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干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喷雾干燥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22312.0 (22)申请日 2016.10.14 (73)专利权人 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 地址 350300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江阴工 业集中区 (72)发明人 王为民 王昭成 李素彬 汪功剑 蒋永飞 江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35214 代理人 林志峥 (51)Int.Cl. A61L 2/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喷雾干燥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干燥领域, 特别涉及一 种喷雾。
2、干燥装置。 包括喷雾塔和真空吸气装置; 所述真空吸气装置包括真空泵、 真空管道和真空 缓冲罐; 所述真空管道包括第一真空管道和第二 真空管道; 所述喷雾塔底部通过第一真空管道连 接真空缓冲罐, 所述真空缓冲罐通过第二真空管 道连接真空泵。 在对喷雾塔进行灭菌时, 将热空 气吹如塔内, 通过真空泵将喷雾塔内的热空气从 喷雾塔底部的第一真空管道抽入真空缓冲罐, 所 述真空缓冲罐用于缓冲压力, 防止空气倒流, 同 时, 由第一真空管道吸入的空气可能带入喷雾塔 中的液态杂质, 通过真空缓冲罐可实现气液分 离, 防止喷雾塔中的杂质进入真空泵。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50827。
3、3 U 2017.09.22 CN 206508273 U 1.一种喷雾干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喷雾塔和真空吸气装置; 所述真空吸气装置包括真空泵、 真空管道和真空缓冲罐; 所述真空管道包括第一真空管道和第二真空管道; 所述喷雾塔底部通过第一真空管道连接真空缓冲罐, 所述真空缓冲罐通过第二真空管 道连接真空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干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雾塔顶部设置高温气体入 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干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真空管道上设置单向 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干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真空管道上设置单向 阀。 5.根据权利要。
4、求1所述的喷雾干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缓冲罐底部设置排污 管。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08273 U 2 一种喷雾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干燥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喷雾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喷雾干燥塔是常用的一种干燥方式, 制品在雾化完成后与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瞬间脱去产品水分。 喷雾塔每批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塔体进行清洗, 灭菌, 灭菌采用热空气吹 塔内, 对塔底进行升温, 由于塔体较高, 塔的容积较大, 灭菌过程升温耗时久, 一般需要2h以 上, 且塔底温度偏低, 经常达不到170的灭菌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
5、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喷雾干燥装置, 解决现有喷雾干燥 装置在灭菌时塔内升温耗时久, 塔内温度偏低, 达不到灭菌温度的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喷雾干燥装置, 包括喷雾塔和真空吸气装置; 0005 所述真空吸气装置包括真空泵、 真空管道和真空缓冲罐; 0006 所述真空管道包括第一真空管道和第二真空管道; 0007 所述喷雾塔底部通过第一真空管道连接真空缓冲罐, 所述真空缓冲罐通过第二真 空管道连接真空泵。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喷雾塔底部加装真空吸气装置, 包括 真空管道、 真空缓冲罐和真空泵,。
6、 在对喷雾塔进行灭菌时, 将热空气吹如塔内, 通过真空泵 将喷雾塔内的热空气从喷雾塔底部的第一真空管道抽入真空缓冲罐, 所述真空缓冲罐用于 缓冲压力, 防止空气倒流, 同时, 由第一真空管道吸入的空气可能带入喷雾塔中的液态杂 质, 通过真空缓冲罐可实现气液分离, 防止喷雾塔中的杂质进入真空泵。 喷雾干燥装置在加 装真空吸气装置后, 灭菌时喷雾塔内的空气流速明显增大, 热量传递效率明显提高, 整个喷 雾塔升温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升温可在1h之内完成, 灭菌过程中喷雾塔底温度持续保持在 170以上。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喷雾塔顶部设置高温气体入口。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真空管道上设。
7、置单向阀。 0011 所述第二真空管道上设置单向阀。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真空缓冲罐底部设置排污管。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喷雾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标号说明: 0015 1、 喷雾塔; 2、 真空缓冲罐; 3、 第一真空管道; 4、 第二真空管道; 5、 真空泵。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508273 U 3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 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 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7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 喷雾塔底部加装真空吸气装置, 包括真空管道、 真 空缓冲罐和真。
8、空泵。 0018 请参照图1, 一种喷雾干燥装置, 包括喷雾塔1和真空吸气装置; 0019 所述真空吸气装置包括真空泵5、 真空管道和真空缓冲罐2; 0020 所述真空管道包括第一真空管道3和第二真空管道4; 0021 所述喷雾塔1底部通过第一真空管道3连接真空缓冲罐2, 所述真空缓冲罐2通过第 二真空管道4连接真空泵5。 0022 上述喷雾干燥装置中, 在喷雾塔底部加装真空吸气装置, 包括真空管道、 真空缓冲 罐和真空泵, 在对喷雾塔进行灭菌时, 将热空气吹如塔内, 通过真空泵将喷雾塔内的热空气 从喷雾塔底部的第一真空管道抽入真空缓冲罐, 所述真空缓冲罐用于缓冲压力, 防止空气 倒流, 同时。
9、, 由第一真空管道吸入的空气可能带入喷雾塔中的液态杂质, 通过真空缓冲罐可 实现气液分离, 防止喷雾塔中的杂质进入真空泵。 喷雾干燥装置在加装真空吸气装置后, 灭 菌时喷雾塔内的空气流速明显增大, 热量传递效率明显提高, 整个喷雾塔升温速度有了明 显提高, 升温可在1h之内完成, 灭菌过程中喷雾塔底温度持续保持在170以上。 0023 进一步的, 所述喷雾塔1顶部设置高温气体入口。 0024 由上述描述可知, 在喷雾塔顶部设置高温气体入口, 使高温气体从喷雾塔顶部流 入喷雾塔, 从喷雾塔底部的第一真空管道流出, 使高温气体流经喷雾塔内的各个部位, 使喷 雾塔内灭菌更彻底。 0025 进一步的,。
10、 所述第一真空管道3上设置单向阀。 0026 所述第二真空管道上设置单向阀。 0027 由上述描述可知, 第一真空管道和第二真空管道上设置单向阀, 防止高温气体倒 流至喷雾塔。 0028 进一步的, 所述真空缓冲罐2底部设置排污管; 用于排出真空缓冲罐2中的液态杂 质。 0029 实施例1 0030 请参照图1, 一种喷雾干燥装置, 包括喷雾塔和真空吸气装置; 0031 所述真空吸气装置包括真空泵5、 真空管道和真空缓冲罐2; 0032 所述真空管道包括第一真空管道3和第二真空管道4; 0033 所述喷雾塔1底部通过第一真空管道3连接真空缓冲罐2, 所述真空缓冲罐2通过第 二真空管道4连接真空。
11、泵5。 0034 所述喷雾塔1顶部设置高温气体入口; 0035 所述第一真空管道3上设置单向阀; 所述第二真空管道4上设置单向阀; 0036 所述真空缓冲罐2底部设置排污管。 0037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雾干燥装置, 在喷雾塔底部加装真空吸气装置, 包 括真空管道、 真空缓冲罐和真空泵, 在对喷雾塔进行灭菌时, 将热空气吹如塔内, 通过真空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508273 U 4 泵将喷雾塔内的热空气从喷雾塔底部的第一真空管道抽入真空缓冲罐, 所述真空缓冲罐用 于缓冲压力, 防止空气倒流, 同时, 由第一真空管道吸入的空气可能带入喷雾塔中的液态杂 质, 通过真。
12、空缓冲罐可实现气液分离, 防止喷雾塔中的杂质进入真空泵。 喷雾干燥装置在加 装真空吸气装置后, 灭菌时喷雾塔内的空气流速明显增大, 热量传递效率明显提高, 整个喷 雾塔升温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升温可在1h之内完成, 灭菌过程中喷雾塔底温度持续保持在 170以上。 0038 在喷雾塔顶部设置高温气体入口, 使高温气体从喷雾塔顶部流入喷雾塔, 从喷雾 塔底部的第一真空管道流出, 使高温气体流经喷雾塔内的各个部位, 使喷雾塔内灭菌更彻 底。 0039 第一真空管道和第二真空管道上设置单向阀, 防止高温气体倒流至喷雾塔。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 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50827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50827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