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龙脉 文档编号:8586927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48656.5

申请日:

20080729

公开号:

CN101333273A

公开日:

2008123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F212/08,C08F220/14,C08F220/06,C08F2/44,C09K11/00

主分类号:

C08F212/08,C08F220/14,C08F220/06,C08F2/44,C09K11/00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发明人:

杜桂焕,韩文敏,刘祖黎,夏星,孙绪燕,方敏

地址: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优先权:

CN200810048656A

专利代理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代理人:

方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属于制备纳、微米材料的方法,目的是不需要苛刻的制备条件,操作简便,原料安全易得,价格低廉,重复性高,效率高。本发明包括:(1)制备稳定剂溶液步骤;(2)制备单体溶液步骤;(3)搅拌反应步骤;(4)清洗步骤,重复清洗步骤过程3~5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荧光微球。本发明采用分散聚合法一步制备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的多种荧光微球,对荧光染料的要求不高,价格低廉,不改变荧光素本身的结构,从而避免改变荧光性质,解决了直接吸附法容易使荧光染料流失的缺点,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单分散粒径1-5微米,重复性高,效率高,且对生物组织细胞无特异性亲和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稳定剂溶液步骤;在惰性气体中,将分散稳定剂加入极性介质中,通过搅拌达到均一相,得到稳定剂溶液,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130~1/65;(2)制备单体溶液步骤;在惰性气体中,将引发剂和荧光素加入单体中,温度-5~10℃,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到单体溶液,其中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75~7/50,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1/30;(3)搅拌反应步骤;在惰性气体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搅拌速度为50~500转/分钟,40~70℃温度下,反应12~24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溶液的质量比为1/9~1/4;(4)清洗步骤;反应后的产物在3000~8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10分钟,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清洗步骤上述过程3~5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荧光微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素为香豆素6、罗丹明6G,罗丹明B,异硫氰酸酯FITC中的一种或者香豆素6与罗丹明6G或罗丹明B的混合物、异硫氰酸酯与罗丹明6G或罗丹明B的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比分别为:香豆素6与罗丹明6G为1/2~1/10,香豆素6与罗丹明B为1/2~1/10,异硫氰酸酯与罗丹明6G为1/2~1/10,异硫氰酸酯与罗丹明B为1/2~1/1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之一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分散稳定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氧乙烯PEO、聚乙二醇PEG或聚丙烯酸PAA中的一种;所述极性介质为乙醇、甲醇、或者乙醇与水的混合液、甲醇与水的混合液四种中的一种,乙醇与水的混合液中乙醇与水的质量比为25/1~50/1,甲醇与水的混合液中甲醇与水的质量比为25/1~50/1;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BPO或偶氮二乙丁氰AIBN中的一种;所述单体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备纳、微米材料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分散聚合法 制备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微球(Fluorescent microspheres)是指直径在纳米级至微米级 范围内,负载有荧光物质,受外界能量刺激能激发出荧光的固体微粒, 其外形可为任意形状,典型外形为球形。荧光微球的载体多为有机或无 机聚合物材料,它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以及发光行为,受外界条件 如溶剂、热、电、磁等的影响比纯粹的荧光化合物小。其作为一种新型 的载体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方面的 药物定向输送,医用胶乳试剂,生物分子标记与示踪,免疫检测、细胞 标记、核酸杂交等的检测。

Haugland R P,H auglandR P,B rinkleyJ M,etal.Dipyrromet heneboron difluoride labeled fluorescent microparticles.U P5723218,1998;提出用物理吸附法制备荧光微球,每种微球只包含一种 荧光素。在这种方法中,有机荧光材料一般为非水溶性的物质,将其溶 解在丙酮、酒精等水溶性的有机溶剂中,再与载体的水分散体系混合, 荧光材料即会析出并被吸附到载体上。2001年赵艺强等在公开号 CN1278534、名称为“荧光标记的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 中提供了用物理吸附法制备荧光微球的过程:把制备好的微球配成一定 浓度的水溶液,把荧光染料溶解在一种或者是多种混合的有机溶剂中, 用直接加入或者是滴加的方式把荧光染料的有机溶剂加入到微球的体系 中,搅拌几个小时,直到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为止,停止反应。这种方 法的优点是实验操作简单,但是吸附的荧光物质容易流失,毒性大。如 果荧光材料颗粒带有活性,并且聚合物微球表面带有功能基团,可以通 过化学键合用球外悬挂法制备在聚合物微球表面悬挂有荧光小球的“大” 荧光微球。此法所制备的荧光微球,其发光物质是以“点”状态结合在 聚合物微球上的。Chandler;Mark B.Chandler;Don J.Microparticles with multiple fluorescent signal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U.S.pat 6916661(2005);ChandlerM B,C handlerD J.Microparticles attached to Nanoparticles labeled with fluorescent dye.U P6268222,2001所 提出的荧光微球制备方法,首先是用染色法制备荧光材料的颗粒,然后 制备带有官能团的微球,把两者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化学键合的方 法制备荧光微球,如果荧光物质带有可聚合官能团单体也带有可聚合官 能团,两者可以直接通过聚合反应制备荧光微球。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制 备的荧光微球荧光含量稳定,毒性小,但是这两种方法对单体都有特定 的要求,这就使试剂的价格很高,另外荧光素大部分含有苯环和杂环的 共轭双键的刚性的平面结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行,另外化学反应改 变了荧光物质的结构,从而改变荧光物质的性质,如红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目的是不需要苛刻的 制备条件,操作简便,原料安全易得,价格低廉,重复性高,效率高。

本发明的一种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

(1)制备稳定剂溶液步骤;在惰性气体中,将分散稳定剂加入极性 介质中,通过搅拌达到均一相,得到稳定剂溶液,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 质的质量比为1/130~1/65;

(2)制备单体溶液步骤;在惰性气体中,将引发剂和荧光素加入单 体中,温度-5~10℃,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到单体溶液,其中 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75~7/50,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物质之 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1/30;

(3)搅拌反应步骤;在惰性气体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 中,搅拌速度为50~500转/分钟,40~70℃温度下,反应12~24小时, 单体溶液和稳定剂溶液的质量比为1/9~1/4;

(4)清洗步骤;反应后的产物在3000~8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 心5~10分钟,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

重复清洗步骤上述过程3~5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荧光微球。

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素为香豆素6、罗丹明6G,罗丹明B,异硫氰酸酯FITC中的 一种或者香豆素6与罗丹明6G或罗丹明B的混合物、异硫氰酸酯与罗丹明 6G或罗丹明B的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比分别为:香豆素6与罗丹明6G为 1/2~1/10,香豆素6与罗丹明B为1/2~1/10,异硫氰酸酯与罗丹明6G为 1/2~1/10,异硫氰酸酯与罗丹明B为1/2~1/10。

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之一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分散稳定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氧乙烯PEO、聚乙二醇 PEG或聚丙烯酸PAA中的一种;

所述极性介质为乙醇、甲醇、或者乙醇与水的混合液、甲醇与水的 混合液四种中的一种,乙醇与水的混合液中乙醇与水的质量比为25/1~ 50/1,甲醇与水的混合液中甲醇与水的质量比为25/1~50/1;

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BPO或偶氮二乙丁氰AIBN中的一种;

所述单体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

研究表明,高分子微球可在乳液分散体系中进行聚合制备。本发明 采用分散聚合法一步制备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的多种荧光微球,是通过聚 合包覆把荧光染料包在微球内部,解决了用直接吸附法容易使荧光染料 流失的缺点,对荧光染料的要求不是很高,价格低廉,不改变荧光素本 身的结构,从而避免改变荧光性质。

本发明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为单分散粒径1-5微米,重复性高,效 率高,且合成的高分子荧光微球对生物组织细胞无特异性亲和性,在生 命科学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该类微球可用于生物分子 研究中的荧光探针,实现荧光信号的放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微球的发射光 谱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光学显微镜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高分子荧光(罗丹明6G)微球的发射 光谱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3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丹明6G=1/2)微球 的粒度分析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3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丹明6G=1/2)微球 的发射光谱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4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丹明6G=1/4)微球 的发射光谱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11:本发明实施例5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丹明6G=1/10)微 球的发射光谱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乙醇中,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65;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香豆素6加入单体苯乙烯中,温度-5℃,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 得到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75,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 种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3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5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12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1/4;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3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4-5微米的香豆素6荧光微球。

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光学显微镜图见图1;高分子荧光(香豆素 6)微球的发射光谱图见图2。

实施例2:高分子荧光(罗丹明6G)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氮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氧乙烯加入 极性介质甲醇中,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130;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氮气气体中,将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荧光 素罗丹明6G加入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温度10℃,通过超声波振荡达 到均一相,得到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7/50,引发剂与 荧光素这两种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

(3)搅拌反应;在氮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500转/分钟,在40℃温度,反应24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1/9;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8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10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4-5微米的罗丹明6G荧光微球。

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光学显微镜图见图3;高分子荧光(罗丹明 6G)微球的发射光谱图见图4。

实施例3: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丹明6G=1/2)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 乙二醇加入极性介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乙醇与水的质量比为25/1, 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85;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和氮气混合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 丁氰以及荧光素香豆素6和罗丹明6G的混合物加入单体甲基丙烯酸中,香 豆素6和罗丹明6G的质量比为1/2,温度5℃,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 得到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50,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 种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30;

(3)搅拌反应;在氩气和氮气混合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 剂溶液中,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50℃温度,反应18小时,单体溶 液和稳定剂溶液的质量比为4/17;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8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5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4-5微米的香豆素6和罗丹明6G的复合荧光微球。

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扫描电镜图见图5;高分子荧光(香豆素 6/罗丹明6G=1/2)微球的粒度分析图见图6;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 丹明6G=1/2)微球的发射光谱图见图7。

实施例4: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丹明6G=1/4)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丙烯酸加入 极性介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乙醇和水的质量比为50/1,分散稳定剂 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90;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以及荧 光素香豆素6和罗丹明6G的混合物加入单体苯乙烯中,香豆素6/和罗丹明 6G的质量比为1/4,温度8℃,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到单体溶 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30,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物质之和 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5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20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14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1/6;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6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4-5微米的香豆素6和罗丹明6G的复合荧光微球。

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扫描电镜图见图8;高分子荧光(香豆素 6/罗丹明6G=1/4)微球的发射光谱图见图9。

实施例5: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丹明6G=1/10)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甲醇和水的质量比为25/1,分 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65;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以及荧 光素香豆素6和罗丹明6G的混合物加入单体苯乙烯中,香豆素6和罗丹明 6G的质量比为1/10,温度-5℃,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到单体 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7/150,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物质之 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6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400转/分钟,在60℃温度,反应18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1/7;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7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4-5微米的香豆素6和罗丹明6G的复合荧光微球。

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扫描电镜图见图10;高分子荧光(香豆素 6/罗丹明6G=1/10)微球的发射光谱图见图11。

实施例6:高分子荧光(罗丹明B)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二醇加入 极性介质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乙醇和水的质量比为35/1,分散稳定 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130;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罗丹明B加入单体苯乙烯中,温度-5~10℃,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 相,得到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25,引发剂与荧光素 这两种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24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10/43;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10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5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3~4微米的罗丹明B荧光微球。

实施例7:高分子荧光(异硫氰酸酯)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甲醇和水的质量比为50/1,分 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130;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异硫氰酸酯加入单体苯乙烯中,温度10℃,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 相,得到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25,引发剂与荧光素 这两种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24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10/43;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8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3~4微米的异硫氰酸酯荧光微球。

实施例8: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与罗丹明B=1/2)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乙醇中,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130;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香豆素6与罗丹明B的混合物加入单体苯乙烯中,香豆素6与罗丹明B的 质量比为1/2,温度5℃,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到单体溶液,荧 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3/50,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物质之和与单体 的质量比为1/3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12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10/43;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3~4微米的香豆素6和罗丹明B的复合荧光微球。

实施例9: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丹明B=1/10)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甲醇和水的质量比为35/1,分 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130;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香豆素6和罗丹明B的混合物加入单体苯乙烯中,香豆素6与罗丹明B的 质量比为1/10,温度10℃,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到单体溶液,荧 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10,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物质之和与单体 的质量比为1/3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24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10/43;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3~4微米的香豆素6和罗丹明B的复合荧光微球。

实施例10:高分子荧光(异硫氰酸酯/罗丹明6G=1/2)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乙醇中,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130;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6G的混合物加入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中, 异硫氰酸酯与罗丹明6G的质量比为1/2,温度8℃,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 均一相,得到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7/50,引发剂与荧 光素这两种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3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24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10/43;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3~4微米的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6G的复合荧光微球。

实施例11:高分子荧光(异硫氰酸酯/罗丹明6G=1/10)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乙醇中,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65;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6G的混合物加入单体甲基丙烯酸中,异硫氰酸酯 与罗丹明6G的质量比为1/10,温度5℃,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 到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25,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 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12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4/17;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1~2微米的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6G的复合荧光微球。

实施例12:高分子荧光(异硫氰酸酯/罗丹明B=1/2)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乙醇中,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65;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B的混合物加入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异硫氰酸 酯与罗丹明B的质量比为1/2,温度5℃,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 到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25,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 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24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4/17;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1~2微米的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B的复合荧光微球。

制备的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扫描电镜图见图12。

实施例13:高分子荧光(异硫氰酸酯/罗丹明B=1/10)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乙醇中,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65;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B的混合物加入单体甲基丙烯酸中,异硫氰酸酯与 罗丹明B的质量比为1/10,温度5℃,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到 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3/50,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物 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18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4/17;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3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1~2微米的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B的复合荧光微球。

实施例14:高分子荧光(异硫氰酸酯/罗丹明B=1/6)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乙醇中,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65;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B加入单体苯乙烯中,温度-5~10℃,通过超声波 振荡达到均一相,得到单体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10,引 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物质之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12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4/17;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5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1~2微米的异硫氰酸酯和罗丹明B复合荧光微球。

实施例15:高分子荧光(香豆素6/罗丹明B=1/6)微球的制备

(1)制备稳定剂溶液;在氩气气氛中,将分散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 酮加入极性介质乙醇中,分散稳定剂和极性介质的质量比为1/65;

(2)制备单体溶液;在氩气气体中,将引发剂偶氮二乙丁氰和荧光 素香豆素6与罗丹明B的混合物加入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中,香豆素6和罗 丹明B的质量比为1/6,温度5℃,通过超声波振荡达到均一相,得到单体 溶液,荧光素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7/50,引发剂与荧光素这两种物质之 和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90;

(3)搅拌反应;在氩气气氛中,将单体溶液加入到稳定剂溶液中, 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在70℃温度,反应24小时,单体溶液和稳定剂 溶液的质量比为4/17;

(4)清洗;反应后的产物在4000转/分钟的速度下,离心7分钟, 去除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乙醇,重复该过程5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 1~2微米的香豆素6和罗丹明B复合荧光微球。

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属于制备纳、微米材料的方法,目的是不需要苛刻的制备条件,操作简便,原料安全易得,价格低廉,重复性高,效率高。本发明包括:(1)制备稳定剂溶液步骤;(2)制备单体溶液步骤;(3)搅拌反应步骤;(4)清洗步骤,重复清洗步骤过程35次,最后得到沉淀物为荧光微球。本发明采用分散聚合法一步制备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的多种荧光微球,对荧光染料的要求不高,价格低廉,不改变荧光素本身的结构,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