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4 种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组成的酞菁衍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用途的光敏化合物的领域。背景技术 业内知道, 含有发光团 / 荧光团酞菁大环的分子通过与可见光相互作用产生活性 氧种, 例如氧自由基或单线态氧。
因为这些特性, 出于治疗的目的和治疗前诊断的目的, 酞菁化合物被提议用于光 动力学治疗 ( 下文用首字母 “PDT” 表示 )。
Ogura 等 人 对 这 些 化 合 物 的 实 例 给 予 了 阐 述 (Journal of Porphyrins and Phthalocyanines 2006, 10, 1116-1124)。
用于 PDT 中的光敏化剂是专利 EP906758 中由本申请人所阐述的酞菁锌化合物及 其偶联物。
此外, EP1444236 和 EP1883640( 二者皆由本申请人提出 ) 分别阐述了一种分离位 置异构体混合物的方法和一种制备酞菁化合物的氯化物的方法。
已经证明根据上述文献中所指出的方法阐述和得到的化合物在 PDT 治疗中 对于肿瘤和微生物感染来说都是有效的光敏化剂 ; 具体而言, 已经证明产物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四碘化物 ( 对应于 EP 906758 的实例 53) 尤为有效。业内知道, 四取代的酞菁衍生物, 例如化合物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四碘化物 ( 对应于 EP906758 的实例 53), 以四种位置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形式获得 ( 参见图 1), 其根据对称类 (D2h、 C4h、 CS、 C2v) 确定, 并在下文中分别用字母表中的字母 (A、 B、 C、 D) 命名。在酞菁大环合成期间, 根据所使用的合成方法、 制备所用的酞腈取代基的性质和最后所插入的中心金属, 以不同 于理论值 ( 采用统计方法定义, 且分别等于 12.5 %、 12.5 %、 50 %和 25 % ) 的相对百分 比形成上述同分异构体, 但假定化合物和方法相同, 则其相对百分比恒定不变 ( 酞菁染 料: 性质与应用, 第 4 卷, 第 1 章, C.C.Leznoff 和 A.B.P.Lever( 约克大学, 加拿大 ).VCH : 纽 约, 1996(Phthalocyanines :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Volume 4, Chapter 1, C.C.Leznoff and A.B.P.Lever(York University, Canada).VCH : New York, 1996))。
因此, 根据特定合成方法所制备的特定化合物, 例如 EP906758 的实例 53, 具有典 型的和可重现的同分异构体分布。
同样, 使用专利 EP1883640 中所阐述的合成方法, 通过该方法得到化合物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 ( 实例 4) 的四氯化物, 根据预期的和用 EP906758 中所指示的方法已经得到的同分异构体分布, 在任何情况下, 这 种新盐皆以四种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形式存在。
使用专利 EP1444236 中所阐述的分离方法可以得知和控制特定的四取代的酞菁 衍生物的确切的同分异构体分布。
在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 ( 四碘化
物或四氯化物 ) 的表征研究期间, 本申请人已发现, 通过以下已知合成方法所得到的上文 所确定的化合物, 含有大于 0.1%百分比的相关物质, 这些物质很难减少 / 除去。即使使用 欧洲专利 EP1883640 中所阐述的合成方法, 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氯化物 ( 实例 4) 时, 尽管在 溶解性和产物纯度方面有所改善, 但不可能使最终产物中的所述杂质减少到 0.1 重量%以 下 ( 阈值, 大于此值需要结构鉴定和毒理鉴定 )。
此 外, 上 述 相 关 物 质 与 有 效 物 质 相 比 结 构 非 常 类 似, 能 与 PDT 中 所 使 用 的 光 辐 射 相 互 作 用, 且 与 所 有 其 它 杂 质 不 同, 不 能 从 各 批 铵 衍 生 物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 ( 四碘化物或四氯化物 ) 中除去。
因此, 鉴于化合物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四氯化物作为药物物质的用途, 仍需要提高其纯度。 附图说明 图 1 示出了化合物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 ( 四氯化物 ) 的四种同分异构体的化学结构 ;
图 2 示出了与用于制备其同分异构体以统计学方式分布的化合物 (VI) 的路线相 比, 用于制备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式 (I) 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图 3a 和 b 分别示出了化合物 (II) 和化合物 (III) 的 HPLC 色谱图 ;
图 4 示出了溶于 DMF 和溶于 THF/MeOH 混合物 (1 ∶ 1) 后化合物 (II) 的重叠 HPLC 色谱图 ;
图 5a 和 b 分别为式 (VI) 产物和式 (I) 产物的色谱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如下文所示的式 (I) 酞菁化合物, 所述酞菁化合物由 4 种同分异构体 组成, 其中同分异构体 B 以等于或小于 1 重量%的量存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人现在惊奇地发现, 在产物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 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 ( 呈碘化物 (V) 和氯化物 (VI) 两种形式 ) 中出现的不希望的相关物 质来自氨基中间体 (II) 的合成过程中所形成的杂质。
本申请人还惊奇地发现, 这些杂质可通过中间体的色谱方法除去, 其特征在于, 同 时明显除去同分异构体 B, 即有效物质的四种位置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基于同分异构体 B 与不希望的相关物质间存在的色谱亲和性, 本申请人还确定了化合物 (I) 中必然会存在的 同分异构体 B 的最大量, 同时使不希望的杂质的量≤ 0.1 重量%。发现所述 B 的百分比值 等于 1 重量%。
因此, 本发明的主题是式 (I) 酞菁衍生物, 所述酞菁衍生物由 4 种分别定义为 A/B/ C/D 的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组成, 其中存在的同分异构体 B 的百分比≤ 1 重量%。
与本发明的主题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由 EP906758 的实例 53 中所阐述的化合物所代 表。实例 53 在酞菁大环上具有相同的取代基, 虽然如此, 但从两个基本和相互有关的特征 来看不同于 (I) :1) 四种位置同分异构体按照合成酞菁中心所预期的分布存在, 实际上在其形成 后, 所得同分异构体中没有一个被部分或全部除去 ;
不希望的杂质以≥ 0.1 重量%的量存在, 这使得 EP 906758 的实例 53 不太适合用 作药物物质。相反, 根据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各批产物 (I) 中, 上述杂质低于 0.1% ( 亦参见图 2, 其中比较了制备 (I) 的合成方法与专利 EP906758 和 EP1883640 中所阐 述的方法, 在专利 EP906758 和 EP1883640 中所阐述的方法中, 色谱步骤 ii) 未实施 ) :
i) 碱催化四聚化 3-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酞腈和初步纯化所得氨基酞菁中间体 (II) ;
ii) 色谱纯化化合物 (II) 以得到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的氨基中间体 (III) ;
iii) 用合适的甲基化剂甲基化氨基中间体 (III) 以得到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铵盐中间体 (IV) ;
iv) 使铵盐中间体 (IV) 进行离子交换, 以得到氯化的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铵盐 (I)。
对于期望产物 (I) 的制备, 本申请人发现中间体 (II) 的杂质不能被除去, 除非对 该中间体 (II) 进行进一步色谱纯化 ; 其中, 这些杂质使得化合物 (VI) 不适合用于期望的目 的。 本申请人还惊奇地发现, 使不希望的杂质与氨基中间体 (II) 有效分离的色谱方 法包括四种位置同分异构体之一 ( 同分异构体 B) 与上述杂质共洗脱, 从而使同分异构体 B 大体上从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其余部分中除去。由该色谱纯化所得到的氨基中间体 (III) 具有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分布, 因此相对于化合物 (II) 来说是一种新化合物, 此外, 氨基中 间体 (III) 从最初存在的杂质中有效纯化出来。
参照图 2 中所阐述的合成方法, 由中间体 (III) 的甲基化得到的铵盐 (IV) 具有与 (V) 不同的同分异构体组成, 因此是一种纯度得到提高的新化合物。 同样, 通过 (IV) 的离子 交换得到的最终氯化物 (I) 具有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分布, 因此相对于 (VI) 来说是一种新化 合物。最终, 化合物 (I) 比 (VI) 纯。
本申请人还惊奇地且出乎意料地发现,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产物 (I) 的 新同分异构体分布, 相对于那些在专利 EP906758 和 EP1883640 中分别指出的化合物 (V) 和 (VI), 在药理学和毒理学活性方面没有蕴涵任何不同。
换言之, 如此得到的产物 ( 其中四种同分异构体之一 (B) 的相对百分比已大大降 低 ) 保持了原有混合物的治疗特性, 且纯度提高了, 满足了 (I) 作为药物有效物质的用途的 基本需求, 因此也满足了所主张的治疗特性的实际应用的基本要求。 此外, 作为色谱纯化的 结果, 同分异构体 B 几乎全部除去, 这使化合物 (I) 具有一系列进一步的优势, 无论在最终 产物还是过程中间体方面。 根据 (I) 的制备和作为有效物质的用途, 所呈现的优势如下 : 由 于 B 的对称结构, 氨基中间体 (II) 的同分异构体 B 的溶解性较差, 这使得 (II) 的溶解性由 于一般同分异构体分布而发生变化, 因为可能出现不完全溶解和 / 或沉淀。这发生在合成 期间和分析控制期间, 结果是合成方法的重现性降低, 并且, 使得很难使用常规分析方法并 进行鉴定, 然而, 这些问题对于中间体 (III) 来讲完全不存在。
此外, 借助于 HPLC 色谱方法, 低含量的同分异构体 B 有助于产物 (I)( 出于相同的
原因, 也有助于最后的过程中间体 (IV) 的表征 ) 的表征, 此可良好控制合成批料的重现性。
在本发明的优选条件下, 化合物 (I) 中同分异构体 A 的含量低于 12.5 重量%。
氨基中间体 (II) 的色谱纯化, 是使用硅胶作为固定相和恒定或可变的有机溶剂 混合物作为流动相实施 ( 在等度或梯度条件下洗脱 ) 的, 其中, 所述色谱纯化容许除去不希 望的杂质和大部分的同分异构体 B, 从而产生中间体 (III)。
对于上述纯化, 可使用以下方法中的每一种方法 : 快速色谱 (FC)、 中压液相色谱 (MPLC) 和制备型高压液相色谱 (prep HPLC)。
在优选条件下, 用 FC 或 MPLC 实施纯化。
根据选定的纯化方法, 固定相可由具有不规则形状或球形的硅胶颗粒制成, 其中 粒径介于 5-75 微米之间, 且孔径介于 60-150 埃之间。
硅胶可在色谱操作之前填充, 或者作为预先填充的筒 / 柱使用。
在优选条件下, 固定相由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硅胶颗粒制成, 其中粒径介于 20-75 微米之间且孔径为 60 埃。
在尤为优选的条件下, 固定相可用于数次色谱操作。
在优选条件下, 流动相由至少两种有机溶剂组成, 有机溶剂例如为二氯甲烷、 氯 仿、 乙酸乙酯、 丙酮、 四氢呋喃、 N, N- 二甲基甲酰胺、 甲醇、 乙醇、 乙腈、 乙醚、 戊烷、 己烷、 庚 烷、 石油醚、 烷基胺。
在尤为优选的条件下, 使用两相 X 和 Y 的恒定或可变混合物作为流动相。 在尤为优选的条件下, X 普遍含有氯化溶剂, 且 Y 由戊烷、 己烷、 庚烷或石油醚组成。 在尤为优选的条件下, X 由二氯甲烷或氯仿与 0.1-10%具有较强洗脱能力的试剂 或试剂混合物的混合物组成, 所述试剂例如是四氢呋喃、 乙酸乙酯、 甲醇、 乙醇、 丙酮、 烷基 胺。
在尤为优选的条件下, X 由混合物 94/5/1 二氯甲烷 / 四氢呋喃 / 甲醇组成, 且Y由 正己烷或正庚烷组成。
在优选的条件下, 在等度条件下, 用 X/Y 3/1 来实施洗脱。
在另一优选条件下, 开始用 X/Y 3/1( 直至同分异构体 C 和 D 的洗脱开始为止 ) 洗 脱, 且随后用 X/Y 4/1 洗脱, 直至同分异构体 A 完全洗脱为止来实施洗脱。
所阐述的色谱方法可应用于具有不同初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I) 样品 ( 视合成方法和所实施的预色谱处理而定 ), 在任何情况下, 皆容许全部除去不期望的相关 物质并降低同分异构体 B 的含量, 且对其它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百分比的影响最小。
以非限制性阐释的方式, 提供本发明的以下实例。
实例 1
式 (I) 化合物的合成制备
i)[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 化合物 II) 的合成和初步纯化
在氮气氛围下, 将 55 克 3-(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腈 (0.21 摩尔 ) 溶于 300 毫升 DMF 中。随后, 添加 18.3 克 Zn(AcO)2(0.11 摩尔 ) 和 150 毫升 DBU(1 摩尔 ), 然后 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 130℃, 并保持在此温度下, 在黑暗中、 氮气氛围下, 剧烈搅拌反应混合
物 12 小时。随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 0℃, 用 1.8 升去离子 H2O 处理, 在 0℃下保持搅拌半 小时, 随后过滤悬浮液, 用 H2O 分多份 ( 共 1.3 升 ) 和 MeOH(1×750 毫升 +1×180 毫升 ) 洗 涤固体。
随后使产物在硅胶 ( 流动相 : CH2Cl2/DMF 50/1) 上进行色谱纯化, 随后用乙醚 (200 毫升 ) 处理纯化过的固体 1 小时, 过滤, 并用乙醚 (2×25 毫升 ) 洗涤固体。
将如此纯化过的产物溶于 0.5 升 CH2Cl2 中, 并通过添加 4 升正己烷进行再沉淀。 过滤后, 用正己烷 (2×1 升 ) 洗涤, 干燥, 得到 60.1 克化合物 (II)。 1
H-NMR(300MHz ,DMSO-d 6 ) : δ = 9.22-8.69(m , 4H) , 8.17-7.89(m , 4H) , 7.75-7.37(m, 4H), 7.20-6.40(m, 16H), 3.02-2.80(m, 24H)ppm。 +
ESI-MS : m/z 1117.4[(M+H) ], 正离子模式
HPLC 数据 ( 参见图 3a) :
同分异构体分布 : B = 13.9% ; A = 5.7% ; C+D = 80.4%
相关物质= 0.8%。
ii) 色谱纯化化合物 (II) 以得到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 化合物 III)
将 25 克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 溶于 200 毫升洗脱液混合物 X/Y 3/1 中, 其中 X = DCM/THF/MeOH 94/5/1, 且 Y =正己烷。 将溶液装在用 X/Y 3/1 预调节过的硅胶色谱柱 ( 直径 100 毫米, 高度 460 毫米 ) 上。以 130 毫升 / 分钟的流速以以下方式实施洗脱 : 在同分异构体 B 洗脱期间、 且直至同分异构体 C/ D 开始洗脱为止, 使用 X/Y 3/1 作为流动相 ; 且随后, 在同分异构体 C/D 和 A 洗脱期间, 使用 X/Y 4/1 作为流动相。由 TLC(SiO2, X/Y 4/1) 控制溶出份 : 将其中存在同分异构体 C+D 和 / 或同分异构体 A 的所有溶出份合并且浓缩, 得到 17.5 克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I)。 1
H-NMR(300MHz ,DMSO-d 6 ) : δ = 9.19-8.68(m , 4H) , 8.16-7.90(m , 4H) , 7.74-7.40(m, 4H), 7.20-6.49(m, 16H), 3.02-2.80(m, 24H)ppm。 +
ESI-MS : m/z 1117.4[(M+H) ], 正离子模式
HPLC 数据 ( 参见图 3b) :
同分异构体分布 : B ≤ 0.1% ; A = 6.1% ; C+D = 93.9%
相关物质≤ 0.1%。
iii)“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 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四碘化物 ( 化合物 IV) 的合成
将 如 在 上 文 要 点 ii) 中 阐 述 所 得 到 的 34 克 (0.03 摩 尔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溶于 850 毫升 NMP 中, 随后向溶液中添 加 85 毫升 (1.4 摩尔 )Mel, 并使反应混合物在黑暗中于搅拌下、 氮气氛围中、 室温下保持 96 小时。
用 1.7 升 MeOH 稀释反应混合物, 随后用 6.8 升乙醚处理, 得到悬浮液, 将其搅 拌半小时, 并静置 1 小时, 随后过滤 ; 用乙醚 (2×0.5 升 ) 洗涤固体, 得到 60 克湿产物 ( 无法计算产率 ), 该湿产物被发现是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四碘化物 (IV), 其由质谱法和 NMR 表征。10CN 102482288 A
1说明书6/10 页H-NMR(300MHz, DMSO-d6) : δ = 9.49-7.20(m, 28H), 3.79-3.58(m, 36H)ppm。 4+
ESI-MS : m/z 294.1[(M-4I) ], 正离子模式。
iv) 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得到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N- 三甲基苯氧基铵 )] 酞菁锌四氯化物 ( 化合物 I) 将 60 克化合物 (IV) 溶于 5.5 升 MeOH 中, 并使溶液通过色谱柱 ; 其中, 所述色谱柱使用 500 克 IRA 400(CI) 树脂作为固定相, 预先用 HCl0.5M 酸性水溶液洗涤, 并用 MeOH 调节。向保持 在搅拌下的洗脱物 ( 约 6 升 ) 中缓慢添加乙醚 (24 升 ), 使所得悬浮液静置 1 小时, 然后过 滤。用乙醚 (2×250 毫升 ) 洗涤固体, 并在过滤器上干燥约 1 小时, 得到 36 克化合物 (I)。 1 H-NMR(300MHz, DMSO-d6) : δ = 9.45-7.23(m, 28H), 3.77-3.58(m, 36H)ppm。 13
CNMR(75MHz, DMSO-d6) : δ = 160.5, 160.4, 160.3, 157.9, 154.4, 154.1, 153.9, 153.5 , 153.2 , 153.1 , 153.0 , 152.7 , 152.5 , 151.9 , 150.6 , 150.5 , 150.2 , 149.6 , 149.5 , 149.1 , 142.0 , 141.9 , 141.8 , 132.1 , 131.3 , 129.4 , 129.3 , 129.1 , 127.7, 127.5 , 123.0 , 122.8, 122.7, 120.7, 120.4, 118.6, 118.2, 118.0, 117.6, 116.5, 114.7, 113.4, 111.0, 57.3, 57.2ppm。
UV-vis(DMF)λ 最大 (% ) : 690(100), 621(16), 391(17), 327(17)。
UV-vis(H2O)λ 最大 (% ) : 691(100), 643(49), 331(45)。 4+ ESI-MS : m/z 294.1[(M-4Cl) ], 正离子模式 4+ HRMS : m/z 294.1114[(M-4Cl) ], 正离子模式。 Δ = 1.08ppm, 得自 C68H64N12O4Zn 的理论质量 同分异构体分布 : A = 6.5%, B < 0.2%, C = 62.0%, D = 31.5%。
实例 2
从一批具有下列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I) 开始 : A = 8.6%, B = 4.0%, C+D = 87.4% ;
如下所述实施色谱纯化 ( 步骤 ii)) :
将 28.6 克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 溶于 192 毫升洗脱液混合物 X/Y 3/1 中, 其中 X = DCM/THF/MeOH 94/5/1, 且 Y =正己 烷。将样品装在色谱柱 (d = 100 毫米, h = 460 毫米 ) 上, 所述色谱柱填充有用 X/Y 3/1 调 节的硅胶 Davisil 60(40-63 微米 )。用 X/Y 3/1 来实施洗脱 ( 流速 : 130 毫升 / 分钟 ) 直 至全部同分异构体 B 洗脱为止, 随后将混合物 X/Y 的比率转为 4/1, 并如此保持以用于同分 异构体 C、 D 和 A 的洗脱。收集选定的溶出份并干燥, 得到 23.2 克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I), 且得到 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 : A = 7.8%, B = 0.3%, C+D = 91.9%。
对该批化合物 (III) 实施步骤 iii) 和 iv)
得到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 : A = 8.2 %, B = 0.4 %, C= 65.5%, D = 25.9%。
实例 3
从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I) 开始 : A = 7.9%, B = 9.9%, C+D = 82.2% ;
如下所述实施色谱纯化 ( 步骤 ii)) :
将 40.0 克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 溶于 192 毫升洗脱液混合物 X/Y 3/1 中, 其中 X = DCM/THF/MeOH 94/5/1, 且 Y =正己 烷。将样品装在色谱柱 (d = 100 毫米, h = 460 毫米 ) 上, 所述色谱柱填充有用 X/Y 3/1 调 节的硅胶 Davisil 60(20-45 微米 )。用 X/Y 3/1 来实施洗脱 ( 流速 : 130 毫升 / 分钟 ) 直 至全部同分异构体 B 洗脱为止, 随后将混合物 X/Y 的比率转为 4/1, 并如此保持以用于同分 异构体 C、 D 和 A 的洗脱。收集选定的溶出份并干燥, 得到 30.1 克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I), 且得到 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 : A = 7.5%, B = 0.3%, C+D = 92.2%。
对该批化合物 (III) 实施步骤 iii) 和 iv) :
得到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 : A = 7.8 %, B = 0.3 %, C= 64.9%, D = 27.0%。
实例 4
从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I) 开始 : A = 7.7%, B = 4.4%, C+D = 87.9% ;
如下所述实施色谱纯化 ( 步骤 ii)) : 将 49.6 克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 溶于 235 毫升洗脱液混合物 X/Y 3/1 中, 其中 X = DCM/THF/MeOH 94/5/1, 且 Y =正己 烷。将样品装在色谱柱 (d = 100 毫米, h = 460 毫米 ) 上, 所述色谱柱填充有用 X/Y 3/1 调 节的硅胶 Davisil 60(20-45 微米 )。用 X/Y 3/1 来实施洗脱 ( 流速 : 130 毫升 / 分钟 ) 直 至全部同分异构体 B 洗脱为止, 随后将混合物 X/Y 的比率转为 4/1, 并如此保持以用于同分 异构体 C、 D 和 A 的洗脱。收集选定的溶出份并干燥, 得到 38.2 克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I), 且得到 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 : A = 7.6%, B = 0.9%, C+D = 91.5% ;
对该批化合物 (III) 实施步骤 iii) 和 iv) :
得到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 : A = 5.6 %, B = 0.9 %, C= 61.4%, D = 32.1%。
实例 5
从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I) 开始 : A = 7.0%, B = 4.6%, C+D = 88.4% ;
如下所述实施色谱纯化 ( 步骤 ii)) :
将 32.0 克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 溶于 288 毫升二氯甲烷中。将样品装在色谱柱 (d = 100 毫米, h = 460 毫米 ) 上, 所 述色谱柱填充有硅胶 Davisil 60(40-63 微米 ), 并用 X/Y 3/1 调节。以等度模式用流动相 X/Y 3/1 来实施洗脱 ( 流速 : 130 毫升 / 分钟 )。 收集选定的溶出份并干燥, 得到 30.1 克 “含 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I), 且得到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 : A = 6.2%, B < 0.1%, C+D = 93.8% ;
对该批化合物 (III) 实施步骤 iii) 和 iv) :
得到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 : A = 6.4 %, B = 0.2 %, C= 55.8%, D = 37.6%。
实例 6
从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I) 开始 : A = 6.9%, B = 7.8%, C+D = 85.3% ;
如下所述在同一固定相上实施三次色谱纯化 ( 步骤 ii)a、 b、 c) :
a) 将 17.6 克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 锌 (II) 溶于 256 毫升二氯甲烷中。将样品装在色谱柱 (d = 100 毫米, h = 460 毫米 ) 上, 所述色谱柱填充有用 X/Y 3/1 调节的硅胶 Davisil 60(40-63 微米 )。 以等度模式用流动相 X/Y 3/1 来实施洗脱 ( 流速 : 130 毫升 / 分钟 )。 收集选定的溶出份并干燥, 得到 13.1 克 “含 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I), 且得到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 : A = 5.1%, B < 0.2%, C+D = 94.9% ;
b) 用 16 升流动相 X/Y 3/1 洗涤柱后, 实施第二次操作 : 将 14.4 克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 溶于 256 毫升二氯甲烷 中。将样品装在色谱柱 (d = 100 毫米, h = 460 毫米 ) 上, 所述色谱柱填充有硅胶 Davisil 60(40-63 微米 ), 并用 X/Y 3/1 调节。 以等度模式用流动相 X/Y 3/1 来实施洗脱 ( 流速 : 130 毫升 / 分钟 )。收集选定的溶出份并干燥, 得到 10.2 克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I), 且得到以下同分 异构体分布 : A = 3.5%, B = 0.5%, C+D = 96.0% ; c) 用 16 升流动相 X/Y 3/1 洗涤柱后, 实施第三次操作 : 将 11.2 克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 溶于 256 毫升二氯甲烷 中。将样品装在色谱柱 (d = 100 毫米, h = 460 毫米 ) 上, 所述色谱柱填充有硅胶 Davisil 60(40-63 微米 ), 并用 X/Y 3/1 调节。 以等度模式用流动相 X/Y 3/1 来实施洗脱 ( 流速 : 130 毫升 / 分钟 )。收集选定的溶出份并干燥, 得到 7.9 克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I), 且得到以下同分 异构体分布 : A = 3.5%, B = 0.5%, C+D = 96.0% ;
对由步骤 ii a、 b、 c 得到的各批化合物 (III) 实施步骤 iii) 和 iv)
得到三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 :
a)A = 4.8%, B < 0.2%, C = 56.9%, D = 38.2% ;
b)A = 3.2%, B = 0.4%, C = 57.2%, D = 39.2% ;
c)A = 3.3%, B = 0.5%, C = 56.8%, D = 39.4%。
实例 7
从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I) 开始 : A = 6.7%, B = 6.5%, C+D = 86.8% ;
如下所述实施色谱纯化 ( 步骤 ii)) :
将 1.8 克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 溶于 12 毫升洗脱液混合物 X/Y 3/1 中, 其中 X = DCM/THF/MeOH 94/5/1, 且 Y =正己 烷。将样品装在用 X/Y 3/1 预调节的预填充色谱柱 (Biotage SNAP KP-Sil Cartridge, 硅 胶 100 克, 网目 40-63 微米 ) 上。用 X/Y 3/1 来实施洗脱 ( 流速 : 40 毫升 / 分钟 ) 直至全 部同分异构体 B 洗脱为止, 随后将混合物 X/Y 的比率转为 4/1, 并如此保持以用于同分异构 体 C、 D 和 A 的洗脱。收集选定的溶出份并干燥, 得到 1.4 克 “含有低含量同分异构体 B” 的
[1, 8(11), 15(18), 22(25)- 四 -(3-N, N- 二甲基氨基苯氧基 )] 酞菁锌 (III), 且得到以下同 分异构体分布 : A = 7.4%, B = 0.4%, C+D = 92.2% ;
对该批化合物 (III) 实施步骤 iii) 和 iv) :
得到一批具有以下同分异构体分布的化合物 (I) : A = 7.6 %, B = 0.5 %, C= 62.6%, D = 29.3%。
实例 8
由于同分异构体 B 的低溶解性造成的制备 (II) 溶液困难的实验证明
将同一批中间体 (II) 的两个样品溶于 (2 毫克 / 毫升 )DMF 和 THF/MeOH1/1 中。 将 溶液适当地稀释, 并用 HPLC 分析。如表 1 和图 4 所示, 两个样品含有不同百分比的同分异 构体 B, 同分异构体 B 的百分比在来自 THF/MeOH 1/1 中溶液的样品中更低。 这是因为, 与其 它同分异构体相比, 由于同分异构体 B 溶解性低, 所以同分异构体 B 从 THF/MeOH 1/1 溶液 中沉淀出来。这种行为可导致制备具有可变组成的样品, 且最终导致产生不可靠的分析数 据, 所述分析数据包括与其它同分异构体有关的数据。
表 1. 同一批化合物 (II) 的两个样品的同分异构体分布的 HPLC 分析
实例 9
论证化合物 (VI) 的同分异构体 B 和 C 的 HPLC 峰间的不可分辨
图 5 对关于化合物 (VI) 样品 (5a) 和化合物 (I) 样品 (5b) 的同分异构体分布的 HPLC 色谱图进行比较。很明显, 关于同分异构体 B 和 C 的峰间的分辨不完全 ; 当存在的同 分异构体 B 超过 1%时, 则在同分异构体数量 (abundance) 的量化时引入不可忽略的误差, 使得所述方法不适合表征各批药物物质。相反, 若对一批化合物 (I) 进行分析, 则不存在所 述问题, 因为极小量的同分异构体 B 对同分异构体 A、 C 和 D 比率产生可忽略的估算误差。
药物组合物制备中可使用如上文所制备的式 (I) 化合物作为药物物质, 所述药物 组合物包括那些与上述药物物质组合意欲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的物质, 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 赋形剂和 / 或稀释剂。这些药物组合物可意欲用来全身和局部施用于人类和动物, 且可呈 溶液、 悬浮液、 乳膏、 软膏、 凝胶或喷雾剂形式。组合物的受控释放施用也是可能的。这些药 物组合物还可含有金属螯合剂, 优选对离子 Ca2+ 和 Mg2+ 具有专一性的金属螯合剂。
在尤为优选的条件下, 所述金属螯合剂选自由下列物质组成的组 : 乙二胺 -N, N, N′, N′ - 四乙酸 (EDTA)、 1, 2- 二氨基环己烷 -N, N, N′, N′ - 四乙酸 (CDTA) 和二亚乙基 三胺五乙酸 (DTPA)。
由于非特异性 ( 多个靶 ) 作用机理, 含有式 (I) 酞菁衍生物的上述药物组合物可
意欲用来光动力学治疗各种病状 ( 微生物感染、 过度增生性疾病、 牛皮癣、 光化性角化病和 肿瘤前或肿瘤病状 )。 在尤为优选的条件下, 含有式 (I) 酞菁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意欲用来 预防性或治疗性光动力学治疗微生物感染。
最后, 式 (I) 衍生物也可用作医用材料的组分, 具体而言, 在伤口消毒时作为消毒 剂, 以及在活体外和活体内作为诊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