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85819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37279.5

申请日:

2008.05.12

公开号:

CN101580300A

公开日:

2009.11.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2F 3/32公开日:2009111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32

主分类号:

C02F3/32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发明人:

刘兴国; 徐 皓; 胡伯成; 白遗胜; 李 谷; 顾兆俊

地址:

200092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6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欧阳俊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涉及渔业水体净化的方法,需要实现池塘养殖的水体净化,减少污染,节约用水,本发明包括池底自控取水系统、布水管路,池底自控取水系统由一条给水穿孔管和1台管道泵及给水管组成,管道泵由定时定量控制系统控制,将池塘底部的污水提取到布水管路;其特征是塘埂坡上覆有立体植被网,植被网上覆10厘米左右的覆土,植被网宽幅2.5米;塘埂坡栽种水生蔬菜;养殖池水经自控取水系统接到布水管路后,由布水管路均匀布水到立体植被网上,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被覆在塘埂坡植被网的覆土和栽种的水生蔬菜截留吸收,经植被网的覆土和水生蔬菜净化的净水则渗回池塘。本发明用于池塘养殖水体净化。

权利要求书

1、  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包括池底自控取水系统、布水管路,池底自控取水系统由一条给水穿孔管和1台管道泵及给水管组成,管道泵由定时定量控制系统控制,将池塘底部的污水提取到布水管路;其特征是塘埂坡上覆有立体植被网,植被网上覆10厘米左右的覆土,植被网宽幅2.5米;塘埂坡栽种水生蔬菜;养殖池水经自控取水系统接到布水管路后,由布水管路均匀布水到立体植被网上,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被覆在塘埂坡植被网的覆土和栽种的水生蔬菜截留吸收,经植被网的覆土和水生蔬菜净化的净水则渗回池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塘埂上设置藻类净化渠,藻类净化渠两侧由砾石护坡,渠底铺设塑胶防渗膜,渠道中间散置砾石,砾石上着生丝状藻类;池底自控取水系统将池塘底部的污水提取到藻类净化渠中净化过滤部分N、P以及有机物质,在藻类净化渠末端连接布水管路主管,即一条的PVC排水管,布水管路PVC排水管在塘埂边通过三通与2条PVC排水管相通,每条PVC排水管再通过三通与布水管路的2条PVC穿孔排水管相通均匀布水到立体植被网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池底自控取水系统设置在池塘的排水口一侧,给水穿孔管长20-40米、管道泵的流量为30~50m3/h。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其特征是藻类净化渠深0.4米,宽1.5米,长度为塘埂长度的一半或等长,渠道两侧护坡为砾石,渠道中间散置砾石。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其特征是塘埂坡的坡比大于1∶2。

说明书

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水体净化的原位水处理方法,尤其是池塘养殖的水质原位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2006年我国有池塘养殖面积253.105万公顷,占淡水养殖面积的42.06%;淡水池塘养殖产量1494.51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9.57%。据研究资料结果,每生产1kg淡水鱼需要消耗水10吨左右,每生产1kg对虾消耗水量为20吨,传统池塘养殖对水资源的耗费是巨大的。养殖污染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据测定,在池塘养殖投入的饲料中约有13%蛋白质、8%的脂肪、40%的碳水化合物、17%的有机质、50%灰粉和23%的干物质被作为代谢物排出,或最终积累在养殖水体中,养殖污染已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池塘生态化养殖模式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在池塘水环境异位净化与调控技术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采取人工湿地,稻田湿地、生态沟渠等生态工程化措施来处理净化养殖排放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这些生态设施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占地多、投资高、运行管理复杂等问题,难以在池塘养殖方面大面积推广。
在池塘原位净化处理方面,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向池塘内投放微生态制剂,以及在池塘内布置生物浮床等方式。微生态制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其生态化效果的持久性难以维持,需要定期的向池塘中投放;生物浮床的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尚需要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池塘养殖的缺陷和池塘养殖的特点,在不占用土地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塘埂面积构筑一定形式的生态坡结构设施,定时定量的提取池塘底部的养殖污水,经过植被渗滤作用,实现净化池塘养殖水体的目的和对养殖富营养物质资源化利用,减少养殖污染排放,节约养殖用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池底自控取水系统、布水管路,池底自控取水系统由一条给水穿孔管和1台管道泵及给水管组成,管道泵由定时定量控制系统控制,将池塘底部的污水提取到布水管路;其特征是塘埂坡上覆有立体植被网,植被网上覆10厘米左右的覆土,植被网宽幅2.5米;塘埂坡栽种水生蔬菜;养殖池水经自控取水系统接到布水管路后,由布水管路均匀布水到立体植被网上,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被覆在塘埂坡植被网的覆土和栽种的水生蔬菜截留吸收,经植被网的覆土和水生蔬菜净化的净水则渗回池塘。
本发明经实践证明使池塘内主要水质指标稳定在以下范围内:COD<15mg/L、DO>5mg/L、NH4+<1.0mg/L、NO32-<30mg/L、NO2-<0.5mg/L、PH>6.5,鱼池透明度大于35厘米,并具有减少疾病发生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养殖水接到布水管路的工艺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设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方法将池塘的养殖水接到布水管路3(见图2、图3);本方法由池底自控取水系统1、布水管路3、立体植被网4、栽种水生蔬菜5组成,池底自控取水系统1,由一条长20-40米的PVC给水穿孔管和1台30~50m3/h流量的管道泵及给水管连接组成,管道泵由时间控制器和水位控制器组成的定时定量控制系统控制,将池塘底部的污水定时定量的提取到布水管路3,一般日取水量是养殖水体10%左右,布水管路3主管为一条的PVC排水管,PVC排水管在塘埂边通过三通与2条PVC排水管相通,每条PVC排水管再通过三通与2条PVC排水管相通,PVC排水管采取穿孔形式,根据水量和压力布置开孔个数和孔径;立体植被网4覆于塘埂坡上,塘埂坡比大于1∶2,植被网上覆10厘米左右的覆土,植被网宽幅2.5米,在池塘水深1.8米的情况下,水淹部分幅度为0.3-0.5米;栽种的水生蔬菜5例如水芹菜、壅菜、生菜,用于截留吸收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经植被网的覆土和水生蔬菜净化的净水则渗回池塘。
实施例2:本方法(见图1、图3)由池底自控取水系统1、藻类净化渠2、布水管路3、立体植被网4、栽种水生蔬菜5组成;池底自控取水系统1设置在池塘的排水口一侧,由一条长20-40米、的PVC给水穿孔管和1台30~50m3/h流量的管道泵及给水管连接组成;管道泵由时间控制器和水位控制器组成的定时定量控制系统控制,将池塘底部的污水定时定量的提取到藻类净化渠2中,一般日取水量是养殖水体10%左右;在塘埂上设置藻类净化渠2,渠道深0.4米,宽1.5米,长度为塘埂长度的一半或等长,渠道两侧由的砾石护坡,渠底铺设HDPE塑胶防渗膜,渠道中间散置的砾石,砾石上着生丝状藻类,可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在藻类净化渠道的末端连接布水管路3主管,即一条的PVC排水管,布水管路PVC排水管在塘埂边通过三通与2条PVC排水管相通,每条PVC排水管再通过三通与布水管路的2条PVC排水管相通,PVC排水管采取穿孔形式,根据水量和压力布置开孔个数和孔径;塘埂坡上覆置立体植被网4,塘埂坡比大于1∶2,植被网上覆10厘米左右的覆土,植被网宽幅2.5米,在池塘水深1.8米的情况下,水淹部分幅度为0.3-0.5米;栽种的水生蔬菜如水芹菜、壅菜、生菜,用于截留吸收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经植被网的覆土和水生植物净化的净水则渗回池塘。

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池塘生态护坡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涉及渔业水体净化的方法,需要实现池塘养殖的水体净化,减少污染,节约用水,本发明包括池底自控取水系统、布水管路,池底自控取水系统由一条给水穿孔管和1台管道泵及给水管组成,管道泵由定时定量控制系统控制,将池塘底部的污水提取到布水管路;其特征是塘埂坡上覆有立体植被网,植被网上覆10厘米左右的覆土,植被网宽幅2.5米;塘埂坡栽种水生蔬菜;养殖池水经自控取水系统接到布水管路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