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中的纳米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属高分子材料增强改性添加物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高分子材料增强填料的纳米粒子,其粒径越小,与高分子材料的自由体积相 配越好。同时,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效应越强,限制高分子材料大分子运 动的能力和承载效率也越高。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中心多,尺寸小,相容性好,加入高 分子材料中使其变得很致密,当受外力作用时,粒子不易与基体脱离,在基体内产生 很多的变形微区,吸收大量的能量,使其较好地传递所承受的外应力,而且因为应力 场的相互作用,又能引发基体屈服,消耗大量的冲击能,从而达到同时增韧和增强的 作用。
由于二氧化硅极性大,与通用的非极性聚合物相容性差,它们之间产生的结合力 非常弱。而且二氧化硅微粒由于氢键的作用而趋于相互联结,形成一种填料聚集体网 络结构,在高分子材料中不易进一步分散,从而影响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能,为了克 服二氧化硅本身的缺点,提高其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提高和改善加工性能,目前最 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在大量的专利文献中曾报道用偶联剂 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偶联剂分子的一端与二氧化硅联结,另一端与橡胶之间发生化学 “偶联”,结果在填料和橡胶之间发生键合。二氧化硅用偶联剂改性后,降低了填料 聚集网络的形成和相互作用,改善了加工性能。
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合物改性,可有效提高无机填料在高分子基体中的分散性和 润湿性。由于二氧化硅表面有-OH基存在,硅醇基团活性较大,可与多种有机物官能 团结合,最后在二氧化硅表面接枝有机聚合物。
我研究小组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连结异氰酸酯官能团-NCO的接枝聚合物方面作 了一些研究工作,制备纳米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作为高分子材料中的填料,以提高 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中的纳米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的制 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本发明一种用于高分子材料中的纳米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具有以下的制备过程和步骤:
预先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120℃下真空干燥2小时;然后在圆底烧瓶中将聚氨 酯预聚体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PTMEG-TDI)溶于溶剂乙酸正丁酯中, 随后加入上述干燥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磁力搅拌,并用油浴加热 反应;加热温度为60~90℃,反应时间为1~4小时;反应结束进行抽滤,将抽滤固 相用大量丙酮多次洗涤,最终得到纳米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
所述的聚氨酯预聚体中含有端异氰酸酯基-NCO官能团,其含量为4~9%;聚氨 酯预聚体的用量为乙酸正丁酯用量的10~50wt%。
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径为20~300nm。
本发明方法的特点和优点如下:
(1)本发明方法中使用基本无毒的乙酸正丁酯作溶剂,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
(2)可有效提高填料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度和润湿性,增强纳米颗粒与高分子 材料间的结合强度。
(3)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较低,易于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叙述于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工艺过程和步骤如下:
预先将二氧化硅在120℃下真空干燥2小时;然后在圆底烧瓶中将聚氨酯预聚体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PTMEG-TDI,异氰酸基-NCO的含量为4.32%) 14.23ml溶于40ml溶剂乙酸正丁酯中,随后加入上述的干燥的纳米二氧化硅0.5g,二 氧化硅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5nm;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磁力搅拌,并用油浴加热反应, 加热至反应温度88℃,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结束进行抽滤,将抽滤固相用大量 丙酮洗涤3次,最终得到纳米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工艺步骤完全相同。
预先将二氧化硅在120℃下真空干燥2小时;然后在圆锥烧瓶中将聚氨酯预聚体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PTMEG-TDI,异氰酸基-NCO的含量为4.32%) 14.23ml溶于60ml溶剂乙酸正丁酯中,随后加入上述的干燥的纳米二氧化硅4g,二 氧化硅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5nm;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磁力搅拌,并用油浴加热反应, 加热至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为2小时;反应结束进行抽滤,将抽滤固相用大量 丙酮洗涤3次,最终得到纳米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工艺步骤完全相同。
预先将二氧化硅在120℃下真空干燥2小时;然后在圆锥烧瓶中将聚氨酯预聚体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PTMEG-TDI,异氰酸基-NCO的含量为4.32%) 33.2ml溶于40ml溶剂乙酸正丁酯中,随后加入上述的干燥的纳米二氧化硅0.3g,二 氧化硅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5nm;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磁力搅拌,并用油浴加热反应, 加热至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结束进行抽滤,将抽滤固相用大量 丙酮洗涤3次,最终得到纳米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工艺步骤完全相同。
预先将二氧化硅在120℃下真空干燥2小时;然后在圆锥烧瓶中将聚氨酯预聚体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PTMEG-TDI,异氰酸基-NCO的含量为8.88%) 14.23ml溶于40ml溶剂乙酸正丁酯中,随后加入上述的干燥的纳米二氧化硅0.25g, 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5nm;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磁力搅拌,并用油浴加热反应, 加热至反应温度87℃,反应时间为1.5小时;反应结束进行抽滤,将抽滤固相用大量 丙酮洗涤3次,最终得到纳米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
上述实施例所制得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经KBr压片红外光谱 检测,在2925cm-1、2858cm-1左右有-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730cm-1左右有 -O-CO-NH-中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1540cm-1左右有-NH变形振动吸收峰,而 2271cm-1处没有-NCO吸收峰,表示二氧化硅颗粒表面通过化学键与聚氨酯预聚体联 结为复合粒子。
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二氧化硅颗粒-聚氨酯复合粒子作为填料加入到橡胶中,可改 善和提高橡胶的物理性能及加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