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8016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18 CN 102580164 A *CN102580164A* (21)申请号 201210085617.9 (22)申请日 2012.03.27 A61L 27/60(2006.01) A61L 27/56(2006.01) A61L 27/24(2006.01) A61L 27/20(2006.01) A61L 15/32(2006.01) (71)申请人 佛山兰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823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虹 岭三路 181 号中科院生物医药产业中 心 C 座 107 (72)发明。
2、人 林才 李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001 代理人 莫瑶江 刘明星 (54) 发明名称 一种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及 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 复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将胶原 蛋白 (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 基磷酰胆碱 (MPC) 按质量比 (45 65) (20 30) (15 25) 溶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搅拌 至均相溶液 ; 将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 待 溶剂挥发后, 即可脱膜, 获得致密的复合膜, 放置 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促使溶剂彻底挥发 ;。
3、 将干 燥后的复合膜置于干燥器中用戊二醛蒸汽交联, 将交联后的复合膜放于水中洗涤直至将复合膜中 的戊二醛除去, 然后再将复合膜进行真空干燥除 去水分 ; 将真空干燥后的复合膜利用激光打孔在 复合膜上打出许多穿透孔, 穿透孔孔径为 0.1 0.2mm, 穿透孔之间的间距为0.81.2mm, 由此获 得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4、于, 包括以下步 骤 : (a) 将胶原蛋白、 壳聚糖和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按质量比 (45 65) (20 30) (15 25) 溶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搅拌至均相溶液 ; (b) 将步骤 (a) 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 待溶剂挥发后, 即可脱膜, 获得致密的 复合膜, 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促使溶剂彻底挥发 ; (c) 将步骤 (b) 的干燥后的复合膜置于干燥器中用戊二醛蒸汽交联, 将交联后的复合 膜放于水中洗涤直至将复合膜中的戊二醛除去, 然后再将复合膜进行真空干燥除去水分 ; (d) 将步骤 (c) 的真空干燥后的复合膜利用激光打孔在复合膜上打出许多穿透孔, 。
5、穿 透孔孔径为 0.1 0.2mm, 穿透孔之间的间距为 0.8 1.2mm, 由此获得模拟皮肤结构促进 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 (a) 的将胶原蛋白、 壳聚 糖和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按质量比 (45 65) (20 30) (15 25) 溶 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胶原蛋白、 壳聚糖和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的总质量体积 浓度为 70 90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c)的将步骤(b)的 干燥后的复合膜置于干燥器中用戊二醛蒸汽交联, 其交联时间为 36 。
6、60h。 4. 一种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 合膜。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80164 A 2 1/6 页 3 一种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活性材料领域, 涉及一种皮肤创面修复和再生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 0002 目前全世界每年皮肤创伤人数高达 4000 万, 而国内外尚无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 理想的皮肤创伤修复产品, 特别是由于褥疮、 静脉曲张、 血管炎、 糖尿病等引起的溃疡, 更是 难以治愈。 不仅严重。
7、影响了皮肤屏障功能及外观, 并可能造成全身代谢紊乱、 感染甚至死亡 的威胁。而传统的创面治疗技术, 包括标准的清创包扎、 削痂、 创面减压和基础病变的治疗 等, 对难愈创面的治疗不理想。 0003 胶原是具有支撑器官、 保护机体功能的重要结构蛋白, 同时胶原是真皮中结缔组 织的主要成分, 占皮肤真皮层的 75以上, 构成人体最外层的保护网。胶原在皮肤创面修 复中早有应用, 近年也有很多相关的文献和专利报道 : 公开号为 CN101874903A 的专利申请 公开了一种胶原蛋白人工皮肤的制备方法, 它得到了一种胶原蛋白人工膜, 具有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 能诱导组织再生、 无免疫排斥反应, 同时能。
8、够大量吸收创面处的血清和水肿漏出 液。 但胶原作为人工皮肤的缺点是物理机械性能差, 在富含酶和微环境的人体环境中, 胶原 膜材料易于酶解, 最终导致手术的失败, 因此, 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0004 壳聚糖的结构与人体内的糖胺聚糖极其相似, 能促进生长因子及胶原的合成, 同 时壳聚糖链上有大量的氨基和羟基, 能与胶原等大分子相互作用, 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 和 现在伤口创面修复的材料相比, 壳聚糖作为一种生物活性材料, 一方面具有止血、 止痛、 杀 菌, 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另一方面其较好的相容性和降解性, 有利于机体的吸收, 减少了 疤痕的形成。专利号为 : ZL 2009201593。
9、18.9 的专利利用壳聚糖作为材料, 发明了一种皮肤 创伤免缝生物贴, 具有良好的促进伤口愈合效果。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是上世纪 90 年代合成的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单体, 具有特殊的类细胞膜磷脂结构。 含 MPC 单元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血液相容性, 抗细胞粘附性, 胶原酶抑制性以 及能有效的减少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炎性反应等优秀性能, 对于改善胶原膜材料在人体中的 酶降解性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0005 作为皮肤创面修复材料, 除了有匹配的力学性能、 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外, 在植 入创面后需要进行营养和氧的通透。这就需要创面修复的膜材料能呈现网状结。
10、构, 且网眼 能够细密均匀, 使创面基底渗液能够透过网眼营养移植的皮片, 微血管可通过网眼再生, 而 现有技术中的真皮基质网眼过大, 分布不够均匀, 导致创面收缩, 修复效果不十分理想。专 利号为 : ZL 200820150868.X 的专利中利用激光打孔技术, 在医用人造真皮上打孔, 穿凿出 具有精密合理的毛孔定位和血管生长管径。但是却存在免疫排斥和供体不足等问题。 发明内容 :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提供一种物理机械性能好, 在人体内中 说 明 书 CN 102580164 A 3 2/6 页 4 的酶降解性低, 亲水性好, 生物活性好 - 具有良好的止血、 止。
11、痛、 杀菌、 促进伤口愈合的作 用, 并且相容性和降解性好, 利于人体吸收, 且为伤口愈合提供能量, 能使皮肤营养供应充 足、 氧通透性好, 细胞增殖快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 0008 (a) 将胶原蛋白 (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按 质量比 (45 65) (20 30) (15 25) 溶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搅拌至均相溶液 ; 0009 (b) 将步骤 (a) 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 待溶剂挥发后, 即。
12、可脱膜, 获得致 密的复合膜, 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促使溶剂彻底挥发 ; 0010 (c) 将步骤 (b) 的干燥后的复合膜置于干燥器中用戊二醛蒸汽交联, 将交联后的 复合膜放于水中洗涤直至将复合膜中的戊二醛除去, 然后再将复合膜进行真空干燥除去水 分 ; 0011 (d) 将步骤 (c) 的真空干燥后的复合膜利用激光打孔在复合膜上打出许多穿透 孔, 穿透孔孔径为 0.1 0.2mm, 穿透孔之间的间距为 0.8 1.2mm, 由此获得模拟皮肤结构 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0012 所述的步骤(a)的将胶原蛋白(Col)、 壳聚糖(CS)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 胆碱 (MPC) 按。
13、质量比 (45 65) (20 30) (15 25) 溶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胶原 蛋白(Col)、 壳聚糖(CS)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MPC)的总质量体积浓度优选 为 70 90mg/ml。 0013 所述的步骤 (c) 的将步骤 (b) 的干燥后的复合膜置于干燥器中用戊二醛蒸汽交 联, 其交联时间优选为 36 60h。 0014 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的性能实验 : 0015 材料 : 0016 (a) 将胶原蛋白 (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按 质量比为 55 25 20 溶解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胶原蛋白 。
14、(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 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的总质量体积浓度为 70mg/ml, 搅拌至均相溶液 ; 0017 (b) 将步骤 (a) 中得到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 待溶剂挥发后, 即可脱膜, 获得致密的复合膜, 放置于真空度为 -0.1MPa, 温度 12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48h, 促使溶 剂彻底挥发 ; 0018 (c)将步骤(b)的干燥后的复合膜置于干燥器中用戊二醛蒸汽交联36h后, 将交联 后的复合膜放于蒸馏水中洗涤 3 天直至将复合膜中的戊二醛完全除去, 然后再将复合膜放 入真空度为 -0.1MPa, 温度为 120的真空干燥箱里 4。
15、8h, 除去水分 ; 0019 (d) 将步骤 (c) 的真空干燥后的复合膜采用四点悬空固定法固定在激光打孔设备 的加工平台上, 激光打孔的出射能量为 10000 瓦 / 平方毫米, 激光穿刺步径 0.8 毫米, 孔径 为 0.1 毫米, 对样品进行穿刺, 在复合膜上打出穿透孔, 穿透孔孔径为 0.1mm, 穿透孔之间的 间距为0.8mm, 由此获得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其pMPC的含量为20, 与以 下实验中的 20 pMPC 组别相对应。 0020 将胶原蛋白 (Col) 和壳聚糖 (CS) 按质量比为 69 31 溶解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其余制备流程同上, 由此制备得到 。
16、pMPC 的含量为 0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 说 明 书 CN 102580164 A 4 3/6 页 5 膜, 与以下实验中的 0 pMPC 组别相对应。 0021 将胶原蛋白(Col)、 壳聚糖(CS)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MPC)按质量 比为 34 16 50 溶解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其余制备流程同上, 由此制备得到 pMPC 的含 量为50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与以下实验中的50pMPC组别相对应。 0022 一 . 膜接触角测试 : 0023 复合膜的接触角测试 : 采用德国静态接触仪对复合模进行亲水性分析, 记录在 3 分钟时间内, 水液滴在。
17、复合膜表面的接触角的变化值。测试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可以看 出, 当 pMPC 的质量百分含量不断增加到 50时, 复合膜的接触角急剧减少了 13, 接触角 的减少说明复合膜的亲水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0024 表 1 : 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的接触角数据 0025 0026 二 . 胶原酶降解实验 : 0027 复合膜在胶原酶溶液中的降解实验 : 先将不同 pMPC 质量含量 0, 20, 50的 复合膜样品分别在 0.02的甘氨酸溶液中反复清洗干净, 配制 0.1mol/L 的 Tris-HCl 缓冲 液 (pH7.4), 将 10mg 膜样品放入 2M 缓冲液中,。
18、 在 37下振动 1h, 然后将 2mL 含有胶原酶的 Tris-HCl 缓冲液加入上述溶液中, 胶原酶的浓度恒定在 100units/mL。将样品在 37恒温 摇床中震荡 0.5h, 1h, 1.5h, 2h, 然后将剩余样品冻干后得到余质量。结果如图 2 所示, 从图 2 可以看出, 当 pMPC 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20时, 复合膜在 2h 内质量降低了 12, 而对照组 纯的胶原膜在 2h 内质量降解了 41, 添加了 pMPC 的复合膜的降解速率明显降低。但是当 pMPC 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50, 由于其亲水性太强也导致膜的迅速溶胀, 降解速率提高。因 此 pMPC 的质量百分含量要控。
19、制在 15 25 . 0028 三 . 细胞培养实验 0029 细胞培养实验 : 取 SD 大鼠成纤维原代细胞置于高糖培养基中, 在 37、 体积分数 5的 CO2及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7 10 天, 原代细胞达到 80 90融合后传代培养。 细胞贴壁并汇合成单层后, 按12进行扩增, 进行传代培养。 以后约每34天传代一次。 将复合膜材料密封包装后, 经环氧乙烷消毒备用。消毒好的材料置于 6 孔培养板中, 在高糖 细胞培养基浸泡过夜、 吸去培养液, 超净台风干备用。将培养至 3 代的大鼠成纤维细胞浓度 为 5103cells/well 的细胞量接种于复合膜材料表面, 置培养箱中静置孵育 2 。
20、小时, 再加 入含 10胎牛血清的高糖培养基继续培养, 培养过程中每 3 天换一次培养液。通过体外细 胞培养, 用四唑盐 (MTT) 比色法评价材料的细胞增殖活性, 检测实验组 20 pPMC 的模拟 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 打孔 )、 20 pPMC 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 膜 ( 未打孔, 只进行到 c 步骤, 没有 d 步骤的打孔 )、 空白对照组 ( 未使用模拟皮肤结构促 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 在第 0 天、 3 天、 7 天、 14 天的细胞增殖活性。各孔分别加入 50l 的 MTT 溶液 (5mg/ml) 后在培养箱中静置孵育 4 小时, 完毕后弃孔内上清, 。
21、并每孔加入 200l 说 明 书 CN 102580164 A 5 4/6 页 6 DMSO, 微量振荡器上振荡 10 分钟, 每孔转移 150l 液体至 96 孔板中。酶标仪测 490nm 处 波长。以不同分组为横坐标, OD 值均值为纵坐标制图, 结果如图 3 所示。 0030 从图3中可以看出, 有孔复合膜能够粘附更多的细胞。 在3天, 7天时, 虽然细胞数 量在有孔膜与无孔膜上无显著性差异, 但可看出有孔膜上粘附更多的细胞, 且与空白相比 每个时间点都有明显差异。而在 14 天时, 有孔膜上细胞与无孔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 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 激光打孔。
22、后的复合膜具有显著的促进 细胞增殖的能力, 细胞生长情况良好,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流通顺畅。 003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32 1、 本发明通过加入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使之在复合膜中形成 pMPC 高聚物, 随着 pMPC 链上磷脂基团的引入, 可以有效的抑制胶原酶的活性, 改善胶原在人体 内的快速酶解性。 0033 2、 随着 pMPC 含量的增加, 复合膜的表面磷酰胆碱基团逐渐增多, 亲水性增加。 0034 3、 通过加入壳聚糖, 由于其结构与人体内的糖胺聚糖极其相似, 能促进生长因子 及胶原的合成, 壳聚糖链上有大量的氨基和羟基, 能与胶。
23、原大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作用, 从而 提高膜的力学强度。同时,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止血、 止痛、 杀菌、 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具有 可降解性, 利于人体吸收, 且为伤口愈合提供能量 ; 0035 4、 本发明采用激光打孔技术对复合膜进行微孔化处理, 在不影响复合膜本身完整 性的前提下, 模拟皮肤表皮和真皮结构进行贯穿性密集而规则的打孔, 寻求合适的孔径大 小、 孔间隙, 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流通, 克服目前复合支架营养供应不良、 氧 通透性差和细胞增殖缓慢等实际状况, 促进营养渗透和血管生成, 达到更好的创面修复效 果。 0036 因此本发明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具有物理机械。
24、性能好, 在人体 内中的酶降解性低, 亲水性好, 生物活性好 - 具有良好的止血、 止痛、 杀菌、 促进伤口愈合的 作用, 并且相容性和降解性好, 利于人体吸收, 且为伤口愈合提供能量, 能使皮肤营养供应 充足、 氧通透性好, 细胞增殖快, 促进营养渗透和血管生成, 达到更好的创面修复效果的优 点, 为创面修复提供了理想的修复产品,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 0037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制备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的扫描电镜 图和光学显微镜图, 其中图 1A 和图 1B 是复合膜激光打孔前和打孔后 ( 模拟皮肤结构促进 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 的扫描电镜图, 图 1C 和。
25、图 1D 是复合膜打孔后 ( 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 面修复的复合膜 ) 的光学显微镜图片。 0038 图 2 是本发明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的降解曲线图。 0039 图 3 是本发明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的 MTT 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40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实施例 1 : 0042 (a) 将胶原蛋白 (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按 说 明 书 CN 102580164 A 6 5/6 页 7 质量比为 65 20 15 溶解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胶原蛋。
26、白 (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 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的总质量体积浓度为 70mg/ml, 搅拌至均相溶液 ; 0043 (b) 将步骤 (a) 中得到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 待溶剂挥发后, 即可脱膜, 获得致密的复合膜, 放置于真空度为 -0.1MPa, 温度 12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48h, 促使溶 剂彻底挥发 ; 0044 (c)将步骤(b)的干燥后的复合膜置于干燥器中用戊二醛蒸汽交联36h后, 将交联 后的复合膜放于蒸馏水中洗涤 3 天直至将复合膜中的戊二醛完全除去, 然后再将复合膜放 入真空度为 -0.1MPa, 温度为 120的真空干燥箱里。
27、 48h, 除去水分 ; 0045 (d) 将步骤 (c) 的真空干燥后的复合膜采用四点悬空固定法固定在激光打孔设备 的加工平台上, 激光打孔的出射能量为 10000 瓦 / 平方毫米, 激光穿刺步径 0.8 毫米, 孔径 为 0.1 毫米, 对样品进行穿刺, 在复合膜上打出穿透孔, 穿透孔孔径为 0.1mm, 穿透孔之间的 间距为 0.8mm, 由此获得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0046 本实施例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具有物理机械性能好, 在人体内 中的酶降解性低, 亲水性好, 生物活性好 - 具有良好的止血、 止痛、 杀菌、 促进伤口愈合的作 用, 并且相容性和降解性。
28、好, 利于人体吸收, 且为伤口愈合提供能量, 能使皮肤营养供应充 足、 氧通透性好, 细胞增殖快, 促进营养渗透和血管生成, 达到更好的创面修复效果。 0047 实施例 2 0048 (a) 将胶原蛋白 (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按 质量比为 55 25 20 溶解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胶原蛋白 (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 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的总质量体积浓度为 80mg/ml, 搅拌至均相溶液 ; 0049 (b) 将步骤 (a) 中得到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 待溶剂挥发后, 即可脱膜, 获得致。
29、密的复合膜, 放置于真空度为 -0.1MPa, 温度 12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48h, 促使溶剂 彻底挥发 ; 0050 (c)将步骤(b)的干燥后的复合膜置于干燥器中用戊二醛蒸汽交联48h后, 将交联 后的复合膜放于蒸馏水中洗涤 3 天直至将复合膜中的戊二醛完全除去, 然后再将复合膜放 入真空度为 -0.1MPa, 温度 120真空干燥箱中 48h, 除去水分 ; 0051 (d) 将步骤 (c) 的真空干燥后的复合膜采用四点悬空固定法固定在激光打孔设备 的加工平台上, 激光打孔的出射能量为 12000 瓦 / 平方毫米, 激光穿刺步径 1 毫米, 孔径为 0.15 毫米, 对样品进行穿刺,。
30、 在复合膜上打出穿透孔, 穿透孔孔径为 0.15mm, 穿透孔之间的 间距为 1mm, 由此获得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0052 该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的扫描电镜图如图 1B 所示, 光学显微镜 图如图 1C 和图 1D 所示。 0053 本实施例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具有物理机械性能好, 在人体内 中的酶降解性低, 亲水性好, 生物活性好 - 具有良好的止血、 止痛、 杀菌、 促进伤口愈合的作 用, 并且相容性和降解性好, 利于人体吸收, 且为伤口愈合提供能量, 能使皮肤营养供应充 足、 氧通透性好, 细胞增殖快, 促进营养渗透和血管生成, 达到更好的创面。
31、修复效果。 0054 实施例 3 0055 (a) 将胶原蛋白 (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按 质量比为 45 30 25 溶解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 胶原蛋白 (Col)、 壳聚糖 (CS) 和 2- 甲基 说 明 书 CN 102580164 A 7 6/6 页 8 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 (MPC) 的总质量体积浓度为 90mg/ml, 搅拌至均相溶液 ; 0056 (b) 将步骤 (a) 中得到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中, 待溶剂挥发后, 即可脱膜, 获得致密的复合膜, 放置于真空度为 -0.1MPa, 温度 12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32、 48h, 促使溶 剂彻底挥发 ; 0057 (c)将步骤(b)的干燥后的复合膜置于干燥器中用戊二醛蒸汽交联60h后, 将交联 后的复合膜放于蒸馏水中洗涤 3 天直至将复合膜中的戊二醛完全除去, 然后再将复合膜放 入真空度为 -0.1MPa, 温度 120的真空干燥箱中 48h, 除去水分 ; 0058 (d) 将步骤 (c) 的真空干燥后的复合膜采用四点悬空固定法固定在激光打孔设备 的加工平台上, 激光打孔的出射能量为 11000 瓦 / 平方毫米, 激光穿刺步径 1.2 毫米, 孔径 为 0.2 毫米, 对样品进行穿刺, 在复合膜上打出穿透孔, 穿透孔孔径为 0.2mm, 穿透孔之间的 间。
33、距为 1.2mm, 由此获得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 0059 本实施例的模拟皮肤结构促进创面修复的复合膜具有物理机械性能好, 在人体内 中的酶降解性低, 亲水性好, 生物活性好 - 具有良好的止血、 止痛、 杀菌、 促进伤口愈合的作 用, 并且相容性和降解性好, 利于人体吸收, 且为伤口愈合提供能量, 能使皮肤营养供应充 足、 氧通透性好, 细胞增殖快, 促进营养渗透和血管生成, 达到更好的创面修复效果。 说 明 书 CN 102580164 A 8 1/2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0164 A 9 2/2 页 10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80164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