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关于析出硬化型热作模具钢,该钢经淬火较低温度回火后,易于切削加工,具有高的高温强度,同时兼有优异的高温韧性。 目前,国内析出硬化型热作模具钢尚属空白。国外七十年代研制的DH75、DH22、YHD3等同类钢种,尽管高温韧性高,但仍存在其他问题。一是如DH75、DH22钢的高温强度不太高,YHD3钢(见《铁钢》(铁ヒ钢)杂志1982年第2号315~323页;1982年第10号1638~1647页)中加入了1%(重量)的钴,高温强度有所改善,可是钢的成本相应地提高了;二是上述钢种经淬火较低温度回火后,硬度均为HRC40~43,模具切削性能较差。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温强度和高温韧性高、切削加工性能良好、价格便宜的易切削析出硬化型热作模具钢。该钢种适用于各种不同截面尺寸、型腔深而复杂的大中型热锻模具。
本发明钢采用低碳、多元合金化原理。既使基体固溶强化,又使碳化物弥散强化,因此具有高的高温强韧性。本发明钢的成份范围为:0.10~0.30%(重量)碳、0.30~3.00%(重量)硅、0.50~1.00%(重量)锰、1.00~4.00%(重量)铬、<4.00%(重量)钼、0.20~1.20%(重量)钒、0.50~2.00%(重量)镍,另外还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0.20%(重量)铌、<0.20%(重量)锆和<0.003%(重量)钙,余为铁和杂质。
本发明钢及对比钢均在中频感应炉中冶炼,锭重50公斤。在控制氧、硫、铝含量的情况下,将锆、钙等微量元素的中间合金用插入法加入后立即出钢。
试样淬火加热温度均为1000±5℃,分别用油冷及半冷方式冷却(时间60分钟),然后各自在不同温度下回火两次,每次2小时。
表1示出本发明钢与对比钢YHD3的化学成份。
确定上述成份范围的理由是:
碳,随着含碳量提高,钢的析出硬化效果愈加显著,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抗回火稳定性。但含碳量超过0.3%(重量)时,韧性则明显降低;淬火较低温度回火后,硬度有所提高,不利于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含碳量在0.16~0.22%(重量)范围内,钢在使用过程中表层和心部强韧性配合良好,有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镍,适量的镍可以提高钢的冲击值和贝氏体的淬透性。镍含量以0.50~2.00%(重量)为宜。
硅,在贝氏体转变时,硅抑制渗碳体的析出,使残余奥氏体富碳,提高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钢经500~600℃回火后,硅可促进钢的二次硬化效应,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因此本发明钢可用硅取代部分钴。硅含量以0.80~1.50%(重量)为宜。
铬、钼、钒,这三种元素均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铬除在钢中形成富铬地碳化物外,还部分溶入富钼的M6C和富钒的MC中,降低M6C和MC的稳定性,在淬火加热时,促进M6C和MC溶入奥氏体中,提高贝氏体的淬透性;回火时改善析出硬化性,强化基体,增加钢的高温强度和抗回火稳定性。尤其是当这三种元素复合加入,相互间有较好配比时,可进一步提高钢的析出硬化效果。本发明钢的铬、钼、钒含量分别以1.00~4.00%(重量)、<4.00%(重量)、0.20~1.20%(重量)为宜。
钙,本发明钢中,当氧含量和铝含量一定时,加入0.0008~0.002%(重量)钙可使SiO2、Al2O3和CaO有良好的配合,复合氧化物球化,即使钢的硬度为HRC42~44时仍有较好的切削性能。
铌,钢中加入适量的铌,使其部分溶入M6C等碳化物中,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提高了原子间的结合力,减缓γ-Fe的自扩散速度,使回火过程中碳化物弥散细小,不易聚焦长大,延缓了贝氏体的分解过程,提高了钢的抗回火稳定性。因此铌可部分取代钴。铌含量以<0.15%(重量)为宜。
锆,本发明钢中的锆含量<0.20%(重量)时,除了具有铌的相似作用和同样效果外,还可改变碳化物的组成和形态,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硅、铌、锆、钙,这四种元素复合加入钢中,其加入方式和次序是:首先加入铌,然后同时加入硅钙,出钢前加入锆。这样,硅和铌分别加强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效果,进一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锆主要以球状Zr(Mn)S、ZrN形式存在。钙主要以球状Al2O3、CaO、SiO2所组成的复合氧化物夹杂存在。从而进一步改善切削性能。其含量分别以0.80~1.20%(重量)硅、0.08~0.10%(重量)铌、0.08~0.12%(重量)锆、0.0006~0.001%(重量)钙为宜。
本发明钢经淬火较低温度回火后,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因此,模块生产厂可将模块以最终热处理状态供给使用厂直接加工后使用,这样既解决了模具热处理变形等问题,又可节约热处理设备和厂房的投资。
此外,模具在使用中,其表层由于温升进行析出硬化而有所强化,提高了模面的热磨损、热疲劳抗力;同时,模具心部温度不会超过400℃,由于残余奥氏体仍很稳定,使模具心部具有高的韧性,降低了热机械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
最后,本发明钢中不含稀缺且昂贵的钴,从而降低了钢的成本,扩大了钢的使用范围。
目前国内大中型热锻模具及大型铝合金压铸模具用钢主要为5CrNiMo、3Cr2W8V,年消耗量约为5000吨左右,如果这类模具尤其是型腔复杂的模具,采用本发明钢,可较上述老钢种提高寿命1~1.5倍,年经济效益约二百万元左右。
实施例1
本发明钢经1000℃油淬、400℃回火后与YHD3钢切削加工性能的比较示于表2。
表2
注:刀具材料:YW
切削角:主后角α1=5°,副后角α2=5°
主偏角φ1=90°,副偏角φ2=8°
前角γ=0.5°,刃倾角λ=0.5°
切削速度:19米/分
切削深度:1毫米
进刀量:0.15毫米
实施例2
表3示出本发明钢及YHD3在1000℃加热以不同方式冷却,淬态及回火后的硬度值(HRC)。
表3
注:半冷时间均为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