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窗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窗膜.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1014872.4 (22)申请日 2015.12.31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67052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6.15 (73)专利权人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地址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新站工 业园A区乐凯工业园 (72)发明人 李超熊跃斌霍新莉何晶晶 刘洋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13108 代理人 李羡民郭绍华 (51)Int.Cl. C09J 7/25(2018.。
2、01) C09J 7/50(2018.01) C08J 7/04(2006.01) C09D 167/00(2006.01) C09D 5/33(2006.01) C08L 67/02(2006.01) C08K 5/3475(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546722 A,2004.11.17, CN 204138591 U,2015.02.04, CN 204138591 U,2015.02.04, CN 104178047 A,2014.12.03, CN 104309195 A,2015.01.28, CN 104178047 A,2014.12.03, 审查员 杨宇 (。
3、54)发明名称 一种建筑窗膜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窗膜, 包括聚酯薄膜基 材和具有不同光学常数的多层薄膜涂层, 以及粘 合剂层和表面硬化层, 所述粘合剂层被涂布在多 层薄膜涂层之上, 硬化层涂布在多层薄膜涂层的 另一面, 多层薄膜涂层材料为SiOx、 TiOx、 Ag中的 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使用金属氧化物作为外层设 计, 可有效保护银层不被氧化腐蚀; 另外, 运用多 层涂布技术,较磁控溅射工艺生产效益更高, 成 本更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670528 B 2018.10.16 CN 105670528 B 1.一种建筑窗膜, 包括聚酯薄膜基材和具有不同光学。
4、常数的多层薄膜涂层, 以及粘合 剂层和表面硬化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层被涂布在多层薄膜涂层之上, 硬化层涂布在 多层薄膜涂层的另一面, 多层薄膜涂层材料为SiOx、 TiOx、 Ag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SiOx涂层厚度为5nm200nm、 所述TiOx涂层厚度为10nm50nm、 所述Ag涂层厚度 为5nm20nm; 所述聚酯薄膜基材中含有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 所述多层薄膜涂层由TiOx/SiOx/Ag/SiOx/Ag/SiOx/TiOx的7层涂层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窗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薄膜涂层通过涂布方式获 得。 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窗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布方式为多层坡流挤压涂布方 式。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670528 B 2 一种建筑窗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窗膜,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透明性、 高红外线反射型隔热建 筑窗膜。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窗膜主要用在公共建筑和民用住宅建筑的门窗、 隔断、 顶棚、 玻璃幕墙, 以及 银行、 医院等建筑物的隔断, 沿街商铺和珠宝首饰店的橱窗等, 主要起隔热节能和安全防护 作用。 目前,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推动下, 我国对新建建筑的节能产品应用和既有建 筑节能改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其中玻璃门窗作为建筑中。
6、的薄壁围护结构, 起到采光和通 风的动能。 但是, 正因为玻璃材料的特殊性, 使之成为建筑使用上最大的能源消耗环节。 经 计算通过玻璃门窗损失的能量在建筑能耗中达到40%的比例, 因此, 对玻璃采取节能措施正 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研发和应用玻璃节能新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0003 目前市场建筑窗膜产品种类繁多, 可分为染色膜、 原色膜、 真空镀膜、 纳米陶瓷膜、 纳米多层膜, 这些产品存在隔热性能不足, 耐候性差, 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等不同问题。 中 国专利201110367312.2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透明玻璃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 将制备蓝色WO3、 ATO和ITO混合分散的新型高性能透明混合。
7、纳米浆料, 再用透明聚氨酯树脂混合搅拌过滤获 得高隔热性能的透明玻璃隔热涂料, 这种吸收红外线隔热涂料存在二次放热。 中国专利 201410042012公开了一种通过卷对卷磁控溅射的方法, 组合两个五层结构成双谐振腔, 包 括位于上下外侧的两层介质层、 位于中间的导电金属层和分别夹在导电金属层与两层介质 层之间的两层抗氧化金属层, 该工艺复杂控制难度大, 需要金和银作为导电金属层成本较 高。 美国专利200880123604.8公开了一种多层透明窗膜,其包括具有对置的主表面的聚合 物背衬层、 在背衬层的对置的主表面中的至少一个金属层以及金属层上涂覆的粘合剂层, 该产品主要以金属层作为结构设计,。
8、 但金属层会对电磁信号有屏蔽作用, 贴在建筑玻璃上 会对手机信号有干扰, 尽管该专利使用抗蚀剂对金属层进行处理, 但在窗膜长期使用过程 中还是存在金属层被腐蚀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提供一种建筑窗膜。 0005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建筑窗膜, 包括聚酯薄膜基材和具有不同光学常数的多层薄膜涂层, 以及粘 合剂层和表面硬化层, 所述粘合剂层被涂布在多层薄膜涂层之上, 硬化层涂布在多层薄膜 涂层的另一面, 所述多层薄膜涂层材料为SiOx、 TiOx、 Ag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7 上述建筑窗膜, 所述。
9、多层薄膜涂层通过涂布方式获得。 0008 上述建筑窗膜, 所述涂布方式为多层坡流挤压涂布方式。 0009 上述建筑窗膜, 所述多层薄膜涂层的层数为7层。 0010 上述建筑窗膜, 所述SiOx涂层层数为1层7层, 所述TiOx涂层层数为1层7层, 所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5670528 B 3 述Ag涂层层数为1层7层。 0011 上述建筑窗膜, 所述SiOx涂层厚度为5-200nm、 所述TiOx涂层厚度为10-50nm、 所述 Ag涂层厚度为5-20nm。 0012 上述建筑窗膜, 所述聚酯薄膜基材中含有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 甲基苯酚。 0013。
10、 上述建筑窗膜, 所述多层薄膜涂层由TiOx/SiOx/Ag/SiOx/Ag/SiOx/TiOx的7层涂 层构成。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通过计算积层数的层数, 投入各层的光学常数折射率和 膜厚, 计算光学特性 (反射率, 透过率) , 在具备层数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基础上, 为得到所 希望的分光特性, 将膜厚进行最优化设计, 制造出具有高透明、 高红外线反射型隔热建筑窗 膜, 由于使用金属氧化物作为外层设计有效保护银层不被氧化腐蚀, 运用多层涂布技术,较 磁控溅射工艺生产效益更高, 成本更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本发明中的聚酯薄膜基材由芯层和设置在芯层表面的两个表层组成, 芯。
11、层为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 表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和紫外线吸收材料共混熔 融, 熔体在铸片辊上冷却成厚片, 将厚片进行加热纵向拉伸3.03.8倍, 将纵向拉伸后的膜 片进行粘合剂底层预涂处理后, 加热横向拉伸3.04.0倍, 再热定型收卷, 得到聚酯薄膜基 材具有阻隔紫外线材质。 0016 聚酯薄膜基材一面进行硬化处理, 选择合适的一、 二、 三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作为 活性稀释剂, 选择合适的光引发剂及引发促进剂。 由于多官能丙烯酸酯反应双键多, 交联密 度高, 能提供高密度网状交联结构, 因此固化快, 可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 但单一 的多官能度丙烯酸。
12、酯会导致固化膜收缩力加大, 出现脆裂, 导致附着力下降, 而且粘度大, 影响了光引发剂的溶解, 增加了光引发剂用量, 影响了涂层性能; 而单一的单官能丙烯酸酯 虽然柔韧性好, 粘度低, 但它双键少, 交联密度低, 固化慢, 甚至会导致涂层不能完全固化。 由于单一的活性稀释剂在体系中均不能提供理想的性能, 配方采用一、 三官能度丙烯酸酯 单体以一定的比例作为稀释剂, 以满足耐磨胶粘剂的各种性能要求。 光引发剂可选裂氧型 光引发剂和夺氢型光引发剂。 裂氧型光引发剂中2-羟烷基苯酮总体具有很高的光引发活 性, 另一个1-羟基-环已基苯酮 , 商品名为l84, 是相当高的光引发活性。 0017 利用在。
13、聚酯薄膜基材上形成的不同折射率多层薄膜涂层对光的反射, 吸收以及干 涉, 控制分光特性 (不同波长对应的光学强度) 的薄膜。 根据不同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折射 率差异, 选择在PET薄膜基材上形成的不同折射率多层薄膜涂层, 对于多层薄膜涂层的各层 以及聚酯薄膜基材的光入射角度和折射率, 根据光的折射率定律和目标光学性能, 通过将 这些光学特性适用于设计程序, 计算出多层薄膜涂层的光学性能 (透过率、 反射率、 吸收 率) 。 将被算出的光谱范围和目标光谱的差设定为评价系数, 采用共轭梯度法, 将此评价系 数最小化, 为了保护金属银层不被空气氧化, 多层薄膜涂层的膜厚构成为: TiO2/SiO2/。
14、Ag/ SiO2/Ag/SiO2/TiO2的7层膜, 由设计计算所得的膜厚构成范围为, 优选SiO2膜厚5nm 200nm、 TiO2膜厚10nm50nm、 Ag膜厚5nm20nm, 另外关于Ag层, 从确保透过率和超薄膜的 稳定性观点看, 将膜厚固定在10nm, 通过多层坡流挤压涂布方式一次完成7层不同膜厚的光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5670528 B 4 学涂层精确厚度控制。 0018 将纳米Ag、 TiO2、 SiO2分别加入水溶性聚酯树脂中, 利用高剪切乳化机分散均匀, 制成不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涂布液, 根据多层薄膜涂层厚结构设计完成涂布, 干燥形成不 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数。
15、个薄膜涂层。 0019 在不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多层薄膜涂层之上进行粘胶层涂布, 粘胶层由压敏胶、 紫外线吸收剂、 固化剂和稀释剂组成; 压敏胶可选丙烯酸压敏胶HENKEL、 氰特市售产品; 紫 外线吸收剂BASF有售 Tinuvin 571、 Tinuvin 99-2, 复合市售涂布硅油的PET离型膜, 常用 厚度23 m。 0020 以下提供几个实施例。 0021 实施例1 0022 聚酯薄膜基材一面进行硬化处理, 将纳米Ag、 TiO2、 SiO2分别加入水溶性聚酯树 脂 W-0030(NIPPON GOHSEI), 利用高剪切乳化机分散均匀, 制成不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涂 布液, 在硬化层。
16、另一面通过多层坡流挤压涂布方式一次完成7层厚度分别为: TiO2 (10.0nm)/SiO2(8.0nm)/Ag(10.0nm)/SiO2(200.0nm)/Ag(10.0nm)/SiO2(20.0nm)/TiO2 (50.0nm), 在不同光学折射率的数个薄膜涂层之上进行安装粘胶层涂布, 复合PET离型膜, 检测对可见光380nm-780nm透光率, 红外线800nm-2000nm反射阻隔率。(见表1) 。 0023 实施例2 0024 聚酯薄膜基材一面进行硬化处理, 将纳米Ag、 TiO2、 SiO2分别加入水溶性聚酯树 脂 W-0030(NIPPON GOHSEI), 利用高剪切乳化机分。
17、散均匀, 制成不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涂 布液, 在硬化层另一面通过多层坡流挤压涂布方式一次完成7层厚度分别为: TiO2 (12.5nm)/SiO2(6.5nm)/Ag(10.0nm)/SiO2(185.5nm)/Ag(10.0nm)/SiO2(17.2nm)/TiO2 (32.8nm), 在不同光学折射率的数个薄膜涂层之上进行安装粘胶层涂布, 复合PET离型膜, 检测对可见光380nm-780nm透光率, 红外线800nm-2000nm反射阻隔率。(见表1) 。 0025 实施例3 0026 聚酯薄膜基材一面进行硬化处理, 将纳米Ag、 TiO2、 SiO2分别加入水溶性聚酯树 脂 W-003。
18、0(NIPPON GOHSEI), 利用高剪切乳化机分散均匀, 制成不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涂 布液, 在硬化层另一面通过多层坡流挤压涂布方式一次完成7层厚度分别为: TiO2 (14.5nm)/SiO2(5.8nm)/Ag(10.0nm)/SiO2(165.3nm)/Ag(10.0nm)/SiO2(13.5nm)/TiO2 (25.5nm), 在不同光学折射率的数个薄膜涂层之上进行安装粘胶层涂布, 复合PET离型膜, 检测对可见光380nm-780nm透光率, 红外线800nm-2000nm反射阻隔率。(见表1) 。 0027 实施例4 0028 聚酯薄膜基材一面进行硬化处理, 将纳米Ag、 T。
19、iO2、 SiO2分别加入水溶性聚酯树 脂 W-0030(NIPPON GOHSEI), 利用高剪切乳化机分散均匀, 制成不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涂 布液, 在硬化层另一面通过多层坡流挤压涂布方式一次完成7层厚度分别为: TiO2 (16.5nm)/SiO2(5.1nm)/Ag(10.0nm)/SiO2(154.8nm)/Ag(10.0nm)/SiO2(10.6nm)/TiO2 (21.4nm), 在不同光学折射率的数个薄膜涂层之上进行安装粘胶层涂布, 复合PET离型膜, 检测对可见光380nm-780nm透光率, 红外线800nm-2000nm反射阻隔率。(见表1) 。 0029 实施例5 00。
20、30 聚酯薄膜基材一面进行硬化处理, 将纳米Ag、 TiO2、 SiO2分别加入水溶性聚酯树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5670528 B 5 脂 W-0030(NIPPON GOHSEI), 利用高剪切乳化机分散均匀, 制成不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涂 布液, 在硬化层另一面通过多层坡流挤压涂布方式一次完成7层厚度分别为: TiO2 (16.8nm)/SiO2(5.6nm)/Ag(10.0nm)/SiO2(157.6nm)/Ag(10.0nm)/SiO2(11.0nm)/TiO2 (22.7nm), 在不同光学折射率的数个薄膜涂层之上进行安装粘胶层涂布, 复合PET离型膜, 检测对可见光3。
21、80nm-780nm透光率, 红外线800nm-2000nm反射阻隔率。(见表1) 。 0031 实施例6 0032 聚酯薄膜基材一面进行硬化处理, 将纳米Ag、 TiO2、 SiO2分别加入水溶性聚酯树脂 W-0030(NIPPON GOHSEI), 利用高剪切乳化机分散均匀, 制成不同光学折射率常数的涂布 液, 在硬化层另一面通过多层坡流挤压涂布方式一次完成7层厚度分别为: TiO2(17.4nm)/ SiO2(6.5nm)/Ag(10.0nm)/SiO2(165.2nm)/Ag(10.0nm)/SiO2(12.2nm)/TiO2(23.8nm), 在 不同光学折射率的数个薄膜涂层之上进行安装粘胶层涂布, 复合PET离型膜, 检测对可见光 380nm-780nm透光率, 红外线800nm-2000nm反射阻隔率。(见表1) 。 0033 比较例1 0034 将制备纳米WO3、 ATO和ITO混合分散成透明浆料, 再加入透明聚氨酯树脂混合搅拌 均匀, 过滤获得高隔热性能的透明玻璃隔热涂料, 将制备好的透明隔热涂料涂布在光学聚 酯薄膜上, 进行安装粘胶层涂布, 复合PET离型膜, 检测对可见光380nm-780nm透光率, 红外 线800nm-2000nm反射阻隔率。(见表1) 。 0035 表1: 0036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5670528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