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4875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49719.2

申请日:

2010.11.19

公开号:

CN102462716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258申请公布日:20120523|||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258; A61K9/16; A23L1/29; A61P1/14; A61P9/10; A61P25/04; A61P31/04

主分类号:

A61K36/258

申请人:

天津尖峰弗兰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倩

地址:

300457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大街80号天大科技园B9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它由厚朴提取物、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6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35-89%,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上述微丸制剂可以按照要求制备成缓释或肠溶制剂。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微丸具有杀菌、镇静安神等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它是由厚朴提取物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 其特征在于药 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10-60%, 赋形剂重 量百分含量为 35-89%, 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1-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缓释剂型。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肠溶剂型。
4: 根据权利要求 1 的所述的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其中所述的赋形剂为选自蔗 糖、 糊精、 淀粉、 维晶纤维素、 乳糖、 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 乙基纤 维素、 丙烯酸树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 烷酮、 纤维素类、 树脂类、 糖类、 动物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 根据权利要求 1-5 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为 : (1) 取厚朴提取物, 加入赋形剂, 粉碎到微粉化的级别, 混匀 ; (2) 将粘合剂溶于水、 无水乙醇或含水乙醇中的溶液中 ; (3) 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微丸。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中所述的微丸成型技术包括选自泛丸法、 挤 压 - 滚圆成丸法或离心 - 流化造丸法。

说明书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食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厚朴提取物制成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厚朴提取物为木兰科植物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 的皮的提 取物。主要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 厚朴酚 (Magnolol)、 和厚朴酚 (Honokiol)、 和厚朴新酚 等, 以及单萜木脂素类化合物, 降木脂素类化合物, 双木脂素类化合物, 挥发油类及其它成 分。具有抗菌、 镇静中枢神经、 肌肉松弛、 抗溃疡等作用。用于治疗中风、 伤寒、 感冒头痛、 气 淤、 血淤、 食积气滞等。
     目前, 关于厚朴提取物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这些产品基本均为普通的 片剂和胶囊剂, 但上述剂型存在崩解时间长 ; 在体内的某一部位点崩解, 对胃粘膜有一定的 刺激性 ; 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 基于上述问题, 我们将在医药领域发展迅速的微丸技术引入 到食品领域, 将本品制成了在体内释放可控、 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微丸型产品, 以更好地满足 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微丸制剂的制备过程中一般要加入赋形剂、 粘合剂、 致孔剂、 崩解剂、 增塑剂等药 用辅料 【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 颜耀东等,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年, 257-258】 , 在微丸的研究过程中, 需要对制剂制备进行深入的研究, 才能制备出合格的微丸产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 我们对厚朴提取物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 以溶出度为 指标, 通过科学的试验, 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并且对赋形剂和粘合剂进行重量 百分含量的确定 : “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 为 10% -60%,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35% -89%, 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1% -5%” ; 通过这 个完整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现有技术的微丸的制备方法, 就可以制备出符 合要求的微丸制剂 ; 将上述微丸制剂可以制备成符合要求的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 有利于 服用者的依从性。我们针对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进行深入 的研究, 意外的发现将厚朴提取物与赋形剂进行了充分的粉碎, 即微粉化粉碎, 使厚朴提取 物很好地分散到了赋形剂中, 使粒径达到了微粉级, 用这样的物料制成微丸, 在体内释放的 过程中, 主成分可以随着赋形剂的溶解而迅速释放出来, 且本品是由几百粒小的微丸单元 组成, 在体内分散面积大, 与吸收器官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大, 固使得本品服用后起效迅速, 生物利用度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提供一种厚朴提取物的新制剂—— 微丸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简单、 方便、 易于操作。本发明厚朴提取物, 按照现有文献方法或专利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它是由厚朴提取物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 其特征在于 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10-60%, 赋形剂 重量百分含量为 35-89%, 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1-5%。
     上述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缓释剂型。
     或上述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肠溶剂型。
     其中所述的赋形剂为选自蔗糖、 糊精、 淀粉、 微晶纤维素、 乳糖、 甲基纤维素、 羧甲 基纤维素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 乙基纤维素、 丙烯酸树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中的一 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纤维素类、 树脂类、 糖类、 动物酸中的一种 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微丸制剂可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 以现有技术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制 备, 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制备 :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为 :
     (1) 取厚朴提取物, 加入赋形剂, 粉碎到微粉化的级别, 混匀 ;
     (2) 将粘合剂溶于水、 无水乙醇或含水乙醇中的溶液中 ;
     (3) 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微丸。
     其中所述的微丸成型技术包括选自泛丸法、 挤压 - 滚圆成丸法或离心 - 流化造丸 法。
     传统技术中, 药材或提取物的粉碎程度为粗粉 ( 内服用、 粒径 850um±70um、 过 24 目筛 )、 中粉 ( 内服用、 粒径 250um±9.9um、 过 65 目筛 )、 细粉 ( 外伤用、 粒径 150um±6.6um、 过 100 目 筛 )、 最 细 粉 ( 点 眼 用、 粒 径 125um±5.8um、 过 120 目 筛 ) 和 极 细 粉 ( 粒 径 75um±4.1um、 过 200 目筛 ), 本发明则采用微粉化技术将厚朴提取物粉碎成微粉, 其平均 粒径一般小于 10um, 主要分布在 1 ~ 20um。微粉化方法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 : 物理粉 碎法, 例如机械冲击式粉碎机、 气流粉碎机、 球磨机、 振动磨、 搅拌磨、 雷蒙磨、 高压微粉磨机 等; 物理化学合成法, 包括喷雾干燥、 原位微粉化及超临界流体技术等。与传统粉碎技术相 比, 本工艺主要优势在于 : 增加有效成分吸收率, 提高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与 其颗粒比表面积成正比, 而比表面积与粒径成反比。因此, 有效成分的粒径越细, 则其比表 面积越大, 越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据研究, 肠胃对物质颗粒的最佳吸收粒度为 15um 左 右, 而微米成分的颗粒就达到了这个最佳吸收细度水平 ; 由于微米级有效成分在胃肠道的 溶解度明显增加, 从而增加其生物利用度, 加快了其起效时间。
     本发明中的微丸成型技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微丸成型技术, 这些技术包 括但不限于 : 泛丸法、 挤压 - 滚圆成丸法、 或离心 - 流化造丸法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1) 现有技术中, 没有厚朴提取物制备成微丸制剂的技术, 我们通过对厚朴提取 物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 以溶出度为指标, 通过科学的试验, 确定药用辅料为赋 形剂和粘合剂, 而没有其它的药用辅料, 并且对赋形剂和粘合剂进行重量百分含量的确定 : “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10-60%,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35-89%, 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1-5%” ; 通过这个完整的技术方案, 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按照现有技术的微丸的制备方法, 就可以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微丸制剂 ; 将上 述微丸制剂可以制备成符合要求的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 有利于服用者的依从性。本发明 微丸与现有技术厚朴提取物技术相比, 辅料用量少, 质量稳定, 具有较好的疗效重现性, 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 ; 本产品微丸在吸收器官表面分布的面积增大, 使生物利用度提高而局部 刺激较少或消除,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2) 我们针对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进行深入的研 究, 意外的发现将厚朴提取物与赋形剂进行了充分的粉碎, 即微粉化粉碎, 使厚朴提取物很 好地分散到了赋形剂中, 使粒径达到了微粉级, 用这样的物料制成微丸, 在体内释放的过程 中, 主成分可以随着赋形剂的溶解而迅速释放出来, 且本品是由几百粒小的微丸单元组成, 在体内分散面积大, 与吸收器官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大, 固使得本品服用后起效迅速, 生物利 用度高。
     一、 溶出度对比实验 :
     本发明微丸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不同组方制成快速释放或慢速释放的微丸, 属于多 剂量剂型, 可由不同释药速度的微丸组成。也可通过包衣技术, 将微丸制成胃溶型、 肠溶型 等定位释放微丸。 本微丸可以装胶囊制成胶囊剂, 或压片制成片剂, 或做成其他的各种包装 形式。我们将本品与市售的片剂和普通胶囊剂进行了体外释放对比试验 ( 实验方法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溶出度检测分析方法 ), 结果如下 : 普通胶囊剂 ( 成都某厂家生产, 批号 : 20090605) 在胃液中 30 分钟溶出率为 60%;
     片剂 ( 成都某厂家生产, 批号 : 20090713) 在胃液中 30 分钟溶出率为 64% ;
     而本品在胃液中 30 分钟溶出率即达 90%。
     同时,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微丸进行包衣的技术, 通过不同的包衣材料, 使产品成为 缓释、 控释、 肠溶等不同规格的产品。
     我们将本品制成缓释微丸后, 具有 12 小时的缓释功能, 因此能有效的控制厚朴皂 苷的释放量, 安全性、 有效性较好 ; 缓释微丸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疗效浓度, 并维持平稳、 长时间的有效浓度, 血药浓度波动小 ; 同时本品比普通的剂型减少了服用的总剂量, 减少了 消费者的服用次数。我们将本品通过体外释放模拟试验发现, 其释放曲线明显, 在 2h 时, 释 放度为 25%以上 ; 5h 时, 释放度为 50%以上 ; 8h 时, 释放度为 75%以上 ; 12h 时, 释放度为 90%以上。
     对于一些存在胃部疾患的消费者, 为了避免产品对胃的影响, 同时使本品更好地 被人体吸收, 我们还可以将本品制成肠溶制剂, 即通过对微丸进行包肠溶衣技术, 使产品达 到肠溶的目的。我们将本肠溶微丸进行体外释放模拟试验发现, 微丸在人工胃液中 2 个小 时没有任何的溶出, 外观也没有任何变化, 当我们将其取出放到人工肠液中溶出试验时, 其 30 分钟释放度便达到了 85%以上。
     二、 微丸制剂研究过程 :
     取厚朴提取物, 按照现有文献微丸制备的方法 【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 颜 耀东等,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年, 257-258】 进行制备, 制备不出合格的微丸制剂, 因 此, 我们进一步研究, 通过下述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
     1、 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10%,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85%, 粘
     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5%。
     2、 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60%,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38%, 粘 合剂的百分含 2%。
     3、 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40%,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57%, 粘 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3%。
     4、 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55%,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41%, 粘 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4%。
     5、 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25%,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74%, 粘 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1%。
     取上述不同实验方案的微丸,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 ) 附录溶出 度检测方法, 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 : 上述不同方案的微丸在 30 分钟的溶出度达到 85%以上, 充分说明本发 明制备的微丸制剂具有科学意义。
     三、 制备实施例 :
     实施例 1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 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10%,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85%, 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5%, 制备出 合格微丸制剂。
     实施例 2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 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60%,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38%, 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2%。
     实施例 3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 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20%,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76.5%, 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3.5%。
     实施例 4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 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45%,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51%, 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4%。
     实施例 5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 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 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 55%, 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 41%, 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 4%。
     上述实施例 1-5 中的微丸制剂, 可以按照不同要求制备成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
     上述实施例 1-5 中的微丸制剂粘合剂和赋形剂的选择, 按照药剂学微丸制剂常规 辅料选择即可。
     上述实施例 1-5 中微丸的制备方法按照现有文献微丸的制备方法即可。
     实施例 6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 厚朴提取物 10 克 (10% ), 微晶纤维素 85 克 (85% ), 羟 丙基甲基纤维素 5 克 (5% ) ;
     实施例 7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 厚朴提取物 60 克 (60% ), 蔗糖、 糊精、 淀粉、 维晶纤维素、乳糖和甲基纤维素共 38 克 (38% ), 聚乙烯吡咯烷酮 2 克 (2% ) ;
     实施例 8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 厚朴提取物 50 克 (50% ), 蔗糖 47 克 (47% ), 纤维素类、 树脂类和糖类共 3 克 (3% ) ;
     实施例 9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 厚朴提取物 25 克 (25% ), 羧甲基纤维素钠、 乙基纤维素、 丙烯酸树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共 73 克 (73% ), 树脂类 2 克 (2% ) ;
     实施例 10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 厚朴提取物 45 克 (45% ), 淀粉共 51 克 (51% ), 纤维素 类、 树脂类和糖类共 4 克 (4% ) ;
     实施例 11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 厚朴提取物 30g(30% ), 蔗糖 68g(68% ), 聚乙烯吡咯烷 酮 2g(2% ) ;
     实施例 12
     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 厚朴提取物 15g(15% ), 淀粉 80g(80% ), 聚乙烯吡咯烷 酮 5g(5% ) 上述实施例 1-12 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方法制备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制备 :
     实施例 13
     (1) 取上述配方量的厚朴提取物加入赋形剂, 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 混匀 ;
     (2) 将粘合剂溶于 70%乙醇溶液 ;
     (3) 采用挤压 - 滚圆成丸法制成微丸。
     实施例 14
     (1) 取上述配方量的厚朴提取物加入赋形剂, 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 混匀 ;
     (2) 将粘合剂溶于水中 ;
     (3) 采用泛丸法制成微丸。
     实施例 15
     (1) 取上述配方量的厚朴提取物加入赋形剂, 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 混匀 ;
     (2) 将粘合剂溶于无水乙醇中 ;
     (3) 采用离心 - 流化造丸法制成微丸。
     注: 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具体技术方案, 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表达的技术方案的 具体组合。
     7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62716A43申请公布日20120523CN102462716ACN102462716A21申请号201010549719222申请日20101119A61K36/258200601A61K9/16200601A23L1/29200601A61P1/14200601A61P9/10200601A61P25/04200601A61P31/0420060171申请人天津尖峰弗兰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300457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大街80号天大科技园B9座72发明人王倩54发明名称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它由厚朴提。

2、取物、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6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3589,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上述微丸制剂可以按照要求制备成缓释或肠溶制剂。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微丸具有杀菌、镇静安神等作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1页21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它是由厚朴提取物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6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3589,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3、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缓释剂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肠溶剂型。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其中所述的赋形剂为选自蔗糖、糊精、淀粉、维晶纤维素、乳糖、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类、树脂类、糖类、动物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取厚朴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粉碎到微粉化的级别,混匀;2将粘合剂溶于水、无水乙醇。

4、或含水乙醇中的溶液中;3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微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微丸成型技术包括选自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权利要求书CN102462716A1/5页3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医药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朴提取物制成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厚朴提取物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的皮的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厚朴酚MAGNOLOL、和厚朴酚HONOKIOL、和厚朴新酚等,以及单萜木脂素类化合物,降木脂素类化合物,双木脂素类化合物,挥发油类及其它成分。

5、。具有抗菌、镇静中枢神经、肌肉松弛、抗溃疡等作用。用于治疗中风、伤寒、感冒头痛、气淤、血淤、食积气滞等。0003目前,关于厚朴提取物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这些产品基本均为普通的片剂和胶囊剂,但上述剂型存在崩解时间长;在体内的某一部位点崩解,对胃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医药领域发展迅速的微丸技术引入到食品领域,将本品制成了在体内释放可控、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微丸型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0004微丸制剂的制备过程中一般要加入赋形剂、粘合剂、致孔剂、崩解剂、增塑剂等药用辅料【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颜耀东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257。

6、258】,在微丸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制剂制备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备出合格的微丸产品。发明内容0005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厚朴提取物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溶出度为指标,通过科学的试验,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并且对赋形剂和粘合剂进行重量百分含量的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6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3589,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通过这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现有技术的微丸的制备方法,就可以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微丸制剂;将上述微丸制剂可以制备成符合要求的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有利于服用者的依从性。我们针对厚朴提取物微丸制。

7、剂制备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意外的发现将厚朴提取物与赋形剂进行了充分的粉碎,即微粉化粉碎,使厚朴提取物很好地分散到了赋形剂中,使粒径达到了微粉级,用这样的物料制成微丸,在体内释放的过程中,主成分可以随着赋形剂的溶解而迅速释放出来,且本品是由几百粒小的微丸单元组成,在体内分散面积大,与吸收器官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大,固使得本品服用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厚朴提取物的新制剂微丸制剂。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说明书CN102462716A2/5页40008本发。

8、明厚朴提取物,按照现有文献方法或专利方法制备得到。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10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它是由厚朴提取物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6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3589,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0011上述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缓释剂型。0012或上述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制备的肠溶剂型。0013其中所述的赋形剂为选自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0014其中所述的粘合剂为。

9、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类、树脂类、糖类、动物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0015本发明微丸制剂可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以现有技术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制备0016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00171取厚朴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粉碎到微粉化的级别,混匀;00182将粘合剂溶于水、无水乙醇或含水乙醇中的溶液中;00193采用微丸成型技术制成微丸。0020其中所述的微丸成型技术包括选自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0021传统技术中,药材或提取物的粉碎程度为粗粉内服用、粒径850UM70UM、过24目筛、中粉内服用、粒径250UM99UM、过65目筛、。

10、细粉外伤用、粒径150UM66UM、过100目筛、最细粉点眼用、粒径125UM58UM、过120目筛和极细粉粒径75UM41UM、过200目筛,本发明则采用微粉化技术将厚朴提取物粉碎成微粉,其平均粒径一般小于10UM,主要分布在120UM。微粉化方法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物理粉碎法,例如机械冲击式粉碎机、气流粉碎机、球磨机、振动磨、搅拌磨、雷蒙磨、高压微粉磨机等;物理化学合成法,包括喷雾干燥、原位微粉化及超临界流体技术等。与传统粉碎技术相比,本工艺主要优势在于增加有效成分吸收率,提高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与其颗粒比表面积成正比,而比表面积与粒径成反比。因此,有效成分的粒径越细,则其比表。

11、面积越大,越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据研究,肠胃对物质颗粒的最佳吸收粒度为15UM左右,而微米成分的颗粒就达到了这个最佳吸收细度水平;由于微米级有效成分在胃肠道的溶解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加快了其起效时间。0022本发明中的微丸成型技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微丸成型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泛丸法、挤压滚圆成丸法、或离心流化造丸法等。00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00241现有技术中,没有厚朴提取物制备成微丸制剂的技术,我们通过对厚朴提取物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溶出度为指标,通过科学的试验,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而没有其它的药用辅料,并且对赋形剂和粘合剂进行重量百分。

12、含量的确定“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60,赋形说明书CN102462716A3/5页5剂重量百分含量为3589,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5”;通过这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现有技术的微丸的制备方法,就可以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微丸制剂;将上述微丸制剂可以制备成符合要求的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有利于服用者的依从性。本发明微丸与现有技术厚朴提取物技术相比,辅料用量少,质量稳定,具有较好的疗效重现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产品微丸在吸收器官表面分布的面积增大,使生物利用度提高而局部刺激较少或消除,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00252我们针对厚朴提取。

13、物微丸制剂制备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意外的发现将厚朴提取物与赋形剂进行了充分的粉碎,即微粉化粉碎,使厚朴提取物很好地分散到了赋形剂中,使粒径达到了微粉级,用这样的物料制成微丸,在体内释放的过程中,主成分可以随着赋形剂的溶解而迅速释放出来,且本品是由几百粒小的微丸单元组成,在体内分散面积大,与吸收器官接触的比表面积也大,固使得本品服用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0026一、溶出度对比实验0027本发明微丸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不同组方制成快速释放或慢速释放的微丸,属于多剂量剂型,可由不同释药速度的微丸组成。也可通过包衣技术,将微丸制成胃溶型、肠溶型等定位释放微丸。本微丸可以装胶囊制成胶。

14、囊剂,或压片制成片剂,或做成其他的各种包装形式。我们将本品与市售的片剂和普通胶囊剂进行了体外释放对比试验实验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检测分析方法,结果如下0028普通胶囊剂成都某厂家生产,批号20090605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为60;0029片剂成都某厂家生产,批号20090713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为64;0030而本品在胃液中30分钟溶出率即达90。0031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微丸进行包衣的技术,通过不同的包衣材料,使产品成为缓释、控释、肠溶等不同规格的产品。0032我们将本品制成缓释微丸后,具有12小时的缓释功能,因此能有效的控制厚朴皂苷的释放量,安全性、有效。

15、性较好;缓释微丸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疗效浓度,并维持平稳、长时间的有效浓度,血药浓度波动小;同时本品比普通的剂型减少了服用的总剂量,减少了消费者的服用次数。我们将本品通过体外释放模拟试验发现,其释放曲线明显,在2H时,释放度为25以上;5H时,释放度为50以上;8H时,释放度为75以上;12H时,释放度为90以上。0033对于一些存在胃部疾患的消费者,为了避免产品对胃的影响,同时使本品更好地被人体吸收,我们还可以将本品制成肠溶制剂,即通过对微丸进行包肠溶衣技术,使产品达到肠溶的目的。我们将本肠溶微丸进行体外释放模拟试验发现,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个小时没有任何的溶出,外观也没有任何变化,当我们将其。

16、取出放到人工肠液中溶出试验时,其30分钟释放度便达到了85以上。0034二、微丸制剂研究过程0035取厚朴提取物,按照现有文献微丸制备的方法【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颜耀东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257258】进行制备,制备不出合格的微丸制剂,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通过下述实验方法进行实验00361、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85,粘说明书CN102462716A4/5页6合剂的百分含量为5。00372、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6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38,粘合剂的百分含2。00383、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40,赋形剂重量。

17、百分含量为57,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3。00394、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55,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41,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4。00405、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5,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74,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1。0041取上述不同实验方案的微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溶出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0042实验结果上述不同方案的微丸在30分钟的溶出度达到85以上,充分说明本发明制备的微丸制剂具有科学意义。0043三、制备实施例0044实施例10045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

18、量为85,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5,制备出合格微丸制剂。0046实施例20047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6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38,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2。0048实施例30049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20,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765,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35。0050实施例40051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45,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51,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4。0052实施例50053一种厚朴提取物微丸制剂。

19、,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粘合剂,其中微丸制剂中厚朴提取物重量百分含量为55,赋形剂重量百分含量为41,粘合剂的百分含量为4。0054上述实施例15中的微丸制剂,可以按照不同要求制备成缓释制剂或肠溶制剂。0055上述实施例15中的微丸制剂粘合剂和赋形剂的选择,按照药剂学微丸制剂常规辅料选择即可。0056上述实施例15中微丸的制备方法按照现有文献微丸的制备方法即可。0057实施例60058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厚朴提取物10克10,微晶纤维素85克8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克5;0059实施例70060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厚朴提取物60克60,蔗糖、糊精、淀粉、维晶纤维素、说明书CN102462716A5。

20、/5页7乳糖和甲基纤维素共38克38,聚乙烯吡咯烷酮2克2;0061实施例80062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厚朴提取物50克50,蔗糖47克47,纤维素类、树脂类和糖类共3克3;0063实施例90064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厚朴提取物25克25,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明胶共73克73,树脂类2克2;0065实施例100066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厚朴提取物45克45,淀粉共51克51,纤维素类、树脂类和糖类共4克4;0067实施例110068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厚朴提取物30G30,蔗糖68G68,聚乙烯吡咯烷酮2G2;0069实施例120070取以下配方的原料备用。

21、厚朴提取物15G15,淀粉80G80,聚乙烯吡咯烷酮5G50071上述实施例112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方法制备也可以按照下述方法制备0072实施例1300731取上述配方量的厚朴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混匀;00742将粘合剂溶于70乙醇溶液;00753采用挤压滚圆成丸法制成微丸。0076实施例1400771取上述配方量的厚朴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混匀;00782将粘合剂溶于水中;00793采用泛丸法制成微丸。0080实施例1500811取上述配方量的厚朴提取物加入赋形剂,用球磨机粉碎到微粉化级别,混匀;00822将粘合剂溶于无水乙醇中;00833采用离心流化造丸法制成微丸。0084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具体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表达的技术方案的具体组合。说明书CN10246271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