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85214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569994.3

申请日:

20160614

公开号:

CN206063443U

公开日:

201704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L2/08

主分类号:

A61L2/08

申请人:

武克易

发明人:

武克易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锦花路天骄世家花园1栋2座1层C

优先权:

CN201620569994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包括红外线加热器、散热筒、支撑管和底座,红外线加热器设在散热筒一侧,红外加热器与散热筒固定连接,支撑管设在散热筒下方,支撑管上设置有护板,护板与散热筒焊接,散热筒上设置有通孔,支撑管与底座固定连接,散热筒内设置有陶瓷管,陶瓷管内设置有金属管,金属管上设置有反光片,反光片呈倾角设置,反光片与金属管之间倾斜角度为55‑85度;反光片呈等距分布在金属管上,底座上设置有接线孔和电源开关,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6‑8mm,陶瓷管厚度大于2cm小于3cm;该红外线灭菌器灭菌效率高,结构稳定可靠,安全可靠,散热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线加热器、散热筒、支撑管和底座,所述红外线加热器设在散热筒一侧,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散热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设在散热筒下方,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与散热筒焊接,所述散热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管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筒内设置有陶瓷管,所述陶瓷管内设置有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上设置有反光片,所述反光片呈倾角设置,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倾斜角度为55-85度;所述反光片呈等距分布在金属管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接线孔和电源开关;所述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7-12mm,所述陶瓷管厚度大于2cm小于3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为耐热镁合金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片与金属管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管厚度为2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倾斜角度为70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背景技术

热力消毒灭菌室最为常用的杀死生物的物理手段,因为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高温使菌体变性和凝固,酶失去活性,从而使细菌死亡。热力灭菌室最可靠,最成熟的普遍应用的灭菌法,通常有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两种方法。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其中有些又是病原微生物,从预防感染出发,医务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所用的物品和工作环境进行消毒灭菌,确保医疗与科研正常进行。消毒灭菌主要是通过理化因素使微生物的主要代谢发生障碍,或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或破坏其遗传物质,导致微生物死亡。这里主要介绍物理因素杀灭微生物的几种方法,以及相关器材的使用。适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科研,农业等单位,对医疗器械,敷料,玻璃器皿,溶液培养基等进行消毒灭菌,是理想的设备。

目前现有的红外线灭菌器简单,散热效果不好,容易造成过热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加热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灭菌效率高,结构稳定可靠,安全可靠,散热效果好的红外线灭菌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包括红外线加热器、散热筒、支撑管和底座,所述红外线加热器设在散热筒一侧,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散热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设在散热筒下方,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与散热筒焊接,所述散热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管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筒内设置有陶瓷管,所述陶瓷管内设置有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上设置有反光片,所述反光片呈倾角设置,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倾斜角度为55-85度;所述反光片呈等距分布在金属管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接线孔和电源开关;所述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7-12mm,所述陶瓷管厚度大于2cm小于3cm。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7mm,保持散热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管为耐热镁合金管,耐热镁合金管耐高温。

作为优选,所述反光片与金属管焊接,保持反光片结构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管厚度大于2cm,保持隔热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倾斜角度为7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的红外线加热器保持灭菌效率高,加热效果好;设置的支撑管保持结构紧凑,稳定性高;设置的散热筒上设置有通孔,保持热散热效果好;设置的陶瓷管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能够减小热量的流失,保持使用安全可靠;设置的反光片能够保持热量分布均匀,加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红外线灭菌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红外线灭菌器的金属管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红外线加热器1、散热筒2、支撑管3和底座4,所述红外线加热器1设在散热筒2一侧,所述红外加热器1与散热筒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3设在散热筒2下方,所述支撑管3上设置有护板5,所述护板5与散热筒2焊接,所述散热筒2上设置有通孔6,所述支撑管3与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筒2内设置有陶瓷管7,所述陶瓷管7内设置有金属管8,所述金属管8上设置有反光片9,所述反光片9呈倾角设置,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倾斜角度为55-85度,优选为70度,该角度范围可使得红外线灭菌器散热效果更好,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所述反光片9呈等距分布在金属管8上,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接线孔10和电源开关11。

优选地,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7-12mm,所述陶瓷管厚度大于2cm小于3cm。所述散热筒2与陶瓷管7之间的间隙为7mm。所述金属管8为耐热镁合金管。所述反光片9与金属管8焊接。所述陶瓷管7厚度大于2cm,该尺寸范围可使得红外线灭菌器散热效果更好,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569994.3 (22)申请日 2016.06.14 (73)专利权人 武克易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锦花路 天骄世家花园1栋2座1层C (72)发明人 武克易 (51)Int.Cl. A61L 2/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包 括红外线加热器、 散热筒、 支撑管和底座, 红外线 加热器设在散热筒一侧, 红外加热器与散热筒固 定连接, 支撑管设在散热筒下方,。

2、 支撑管上设置 有护板, 护板与散热筒焊接, 散热筒上设置有通 孔, 支撑管与底座固定连接, 散热筒内设置有陶 瓷管, 陶瓷管内设置有金属管, 金属管上设置有 反光片, 反光片呈倾角设置, 反光片与金属管之 间倾斜角度为55-85度; 反光片呈等距分布在金 属管上, 底座上设置有接线孔和电源开关, 散热 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6-8mm, 陶瓷管厚度大 于2cm小于3cm; 该红外线灭菌器灭菌效率高, 结 构稳定可靠, 安全可靠, 散热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6063443 U 2017.04.05 CN 206063443 U 1.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其。

3、特征在于, 包括红外线加热器、 散热筒、 支撑管和底座, 所 述红外线加热器设在散热筒一侧, 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散热筒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管设在散 热筒下方, 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护板, 所述护板与散热筒焊接, 所述散热筒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支撑管与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筒内设置有陶瓷管, 所述陶瓷管内设置有金属管, 所 述金属管上设置有反光片, 所述反光片呈倾角设置, 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倾斜角 度为55-85度; 所述反光片呈等距分布在金属管上,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接线孔和电源开关; 所述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7-12mm, 所述陶瓷管厚度大于2cm小于3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4、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 间隙为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管为耐热镁合金 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片与金属管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管厚度为2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 间倾斜角度为70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063443 U 2 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5、 涉及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背景技术 0002 热力消毒灭菌室最为常用的杀死生物的物理手段, 因为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 作用。 高温使菌体变性和凝固, 酶失去活性, 从而使细菌死亡。 热力灭菌室最可靠, 最成熟的 普遍应用的灭菌法,通常有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两种方法。 0003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 其中有些又是病原微生物, 从预防感染出发, 医务 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对所用的物品和工作环境进行消毒灭菌, 确保医疗与科研 正常进行。 消毒灭菌主要是通过理化因素使微生物的主要代谢发生障碍, 或菌体蛋白质变 性凝固, 或破坏其遗传物质, 导致微生物死亡。 这里主要介绍物理因素杀。

6、灭微生物的几种方 法, 以及相关器材的使用。 适用于医疗卫生事业, 科研, 农业等单位, 对医疗器械, 敷料, 玻璃 器皿, 溶液培养基等进行消毒灭菌, 是理想的设备。 0004 目前现有的红外线灭菌器简单, 散热效果不好, 容易造成过热现象, 存在一定的安 全隐患, 同时加热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灭菌效 率高, 结构稳定可靠, 安全可靠, 散热效果好的红外线灭菌器。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安全红外线灭菌器, 包括红外线加热器、 散热筒、 支撑管和底座, 所述红外线。

7、 加热器设在散热筒一侧, 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散热筒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管设在散热筒下方, 所述支撑管上设置有护板, 所述护板与散热筒焊接, 所述散热筒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支撑管 与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筒内设置有陶瓷管, 所述陶瓷管内设置有金属管, 所述金属管上 设置有反光片, 所述反光片呈倾角设置, 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倾斜角度为55-85 度; 所述反光片呈等距分布在金属管上,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接线孔和电源开关; 所述散热筒 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7-12mm, 所述陶瓷管厚度大于2cm小于3cm。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7mm, 保持散热效果好。 000。

8、9 作为优选, 所述金属管为耐热镁合金管, 耐热镁合金管耐高温。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反光片与金属管焊接, 保持反光片结构紧凑。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陶瓷管厚度大于2cm, 保持隔热效果好。 0012 作为优选, , 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倾斜角度为70度。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设置的红外线加热器保持灭菌效率高, 加热效果好; 设置的支撑管保持结构紧凑, 稳定性高; 设置的散热筒上设置有通孔, 保持热散热效果好; 设置的陶瓷管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能够减小热量的流失, 保持使用安全可靠; 设置的反光 片能够保持热量分布均匀, 加热效果好。 说 明 书 1/2 。

9、页 3 CN 206063443 U 3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 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附图: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红外线灭菌器的结构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红外线灭菌器的金属管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的描述, 显。

10、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 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 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8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全红外线灭菌器如图1和图2所示, 包括红外线加热器 1、 散热筒2、 支撑管3和底座4, 所述红外线加热器1设在散热筒2一侧, 所述红外加热器1与散 热筒2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管3设在散热筒2下方, 所述支撑管3上设置有护板5, 所述护板5与 散热筒2焊接, 所述散热筒2上设置有通孔6, 所述支撑管3与底座4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筒2内 设置有陶瓷管7, 所述陶瓷管。

11、7内设置有金属管8, 所述金属管8上设置有反光片9, 所述反光 片9呈倾角设置, 所述反光片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倾斜角度为55-85度, 优选为70度, 该角度范 围可使得红外线灭菌器散热效果更好, 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所述反光片9呈等距分布在金属 管8上, 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接线孔10和电源开关11。 0019 优选地, 散热筒与陶瓷管之间的间隙为7-12mm, 所述陶瓷管厚度大于2cm小于3cm。 所述散热筒2与陶瓷管7之间的间隙为7mm。 所述金属管8为耐热镁合金管。 所述反光片9与金 属管8焊接。 所述陶瓷管7厚度大于2cm, 该尺寸范围可使得红外线灭菌器散热效果更好, 使 用更加安全可靠。 0020 应当理解的是,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063443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6063443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