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50207.6 (22)申请日 2015.12.16 A61M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长治医学院 地址 046000 山西省长治市解放东街 161 号 (72)发明人 高莉晶 靳争义 韩玲娜 宋应明 张慧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代理人 张瑞琪 (54) 实用新型名称 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 置, 包括两个设置在引流管上的挤压器, 两个挤压 器沿引流管的伸长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远离人体 的挤压器用于切换引流管处于堵塞。
2、或通畅状态, 靠近人体的挤压器用于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形成血 凝块堵塞引流管 ; 挤压器包含外壳, 外壳内设置 有电机, 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 ; 外壳内相 对设置有用于挤压引流管的固定挤压板和活动挤 压板, 外壳的下底板上设置有供活动挤压板滑动 的滑槽, 活动挤压板上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第一 滑块, 活动挤压板上设置有与其垂直的且与齿轮 配合的齿条, 齿条的上固定有多个与滑槽配合的 第二滑块 ; 挤压器还包含控制单元。该装置自动 挤压引流管, 省时省力, 能保证间隔时间的一致 性。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
3、附图1页 CN 205360072 U 2016.07.06 CN 205360072 U 1.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包括两个设置在引流管上的挤压器, 两个挤压器沿引流 管的伸长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远离人体的挤压器用于切换引流管处于堵塞或通畅状态, 靠 近人体的挤压器用于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器包含外壳(1), 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电机(2), 所述电机(2)的 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3); 所述外壳(1)内相对设置有用于挤压引流管的固定挤压板(4)和 活动挤压板(5), 所述外壳(1)的下底板上设置有为活动挤压板(5)导向的滑槽(6), 所述活 动。
4、挤压板(5)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6)配合的第一滑块(7), 所述活动挤压板(5)上设置有与 其垂直的且与所述齿轮(3)配合的齿条(8), 所述齿条(8)的上固定有多个与所述滑槽(6)配 合的第二滑块(9); 所述挤压器还包含控制挤压器运行以及控制电机(2)正反转的控制单元(10); 所述控 制单元(10)包括单片机, 用于检测活动挤压板(5)处于挤压位置的第一接近开关(11), 用于 检测活动挤压板(5)处于放松位置的第二接近开关(12); 所述单片机的两个输入端对应电 连接第一接近开关(11)的输出端、 第二接近开关(12)的输出端, 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 接所述电机(2)的控制端。 2.。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的上顶 板的右侧与外壳(1)的右侧壁通过合页(13)连接, 所述外壳(1)的上顶板的左侧与外壳(1) 的左侧壁通过卡扣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的前 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供引流管通过的通孔。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挤压板 (4)的挤压面和活动挤压板(5)的挤压面设置有橡胶层(14)。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360072 U 2 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
6、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胸外科临床中, 胸腔引流管广泛应用于气胸、 胸腔积液的引流, 常用的胸腔引流 管是一根长约40cm的硅胶管, 管侧壁有两个侧孔以提高引流效率, 引流管在局麻条件下置 入患侧胸膜腔内或开胸术后留置在胸膜腔内约5cm, 另一端接水封引流瓶形成一个密闭的 系统, 其目的是引流胸腔内的气体、 液体(血液、 脓液等)。 在引流过程中引流管必须保持通 畅, 需要经常挤压胸腔引流管, 以保证引流通畅, 需要医护人员间隔一段时间人工挤压, 一 方面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比较繁重, 不能保证间隔时间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 带有人为性。 实。
7、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胸腔引 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0004 为达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 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包括两个设置在引流管上的挤压器, 两个挤压器沿引 流管的伸长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远离人体的挤压器用于切换引流管处于堵塞或通畅状态, 靠近人体的挤压器用于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管; 0006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器包含外壳,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设置有齿轮; 所述外壳内相对设置有用于挤压引流管的固定挤压板和活动挤压板, 所述外 壳的下底板上设置。
8、有为活动挤压板导向的滑槽, 所述活动挤压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 的第一滑块, 所述活动挤压板上设置有与其垂直的且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 所述齿条的 上固定有多个与所述滑槽配合的第二滑块; 0007 所述挤压器还包含控制挤压器运行以及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单元。 0008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 用于检测活动挤压板处于挤压位置的第一 接近开关, 用于检测活动挤压板处于放松位置的第二接近开关; 所述单片机的两个输入端 对应电连接第一接近开关的输出端、 第二接近开关的输出端, 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电机的控制端。 0010 进一步的,。
9、 所述外壳的上顶板的右侧与外壳的右侧壁通过合页连接, 所述外壳的 上顶板的左侧与外壳的左侧壁通过卡扣连接。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置有供引流管通过的通孔。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固定挤压板的挤压面和活动挤压板的挤压面设置有橡胶层。 0013 本实用新型的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 齿轮的转动带 动齿条以及与齿条固定连接的活动挤压板做直线运动, 从而完成对引流管的反复挤压工 作; 通过第一接近开关检测活动挤压板处于挤压位置, 第二接近开关检测活动挤压板处于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5360072 U 3 放松位置, 并传输单片机, 。
10、然后通过单片机精确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避免电机的烧毁和挤压 器的损坏; 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挤捏或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堵塞管口的方式, 费时费力, 不能保证间隔时间的一致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挤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 外壳; 2、 电机; 3、 齿轮; 4、 固定挤压板; 5、 活动挤压板; 6、 滑槽; 7、 第一滑 块; 8、 齿条; 9、 第二滑块; 10、 控制单元; 11、 第一接近开关; 12、 第二接近开关; 13、 合页; 14、 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
11、17 须知,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 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 件, 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 在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 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左” 、“右” 、“中间” 及 “一” 等的用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 改变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实用。
12、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18 本实用新型的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包括两个设置在引流管上的挤压器, 两 个挤压器沿引流管的伸长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远离人体的挤压器用于切换引流管处于堵塞 或通畅状态, 靠近人体的挤压器用于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管。 0019 参照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中的挤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挤 压器包含外壳1, 外壳1内设置有电机2, 电机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3; 外壳1内相对设置有 用于挤压引流管的固定挤压板4和活动挤压板5, 本实施例中将外壳1的右侧板作为固定挤 压板4; 外壳1的下底板上设置有为活动挤压板5导向的滑槽6, 本实施例中。
13、滑槽6垂直于固定 挤压板4设置在下底板上, 当然滑槽6也可设置在前、 后侧板上, 只要满足活动挤压板5的滑 动即可; 活动挤压板5上设置有与滑槽6配合的第一滑块7, 活动挤压板5上设置有与其垂直 的且与齿轮3配合的齿条8, 齿条8的上固定有多个与滑槽6配合的第二滑块9, 第二滑块9起 到支撑齿条8并为齿条8导向的作用。 通过电机2带动齿轮3转动, 齿轮3的转动带动齿条8以 及与齿条8固定连接的活动挤压板5做直线运动, 从而完成对引流管的反复挤压工作。 0020 挤压器还包含控制挤压器运行以及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控制单元10。 0021 控制单元10包括单片机, 用于检测活动挤压板5处于挤压位置的第。
14、一接近开关11, 用于检测活动挤压板5处于放松位置的第二接近开关12; 单片机的两个输入端对应电连接 第一接近开关11的输出端、 第二接近开关12的输出端, 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3的控制 端。 本实施例中, 第一接近开关11安装在活动挤压板5处于挤压位置时活动挤压板5相对的 上顶面的位置处, 第二接近开关12安装在活动挤压板5处于放松位置时活动挤压板5相对的 上顶面的位置处; 同理, 第一接近开关11和第二接近开关12也可安装到不影响其测量的前、 后侧面或固定挤压板4上。 通过第一接近开关11检测活动挤压板5处于挤压位置, 第二接近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5360072 U 4。
15、 开关12检测活动挤压板5处于放松位置, 并传输单片机, 然后通过单片机精确控制电机2的 正反转, 避免电机3的烧毁和挤压器的损坏; 而且在单片机内设置有挤压时间和间隔时间, 单片机根据设定的时间控制挤压器的工作时间和两次挤压的间隔时间。 0022 外壳1的上顶板的右侧与外壳的右侧壁通过合页13连接, 外壳1的上顶板的左侧与 外壳的左侧壁通过卡扣连接, 打开卡扣后, 上顶板可以相对于右侧壁旋转打开。 0023 外壳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供引流管通过的通孔。 0024 固定挤压板4的挤压面和活动挤压板5的挤压面设置有橡胶层14, 橡胶层14避免对 引流管的损伤。 0025 在使用时, 将。
16、两个挤压器按照要求的顺序和间隔距离套装在引流管上, 套装方式 为: 将上盖板打开, 使引流管卡在固定挤压板4和活动挤压板5之间, 然后盖合上盖板。 0026 然后, 将远离人体的挤压器的电机2启动, 通过齿轮齿条带动活动挤压板5向固定 挤压板4运动将引流管夹紧, 活动挤压板5运动到挤压位置后, 第一接近开关11检测到活动 挤压板5的信号, 并将该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单片机控制电机2停止转动, 并保证引流管在此 处被夹紧, 液体在此处不能流通。 0027 再将靠近人体一侧的挤压器的电机2启动, 通过齿轮齿条带动活动挤压板5向固定 挤压板4运动将引流管夹紧, 活动挤压板5运动到挤压位置后, 第一接。
17、近开关11检测到活动 挤压板5的信号, 并将该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单片机控制电机2反向转动, 活动挤压板5远离 固定挤压板4运动将引流管放松, 活动挤压板5运动到最放松的位置后, 第二接近开关12检 测到活动挤压板5的信号, 并将该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单片机控制电机2再次反向转动; 活动 挤压板5的往返运动完成对引流管的反复挤压。 设定的挤压时间完成后, 单片机控制电机2 停止转动, 并使引流管处于放松状态; 然后放开远离人体一侧挤压器对引流管的夹持动作, 使得引流管8恢复通畅。 0028 本实用新型的胸腔引流管自动挤压装置, 通过电机2带动齿轮3转动, 齿轮3的转动 带动齿条8以及与齿条8固。
18、定连接的活动挤压板5做直线运动, 从而完成对引流管的反复挤 压工作; 通过第一接近开关11检测活动挤压板5处于挤压位置, 第二接近开关12检测活动挤 压板5处于放松位置, 并传输单片机, 然后通过单片机精确控制电机2的正反转, 避免电机3 的烧毁和挤压器的损坏; 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挤捏或挤压引流管以防止堵塞 管口的方式, 费时费力, 不能保证间隔时间的一致性的问题。 0029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 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 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 指导性的, 而 不是限制性的。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说明书的启示下,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 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 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 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之列。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5360072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5360072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