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711453.X (22)申请日 2015.10.2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2333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1.13 (73)专利权人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地址 515031 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57号 (72)发明人 何玉敏 李晓莲 (74)专利代理机构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44103 代理人 黄河长 (51)Int.Cl. A61M 1/00(2006.01) A61F 13/00(2006.01) A6。
2、1B 17/12(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03873967 U,2014.10.15,全文. CN 204072190 U,2015.01.07,全文. US 2008/0234726 A1,2008.09.25,全文. US 2013/0030342 A1,2013.01.31,全文. 审查员 朱书华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 (57)摘要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 包括 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罩盖部和套筒部, 罩盖部 和套筒部连成一体; 罩盖部包括有前侧壁、 后侧 壁、 左斜壁、 右斜壁, 前侧壁、 后侧壁、 左斜壁、 右 斜壁四者围合。
3、而形成罩腔, 罩腔的底面镂空; 右 斜壁的上部开设有供胸管穿过的壁孔; 套筒部的 筒壁形成有开缝; 所述罩腔还连通有软管, 软管 连通有橡胶材料制作的负压球; 在左斜壁的下方 还设有能上下摆动的金属压片, 金属压片的摆动 端带有第一磁铁块; 还配套有可以放置在左斜壁 的上面的第二磁铁块。 本发明可有效防止在拔管 过程中出现气胸, 操作简便, 结构巧妙。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5页 CN 105233352 B 2017.05.10 CN 105233352 B 1.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 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罩盖 部和套筒部, 罩盖部和套筒部连成一体; 罩。
4、盖部包括有前侧壁、 后侧壁、 左斜壁、 右斜壁, 前 侧壁和后侧壁呈三角形, 左斜壁和右斜壁呈矩形, 前侧壁、 后侧壁、 左斜壁、 右斜壁的底沿平 齐, 左斜壁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 右斜壁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 左斜壁的前沿和后沿分 别对应连接前侧壁和后侧壁, 右斜壁的前沿和后沿也分别对应连接前侧壁和后侧壁, 左斜 壁的顶沿连接右斜壁的顶沿, 前侧壁、 后侧壁、 左斜壁、 右斜壁四者围合而形成罩腔, 罩腔的 底面镂空; 左斜壁的倾斜角度为25 55 ; 右斜壁的上部开设有供胸管穿过的壁孔; 套筒部 的筒腔内径与所配合的胸管外径相同, 套筒部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 套筒部的筒壁左下 端与右斜壁。
5、直接连接, 套筒部的筒腔左下端口即为所述右斜壁的壁孔; 套筒部的筒壁形成 有开缝, 从套筒部的横截面看, 套筒部的筒壁开缝位于筒壁圆周的顶点位置; 左斜壁中间也 形成有开缝, 左斜壁的开缝和套筒部的开缝连通成为一条贯通缝, 贯通缝从左斜壁的底端 一直向右上方延伸贯通到套筒部筒壁的最高点, 在该贯通缝的前后两侧边沿分别连接有 向上延伸的唇边, 前后两片唇边在自然状态下贴合在一起; 还设有唇边夹套, 唇边夹套形成 有与前后两片唇边匹配的内腔, 唇边夹套的内腔宽度与前后两片唇边组合后的厚度相同, 前后两片唇边紧配合地插在唇边夹套的内腔中; 所述罩腔还连通有软管, 软管连通有橡胶 材料制作的负压球; 。
6、在左斜壁的下方还设有能上下摆动的金属压片, 金属压片的固定端设 有摆轴, 该摆轴铰接于左斜壁的下部; 金属压片的摆动端带有第一磁铁块; 还配套有可以放 置在左斜壁的上面的第二磁铁块; 在左斜壁的上面设有用以安放第二磁铁块的磁铁块定位 座; 第二磁铁块的其中一端连缀有用以辨认磁极方向的非金属部; 第二磁铁块和第一磁铁 块构成以下配合关系: 当第二磁铁块放置在磁铁块定位座上面、 且磁铁块定位座的非金属 部靠近左斜壁的上表面, 而且第一磁铁块向上摆动到靠近左斜壁的下表面时, 第二磁铁块 和第一磁铁块之间形成磁力相斥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
7、明弹性 材料为透明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斜 壁的开缝和套筒部筒壁的开缝位于同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 其特征在于: 还配套设 有医用敷贴片, 该医用敷贴片包括基层、 敷料层、 第一粘结层、 第二粘结层、 第一保护膜、 第 二保护膜, 其中敷料层、 第一粘结层、 第二粘结层直接黏在基层的下表面, 第一粘结层、 第二 粘结层分别位于敷料层的左右两侧, 第一保护膜覆盖在第一粘结层、 敷料层下面, 第一保护 膜和第二保护膜分体设置而不连在一起; 第二保护膜包括折叠在一。
8、起的上下双层, 第二保 护膜下层的内端和第二保护膜上层的内端连为一体, 第二保护膜上层覆盖在第二粘结层下 面, 第一保护膜的上表面和第二保护膜上层的上表面涂有离型剂, 第一保护膜的上表面和 第二保护膜上层的上表面涂有离型剂, 第二保护膜下层的外端还延伸到第二保护膜上层之 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用具, 其特征在于: 还配套设有医 用敷贴片, 该医用敷贴片包括基层、 敷料层、 第一粘结层、 第二粘结层、 第一保护膜、 第二保 护膜, 其中敷料层、 第一粘结层、 第二粘结层直接黏在基层的下表面, 第一粘结层、 第二粘结 层分别位于敷料层的左右两侧, 第一保护膜覆盖在第。
9、一粘结层、 敷料层下面, 第一保护膜和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233352 B 2 第二保护膜分体设置而不连在一起; 第二保护膜包括折叠在一起的上下双层, 第二保护膜 下层的内端和第二保护膜上层的内端连为一体, 第二保护膜上层覆盖在第二粘结层下面, 第一保护膜的上表面和第二保护膜上层的上表面涂有离型剂, 第二保护膜下层的外端还延 伸到第二保护膜上层之外。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233352 B 3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用护理器具的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 器具。 背景技术 。
10、0002 临床上为了排出胸腔内的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 需要实施胸腔引流术。 胸腔 引流术是在患者胸壁上切出引流孔, 并插入引流管, 然后逐渐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 体。 引流术完成后应拔除引流管, 并封闭创口 (引流孔) , 在拔除引流管后, 必须随即封闭胸 壁上的引流孔, 否则当患者吸气时, 胸腔扩张, 外界空气就会通过引流孔进入胸腔, 形成气 胸。 为了防止患者在拔管后胸腔吸入外界空气, 通常的做法是在拔管前让患者吸足气之后 屏气, 在此屏气的短暂期间由医务人员迅速拔管, 并在创口涂上凡士林油, 用胶布覆盖固 定。 但由于上述操作时间急促, 且整个过程要求患者吸足气后憋气, 为此需要。
11、患者与医者 配合默契, 具有一定难度。 特别对于婴幼儿、 老年人、 剧烈疼痛者来说, 其憋气的依从性、 配 合度很低, 甚至根本不懂得配合, 容易导致气胸的出现。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 它 可有效防止在拔管过程中出现气胸。 0004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透明弹性材料制成的罩盖部和套筒部, 罩盖部和套筒部连成一体; 罩盖部包括有前 侧壁、 后侧壁、 左斜壁、 右斜壁, 前侧壁和后侧壁呈三角形, 左斜壁和右斜壁呈矩形, 前侧壁、 后侧壁、 左斜壁、 右斜壁的底沿平齐, 。
12、左斜壁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 右斜壁由左上方向右 下方延伸, 左斜壁的前沿和后沿分别对应连接前侧壁和后侧壁, 右斜壁的前沿和后沿也分 别对应连接前侧壁和后侧壁, 左斜壁的顶沿连接右斜壁的顶沿, 前侧壁、 后侧壁、 左斜壁、 右 斜壁四者围合而形成罩腔, 罩腔的底面镂空; 左斜壁的倾斜角度为25 55 ; 右斜壁的上部 开设有供胸管穿过的壁孔; 套筒部的筒腔内径与所配合的胸管外径相同, 套筒部由左下方 向右上方延伸, 套筒部的筒壁左下端与右斜壁直接连接, 套筒部的筒腔左下端口即为所述 右斜壁的壁孔; 套筒部的筒壁形成有开缝, 从套筒部的横截面看, 套筒部的筒壁开缝位于筒 壁圆周的顶点位置; 左斜。
13、壁中间也形成有开缝, 左斜壁的开缝和套筒部的的开缝连通成为 一条贯通缝, 贯通缝从左斜壁的底端一直向右上方延伸贯通到套筒部筒壁的最高点, 在该 贯通缝的前后两侧边沿分别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唇边, 前后两片唇边在自然状态下贴合在一 起; 还设有唇边夹套, 唇边夹套形成有与前后两片唇边匹配的内腔, 唇边夹套的内腔宽度与 前后两片唇边组合后的厚度相同, 前后两片唇边紧配合地插在唇边夹套的内腔中; 所述罩 腔还连通有软管, 软管连通有橡胶材料制作的负压球; 在左斜壁的下方还设有能上下摆动 的金属压片, 金属压片的固定端设有摆轴, 该摆轴铰接于左斜壁的下部; 金属压片的摆动端 带有第一磁铁块; 还配套有可以。
14、放置在左斜壁的上面的第二磁铁块; 在左斜壁的上面设有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5233352 B 4 用以安放第二磁铁块的磁铁块定位座; 第二磁铁块的其中一端连缀有用以辨认磁极方向的 非金属部; 第二磁铁块和第一磁铁块构成以下配合关系: 当第二磁铁块放置在磁铁块定位 座上面、 且磁铁块定位座的非金属部靠近左斜壁的上表面, 而且第一磁铁块向上摆动到靠 近左斜壁的下表面时, 第二磁铁块和第一磁铁块之间形成磁力相斥的关系。 0005 所述透明弹性材料为透明塑料。 0006 所述左斜壁的开缝和套筒部筒壁的开缝位于同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直 线上。 0007 所谓左斜壁的倾斜角度, 以。
15、前侧壁、 后侧壁、 左斜壁、 右斜壁的底沿放置在水平面 上时的状态为准。 0008 由于负压球被捏扁并放松以后, 橡胶的弹性会使球壁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形状而扩 张, 因此能够产生负压, 故称负压球。 0009 还配套设有医用敷贴片, 该医用敷贴片包括基层、 敷料层、 第一粘结层、 第二粘结 层、 第一保护膜、 第二保护膜, 其中敷料层、 第一粘结层、 第二粘结层直接黏在基层的下表 面, 第一粘结层、 第二粘结层分别位于敷料层的左右两侧, 第一保护膜覆盖在第一粘结层、 敷料层下面, 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分体设置而不连在一起; 第二保护膜包括折叠在一 起的上下双层, 第二保护膜下层的内端和第二保护。
16、膜上层的内端连为一体, 第二保护膜上 层覆盖在第二粘结层下面, 第一保护膜的上表面和第二保护膜上层的上表面涂有离型剂, 第二保护膜下层的外端还延伸到第二保护膜上层之外。 0010 所谓第二保护膜的内端, 是指第二保护膜靠近第一保护膜的那一端。 第二保护膜 远离第一保护膜的那一端就是外端。 0011 所谓套筒部的横截面, 是指垂直于套筒部长向的截面。 0012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3 一、 本发明适用于胸腔手术引流孔拔管护理时的引流孔封堵。 本发明在医务人员 拔出引流管并封堵引流孔的整个过程中, 可在引流孔孔口周围形成密封环境、 负压环境, 且 左斜壁和套筒部的筒腔引导并限定了金属。
17、压片、 引流管和医用敷贴片的姿势, 金属压片具 有自动下摆的趋势, 使得医用敷贴片在拔管后的第一瞬间, 医用敷贴片随即在金属压片的 重力作用下, 以及在第二磁铁块和第一磁铁块之间磁力作用下, 快速、 有力地向下压向引流 孔的孔口上面, 实现在密封环境下医用敷贴片自动压向引流孔的孔口上面而将其封堵, 基 本上不需依赖于患者屏气与否, 特别适合婴幼儿、 老年、 意识迷糊的患者。 总之, 本发明大幅 度降低了拔管过程患者胸腔吸入空气而形成气胸的危险, 降低了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 降 低了对患者憋气配合度的依赖。 0014 二、 负压球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 第一是使罩腔在拔管时形成负压, 更确保空气不。
18、 会在拔管后通过引流孔进入患者的胸腔; 第二是必要时还可以检验罩盖部压在人体皮肤上 面后的罩腔是否密封, 具体地说, 在罩盖部压在人体皮肤上面之前, 捏扁负压球, 然后才将 罩盖部压在人体皮肤上面, 在边角位置、 间隙位置再抹上凡士林油, 此后放松负压球, 如果 负压球能快速反弹恢复原形, 说明罩腔不密封 (与外界连通) , 此时应重新放置罩盖部、 重新 涂封凡士林油; 反之, 如果负压球不能快速反弹恢复原形, 说明罩腔基本密封, 如果负压球 根本不能反弹, 说明罩腔完全密封, 即罩腔与外界完全隔绝, 此时进行拔管操作效果最好。 0015 三、 左斜壁和套筒部开设有一条贯通缝, 因此在引流过程。
19、中, 罩盖部、 套筒部可暂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5233352 B 5 不套在引流管外围, 避免罩盖部、 套筒部受到污染, 待引流完成后, 才利用材料的弹性将贯 通缝掰开, 将柔软的引流管通过贯通缝塞入罩盖部的罩腔和套筒部的筒腔中, 然后利用唇 边夹套将贯通缝边沿的两唇边夹紧, 使该贯通缝重新形成密封。 0016 四、 医用敷贴片的结构有利于配合罩盖部、 套筒部的密封实现分步敷贴; 第二保护 膜的下层的外端还延伸到第二保护膜上层之外, 使得第二保护膜在已经医用敷贴片贴靠皮 肤并且被压紧的情况下仍然容易被揭开。 0017 五、 第二磁铁块可以正在拔管前的就位过程吸住第一磁铁块防。
20、止其下掉, 又可以 在拔管后推动第一磁铁块和医用敷贴片迅速下掉, 一物两用。 0018 六、 操作简便, 结构巧妙。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中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1 图3是图1所示的结构中部分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2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从另一角度表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4 图6是图5中罩盖部和套筒部从另一角度表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图1所示结构竖向剖面示意图。 0026 图8是图7中D-D剖面示意图。 0027 图9是图8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8 图。
21、10是图7中E-E剖视示意图。 0029 图11是图10中F-F剖视示意图。 0030 图12是图7所示结构拆去唇边夹套后的示意图。 0031 图13是图12中G-G剖视示意图。 0032 图14是与罩盖部和套筒部配合使用的医用敷贴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使用方法的步骤 (1) 示意图。 0034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使用方法的步骤 (2) 示意图。 0035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使用方法的步骤 (3) 示意图。 0036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使用方法的步骤 (4) 示意图。 0037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使用方法的步骤 (5) 示意图。 0038 图20是本发明实。
22、施例使用方法的步骤 (6) 示意图。 0039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使用方法的步骤 (7)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12所示, 该用于胸腔引流管拔除的护理器具包 括由透明塑料制成的罩盖部1和套筒部2, 罩盖部1和套筒部2连成一体; 罩盖部1包括有前侧 壁11、 后侧壁12、 左斜壁13、 右斜壁14, 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呈三角形, 左斜壁13和右斜壁14 呈矩形, 前侧壁11的底沿MW、 后侧壁12的底沿NP、 左斜壁13的底沿MN、 右斜壁14的底沿WP平 齐 (如图2所示) , 左斜壁13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 右斜壁。
23、14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 左斜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5233352 B 6 壁13的前沿连接前侧壁11, 左斜壁13的后沿连接后侧壁12, 右斜壁14的前沿连接前侧壁11, 右斜壁14的后沿连接后侧壁12, 左斜壁13的顶沿连接右斜壁14的顶沿, 前侧壁11、 后侧壁 12、 左斜壁13、 右斜壁14四者围合而形成罩腔15, 罩腔15的底面镂空; 左斜壁13的倾斜角度 为35 ,相对于图7中的ABC=35 , 右斜壁14的上部开设有供胸管穿过的壁孔141; 图7、 图6、 图8、 图9、 图12、 图16所示, 套筒部的筒腔22内径与所配合的胸管外径相同, 套筒部2由左下 。
24、方向右上方延伸, 套筒部的筒壁21左下端与右斜壁14直接连接, 套筒部的筒腔左下端口即 为所述右斜壁的壁孔141。 0041 图3、 图8、 图10、 图13所示, 套筒部的筒壁21形成有开缝26, 从套筒部的横截面 (图7 中D-D截面) 看, 套筒部的筒壁开缝26位于筒壁21圆周的顶点位置 (如图7中数字标号26所指 的位置) ; 左斜壁13中间也形成有开缝16, 左斜壁的开缝16和套筒部筒壁的开缝26位于同一 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直线上, 左斜壁的开缝16和套筒部的开缝26连通成为一条贯通 缝5, 该贯通缝5就是左斜壁开缝16和套筒部开缝26的组合, 贯通缝5从左斜壁13的底端一直 。
25、向右上方延伸贯通到套筒部筒壁21的最高点; 在该贯通缝5的前后两侧边沿分别连接有向 上延伸的唇边3, 前后两片唇边3在没有外力掰开的自然状态下贴合在一起; 图1、 图2、 图3、 图4、 图6、 图7、 图8、 图9所示, 还设有唇边夹套4, 唇边夹套4形成有与前后两片唇边3匹配的 内腔41, 唇边夹套4的内腔宽度b与前后两片唇边组合后的厚度h相同, 前后两片唇边3紧配 合地插在唇边夹套的内腔41中。 图11、 图10、 图1、 图2、 图3所示, 右斜壁14的下部还开设有气 孔142, 气孔142外面形成有气嘴143, 所述罩腔通过气孔142、 气嘴143连通有软管91, 软管91 的另一端。
26、连通有橡胶材料制作的负压球92。 0042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17、 图18所示, 左斜壁13以开缝16为分界, 可以 进一步细分为前后两半部分; 左斜壁13前后两半部分的每一部分中, 在左斜壁13的下方都 设有能上下摆动的金属压片55 (整个罩腔中总共有前后两块金属压片55) , 每块金属压片55 的固定端设有摆轴56, 该摆轴56铰接于对应左斜壁部位的下部 (位于前面的金属压片55的 摆轴56铰接于左斜壁前半部, 位于后面的金属压片55的摆轴56铰接于左斜壁后半部) ; 每块 金属压片55的摆动端带有第一磁铁块51 (整个罩腔中总共有前后两块第一磁铁。
27、块51) ; 还配 套有可以搁置在左斜壁13上面的第二磁铁块52 (总共有前后两块第二磁铁块52, 其中一块 用于搁置在左斜壁13前半部分上面, 另一块用于搁置在左斜壁13后半部分上面) ; 在左斜壁 的上面还设有用以安放第二磁铁块的磁铁块定位座53 (左斜壁13的上面有两处磁铁块定位 座53) ; 每个第二磁铁块52的其中一端连缀有用以辨认磁极方向的非金属部54 (加设了非金 属部54, 操作人员就容易辨认第二磁铁块52的哪一端与上摆状态的第一磁铁块51形成相 斥) ; 前侧的第二磁铁块52和前侧的第一磁铁块51构成以下配合关系: 当前侧的第二磁铁块 52放置在前侧磁铁块定位座53上、 且该。
28、第二磁铁块52的非金属部54靠近左斜壁13前侧的上 表面, 而前侧的第一磁铁块51向上摆动到靠近左斜壁13前侧的下表面时, 前侧的第二磁铁 块52和前侧的第一磁铁块51之间形成磁力相斥的关系, 如图18、 图17所示状态; 当后侧的第 二磁铁块52放置在后侧磁铁块定位座53上、 且该第二磁铁块52的非金属部54靠近左斜壁13 后侧的上表面、 而后侧的第一磁铁块51向上摆动到靠近左斜壁13后侧的下表面时, 后侧的 第二磁铁块52和后侧的第一磁铁块51之间形成磁力相斥的关系, 如图18、 图17所示状态。 0043 图14、 图15所示, 还配套设有医用敷贴片6, 该医用敷贴片6包括基层61、 敷。
29、料层62 (敷料层62可以为医用凡士林层) 、 第一粘结层63、 第二粘结层64、 第一保护膜65、 第二保护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5233352 B 7 膜组成; 第二保护膜包括折叠在一起的上下双层, 即第二保护膜上层66、 第二保护膜下层 67, 第二保护膜下层67的内端和第二保护膜66上层的内端连为一体, 第一保护膜65和第二 保护膜分体设置而不连在一起; 其中敷料层62、 第一粘结层63、 第二粘结层64直接黏在基层 61的下表面, 第一粘结层63、 第二粘结层64分别位于敷料层62的左右两侧, 第一保护膜65覆 盖在第一粘结层63、 敷料层62下面, 第二保护膜上层。
30、66覆盖在第二粘结层64下面, 第一保护 膜65的上表面和第二保护膜上层66的上表面涂有离型剂 (即防黏剂, 目的是使第二保护膜 上层66容易与第二粘结层64分离、 揭开, 第一保护膜65容易与第一粘结层63分离、 揭开) , 第 二保护膜下层67的外端还延伸到第二保护膜上层66之外。 0044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0045 (1) 、 在准备拔管之前, 先对引流管8的管壁进行消毒, 在引流管8的管壁外表面涂 上凡士林油 (目的是增强拔管时引流管管壁与套筒部筒壁21之间的密封性及润滑性) , 然后 将医用敷贴片6的第一保护膜65揭走 (第二保护膜暂不揭走) ; 使引流管8露出胸腔之。
31、外的段 落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将第一粘结层63贴在患者引流孔71左边 (左右方向以操作者的 朝向为准, 而不是以患者的朝向为准) , 使医用敷贴片6的中间部位 (涂有敷料层62的部位) 、 右端 (带有第二保护膜的一端) 倾斜架在引流管8上面, 如图15所示; 然后在引流孔周围的胸 壁7涂上凡士林油 (目的是增强拔管时罩腔底沿的密封性及润滑性) ; 0046 (2) 、 使第二磁铁块52暂时移离左斜壁13; 利用塑料的弹性将贯通缝5 (包括前后两 片唇边) 掰开, 将柔软的引流管8通过贯通缝5塞入罩盖部的罩腔15和套筒部的筒腔22中, 使 引流管8套入罩盖部的罩腔15和套筒部的筒腔21中;。
32、 然后, 使金属压片55、 第一磁铁块51向 上摆动到贴近左斜壁13的位置, 并将两第二磁铁块52放在对应的磁铁块定位座53上面, 并 且让该第二磁铁块52带有非金属部54的一端远离左斜壁13的上表面, 即非金属部54的相对 另一端靠近左斜壁13的上表面, 于是第二磁铁块52对第一磁铁块51产生向上吸力, 防止第 一磁铁块51在就位过程下摆, 如图16所示; 0047 (3) 、 将负压球92用手指保持捏扁状态, 将罩盖部1和套筒部2沿引流管8向下移动, 使罩盖部1的底沿 (如图1、 图2中MW、 NP、 MN、 WP所示部位) 压着胸壁7皮肤, 并使金属压片55架 在医用敷贴片6的中间部位和。
33、右端之上, 如图17所示; 将唇边夹套4紧密套在两唇边3外面, 使贯通缝5 (包括两唇边3) 密封, 罩盖部的罩腔15与外界密封, 如图17所示; 为增强密封性 能, 可再在罩盖部1和套筒部2的边角处涂抹凡士林油; 这时, 引流孔71孔口处于密封环境; 必要也可用负压球92检验罩腔15的密封性, 并处置直至密封性符合要求; 然后, 将两第二磁 铁块52放在对应的磁铁块定位座53上面的姿势倒过来, 即让第二磁铁块52带有非金属部54 的一端靠近左斜壁13的上表面, 使第二磁铁块52的磁极方向与步骤 (2) 中的磁极方向倒过 来, 如图17所示, 于是第二磁铁块52开始对对应侧的第一磁铁块51产生。
34、向下排斥力; 0048 (4) 、 手指将负压球92松开, 使负压球92形成负压, 该负压通过软管91、 气嘴143、 气 孔142传递到罩盖部的罩腔15; 开始拔管, 将引流管8从引流孔71拔出, 直至当引流管8下末 端位于筒腔22里面时, 暂停拉动引流管8, 如图18所示; 0049 (5) 、 医用敷贴片6的中间部位和右端失去引流管8的支撑, 在第一磁铁块51重力作 用下, 以及在第二磁铁块和第一磁铁块之间磁性排斥力作用下, 医用敷贴片6快速、 有力地 向下压向引流孔的孔口上面, 由于第一磁铁块51重力及磁力的压制, 凡士林油层62有力地 堵住引流孔71, 从而实现在密封、 负压环境下将。
35、引流孔71初步封堵, 如图19所示;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5233352 B 8 0050 (6) 、 将罩盖部1和套筒部2向右平移, 罩盖部的左斜壁13底沿MN将医用敷贴片6进 一步向右抹平, 使其并密实贴在引流孔71上方; 让罩盖部的左斜壁13底沿大致停留在医用 敷贴片6的第二保护膜内端的上方, 如图20所示; 0051 (7) 、 以罩盖部的左斜壁13底沿MN为转轴, 将罩盖部1和套筒部2向左翻转, 使医用 敷贴片6的右端露出, 如图21所示, 上述过程中, 左斜壁13底沿MN保持压紧着医用敷贴片6; 此后可用手拉扯第二保护膜下层67露出段, 直至将第二保护膜完全拉开,。
36、 接着利用第二粘 结层64使医用敷贴片6的右端粘紧皮肤, 由此实现医用敷贴片6固定在引流孔71上方, 实现 在密封环境下拔管并自动贴住引流孔71。 此后, 也可以根据需要再利用其它敷贴片将医用 敷贴片6覆盖, 进一步实现引流孔71的封堵。 0052 上述实施例中, 左斜壁13的倾斜角度可以改为25 , 也可以改为45 或55 等。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5233352 B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1/15 页 10 CN 105233352 B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2/15 页 11 CN 105233352 B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3/15。
37、 页 12 CN 105233352 B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4/15 页 13 CN 105233352 B 13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5/15 页 14 CN 105233352 B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6/15 页 15 CN 105233352 B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7/15 页 16 CN 105233352 B 16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8/15 页 17 CN 105233352 B 17 图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9/15 页 18 CN 105233352 B 18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10/15 页 19 CN 105233352 B 19 图 13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11/15 页 20 CN 105233352 B 20 图 15 图 16 说 明 书 附 图 12/15 页 21 CN 105233352 B 21 图 17 图 18 说 明 书 附 图 13/15 页 22 CN 105233352 B 22 图 19 图 20 说 明 书 附 图 14/15 页 23 CN 105233352 B 23 图 21 说 明 书 附 图 15/15 页 24 CN 105233352 B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