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消毒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瓶消毒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5941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0.03 CN 202459417 U *CN202459417U* (21)申请号 201220021929.9 (22)申请日 2012.01.18 A61L 2/07(2006.01) (73)专利权人 厦门伊尔信进出口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泗水道 597 号第 11 层 1103 单元 (海富中心 A 座) (72)发明人 王文德 (54) 实用新型名称 奶瓶消毒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奶瓶消毒器, 包括可 首尾衔接的消毒盆、 蒸格和消毒盖, 消毒盆包括底 座和圆。
2、台状的第一本体 ; 在高度方向上, 第一本 体的直径逐渐缩小 ; 第一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 连接部 ; 蒸格包括圆台状的第二本体 ; 在高度方 向上, 第二本体的直径逐渐变大 ; 第二本体的下 部设置有可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 第 二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三连接部 ; 消毒盖包括圆 台状的第三本体 ; 在高度方向上, 第三本体的直 径逐渐缩小 ; 第三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可与第三连 接部配合的第四连接部。本实用新型可降低包装 的高度, 减少包装体积, 以便于包装和运输, 也便 于贮藏, 从而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5 页 (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5 页 1/1 页 2 1. 一种奶瓶消毒器, 包括可首尾衔接的消毒盆 (1) 、 蒸格 (2) 和消毒盖 (3) , 其特征是 : 所述消毒盆 (1) 包括底座 (1a) 和圆台状的第一本体 (1b) ; 在高度方向上, 所述第一本体 (1b) 的直径逐渐缩小 ; 所述第一本体 (1b) 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1c) ; 所述蒸格 (2) 包 括圆台状的第二本体 (2b) ; 在高度方向上, 所述第二本体 (2b) 的直径逐渐变大 ; 所述第二 本体 (2b) 的下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 。
4、(1c) 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2a) ; 所述第二本体 (2b) 的上部设置有第三连接部 (2c) ; 所述消毒盖 (3) 包括圆台状的第三本体 (3b) ; 在高度 方向上, 所述第三本体 (3b) 的直径逐渐缩小 ; 所述第三本体 (3b) 的下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 三连接部 (2c) 配合的第四连接部 (3a) 。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奶瓶消毒器, 其特征是 : 所述第二连接部 (2a) 伸入所述第一连 接部 (1c) 内与所述第一连接部 (1c) 配合 ; 所述第四连接部 (3a) 伸入所述第三连接部 (2c) 内与所述第三连接部 (2c) 配合。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奶。
5、瓶消毒器, 其特征是 : 所述第三连接部 (2c) 的内径大于所述 第二本体 (2b) 的最大内径 ; 该奶瓶消毒器还包括椭圆形的蒸架 (4) ; 所述蒸架 (4) 的长轴长 度不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 (2c) 的内径, 但大于所述第二本体 (2b) 的内径。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奶瓶消毒器, 其特征是 : 所述蒸架 (4) 包括彼此铰接的第一部 (4a) 和第二部 (4b) 。 5.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所述的奶瓶消毒器, 其特征是 : 所述第一本体 (1b) 、 第二 本体 (2b) 和第三本体 (3b) 的锥度相等。 6.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6、 所述的奶瓶消毒器, 其特征是 : 所述底座 (1a) 为与所述 第一本体 (1b) 锥度相等的圆台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459417 U 2 1/2 页 3 奶瓶消毒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器械及蒸煮设备, 尤其是利用蒸气对奶瓶及婴儿用容器 及其配件进行消毒的消毒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 利用蒸气对奶瓶及婴儿用容器及其配件进行消毒的消毒器, 从下至 上依次包括消毒盆、 蒸格和消毒盖, 由于消毒盆、 蒸格和消毒盖均为圆柱结构, 因此使整个 消毒器的体积较大, 这不便于包装和运输, 在不使用时也占空间, 不易贮藏。 0003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
7、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收纳成小体积的奶瓶消毒器。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收纳 成小体积的奶瓶消毒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奶瓶消毒器, 包括可首尾衔接的消毒盆、 蒸格和消毒盖, 所述消毒盆包括底座和圆台状的第一本体 ; 在高度方向上, 所述第一本体的 直径逐渐缩小 ; 所述第一本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 0006 所述蒸格包括圆台状的第二本体 ; 在高度方向上, 所述第二本体的直径逐渐变大 ; 所述第二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 所述第二本体的上部 设置有第三连接部 ; 0。
8、007 所述消毒盖包括圆台状的第三本体 ; 在高度方向上, 所述第三本体的直径逐渐缩 小 ; 所述第三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配合的第四连接部。 0008 较佳的, 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 ; 所述第 四连接部伸入所述第三连接部内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配合。 0009 较佳的, 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最大内径 ; 该奶瓶消毒器还 包括椭圆形的蒸架 ; 所述蒸架的长轴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内径, 但大于所述第二 本体的内径。 0010 较佳的, 所述蒸架包括彼此铰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0011 较佳的, 所述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的。
9、锥度相等。 0012 较佳的, 所述底座为与所述第一本体锥度相等的圆台结构。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本实用新型的蒸格可倒扣在消毒盆上, 消毒盖可扣在 蒸格上, 因此这样可以降低包装的高度, 减少包装体积, 以便于包装和运输, 也便于贮藏, 从 而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 ; 同时, 蒸架可将奶瓶消毒器内的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 能有效利用 空间, 适合对婴儿用容器配件及小物件进行消毒, 贮藏奶瓶消毒器时, 只需把蒸架对折后放 入消毒盆内即可, 不会额外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202459417 U 3 2/2 页 4 0014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处于工作。
10、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2 是图 1 的 A-A 剖视图。 0016 图 3 图 2 中 I 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 图 4 是图 2 中 II 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蒸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6 是蒸架处于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7 是本实用新型蒸格安装蒸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8 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处于贮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 0023 如图1至图7所示, 一种奶瓶消毒器, 包括可首尾衔接的消毒盆1、 蒸格2和消毒盖 3。消。
11、毒盆 1 包括底座 1a 和圆台状的第一本体 1b, 在高度方向上, 第一本体 1b 的直径逐渐 缩小, 第一本体 1b 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1c。加热元件置于底座 1a 内。 0024 蒸格2包括圆台状的第二本体2b, 在高度方向上, 第二本体2b的直径逐渐变大, 第 二本体2b的下部设置有可与第一连接部1c配合的第二连接部2a, 第二本体2b的上部设置 有第三连接部 2c。 0025 消毒盖3包括圆台状的第三本体3b, 在高度方向上, 第三本体3b的直径逐渐缩小, 第三本体 3b 的下部设置有可与第三连接部 2c 配合的第四连接部 3a。 0026 其中, 第二连接部 2a 伸入第一连。
12、接部 1c 内与第一连接部 1c 配合, 第四连接部 3a 伸入第三连接部 2c 内与第三连接部 2c 配合。 0027 第三连接部 2c 的内径大于第二本体 2b 的最大内径。该奶瓶消毒器还可设置椭圆 形的蒸架 4, 蒸架 4 包括通过销轴彼此铰接的第一部 4a 和第二部 4b。蒸架 4 的长轴长度略 小于第三连接部 2c 的内径, 但大于第二本体 2b 的内径。因此, 当蒸架 4 展开时, 能够置于 第三连接部 2c 与第二本体 2b 之间所构成的台阶面上, 从而将奶瓶消毒器的空间分为上下 两个部分。 0028 本实施例中, 第一本体1b、 第二本体2b和第三本体3b的锥度相等, 底座1a。
13、为与第 一本体 1b 锥度相等的圆台结构。 0029 奶瓶消毒器工作时, 将消毒盆 1 内放入水和欲消毒的器具, 如奶瓶等, 然后按上述 位置关系, 将蒸格 2 置于消毒盆 1 之上, 蒸架 4 置于蒸格 2 中后, 将奶瓶配件及其他欲消毒 的小物件置于蒸架 4 上, 最后将消毒盖 3 盖在蒸格 2 之上, 接通电源, 使水加热沸腾形成水 蒸气, 从而实现对奶瓶消毒器内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完毕后, 需要对奶瓶消毒器放置 保存或运输时, 只需将蒸架 4 对折后置入消毒盆 1 内, 然后将蒸格 2 倒扣在消毒盆 1 上, 将 消毒盖 3 扣在蒸格 2 上即可, 如图 8 所示。 0030 以。
14、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 凡本技术领 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 推理或者有限的实 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 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2459417 U 4 1/5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59417 U 5 2/5 页 6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59417 U 6 3/5 页 7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59417 U 7 4/5 页 8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59417 U 8 5/5 页 9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59417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