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发明的优选形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瓶状容器用净水器如图1和图2所示。
净水器1是在塑料、陶瓷、金属等制成的筒状过滤器外壳2中填充
过滤材料3而成。水可从过滤器外壳2的筒形孔中通过。在过滤器外
壳2的筒端,形成有可与PET瓶P的注入口Pm嵌合的连接头5。连接
头5上安装有用来将空气引入PET瓶P内的通气管6。
在连接头5的上端,形成有用来装接PET瓶P的阴螺纹部5a。阴
螺纹部5a靠螺纹紧固在PET瓶P的注入口Pm上。当阴螺纹部5a拧到
注入口Pm的根部时,连接头5便与PET瓶P紧密嵌合,使水不会从嵌
合部位泄漏。
连接头5的内周壁上设有止挡11。当阴螺纹部5a拧在注入口Pm
上时,通过与止挡11接触,可避免阴螺纹部5a拧入过多。
在连接头5的下部形成有凸缘13。凸缘13的下表面大致为水平。
通过使凸缘13卡在锅、水壶、水瓶等接水容器上,净化水时可减少操
作者的体力消耗。
此外,也可以如图1虚线所示,将凸缘13放置在辅助板T上,而
以接水容器的边缘部位支撑辅助板T的两端。
通气管6是由橡胶、硅酮、塑料、金属、陶瓷等制成,穿过连接头
5的壳壁,向上方弯曲而延伸至瓶状容器内。在通气管6的管内形成使
外部和PET瓶P内部相连通的空气通路。
在连接头5的筒内固定有支撑通气管6的支撑板12。通气管6从
支撑板12中央的通孔中通过。支撑板12的板面上形成有用来保证水
从注入口Pm流出的通水孔H。
在通气管6的中途设有气室14。从连接头5的侧方进入通气管6
的空气暂时积蓄在气室14内,之后,从气室14进入瓶状容器2内。
将气室14的位置设定在高于连接头5的阴螺纹部5a的上方。这
是由于,连接头5安装在注入口Pm上之后,若气室14被保持在注入
口Pm的内部,则水的通路将变窄而阻碍其流动。
在通气管6的入口部安装有由橡胶、硅酮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辅助管
15。辅助管15能够从中间部位自由弯曲。在连接头5的侧面设有固定
辅助管15的端部的固定卡16。当将辅助管15弯曲后固定在固定卡16
上时,辅助管15的弯曲部使空气通路变窄,可限制空气的流入量。这
样,可通过辅助管15的弯曲与否调节空气的流入量,改变净水量。
塞子17可自由拆装地嵌合在辅助管15的前端。净化水时,将塞
子17拔下,使空气能够进入通气管6。收存净水器1时,将塞子17
塞入辅助管16,以防止灰尘等进入通气管6。
作为通气管6的入口部,通过将空气流入口配置于接水容器内所希
望的高度上时,可起到净化水水位传感器的作用。即,通气管6的空
气流入口能够移动到所希望的净化水水位处,使得净化水积蓄高度能
够停止在空气流入口所在位置上。
例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当空气流入口位于连接头5的下方位置
L1时,在净化水水位达到L1位置时,空气流入口将与水面接触,空气
流入PET瓶P内的通路被切断,水的净化自动停止。而在需要接水容
器积蓄大量净化水时,若将空气流入口配置于连接头5的上方位置L2,
则一直到净化水水位达到L2之前,水的净化将连续进行。
这样一来,能够防止净化水从接水容器中溢出。
另外,作为移动通气管的空气流入口的方式,例如可以如图2所
示,即,将通气管的外部的端部呈L形弯曲并在其端部设置可上下滑
动的辅助管,或者,在通气管的外部的端部上连接软管,将该管的另
一端以夹子等固定在任意位置上等方式。
通气管6的出口部设有弯曲部6a。弯曲部6a呈倒U字形向下弯
曲。由于具有该弯曲部6a,即使水在PET瓶P内波动或振动,水也不
容易倒流入通气管6,因此,空气很容易从通气管6流入PET瓶P内。
另外,对于弯曲部6a的形状,只要形成横向或朝下(包括朝斜下
方)的出口部,便能够防止水的倒流。因此,除了可以如上述实施例
那样将弯曲部6a做成倒U字形之外,也可以做成倒V形、倒L形等。
此外,作为弯曲部6a前端的空气排出孔,越往前端其孔径越小。
这样,从弯曲部6a向瓶内排出的空气的排出压力因喷嘴效应而提高,
因此,净化水时空气流入量稳定,可切实防止水向通气管6倒流。
当弯曲部6a的孔径足够小时,即使不设置弯曲部6a和气室14,
也能够防止水向通气管6倒流。因此,也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将弯曲
部6a和气室14之一或者二者从通气管6上省略的结构。
如图2所示,过滤器外壳2的端部形成有阳螺纹部2a、2b。阳螺
纹部2a能够与连接头5的下端的阴螺纹部5b旋合。
阳螺纹部2a、2b的前端设有盖板4。盖板4的板面上形成有通水
孔K,在盖板4的外侧固定有覆盖通水孔K的网7。利用网7以防止过
滤材料3通过通水孔K逸散到外部去。
盖板4的内侧形成有将各通水孔K隔开的分隔壁8。分隔壁8在相
邻的通水孔K之间以均等的长度向过滤器外壳2内延伸。由于具有分
隔壁8,进入过滤器外壳2内的水能够均匀地在过滤材料3中流过而不
会偏向过滤材料3的某一部位。
过滤器外壳2的阳螺纹部2b上通过螺纹紧固有筒状的接续器19。
接续器19的下端安装有阀体27和阀盖28。
在圆盘形阀体27的下表面中央形成有突起部。在突起部的前端装
有O型环27a。在阀体27的板面上形成有与过滤器外壳2的通水孔K
连通的通水孔L。
阀盖28由筒部28a和漏斗部28b构成。在筒部28a的内侧形成有
漏斗部28b。漏斗部28b沿径向朝内逐渐向下方倾斜,在其中央下端,
形成有使净化水集中于一处而流下去的给水孔M。在筒部28a的上端形
成有可与接续器19旋合的阴螺纹部。
当阀盖28旋合在接续器19上时,在图2的状态下,漏斗部28b
的倾斜面与O型环27a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净化水将通过该间隙从
给水孔M向下方流动。当在图2状态下将阀盖28向接续器19侧拧紧
时,漏斗部28b的倾斜面与O型环二者紧密接触,将给水孔M关闭。
在这里,之所以通过漏斗部28b使净化水集中到给水口M后流下
去,是为了避免在进行净化时阀盖28下方的空气被吸入过滤材料3一
侧。
作为比较例,在阀盖28拆下的状态下进行净化的场合,从过滤材
料3中通过的水是从阀体27的多个通水孔L向下方滴落的。在这种场
合,受过滤材料3中所形成的水道(水的通道)的影响,无法使所有
通水孔L中流过水量均等的水,会有流量较大的通水孔L和流量较小
的通水孔L。
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将空气从通气管6送入PET瓶P,空气也会经
过一部分通水孔L(流量较少的部分通水孔L)被吸入PET瓶P中,因
此,流入通气管6的空气减少,水向净水器1的流入变得困难。
与之相比,若使净化水集中到给水口M一处,进行净化时的水流会
堵塞给水口M,因此,空气从过滤材料3下方被吸入PET瓶P的通路被
切断,通气管6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而使得水容易流入净水器1中。
作为过滤器外壳2的上下的阳螺纹部2a、2b的形状,它们的螺纹
直径和螺距彼此是相同的。当将过滤器外壳2上下颠倒时,阀体27和
阀盖28能够旋合在阳螺纹部2a上,连接头5能够旋合在阳螺纹部2b
上。
作为过滤材料3,可使用活性炭、陶瓷、矿物质等。对于过滤材料
3,只要定期进行清洗、再生等处理即可。例如,将过滤材料3从给水
容器11中拆下,将过滤材料3从过滤器外壳2中拆下后进行热处理等。
此外,通过将过滤材料3上下颠倒后装在给水容器11,便能够很简单
地进行过滤材料3的逆向清洗。
若采用金属、塑料、陶瓷等具有耐热性能的过滤器外壳2,则可将
过滤材料3直接以烤箱、电磁炉等加热,或者用热水进行冲刷,可以
很简单地使过滤材料3得到再生。
如图1所示,阀盖13的下端形成有沿周向等间隔形成的脚28c。
净化水时,将脚28c放置在锅等接水容器上,使净水器10保持竖立状
态,净化水将从脚28c之间的间隙流入接水容器中。这样,即使净化
水时间较长,使用者也不必长时间用手进行支撑,可减轻作业负担。
下面,对净水器1使用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对水进行净化时,首先,向PET瓶P中注入既定量的水,将连接
头5嵌合在注入口Pm上并将净水器1上下倒置安装。
其次,将PET瓶P与净水器1一起上下颠倒过来,取下塞子17打
开通气管6的空气通路。于是,空气从通气管6流入瓶内,PET瓶P
内的水从过滤材料3中通过,从给水孔M向下流出。
流入通气管6的空气将暂时被保持在气室14内,保持在大致固定
的气压,因此,在PET瓶P内以气泡的形式连续上浮。
将通气管6的空气通路打开的时间如前所述,最好是在将PET瓶P
颠倒之后。这是由于,进行颠倒时PET瓶P内的水将剧烈翻滚,若通
气管6未关闭,水容易进入空气通路。即,从取下塞子17时起,空气
开始顺畅地流入通气管6。
收存净水器1时,在PET瓶中不再有水之后,塞住通气管6并挤
压瓶体侧面,于是,残留于过滤材料3内的水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被
从下方挤压出来。将过滤材料3中的残留水充分去除之后,将连接头5
从注入口Pm上拆下。这样,过滤材料3很容易变得干燥,不易滋生细
菌,可使过滤材料3保持良好的状态。此外,可以很容易地将氯等挥
发性杂质从过滤材料3中除去。
如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例的净水器1,通过将净水器1安装在
PET瓶P上,可轻松地进行水的净化。净化水时,一定量的空气经由通
气管6流入PET瓶P中,因此,净化水能够稳定地从注入口Pm流出。
此外,不必对PET瓶P进行加工,因此可使操作变得简单。
下面,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列举的实施例中,凡
实质上与前述第1实施例起着相同作用、效果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
的编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
根据第2实施例的净水器30设有压入式连接头31以替代螺纹旋
入式连接头5。
在塑料、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头31的周面上,保持一定间
隔固定有圆盘31a~31d。圆盘31a~31d的外径越往连接头31的前端
越小。当对圆盘31a~31d施加力时,盘体可沿力的作用方向自由挠曲。
在连接头31的内侧,通气管6从中穿过。通气管6是从连接头31
的侧方穿过壳壁而向上方延伸的。在连接头31的内壁面上,通气管6
与之一体成型或通过粘接剂等固定。
在使用净水器30时,将通气管6放入PET瓶P的注入口Pm中,
然后,将连接头31压入注入口Pm上。此时,如图4所示,圆盘31a~
31d的外周部向后方弯曲而与注入口Pm的内壁接触,防止水的泄漏。
空气以一定的流量从通气管6经由气室14流入PET瓶P中。
根据第2实施例,由于采用压入式连接头31,因此,进行净化时,
不必将连接头31通过螺纹旋入注入口Pm,能够更为简便地进行净水器
30的安装。此外,由于具有圆盘31a~31d,使得能够在各种尺寸的注
入口Pm上安装净水器30,因此,可扩展瓶状容器的适用范围。
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瓶状容器用净水器如图5所示。
净水器40是在气室14的外部进行装饰而成。
在通气管6的前端安装有做成鱼的形状的外罩41。气室14设置在
鱼的躯体部位,弯曲部6a的前端设置在鱼嘴处。
净化水时,一定量的净化水向净水器40的下方流出,空气从通气
管6经由气室14进入PET瓶P内。进入PET瓶P内的空气成为气泡从
外罩41的鱼嘴处以一定的间隔连续上升。从透明的PET瓶P的外部看
过去,给人以鱼在吐泡的感觉,视觉效果得到提高。
另外,气室14的装饰并不限于第3实施例的形状。也可以是角色
人物的形象、载人工具、建筑物、自然景物(山或树等)等。此外,
第3实施例中,是对外罩41进行装饰的,但也可以对气室14的形状
直接进行修饰。
此外,第3实施例中,是在通气管6上设置螺旋式空气流量调整阀
42而构成。在使用空气流量调整阀42的场合,可通过螺旋调节开度,
增加或减少送入PET瓶P内的空气的流入量。因此,能够对流入净水
器40的水的流量进行微调,使净化率进一步提高。作为空气流量调整
阀,并不限于螺旋式,也可以是截门式、球式等阀。
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
根据第4实施例的净水器50是设有板片51、51以替代凸缘13而
成。
在连接头5的下端设有支轴52a、52b。各支轴52a、52b的间隔,
与板片51、51的横向宽度大致相等。板片51、51的上端安装有支撑
片53a、53b。在支撑片53a、53b的中央,开有可插入支轴52a、52b
的轴孔。当支撑片53a、53b安装在支轴52a、52b上时,板片51、51
能够以支轴52a、52b为中心上下转动。
板片51、51的板体以其截面呈顺沿于过滤器外壳2的壳体侧面的
圆弧形而形成。这样,放下板片51、51时,处于板片51、51将过滤
器外壳2的侧面覆盖的状态。
连接头5上设有止挡54。将板片51、51向上方转动时,板片51、
51的上端与止挡54相抵触而大体保持在水平方向。
根据第4实施例,净化水时,可将板片51、51扩开,从而能够简
单地将净水器50放置在锅、水壶、水瓶等接水容器上。而且,不使用
板片51、51时,可顺着过滤器外壳2侧面放下,因此收存净水器50
时不会碍手碍脚。
另外,也可以在板片51、51的侧端设置防滑衬,以增加净水器50
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如图8所示。
根据第5实施例的净水器55是采用分体式通气管(上管56、下管
57)而成。在气室57的下方位置处分为上管56和下管57。下管57
穿过连接头5的壁面,上管56可滑动地插入下管57的前端。上管56
上延续着气室58和弯曲部56a。下管57的前端开口于气室57内。
根据通气管56的结构,下管57的前端在气室57内滑动,可使气
室57的容积增减,从而能够对从外部流入PET瓶P内的空气的压力进
行调整。此外,如图8所示,即使水进入气室57内,由于水积蓄在气
室57的周围,不容易将空气通路切断。因此,可使空气流入量稳定,
净化水更为流畅地流入净水器55。
此外,遇到水积蓄在气室57内的情况时,通过将上管56和下管
57分离,可以很容易地将水除去。
就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对前述第1~5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对其
结构还可以做其它改变。例如可以采用图9~图13所示的变形例。
图9所示的变形例是在过滤材料3上连接漏斗形的帽61而成。帽
61的阳螺纹部紧固在接续器19的阴螺纹部上。净化水经由通水孔K
和L从帽61的给水孔M向下流。由于具有帽60,能够使净化水很容易
地进入PET瓶B等的瓶口中。
图10所示变形例是在阀盖28内部设置可通过螺旋弹簧65实现开
闭的阀体66而成。在漏斗部28b的中央,插入有可自由滑动的支撑销
67。支撑销67的外侧设有给水孔M。螺旋弹簧65插在支撑销67的外
周,得到支撑销67的下端的弹簧座68的支持。支撑销67的上端固定
有阀体66。
如图10(A)所示,当将净水器提起时,在螺旋弹簧65的作用力
的作用下,阀体66的下表面与漏斗部28b紧密接触,将给水孔M关闭。
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当将净水器放置在平坦面上时,在净水
器自重作用下,弹簧座68压缩螺旋弹簧65,上推阀体66,将给水孔M
打开。
图11所示的变形例是采用平板形阀体71和阀盖72而成。在阀体
71的中央设有通水孔L。在阀体71的下表面上固定有O型环73。
阀盖72由筒部72a和盖72b构成。筒部72a的上端形成有可与接
续器19旋合的阴螺纹部。筒部72a的下端形成有脚72c。
在盖72b的外周部上,沿周向设有给水孔M。在盖72b的上表面的
中央形成有沿径向向外逐渐向下倾斜的凸起72d。
当净化水从通水孔K和L中通过后与盖72b接触时,被凸起72d
的倾斜面引向给水孔M处而向下方流动。当在图11的状态下将阀盖72
紧固在接续器19上时,O型环73被推压在盖72b的上表面上而将通向
给水孔M的通水路切断。
图12所示的变形例,是在通气管81的空气排出部设置由陶瓷等
制成的多孔性体82而成。流入通气管18的空气,从多孔性体82处成
为微小的气泡在瓶状容器内上浮。这样,在瓶状容器内,水与空气二
者的接触面积增大而能够增加氧的溶解量。
图13所示的变形例是在通气管91的吸气部设置带单向阀的手压
泵92而成。在泵92的吸气部和排气部上分别安装有单向阀93、94。
吸气口的盖95上设有通气孔95a。手压泵92工作时,被吸入通气孔
95a的空气经由通气管91进入瓶状容器内。即使瓶状容器内的气压升
高,由于单向阀94的存在,不会向通气管91侧倒流。
如上所述,使用手压泵92时,可提高净化水时瓶状容器内的气压
而提高净化速度。此外,在过滤材料填充过量导致净化水难以流出的
场合,也能够强制性地使水从过滤材料中流过。
除此之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气室14、辅助管17、弯曲部
6a等也可以省略。另外,作为连接头5,只要其形状使之能够与瓶状
容器的注入口Pm紧密嵌合,也可以采用螺纹式、弹性片式及其它的软
木塞式等形式。
此外,过滤器外壳也可以由橡胶、树脂等弹性材料形成。当外壳壳
壁由弹性材料形成时,在每次进行净化操作时通过从外部捏压外壳,
很容易使过滤材料移动,可使得水道(水的通道)畅通、过滤材料保
持良好状态。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1~5中,过滤器外壳是外露的,但也可以采
用在连接头下方安装胶囊型容器而将过滤器外壳置于该容器内的结
构。在这种场合,若在胶囊容器的上端和下端设置螺纹部和漏斗部等,
可使得过滤器在净水器上的拆装变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