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感光胶组合物及其在免电化学处理CTP版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V感光胶组合物及其在免电化学处理CTP版中的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91994.3 (22)申请日 2017.03.28 (71)申请人 惠州市潮新科数字器材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516100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镇鸿达 (国 际) 工业制造城第四期 (72)发明人 蔡大年蔡信豪蔡晓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代理人 卢浩 (51)Int.Cl. C09D 167/06(2006.01) C09D 175/14(2006.01) C09D 163/10(2006.01) C09D 1。
2、83/04(2006.01) G03F 7/004(2006.01) (54)发明名称 UV感光胶组合物及其在免电化学处理CTP版 中的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V感光胶组合物及其在 免电化学处理CTP版中的应用, 所述UV感光胶组 合物包括如下按质量份计算的组分: 有机硅改性 聚酯丙烯酸酯2030份; 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 酯510份;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520份; 硅氧烷 树脂35份; 活性单体2030份; 光引发剂310 份; 其他助剂510份; 其中, 所述含端羟基聚氨 酯丙烯酸酯的羟值为1020mgKOH。 所述UV感光 胶组合物制成涂布液之后可直接涂布于不经电 解和氧化。
3、处理的铝板上制备UV-CTP版, 制备得到 的UV-CTP能满足后续印刷质量要求, 亲水性好、 耐印力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6867373 A 2017.06.20 CN 106867373 A 1.一种UV感光胶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按质量份计算的组分: 有机硅改性聚酯丙烯酸酯2030份; 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510份;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520份; 硅氧烷树脂35份; 活性单体2030份; 光引发剂310份; 其他助剂510份; 其中, 所述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值为1020mgKO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端。
4、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 羟值为1520mgKO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 酯、 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丙烯酸羟丙酯、 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二羧三丙二 醇二丙烯酸酯、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单体为1,6己二醇二丙 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所述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 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 1-苯基丙酮、 。
5、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2-甲基-2-(4-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1-丙 酮、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 1-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助剂为稳定剂、 流平剂、 消泡剂、 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7.一种UV-CTP版, 包括铝版基支持体和涂覆于铝版基支持体上的UV感光层, 其特征在 于, 所述UV感光层经UV感光涂布液固化形成, 所述UV感光涂布液包含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 要求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 8.权利要求7所述UV-CTP版的制备方法。
6、,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 板材处理: 用碱性溶液对铝基板进行表面处理, 再水洗, 干燥; S2、 UV感光涂布液的制备: 将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除引发剂 以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加入溶剂, 将UV感光胶组合物配成为粘度为5070cp的UV感光涂布 液, 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 丙酮、 乙二醇单甲醚、 乙二醇单乙醚中的至少两种, 再加入引发剂 混合均匀; S3、 涂布: 将UV感光涂布液涂布于经过处理后的板材上; S4、 烘干: 烘干板材。 9.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为: 分三段对板材进行烘干, 起步 段020米以120烘烤12。
7、分钟, 平稳段2040米以180烘烤23分钟, 干燥段4064米 以210烘烤34分钟。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867373 A 2 UV感光胶组合物及其在免电化学处理CTP版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CTP版制版技术领域, 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一种UV感光胶组合物及其在 免电化学处理CTP版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CTP(Computer to Plate)技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数字化直接制版 技术, 是由计算机将图文信息通过激光制版机复制到版材上的技术。 CTP版材种类很多, 比 较普及的包括银盐扩散CTP版材、 UV-CTP版、 热敏CT。
8、P版材、 紫激光CTP等, 其中UV-CTP版因具 有制版精度高、 出版速度快等优点而在CTP版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0003 CTP版大多数是在铝版基表面涂布一层感光层。 为了使铝版基能对感光层有很好 的吸附作用, 铝版基表面要经过一系列表面处理: 除油中和电解氧化封孔等工序。 电解和氧化工序又可统称为电化学处理工序, 其可以获得版面的砂目及氧化层, 从而使得 制备的UV-CTP版在印刷时具有好的亲水性能以及耐印力。 然而, 电解和氧化工序的耗电量 和耗水量非常大, 难以满足现今社会环保节能的需求, 且电解和氧化耗时较久, 大大的增加 了生产UV-CTP的成本和时间。 发明内容 0004 基。
9、于此,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UV感光胶组合物, 由所述UV感 光胶组合物制备的涂布液可直接涂布于不经电解和氧化处理铝板上制备UV-CTP版, 所述 UV-CTP版能满足后续印刷质量要求, 亲水性好、 耐印力强。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V-CTP版。 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UV-CTP版的制备方法。 0007 与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UV感光胶组合物, 包括如下按质量份计算的组分: 有机硅改性聚酯丙烯酸酯2030份; 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510份;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520份 硅氧烷树脂35份; 活性单体2030份; 光引发剂310份; 其。
10、他助剂510份; 其中, 所述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值为1020mgKOH。 0008 CTP版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对铝基板进行电化学处理以使CTP版在印刷时具有好 的亲水性能以及耐印力, 然而, 电解和氧化工序的耗电量和耗水量非常大, 难以满足现今社 会环保节能的需求。 本发明通过从CTP版的感光层着手, 通过选择特定的UV树脂与硅氧烷树 脂、 再与活性单体等配合, 研发出了一种适用于免电化学处理CTP版的UV感光胶组合物, 其 说明书 1/6 页 3 CN 106867373 A 3 中, 所述有机硅改性聚酯丙烯酸酯、 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为成膜树 脂, 其均含有可。
11、进行UV固化的碳碳双键, 在UV光源和光引发的作用下交联固化; 所述硅氧烷 树脂与有机硅改性聚酯丙烯酸酯对铝基板具有较好的粘附性, 从而使感光胶层能够牢固粘 附与铝基板上; 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端羟基的存在赋予了CTP版良好的亲水性能; 当 按上述组分搭配时, UV感光胶组合物还具有良好的耐印力。 本发明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可 制备成UV感光层直接涂覆于仅经除油处理的铝基板上, 对铝基板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且制 备得到的UV-CTP版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以及耐印力, 能够满足后续油墨印刷的品质要求。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值为1520mgKOH。 发明。
12、 人在实验中发现, 当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值为1520mgKOH, 利用所述UV感光胶组 合物制备得到的UV-CTP版在兼顾亲水性的同时耐印力更好。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活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丙 烯酸羟丙酯、 丙烯酸羟丙酯、 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二羧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季戊四醇三 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活性单体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 酯, 所述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3:1。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
13、基-2-甲基-1-苯基丙酮、 1-羟基环己 基苯基甲酮、 2-甲基-2-(4-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 2,4,6-三甲基苯甲酰 基-二苯基氧化膦、 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其他助剂为稳定剂、 流平剂、 消泡剂、 表面活性剂中的 一种或多种。 0014 一种UV-CTP版, 包括铝版基支持体和涂覆于铝版基支持体上的UV感光层, 所述UV 感光层经UV感光涂布液固化形成, 所述UV感光涂布液包含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 0015 所述UV-CTP版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S1、 板材。
14、处理: 用碱性溶液对铝基板进行表面处理, 再水洗, 干燥; S2、 UV感光涂布液的制备: 将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除引发剂以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加入 溶剂, 将UV感光胶组合物配成为粘度为5070cp的UV感光涂布液, 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 丙 酮、 乙二醇单甲醚、 乙二醇单乙醚中的至少两种, 再加入引发剂混合均匀; S3、 涂布: 将UV感光涂布液涂布于经过处理后的板材上; S4、 烘干: 烘干板材。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步骤S4为: 分三段对板材进行烘干, 起步段020米以 120烘烤12分钟, 平稳段2040米以180烘烤23分钟, 干燥段4064米以210烘烤 34分钟。
15、。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从CTP版的感光层着手, 通 过选择特定的UV树脂与硅氧烷树脂、 再与活性单体等配合, 研发出了一种适用于免电化学 处理CTP版的UV感光胶组合物, 所述UV感光胶组合物可制备成UV感光层直接涂覆于仅经除 油处理的铝基板上, 且制备得到的UV-CTP版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以及耐印力; 本发明制备 UV-CTP版的过程中无需对铝基板进行电解和氧化, 大大地节约了耗电量和耗水量, 符合现 今社会环保节能的需求, 并显著提高了生产UV-CTP的成本和时间。 说明书 2/6 页 4 CN 106867373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16、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 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 明, 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9 实施例1 按下列配比称量UV感光胶组合物各组分, 将除引发剂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其各组分及 其质量份数如下: 有机硅改性聚酯丙烯酸酯20份; 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8份;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8.5份 硅氧烷树脂5份; 活性单体30份; 光引发剂8.5份; 其他助剂10份; 其中, 所述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值为15mgKOH, 所述活性单体为20份1,6己二 醇二丙烯酸酯和10份甲基。
17、丙烯酸羟乙酯; 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 所 述其他助剂为2份稳定剂、 2.5份流平剂、 2.5份消泡剂、 3份表面活性剂。 0020 本实施中, 制备UV-CTP版使用了上述感光胶组合物, 所述UV-CTP版制备过程如下: S1、 板材处理: 用碱性溶液对铝基板进行表面处理, 再水洗, 干燥, 所述碱性溶液为10% 氢氧化钠溶液; S2、 UV感光涂布液的制备: 将称量好的UV感光胶组合物除引发剂以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加入溶剂, 将UV感光胶组合物配成为粘度为5070cp的UV感光涂布液, 所述溶剂为乙酸乙 酯、 乙二醇单甲醚的混合溶液, 再加入引发剂混合均匀; S3。
18、、 涂布: 将UV感光涂布液涂布于经过处理后的板材上; S4、 烘干: 采用S型烘烤, 总长64米, 1000W电热管400根, 分三段对板材进行烘干, 起步段 020mu以120烘烤12分钟, 平稳段2040米以180烘烤23分钟, 干燥段4064米以 210烘烤34分钟。 0021 实施例2 按下列配比称量UV感光胶组合物各组分, 将除引发剂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其各组分及 其质量份数如下: 有机硅改性聚酯丙烯酸酯30份; 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5份;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20份 硅氧烷树脂5份; 活性单体28.5份; 光引发剂5.5份; 其他助剂5份; 其中, 所述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值。
19、为10mgKOH, 所述活性单体为20份1,6己二 说明书 3/6 页 5 CN 106867373 A 5 醇二丙烯酸酯和8.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所述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 氧化膦, 所述其他助剂为0.5份稳定剂、 1.5份流平剂、 1.5份消泡剂、 1.5份表面活性剂。 0022 本实施中, 制备UV-CTP版使用了上述感光胶组合物, 所述UV-CTP版制备过程如下: S1、 板材处理: 用碱性溶液对铝基板进行表面处理, 再水洗, 干燥, 所述碱性溶液为8%氢 氧化钠溶液; S2、 UV感光涂布液的制备: 将称量好的UV感光胶组合物除引发剂以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加。
20、入溶剂, 将UV感光胶组合物配成为粘度为5070cp的UV感光涂布液, 所述溶剂为丙酮、 乙 二醇单甲醚的混合溶液, 再加入引发剂混合均匀; S3、 涂布: 将UV感光涂布液涂布于经过处理后的板材上; S4、 烘干: 采用S型烘烤, 总长64米, 1000W电热管400根, 分三段对板材进行烘干, 起步段 020mu以120烘烤12分钟, 平稳段2040米以180烘烤23分钟, 干燥段4064米以 210烘烤34分钟。 0023 实施例3 按下列配比称量UV感光胶组合物各组分, 将除引发剂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其各组分及 其质量份数如下: 有机硅改性聚酯丙烯酸酯27份; 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1。
21、0份;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15份 硅氧烷树脂5份; 活性单体30份; 光引发剂3份; 其他助剂10份; 其中, 所述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值为12.8mgKOH, 所述活性单体为10份1,6己 二醇二丙烯酸酯、 8.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1.5份二羧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所述光引发剂 为2-甲基-2-(4-吗啉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 所述其他助剂为5份稳定剂、 3.5份 流平剂、 1.5份表面活性剂。 0024 本实施中, 制备UV-CTP版使用了上述感光胶组合物, 所述UV-CTP版制备过程如下: S1、 板材处理: 用碱性溶液对铝基板进行表面处理, 再水洗, 干燥, 。
22、所述碱性溶液为8%氢 氧化钠溶液; S2、 UV感光涂布液的制备: 将称量好的UV感光胶组合物除引发剂以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加入溶剂, 将UV感光胶组合物配成为粘度为5070cp的UV感光涂布液, 所述溶剂为乙酸乙 酯、 丙酮、 乙二醇单甲醚的混合溶剂, 再加入引发剂混合均匀; S3、 涂布: 将UV感光涂布液涂布于经过处理后的板材上; S4、 烘干: 采用S型烘烤, 总长64米, 1000W电热管400根, 分三段对板材进行烘干, 起步段 020mu以120烘烤12分钟, 平稳段2040米以180烘烤23分钟, 干燥段4064米以 210烘烤34分钟。 0025 实施例4 按下列配比称量UV。
23、感光胶组合物各组分, 将除引发剂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其各组分及 其质量份数如下: 说明书 4/6 页 6 CN 106867373 A 6 有机硅改性聚酯丙烯酸酯30份; 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10份;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20份; 硅氧烷树脂5份; 活性单体20份; 光引发剂8.5份; 其他助剂6.5份; 其中, 所述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值为19.6mgKOH。 所述活性单体为10份季戊四 醇三丙烯酸酯、 1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所述光引发剂为2-甲基-2-(4-吗啉基)-1-4-(甲 硫基)苯基-1-丙酮, 所述其他助剂为3份流平剂、 3份表面活性剂。 0026 本实施中, 制备UV-。
24、CTP版使用了上述感光胶组合物, 所述UV-CTP版制备过程如下: S1、 板材处理: 用碱性溶液对铝基板进行表面处理, 再水洗, 干燥, 所述碱性溶液为8%氢 氧化钠溶液; S2、 UV感光涂布液的制备: 将称量好的UV感光胶组合物除引发剂以外的组分混合均匀, 加入溶剂, 将UV感光胶组合物配成为粘度为5070cp的UV感光涂布液, 所述溶剂为乙酸乙 酯、 丙酮、 乙二醇单甲醚、 乙二醇单乙醚的混合溶剂, 再加入引发剂混合均匀; S3、 涂布: 将UV感光涂布液涂布于经过处理后的板材上; S4、 烘干: 采用S型烘烤, 总长64米, 1000W电热管400根, 分三段对板材进行烘干, 起步段。
25、 020mu以120烘烤12分钟, 平稳段2040米以180烘烤23分钟, 干燥段4064米以 210烘烤34分钟。 0027 实施例5 UV感光胶组合物各组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区别在于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 值为10.8 mgKOH, UV-CTP版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也相同。 0028 对比例1 UV感光胶组合物各组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区别在于含端羟基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羟 值为24.5mgKOH, UV-CTP版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也相同。 0029 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备的UV-CTP版进行亲水性测试, 其测试方法结果见表 1, 测试方法如下: 印刷机启动, 观察水墨分离情。
26、况, 若启动后不到60s水墨清晰分离, 则表明 亲水性优, 若60s120s内水墨清晰分离, 则亲水性一般; 若超过120s水墨才能分离, 则亲水 性差。 0030 用爱色丽印版测版仪测试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制备的UV-CTP版进行网点测 试, 测试结果见表1。 0031 表1 检测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1 亲水性优优优优优一般 耐印性17万17万17万17万16万13万 网点/%0.599.50.599.50.599.50.599.519939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施例 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 说明书 5/6 页 7 CN 106867373 A 7 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6/6 页 8 CN 106867373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