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pdf

上传人:Ameli****keyy 文档编号:8565102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865168.3

申请日:

20160811

公开号:

CN206275924U

公开日:

201706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N5/06,F24D19/10

主分类号:

A61N5/06,F24D19/10

申请人:

袁安东

发明人:

袁安东,袁明健

地址: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国家高新区金阳科技产业园标准厂房辅助用房B218室

优先权:

CN201620865168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韩剑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征在于: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4),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采用本实用新型发射的远红外线方向更集中,能精确自动控制,智能调节温度,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同时避免使用者烫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征在于: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4),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其尺寸及数量与发热管(2)相对应,发热管(2)固定于开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管(2)采用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内安装有反光板(6),其方向与发热管(2)平行,斜置连接空腔底面及侧面,其与空腔底面夹角为45~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底面外表面安装有防烫罩(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下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同时远红外线还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取暖炉具、食品烘烤、烘干,农业应用:大蓬蔬菜、花卉保温、烟叶烘干、家禽的保暖,消毒、杀菌、除臭、除湿等。

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远红外发射器温度很高,没有做好防护工作,很容易烫伤人,另一方面现有的远红外线发射装置无法精确自动控制,无法智能调节温度,使得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解决现有的远红外线装置无法智能调节温度以及容易烫伤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其特征在于:外壳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之间形成空腔,铝合金型材挤压件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空腔内置有发热管,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连接,智能控制系统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相连,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的温度,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发热功率,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铝合金型材挤压件上设置有开孔,其尺寸及数量与发热管相对应,发热管可为1根、2根或多根,固定于开孔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发热管采用串联,便于对发热管的智能调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空腔内安装有反光板,其方向与发热管平行,斜置连接空腔底面及侧面,其与空腔底面夹角为45~60°,发热管发热,使远红外线喷涂层发射出远红外线,由于发热管是向四周发热,使得远红外线发射方向不集中,加入反光板使得向周围发射的远红外线向中间集中。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铝合金型材挤压件底面外表面安装有防烫罩,避免使用时造成烫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发射的远红外线方向更集中,能精确自动控制,智能调节温度,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同时加入防护罩,避免使用者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2示出了此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征在于: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4,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率,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实施例2: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征在于: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4,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发热管2置于开孔内,可放置3根发热管2。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率,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实施例3: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征在于: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4,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发热管2置于开孔内,可放置3根发热管2,发热管2之间采用串联。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率,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实施例4: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征在于: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4,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发热管2置于开孔内,可放置3根发热管2,发热管2之间采用串联。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率,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另在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底面外表面安装有防烫罩5,防止使用者烫伤。

实施例5: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征在于: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4,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发热管2置于开孔内,可放置3根发热管2,发热管2之间采用串联。所述的空腔内安装有反光板6,其方向与发热管平行,斜置连接空腔底面及侧面,其与空腔底面夹角为45°。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率,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作为优选: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征在于: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4,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发热管2置于开孔内,可放置3根发热管2,发热管2之间采用串联。所述的空腔内安装有反光板6,其方向与发热管平行,斜置连接空腔底面及侧面,其与空腔底面夹角为60°。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率,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在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底面外表面安装有防烫罩5,采用绝热材料,避免使用者造成烫手。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865168.3 (22)申请日 2016.08.11 (73)专利权人 袁安东 地址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国家高新区金 阳科技产业园标准厂房辅助用房B218 室 (72)发明人 袁安东袁明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8 代理人 韩剑伟 (51)Int.Cl. A61N 5/06(2006.01) F24D 19/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2、一种红外线装置, 具体涉 及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 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 (3) ,其特征在于: 外壳 (1) 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 (3) 之间形成空腔,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 (3) 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 涂层 (4) , 空腔内置有发热管 (2) , 发热管通过智 能控制系统 (7) 连接, 智能控制系统 (7) 另一端与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 (3) 相连, 且在连接处安装有 温度探针。 采用本实用新型发射的远红外线方向 更集中, 能精确自动控制, 智能调节温度, 避免装 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同时 避免使用者烫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

3、图1页 CN 206275924 U 2017.06.27 CN 206275924 U 1.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 (3) ,其 特征在于: 外壳 (1) 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 (3) 之间形成空腔,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 (3) 上表面喷 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 (4) , 空腔内置有发热管 (2) , 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 (7) 连接, 智能 控制系统 (7) 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 (3) 相连, 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铝合金型材挤压 件 (3) 上设置有开孔, 其尺寸。

4、及数量与发热管 (2) 相对应, 发热管 (2) 固定于开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发热管 (2) 采用 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空腔内安装有反 光板 (6) , 其方向与发热管 (2) 平行, 斜置连接空腔底面及侧面, 其与空腔底面夹角为45 6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铝合金型材挤压 件 (3) 底面外表面安装有防烫罩 (5) 。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275924 U 2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

5、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 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 它易被物 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 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 使水分 子活化, 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 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 动能级。 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 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 以下深 层温度上升, 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 这种作用强度, 使毛细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循环, 强 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 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 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调节精神的异常兴 奋。

6、状态, 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同时远红外线还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 取暖炉具、 食品 烘烤、 烘干, 农业应用: 大蓬蔬菜、 花卉保温、 烟叶烘干、 家禽的保暖, 消毒、 杀菌、 除臭、 除湿 等。 0003 现有技术中, 由于电远红外发射器温度很高, 没有做好防护工作, 很容易烫伤人, 另一方面现有的远红外线发射装置无法精确自动控制, 无法智能调节温度, 使得装置周围 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解决现有的远红外线装置无 法智能调节温度以及容易烫伤人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

7、术方案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其特征在于: 外壳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之 间形成空腔,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上表面喷涂有远红外线喷涂层, 空腔内置有发热管, 发热管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连接, 智能控制系统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相连, 且在连接处安装 有温度探针。 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的温度, 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 制系统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发热功率, 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 避免装置 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0006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铝合金型材挤压件上设置有开孔, 其尺寸及数量 与发热管相对应, 发。

8、热管可为1根、 2根或多根, 固定于开孔内。 0007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发热管采用串联, 便于对发热管的智能调控。 0008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空腔内安装有反光板, 其方向与发热管平行, 斜置 连接空腔底面及侧面, 其与空腔底面夹角为4560 , 发热管发热, 使远红外线喷涂层发射 出远红外线, 由于发热管是向四周发热, 使得远红外线发射方向不集中, 加入反光板使得向 周围发射的远红外线向中间集中。 0009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铝合金型材挤压件底面外表面安装有防烫罩, 避 免使用时造成烫伤。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6275924 U 3 001。

9、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远 红外线发射装置, 发射的远红外线方向更集中, 能精确自动控制, 智能调节温度, 避免装置 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同时加入防护罩, 避免使用者烫伤。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4 图1至图2示出了此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10、的结构, 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0015 实施例1: 0016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 征在于: 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 外线喷涂层4, 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 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 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 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 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 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 3的温度, 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 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 率, 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 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0017 实。

11、施例2: 0018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 征在于: 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 外线喷涂层4, 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 发热管2置于开孔 内, 可放置3根发热管2。 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 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 材挤压件3相连, 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 温度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 将 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 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率, 进而调节 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 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

12、造成过于干燥。 0019 实施例3: 0020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 征在于: 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 外线喷涂层4, 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 发热管2置于开孔 内, 可放置3根发热管2, 发热管2之间采用串联。 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 智能控制 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 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 温度探针探测铝合 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 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 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 热管2发热功率, 进而调节远红。

13、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 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 成过于干燥。 0021 实施例4: 0022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6275924 U 4 征在于: 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 外线喷涂层4, 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 发热管2置于开孔 内, 可放置3根发热管2, 发热管2之间采用串联。 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连接, 智能控制 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 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 温度探针探测铝合 金型材。

14、挤压件3的温度, 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 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号智能控制发 热管2发热功率, 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 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温度过高而造 成过于干燥。 另在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底面外表面安装有防烫罩5, 防止使用者烫伤。 0023 实施例5: 0024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 征在于: 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有远红 外线喷涂层4, 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 发热管2置于开孔 内, 可放置3根发热管2, 发热管2之间采用串联。 所述的空腔内。

15、安装有反光板6, 其方向与发 热管平行, 斜置连接空腔底面及侧面, 其与空腔底面夹角为45 。 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 连接, 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 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 温度 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 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 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 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率, 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 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 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0025 作为优选: 0026 一种远红外线发射装置, 包含自上而下连接的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其特 征在于: 外壳1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之间形成空腔,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表面喷涂。

16、有远红 外线喷涂层4, 空腔内置有发热管2, 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上设置有开孔, 发热管2置于开孔 内, 可放置3根发热管2, 发热管2之间采用串联。 所述的空腔内安装有反光板6, 其方向与发 热管平行, 斜置连接空腔底面及侧面, 其与空腔底面夹角为60 。 发热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7 连接, 智能控制系统7另一端与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相连, 且在连接处安装有温度探针。 温度 探针探测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的温度, 将信号传递至智能控制系统7, 智能控制系统7根据信 号智能控制发热管2发热功率, 进而调节远红外线发射装置的温度, 避免装置周围局部空气 温度过高而造成过于干燥。 在铝合金型材挤压件3底面外表面安装有防烫罩5, 采用绝热材 料, 避免使用者造成烫手。 0027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 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 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 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 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 进一步来说, 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 所要主张的是结合 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6275924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6275924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