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8532198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773438.9

申请日:

20171218

公开号:

CN208229204U

公开日:

201812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6/06,A61B5/08

主分类号:

A61M16/06,A61B5/08

申请人:

莒县人民医院

发明人:

王钧芹,张秀红

地址:

276500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路100号

优先权:

CN201721773438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包括支撑板、减震弹簧、连接板、底座、呼吸面罩、电动伸缩杆、固定板、电动缸三以及夹板,支撑板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固定在连接板内部底端,支撑板安装在连接板上端,且延伸至连接板内部,支撑板与连接板通过减震弹簧相连接,连接板下端固定有底座,该设计可实现减震功能,呼吸面罩后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上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安装在呼吸面罩后侧,电动缸三内端固定有夹板,电动缸三以及夹板均安装在固定板内部,该设计可对呼吸面罩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检测效率高,安全舒适,便于移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包括减震组件(1)、检测装置主体(2)以及固定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1)上端固定有检测装置主体(2),所述检测装置主体(2)右端设置有固定组件(3);所述减震组件(1)包括支撑板(11)、减震弹簧(12)、连接板(13)、底座(14)、电动缸一(15)以及万向轮(16),所述检测装置主体(2)下端固定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12),所述减震弹簧(12)固定在连接板(13)内部底端,所述支撑板(11)安装在连接板(13)上端,且延伸至连接板(13)内部,所述支撑板(11)与连接板(13)通过减震弹簧(12)相连接,所述连接板(13)下端固定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内部设置有电动缸一(15),所述电动缸一(15)下端固定有万向轮(16),所述万向轮(16)设置在底座(14)内部;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呼吸面罩(31)、电动伸缩杆(32)、固定板(33)、电动缸二(34)、电动缸三(35)以及夹板(36),所述呼吸面罩(31)后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32),所述电动伸缩杆(32)上端设置有固定板(33),所述固定板(33)安装在呼吸面罩(31)后侧,所述固定板(33)内部安装有电动缸二(34),所述电动缸二(34)设置在电动伸缩杆(32)上端,所述电动缸二(34)后侧安装有电动缸三(35),所述电动缸三(35)内端固定有夹板(36),所述电动缸三(35)以及夹板(36)均安装在固定板(33)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31)左端设置有供氧管,且供氧管左端设置有氧气瓶,所述呼吸面罩(31)与氧气瓶通过供氧管相连接,且氧气瓶安装在底座(14)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31)右端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2)左端,所述检测装置主体(2)与呼吸面罩(31)通过出气管相连接,且出气管安装在供氧管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12)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减震弹簧(12)均匀设置在支撑板(11)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缸一(15)以及万向轮(16)均设有两个,所述电动缸一(15)对称设置在底座(14)内部,所述连接板(13)左端固定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缸三(35)以及夹板(36)均设有两个,所述电动缸三(35)对称设置在固定板(33)内部,所述电动伸缩杆(32)与电动缸二(34)通过螺栓相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对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为了减小护理恢复周期,需要对患者进行呼吸供氧,但是传统的呼吸装置只能对患者进行供氧,不能检测患者的呼吸强度和所呼出气体的成分,故需要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专用的呼吸装置。

由于现有的呼吸装置不具有减震结构,故当由于地面凹凸不平导致呼吸装置震动时,容易对呼吸装置造成损坏,其次,由于现有呼吸装置的氧气面罩一般采用弹性带固定在患者的头部,当供氧时间过长时,患者的头部容易产生束缚感,降低了患者护理时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检测效率高,安全舒适,便于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包括减震组件、检测装置主体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上端固定有检测装置主体,所述检测装置主体右端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撑板、减震弹簧、连接板、底座、电动缸一以及万向轮,所述检测装置主体下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固定在连接板内部底端,所述支撑板安装在连接板上端,且延伸至连接板内部,所述支撑板与连接板通过减震弹簧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下端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电动缸一,所述电动缸一下端固定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底座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呼吸面罩、电动伸缩杆、固定板、电动缸二、电动缸三以及夹板,所述呼吸面罩后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呼吸面罩后侧,所述固定板内部安装有电动缸二,所述电动缸二设置在电动伸缩杆上端,所述电动缸二后侧安装有电动缸三,所述电动缸三内端固定有夹板,所述电动缸三以及夹板均安装在固定板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面罩左端设置有供氧管,且供氧管左端设置有氧气瓶,所述呼吸面罩与氧气瓶通过供氧管相连接,且氧气瓶安装在底座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面罩右端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左端,所述检测装置主体与呼吸面罩通过出气管相连接,且出气管安装在供氧管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减震弹簧均匀设置在支撑板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缸一以及万向轮均设有两个,所述电动缸一对称设置在底座内部,所述连接板左端固定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缸三以及夹板均设有两个,所述电动缸三对称设置在固定板内部,所述电动伸缩杆与电动缸二通过螺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支撑板、减震弹簧、连接板、底座、电动缸一以及万向轮,该设计可以当本实用新型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路面凹凸不平发生震动时,实现减震的功能,从而对检测装置主体进行保护,延长了检测装置主体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解决了当由于地面凹凸不平导致现有呼吸装置震动时,容易对呼吸装置造成损坏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呼吸面罩、电动伸缩杆、固定板、电动缸二、电动缸三以及夹板,该设计可以将呼吸面罩固定在床架上对患者进行供氧,从而消除了现有呼吸面罩的弹性带对患者头部的束缚感,进而提高了患者护理时的舒适度,解决了现有呼吸装置的氧气面罩的弹性带容易使患者头部产生束缚感,降低了患者舒适度的问题。

因增加供氧管以及氧气瓶,该设计可以对患者进行供氧,因增加出气管,该设计便于检测装置主体对患者呼气成分进行分析,因增加至少两个减震弹簧,该设计可以加强减震效果,因增加把手,该设计便于医护人员推动本实用新型,因增加螺栓,该设计可以使电动伸缩杆与电动缸二连接紧固,本实用新型检测效率高,安全舒适,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中减震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减震组件、2-检测装置主体、3-固定结构、11-支撑板、12-减震弹簧、13-连接板、14-底座、15-电动缸一、16-万向轮、31-呼吸面罩、32-电动伸缩杆、33-固定板、34-电动缸二、35-电动缸三、36-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包括减震组件1、检测装置主体2以及固定组件3,减震组件1上端固定有检测装置主体2,检测装置主体2右端设置有固定组件3。

减震组件1包括支撑板11、减震弹簧12、连接板13、底座14、电动缸一15以及万向轮16,检测装置主体2下端固定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12,减震弹簧12固定在连接板13内部底端,支撑板11安装在连接板13上端,且延伸至连接板13内部,支撑板11与连接板13通过减震弹簧12相连接,连接板13下端固定有底座14,底座14内部设置有电动缸一15,电动缸一15下端固定有万向轮16,万向轮16设置在底座14内部,该设计实现减震功能。

固定组件3包括呼吸面罩31、电动伸缩杆32、固定板33、电动缸二34、电动缸三35以及夹板36,呼吸面罩31后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32,电动伸缩杆32上端设置有固定板33,固定板33安装在呼吸面罩31后侧,固定板33内部安装有电动缸二34,电动缸二34设置在电动伸缩杆32上端,电动缸二34后侧安装有电动缸三35,电动缸三35内端固定有夹板36,电动缸三35以及夹板36均安装在固定板33内部,该设计可对呼吸面罩31进行固定。

呼吸面罩31左端设置有供氧管,且供氧管左端设置有氧气瓶,呼吸面罩31与氧气瓶通过供氧管相连接,且氧气瓶安装在底座14后侧,呼吸面罩31右端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2左端,检测装置主体2与呼吸面罩31通过出气管相连接,且出气管安装在供氧管前侧,减震弹簧12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减震弹簧12均匀设置在支撑板11下端,电动缸一15以及万向轮16均设有两个,电动缸一15对称设置在底座14内部,连接板13左端固定有把手,电动缸三35以及夹板36均设有两个,电动缸三35对称设置在固定板33内部,电动伸缩杆32与电动缸二34通过螺栓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启动电动缸一15,电动缸一15工作带动万向轮16向下运动,当万向轮16向下运动与地面接触,并将底座14向上顶起至合适高度时,医护人员关闭电动缸一15,然后医护人员利用把手以及万向轮16将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当路面凹凸不平时,底座14会发生上下震动,从而带动连接板13上下震动,连接板13上下震动对减震弹簧12进行拉伸或压缩,使减震弹簧12产生弹力,然后连接板13的震动幅度在弹力作用下逐渐减小,从而使底座14的震动幅度逐渐减小,实现减震的功能,该设计解决了当由于地面凹凸不平导致现有呼吸装置震动时,容易对呼吸装置造成损坏的弊端。

当本实用新型移动至需求位置时,医护人员停止移动本实用新型,然后再起启动电动缸一15,从而使万向轮16回到原位,此时病床床头架处于夹板36内侧,然后启动电动缸三35,电动缸三35工作带动夹板36向内运动,当夹板36向内运动与床头架接触,并将床头架夹紧时,医护人员关闭电动缸三35,实现对呼吸面罩31进行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启动电动伸缩杆32,电动伸缩杆32工作带动呼吸面罩31向前运动,当呼吸面罩31向前运动至患者口鼻正上方时,医护人员关闭电动伸缩杆32,然后医护人员启动电动缸二34,电动缸二34工作带动电动伸缩杆32向下运动,电动伸缩杆32向下运动带动呼吸面罩31向下运动,当呼吸面罩31向下运动至与患者口鼻接触时,医护人员关闭电动缸二34,然后医护人员打开氧气瓶,氧气瓶中的氧气沿着供氧管进入呼吸面罩31内,实现对患者进行供氧,然后医护热人员启动检测装置主体2,然后患者呼出的气体沿着出气管进入检测装置主体2内,检测装置主体2工作对患者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实现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检测,该设计解决了现有呼吸装置的氧气面罩的弹性带容易使患者头部产生束缚感,降低了患者舒适度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773438.9 (22)申请日 2017.12.18 (73)专利权人 莒县人民医院 地址 276500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路100 号 (72)发明人 王钧芹张秀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548 代理人 李静 (51)Int.Cl. A61M 16/06(2006.01) A61B 5/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 吸装。

2、置, 包括支撑板、 减震弹簧、 连接板、 底座、 呼 吸面罩、 电动伸缩杆、 固定板、 电动缸三以及夹 板, 支撑板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 减震弹簧固定 在连接板内部底端, 支撑板安装在连接板上端, 且延伸至连接板内部, 支撑板与连接板通过减震 弹簧相连接, 连接板下端固定有底座, 该设计可 实现减震功能, 呼吸面罩后端固定有电动伸缩 杆, 电动伸缩杆上端设置有固定板, 固定板安装 在呼吸面罩后侧, 电动缸三内端固定有夹板, 电 动缸三以及夹板均安装在固定板内部, 该设计可 对呼吸面罩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检测效率高, 安全舒适, 便于移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82。

3、29204 U 2018.12.14 CN 208229204 U 1.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包括减震组件(1)、 检测装置主体(2)以及固定组 件(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组件(1)上端固定有检测装置主体(2), 所述检测装置主体(2) 右端设置有固定组件(3); 所述减震组件(1)包括支撑板(11)、 减震弹簧(12)、 连接板(13)、 底座(14)、 电动缸一 (15)以及万向轮(16), 所述检测装置主体(2)下端固定有支撑板(11), 所述支撑板(11)下端 设置有减震弹簧(12), 所述减震弹簧(12)固定在连接板(13)内部底端, 所述支撑板(11)安 装在连接。

4、板(13)上端, 且延伸至连接板(13)内部, 所述支撑板(11)与连接板(13)通过减震 弹簧(12)相连接, 所述连接板(13)下端固定有底座(14), 所述底座(14)内部设置有电动缸 一(15), 所述电动缸一(15)下端固定有万向轮(16), 所述万向轮(16)设置在底座(14)内部; 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呼吸面罩(31)、 电动伸缩杆(32)、 固定板(33)、 电动缸二(34)、 电 动缸三(35)以及夹板(36), 所述呼吸面罩(31)后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32), 所述电动伸缩 杆(32)上端设置有固定板(33), 所述固定板(33)安装在呼吸面罩(31)后侧, 所述固定板。

5、 (33)内部安装有电动缸二(34), 所述电动缸二(34)设置在电动伸缩杆(32)上端, 所述电动 缸二(34)后侧安装有电动缸三(35), 所述电动缸三(35)内端固定有夹板(36), 所述电动缸 三(35)以及夹板(36)均安装在固定板(33)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吸面罩 (31)左端设置有供氧管, 且供氧管左端设置有氧气瓶, 所述呼吸面罩(31)与氧气瓶通过供 氧管相连接, 且氧气瓶安装在底座(14)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吸面罩 (31)右端设置有出气管, 且出气。

6、管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2)左端, 所述检测装置主体(2)与 呼吸面罩(31)通过出气管相连接, 且出气管安装在供氧管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弹簧 (12)设有至少两个, 至少两个所述减震弹簧(12)均匀设置在支撑板(11)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缸一 (15)以及万向轮(16)均设有两个, 所述电动缸一(15)对称设置在底座(14)内部, 所述连接 板(13)左端固定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缸三 (35)以及。

7、夹板(36)均设有两个, 所述电动缸三(35)对称设置在固定板(33)内部, 所述电动 伸缩杆(32)与电动缸二(34)通过螺栓相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8229204 U 2 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对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 为了减小护理恢复周期, 需要对患者进行呼吸供氧, 但 是传统的呼吸装置只能对患者进行供氧, 不能检测患者的呼吸强度和所呼出气体的成分, 故需要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专用的呼吸装置。 0003 由于现有的呼吸装置不具有减震结构, 故当由于地面凹。

8、凸不平导致呼吸装置震动 时, 容易对呼吸装置造成损坏, 其次, 由于现有呼吸装置的氧气面罩一般采用弹性带固定在 患者的头部, 当供氧时间过长时, 患者的头部容易产生束缚感, 降低了患者护理时的舒适 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 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检测效率高, 安全舒适, 便于移动。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科护理诊 断检测呼吸装置, 包括减震组件、 检测装置主体以及固定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上端固定有检 测装置主体, 所述检测装置主体右端设。

9、置有固定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撑板、 减震弹 簧、 连接板、 底座、 电动缸一以及万向轮, 所述检测装置主体下端固定有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 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 所述减震弹簧固定在连接板内部底端, 所述支撑板安装在连接板上 端, 且延伸至连接板内部, 所述支撑板与连接板通过减震弹簧相连接, 所述连接板下端固定 有底座, 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电动缸一, 所述电动缸一下端固定有万向轮, 所述万向轮设置 在底座内部,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呼吸面罩、 电动伸缩杆、 固定板、 电动缸二、 电动缸三以及夹 板, 所述呼吸面罩后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 所述电动伸缩杆上端设置有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 安装在呼吸面罩。

10、后侧, 所述固定板内部安装有电动缸二, 所述电动缸二设置在电动伸缩杆 上端, 所述电动缸二后侧安装有电动缸三, 所述电动缸三内端固定有夹板, 所述电动缸三以 及夹板均安装在固定板内部。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呼吸面罩左端设置有供氧管, 且供氧管左端设置有氧气瓶, 所述呼 吸面罩与氧气瓶通过供氧管相连接, 且氧气瓶安装在底座后侧。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呼吸面罩右端设置有出气管, 且出气管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左端, 所述检测装置主体与呼吸面罩通过出气管相连接, 且出气管安装在供氧管前侧。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减震弹簧设有至少两个, 至少两个所述减震弹簧均匀设置在支撑 板下端。 000。

11、9 进一步地, 所述电动缸一以及万向轮均设有两个, 所述电动缸一对称设置在底座 内部, 所述连接板左端固定有把手。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电动缸三以及夹板均设有两个, 所述电动缸三对称设置在固定板 说明书 1/4 页 3 CN 208229204 U 3 内部, 所述电动伸缩杆与电动缸二通过螺栓相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本实用 新型通过增加支撑板、 减震弹簧、 连接板、 底座、 电动缸一以及万向轮, 该设计可以当本实用 新型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路面凹凸不平发生震动时, 实现减震的功能, 从而对检测装置主体 进行保护, 延长了检测装置。

12、主体的使用寿命, 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解决了当由于地 面凹凸不平导致现有呼吸装置震动时, 容易对呼吸装置造成损坏的弊端。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呼吸面罩、 电动伸缩杆、 固定板、 电动缸二、 电动缸三以及夹 板, 该设计可以将呼吸面罩固定在床架上对患者进行供氧, 从而消除了现有呼吸面罩的弹 性带对患者头部的束缚感, 进而提高了患者护理时的舒适度, 解决了现有呼吸装置的氧气 面罩的弹性带容易使患者头部产生束缚感, 降低了患者舒适度的问题。 0013 因增加供氧管以及氧气瓶, 该设计可以对患者进行供氧, 因增加出气管, 该设计便 于检测装置主体对患者呼气成分进行分析, 因增加至少两个。

13、减震弹簧, 该设计可以加强减 震效果, 因增加把手, 该设计便于医护人员推动本实用新型, 因增加螺栓, 该设计可以使电 动伸缩杆与电动缸二连接紧固, 本实用新型检测效率高, 安全舒适, 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0014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中减震组件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示意图; 0018 图中: 1-减震组件、 2-检测装置主体、。

14、 3-固定结构、 11-支撑板、 12-减震弹簧、 13-连 接板、 14-底座、 15-电动缸一、 16-万向轮、 31-呼吸面罩、 32-电动伸缩杆、 33-固定板、 34-电 动缸二、 35-电动缸三、 36-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0 请参阅图1-图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内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 置, 包括减震组件1、 检测装置主体2以及固定组件3, 减震组件1上端固定有检测装置主体2, 检测装置主体2右端设置有固定组件3。 0021。

15、 减震组件1包括支撑板11、 减震弹簧12、 连接板13、 底座14、 电动缸一15以及万向轮 16, 检测装置主体2下端固定有支撑板11, 支撑板11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12, 减震弹簧12固 定在连接板13内部底端, 支撑板11安装在连接板13上端, 且延伸至连接板13内部, 支撑板11 与连接板13通过减震弹簧12相连接, 连接板13下端固定有底座14, 底座14内部设置有电动 缸一15, 电动缸一15下端固定有万向轮16, 万向轮16设置在底座14内部, 该设计实现减震功 能。 0022 固定组件3包括呼吸面罩31、 电动伸缩杆32、 固定板33、 电动缸二34、 电动缸三35以 及夹板。

16、36, 呼吸面罩31后端固定有电动伸缩杆32, 电动伸缩杆32上端设置有固定板33, 固定 说明书 2/4 页 4 CN 208229204 U 4 板33安装在呼吸面罩31后侧, 固定板33内部安装有电动缸二34, 电动缸二34设置在电动伸 缩杆32上端, 电动缸二34后侧安装有电动缸三35, 电动缸三35内端固定有夹板36, 电动缸三 35以及夹板36均安装在固定板33内部, 该设计可对呼吸面罩31进行固定。 0023 呼吸面罩31左端设置有供氧管, 且供氧管左端设置有氧气瓶, 呼吸面罩31与氧气 瓶通过供氧管相连接, 且氧气瓶安装在底座14后侧, 呼吸面罩31右端设置有出气管, 且出气 。

17、管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2左端, 检测装置主体2与呼吸面罩31通过出气管相连接, 且出气管 安装在供氧管前侧, 减震弹簧12设有至少两个, 至少两个减震弹簧12均匀设置在支撑板11 下端, 电动缸一15以及万向轮16均设有两个, 电动缸一15对称设置在底座14内部, 连接板13 左端固定有把手, 电动缸三35以及夹板36均设有两个, 电动缸三35对称设置在固定板33内 部, 电动伸缩杆32与电动缸二34通过螺栓相连接。 0024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行使用时, 首先医护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 检查是否存 在缺陷, 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 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如果不存 在。

18、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 使用时, 医护人员先启动电动缸一15, 电动缸一15工作带动万 向轮16向下运动, 当万向轮16向下运动与地面接触, 并将底座14向上顶起至合适高度时, 医 护人员关闭电动缸一15, 然后医护人员利用把手以及万向轮16将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 在 移动过程中, 当路面凹凸不平时, 底座14会发生上下震动, 从而带动连接板13上下震动, 连 接板13上下震动对减震弹簧12进行拉伸或压缩, 使减震弹簧12产生弹力, 然后连接板13的 震动幅度在弹力作用下逐渐减小, 从而使底座14的震动幅度逐渐减小, 实现减震的功能, 该 设计解决了当由于地面凹凸不平导致现有呼吸装置震动时,。

19、 容易对呼吸装置造成损坏的弊 端。 0025 当本实用新型移动至需求位置时, 医护人员停止移动本实用新型, 然后再起启动 电动缸一15, 从而使万向轮16回到原位, 此时病床床头架处于夹板36内侧, 然后启动电动缸 三35, 电动缸三35工作带动夹板36向内运动, 当夹板36向内运动与床头架接触, 并将床头架 夹紧时, 医护人员关闭电动缸三35, 实现对呼吸面罩31进行固定, 然后医护人员启动电动伸 缩杆32, 电动伸缩杆32工作带动呼吸面罩31向前运动, 当呼吸面罩31向前运动至患者口鼻 正上方时, 医护人员关闭电动伸缩杆32, 然后医护人员启动电动缸二34, 电动缸二34工作带 动电动伸缩。

20、杆32向下运动, 电动伸缩杆32向下运动带动呼吸面罩31向下运动, 当呼吸面罩 31向下运动至与患者口鼻接触时, 医护人员关闭电动缸二34, 然后医护人员打开氧气瓶, 氧 气瓶中的氧气沿着供氧管进入呼吸面罩31内, 实现对患者进行供氧, 然后医护热人员启动 检测装置主体2, 然后患者呼出的气体沿着出气管进入检测装置主体2内, 检测装置主体2工 作对患者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 实现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检测, 该设计解决了现有呼吸装 置的氧气面罩的弹性带容易使患者头部产生束缚感, 降低了患者舒适度的问题。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

21、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不背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 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 要求。 说明书 3/4 页 5 CN 208229204 U 5 0027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书 4/4 页 6 CN 208229204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208229204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208229204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