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8138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21038.9

申请日:

2001.06.15

公开号:

CN1392306A

公开日:

2003.01.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1.6.15

IPC分类号:

D06M15/03

主分类号:

D06M15/03

申请人:

张文忠

发明人:

张文忠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贾静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其是利用了几丁聚糖来减少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且中和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碱剂。其中,几丁聚糖的分子式如式I所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其是使用几丁聚糖来减少残留在一洗 涤后的织物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且中和残留在该洗涤后的 织物上的碱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其中 该几丁聚糖溶解于一酸性水溶液中,形成一几丁聚糖水溶液,该几丁 聚糖在该几丁聚糖水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001%~10%,该几丁 聚糖的分子式如式I所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其中 该几丁聚糖是由几丁聚糖酸盐溶解于水中形成一几丁聚糖水溶液所 得,该几丁聚糖在该几丁聚糖水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001%~10 %,该几丁聚糖酸盐的分子式如式II所示: 其中,R是选自由 C n-1 H 2n-1 COOH,其中n=1~3, 乳酸, 苹果酸, 柠檬酸, 抗坏血酸, 草酸, 丁二酸, 丙二酸, 己二酸, 丙酮酸, 胺基戊二酸, 酒石酸, 丁氨二酸, 环氧丁二酸, 一氯醋酸, 水杨酸, 亚甲基丁二酸, 吡咯烷酮羧酸, 羟基醋酸, 硝酸, 硫酸, 盐酸,以及 磷酸盐 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之一。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其中 该织物是浸置于该几丁聚糖所形成的一几丁聚糖水溶液中以减少该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且中和该碱剂,该几丁聚糖在该几丁聚糖水 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001%至0.2%。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后织物处理方法,其中 该几丁聚糖所形成的一几丁聚糖水溶液是喷洒于该织物上以减少该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且中和该碱剂,该几丁聚糖在该几丁聚糖水 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至5%。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还包含: 将该几丁聚糖与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以便在降低该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时,能够维持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柔软该洗涤后的织 物的效果。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其中 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选自由 胺盐类; 季铵盐类; 烷基吡啶盐类;以及 咪唑啉类 所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且在柔软处理该洗涤后的织物时,该阳离子表面 活性剂的浓度为0.001%owf至10%owf。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后织物处理方法,其是 先使用该几丁聚糖处理该洗涤后的织物,然后使用该阳离子表面活性 剂处理该洗涤后的织物。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涤后织物处理方法,其是 同时使用该几丁聚糖以及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该洗涤后的织物。

说明书


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几丁聚糖来减少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且中和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碱剂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自合成石化类表面活性剂以来,表面活性剂与人类的生活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如何在使用安全之余,又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一直是人类努力的方向。

    例如,常用的洗涤剂(洗剂)的成分大多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碱剂和其他助剂。然而由于一般洗涤剂常常在溶解性方面有问题,从而造成洗涤剂溶解不完全而残留于织物上。过去人类对洗涤剂残留的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主要是洗涤剂包含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各种不同的添加剂,因而增加了问题解决的困难度。尤其是近年来的浓缩洗涤剂所号称的泡沫好冲洗,实际上却是在配方中增加了消泡剂的份量,而给人造成冲洗完全的假象,如此却也最容易引发洗涤剂残留的问题。一般针对此问题在解决时所需要顾虑地主要因素为,用于处理的物质必须对人体安全性高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添加剂,而且在排入环境中时不至于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洗涤剂的残留对人体造成的问题,主要包括(1)碱剂的残留:使得人体肌肤的调节功能受到大幅影响,减低了皮表的保护功能,容易导致细菌的侵蚀,造成异位性皮肤炎,而且在长期刺激下容易使皮肤红肿。(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残留:现在人类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均非常强调其安全性,大多在安全性上也都无法证明其具有危害,但已经确定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会造成肌肤的蛋白变性作用,是引发过敏、湿疹、富贵手等皮肤疾病的原因之一。

    另外,洗涤剂的残留对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有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织物柔软剂使用有不良的影响。最常用的织物柔软剂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水中时,解离呈阳离子性,其水溶液几乎全呈弱酸性,对酸及无机盐类稳定,而对碱类则不很稳定。因此,当织物柔软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用时,会生成不解离的沉淀。所以,用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剂洗涤过的织物,若不充分用水冲洗,则很难用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织物柔软剂进行再处理。

    在一般洗衣程序下,多少皆存在碱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残留,尤其对于那些错误认为洗净剂添加越多洗净效果越佳的家庭主妇而言,洗净剂残留无法溶解的情形更是严重。再则一般使用的自来水,大多呈现pH值略高于7的性质,因此,环境的影响等都不利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使用的效果。

    承上所述,利用缓冲溶液将洗涤后的织物保持在酸性的环境,用以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强剂,当然是一个有效选择的方法,但是在安全的考虑上一直都有其疑虑存在,因此一直以来,考虑到人体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因素,增强添加剂的选用十分困难,造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直都无有效缓冲溶液的添加,所以,针对洗涤后的织物,大多使用过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来进行柔软处理,或是先用大量清水清洗织物后再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柔软处理。虽然上述处理方式一样可达到柔软的效果,但是无论是使用何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它们大多采用化学方法合成,所以即使安全性再高,对环境与身体方面均有一定的负荷,因此若能减少使用量,则无论对人体或是对环境都有无比的贡献。

    综上所述,洗涤剂的残留除对人类皮肤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外,也使得织物纤维容易脆化,而且还使柔软处理时所使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残留的洗涤剂正负电结合而大幅失去柔软织物的效能。

    因此,如何能够有效降低洗涤剂残留在织物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活表面性并中和碱剂,同时又不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染,以便维护人类皮肤的健康以及保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处理洗涤后的织物时的活性,已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中和洗涤剂中的残留在织物上的碱剂并降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同时又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以便维护人类皮肤的健康并保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处理洗涤后的织物时的活性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

    为达上述的目的,依据本发明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是利用几丁聚糖来减少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且中和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碱剂。在本发明中,几丁聚糖溶解于一酸性水溶液中以形成一几丁聚糖水溶液,其中几丁聚糖在几丁聚糖水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001%~10%,几丁聚糖的分子式如式I所示:

    几丁聚糖可以由几丁聚糖酸盐溶解于水中以形成一几丁聚糖水溶液所得,几丁聚糖酸盐的分子式如式II所示:

    其中,R是选自由Cn-1H2n-1COOH(其中n=1~3)、乳酸(lact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草酸(oxalic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丙二酸(malonic acid)、己二酸(adip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胺基戊二酸(gluta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丁氨二酸(asparagic acid)、环氧丁二酸(epoxysuccinic acid)、一氯醋酸(monochloroacet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亚甲基丁二酸(itaconic acid)、吡咯烷酮羧酸(pyrrolidone carboxylic acid)、羟基醋酸(glycolic acid)、硝酸(nitric acid)、硫酸(sulfuric acid)、盐酸(hydrochloric acid),以及磷酸盐(phosphate acid)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之一。

    在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中,可以将洗涤后的织物浸置于几丁聚糖水溶液中,以使几丁聚糖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碱剂作用,用以减少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且中和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碱剂。在本实施方案中,几丁聚糖在几丁聚糖水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001%至0.2%。

    在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可以将几丁聚糖水溶液喷洒于洗涤后的织物上,以使几丁聚糖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碱剂作用,用以减少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且中和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碱剂。在本实施方案中,几丁聚糖在几丁聚糖水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至5%。

    承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还包括将几丁聚糖与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以便在降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时,能够维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柔软洗涤后的织物的效果。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选自由胺盐类、季铵盐类、烷基吡啶盐类、以及咪唑类所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并且在柔软处理洗涤后的织物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001%owf至10%owf(owf(on weight of fabric):按织物重量)。更详细地,几丁聚糖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的方式可以是先使用几丁聚糖处理洗涤后的织物,然后再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洗涤后的织物;另外,其配合使用的方式也可以是同时使用几丁聚糖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洗涤后的织物。

    由于依据本发明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能够利用几丁聚糖的新用途,换言之,本发明是利用几丁聚糖来处理洗涤剂残留在洗涤织物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碱剂,所以能够在兼顾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效中和碱剂并降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以便能够维护人类皮肤的健康以及保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处理洗涤后织物时的活性。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显示的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一示意图,显示的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3a是一坐标图,显示的是利用0.1N的NaOH溶液来滴定几丁聚糖水溶液时,溶液中pH值的变化情形。

    图3b是一坐标图,显示的是利用0.1N的HCl溶液来滴定几丁聚糖水溶液时,溶液中pH值的变化情形。

    图4是一坐标图,显示的是利用市售洗衣粉水溶液加入几丁胺糖后的pH值变化情形。

    图5a是一照片,显示的是市售洗衣粉水溶液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结合后沉淀的情形。

    图5b是一照片,显示的是市售洗衣粉水溶液添加入几丁胺糖后再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的情形。

    图6是一坐标图,显示的是利用0.1N的NaOH溶液来滴定市售柔软剂水溶液与市售柔软剂添加几丁聚糖的水溶液时,溶液中pH值的变化情形。

    图7a是一坐标图,显示的是A柔软剂与添加几丁聚糖与水的柔软度变化。

    图7b是一坐标图,显示的是B柔软剂与添加几丁聚糖与水的柔软度变化。

    图7c是一坐标图,显示的是C柔软剂与添加几丁聚糖与水的柔软度变化。

    图7d是一坐标图,显示的是D柔软剂与添加几丁聚糖与水的柔软度变化。

    图8a是一SEM图,显示的是市售洗衣粉表面5000×SEM图。

    图8b是一SEM图,显示的是市售洗衣粉表面经几丁聚糖包覆后5000×SEM图。

    图8c是一SEM图,显示的是市售洗衣粉表面经几丁聚糖包覆后35×SEM图。

    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具体地,数字20代表酸性水溶液,201代表水,30代表几丁聚糖水溶液,301代表几丁聚糖,302代表几丁聚糖酸盐,50代表织物,70代表洗涤剂,701代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2代表碱剂,90代表织物柔软剂,901代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来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

    请参照图1所示,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洗涤后织物处理方法1是利用几丁聚糖301来减少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50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的表面活性以及中和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50上的碱剂702。

    在本实施例中,当织物50在经过添加一洗涤剂70的清洗处理之后,并且在利用织物柔软剂90来对织物50进行柔软处理之前,使用几丁聚糖301来处理织物50,以便减少洗涤后残留的洗涤剂70中含有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的表面活性以及中和碱剂702,用以减少残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以及碱剂702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并且,能够减少残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和碱剂702对织物柔软剂90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进行作用,因而提高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对织物50的柔软效果。

    承上所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洗涤后织物处理方法1是将几丁聚糖301溶解于一酸性水溶液20中以形成一几丁聚糖水溶液30,其中,几丁聚糖301在几丁聚糖水溶液30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001%~0.2%,而几丁聚糖301的分子式如式I所示:

    然后,将洗涤后的织物50浸置于几丁聚糖水溶液30中,以便几丁聚糖301与残留在织物50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以及碱剂702作用,进而减少残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的表面活性以及中和残留的碱剂702。

    几丁聚糖301主要来源包括有虾、蟹等甲壳类的壳层、蕈类以及少数真菌、藻类、酵母等天然材料萃取出的甲壳素(chitin)进行脱乙酰化后制得。几丁聚糖301可溶解在酸性环境的溶液中,形成带正电性的基团。由于几丁聚糖301具有无毒、生物可分解、低免疫反应、高吸湿、可食用等优点,加上几丁聚糖301可吸附重金属、油脂以及具有天然的抗菌效果,所以几丁聚糖301目前已广泛地应用在生医、食品、纺织、水处理、农业等领域。

    几丁聚糖301是自然界生物中常见的多糖类,所以将几丁聚糖301排放至大自然中,不但不会造成大自然的危害,甚至可作为许多浮游生物的食物。而且,几丁聚糖301吸附重金属或油脂等后,会沉降至河川底部形成污泥,而达到净化水质的功效。一直以来,几丁聚糖301还被日本当作废水处理剂的原料。因此,以几丁聚糖301作为洗濯后处理剂添加物,不但不会造成环境负担,甚至有益于环境水质改良与加速其所吸附有机物质的分解。

    请参照图2所示,在依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几丁聚糖301是由几丁聚糖酸盐302在水201中解离而得,而且几丁聚糖酸盐301溶解于水201中形成的几丁聚糖水溶液30中含有的几丁聚糖301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5%,而几丁聚糖酸盐的分子式如式II所示:

    其中,R是选自由Cn-1H2n-1COOH(其中n=1~3)、乳酸、苹果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草酸、丁二酸、丙二酸、己二酸、丙酮酸、胺基戊二酸、酒石酸、丁氨二酸、环氧丁二酸、一氯醋酸、水杨酸、亚甲基丁二酸、吡咯烷酮羧酸、羟基醋酸、硝酸、硫酸、盐酸,以及磷酸盐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之一。

    在利用几丁聚糖酸盐302形成几丁聚糖水溶液30后,将几丁聚糖水溶液30喷洒在洗涤后的织物50上,以便几丁聚糖301与残留在织物50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以及碱剂702作用,进而减少残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的表面活性以及中和残留的碱剂702。

    另外,洗涤后的织物50在经过几丁聚糖301的处理后,接着用织物柔软剂90进行柔软处理,由于残留在织物50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以及碱剂702已经被减少表面活性以及中和,所以织物柔软剂90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不会被残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以及碱剂702影响而失去活性,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强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的柔软效果,换言之,其是能够在减少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的使用时,还能保持对织物的柔软效果。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洗涤后织物处理方法还包括将几丁聚糖301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配合使用,以便在降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的使用量时,能够维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柔软洗涤后的织物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是选自由胺盐类、季铵盐类、烷基吡啶盐类以及咪唑啉类所构成的组的至少之一。在本实施例中,胺盐类包括聚胺类、聚酰胺类、脂肪酸胺、高级烷基胺盐(例:脂肪酸酰胺)、乙醇胺类以及聚乙烯聚胺类;季铵盐类包括烷基季铵盐、二烷基季铵盐、高级脂肪铵盐、二甲基二烷基季铵盐以及二酰胺季铵化合物;而咪唑啉类是包括烷基酰胺咪唑化合物。而且在柔软处理洗涤后的织物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的浓度为0.001%owf至10%owf。以下是详细说明几丁聚糖301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配合使用的方式,可以先使用几丁聚糖301处理洗涤后的织物50,然后再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处理洗涤后的织物50;另外,其配合使用的方式也可以是同时使用几丁聚糖301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处理洗涤后的织物50。

    一般而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是一种化学合成物质,主要以伯、仲、叔胺盐、季铵盐、烷基苯基偶氮二氨基吡啶盐(Alkyl Pyridium Salt)、咪唑啉型(Imidazoline)和吡啶盐类为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在水溶液中解离呈阳离子性,其性质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恰好相反,因此亦有“逆性肥皂”之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水溶液几乎全呈弱酸性,对酸及无机盐类稳定,而对碱类不很稳定。假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与纤维类(在水中呈阴离子性)作用时,则发生放电凝集现象,而吸附在纤维上,进而达到柔软织物的效果。但其对于油性污垢物并无分解去除的功能,因此很少用作洗净剂,而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01一般均具有杀菌的功效,以及强表面吸着性,因此广泛用作渗透剂、均染剂、柔软剂、抗静电剂、染料固着剂等。

    由于柔软加工是调整纤维间或纤维与身体间的摩擦阻力,而赋予织物柔软感与滑溜感,其中柔软效果所重视的是静摩擦系数降低的程度,一般而言,静摩擦系数下降的能力为阳离子>多元醇酯型非离子>聚乙二醇型非离子>矿物油。而且表面活性剂的润滑效果受到润湿能力的制约,表面湿润时,不但可以促进吸附,而且能使润滑更加完善。以降低静摩擦系数效果最佳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例,该类制品洗涤性差,但润湿、渗透、乳化和分散性能良好,故而为进行织物柔软处理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其中的季铵盐类具有许多活性基团且带有杀菌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层面。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几丁聚糖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调节酸碱的功能主要是利用结构上的特点。当在酸性环境中,几丁聚糖的胺基会带有正电性,而藉由氢键力将整个分子链伸展而溶解于水中,而且当环境中的H+含量增加时,几丁聚糖结构会延展得更开,以由曲折在内部的胺基吸收掉H+而不至于使得pH值下降过快。相对的,在遇到碱性基团时,几丁聚糖会快速地将氢离子释出,中和掉碱性;若几丁聚糖的带电性不够时,几丁聚糖会以式I的形式沉积在碱性物质的表面,另外,由于几丁聚糖遇到碱性时沉积的速度远比几丁聚糖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速度要快,因此在碱性完全中和掉之前,几丁聚糖均能沉积在碱性物质的表面而达到包覆的效果。在上述两种原因下,几丁聚糖经过适当的调配,在面临较酸或较碱的环境时,均能达到pH值变化不致过剧的效果,而且使溶液保持在所需的酸性环境范围。以常和人体接触的纤维制品为例,即可利用上述的调节效果,藉由漂洗、浸洗、喷涂、涂布等方式,中和化学物质残留下的酸或碱,并将纤维制品表面控制在适合皮肤表面的pH值范围内,使得接触到或穿起来均能达到最舒适的感觉。

    在安全性方面,几丁聚糖也是制造人造皮肤的原料之一,经实验证实,高纯度的几丁聚糖并不会造成细胞的毒性,而且由于其胺基上所带的正电对细菌具有穿刺效果,使得几丁聚糖处理过的物质表面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因此几丁聚糖目前也广泛用于纤维的消臭与抗菌中,其也是对人体最安全的抗菌材料,有关此类的发展以日本最为兴盛,如日本专利JP 09291478更以化学反应的方式将几丁胺聚糖与四级胺盐同时结合在聚酯纤维上进行抗菌加工,其利用的便是几丁聚糖与四级胺糖的抗菌性质,使其有良好的抗菌性,并采用化学键结的方式使其能耐水洗,其所应用的便是利用几丁聚糖的高安全性,来减少毒性较高的四级胺盐与人体接触,以增加纤维的安全可靠度。在上述研究中可发现,本发明所残留的几丁聚糖,并无安全之虞,甚至残留部分的周围可有少许的抗菌性。故而经由几丁聚糖处理过的织物非常适合与肌肤接触。

    几丁聚糖本身属于多糖类的聚合体,而且在干燥时具有成膜的效果,因此在物理性质上,利用其处理织物干燥后,除了可保护纤维外,还可使分叉的纤维具有抱合力而让纤维间彼此的摩擦力降低,且该膜层亲水性非常好,吸湿性非常佳,因此其附着于纤维上可以减少纤维间摩擦所造成的静电,进而减少纤维的纠结与粘合。

    另一方面,几丁聚糖本身的吸湿性好而且胺基上可以带有正电,故而对纤维的吸着性良好,其原理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在织物柔软剂相同。然而多糖类在化学性质上,其润滑性仍不如长链烷类,故与市售产品比较,其相对柔软性较差,但实际上几丁聚糖仍有部分的润滑效果,但若再加入物理性、安全性与环保问题的考虑,则几丁聚糖仍有其优势。

    另外,几丁聚糖可溶解在甲酸、乙酸、丙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草酸、丁二酸、丙二酸、己二酸、丙酮酸、胺基戊二酸、酒石酸、丁氨二酸、硝酸、盐酸、磷酸等酸中,并可采用喷干方式制得其酸盐。当几丁聚糖溶解在酸性水溶液中时,由于它是聚糖类的高分子,因此可形成具有粘稠性质的高分子溶液,其粘稠性质可提供良好的物理性悬浮,且由于其在酸性环境下带有正电性质,因此可应用于有正电环境需求的溶液中,来当作电性胶体悬浮液剂使用,使整个溶液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如美国专利US 5447643、US 5126392,即是利用本原理与特性。

    因此,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洗涤后织物处理方法中,几丁聚糖水溶液30更能够由几丁聚糖酸盐302溶解于水中而制备。

    综上所述,当几丁聚糖与一般阳离子柔软剂合并使用时,一方面可提高几丁聚糖的柔软效果,一方面可让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保持在弱酸环境中而达到最佳带电效果,且在适当调配下又不至于使溶液过酸,而造成皮肤的侵蚀。尤其是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作家庭使用的柔软剂时,洗衣程序中难免有皂碱的残留使得pH升高而降低阳离子的带电量,因而一般在使用时都采用提高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清洗干净或加强酸度(降低pH值)等方式,然而几丁聚糖的添加则提供了第四种的选择,并同时控制在适合的pH值。再者,几丁聚糖本身即有取代部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润滑功能。在上述两点因素下,可使得化学合成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大幅减少其用量,而达到环保减废的目的。

    以下,只列举了下述五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功效,其中,由于市售未加工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有固体与液体两种形式,一般而言,液体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固含量大多介于5~15%之间,但经过再加工制成市售织物柔软剂时,固含量仅为2~10%不等,为求市售产品的精确呈现性质,因此针对液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部分,均以其液体重量来进行实验,但实际计算成分含量时,仍应以固体含量为基准。本实验中即取A、B两种市售衣物柔软精产品,与两种阳离子柔软剂原料C(高级脂肪铵族四级盐化合物-固体)和D(聚胺类-液体)进行测试。

                            实施例1

    图3a与图3b显示几丁聚糖在遇到酸与碱时的变化情形。由图3a与图3b中的实验数据中显示,几丁聚糖溶液无论遇到碱性或酸性环境,均能使pH值缓和地上升或下降而达到调节的效果。因此根据所需调节的纤维制品的酸性或碱性需求的不同,可选择pH值较高或pH较低的几丁聚糖溶液进行纤维制品的处理,由此以调节到适合人体的pH值范围,而达到舒适化的效果。

                               实施例2

    图4显示0.1g市售甲厂牌洗衣粉溶于2L自来水中、0.2g市售甲厂牌洗衣粉溶于2L自来水中以及2L自来水,分别在三水溶液中加入5%几丁胺糖水溶液后的pH值变化情形。本实验是在搅拌5分钟后检测其pH值,用以模拟洗衣粉残留的碱剂后,通过几丁胺糖进行调节的情形。结果发现,即使少量几丁胺糖的添加亦能有效的中和水中的碱性,使得pH值降低。

                               实施例3

    图5a与图5b显示几丁胺糖降低阴离子界面活剂的表面活性的情况。当中图5a是由5g甲厂牌洗衣粉溶解于12L自来水中,取当中150g直接加入1g、9%C厂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静置20分钟后的沉淀情形,结果发现C厂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会与水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形成云状的沉淀物质。图5b是取同样的洗衣粉溶液150g,先加入4g含有5%几丁胺糖与2%醋酸的几丁胺糖溶液进行混合,再加入1g、9%C厂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静置20分钟后的情况。结果发现几丁胺糖的添加的确会有效降低阴离子界面活剂的表面活性,而减少其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且在实验中发现,几丁胺糖添加的量愈多,则降低阴离子界面活剂的表面活性的效果愈佳,愈不容易有沉淀的生成。

                                    实施例4

    图6显示50g的市售柔软剂用0.1N NaOH中和时的pH值变化情形与添加几丁聚糖后的变化情形。由图5实验数据中显示,市售各种衣物柔软精A、B、C、D遇到碱性环境时均会造成pH值的快速上升,且粘度也随之增加。由于柔软精中的主要成分均为带有正电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此pH值会严重影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带电量进而影响到其效果。图中亦可发现,有些厂牌将衣物柔软精调配至较低的pH值,虽然较酸的环境有利于增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带电量而提高其效果,但相对的将不利于人类皮肤的接触,且由于其对碱性环境并无抵抗能力,因此并无实际调节环境的效果。若酸添加过量而未中和掉,则对人体与织物均会造成不良影响。取当中的样本C添加几丁聚糖混合后(E),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可明显地发现,随着碱性的增加,pH值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且都能保持在适合人体皮肤接触的范围内,因此可大幅增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应用时的稳定性,并且将环境维持在安全的pH值范围,由此证明,几丁聚糖的添加的确可以有效的控制pH值的变化。

                               实施例5

    图7a至图7d显示将样本分别加4g至2L的自来水中,置入经过一般清洗程序的尼龙布(nylon)进行搅拌五分钟,五分钟后取出剪裁成250mm×20mm大小,以CNS 13752,L3243(JIS 1018)心形环法(Heart Loop法-长度与柔软度成正比)分别测试A、B、C、D四种不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经由S(5%几丁聚糖(chitosan)&2%CH3COOH的水溶液)与W(water)稀释后其柔软性的变化情形。图中的重叠段部分,可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过量使用部分,而稀释线的曲折点可视为最大柔软度下的最低有效浓度。曲线下的面积愈大,代表柔软剂柔软效果越佳。由实验中发现,由于几丁聚糖溶液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带正电酸性,因此混合效果良好,且若分开按先后顺序加入水中进行实验,其效果仍具一致性而无影响。在实验结果上,以B柔软剂为例(图7b),其以最大柔软度的最低有效浓度添加量为2.75g,但是在与几丁聚糖混合时,仅需2.5g即可有相同的柔软效果,换言之可少添加10%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但是在低浓度时,加入几丁聚糖可使柔软效果更明显的提高。

                             实施例6

    实施例6表示洗衣粉对柔软度的影响。以C柔软剂的最低有效浓度进行实验,将洗衣粉加至2L的自来水中搅拌溶解,置入4g柔软剂样本和尼龙布后搅拌五分钟,测试其柔软度变化。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无洗衣粉  添加(mm)添加0.1g甲厂牌洗衣粉(mm)添加0.2g甲厂牌洗衣粉(mm)添加0.3g甲厂牌洗衣粉(mm) E C/(C+W)=68.75%    76.85    75.63    75.03    74.58 F C/(C+S)=68.75%    76.88    76.00    75.28    74.70

    其中,S表示含有5%几丁聚糖与2%醋酸的水溶液,W表示水。在本实验中发现,洗衣粉的存在的确会造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效果的下降,且几丁聚糖的添加确实可以抑制其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而使得整个溶液的特性维持在较稳定且有效的状态,但洗衣粉量太高时,则几丁聚糖已作用完毕而无法调节。

                             实施例7

    将洗衣粉置入5%几丁聚糖与1%醋酸的水溶液中,待其沉淀后,取出用蒸馏水浸洗后吸干,并以自然风干方式待其干燥,即可得包覆后的样本。将原始洗衣粉与已包覆后的样本分别以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如图8a至图8c所示。图8a与图8b是以5000倍观察表面结构的SEM照片,图8c是以35倍观察包覆后洗衣粉的结构。实验结果发现,洗衣粉由于有较高的含碱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因此导致几丁聚糖由式I的结构释放出氢离子来中和碱剂后所形成的沉积在洗衣粉表面的沉淀物,并形成一个包覆膜将整个洗衣粉完全包起来。由图8c的横切面更可明显看出,几丁聚糖的包覆膜层的结构,已达到包覆洗衣粉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能够更清楚在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洗涤后织物处理方法中,所使用的几丁聚糖的效果。

    除上述以外,任何熟悉该项技术者均可对上述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等效的修改,而不脱离其精神与范畴。

    例如,熟悉该项技术者能够将几丁聚糖301溶解在酸性水溶液20中,且几丁聚糖301在所形成的几丁聚糖水溶液30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5%,然后,将几丁聚糖水溶液30喷洒在洗涤后的织物50上,以便几丁聚糖301与残留在织物50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和碱剂702作用,进而减少残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的表面活性以及中和残留的碱剂702。

    又例如,熟悉该项技术者能够将几丁聚糖酸盐302溶解在水中,以便形成含有0.00001%~0.2%几丁聚糖301的几丁聚糖水溶液30,然后,将洗涤后的织物50浸置于几丁聚糖水溶液30中,以便几丁聚糖301与残留在织物50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和碱剂702作用,进而减少残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的表面活性以及中和残留的碱剂702。

    因此,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不脱离其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于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涤后织物的处理方法,其是利用了几丁聚糖来减少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且中和残留在洗涤后的织物上的碱剂。其中,几丁聚糖的分子式如式I所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