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金属罐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盛装酒类、饮料、八宝粥、种子等的金属罐,尤其是一种可视金属罐。本发明还涉及该可视金属罐的制造方法。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金属罐(马口铁罐、铝罐等)最大的缺陷是无法看清里面的所装物,消费者对内装物质量很不放心。虽然本人以前曾设计出一种安装有可视底盖的金属罐,其结构为在原有金属罐底盖内加一层透明软塑料,并在金属底盖上设观察孔。但该罐透明软塑料不耐高温,无法进行高温杀菌;同时,由于原金属底盖只能采取先涂料防腐再冲压成型的工艺,冲压时其涂层组织易疏松,所以如装酒类、强酸类(蕃茄汁等)食品往往因不耐腐蚀而锈蚀,从而影响食物质量及商品的外观;同时由于增加软塑料,原金属底仍保持且还需打孔,所以制造工艺较复杂,成本也较高。还有,该软塑料不耐静电(如装种子有粉尘时,则仍看不清里面所装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看清罐内所装物,并能高温杀菌,并耐白酒、强酸类等强腐蚀,且成本低的可视金属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以上可视金属罐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工艺较为简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可视金属罐,包括罐体、罐底和罐盖,其特点是,其罐底采用耐高温透明材料制作,透明罐底与罐壁结合部的结构为:罐体下端部罐壁圆周上设有内凹的定位内筋,罐体最低端为罐壁向内卷成的定位内卷边(限位底圈),透明罐底位于定位内筋与定位内卷边之间,密封圈位于透明罐底的内(上)边或外(下)边,定位内筋与定位内卷边将透明罐底及密封圈抵紧以密封;透明材料作罐盖时,其与罐壁结合部的结构与以上作罐底时的结构相同,仅上下顺序相反。
所述耐高温透明材料指玻璃或硬性塑料;所述密封圈指橡胶密封圈或注胶密封圈。
所述制造该可视金属罐的方法包括制作罐体;在罐体底壁或顶壁圆周上滚定位内筋;放置透明罐底或罐盖;放密封圈或注胶;将罐体底壁或顶壁卷成定位内卷边。
本发明可视金属罐由于采用玻璃或硬性塑料等耐高温的透明材料制作,罐底或罐盖(一般作罐底),既能很方便地看清罐内所装物,以使消费者放心,又能进行高温杀菌,以保证所装物质量。同时由于这种玻璃或硬性塑料罐底耐腐蚀性强,能盛装各种腐蚀强度高的白酒、强酸类食品(蕃茄汁等),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商品内在质量与外观更加可靠。加上,由于用玻璃或硬性塑料底替代原金属底与软塑料两层底盖,因此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制造工艺。还有采用玻璃底或盖的可视金属罐盛装种子,可减轻静电影响,既使种子内有粉尘,也易看清所装物。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可视金属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制造本罐的一种工艺步骤流程图。
图4为制造本罐的另一种工艺步骤流程图。
如图1、图2所示,可视金属罐包括罐体1、罐底4、罐盖(图中未示出)。罐体1一般采用马口铁(三片罐)或铝(二片罐)为材料。罐盖一般为采用铝材料制作的易拉盖。罐底4采用玻璃浇注成型或热压成型,也可采用硬性塑料等其他耐高温的透明材料制作(下面为叙述简便只提玻璃罐底)。这种玻璃罐底4的横截面形状为骨头形,其与罐壁2结合部地结构为,罐体1下端部罐壁2圆周上设有内凹的定位内筋3(定位圈,现有技术的金属罐只设加强内筋,而设起定位作用的内筋是本发明的重要发明点之一),玻璃罐底4内边(即罐底4上平面的圆周边)紧靠定位内筋3,其玻璃罐底4外径略小于罐体1底端内径。密封圈5紧靠玻璃罐底4的外边,嵌于罐底4外边的人字形凹槽与内壁2之间间隙中,密封圈5可采用预制橡胶密封圈或现场注胶的密封圈。罐体1底端的罐壁2向内卷成的定位内卷边6(限位底圈)抵紧密封圈5的底部(现有技术的罐底壁或顶壁仅有向外卷边的,本罐向内卷成起定位作用的内卷边是本发明的又一重要发明点)。定位内筋3及定位内卷边6将透明罐底4及密封圈5抵紧密封。定位内筋3一般为内凹半圆形。也可为内凹半矩形,以在定位内筋3下部形成台阶,用以放置密封圈5。密封圈5除以上所述放置在玻璃罐底4外边外,也可压紧在玻璃罐底4内边与定位内筋3之间。以上所述为玻璃作罐底4的情形(此时,罐盖一般为铝制易拉盖)。如用玻璃作罐盖(如铝制罐不采用易拉盖的情形下),其罐盖与罐壁2结合部的结构与玻璃罐底完全相同,仅上下顺序相反。换句话讲,即将以上所述玻璃罐底4的可视金属罐倒转180度即成玻璃盖的可视金属罐。
制造该金属可视罐的方法,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步骤。实施例(一)(参见图3):
1、制作罐体。不同材料、形状的罐体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如马口铁罐(三片罐)需喷涂后焊接,一般为高频焊接,若为图1所示异型罐还需拉伸成型。以上为制罐行业常用技术,所以不详述。
2、滚定位内筋。将制作成型的罐体放在专用滚轮上,将其罐体1底端圆周壁2上滚出向内凹的定位内筋3(定位内圈)。
3、放置玻璃罐底4。将玻璃罐底4内边靠紧定位内筋3。
4、注胶或放置密封圈(如注胶,待胶自干或烤干再进行下道工序)。
5、将罐体1底端的罐壁2向内卷成定位内卷边。一般采用罩口法(制罐行业通用技术)将罐体1底端的罐壁2向内卷成内卷边(向内卷边而不是向外卷边,这是本发明的技术要点之一)以抵紧玻璃罐底和压合密封圈。
上面所述为玻璃用作罐底的制作工艺,如作为罐盖,其结构及其工艺步骤完全相同,只是将罐倒转180度作罐盖使用即可。如作为铝罐罐盖(采用直接拉伸而成的二片罐,已有铝制罐底)使用时,步骤同上,其区别仅在于,先将罐内需装物装好,再进行以上封盖步骤(内装物品及封盖属罐头、饮料及食品生产厂家的生产工序)。
实施例(二)的制造方法(即每个步骤的具体方法)同实施例一,故不再赘述,只是工艺步骤顺序不同(参见图4):
1、制作罐体1。
2、将罐体底壁2(或顶壁)向内卷边,以形成限位底圈6。
3、放置橡胶密封圈5。(本实施例不宜注胶)
4、放置玻璃罐底4(或罐盖)。需从罐顶将玻璃罐底4放好并抵紧密封圈5。
5、滚定位内筋3。以压紧罐底4(或罐盖)并压合密封圈5。
以上两例中,也可采用塑碳酸聚脂硬性塑料及其他耐高温透明材料制作罐底或罐盖。也可采用旋压法内卷边。定位内筋3一般滚成内凹半圆形。
如密封圈5置于玻璃罐底4内边与定位内筋3之间,则放置密封圈5与放置透明罐底盖4的顺序正好相反(此种情况下,定位内筋3滚成内凹半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