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541000.1 (22)申请日 2016.07.01 (71)申请人 翁炳焕 地址 317300 浙江省仙居县环城北路以北 仙居县安州医院 (72)发明人 翁炳焕李兰娟马端陆燕 沈敏 (51)Int.Cl. A61M 1/36(2006.01) (54)发明名称 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57)摘要 一种用于医学领域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 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制备能分离血浆、 单个血细 胞和因寄居HIV而形成的多核巨细胞的血液和血 浆分离器, 构建SV40LTag-。
2、pcDNA3 .1( - )和 pLXSNneo-hTERT重组子, 经联合转染致巨噬细胞 永生化, 扩增后配制于细胞冻存液, 使细胞浓度 达80, 然后灌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净化器, 其 中的巨噬细胞株起吞噬HIV的作用, 净化器与血 液、 血浆分离器构成关键的体外循环装置, 当血 液流经血液分离器时, 含有HIV的多核巨细胞被 滤除, 进而被血浆分离器分离的血浆流经净化器 时, 其中的HIV被巨噬细胞吞噬, 净化后的血浆与 血浆分离器所分离的单个血细胞汇合后回输, 从 而达到清除血细胞内、 外HIV的净化治疗目的。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8页 附图2页 CN 106178163 A 201。
3、6.12.07 CN 106178163 A 1.一种用于医学领域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将体外所制易感HIV 的细胞以特定浓度配制于有利细胞保存的介质, 灌注高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出口处设置 筛网的净化器, 使净化器与所制血液和血浆分离器构成体外循环装置的主件, 用于滤除含 有HIV的多核巨细胞和血浆中的HI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易感HIV的细 胞包括直接分离和/或干细胞诱导来源的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CD4+T细 胞、 单核细胞以及通过化学偶联、 交联、 亲和吸附制成的包被有CD4分子的颗粒, 和。
4、/或与CD4 +细胞功能相似的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任一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外 所制易感HIV的细胞指细胞在与特定成份共培养中能无限扩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成份为能 使细胞永生化的SV40LT、 hTERT、 EB病毒、 肿瘤基因、 细胞生长刺激剂和诱导剂以及CD4+细胞 表面抗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CD4+细胞表 面抗体包括抗CD3单克隆抗体、 抗CD3/CD28双抗体。 6.根据权利要求1和4任一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
5、在于, 用于向易 感HIV的细胞转导SV40LT、 hTERT基因而致永生化的载体克隆为SV40LT/pLXSN、 hTERT/ pLPCX、 SV40LT/pcDNA3.1(-)和hTERT/pLXSNne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特定浓度指 用于吞噬HIV的巨噬细胞株的浓度为80、 用于吸附HIV的免疫细胞和免疫颗粒的浓度达 9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用于细胞保存的介 质为含30胎牛血清、 12二甲亚砜的1640培养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
6、所述血液分离器的 内腔通过管壁上的微孔与外腔相通, 所述微孔的孔径为1250 m, 能通过单个血液细胞但 不能通过两个及以上相互粘合或融合而成的大体积细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选用微孔孔径为 150250 m、 50150 m的分离器分离特大体积的真菌、 螺旋菌和/或肿瘤细胞; 选用微孔孔 径为1540 m、 815 m、 58 m、 35 m的分离器分离HIV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 多核巨细 胞、 多细胞聚合体、 吸附有HIV的颗粒性物质和/或易受HIV感染的CD4+细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
7、述净化器的容 积为200300ml, 进出口均设有细胞筛网, 进口处顶径筛网目数为800目, 出口处底径筛网 目数为2.05.0目, 液体出口处设置目数为100目的细胞滤网, 液体进出口与筛网之间设置 促进系统稳定循环的缓冲区。 12.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在制备体外循环装置中的应 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外循环装置包括动脉血路管(1)的一端经肝素和血液泵(2)与含有 废液出口(5)的血液分离器(3)相连, 血液分离器(3)经血液出口(4)、 血液泵(6)、 循环管路 (7)与血浆分离器(8)相连, 血浆分离器(8)的血浆出口经血浆泵(9)和血路管(10)与两个并。
8、 联的净化器(11)和净化器(12)相连, 两个净化器的出口管路(13)与血浆分离器(8)的血细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6178163 A 2 胞出口管路(14)汇合后经静脉管路(15)汇流。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6178163 A 3 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中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的制备及应用, 主要用于艾滋 病患者血细胞内、 外艾滋病毒的清除, 从而达到治疗艾滋病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传 染病, 在全球广。
9、泛流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有关报告, 自 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 至今全球有208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艾滋病的严重 威胁, 约有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 死亡人数已超过2000万, 每天约有6000人成为艾滋病感 染者, 同时每天约有300多人死于艾滋病。 在中国HIV感染者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目前已远超 过100万。 艾滋病已经成为继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结核病、 糖尿病后又一个人类面临的重大 感染性疾病,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000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 属反转录。
10、病 毒的一种, 直径约120纳米, 大致呈球形。 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 并嵌有病毒 的蛋白gp120与gp41。 gp41是跨膜蛋白, gp120位于表面, 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 向 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 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 衣壳 在电镜下呈高电子密度, 内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组、 酶(逆转录酶、 整合酶、 蛋白酶)以及其他 来自宿主细胞的成分。 0004 HIV进入人体后, 首先被巨噬细胞吞噬, 但HIV很快改变了巨噬细胞内某些部位的 酸性环境, 创造了适合其生存的条件, 不但不被杀灭反而在其内繁殖。 因为。
11、CD4是HIV的受 体, 所以经巨噬细胞内繁殖的HIV通过其囊膜蛋白gp120并在gp41的辅助下(gp41起着桥的 作用, 利用自身的疏水作用介导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进入CD4+细胞(细胞、 单核巨噬细 胞、 树突状细胞等), 在细胞内迅速增殖, 每天产生1091010病毒颗粒, 并不断进入其他正常 的和再生的CD4+细胞内复制, 制造更多的病毒感染细胞, 使外周血CD4+T细胞持续破坏、 减 少。 HIV的gp120与CD4受体结合可直接激活受感染的细胞凋亡, 甚至感染HIV的T细胞表达的 囊膜抗原也可启动正常T细胞, 通过细胞表面CD4分子交联间接地引起CD4+细胞的大量破 坏, 结果。
12、造成以CD4+T细胞缺损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 患者主要表现: 外周淋巴细胞减少, T4/T8比例配置, 对植物血凝素和某些抗原的反应消失, 迟发型变态反应下降, NK细胞、 巨噬 细胞活性减弱, IL2、 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合成减少。 CD4+T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细胞, 感染 者一旦失去了大量CD4+T细胞, 整个免疫系统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 对各种疾病的感染都失 去抵抗力。 HIV进入宿主CD4+细胞后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潜伏而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其基因组 RNA反转录成双链DNA, 与病毒整合酶进入宿主细胞核内, 在整合酶的作用下, 双链DNA整合 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 被整合的病毒DNA称为。
13、前病毒, 可潜伏数月甚至多年不复制, 造成 AIDS数月至多年的潜伏期。 在AIDS的潜伏期, HIV主要在淋巴结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 繁殖, 这些细胞是体内的HIV贮存库, 可释放至外周血或转染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 有丝分 裂原、 抗原、 TNF、 IL-2和淋巴素(LT)都能激发HIV前病毒基因在感染的CD4+T细胞内转录复 说明书 1/18 页 4 CN 106178163 A 4 制。 经大量增殖后, HIV病毒颗粒不断从被破坏的感染细胞释放并游离于血液, 然后再进入 其他细胞继续感染过程。 0005 HIV感染后可刺激机体生产囊膜蛋白(Gp120, Gp41)抗体和核心蛋白。
14、(P24)抗体。 在 HIV携带者、 艾滋病病人血清中测出低水平的抗病毒中和抗体, 其中艾滋病病人水平最低, HIV携带者最高, 说明该抗体在体内有保护作用。 但抗体不能与单核巨噬细胞内存留的病毒 接触, 且HIV囊膜蛋白易发生抗原性变异, 原有抗体失去作用, 使中和抗体不能发挥应有的 作用。 在潜伏感染阶段, HIV前病毒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因此HIV不会被免疫系统所识 别, 所以仅依靠自身免疫功能无法将其清除。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 根据抗体杀 灭、 清除抗原的机理推测, 免疫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后, 如果要产生免疫效应, 要么通过激活 补体, 介导ADCC效应溶解细胞性抗原, 。
15、但HIV不是细胞性抗原; 要么通过趋化作用吸引吞噬 细胞吞噬清除抗原, 但HIV反而在吞噬细胞内被保护、 增殖; 要么抗体与抗原结合起中和作 用, 使之失去感染力, 但HIV抗原结构多变, 往往使抗体难以识别。 0006 从目前已用于临床的艾滋病治疗方法看, 效果不那么理想: (1)HIV逆转录酶抑制 剂: 仅能防止尚未感染HIV的易感细胞感染, 对已感染的细胞没有治疗作用, 且毒副作用较 多, 包括腺粒体毒性、 骨髓抑制、 红细胞性贫血、 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胰腺炎, 加之交叉耐 药性的产生, 这类药已不单独使用, 主要做联合用药, 且易产生耐药变株, 导致临床疗效下 降或失效。 (2)H。
16、IV蛋白酶抑制剂: 易产生药物性肝损伤、 脂质代谢紊乱等毒副作用及耐药 性。 (3)HIV整合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HIV病毒DNA与宿主细胞DNA整合而发挥作用, 与HIV逆转 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联合同时使用对抗病毒有协同作用。 (4)抑制HIV病毒进入抑制 剂: 包括阻断gp120与CD4结合、 阻断HIV与辅助受体结合、 作用于gp41膜亚单位及作用于T淋 巴细胞表面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来阻断HIV进入宿主细胞, 但对肝和心脏有副作用。 (5) 细胞因子治疗: 主要用于调节T细胞动态平衡。 (6)HIV疫苗治疗: 由于HIV的特殊性, 如固有 免疫不足以抵御HIV及其靶向破。
17、坏免疫系统, 病毒突变迅速, 导致至今尚未开发出真正安全 有效的疫苗。 (7)基因治疗: HIV基因治疗的研究从未间断, 包括反义技术、 RNA诱饵、 RNA干 扰、 细胞内抗体、 显性阴性突变体、 自杀基因等, 但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基因疗法几乎 没有。 (8)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疗法: 通过下调CD4+T细胞表面CCR5来降低HIV的易感性、 延 缓艾滋病的进展和减少HIV的扩散, 中和单克隆抗体2G12、 2F5和4E10应用于HIV感染者具有 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能延缓但不能阻止病毒的反弹(9)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体外大量 培养HIV自体的CD4+T细胞时会导致病毒大量扩增, 。
18、增加病毒感染的CD4+T细胞数量, 而回输 CD4+T细胞可能会增加体内病毒复制的场所, 导致病毒载量反弹, 总体上看, 过继性免疫细 胞治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也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0007 人类的吞噬细胞有大、 小两种, 小吞噬细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 大吞噬细胞 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两者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 由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前体发育分化而成, 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8, 其体积较淋巴 细胞略大,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仅停留12-24小时, 然后进入结缔组织或器官, 发育成熟为巨 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高度分化、 成熟的细。
19、胞类型, 具有较强的吞噬功 能, 游走巨噬细胞大于单核细胞数倍, 寿命较长, 可在组织中存活几个月, 定居的巨噬细胞 有不同的名称, 在肝中为枯否细胞、 在脑中为小胶质细胞、 在骨中为破骨细胞等, 其表达Fc 受体、 C3b受体和CDl4, 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防御功能, 也是参与适应性免疫的专职抗原提呈 说明书 2/18 页 5 CN 106178163 A 5 细胞。 巨噬细胞表达的CD4分子, 是艾滋病毒(HIV)的受体, HIV进入人体后, 首先遭到巨噬细 胞的吞噬, 但HIV很快改变了巨噬细胞内某些部位的酸性环境, 创造了适合其生存的条件, 不但不被杀灭反而在其内大量繁殖聚集, 转而将H。
20、IV传递给CD4+T细胞。 0008 有文献报道, 猴肾病毒40(SV40)可以使某些人类细胞发生永生化。 Poulin DL、 Kung AL和Sullivan CS等研究表明, SV40LT抗原基因的导入能加快转化细胞的生长速率, 永生化细胞在体外多次传代后, 仍具有相对稳定的增殖特性和功能状态, 同时也能保留其 原始细胞的许多分化表型, 可以用于人类和动物某些种类的细胞模型的建立。 也有文献报 道, 导入外源性hTERT可以使细胞保持正常表型及分化特征, 近年来已利用hTERT成功建立 了某些细胞的永生化细胞系, 基本保持染色体稳定、 分化正常、 接触抑制、 无致瘤性等相对 “正常” 的。
21、生长特征, 在口腔医学领域, 日本学者Kamata、 Fujita和Fujii转染hTERT建立了永 生化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牙周细胞、 牙髓细胞系和牙囊细胞系, 细胞群体倍增数达150次以 上, 细胞均表现原有的生物学特性, 诱导培养后都可以表达来源细胞的相关蛋白, Kitagawa 等转染hTERT建立了人成牙骨质细胞系, 细胞倍增达200次以上, 细胞分化标志物如碱性磷 酸酶、 I型胶原等表达稳定。 近来的研究证明, 猴肾病毒40(SV40)可以使某些人类细胞发生 永生化, 可使细胞渡过M1期后继续存活、 传代培养20-30代, 然后细胞又会进入危机期(M2 期), 细胞死亡率增加并伴染。
22、色体异常, 分裂的细胞逐渐减少, 绝大多数细胞发生死亡, 而 hTERT可以维持细胞染色体端粒的稳定, 从而使细胞渡过危机期(M2期), 可继续存活、 传代 达100-300代以上, 所以用SV40和hTERT同时转染人离体组织细胞建立永生化细胞系, SV40 可以使细胞渡过M1期, hTERT可以使细胞渡过M2期, 比单独使用其中之一建立的细胞系更稳 定、 寿命更长。 0009 但未见基于SV40LT和/或hTERT基因构建巨噬细胞系进而大量扩增以用于艾滋病 治疗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10 为了解决久攻不克的艾滋病治疗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本发明人提出了本发明。 0011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
23、供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另一目的是要提供艾滋病生 物细胞免疫治疗仪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制备能滤除多细胞结合而成的含有HIV的大体积细 胞的血液分离器及能分离单个血细胞和血浆的血浆分离器, 制备以T4 DNA连接经BamHI酶 切质粒SV40LTag DNA和载体pcDNA3.1(-)DNA的产物而构建的SV40LTag-pcDNA3.1(-)重组 子以及以Ligation Mix连接经EcoR I和Xho I双酶切质粒pCIneo-hTERT和载体pLXSNneo的 产物而构建的pLXSNneo-hTERT重组子, 进而以脂质体联合转染巨噬细胞致其永。
24、生化, 经扩 增后配制于细胞冻存液, 使细胞浓度达80, 然后灌注高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能防止细 胞及其碎片滤出并能为巨噬细胞吞噬HIV提供场所的净化器, 其中巨噬细胞株被固定在净 化器中起吞噬HIV之用, 所制净化器进而与血液、 血浆分离器组合并附加计算机调控程序而 制备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 体外循环中的血液被治疗仪中的血液分离器滤除大体积 的多核巨细胞、 被血浆分离器分成血浆和单个血细胞, 血浆经净化器清除HIV后与单个血细 胞汇合后回输。 0013 本发明由血液分离器、 血浆分离器和净化器构成, 其中血液分离器的孔径为150 说明书 3/18 页 6 CN 106178163 A 。
25、6 250 m、 50150 m、 1540 m、 815 m、 58 m、 35 m、 12 m, 能滤除血液中HIV感染细胞 形成的多核巨细胞或多细胞聚合体, 血浆分离器能分离中等体积的单个血细胞和血浆, 血 浆净化器中的净化剂为巨噬细胞株, 配制于细胞冻存液后便于长期低温保存备用, 因巨噬 细胞表达的CD4分子是艾滋病毒的受体, 具有天然吞噬HIV的特性, 本发明模拟巨噬细胞在 体内非特异性吞噬的模式, 当含有HIV的血浆流经净化器时, HIV与巨噬细胞发生接触而被 吞噬, 随之被阻留于净化器内, 所以在艾滋病血浆净化治疗的体外循环中, 含有大量HIV的 大体积细胞首先被血液分离器滤除,。
26、 而血浆中游离的HIV被净化器清除, 净化后的血浆与中 等体积的单个血细胞汇合后回输, 从而清除结合在细胞表面和/或细胞内的HIV以及游离于 血浆的HIV。 本发明以体外滤除HIV的方法替代长期以来无法有效杀灭HIV的常规体内抗逆 转录药物治疗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的应用示意图。 0015 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血液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血浆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1中, 动脉血路管(1)的一端与动脉血管相连通, 另一端经肝素和血液。
27、泵(2)与含 有废液出口(5)的血液分离器(3)相连, 血液分离器(3)经血液出口(4)、 血液泵(6)、 循环管 路(7)与血浆分离器(8)相连, 血浆分离器(8)的血浆出口经血浆泵(9)和血路管(10)与两个 并联的净化器(11)和净化器(12)相连, 两个净化器的出口管路(13)与血浆分离器(8)的血 细胞出口管路(14)汇合后经静脉管路(15)汇流体循环。 0019 图2表示图1中的血液分离器(3)的内部结构。 图2中, 分离器(1)的内腔(2)的管壁 上有很多微孔(3), 多核巨细胞(4)不能滤过微孔(3)而被阻留在内腔(2), 从而可被清除, 能 通过微孔(3)的中、 小体积的单个。
28、血细胞(5)进入外腔(6), 然后经出口(7)流出, 进而经图1 所示的血浆分离器(8)分离出血细胞和血浆。 0020 图3表示图1中的血浆分离器(8)的内部结构。 图3中, 1是血浆分离器, 2是血浆分离 器内腔, 3是血浆分离器内腔管壁上的微孔, 4是不能通过微孔(3)的单个血细胞, 5是能通过 微孔(3)的血浆化学成份, 6是血浆分离器外腔, 7是血浆流出口, 8是具有可开关阀门的血细 胞出口。 0021 图4中, 1为净化器, 2为净化器中的巨噬细胞株; 3为与血浆一起进入净化器的HIV, 4为HIV被净化器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后不再下移的吞噬体, 5为巨噬细胞产生的巨噬细胞因 子。 00。
29、22 下面结合图1、 图2、 图3和图4, 对本发明提出的艾滋病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仪的实施 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0023 一、 构建巨噬细胞株 0024 (一)分选巨噬细胞 0025 1、 采集原代细胞 0026 (1)采集单个核血液细胞: 指以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血液中分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 巨噬细胞。 具体方法是: 购买血液中心的浓缩白细胞或为科研而保存的脐带血, 取2mL标本, 说明书 4/18 页 7 CN 106178163 A 7 PBS液将血液稀释23倍, 充分混匀后将6mL抗凝血用滴管沿管壁缓慢叠加于已加入4mL淋 巴细胞分离液的10mL离心管中水平离心机中水平离心(400r/min,。
30、 20)35min; 离心后管内 分为3层, 上层为血浆和PBS液, 下层主要为红细胞和粒细胞, 中层为淋巴细胞分离液, 在上、 中层界面处有一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白色云雾层狭窄带为PBMC, 用毛细吸管插到云雾层, 吸取PBMC置入另一50mL离心管中, 加入5倍以上体积PBS离心(300r/min, 20)10min, 弃上 清50mLPBS重悬细胞, 离心(350r/min, 20)15min, 弃上清, 加入Buffer(PBS+0.5新生牛 血清+2mmol/LEDTA, pH7.2)2mL重悬细胞, 取15uL细胞悬液加入血球计数板上显微镜下计数 4个大方格内的细胞(PBMC)总数。。
31、 (2)采集单个核组织细胞: 由浙江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平台 提供。 实质上属于来自脾脏的巨噬细胞, 其制备方法是: 脾脏组织的获取和转运: 在论理 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下, 取手术切除的脾脏标本组织, 立即剪碎成体积约1mm3的小 组织块, 移入装有预冷4的无菌密封瓶内, 迅速转运至细胞培养室。 脾脏组织细胞混悬 液的制备: 将脾脏组织块移至无菌操作台, PBS洗涤3次, RPMI-1640洗涤2次, 以清除组织内 的血液并保证组织的无菌。 机械研磨脾脏组织, 这时便有大量的组织细胞悬混于RPMI-1640 液中。 用200目不锈钢滤网过滤悬混有组织细胞的RPMI-1640液, 滤液为脾脏组。
32、织细胞混悬 液(主要含红细胞、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等)。 脾脏组织细胞混悬液中红细胞的裂解: 然后 用RPMI-1640液洗涤离心(1000r/min, 3min), 以去除细胞碎屑, 加入Tris-NH4Cl作用5min, 裂解红细胞, 迅速离心(1000r/min, 3min), 去除上清液内的裂解红细胞碎片, PBS洗涤离心3 次, RPMI-1640洗涤离心1次, 以清除混悬液中残存的Tris-NH4Cl, 避免其影响细胞的存活, 此时, 混悬液中主要含脾脏组织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脾脏组织巨噬细胞的贴壁培养: 将 前述混悬液作为培养细胞原液, 台盼蓝染色判定活力并计数, 用RPMI。
33、-1640液调整细胞浓度 为(35)106/L, 将调整好浓度的细胞悬液接种于玻璃培养瓶内, 培养条件为37, 50mL/ LCO2, 100湿度, 分别培养23h,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贴壁脾脏组织巨噬细胞的消化: 贴壁脾脏组织巨噬细胞的消化: 吸去培养上清液, 巨噬细胞贴壁, PBS反复吹打、 消化, 所得 细胞悬液洗涤离心(1000r/min, 3min), 得到分离纯化的巨噬细胞。 此外, 还可以取治疗或手 术后废弃的标本提取制备, 如腹膜腔液、 肺泡、 肝脏、 脾脏、 腹膜组织、 小肠黏膜等。 (3)采集 羊水、 绒毛细胞: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遗传实验室备用。 在论理委员。
34、会批准和患者 知情同意下, 取实验诊断报告后的剩余羊水、 绒毛细胞, 选择对数生长期细胞留用。 0027 2、 分选贴壁细胞(巨噬细胞初步贴壁分选) 0028 按常规细胞培养, 但根据细胞性质的不同, 适当调整培养时间, 培养条件等, 一般 贴壁法将单个核血液细胞(PBMC)或单个核组织细胞(巨噬细胞)置于含有RPMI-1640培养基 的培养皿中, 于37, 5CO2的细胞培养箱(Themo electro corporation CLASS 100, 美 国)中孵育2h, 待单个核细胞贴壁后, 吸弃上层悬浮细胞(巨噬细胞以外的细胞不易贴壁而 随上层液除去), PBs缓冲液轻轻洗涤3遍, 加入。
35、少量RPMI-1640培养基, 用细胞刮刀刮下贴壁 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 但还有少量其他贴壁细胞)。 1 000r/min离心5min, 弃上清。 羊水细 胞、 绒毛细胞培养17天, 出现细胞生长克隆、 细胞生长汇合率达到6080的对数生长期 细胞, 以胰酶消化, PBS清洗, 获取细胞悬液, 配成合适细胞浓度。 0029 3、 分选CD4细胞 0030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4细胞: 主要试剂和仪器: CD4免疫磁珠(德国美天旎生物 技术有限公司); 0.2台盼蓝染色液(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新生牛血清 说明书 5/18 页 8 CN 106178163 A 8 (Hyclon。
36、e公司); MiniMACS磁力分离系统(德国美天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CD4细胞免疫 磁珠分选方法: 细胞悬液均分至两个1.5mLEppendorf管, 离心(300r/min, 20)10min, 弃去 上清, 重悬细胞每80uLBuffer含细胞数107个, 每107个细胞加20uLCD4MicroBeads或 CD8MicroBeads, 充分混匀, 在48孵化15min, 用1mLBuffer洗涤细胞, 离心(300r/min, 20 )10min, 弃去上清500uLBuffer重悬细胞, 将MS分离柱放置在MACS分离器的磁场中, 以 500uLBuffer漂洗, 将500uL。
37、细胞悬液通过分离柱, 用500uLBuffer冲洗分离柱重复操作3次, 收集流出液, 流出液中含非CD4细胞, 自分离器中取出分离柱, 用1000uLBuffer加压冲洗分 离柱, 收集流出液, 此为CD4细胞(细胞活力检测: 细胞纯化前后分别取15uL细胞悬液与等体 积台盼蓝溶液混合, 显微镜下观察不着色发亮者为活细胞, 着色胀大者为死细胞, 计算200 个细胞中活细胞的百分比)。 此时分选的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 0031 4、 分选CDl4细胞(分选巨噬细胞) 0032 CDl4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理论上如果从单个核组织细胞、 羊 水细胞及绒毛细胞中分选, 则所得细胞为巨。
38、噬细胞; 如果从单个核血液细胞中分选, 则所得 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但因单核细胞寿命短、 仅在外周血中存活1天且远不如巨噬 细胞易于贴壁生长, 所以在本发明的细胞贴壁培养中已基本除去, 分选出来的细胞基本为 巨噬细胞。 0033 基本方法类同于CD4细胞, 采用免疫磁珠法。 试剂: 人CDl4免疫磁珠试剂盒 (Miltenyi Biotec, 德国), RPMI-1640培养基(Hyclone, 美国); 免疫磁珠法: (A)磁珠与特 异性靶细胞一单核细胞结合: 每1108个PBMC加入200uL偶联CDl4抗体的磁珠和800uL缓冲 液(含有10的牛血清白蛋白2.5mL和2mol/。
39、L EDTA0.5mL, 4冰箱预冷), 在15mL离心管中 充分混匀, 4孵育15min, 中间可轻微振摇1次。 15min后取出离心管, 每1107个细胞加入1 2mL预冷缓冲液, 1 000r/min, 离心8min, 弃上清, 加入0.5mL缓冲液并吹打成单细胞悬液。 (B)收集磁珠标记的单核细胞: 将细胞分离柱置于MACS磁力架上, 加入1mL缓冲液平衡细胞 分离柱, 待无液体滴下, 立即将上述细胞悬液加人细胞分离柱中, 用0.5mL缓冲液冲洗细胞 分离柱3次。 待冲洗完毕后, 加入1mL缓冲液, 从磁力架中移出细胞分离柱, 用针柱快速推动, 冲出在分离柱中与CDl4抗体一磁珠相结合。
40、的细胞, 即为CDl4+的巨噬细胞。 0034 此外, 还可采用以下2种方法分选, 包括贴壁法: 将PBMC置于含有RPMI-1640培养 基的培养皿中, 于37, 含5CO: 的细胞培养箱(Themo electro corporation CLASS 100, 美国)中孵育2h。 待单核细胞贴壁后, 吸弃上层悬浮细胞, PBs缓冲液轻轻洗涤3遍, 加入少量 RPMI-1640培养基, 用细胞刮刀刮下贴壁细胞。 1 000r/min离心5min, 弃上清。 流式细胞术 法: CDl4标记: 取PBMC, 用缓冲液(含有10的牛血清白蛋白2.5mL和2mol/LEDTA 0.5mL)调 整细胞。
41、密度为1108/mL, 在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CDl4+-FITC抗体100uL, 4避光标记 18min, 再向离心管中加入1mL流式缓冲液以终止染色, PBs洗涤3次, 用含2青链霉素的PBS 调整细胞密度为2107/mL。 流式细胞仪分选: 将制备的细胞在流式细胞仪(BD FAcsAria II, 美国)上分选, 根据CDl4抗体的荧光强度、 细胞的相对大小以及细胞的相对颗粒性和内 部结构的复杂性, 收集CDl4+细胞(巨噬细胞)备用。 0035 (二)构建SV40LT/pcDNA3.1和hTERT/pLXSNneo重组子 0036 1、 提取SV40LT和hTERT基因 0037 (1。
42、)SV40LT和hTERT的提取: (I)酶切SV40LT和hTERT: 酶切SV40LT: 从市售购买含 说明书 6/18 页 9 CN 106178163 A 9 有大T抗原基因的SV40冰冻干粉或SV40质粒, 溶解于适量的H2O或TE缓冲液中, 加2uL10酶 切缓冲液、 18uL H2O和限制性内切酶BamH I(1-5U/ugDNA), 37温育1h, 75加热15min, 灭 活酶, 加入5uL电泳加样缓冲液(也可通过加入0.5mol/L EDTA)终止反应以备电泳。 酶切 hTERT: hTERT位于质粒pClneo-hTERT的EcoRI与SalI位点之间, pLXSNneo。
43、载体多克隆位点 (MCS)含EcoRI与XhoI酶切位点。 从市售购买pCIneo-hTERT质粒, 溶解于适量的超净H2O或TE 缓冲液中, 加2uL10酶切缓冲液和18uL H2O, 加入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Xho I各0.5ul, 37温育1h, 75加热15min, 灭活酶, 加入5uL电泳加样缓冲液(也可通过加入0.5mol/L EDTA)终止反应, 按常规PCR法扩增hTERT后, 收取扩增物以备电泳。 (II)SV40LT和hTERT电 泳: SV40LT(SV40DNA)电泳: 取电泳级琼脂糖以电泳缓冲液配成10琼脂糖凝胶, 倒入已 封好的凝胶灌制平台上, 插上样品梳, 。
44、待胶凝固后从制胶平台上除去封带, 拔出梳子, 放入 加有足够电泳缓冲液的电泳槽中, 缓冲液高出凝胶表面约1mm, 用适量的10加样缓冲液制 备DNA样品, 然后用移液器将样品加入样品孔中, 并同时做合适的DNA分子量标准对照物, 接 通电极, 使DNA向阳极移动, 在1-10V/cm凝胶的电压下电泳至足够分离DNA片段的距离时, 关 闭电源。 hTERT电泳: 取电泳级琼脂糖以电泳缓冲液配成10琼脂糖凝胶, 倒入已封好的 凝胶灌制平台上, 插上样品梳, 待胶凝固后从制胶平台上除去封带, 拔出梳子, 放入加有足 够电泳缓冲液的电泳槽中, 缓冲液高出凝胶表面约1mm, 用适量的10加样缓冲液制备 。
45、hTERT酶切样品, 然后用移液器将样品加入样品孔中, 并同时做合适的标准对照物, 接通电 极, 使hTERT向阳极移动, 在1-10V/cm(80V)凝胶的电压下电泳至足够分离hTERT片段的距离 时(30min), 关闭电源。 (III)SV40LT和hTERT纯化与回收: SV40LT纯化与回收: 从琼脂糖中 分离出约2600bp SV40大T抗原DNA: 在300-360nm长波紫外光源下(使用长波紫外光源以防 止DNA损伤)将含目标DNA片段的凝胶条带切下装入透析袋中, 向透析袋内加入2ml电泳缓冲 液, 使之浸没凝胶, 并排空汽泡, 将透析袋水平放入电泳槽(长度方向与电泳平行), 。
46、加入适 量缓冲液将透析袋浸没(约6-7mm), 接通电源, 150伏电洗, 在紫外灯下观察待DNA全部移出 凝胶, 改变电场方向继续通电1分钟, 从透析袋中吸出缓冲液于1-5ml Eppendorf管中, 加入 1.5倍体积正丁醇, 混匀抽提去EB, 在台式离心机上最高速2分钟, 吸去上层正丁醇溶液, 如 此重复二次, 在下层DNA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2个)抽提2次, 上清液转入到另一 Eppendorf管中加入1/10倍体积3M NaAc、 2倍体积预冷无水乙醇, 于20过夜, 12000g, 4 下离心10分钟, 得DNA沉淀, 弃上清, 加入70乙醇洗涤2次后弃干乙醇, 加入50 。
47、l TE溶解 DNA。 此外, 还可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法、 DNA滤膜插片法等将目的DNA片段从凝胶中分离、 纯 化出来。 hTERT纯化与回收: 从琼脂糖中分离hTERT条带: 在长波紫外光源下将含目标 hTERT片段的凝胶条带切下装入透析袋中, 向透析袋内加入2ml电泳缓冲液, 使之浸没凝胶, 并排空汽泡, 将透析袋水平放入电泳槽(长度方向与电泳平行), 加入适量缓冲液将透析袋 浸没(约6-7mm), 接通电源, 150伏电洗, 在紫外灯下观察待hTERT全部移出凝胶, 改变电场方 向继续通电1分钟, 从透析袋中吸出缓冲液于1-5ml Eppendorf管中, 加入1.5倍体积正丁 醇, 。
48、混匀抽提去EB, 在台式离心机上最高速2分钟, 吸去上层正丁醇溶液, 如此重复二次, 自 下层hTERT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2个)抽提2次, 上清转入另一Eppendorf管中加入1/ 10倍体积3M NaAc、 2倍体积预冷无水乙醇, 于20过夜, 12000g, 4下离心10分钟, 得hTERT 沉淀, 弃上清, 加入70乙醇洗涤2次后弃干乙醇, 加入50 l TE溶解hTERT。 此外, 还可用低 熔点琼脂糖凝胶法、 hTERT滤膜插片法等将目的hTERT片段从凝胶中分离、 纯化出来。 说明书 7/18 页 10 CN 106178163 A 10 0038 2、 构建SV40LT。
49、/pcDNA3.1重组子 0039 取9 l上述DNA成份(0.1-5 g)、 10 l 2连接缓冲液、 1 l 10mmol/L ATP、 T4 DNA 连接酶(20500粘性末端单位)或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pcDNA3.1空载体混合, 15温育 24h, 构建成SV40LT/pcDNA3.1重组子。 0040 3、 构建hTERT/pLXSNneo重组子 0041 取9 l上述纯化的hTERT成份(0.1-5 g)、 1 l 10mmol/L ATP、 10ul Ligation Mix 或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2ul pLXSNneo空载体混合, 15温育24h, 构建pLXSNneo-hTERT重组 子。 0042 4、 纯化、 扩增、 鉴定SV40LT/pcDNA3.1和hTERT/pLXSNneo重组子 0043 (I)SV40LT/pcDNA3.1重组子的扩增、 分离与鉴定: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其基 本方法是用冰预冷的CaCl2或多种2价阳离子等处理细菌, 使之进入感受态得以转化, 用 CaCl2制备新鲜或冷冻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常用于成批制备感受态细菌, 本法适用于大 多数大肠杆菌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