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三段复合引发剂。
背景技术
自由基聚合理论可知:链长与引发剂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平均聚合度与 动力学的链长成正比,引发剂的用量对聚合物的平均分子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采用低活性的引发剂能降低聚合反应速度,聚丙烯酰胺产品表现为相对分子 质量大,但引发剂活性过低,产生的自由基太少,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 点少,单体不能充分引发聚合,同时聚合物中有的分子链会过分地增长,可 能增加了分子链间相互反应和缠绕的几率,另外,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 布也会不均匀,聚合物聚合得不完全,且不溶解的现象严重,说明部分发生 了交联反应。当采用高活性的引发剂时,会分解出过多的自由基,增加引发 聚合的活性点,可用于分子链增长的单体量少,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链短,相 对分子质量小。传统聚合引发体系中,引发剂反应活性较低,在低于15℃时, 很难引发聚合。当温度升高时,虽能正常引发,但反应速度过快,自由基浓 度迅速增加,使聚合反应速度不易控制。而使用的引发剂分解温度高,分解 速度快,导致聚合速度过快。特别是聚合反应后期,随着聚合反应放出大量 热导致反应体系温度急剧上升,处使引发剂分解速度加快,聚合反应速度很 难控制。另外,有些引发剂不溶或微溶于水,这使得其无法均匀分布在反应 体系中,聚合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局部引发剂浓度过高,反应过快的现象。同 时,有些引发剂受酸碱环境影响较大,致使反应不理想,甚至不反应。目前 使用的引发剂属高温强引发剂,制约了聚合初始温度的降低,且反应速度过 快,不易控制,认为这是影响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重要原因。
发明内容
聚合反应过程中,链增长速度与体系中自由基浓度密切相关,要得到高 分子量的产物,保持体系中低自由基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引发体系通过 电子转移反应,生成中间产物-自由基引发聚合,但聚合反应速度需要得到很 好的控制。在聚合后期,自由基浓度急剧降低,链终止反应速度也显著加快, 此时延缓链终止的途径之一是采用复合引发体系,用分段引发方式完成聚合 反应,利用不同类型引发剂具有不同活化能,在不同反应温度分阶段释放自 由基,使自由基保持一定浓度,聚合反应速度得到控制,可有效地提高聚合 产品的分子量。
本发明采用三段复合引发体系,通过引发剂与助溶剂、反应速度控制剂 的协同效应,使得聚合反应整个过程的表观活化能降低,低温可以引发,整 个体系一直保持较低的自由基浓度,反应速度平缓,有利于链增长均匀、顺 利进行,聚合反应曲线平滑,呈直线型,得到溶解性能良好的高分子量的聚 丙烯酰胺。本发明的关键技术是分段引发,实现反应可控。
1、三段复合引发体系机理:
(1)利用丙烯酰胺聚合放出的热来分段引发释放催化剂自由基,主催化 剂为三段引发体系,不同于单纯的三种引发剂的复合(又称三元引发体系), 而是活化能高、中、低不同的三个相对独立的引发单元的组合。三段引发体 系按不同温度分段引发,三段引发较吻合地衔接起来,且避免出现断档或叠 加。为保证聚合温度与所选引发剂的引发温度相吻合,必须严格控制反应过 程中的热量传递和散失;
(2)三段复合引发体系引发剂的选择:采用活化能较低的化学剂为一段 引发体系,以确保在较低的初始温度下引发聚合;采用活化能适中的化学剂 为二段引发体系,在一段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后,在其聚合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二段引发体系与之衔接,使聚合反应能够连续进行;最后,选用活化能较高 的化学剂作为三段引发剂,接续二段反应,促使反应完全。
(3)采用活化能较低的化学剂作为初级引发体系,可降低聚合引发温度, 控制聚合反应速度。二、三段引发体系活化能逐渐升高,使聚合反应中后期, 在保证聚合反应完全的前提下,即使聚合反应温度较高,仍能有效降低聚合 反应速度;
(4)活化能低、中、高三段复合引发体系,通过调节引发剂用量,可降 低反应体系的自由基浓度,使之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较低的水平, 使聚合反应平缓进行,有利于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合成;
(5)所采用的三段复合引发剂中的引发剂应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相互之 间没有负效应,前、中、后段引发体系具有良好的衔接性;
2、反应速度控制剂:
为控制三段复合引发体系聚合反应速度,本发明在体系中引入一种反应 速度控制剂XP。XP为一种活性较低的脂肪族芳叔胺类有机化合物,当体系温 度较低时,该物质稳定,不参与体系的聚合反应;当体系温度生高达到一定 值时,受热分解产生一种类似阻聚剂的物质,在体系自由基浓度超过一定值 时,该物质与自由基反应生成稳定物质,使体系自由基浓度降低,当体系自 由基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该物质不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能够有效控制体 系自由基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浓度,起到控制反应速度的作用,故本发明 称其为反应速度控制剂。
3、助溶剂的引入:
聚合反应体系中,引入新型助溶剂,如氧化尿素等有机类化合物,与三段 引发体系、聚合反应速度控制剂协同作用。
4、引发体系配比
三段复合引发体系由反应速度控制剂、助溶剂、一段、二段、三段引发 体系组成,其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
反应速度控制剂 0.1~0.5;
助溶剂 1~8;
一段引发体系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
过硫酸盐 1~2
亚硫酸盐 1~2;
二段引发体系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
过氧化苯二甲酰 1.5~4
N,N-二甲苯胺 2~6
三段引发体系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
四乙基二胺 1~8.5。
反应速度控制剂为N,N-二甲基对甲苯胺,助溶剂为重氧化尿素。
通过实际应用,该三段复合引发剂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初始温度
采用活化能低的一段引发体系,可在0℃左右的低温下引发聚合。不但 可以降低反应速度,而且整个聚合反应大部分时间在60℃以下完成,这些 特点有利于分子链的增长;
2、能够有效控制反应速度
采用三段分级引发,降低了反应体系的自由基浓度,通过三段引发体 系与反应速度控制剂的协同作用,使体系自由基保持在一个较低的、相对 恒定的水平,特别是有效控制了反应中后期温度较高时的反应速度,使整 个聚合反应平缓进行,这是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关键;
3、聚合产品溶解性良好
采用本发明的引发体系,聚合反应速度平缓,反应温度适中,可减少 分子链间的交联,另外体系中引入性质温和的助溶剂,对分子量影响小, 产品溶解性能好;
4、适合工业化生产
采用本发明的三段复合引发体系,可实现工业化生产,产品分子量达到 3800万,产品产量、质量均能达到产品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10kg小试实验聚合温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
图2为20kg小试实验聚合温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实验室内采用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方法,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实验室合 成规模按1200g/釜,10kg/釜,20kg/釜,50kg/釜逐级进行。
1、仪器
杜瓦瓶、小型聚合釜、乳胶管、温度记录仪、恒温水浴、分析天平、氮气 及通氮装置、多孔陶瓷、搅拌器、玻璃仪器、烘箱、胶体研磨器、流化床干 燥器等。
2、化学试剂
丙烯酰胺AM(工业级);过硫酸钾,分析纯;亚硫酸钠,分析纯;氢氧化 钠,化学纯;过氧化苯二甲酰,分析级;N,N-二甲苯胺,分析级;四乙基二 胺,分析级;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分析级;氧化尿素,分析级;去 离子水,阻抗≥18.2MΩ等;
3、实验步骤
(1)聚合反应母液的配置:将丙烯酰胺与水按一定量摩尔比配成28%的反应 母液,搅拌均匀,温度调节到5℃,PH值调到7.5-9.0。
(2)将反应母液转移到杜瓦瓶中,并安装温度记录仪的温度探头。
(3)用多孔陶瓷通入氮气,待30分钟除氧完成后,加入三段复合引发剂(引 发剂组分及重量配比见下表),停止吹氮,观察温度记录仪的反应曲线。 引发剂组分及重量配比表 一段引发体系 过硫酸钠 1 亚硫酸钾 1 二段引发体系 过氧化苯二甲酰 4 N,N-二甲苯胺 6 三段引发体系 四乙基二胺 8.5 反应速度控制剂 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 0.5 助溶剂 重氧化尿素 8
(4)聚合反应经6小时达到最高温度后(聚合温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见图1、 2),熟化1小时,将胶体取出用研磨器研磨成胶粒,加碱放入烘箱水解1.5 小时。
(5)取出水解好的胶粒,放入流化床干燥器烘干,粉碎、过筛,得到白色粉 状聚合物样品,样品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室逐级放大实验产品检测结果表 聚合实验 序 号 固含量 % 分子量 (×106) 清水粘度 (mPa.s) 污水粘度 (mPa.s) 不溶物(%) 1200g 小试 1 89.02 32.5 72.2 46.6 0.083 2 89.56 33.4 72.9 47.1 0.062 10Kg 小试 3 90.12 31.2 70.9 44.1 0.036 4 90.34 33.6 73.1 47.8 0.041 5 91.12 32.8 72.3 46.7 0.057 6 90.08 34.1 72.9 48.5 0.021 20Kg 小试 7 89.88 32.9 72.1 46.0 0.083 8 90.06 33.7 72.0 47.2 0.062 9 90.45 34.7 74.1 48.6 0.094 10 90.29 34.5 74.6 48.0 0.075 50Kg 小试 11 90.13 34.2 73.3 47.8 0.068 12 89.67 33.9 73.1 47.4 0.057
实施例2:
工业化生产,采用绝热釜式反应器,聚合后水解工艺,合成规模按8吨/ 釜。
1、设备
溶解罐(10吨)、聚合釜(10吨)、预研磨机、温度记录仪、水解机、造粒 机、氮气及通氮装置、流化床干燥器等。
2、化学试剂
丙烯酰胺AM(工业级);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工业级);过硫酸钾,分 析纯;亚硫酸钠,分析纯;氢氧化钠,化学纯;乙二胺四己酸二钠,分析纯; 过氧化苯二甲酰,分析级;N,N-二甲苯胺,分析级;四乙基二胺,,分析级; 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分析级;氧化尿素,分析级;去离子水,阻抗 ≥18.2MΩ等;
3、实验步骤
(1)在溶解罐中配制成丙烯酰胺26%、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6%的水溶液, 完成后转移到反应器中,温度调节到8℃,PH值调到7.5-9.0;
(2)向反应器中加入乙二胺四己酸二钠(EDTA),吹氮1小时,加入三段复 合引发剂(组分及其配比见下表),引发反应;
引发剂组分及其重量配比表 一段引发体系 过硫酸钾 2 亚硫酸钠 2 二段引发体系 过氧化苯二甲酰 3.5 N,N-二甲苯胺 3.5 三段引发体系 四乙基二胺 1 反应速度控制剂 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 0.5 助溶剂 重氧化尿素 1
(3)聚合反应达到最高温度后,熟化1小时,将反应器胶体卸到造粒机中造 粒,胶粒用输料风机送到水解机中水解,在90℃下水解1.5小时,物料转到干 燥器中干燥;
(4)干燥后的物料粉碎、过筛,得到白色粉状的中试产品,产品各项指标见 下表。 序号 固含量 % 分子量 (×106) 清水粘度 (mPa.s) 污水粘度 (mPa.s) 不溶物(%) 8吨/釜 1 88.79 34.8 74.5 48.0 0.094 2 88.64 32.6 72.6 46.8 0.075
实施例3
设备、反应试剂、反应步骤同上,引发剂配方及其重量配比见下表 一段引发体系 过硫酸钾 1.5 亚硫酸钠 1.5 二段引发体系 过氧化苯二甲酰 1.5 N,N-二甲苯胺2 三段引发体系 四乙基二胺 4 反应速度控制剂 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 0.1 助溶剂 重氧化尿素 4
最终的产品各项检测指标见下表。 聚合实验 序 号 固含量 % 分子量 (×106) 清水粘度 (mPa.s) 污水粘度 (mPa.s) 不溶物(%) 8吨/釜 1 88.46 33.9 73.9 46.9 0.036 2 88.87 35.0 74.7 48.3 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