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908610.7 (22)申请日 2017.12.29 (73)专利权人 无锡双锚新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 港下张缪舍 (72)发明人 查玮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代理人 黄冠华 (51)Int.Cl. C09J 7/25(2018.01) C09J 7/40(2018.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
2、 带, 包括依次设置的PET基材层、 阻燃聚丙烯酸酯 层、 反射性丙烯酸胶粘层和离型膜层; 所述PET基 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超纳米级氧化锡粒子层, 所 述离型膜层的下表面设有琥珀酸酐涂层。 本实用 新型阻燃胶带由于在离型膜层的下表面设置有 琥珀酸酐涂层, 增加了阻燃胶带与产品的结合 力, 粘附更紧密, 包装好后表面不起泡, 美观效果 好, 提升了产品包装的档次, 进一步提高了消费 者的认可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7958219 U 2018.10.12 CN 207958219 U 1.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 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设置的PET基材层(1)、 阻。
3、燃聚丙烯 酸酯层(2)、 反射性丙烯酸胶粘层(3)和离型膜层(4); 所述PET基材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超 纳米级氧化锡粒子层(11), 所述离型膜层(4)的下表面设有琥珀酸酐涂层(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纳米级氧化锡粒子层 (11)中的氧化锡粒子的粒径在40-50nm之间。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7958219 U 2 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胶带已经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中, 胶带是将粘着剂 涂于基材的表面而起粘接作用的。
4、高分子材料。 胶带在煤炭、 钢铁、 水泥、 港口、 矿山、 石油、 汽 车、 纺织、 轻工、 机械等工业有着巨大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功效适用于不同的场所和领域, 可 分为高温胶带、 双面胶带、 防滑胶带、 特种胶带、 压敏胶带、 模切胶带和阻燃胶带等。 0003 现有的阻燃胶带由于其热收缩过程中, 与产品的结合力差, 粘合不紧密, 容易造成 产品表面起泡现象, 影响产品的外观, 降低了产品的档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 0005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 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 包括 依次设置的PET。
5、基材层、 阻燃聚丙烯酸酯层、 反射性丙烯酸胶粘层和离型膜层; 所述PET基材 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超纳米级氧化锡粒子层, 所述离型膜层的下表面设有琥珀酸酐涂层。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超纳米级氧化锡粒子层中的氧化锡粒子的粒径在40-50nm之间。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阻燃胶带由于在离型膜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琥 珀酸酐涂层, 增加了阻燃胶带与产品的结合力, 粘附更紧密, 包装好后表面不起泡, 美观效 果好, 提升了产品包装的档次, 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的认可度。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图1所示, 涉及一种高粘附性的阻燃胶带,。
6、 包括依次设置的PET基材层1、 阻燃聚丙 烯酸酯层2、 反射性丙烯酸胶粘层3和离型膜层4。 0010 为了在包装时让阻燃胶带与产品的结合力更高, 粘附更紧密, 设计时, 可在所述离 型膜层4的下表面设有琥珀酸酐涂层41。 由于在离型膜层4的下表面设置有琥珀酸酐涂层 41, 增加了阻燃胶带与产品的结合力, 粘附更紧密, 包装好后表面不起泡, 美观效果好, 提升 了包装产品的档次。 0011 另外, 为了防止阻燃胶带表面被划伤、 便于产品的包装, 在所述PET基材层1的上表 面设置有超纳米级氧化锡粒子层11。 优选的, 超纳米级氧化锡粒子层11中的氧化锡粒子的 粒径在40-50nm之间。 而由于超纳米级氧化锡粒子层11的存在, 使得阻燃胶带的表面硬度和 挺性更好, 使得阻燃胶带的防划伤效果更好, 大大提高了包装产品的美观性。 00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 说明书 1/2 页 3 CN 207958219 U 3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7958219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07958219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