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47209.8 (22)申请日 2018.05.31 (71)申请人 句容市东山纸品厂 地址 2240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二圣中 学北侧100米句容市东山纸品厂 (72)发明人 居莹洁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274 代理人 王云 (51)Int.Cl. C09D 11/03(2014.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 方法及其应用, 采。
2、用抗污型植物木棉树和梧桐树 的韧皮部经一系列处理制备成提取物, 并引入到 可生物降解基材料聚多肽溶液中, 采用低温等离 子技术进行改性处理, 提高二者的结合能力; 抗 污染型植物的韧皮部具备较高的抗污能力, 能有 效提高整体油墨的抗污以及吸污能力, 结合聚多 肽的载体, 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时与油墨的生物相 容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备以下优点: 经处理后 的水性油墨不仅具备极佳的抗污性能, 且抗污持 久性佳, 采用原料大部分为天然环保植物提取, 具备环保低碳, 不含有毒物质, 安全性高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8659605 A 2018.10.16 CN 1086596。
3、05 A 1.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木棉树、 梧桐树的韧皮部混合粉碎至60目, 加入20-30倍质量的水, 先进行一次 蒸煮处理, 加入强碱、 双氧水以及柠檬酸钠进行脱胶处理, 蒸煮温度为180, 蒸煮时间为 30-40min; (2)蒸煮完毕后置于微波处理装置中200W处理2-3min; 处理完毕后取出加入总体积十 分之一的乙酸钠, 进行二次蒸煮, 蒸煮温度为120, 蒸煮时间为10-20min; 完成后加入总体 积八分之一的多元醇, 加热至120维持2h后加入过滤得滤液; 减压蒸馏干燥得组分A; (3)将组分A加入到聚多肽溶液中, 添加比例为溶。
4、液质量的20得混合物, 混合物置于 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中采取双波长双温度依次辐射方法进行, 先在-5采用短波紫外线进行 辐射, 辐射时间保持10min; 而后升温至5采用中波紫外线进行辐射, 辐射时间为15min即 得油墨抗污改性剂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木 棉树与梧桐树的质量比为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 述强碱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所述 强碱的加入量为1g/。
5、L; 双氧水的加入量为3g/L; 柠檬酸钠的加入量为2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 述多元醇为甘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短 波紫外线波长为26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中 波紫外线波长为320nm。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添加比 例为水性油墨质量的3; 分三次加入, 第一次加入量为总量的二分之一, 搅拌均匀后加热 至65维持20min后进行第二次加入,。
6、 加入量为余量的二分之一, 拌均匀后升温至85保温 15min后加入余量的油墨改性剂, 搅拌均匀后升温至105保温10min后降至室温即得。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8659605 A 2 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油墨助剂的制备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印刷包装业的繁荣带动了油墨制造业的快速成 长, 使得我国在最近的十几年间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油墨制造大国之一, 目前国内油墨产业 规模正以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 0003 油墨主要有溶剂油墨、 水性油墨、。
7、 UV油墨、 丝印油墨、 胶印油墨等种类; 其中水性油 墨具有较佳的防粘润滑性能以及防水抗污性能; 但是目前国内生产出的水性油墨同时存在 环保性不强, 甚至有些未达标的问题, 另外高档油墨的供应不足。 0004 现有的抗污油墨大部分从配方上来进行改进, 如何对现有的油墨成品进行一个改 性剂的简单添加处理来提高其抗污能力, 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目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 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处理后的油墨不仅具备优异的抗污染性能, 其自身不含有害化学物 质, 具有环保低碳, 健康对人体无害的优点。 0006 技术方案: 为。
8、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 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选择木棉树、 梧桐树的韧皮部混合粉碎至60目, 加入20-30倍质量的水, 先进行 一次蒸煮处理, 加入强碱、 双氧水以及柠檬酸钠进行脱胶处理, 蒸煮温度为180, 蒸煮时间 为30-40min; 0008 (2)蒸煮完毕后置于微波处理装置中200W处理2-3min; 处理完毕后取出加入总体 积十分之一的乙酸钠, 进行二次蒸煮, 蒸煮温度为120, 蒸煮时间为10-20min; 完成后加入 总体积八分之一的多元醇, 加热至120维持2h后加入过滤得滤液; 减压蒸馏干燥得组分A; 0009。
9、 (3)将组分A加入到聚多肽溶液中, 添加比例为溶液质量的20得混合物, 混合物 置于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中采取双波长双温度依次辐射方法进行, 先在-5采用短波紫外线 进行辐射, 辐射时间保持10min; 而后升温至5采用中波紫外线进行辐射, 辐射时间为 15min即得油墨抗污改性剂成品。 0010 更为优选的, 步骤(1)中木棉树与梧桐树的质量比为3:2。 0011 更为优选的, 步骤(1)中所述强碱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0012 更为优选的, 步骤(1)所述强碱的加入量为1g/L; 双氧水的加入量为3g/L; 柠檬酸 钠的加入量为2g/L。 0013 更为优选的, 步骤。
10、(2)中所述多元醇为甘油。 0014 更为优选的, 步骤(3)中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60nm。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8659605 A 3 0015 更为优选的, 步骤(3)中中波紫外线波长为320nm。 0016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应用, 具体添加比例为水 性油墨质量的3; 分三次加入, 第一次加入量为总量的二分之一, 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5 维持20min后进行第二次加入, 加入量为余量的二分之一, 拌均匀后升温至85保温15min 后加入余量的油墨改性剂, 搅拌均匀后升温至105保温10min后降至室温即得。 0017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
11、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与现有技 术相比, 具备以下优点: 经处理后的的水性油墨不仅具备极佳的抗污性能, 且抗污持久性 佳, 采用原料大部分为天然环保植物提取, 具备环保低碳, 不含有毒物质, 安全性高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9 实施例1: 0020 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1 (1)选择质量比为3:2的木棉树、 梧桐树的韧皮部混合粉碎至60目, 加入20倍质量 的水, 先进行一次蒸煮处理, 加入强碱、 双氧水以及柠檬酸钠进行脱胶处理, 蒸煮温度为180 , 蒸煮时间为30min; 所述强碱。
12、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所述强碱的 加入量为1g/L; 双氧水的加入量为3g/L; 柠檬酸钠的加入量为2g/L; 0022 (2)蒸煮完毕后置于微波处理装置中200W处理2min; 处理完毕后取出加入总体积 十分之一的乙酸钠, 进行二次蒸煮, 蒸煮温度为120, 蒸煮时间为10min; 完成后加入总体 积八分之一的甘油, 加热至120维持2h后加入过滤得滤液; 减压蒸馏干燥得组分A; 0023 (3)将组分A加入到聚多肽溶液中, 添加比例为溶液质量的20得混合物, 混合物 置于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中采取双波长双温度依次辐射方法进行, 先在-5采用260nm的短 波紫外线进行辐。
13、射, 辐射时间保持10min; 而后升温至5采用320nm的中波紫外线进行辐 射, 辐射时间为15min即得油墨抗污改性剂成品。 0024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应用, 具体添加比例为水 性油墨质量的3; 分三次加入, 第一次加入量为总量的二分之一, 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5 维持20min后进行第二次加入, 加入量为余量的二分之一, 拌均匀后升温至85保温15min 后加入余量的油墨改性剂, 搅拌均匀后升温至105保温10min后降至室温即得。 0025 实施例2: 0026 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7 (1)选择质量比为3:2的木棉树、 。
14、梧桐树的韧皮部混合粉碎至60目, 加入30倍质量 的水, 先进行一次蒸煮处理, 加入强碱、 双氧水以及柠檬酸钠进行脱胶处理, 蒸煮温度为180 , 蒸煮时间为40min; 所述强碱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所述强碱的 加入量为1g/L; 双氧水的加入量为3g/L; 柠檬酸钠的加入量为2g/L; 0028 (2)蒸煮完毕后置于微波处理装置中200W处理3min; 处理完毕后取出加入总体积 十分之一的乙酸钠, 进行二次蒸煮, 蒸煮温度为120, 蒸煮时间为20min; 完成后加入总体 积八分之一的甘油, 加热至120维持2h后加入过滤得滤液; 减压蒸馏干燥得组分A; 0029 。
15、(3)将组分A加入到聚多肽溶液中, 添加比例为溶液质量的20得混合物, 混合物 置于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中采取双波长双温度依次辐射方法进行, 先在-5采用260nm的短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8659605 A 4 波紫外线进行辐射, 辐射时间保持10min; 而后升温至5采用320nm的中波紫外线进行辐 射, 辐射时间为15min即得油墨抗污改性剂成品。 0030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应用, 具体添加比例为水 性油墨质量的3; 分三次加入, 第一次加入量为总量的二分之一, 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5 维持20min后进行第二次加入, 加入量为余量的二分之一, 拌。
16、均匀后升温至85保温15min 后加入余量的油墨改性剂, 搅拌均匀后升温至105保温10min后降至室温即得。 0031 实施例3: 0032 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33 (1)选择质量比为3:2的木棉树、 梧桐树的韧皮部混合粉碎至60目, 加入25倍质量 的水, 先进行一次蒸煮处理, 加入强碱、 双氧水以及柠檬酸钠进行脱胶处理, 蒸煮温度为180 , 蒸煮时间为36min; 所述强碱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 所述强碱的 加入量为1g/L; 双氧水的加入量为3g/L; 柠檬酸钠的加入量为2g/L; 0034 (2)蒸煮完毕后置于微波处理装置中2。
17、00W处理2min; 处理完毕后取出加入总体积 十分之一的乙酸钠, 进行二次蒸煮, 蒸煮温度为120, 蒸煮时间为15min; 完成后加入总体 积八分之一的甘油, 加热至120维持2h后加入过滤得滤液; 减压蒸馏干燥得组分A; 0035 (3)将组分A加入到聚多肽溶液中, 添加比例为溶液质量的20得混合物, 混合物 置于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中采取双波长双温度依次辐射方法进行, 先在-5采用260nm的短 波紫外线进行辐射, 辐射时间保持10min; 而后升温至5采用320nm的中波紫外线进行辐 射, 辐射时间为15min即得油墨抗污改性剂成品。 0036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油墨抗污改。
18、性剂的应用, 具体添加比例为水 性油墨质量的3; 分三次加入, 第一次加入量为总量的二分之一, 搅拌均匀后加热至65 维持20min后进行第二次加入, 加入量为余量的二分之一, 拌均匀后升温至85保温15min 后加入余量的油墨改性剂, 搅拌均匀后升温至105保温10min后降至室温即得。 0037 应用测试: 0038 对比例: 市售水性油墨。 0039 将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制备的油墨抗污改性剂应用到市售水性油墨中去, 和对比例一起分别按照喷涂法制备成漆膜, 对漆膜的外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透明度、 光 泽度、 附着力、 着色力、 抗污能力进行测定。 0040 其中: 00。
19、4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参考GB/T23986-2009的方法进行测定; 0042 光泽度采用MN268三角度型光泽度仪进行检测, 投射角度为60 ; 0043 附着力采用划格法进行检测; 0044 着色率参考GB/T14624.2-2008的方法进行检测, 检验条件温度为251, 相对湿 度为655; 着色力百分比的计算公式SB/A100, 其中S为着色率百分比, A为标样冲 淡白墨用量, B为试样冲淡白墨用量; 0045 透明度采用专家评价的方式进行检测; 0046 抗污能力测试方法如下: 0047 在一块木板上蒙上A4纸, 然后将漆膜刷在A4纸上, 待干后用水性笔、 油性笔在漆膜 上写字看。
20、是否能够抹掉测试抗污能力; 随后在字迹上新刷漆膜, 待干后观察字迹是否完全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8659605 A 5 覆盖; 0048 测试结果如下: 0049 表1油墨性能测试对比 0050 0051 0052 从表1的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本发明一种油墨抗污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油墨 抗污改性剂应用到市售水性油墨中去进行改性处理后, 抗污能力明显提高, 同时挥发性有 机化合物含量低, 环保安全, 光泽度、 附着力、 着色率以及透明度都优于未经处理的水性油 墨。 0053 应当指出,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 阅读了本发明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 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8659605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