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8494037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2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008571.8

申请日:

20180104

公开号:

CN108310536A

公开日:

201807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58

主分类号:

A61M5/158

申请人: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永曦

地址:

350008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工业区浦上台江园冠浦路138号

优先权:

CN201810008571A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如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留置针,特别是一种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包括留置导管组件和针管穿刺组件,其组成要点在于:还包括一种环形卡圈,针座内环体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前后两凸卡,前后两凸卡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的厚度匹配,环形卡圈以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爬越两凸卡的方式限制在两凸卡之间,环形卡圈一端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另一端内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环形内凸卡套触在针座内环体的外周面上,在撤针外力的继续作用下,环形卡圈滑出与针座的卡接,并变成了与收纳管形成扣接。优点:改善了收纳管与针座连接、能够有效约束针管外摆出收纳管滑槽;改善了收纳管与针座连接、收纳管与针座不易脱离。

权利要求书

1.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其包括留置导管组件和针管穿刺组件,针管穿刺组件包括针管组件和针管收纳管,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和针管,针座包括同轴分布的内外两环体,两环体之间通过径向延伸的滑筋固接,收纳管穿套在外环体与内环体之间,针管固接在内环体的固针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环形卡圈,针座内环体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前后两凸卡,前后两凸卡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的厚度匹配,环形卡圈以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爬越两凸卡的方式限制在两凸卡之间,环形卡圈一端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另一端内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收纳管内腔是一种前大后小的阶梯腔而具有阶梯肩,此阶梯肩前方的大阶梯腔中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此环形内凸卡相对阶梯肩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的厚度匹配,环形卡圈的环形外凸卡套触在收纳管的大阶梯腔中,环形卡圈的环形内凸卡套触在针座内环体的外周面上,撤针时随针座后撤的环形卡圈,先是其环形外凸卡爬越过收纳管的环形内凸卡,此后其环形内凸卡与收纳管的阶梯肩抵触止动,在撤针外力的继续作用下,环形卡圈滑出与针座的卡接,并变成了与收纳管形成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收纳管前端外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针座外环体内侧是一阶梯腔而具有阶梯肩,前段直径比后段大,前段能够收纳收纳管前端外凸卡收纳在较大的前段,阶梯肩则与收纳管上环形外凸卡止动卡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针座外环体上一内周面上沿轴向贯穿有一弹性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留置针,特别是一种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防止针管外露的留置针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其由留置导管组件1和针管穿刺组件2组成。针管穿刺组件由针管组件2.1和针管收纳管2.2组成,针管组件2.1包括针座和针管,针座包括同轴分布的内外两环体,两环体之间通过径向延伸的滑筋固接,收纳管2.2穿套在外环体的内壁上,针管固接在内环体的固针体上。当留置针穿刺置管完成后,撤出针管,针座顺着针管收纳管上滑槽2.2.1,滑入收纳管尾端的止动槽内,如图2所示,由于在径向上,针座与收纳管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当朝向收纳管滑槽方向掰动针座,针座轴线会与收纳管轴线形成一定夹角,而固接于针座上针管就会随着针座一起摆动,结果已使用过的针管针尖会摆出收纳管的滑槽,而极易刺伤人。这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一不足之处。另一不足之处在于:留置针在使用前,收纳管插接于针座上环形腔内,与针座之间是靠阻尼连接,使用过程中要是不小心,很容易将收纳管拔离针座,而导致需将收纳管插回针座内,才能用于后续收纳针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善收纳管与针座连接、能约束针管外摆出收纳管滑槽的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另一个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善收纳管与针座连接、收纳管与针座不易脱离的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其包括留置导管组件和针管穿刺组件,针管穿刺组件包括针管组件和针管收纳管,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和针管,针座包括同轴分布的内外两环体,两环体之间通过径向延伸的滑筋固接,收纳管穿套在外环体与内环体之间,针管固接在内环体的固针体上,其组成要点在于:还包括一种环形卡圈,针座内环体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前后两凸卡,前后两凸卡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的厚度匹配,环形卡圈以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爬越两凸卡的方式限制在两凸卡之间,环形卡圈一端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另一端内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收纳管内腔是一种前大后小的阶梯腔而具有阶梯肩,此阶梯肩前方的大阶梯腔中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此环形内凸卡相对阶梯肩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的厚度匹配,环形卡圈的环形外凸卡套触在收纳管的大阶梯腔中,环形卡圈的环形内凸卡套触在针座内环体的外周面上,撤针时随针座后撤的环形卡圈,先是其环形外凸卡爬越过收纳管的环形内凸卡,此后其环形内凸卡与收纳管的阶梯肩抵触止动,在撤针外力的继续作用下,环形卡圈滑出与针座的卡接,并变成了与收纳管形成扣接。

这样,环形卡圈遮蔽了一定宽度滑槽槽口,针座再滑移直至滑入收纳管后端止动卡内,针管收纳完成,这时针管前端正好处于卡圈前端之前,针管外摆受到约束。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收纳管前端外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针座外环体内侧是一阶梯腔而具有阶梯肩,前段直径比后段大,前段能够收纳收纳管前端外凸卡收纳在较大的前段,阶梯肩则与收纳管上环形外凸卡止动卡触。

这样,收纳管与针座因止动卡触而不易脱离。

针座外环体上一内周面上沿轴向贯穿有一弹性槽。

弹性槽使外环体在外力作用下便于弹性变形,便于装配时与收纳管套接,爬过收纳管上外凸卡。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改善了收纳管与针座连接、能够有效约束针管外摆出收纳管滑槽;改善了收纳管与针座连接、收纳管与针座不易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防止针管外露的留置针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防止针管外露的留置针撤针后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所述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环形卡圈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是图3中的环形卡圈的结构示意立体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收纳管的结构示意立体剖视图;

图7是图3中的针座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8是图3中的针座自前向后正视的视图;

图9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所述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撤针后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图3-图9,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其包括留置导管组件和针管穿刺组件,针管穿刺组件包括针管组件和针管收纳管,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和针管,针座包括同轴分布的内外两环体,两环体之间通过径向延伸的滑筋固接,收纳管穿套在外环体与内环体之间,针管固接在内环体的固针体上,还包括一种环形卡圈2.3,针座内环体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前后两凸卡2.1.1、2.1.2,前后两凸卡2.1.1、2.1.2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2.3的厚度匹配,环形卡圈2.3以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爬越两凸卡2.1.1、2.1.2的方式限制在两凸卡2.1.1、2.1.2之间,环形卡圈2.3一端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2.3.1,另一端内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2.3.2,收纳管内腔是一种前大后小的阶梯腔而具有阶梯肩2.2.5,此阶梯肩2.2.5前方的大阶梯腔中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2.2.3,此环形内凸卡2.2.3相对阶梯肩2.2.5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2.3的厚度匹配,环形卡圈2.3的环形外凸卡2.3.1套触在收纳管的大阶梯腔中,环形卡圈的环形内凸卡2.3.2套触在针座内环体的外周面上,撤针时随针座后撤的环形卡圈2.3,先是其环形外凸卡2.3.1爬越过收纳管的环形内凸卡2.2.3,此后其环形内凸卡2.3.2与收纳管的阶梯肩2.2.5抵触止动,在撤针外力的继续作用下,环形卡圈2.3滑出与针座的卡接,并变成了与收纳管形成扣接。、

参照图4和图5,卡圈是一具有一定宽度环形圈,其中一端外侧设置复数个薄型外凸卡2.3.1,凸卡可以是整圈薄型凸缘,另一端内侧设置一环形内凸卡2.3.2。卡圈装配时首先与针座上固针体套接,卡入固针体外侧轴线间隔凸卡之间。

参照图6,针管收纳管前段内腔设有置一定长度阶梯腔2.2.2,阶梯腔直径要比后段内腔直径要大,阶梯肩2.2.5能够阻挡卡圈后端面,滞留住卡圈不会往后滑移,在距阶梯肩一定距离设有环形内凸卡2.2.3,内凸卡与阶梯肩之间距离能够容纳卡圈。在收纳管前端外侧设有防分离外凸卡2.2.4,。

参照图7和图8,针座上固针体外侧设有间断前环形凸卡2.1.1,距离前环形凸卡一定距离又设有复数个后凸卡2.1.2,两前后凸卡之间距离足够容纳卡圈。针座外环体内侧是一阶梯腔,前段直径比后段大,前段能够收纳收纳管前端外凸卡,阶梯肩能卡阻收纳管上外凸卡2.2.4。针座外环体上一内周面上沿轴向贯穿有一弹性槽2.1.3,便于装配时与收纳管套接,爬过收纳管上外凸卡2.2.4。

装配使用:

首先卡圈套入针座上固针体,稍微用力推动卡圈,让卡圈爬过固针体上间断环形凸卡,扣接在固针体上前后凸卡之间,再装配固接针管,再与导管组件组配,最后,将针管收纳管前端朝向针座后端面,插向针座上环形腔,收纳管上滑槽与针座上滑筋对齐,用力将收纳管插过环形腔,与针座形成拉开分离止动勾接,装配完成,如图3所示,

留置针使用时,手持针座上操作翼片,按照留置针穿刺规范,穿刺置管成功后,撤出穿刺组件,这时针管还没收入针管收纳管中,继续手持操作翼片,另一只手手指可抵住收纳管后端面,往前推送收纳管,或者,继续手持操作翼片,将收纳管后端面朝向平台,后端面抵住平台,缓缓往平台方向滑移针座,当针座滑移时,套接在固针体上卡圈也随针座一起滑移,滑移一定距离,卡圈前端薄形外凸卡与收纳管内环形凸卡相抵,由于收纳管具有开口滑槽,具有一定外撑扩张弹性,卡圈在针座带动下,薄形外凸卡爬过收纳管内环形凸卡,再继续滑移,卡圈后端面碰触收纳管内阶梯肩,与阶梯肩相抵止动,针座继续滑移,卡圈滑出与针座的卡接,如此卡圈变成了与收纳管形成了扣接,遮蔽了一定宽度滑槽槽口,针座再滑移直至滑入收纳管后端止动卡内,针管收纳完成,这时针管前端正好处于卡圈前端之前,针管外摆受到约束,如图9所示。

本发明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008571.8 (22)申请日 2018.01.04 (71)申请人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 公司 地址 350008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工业区浦 上台江园冠浦路138号 (72)发明人 陈永曦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5201 代理人 陈如涛 (51)Int.Cl. A61M 5/158(2006.01) (54)发明名称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留置针, 特别是一种环 形卡圈式防止针。

2、管裸露的留置针, 包括留置导管 组件和针管穿刺组件, 其组成要点在于: 还包括 一种环形卡圈, 针座内环体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 置有前后两凸卡, 前后两凸卡的轴向距离与环形 卡圈的厚度匹配, 环形卡圈以在外力作用下可以 爬越两凸卡的方式限制在两凸卡之间, 环形卡圈 一端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 布的环形外凸卡, 另一端内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 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 环形内凸卡套触在 针座内环体的外周面上, 在撤针外力的继续作用 下, 环形卡圈滑出与针座的卡接, 并变成了与收 纳管形成扣接。 优点: 改善了收纳管与针座连接、 能够有效约束针管外摆出收纳管滑槽; 改善了收 纳管与针座连。

3、接、 收纳管与针座不易脱离。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108310536 A 2018.07.24 CN 108310536 A 1.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其包括留置导管组件和针管穿刺组件, 针管穿 刺组件包括针管组件和针管收纳管, 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和针管, 针座包括同轴分布的内外 两环体, 两环体之间通过径向延伸的滑筋固接, 收纳管穿套在外环体与内环体之间, 针管固 接在内环体的固针体上,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种环形卡圈, 针座内环体外周面沿轴向间隔 设置有前后两凸卡, 前后两凸卡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的厚度匹配, 环形卡圈以在外力作 用下可以爬越两凸卡的方式。

4、限制在两凸卡之间, 环形卡圈一端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或者连 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 另一端内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 卡, 收纳管内腔是一种前大后小的阶梯腔而具有阶梯肩, 此阶梯肩前方的大阶梯腔中设置 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 此环形内凸卡相对阶梯肩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 的厚度匹配, 环形卡圈的环形外凸卡套触在收纳管的大阶梯腔中, 环形卡圈的环形内凸卡 套触在针座内环体的外周面上, 撤针时随针座后撤的环形卡圈, 先是其环形外凸卡爬越过 收纳管的环形内凸卡, 此后其环形内凸卡与收纳管的阶梯肩抵触止动, 在撤针外力的继续 作用下, 环形卡圈滑出与针座的卡接, 并变成。

5、了与收纳管形成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其特征在于, 收纳管前端 外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 针座外环体内侧是一阶梯腔而具有阶 梯肩, 前段直径比后段大, 前段能够收纳收纳管前端外凸卡收纳在较大的前段, 阶梯肩则与 收纳管上环形外凸卡止动卡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其特征在于, 针座外环体 上一内周面上沿轴向贯穿有一弹性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310536 A 2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留置针, 特别是一种环形卡圈式防止。

6、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一种防止针管外露的留置针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 其由留置导管组件1和针 管穿刺组件2组成。 针管穿刺组件由针管组件2.1和针管收纳管2.2组成, 针管组件2.1包括 针座和针管, 针座包括同轴分布的内外两环体, 两环体之间通过径向延伸的滑筋固接, 收纳 管2.2穿套在外环体的内壁上, 针管固接在内环体的固针体上。 当留置针穿刺置管完成后, 撤出针管, 针座顺着针管收纳管上滑槽2.2.1, 滑入收纳管尾端的止动槽内, 如图2所示, 由 于在径向上, 针座与收纳管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当朝向收纳管滑槽方向掰动针座, 针座轴线 会与收纳管轴线形成一定夹角, 。

7、而固接于针座上针管就会随着针座一起摆动, 结果已使用 过的针管针尖会摆出收纳管的滑槽, 而极易刺伤人。 这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一不足之处。 另一 不足之处在于: 留置针在使用前, 收纳管插接于针座上环形腔内, 与针座之间是靠阻尼连 接, 使用过程中要是不小心, 很容易将收纳管拔离针座, 而导致需将收纳管插回针座内, 才 能用于后续收纳针管。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而提供一种改善收纳管与针座连 接、 能约束针管外摆出收纳管滑槽的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本发明的进一步 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另一个不足之处, 而提供一种改善收纳管与针座连接、 收纳管。

8、 与针座不易脱离的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0005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其包括留置导管组件和针管穿刺组件, 针管 穿刺组件包括针管组件和针管收纳管, 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和针管, 针座包括同轴分布的内 外两环体, 两环体之间通过径向延伸的滑筋固接, 收纳管穿套在外环体与内环体之间, 针管 固接在内环体的固针体上, 其组成要点在于: 还包括一种环形卡圈, 针座内环体外周面沿轴 向间隔设置有前后两凸卡, 前后两凸卡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的厚度匹配, 环形卡圈以在 外力作用下可以爬越两凸卡的方式限制在两凸卡之间, 环形卡圈一端外周面沿。

9、周向设置有 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 另一端内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 内凸卡, 收纳管内腔是一种前大后小的阶梯腔而具有阶梯肩, 此阶梯肩前方的大阶梯腔中 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 此环形内凸卡相对阶梯肩的轴向距离与环形 卡圈的厚度匹配, 环形卡圈的环形外凸卡套触在收纳管的大阶梯腔中, 环形卡圈的环形内 凸卡套触在针座内环体的外周面上, 撤针时随针座后撤的环形卡圈, 先是其环形外凸卡爬 越过收纳管的环形内凸卡, 此后其环形内凸卡与收纳管的阶梯肩抵触止动, 在撤针外力的 继续作用下, 环形卡圈滑出与针座的卡接, 并变成了与收纳管形成扣接。 0006 这样, 。

10、环形卡圈遮蔽了一定宽度滑槽槽口, 针座再滑移直至滑入收纳管后端止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8310536 A 3 卡内, 针管收纳完成, 这时针管前端正好处于卡圈前端之前, 针管外摆受到约束。 0007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0008 收纳管前端外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凸卡, 针座外环体内侧 是一阶梯腔而具有阶梯肩, 前段直径比后段大, 前段能够收纳收纳管前端外凸卡收纳在较 大的前段, 阶梯肩则与收纳管上环形外凸卡止动卡触。 0009 这样, 收纳管与针座因止动卡触而不易脱离。 0010 针座外环体上一内周面上沿轴向贯穿有一弹性槽。 0011 。

11、弹性槽使外环体在外力作用下便于弹性变形, 便于装配时与收纳管套接, 爬过收 纳管上外凸卡。 0012 综上所述,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改善了收纳管与针座连接、 能够有 效约束针管外摆出收纳管滑槽; 改善了收纳管与针座连接、 收纳管与针座不易脱离。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防止针管外露的留置针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防止针管外露的留置针撤针后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所述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环形卡圈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是图3中的环形卡圈的结构示意立体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收纳管的结构示。

12、意立体剖视图; 图7是图3中的针座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8是图3中的针座自前向后正视的视图; 图9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所述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撤针后的结构示意立 体图。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最佳实施例: 参照图3-图9,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其包括留置导管组件和针管穿刺组 件, 针管穿刺组件包括针管组件和针管收纳管, 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和针管, 针座包括同轴分 布的内外两环体, 两环体之间通过径向延伸的滑筋固接, 收纳管穿套在外环体与内环体之 间, 针管固接在内环体的固针体上, 还包括一种环形卡圈2.3, 针座内环体外周。

13、面沿轴向间 隔设置有前后两凸卡2.1.1、 2.1.2, 前后两凸卡2.1.1、 2.1.2的轴向距离与环形卡圈2.3的 厚度匹配, 环形卡圈2.3以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爬越两凸卡2.1.1、 2.1.2的方式限制在两凸卡 2.1.1、 2.1.2之间, 环形卡圈2.3一端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外 凸卡2.3.1, 另一端内周面设置有或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2.3.2, 收纳管内腔 是一种前大后小的阶梯腔而具有阶梯肩2.2.5, 此阶梯肩2.2.5前方的大阶梯腔中设置有或 者连续或者间隔分布的环形内凸卡2.2.3, 此环形内凸卡2.2.3相对阶梯肩2.2.5的轴向距 。

14、离与环形卡圈2.3的厚度匹配, 环形卡圈2.3的环形外凸卡2.3.1套触在收纳管的大阶梯腔 中, 环形卡圈的环形内凸卡2.3.2套触在针座内环体的外周面上, 撤针时随针座后撤的环形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8310536 A 4 卡圈2.3, 先是其环形外凸卡2.3.1爬越过收纳管的环形内凸卡2.2.3, 此后其环形内凸卡 2.3.2与收纳管的阶梯肩2.2.5抵触止动, 在撤针外力的继续作用下, 环形卡圈2.3滑出与针 座的卡接, 并变成了与收纳管形成扣接。 、 参照图4和图5, 卡圈是一具有一定宽度环形圈, 其中一端外侧设置复数个薄型外凸卡 2.3.1, 凸卡可以是整圈薄型凸缘。

15、, 另一端内侧设置一环形内凸卡2.3.2。 卡圈装配时首先与 针座上固针体套接, 卡入固针体外侧轴线间隔凸卡之间。 0016 参照图6, 针管收纳管前段内腔设有置一定长度阶梯腔2.2.2, 阶梯腔直径要比后 段内腔直径要大, 阶梯肩2.2.5能够阻挡卡圈后端面, 滞留住卡圈不会往后滑移, 在距阶梯 肩一定距离设有环形内凸卡2.2.3, 内凸卡与阶梯肩之间距离能够容纳卡圈。 在收纳管前端 外侧设有防分离外凸卡2.2.4,。 0017 参照图7和图8, 针座上固针体外侧设有间断前环形凸卡2.1.1, 距离前环形凸卡一 定距离又设有复数个后凸卡2.1.2, 两前后凸卡之间距离足够容纳卡圈。 针座外环。

16、体内侧是 一阶梯腔, 前段直径比后段大, 前段能够收纳收纳管前端外凸卡, 阶梯肩能卡阻收纳管上外 凸卡2.2.4。 针座外环体上一内周面上沿轴向贯穿有一弹性槽2.1.3, 便于装配时与收纳管 套接, 爬过收纳管上外凸卡2.2.4。 0018 装配使用: 首先卡圈套入针座上固针体, 稍微用力推动卡圈, 让卡圈爬过固针体上间断环形凸卡, 扣接在固针体上前后凸卡之间, 再装配固接针管, 再与导管组件组配, 最后, 将针管收纳管 前端朝向针座后端面, 插向针座上环形腔, 收纳管上滑槽与针座上滑筋对齐, 用力将收纳管 插过环形腔, 与针座形成拉开分离止动勾接, 装配完成, 如图3所示, 留置针使用时, 。

17、手持针座上操作翼片, 按照留置针穿刺规范, 穿刺置管成功后, 撤出穿 刺组件, 这时针管还没收入针管收纳管中, 继续手持操作翼片, 另一只手手指可抵住收纳管 后端面, 往前推送收纳管, 或者, 继续手持操作翼片, 将收纳管后端面朝向平台, 后端面抵住 平台, 缓缓往平台方向滑移针座, 当针座滑移时, 套接在固针体上卡圈也随针座一起滑移, 滑移一定距离, 卡圈前端薄形外凸卡与收纳管内环形凸卡相抵, 由于收纳管具有开口滑槽, 具有一定外撑扩张弹性, 卡圈在针座带动下, 薄形外凸卡爬过收纳管内环形凸卡, 再继续滑 移, 卡圈后端面碰触收纳管内阶梯肩, 与阶梯肩相抵止动, 针座继续滑移, 卡圈滑出与针。

18、座 的卡接, 如此卡圈变成了与收纳管形成了扣接, 遮蔽了一定宽度滑槽槽口, 针座再滑移直至 滑入收纳管后端止动卡内, 针管收纳完成, 这时针管前端正好处于卡圈前端之前, 针管外摆 受到约束, 如图9所示。 0019 本发明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8310536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108310536 A 6 图3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108310536 A 7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108310536 A 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108310536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