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6255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0568.6

申请日:

2014.07.23

公开号:

CN105297432A

公开日:

2016.02.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6M 15/15申请公布日:201602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M 15/15申请日:20140723|||公开

IPC分类号:

D06M15/15; D06M15/564; D06M11/30; D06M101/06(2006.01)N

主分类号:

D06M15/15

申请人:

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薇; 许道礼

地址:

21563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镇后塍人民南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在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退浆后,先进行氧化,形成二醛基纤维素,然后在大豆蛋白溶液中整理一定时间,使得大豆蛋白分子在织物表面交联成膜,赋予织物真丝的手感,同时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明显提高。

权利要求书

1.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以下步骤: 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在退浆工序后,先进行氧化,形成二醛基纤维素;采用浓度为7-8g/L高碘酸盐对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进行氧化整理,温度控制在50-60℃,进行保温处理1.5小时左右,PH值保持在5-6之间; 将氧化过的面料放在浓度为7-15g/L大豆蛋白溶液中进行整理一定时间,同时采用浓度为15-25g/L聚氨酯为交联剂,调节pH值为近中性; 大豆蛋白改性后的面料于95℃低温烘干2min,然后进行焙烘在165℃的条件下焙烘3min,使得大豆蛋白分子在面料表面交联成膜; 在定型工序之后,预缩工序之前增加轧光工序,车速45-55米/分钟,温度为常温,轧光压力为8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碘酸盐为高碘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以下步骤: 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在退浆工序后,先进行氧化,形成二醛基纤维素;采用浓度为7.5g/L高碘酸钠对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进行氧化整理,温度控制在55℃,进行保温处理1.5小时左右,PH值保持在5-6之间; 将氧化过的面料放在浓度为10g/L大豆蛋白溶液中进行整理一定时间,同时采用浓度为20g/L聚氨酯为交联剂,调节pH值为近中性; 大豆蛋白改性后的面料于95℃低温烘干2min,然后进行焙烘在165℃的条件下焙烘3min,使得大豆蛋白分子在面料表面交联成膜; 在定型工序之后,预缩工序之前增加轧光工序,车速50米/分钟,温度为常温,轧光压力为8吨。

说明书

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面料的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

背景技术

棉纤维作为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纤维素资源,它的可再生性、生物可降解性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Modal是由新一代的人造纤维,纤维的原料采用欧洲的榉木,经打浆、纺丝而成,原料100%是天然的,对人体无害,能自然分解,对环境无害。Modal与棉纤维经:纺纱→棉和Modal纱线染色→整经→浆纱→织造→坯布检修→烧毛→退浆→定型→预缩工序混纺或交织成的面料,汲取了棉和Modal各个纤维的优点,提升了棉质面料的品质,使面料能保持柔软、滑爽,不仅仅穿着舒适,而且吸收透气性强。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面料不断涌现,消费者对面料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服用性能和审美性能是该面料不被市场淘汰的必经之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采用此工艺处理的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具有真丝的手感风格,与肌肤的亲和性佳,穿着更舒适,更加爽滑,悬垂性和尺寸稳定性更好,同时与真丝织物相比,折皱回复性能有所提高,易于打理,既满足了人们对于环保、舒适性的要求,同时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它具有以下步骤:

a.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在退浆工序后,先进行氧化,形成二醛基纤维素;采用浓度为7-8g/L高碘酸盐对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进行氧化整理,温度控制在50-60℃,进行保温处理1.5小时左右,PH值保持在5-6之间;

b.将氧化过的面料放在浓度为7-15g/L大豆蛋白溶液中进行整理一定时间,同时采用浓度为15-25g/L聚氨酯为交联剂,调节pH值为近中性;

c.大豆蛋白改性后的面料于95℃低温烘干2min,然后进行焙烘在165℃的条件下焙烘3min,使得大豆蛋白分子在面料表面交联成膜;

d.在定型工序之后,预缩工序之前增加轧光工序,车速45-55米/分钟,温度为常温,轧光压力为8吨。

优选的,所述高碘酸盐为高碘酸钠。

优选的,它具有以下步骤:

a.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在退浆工序后,先进行氧化,形成二醛基纤维素;采用浓度为7.5g/L高碘酸钠对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进行氧化整理,温度控制在55℃,进行保温处理1.5小时左右,PH值保持在5-6之间;

b.将氧化过的面料放在浓度为10g/L大豆蛋白溶液中进行整理一定时间,同时采用浓度为20g/L聚氨酯为交联剂,调节pH值为近中性;

c.大豆蛋白改性后的面料于95℃低温烘干2min,然后进行焙烘在165℃的条件下焙烘3min,使得大豆蛋白分子在面料表面交联成膜;

d.在定型工序之后,预缩工序之前增加轧光工序,车速50米/分钟,温度为常温,轧光压力为8吨。

本发明所提供的改性工艺,在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退浆后,先进行氧化,形成二醛基纤维素,然后在大豆蛋白溶液中整理一定时间,使得大豆蛋白分子在织物表面交联成膜,赋予织物真丝的手感,同时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明显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它具有以下步骤:

a.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在退浆工序后,先进行氧化,形成二醛基纤维素;采用浓度为7.5g/L高碘酸钠对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进行氧化整理,温度控制在55℃,进行保温处理1.5小时左右,PH值保持在5-6之间;

b.将氧化过的面料放在浓度为10g/L大豆蛋白溶液中进行整理一定时间,同时采用浓度为20g/L聚氨酯为交联剂,调节pH值为近中性;

c.大豆蛋白改性后的面料于95℃低温烘干2min,然后进行焙烘在165℃的条件下焙烘3min,使得大豆蛋白分子在面料表面交联成膜;

d.在定型工序之后,预缩工序之前增加轧光工序,车速50米/分钟,温度为常温,轧光压力为8吨。

本发明所提供的改性工艺,在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退浆后,先进行氧化,形成二醛基纤维素,然后在大豆蛋白溶液中整理一定时间,使得大豆蛋白分子在织物表面交联成膜,赋予织物真丝的手感,同时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明显提高。

利用本发明中的改性工艺生产制造得到的面料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同类产品强力保留率一般在70%,改性后的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强力保留率大于80%;

2.对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进行蛋白改性后,面料更加滑爽,悬垂性和尺寸稳定性更好。

经改性后的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能达到以下技术指标:

1.强力保留率>80%

2.平整度>3.0级

3.悬垂系数在25%左右

4.抗弯刚度:经向1.2665cm纬向1.5330cm。

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的大豆蛋白改性工艺,在棉和Modal混纺色织面料退浆后,先进行氧化,形成二醛基纤维素,然后在大豆蛋白溶液中整理一定时间,使得大豆蛋白分子在织物表面交联成膜,赋予织物真丝的手感,同时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