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8581987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45906.2

申请日:

20121214

公开号:

CN103865990A

公开日:

201406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Q1/68,C12N15/11

主分类号:

C12Q1/68,C12N15/11

申请人:

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丽,许昌有

地址: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科学城揽月路80号广州科技创新基地B、C区五层

优先权:

CN201210545906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万志香;秦雪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和特异性引物,该液相芯片主要包括有:每种由5’端的tag序列和3’端针对目的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序列组成的ASPE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为:针对G-79A位点的SEQ ID NO.7及SEQ ID NO.8,针对G-838T位点的SEQ ID NO.9及SEQ ID NO.10,和/或针对T326G位点的SEQ ID NO.11及SEQ ID NO.12;有anti-tag序列包被的微球;扩增引物。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液相芯片的检测结果与测序法的吻合率高达100%,实现多个突变位点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并行检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其特征是,包括有:(A).针对CDKN1B基因不同突变位点分别设计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的ASPE引物对:每条ASPE引物由5’端的tag序列和3’端针对目的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序列组成,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为:针对G-79A位点的SEQ ID NO.7及SEQ ID NO.8,针对G-838T位点的SEQ ID NO.9及SEQ ID NO.10,和/或针对T326G位点的SEQ ID NO.11及SEQ ID NO.12;所述tag序列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6;(B).有不同anti-tag序列包被的、具有不同颜色编码的微球,所述anti-tag序列与微球连接中间还设有间隔臂序列;所述anti-tag序列选自SEQ ID NO.13~SEQ ID NO.18,且所述anti-tag序列能相应地与(A)中所选的tag序列互补配对;(C).用于扩增出需要检测的、具有相应突变位点的目标序列的引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其特征是,所述扩增引物为:针对G-79A位点的SEQ ID NO.19及SEQ ID NO.20,针对G-838T位点的SEQ ID NO.21及SEQ IDNO.22,和/或针对T326G位点的SEQ ID NO.23及SEQ ID NO.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其特征是,所述ASPE引物为:针对G-79A位点的由SEQ ID NO.1和SEQ ID NO.7组成的序列及由SEQ ID NO.2和SEQ ID NO.8组成的序列,针对G-838T位点的由SEQ ID NO.3和SEQ ID NO.9组成的序列及由SEQ ID NO.4和SEQ ID NO.10组成的序列,和/或针对T326G位点的由SEQ ID NO.5和SEQ ID NO.11组成的序列及由SEQ ID NO.6和SEQ ID NO.12组成的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其特征是,所述间隔臂为5-10个T。 5.用于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的特异性引物,其特征是,所述特异性引物为:针对G-79A位点的SEQ ID NO.7及SEQ ID NO.8,针对G-838T位点的SEQ ID NO.9及SEQ ID NO.10,和/或针对T326G位点的SEQ ID NO.11及SEQ ID NO.1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医学和生物技术,具体的是涉及一种CDKN1B基因 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

背景技术

CDKN1B基因全称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1B(cyclin dependentkinase inhibitor 1B, CDKN1B),又称为p27,Kip1,定位于12号染色体12p13.1-p12短臂上,是一种调控细胞周期 并抑制细胞分裂的重要基因。CDKN1B基因编码的P27蛋白为细胞周期素(cyclin)依赖性蛋白 激酶抑制因子,其编码的蛋白质含有19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27×103,由2个外显子和 2个内含子组成。P27蛋白质N端没有结构锌指的结构域,C端有2个分开的核定位信号。p27 主要与cyclin结合而发挥对cyclin2CDK的抑制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1)可直接抑制 cyclin2CDK复合物的生物学活性,从而阻止细胞由G1期向S期的转变,同时还可作为细胞外 刺激信号的潜在媒介来调控细胞周期。(2)促进细胞分化,介导细胞间黏附及诱导细胞凋亡。 Gardner等发现,缺氧可诱导p27的产生,抑制CDK2的活性,从而阻滞细胞周期,如减少或 清除p27将清除缺氧所致的G1期阻滞,但也有p27抑制细胞凋亡的报道。p27诱导还可抑制 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类型、生长状态及其恶性化与否有关。(3)与细胞衰老有关。Tsukiyama 等发现,CD4与CD8-的胸腺细胞和激活的成熟T细胞的p27表达下降,人为上调p27表达后, 可引起胸腺细胞发育障碍和成熟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推测p27表达下降对T细胞的发育、增 殖及免疫反应是必需的。研究表明,pRb导致细胞衰老可因p27表达减弱而丧失,pRb可能通 过转录后的调节上调p27表达,并特异性地抑制CDK2活性来延长细胞周期阻滞,从而实现其 诱导衰老的作用。p27作为细胞周期的负性调节因子,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大量研究发现, p27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心肌梗塞、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生呈现显著相关 性。

目前,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主要有:PCR-RFLP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和 Affymetrix 芯片技术,PCR-RFLP法是基于基因突变造成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改变,如 位点丢失或产生新位点,通过PCR扩增某一特定片段,再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扩增产物,电 泳观察片段的大小,这种方法用于检测酶切位点改变的基因突变,可直接判断基因型,但该 法不能用于没有产生新酶切位点的基因突变检测。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 强、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但也存在样品易污染、假阳性率高的缺点,且每次只能检测一种 突变类型。虽然高通量是Affymetrix芯片技术比较成熟,然而该芯片技术对于中低密度的临 床诊断型芯片并不合适,很难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扩展检测众多生物学性状相关的SNP或标 签SNP。另外,Affymetrix芯片主要在表达谱芯片上比较强,物种较多,在SNP 芯片上相对 较弱,而且检测价格昂贵,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该液相芯片可用于单独或并 行检测CDKN1B基因三种常见基因型G-79A、G-838T和T326G的野生型和突变型。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包括有:

(A).针对CDKN1B基因不同突变位点分别设计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的ASPE引物对:每 条ASPE引物由5’端的tag序列和3’端针对目的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序列组成,所述特 异性引物序列为:针对G-79A位点的SEQ ID NO.7及SEQ ID NO.8,针对G-838T位点的SEQ ID NO.9 及SEQ ID NO.10,和/或针对T326G位点的SEQ ID NO.11及SEQ ID NO.12;所述tag序列选自 SEQ ID NO.1~SEQ ID NO.6;

(B).有不同anti-tag序列包被的、具有不同颜色编码的微球,所述anti-tag序列与微 球连接中间还设有间隔臂序列;所述anti-tag序列选自SEQ ID NO.13~SEQ ID NO.18,且所 述anti-tag序列能相应地与(A)中所选的tag序列互补配对;

(C).用于扩增出需要检测的、具有相应突变位点的目标序列的引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增引物为:针对G-79A位点的SEQ ID NO.19及SEQ ID NO.20, 针对G-838T位点的SEQ ID NO.21及SEQ ID NO.22,和/或针对T326G位点的SEQ ID NO.23及SEQ ID NO.2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SPE引物为:针对G-79A位点的由SEQ ID NO.1和SEQ ID NO.7 组成的序列及由SEQ ID NO.2和SEQ ID NO.8组成的序列,针对G-838T位点的由SEQ ID NO.3 和SEQ ID NO.9组成的序列及由SEQ ID NO.4和SEQ ID NO.10组成的序列,和/或针对T326G位 点的由SEQ ID NO.5和SEQ ID NO.11组成的序列及由SEQ ID NO.6和SEQ ID NO.12组成的序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的特异性引物。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的特异性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为:针对G-79A位点 的SEQ ID NO.7及SEQ ID NO.8,针对G-838T位点的SEQ ID NO.9及SEQ ID NO.10,和/或针对 T326G位点的SEQ ID NO.11及SEQ ID NO.12。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1.本发明所提供的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的检测结果与测序法的吻合率高达100 %。且检测所需要的时间远远低于常用的测序技术,特别符合实际应用需要。所制备的 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具有非常好的信号-噪声比,并且所设计的探针以及anti-tag序 列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交叉反应,tag标签序列、anti-tag标签序列的选取以及tag标签序列与具体 ASPE引物的结合,能够避免交叉反应,实现多个突变位点的并行检测。

2.本发明通过发明人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和大量的实验操作,从众多的特异性引物中选取 了最优的组合。本发明设计的ASPE引物特异性引物能够灵敏特异地识别目标检测的突变位 点,准确区分各种型别的基因型;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不同的特异性引物之间、特异性引 物与非目标检测的PCR扩增产物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交叉反应,检测特异性好,交叉反应率低 于3%;除了能够检测单个位点突变情况,也能够同时并行检测多个突变位点的突变情况,检 测效果一致。

3.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步骤简单,3种突变位点检测可通过一步PCR即可完成3条含有突变位点 的目标序列的扩增,避免了反复多次PCR等复杂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可 大大提高检测准确率,体现了精确的同时定性、定量分析特征。

4.本发明不仅克服了传统固相芯片敏感性不高,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差的缺陷,同时对现有 的液相芯片技术进行改进,使得所制备微球能适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具有很强的拓展性。 检测的荧光信号值大大提高,从而使得检测的灵敏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信噪比增强,检测结 果更加准确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主要包括有:

一、ASPE引物

针对CDKN1B基因三种常见基因型G-79A、G-838T和T326G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分别 设计特异性引物序列。ASPE引物由“tag序列+特异性引物序列”组成。ASPE引物序列如下表 所示:

表1CDKN1B基因的ASPE引物序列(tag序列+特异性引物序列)

每条ASPE引物包括两个部分,5’端为针对相应微球上anti-tag序列的特异性tag序列,3’ 端为突变型或野生型特异的引物片段(如上述表1所示)。所有ASPE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 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合成后的每条引物分别用10mmol/L Tris Buffer配制成100pmol/mL 的贮存液。

二、anti-tag序列包被的微球

根据所设计的ASPE特异性引物片段,选择tag序列,最大限度地减少各微球的anti-tag序 列之间以及tag与ASPE特异性引物片段可能形成的二级结构,选择的6种微球编号与微球上相 应的anti-tag序列如表2所示:

表2微球编号与微球上相应的anti-tag序列

选择的6种微球购自美国Luminex公司,将anti-tag序列包被于微球上。anti-tag序列与微球 之间连接有5-10个T的间隔臂序列,即在每个anti-tag序列前加上一段5-10个T的间隔臂序 列,anti-tag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将合成的anti-tag序列用灭菌 ddH2O配成100nmol/ml的贮存液。所述间隔臂为用于将anti-tag与微球表面间隔开来或是将 anti-tag置于亲水性环境中的序列。通过在anti-tag序列与微球之间设置适当长度的间隔臂序 列,可减少空间位阻,提高杂交反应的效率以及杂交反应的特异性。常见的间隔臂序列包括 多聚dT,即poly(dT),寡聚四聚乙二醇以及(CH2)n间隔臂(n≥3),如(CH2)12、(CH2) 18等。另外,如果存在poly(dA)干扰,还可以用poly(TTG)作为间隔臂。本发明间隔臂 优选为5-10个T,微球包被的过程如下:

分别取5×106个上述编号的羧基化的微球(购自Luminex公司)悬浮于50ul 0.1mol/L的 MES溶液中(pH4.5),加入10ul合成的anti-tag分子(100nmol/ml)。配制10ng/ml的EDC(N- (3-Dimethylaminopropyl-N-ethylcarbodiimide)(购自Pierce Chemical公司)工作液。往微球 悬液中加入2.5ul的EDC工作液,恒温孵育30分钟,再加入2.5ul的EDC工作液,再恒温孵育30 分钟。反应结束后,用0.02%的Tween-20洗涤一次,再用0.1%的SDS液洗涤一次。将洗涤后 的包被有anti-tag序列的微球重悬于100ul的Tris-EDTA溶液[10mmol/L Tris(pH8.0)],1mmol/L EDTA中,2-8℃避光保存。

三、扩增出含有突变位点的目标序列的引物

针对CDKN1B基因三种常见基因型G-79A、G-838T和T326G,设计扩增引物对(见 表3),扩增出3条含有3个突变位点的目标序列。

表3扩增出具有突变位点的目标序列的引物

所有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合成后的每条引物分别用 10mmol/L Tris Buffer配制成100pmol/mL的贮存液。

实施例2运用实施例1所述的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对样本的检测

所述各种溶液的配方如下:

50mM的MES缓冲液(pH5.0)配方(250ml):

2×Tm杂交缓冲液

过滤后贮存于4℃。

ExoSAP-IT试剂盒购自美国USB公司。

生物素标记的dCTP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样本的DNA提取:

参照《分子克隆》关于DNA提取的相关方法,得到待检测的DNA。

二、待测样品的PCR扩增

设计3对引物,多重PCR一步扩增出3条分别含CDKN1B基因三种常见基因型G-79A、 G-838T和T326G的目标序列,产物大小分别为242bp、380bp、283bp,引物序列(SEQ ID NO.19-24)见上述表3所示。

首先配制多重PCR引物工作液:分别各取SEQ ID NO.19-24的引物贮存液100ul于1.5ml微 量离心管中,混合均匀即为多重PCR引物工作液。多重PCR反应体系如下:

PCR扩增程序为:95℃3min;94℃30s,56℃30s,72℃40s,30个循环;72℃10min;4℃ 保存备用。

三、PCR产物的酶切处理

1.取7.5ul PCR反应后的产物,加入1ul 10×SAP缓冲液、1ul SAP酶和0.5ul Exo-I酶;

2.37℃孵育15min,80℃孵育15min,灭活多余的酶。酶切处理后的产物直接用于后续的 ASPE引物延伸反应。

四、位点特异的引物延伸反应(ASPE)

利用实施例1中设计的ASPE引物进行引物延伸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掺入生物素标记的 dCTP,从而使反应后的产物带上多个的生物素标记。

首先配制混合的ASPE引物工作液:分别取待检测基因相应的野生型和突变型ASPE引物 贮存液10ul于1.5ml微量离心管中,加入10mmol/L Tris Buffer补至200ul,混合均匀即为ASPE 混合引物工作液。ASPE反应的体系如下:

反应程序为:96℃2min;94℃30s,54℃1min,72℃2min,30个循环;4℃保存备用。

五、杂交反应

1.根据设计的ASPE引物,每组选择相应的6种包被的微球(如实施例1所述),每种微球浓 度均为2.5×105个/ml;

2.分别取1ul每种编号的微球于1.5ml的微量离心管中;

3.微球于≥10000g离心1-2min;

4.弃去上清,微球重悬于100ul的2×Tm杂交缓冲液中,涡旋混匀;

5.取25ul上述微球悬液于96孔滤板相应的孔中,对照孔加25ul的ddH2O;

6.取5-25ul的ASPE反应液于相应的孔中,用ddH2O补足至50ul;

7.用锡箔纸包住96孔板以避光,95℃60s,37℃15min孵育杂交;

8.杂交后的微球于≥3000g离心2-5min;

9.去上清,将微球重悬于75ul的1×Tm杂交缓冲液中;

10.微球于≥3000g离心2-5min;

11.将微球重悬于75ul的1×Tm杂交缓冲液中,加入15ul浓度为10ug/ml的链霉亲和素-藻红 蛋白(SA-PE);

12.37℃孵育15min,于Luminex仪器上检测。

六、结果检测与数据分析

反应后产物通过Luminex系列分析仪器检测。检测结果如表4、表5和表6所示。

对荧光值(MFI)和数据处理有以下要求:

1.每个位点需至少有一个等位基因MFI大于300而且大于10×PCR阴性对照MFI;

2.NET MFI=样品MFI-PCR阴性对照MFI(NET MFI小于0的以0表示);

3.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数据,按下列公式计算突变比值:

突变比值=突变型NET MFI÷(突变型NET MFI+野生型NET MFI)

4.根据经验对每个检测位点的突变比值确定阈值(cut-off值),以划分野生型纯合子、杂合 子和突变型纯合子。

使用本方法检测20份样本的CDKN1B基因SNP位点,实验数据符合上述要求,因此可 计算得它们的突变比值。阈值(cut-off值)的设置如下:突变比值范围在0%-20%视为野生型 纯合子;30%-70%视为杂合子;80%-100%视为变异型纯合子。以测序法检测与液相芯片结 果作对照,计算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型方法检测结果的吻合率。本方法检测20份样本的 CDKN1B基因型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吻合率达到100%。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CDKN1B基 因SNP检测液相芯片能够准确地检测出CDKN1B的SNP类型,且结果稳定可靠。

表4样本检测结果(MFI)之一

表5样本CDKN1B基因突变比值(%)

表6样本CDKN1B基因突变类型分析结果

样本号 液相芯片检测结果 测序结果 1 野生型 野生型 2 野生型 野生型 3 野生型 野生型 4 野生型 野生型 5 野生型 野生型 6 野生型 野生型 7 野生型 野生型 8 326TG 326TG 9 野生型 野生型 10 野生型 野生型 11 野生型 野生型 12 野生型 野生型 13 -838TT -838TT 14 野生型 野生型 15 野生型 野生型 16 野生型 野生型 17 野生型 野生型 18 野生型 野生型 19 野生型 野生型 20 野生型 野生型

实施例3不同的ASPE引物的液相芯片对CDKN1B基因SNP位点的检测

一、液相芯片制备的设计(Tag序列及Anti-Tag序列的选择)

以CDKN1B基因G-79A、G-838T和T326G位点突变检测液相芯片为例,分别针对G-79A、 G-838T和T326G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设计ASPE引物3’端的特异性引物序列,而ASPE引物5’端的 Tag序列则选自SEQ ID NO.1-SEQ ID NO.6,相应的,包被于微球上的与对应tag序列互补配对 的anti-tag序列选自SEQ ID NO.13-SEQ ID NO.18。具体设计如下表(表7)所示。ASPE引物 的合成、anti-tag序列包被微球、扩增引物、检测方法等如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

表7液相芯片制备的设计

一、样品检测

采用上述设计制备的液相芯片,按实施例2所述检测过程和方法对样品21-40进行检测,检测 结果如下:

表8样本CDKN1B基因G-79A检测结果与基因多态性分析

表9样本CDKN1B基因G-838T检测结果与基因多态性分析

表10样本CDKN1B基因T326G检测结果与基因多态性分析

从上述实施例可见,其它针对不同突变位点的液相芯片,ASPE引物运用不同的tag序列, 其结果依然稳定可靠,具体数据省略。而ASPE引物选用实施例1中tag序列与特异性引物序列 搭配时,效果更佳(信噪比更好),参见本实施例试验组1、试验组5和试验组9。其它不同tag 序列与特异性引物序列搭配,与实施例2和本实施例的结果相同,具体数据省略。

实施例4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序列的选择

一、液相芯片制备的设计(野生型和突变型特异性引物序列的选择)

以CDKN1B基因G-79A和T326G的多态性位点检测液相芯片为例,以该突变位点所 在目标序列的正向或反向互补序列为模板,分别针对G-79A和T326G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设计 ASPE引物3’端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包括本发明实施例1中优选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和2条备 选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如表11所示。其中,内碱基为多态性位点。

表11特异性引物序列

以CDKN1B基因G-79A和T326G的多态性位点检测液相芯片为例,针对G-79A和 T326G选用不同的特异性引物序列,而ASPE引物5’端的tag序列则固定为实施例1中的最 佳效果序列,并选用与之相对应的anti-tag序列,具体设计如下表(表12)所示。ASPE引物 的合成、anti-tag序列包被微球、扩增引物、检测方法等如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

表12液相芯片制备的设计之二

二、样品检测

采用上述设计制备的液相芯片,按实施例2所述检测过程和方法对样品41-60进行检测,检 测结果如下:

表13样本CDKN1B基因G-79A检测结果与基因多态性分析

表14样本CDKN1B基因T326G检测结果与基因多态性分析

由本实施例可见,ASPE引物选用实施例1中特异性引物序列与tag序列搭配时,效果更 佳(信噪比更好),参见本实施例试验组10和试验组13。其它来源于目标检测位点所在序 列的正向或反向互补序列的不同特异性引物序列与tag序列搭配,与实施例2和本实施例的 结果相同,即依然是实施例2中所述的特异性引物序列与不同的tag序列搭配效果更佳,具 体数据省略。

其它针对不同的SNP位点的多种特异性引物序列与tag序列搭配,与实施例2和本实施 例的结果相同,即实施例1所选择的特异性引物,具有更好的信噪比,检测效果也更好,具 体数据省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 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DKN1B基因突变检测特异性引物和液相芯片.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DKN1B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和特异性引物,该液相芯片主要包括有:每种由5端的tag序列和3端针对目的基因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序列组成的ASPE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序列为:针对G-79A位点的SEQIDNO.7及SEQIDNO.8,针对G-838T位点的SEQIDNO.9及SEQIDNO.10,和/或针对T326G位点的SEQIDNO.11及SEQIDNO.12;有anti-t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