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保持架的支柱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50231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6705.1

申请日:

1991.05.22

公开号:

CN1067100A

公开日:

1992.12.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F16C33/00

主分类号:

F16C33/00

申请人:

刘申川;

发明人:

刘申川

地址:

422000湖南省邵阳市九十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金属棒料制造轴承双挡圈组合保持架的支柱的方法,属轴承制造技术。本发明的模锻工艺使金属棒料产生塑性变形,支柱的制造不需进行切削加工即可达到制造精度。它能最大幅度地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并确保制造精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金属棒料制造双档圈组合保持架的支柱的办法,属于轴承制造技术。其特征在于凸模[1]和凹模[2]及顶杆[3]向金属棒坯料[4]施加多向压力后,金属棒坯料[4]的截面形状变成与支柱[9]的截面基本相似的形状,坯料[4]中的一部分金属流动后转移到契头型腔里变成支柱[9]的契头,契头不需再切削加工,成形模锻制成的精挤坯件[8]通过精挤凹模[7]后,其截面的形状、尺寸、光洁度均符合支柱[9]的技术要求,均不需要切削加工。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轴承制造技术。

    现有双挡圈组合保持架中的支柱,都是先将金属棒料冷拨成型材,然后切断,再铣削加工支柱的契头。这种方法,铣加工契头生产效率不高,刀具磨损消耗大,材料利用率只有60-70%,制造成本偏高,且难于保证制造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加工废料和高效率制造支柱的方法,大幅度地降低支柱的制造成本,且确保制造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在于合理地将冷(或热)挤压、镦粗、模锻等工艺方法相结合,结合后的复合工艺,简称为模锻。模锻使轴向不对称复杂形状的支柱实现了挤压成形,用无切削工艺制造支柱。

    以下结合附图与工艺流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与说明。

    图1:成形模锻示意图

    图2:精挤示意图

    图3:支柱图

    图4:精挤坯件图

    本发明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棒料冲切-成形模锻-精挤

    棒料冲切长度为成形模锻所需坯料的长度,棒料的截面积按体积相等的原理计算初定,并经试验确定。成形模锻坯料的长度比支柱长度(即兜孔深度)略小。若成形模锻用冷模锻,则需按冷挤压工艺要求增加坯料的软化和表面处理工序。成形模锻是本发明的关键,模具设计与制造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利于金属在模内流动和转移。

    参看各附图。成形凹模[2]中部型腔地截面与支柱[9]的截面基本相似,而精挤凹模[7]的横截面与支柱[9]的截面相同。成形凹模[2]里的契头型腔的截面与支柱[9]的契头截面相同。当凹模[1]向下运动时,将金属棒坯料[4]压入凹模[2]与顶杆[3]之中,坯料塑性变形充满中部型腔后,凹模再继续向下运动,中部型腔内多余部分的金属,在凸凹模与顶杆的多向压力的作用下,向契头型腔内转移,变形为支柱的契头,契头不再进行切削加工。成形模锻制成的精挤坯件[8]去除毛刺与飞边后,将其置于精挤模的定位圈[6]内,凸模[5]向下运动逼使精挤坯件从精挤凹模[7]中通过,使其截面形状、尺寸、光洁度完全符合支柱[9]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由于采用无切削工艺制造支柱,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全面推广应用双挡圈组合保持架。

轴承保持架的支柱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轴承保持架的支柱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轴承保持架的支柱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承保持架的支柱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保持架的支柱的制造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金属棒料制造轴承双挡圈组合保持架的支柱的方法,属轴承制造技术。本发明的模锻工艺使金属棒料产生塑性变形,支柱的制造不需进行切削加工即可达到制造精度。它能最大幅度地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并确保制造精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