温度下保持约10秒之后,以1kg/cm2的压力进行压平处理。另外,最后压平工序是在约150℃的温度,0.4kg/cm2的压力下进行约5秒的压平处理。在进行这些处理时,不添加水分。

    如图4,图6,图8所示,对于施以现有技术的湿润预缩处理的布料,可以判断出在衬布接合工序,最后压平工序中,布料明显收缩。

    另一方面,如图5,图7,图9所示,通过实施本发明的稳定处理,在衬布接合工序及最后压平工序中的布料的收缩大大缓和。

    由于防止了衬布接合工序中的布料尺寸变化,因此,在进行衬布接合工序之前,可以进行精确裁剪,可大大地削减工序数量。因能够防止最后压平工序中的收缩,所以能够大幅度提高制品的质量,降低因皱折引起的劣质产品的发生率。

    图10示出布料稳定装置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该图所示的稳定装置101采用一对上下压缩板106a、106b作为加热压缩手段。压缩板106a、106b通过夹持皮带4a、4b夹压住布料2。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压缩板106a、106b作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该图所示,压缩板106a、106b按如下方式设定,即相对于调节部件104a、104b受前后方向上的弹簧107a、107b的支承,通过调节调节部件104a、104b的相对角度,就可沿夹持皮带4a、4b的前进方向逐渐增加压缩力。加热器105内装在上述压缩板106a、106b内部,该加热器105的构成是对布料2加热的同时能够将压缩力作用于布料2上。

    通过采用上述压缩板106a、106b,能够逐渐增加压力且进行压缩操作。由于逐渐增加压力,能够对布料不作用过大的压力,不发生无效变形的情况下进行压缩操作。即使在增大布料输送速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稳定的压缩力。而且因为压缩板106a、106b内装设加热器105,所以可将压缩操作和加热操作几乎同时进行。而且,因为在最大压缩力作用前,能够将布料2加热到规定温度,所以不必担心热处理效果的下降。

    此外,可以省略图1所示的加热器5a、5b,如图12所示,能够省略加热保持工序。因此,还可使装置小型化。

    图13示出本发明稳定装置的实施例3。在该图中,设置4组上下相对的压缩辊206a、206b,且这4组压缩辊206a、206b夹着夹持皮带的构造作为压缩手段。图13是放大了主要部分的示图,其它构成与图1的相同。

    被配置在上方的压缩辊206a由连接部件207支承着并可转动。该连接部件207相对于调节部件208受到弹簧209a、209b的支承。另一方面,被配置在下方的压缩辊206b由连接部件209支承着并可转动,而且连接到固定部件210上受其支承。上述调节部件208的固定角度可调,以便于能够设定成沿夹持皮带4a、4b的前进方向,压缩力可逐渐增加。在相邻各压缩辊间,设置着加热器211,该加热器211既对布料2加热又进行压缩操作。

    图14及图15示出本发明稳定装置的实施例4。在该图示出的稳定装置中,在水分调整工序后,设置一个调整布料伸缩的伸缩调整工序。

    当喷射蒸汽时,因布料伸缩,或发生无用应力,或出现皱折。因为布料为长条状,所以通常沿纵向易发生皱折。在本实施例中,在水分调整工序后使布料沿宽度方向伸缩,可除去应力和皱折。

    伸缩调整工序用以符号300表示的调整杆进行。如图15所示,上述调整杆30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凸条301。上述凸条301从中央开始向左右两侧延伸。上述调整杆300配置成能够托住布料,且比夹持皮带4a、4b的边界面高。上述调整杆300在托住的布料2的重量及夹持皮带4a、4b的拉力作用下转动。布料2受到上述凸条301的引导,向宽度方向扩张。因此,可除去在水分调整工序中产生的应力和皱折,能够使加热压平工序中的尺寸更加均匀稳定。

    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喷射蒸汽向布料添加水分,但也可以采用向布料喷射高温蒸汽,向布料添加水分的同时对布料加热或预热的结构。

    对于这些实施例,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布料稳定方法,构成了独立的稳定装置,不过,也可以采用与其它布料加工装置相组合的结构。

    衬布接合温度及压力,最后压平温度及压力都不限于实施例所示出的数值,可以根据待加工的布料质地等情况进行变化。

    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的布料稳定装置和衬布接合装置构成了一体,也能够制作可连续地制造叠层布料的装置。

    对于已经实施了现有技术的湿润预缩加工等的布料,可应用本发明的稳定方法,进一步提高尺寸稳定效果。也可以与其它的化学的或物理的布料稳定方法相组合。

布料稳定方法与布料稳定装置及其布料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布料稳定方法与布料稳定装置及其布料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布料稳定方法与布料稳定装置及其布料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料稳定方法与布料稳定装置及其布料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料稳定方法与布料稳定装置及其布料的制造方法.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布料的稳定方法包含向布料中添加水分的水分调整工序S1,对添加了水分的布料加热并进行压缩操作的加热压平工序S2。因为在水分调整工序中,添加了的水分变成了蒸汽而覆盖整个布料,所以能够对布料均匀加热。在布料温度上升过程中,水分成为了润滑剂,更有效地消除了布料内部应力。通过在加热状态下进行压缩操作,加热状态下的布料的组织状态被压力固定,抑制了布料的格外收缩,实现了布料的稳定,而且,提高了布料表面的平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