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pdf

上传人:七月 文档编号:8664255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7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1105465.3

申请日:

20180713

公开号:

CN208500833U

公开日:

2019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J7/24

主分类号:

C09J7/24

申请人:

浙江纳鑫胶带制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琼龙,潘东华,席洪,陈卫丽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运溪路168号2幢1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赵晓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包括聚丙烯树脂基层,聚丙烯树脂基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粘接层并共同形成胶带本体,粘接层的外表面设置离型层,胶带本体厚度为3.5至12微米,聚丙烯树脂基层与胶带本体的厚度比为0.3至0.8。其适用于薄型化应用,兼具有良好的强度、粘接性和绝缘性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其特征是:包括聚丙烯树脂基层(1),聚丙烯树脂基层(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粘接层(2)并共同形成胶带本体,粘接层(2)的外表面设置离型层(3),胶带本体厚度为3.5至12微米,聚丙烯树脂基层(1)与胶带本体的厚度比为0.3至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其特征是:胶带本体厚度为5至8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其特征是:粘接层(2)为丙烯酸粘接剂、硅酮粘接剂、聚氨酯粘接剂、聚酰胺粘接剂或聚苯乙烯粘接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其特征是:聚丙烯树脂基层(1)厚度为2至4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其特征是:离型层(3)为双面无硅离型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其特征是:离型层(3)的厚度为20至30微米。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

背景技术

科技的进步促使电子产品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产品对电子材料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用以部件粘接加强复合的双面胶要求更为严苛,对产品的粘性与在细微缝隙作业的超薄属性要求与日俱增。目前市面上的PET超薄双面胶通常为0.01mm至0.03mm与0.005mm的系列产品,适用于石墨、非金属材料等其他材料的粘接或者加强型复合。但是,这种类型的双面胶制作成超薄型的同时,却在强度、粘接性和绝缘性能上欠缺良好的兼顾整合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其适用于薄型化应用,兼具有良好的强度、粘接性和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包括聚丙烯树脂基层,聚丙烯树脂基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粘接层并共同形成胶带本体,粘接层的外表面设置离型层,胶带本体厚度为3.5至12微米,聚丙烯树脂基层与胶带本体的厚度比为0.3至0.8。

作为优选,胶带本体厚度为5至8微米。

作为优选,粘接层为丙烯酸粘接剂、硅酮粘接剂、聚氨酯粘接剂、聚酰胺粘接剂或聚苯乙烯粘接剂。

作为优选,聚丙烯树脂基层厚度为2至4微米。

作为优选,离型层为双面无硅离型膜。

作为优选,离型层的厚度为20至30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适合薄型化推广应用,聚丙烯树脂基层与胶带本体具有合理的厚度比值,使其兼具有良好的强度、粘接性和绝缘性能。而且,透光率好,极致超薄,不影响热传导性。胶带本体的断裂强度可以达到50至260MPa,击穿电压为2至8kV,聚丙烯树脂基层的熔点为160至180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旨在便于描述较佳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丙烯树脂基层,2-粘接层,3-离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包括聚丙烯树脂基层1,聚丙烯树脂基层1的熔点在160至180度,能够提高胶带的击穿电压值。聚丙烯树脂基层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粘接层2并共同形成胶带本体,粘接层2可以是丙烯酸粘接剂、硅酮粘接剂、聚氨酯粘接剂、聚酰胺粘接剂或聚苯乙烯粘接剂。聚丙烯树脂基层1厚度为1.5至5微米,优选为2至4微米,能够保证胶带兼具有良好的强度、粘接性和绝缘性能。粘接层2的厚度可以相应进行调整在0.5至4微米之间,优选为1至2.5微米,使其保证优异的粘接力度。胶带本体厚度为3.5至12微米,优选5至8微米,如果胶带本体厚度小于3.5微米,则强度较低,如果胶带本体厚度大于12微米,则由于偏厚而超出超薄型胶带的应用范围。聚丙烯树脂基层1与胶带本体的厚度比为0.3至0.8,如果低于0.3则断裂强度低,如果高于0.8则粘接性偏低,所以,厚度比在0.3至0.8适用于超薄型特征胶带,而且保证了优良的物理特性。

粘接层2的外表面设置离型层3,离型层3可根据实际的材质及需要进行厚度的设计,具体的说,离型层3为双面无硅离型膜,厚度优选为20至30微米。

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1105465.3 (22)申请日 2018.07.13 (73)专利权人 浙江纳鑫胶带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 运溪路168号2幢1楼 (72)发明人 潘琼龙潘东华席洪陈卫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66 代理人 赵晓芳 (51)Int.Cl. C09J 7/24(2018.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 包 括聚丙烯树。

2、脂基层, 聚丙烯树脂基层的上下表面 均设置有粘接层并共同形成胶带本体, 粘接层的 外表面设置离型层, 胶带本体厚度为3.5至12微 米, 聚丙烯树脂基层与胶带本体的厚度比为0.3 至0.8。 其适用于薄型化应用, 兼具有良好的强 度、 粘接性和绝缘性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8500833 U 2019.02.15 CN 208500833 U 1.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 其特征是: 包括聚丙烯树脂基层(1), 聚丙烯树脂基层(1)的上 下表面均设置有粘接层(2)并共同形成胶带本体, 粘接层(2)的外表面设置离型层(3), 胶带 本体厚度为3.5至12微米, 聚丙烯树。

3、脂基层(1)与胶带本体的厚度比为0.3至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 其特征是: 胶带本体厚度为5至8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 其特征是: 粘接层(2)为丙烯酸粘接剂、 硅酮 粘接剂、 聚氨酯粘接剂、 聚酰胺粘接剂或聚苯乙烯粘接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 其特征是: 聚丙烯树脂基层(1)厚度为2至4 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 其特征是: 离型层(3)为双面无硅离型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双面胶带, 其特征是: 离型层(3)的厚度为20至30微米。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8500。

4、833 U 2 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制品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 背景技术 0002 科技的进步促使电子产品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产品对电子材料的要求也日益 提高, 用以部件粘接加强复合的双面胶要求更为严苛, 对产品的粘性与在细微缝隙作业的 超薄属性要求与日俱增。 目前市面上的PET超薄双面胶通常为0.01mm至0.03mm与0.005mm的 系列产品, 适用于石墨、 非金属材料等其他材料的粘接或者加强型复合。 但是, 这种类型的 双面胶制作成超薄型的同时, 却在强度、 粘接性和绝缘性能上欠缺良好的兼顾整合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薄型双面胶 带, 其适用于薄型化应用, 兼具有良好的强度、 粘接性和绝缘性能。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 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 包括聚丙烯树脂基层, 聚丙烯树脂基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 有粘接层并共同形成胶带本体, 粘接层的外表面设置离型层, 胶带本体厚度为3.5至12微 米, 聚丙烯树脂基层与胶带本体的厚度比为0.3至0.8。 0006 作为优选, 胶带本体厚度为5至8微米。 0007 作为优选, 粘接层为丙烯酸粘接剂、 硅酮粘接剂、 聚氨酯粘接剂、 聚酰胺粘接剂或 聚苯乙烯粘接剂。 0。

6、008 作为优选, 聚丙烯树脂基层厚度为2至4微米。 0009 作为优选, 离型层为双面无硅离型膜。 0010 作为优选, 离型层的厚度为20至30微米。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适合薄型化推广应用, 聚丙烯树脂基层与胶带本体具有 合理的厚度比值, 使其兼具有良好的强度、 粘接性和绝缘性能。 而且, 透光率好, 极致超薄, 不影响热传导性。 胶带本体的断裂强度可以达到50至260MPa, 击穿电压为2至8kV, 聚丙烯树 脂基层的熔点为160至180度。 附图说明 0012 以下附图旨在便于描述较佳实施例,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

7、示意图。 0014 图中: 1-聚丙烯树脂基层, 2-粘接层, 3-离型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说明书 1/2 页 3 CN 208500833 U 3 0016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超薄型双面胶带, 包括聚丙烯树脂基层1, 聚 丙烯树脂基层1的熔点在160至180度, 能够提高胶带的击穿电压值。 聚丙烯树脂基层1的上 下表面均设置有粘接层2并共同形成胶带本体, 粘接层2可以是丙烯酸粘接剂、 硅酮粘接剂、 聚氨酯粘接剂、 聚酰胺粘接剂或聚苯乙烯粘接剂。 聚丙烯树脂基层1厚。

8、度为1.5至5微米, 优 选为2至4微米, 能够保证胶带兼具有良好的强度、 粘接性和绝缘性能。 粘接层2的厚度可以 相应进行调整在0.5至4微米之间, 优选为1至2.5微米, 使其保证优异的粘接力度。 胶带本体 厚度为3.5至12微米, 优选5至8微米, 如果胶带本体厚度小于3.5微米, 则强度较低, 如果胶 带本体厚度大于12微米, 则由于偏厚而超出超薄型胶带的应用范围。 聚丙烯树脂基层1与胶 带本体的厚度比为0.3至0.8, 如果低于0.3则断裂强度低, 如果高于0.8则粘接性偏低, 所 以, 厚度比在0.3至0.8适用于超薄型特征胶带, 而且保证了优良的物理特性。 0017 粘接层2的外表面设置离型层3, 离型层3可根据实际的材质及需要进行厚度的设 计, 具体的说, 离型层3为双面无硅离型膜, 厚度优选为20至30微米。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8500833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08500833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