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组件及儿童高脚椅.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845905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04015.9

申请日:

2015.07.10

公开号:

CN105310347A

公开日:

2016.02.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7D 1/02申请日:20150710|||公开

IPC分类号:

A47D1/02

主分类号:

A47D1/02

申请人: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丹尼尔·A·萨克; 安卓·J·霍斯特

地址:

中国香港新界葵涌梨木道32-50号金运工业大厦第二期12楼

优先权:

61/998,924 2014.07.11 US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代理人:

李隆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儿童座椅的座椅组件,包含:一座椅支撑架;一后座椅部以及一前座椅部,为分别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接,所述前座椅部可介于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沿着纵轴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滑移,所述纵轴由所述座椅组件的前方延伸至其后方,而所述前座椅部以及所述后座椅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即可定义出用来容置儿童的乘坐表面;以及一重量敏锁定机构,为邻近所述后座椅部以及所述前座椅部设置,其中,在所述座椅组件上放置负载时即可启动所述重量敏锁定机构,以防止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由所述展开状态移动至所述收合状态。依据一实施例中,设有重量敏锁定机构的座椅组件可使用于儿童高脚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可收折的站立架;
一座椅支撑架,为连接于所述站立架;
一后座椅部以及一前座椅部,为分别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接,
所述前座椅部可介于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移
动,所述前座椅部以及所述后座椅部在所述展开状态时即可定义出用
来容置儿童的乘坐表面;以及
一重量敏锁定机构,为邻近所述后座椅部以及所述前座椅部设置,
其中,在所述乘坐表面上放置负载时即可启动所述重量敏锁定机构,
以防止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由所述展开状态移动至所述
收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敏锁
定机构包含:
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后座椅部
相固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前座椅部相固接,其中,所述第一接
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可彼此接合,以阻止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
后座椅部由所述展开状态移动至所述收合状态;以及
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施力作用可促使所述后座椅部与所述前
座椅部沿着第一方向相对移动,以增加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
触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在所述乘坐表面上放置负载时即可迫使所述后座椅部与所
述前座椅部沿着第二方向相对移动,以缩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
二接触面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部
与一轴部相连接,所述轴部的两个末端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组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
施力作用可促使所述后座椅部绕着所述轴部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
扭簧,所述扭簧绕所述轴部组接且与所述后座椅部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部
的下方设有向下突出的挡止肋,而所述第一接触面由所述挡止肋形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
所述前座椅部的后端与所述前座椅部相固接,且所述弹性件可延伸至
所述前座椅部的上表面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
的上表面设有向上突出的挡止肋,而所述第二接触面由所述挡止肋形
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
可沿着纵轴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滑动,所述纵轴由所述儿童高脚椅的
后方延伸至其前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
部可朝向所述后座椅部的下方往后滑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侧段,所述侧段经由一枢轴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枢接,所述前
座椅部分别在两个垂直间隔的位置与所述座椅支撑架以及所述侧段相
连接;
其中,所述侧段往收折方向的转动可驱使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
述后座椅部往后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
部具有一上表面、及第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第二延伸部分别
相对于所述上表面向上、向下突出,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侧段相连
接,而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
部分别与所述座椅支撑架以及所述侧段相连接的两个位置位于所述枢
轴的前方。
14.一种儿童座椅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椅支撑架;
一后座椅部以及一前座椅部,为分别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接,
所述前座椅部可介于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沿着纵轴相对于所述后
座椅部滑移,所述纵轴由所述座椅组件的前方延伸至其后方,而所述
前座椅部以及所述后座椅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即可定义出用来容置
儿童的乘坐表面;以及
一重量敏锁定机构,为邻近所述后座椅部以及所述前座椅部设置,
其中,在所述座椅组件上放置负载时即可启动所述重量敏锁定机构,
以防止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由所述展开状态移动至所述
收合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敏锁
定机构包含:
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后座椅部
相固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前座椅部相固接,其中,所述第一接
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可彼此接触,以阻挡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
后座椅部由所述展开状态移动至所述收合状态;以及
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施力作用可促使所述后座椅部与所述前
座椅部沿着第一方向相对移动,以增加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
触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在所述乘坐表面上放置负载时即可迫使所述后座椅部与所
述前座椅部沿着第二方向相对移动,以缩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
二接触面之间的距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部
与一轴部相连接,所述轴部的两个末端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组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
施力作用可促使所述后座椅部绕着所述轴部旋转。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
扭簧,所述扭簧绕所述轴部组接且与所述后座椅部相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
所述前座椅部的后端与所述前座椅部相固接。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
的上表面设有向上突出的挡止肋,而所述第二接触面由所述挡止肋形
成。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部
的下方设有向下突出的挡止肋,而所述第一接触面由所述挡止肋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
可朝向所述后座椅部的下方往后滑动。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侧段,所述侧段经由一枢轴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枢接,所述前
座椅部分别在两个垂直间隔的位置与所述座椅支撑架以及所述侧段相
连接;
其中,所述侧段往收折方向的转动可驱使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
述后座椅部往后滑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
具有一上表面、及第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第二延伸部分别相
对于所述上表面向上、向下突出,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侧段相连接,
而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接。

说明书

座椅组件及儿童高脚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组件及儿童高脚椅。

背景技术

针对婴儿及儿童所设计的高脚椅通常包括一脚架、一座椅及一托
盘,其中脚架将座椅支撑在地面上,托盘则依附于座椅上。传统儿童
高脚椅通常具有大使用面积且因托盘较大,因此占据了厨房或房间相
当大的空间,使得照顾者很难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规划用餐区域。另
一个高脚椅的缺点为复杂的收折方法,包括:为了储藏高脚椅,照顾
者往往必须执行多个步骤,或分别操作好几个锁固机构才能收折高脚
椅。此外,传统高脚椅的收折状态并不是那么简洁,不完全适于储藏,
如此将阻碍照顾者收折高脚椅。

因此,需要一种方便折叠、可收纳的小巧简洁的儿童高脚椅,并
至少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操
作且可收折成较小巧简洁的尺寸,以方便储藏的儿童高脚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儿童高脚椅,其
特征在于,包括:一可收折的站立架;一座椅支撑架,为连接于所述
站立架;一后座椅部以及一前座椅部,为分别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
接,所述前座椅部可介于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相对于所述后座椅
部移动,所述前座椅部以及所述前座椅部在所述展开状态时即可定义
出用来容置儿童的乘坐表面;以及一重量敏锁定机构(重量敏感锁定
机构,即受重量致动的锁定机构),为邻近所述后座椅部以及所述前座
椅部设置,其中,在所述乘坐表面上放置负载时即可启动所述重量敏
锁定机构,以防止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由所述展开状态
移动至所述收合状态。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敏锁定机构包含:一
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后座椅部相固接,
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前座椅部相固接,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
述第二接触面可彼此接合,以阻止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
由所述展开状态移动至所述收合状态;以及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
施力作用可促使所述后座椅部与所述前座椅部沿着第一方向相对移
动,以增加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其中,在
所述乘坐表面上放置负载时即可迫使所述后座椅部与所述前座椅部沿
着第二方向相对移动,以缩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
的距离。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部与一轴部相连接,
所述轴部的两个末端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组接。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施力作用可促使
所述后座椅部绕着所述轴部旋转。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
绕所述轴部组接且与所述后座椅部相连接。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部的下方设有向下
突出的挡止肋,而所述第一接触面由所述挡止肋形成。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前座椅部的
后端与所述前座椅部相固接,且所述弹性件可延伸至所述前座椅部的
上表面的上方。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的上表面设有向
上突出的挡止肋,而所述第二接触面由所述挡止肋形成。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可沿着纵轴相对
于所述后座椅部滑动,所述纵轴由所述儿童高脚椅的后方延伸至其前
方。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可朝向所述后座
椅部的下方往后滑动。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侧段,所述侧段经
由一枢轴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枢接,所述前座椅部分别在两个垂直间
隔的位置与所述座椅支撑架以及所述侧段相连接;其中,所述侧段往
收折方向的转动可驱使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往后滑动。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具有一上表面、
及第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第二延伸部分别相对于所述上表面
向上、向下突出,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侧段相连接,而所述第二延
伸部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接。

所述的儿童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分别与所述座椅
支撑架以及所述侧段相连接的两个位置位于所述枢轴的前方。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儿童座椅的座椅组件,其特
征在于,包括:一座椅支撑架;一后座椅部以及一前座椅部,为分别
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接,所述前座椅部可介于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
之间沿着一纵轴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滑移,所述纵轴由所述座椅组件
的前方延伸至其后方,而所述前座椅部以及所述后座椅部处于所述展
开状态时即可定义出用来容置儿童的乘坐表面;以及一重量敏锁定机
构,为邻近所述后座椅部以及所述前座椅部设置,其中,在所述座椅
组件上放置负载时即可启动所述重量敏锁定机构,以防止所述前座椅
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由所述展开状态移动至所述收合状态。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敏锁定机构包含:一第
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后座椅部相固接,
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前座椅部相固接,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
述第二接触面可彼此接触,以阻挡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
由所述展开状态移动至所述收合状态;以及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
施力作用可促使所述后座椅部与所述前座椅部沿着第一方向相对移
动,以增加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其中,在
所述乘坐表面上放置负载时即可迫使所述后座椅部与所述前座椅部沿
着第二方向相对移动,以缩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
的距离。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部与一轴部相连接,
所述轴部的两个末端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组接。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施力作用可促使所
述后座椅部绕着所述轴部旋转。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绕
所述轴部组接且与所述后座椅部相连接。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前座椅部的后
端与所述前座椅部相固接。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的上表面设有向上
突出的挡止肋,而所述第二接触面由所述挡止肋形成。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部的下方设有向下突
出的挡止肋,而所述第一接触面由所述挡止肋形成。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可朝向所述后座椅
部的下方往后滑动。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侧段,所述侧段经由
一枢轴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枢接,所述前座椅部分别在两个垂直间隔
的位置与所述座椅支撑架以及所述侧段相连接;其中,所述侧段往收
折方向的转动可驱使所述前座椅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往后滑动。

所述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部具有一上表面、及
第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第二延伸部分别相对于所述上表面向
上、向下突出,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侧段相连接,而所述第二延伸
部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述座椅组件设有可介于展开状态与收合状
态之间进行调整的前座椅部与后座椅部,且所述座椅组件还设有一种
能防止意外收折的重量敏锁定机构,让其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儿童高脚椅的侧视图。

图2为绘示图1的儿童高脚椅的座椅组件调整至不同高度时的示
意图。

图3为绘示图2的儿童高脚椅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绘示图1的儿童高脚椅中连接两个脚架侧段的枢接结构的
示意图。

图5为绘示儿童高脚椅中包含有座椅组件及两个侧段的部分示意
图。

图6为绘示侧段中包含有一用以锁固侧段于伸展状态的锁定件的
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绘示座椅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忽略前座椅部。

图8为绘示侧段相对于座椅组件向下旋转的示意图。

图9为绘示儿童高脚椅中用以锁固座椅组件于不同高度的锁固机
构的示意图。

图10为绘示用以耦合侧段至锁固机构的连动耦合机构的示意图。

图11为绘示连动耦合机构中设有一摆臂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绘示用于连动耦合机构的杆件的示意图。

图13及图14为绘示图11的连动耦合机构的示范操作,以耦合侧
段的折叠旋转与锁固机构的解锁位移的示意图。

图15为绘示侧段中设有一导轨的示意图。

图16为绘示儿童高脚椅中的脚架侧段的内部结构,其在接近足部
设有释锁致动器的示意图。

图17为绘示杆件在儿童高脚椅进行收折过程的运作的示意图。

图18为绘示儿童高脚椅于收折过程的中间阶段,其中侧段旋转至
折叠状态且站立架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9为绘示儿童高脚椅于收折过程中的另一中间阶段,其中座椅
组件为在侧段处于折叠状态下位移至接近站立架的足部的低位置的示
意图。

图20为绘示儿童高脚椅处于完全收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21及图22为绘示儿童高脚椅中设有一种能防止座椅组件位于
低位置及侧段同时处于伸展状态而触发站立架的解锁位移的安全机构
的示意图。

图23为绘示儿童高脚椅中所设有的闩锁装置的示意图。

图24为绘示儿童高脚椅的座椅组件中设有一重量敏锁定机构的
示意图。

图25为绘示图24的重量敏锁定机构处于没有负载放置于座椅组
件上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6为绘示图24的重量敏锁定机构处于座椅组件上放置有负载
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27为绘示图24的重量敏锁定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8-30为绘示座椅组件中所设有重量敏锁定机构的其它实施例
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1至图3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儿童高脚椅100。儿
童高脚椅100可包括一站立架102及一座椅组件104。站立架102可
包括绕着一枢轴P1互相枢接的前脚架106及后脚架108。前脚架106
可包括两个脚架侧段106A及一横向段106B,横向段106B设置于两
个脚架侧段106A的底末端之间。类似地,后脚架108可包括两个脚
架侧段108A及一横向段108B,横向段108B设置于两个脚架侧段108A
的底末端之间。脚架侧段106A、108A的末端部分别具有一足部110,
足部110可设于邻近地板表面处。此外,脚架侧段106A接近足部110
处还可设有车轮组件111,以方便儿童高脚椅100的搬运。

两个枢接结构112与脚架侧段106A的上末端和脚架侧段108A的
上末端分别枢接,使脚架侧段106A的上末端与脚架侧段108A的上末
端绕枢轴P1彼此枢接。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枢接结构112具有类似的
结构,且设于站立架102的左、右上末端。配合图1至图3,图4为
绘示图1的儿童高脚椅100中连接于两个脚架侧段106A、108A之间
的枢接结构112的示意图。枢接结构112可包括耦合壳114、116、一
闩锁件118及一弹簧120。耦合壳114与脚架侧段106A相固接,耦合
壳116与脚架侧段108A相固接。闩锁件118与耦合壳114相枢接。
弹簧120的两端分别固接闩锁件118和耦合壳114的固定点。为了清
楚地显示,图4省略了耦合壳114的一部分,以更清楚显示闩锁件118
和弹簧120的配置。闩锁件118可相对于耦合壳114、116旋转,以与
设于耦合壳116上的开口122相卡合或脱离开口122的卡合。闩锁件
118与开口122的卡合可将脚架侧段106A、108A锁固于展开状态。
闩锁件118脱离与开口122的卡合时则允许脚架侧段106A、108A绕
枢轴P1相对枢转而收折。

参考图1至图3,座椅组件104可包括一座椅支撑架124、一后座
椅部126及一前座椅部128。座椅支撑架124可移动地与站立架102
相连接。后座椅部126和前座椅部128分别与座椅支撑架124相连接。
座椅支撑架124可包括两个侧部124A及一横向部124B。两个侧部
124A分别设于儿童高脚椅100的左侧及右侧。横向部124B分别与两
个侧部124A的底部固接。侧部124A与套筒130相固接,且套筒130
提供前脚架106的脚架侧段106A通过并滑动组接,使座椅支撑架124
可沿脚架侧段106A移动,从而允许座椅组件104相对于站立架102
垂直地调整位置。横向部124B可作为坐在座椅组件104的脚踏板。

后座椅部126可具有用以放置儿童乘坐的上表面126A,且后座椅
部126可与座椅支撑架124相连接。举例来说,座椅支撑架124可与
横向延伸的一轴部131相固接(如图3所示),且后座椅部126的一后
侧区域可与轴部131相连接。根据一实施例,可允许后座椅部126相
对于座椅支撑架124进行有限的旋转角度,例如后座椅部126可由轴
部131与座椅支撑架124相枢接。

前座椅部128可具有一上表面128A、及分别固设于左右两侧的两
个延伸部132、134。延伸部132、134相对于上表面128A分别向下和
向上延伸,且设于邻近前座椅部128的前末端。两个延伸部132可分
别绕枢轴P2与座椅支撑架124的两个侧部124A相枢接。另外,前座
椅部128还可包括一抵靠板136,抵靠板13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
延伸部132相固接。抵靠板136可在前座椅部128的前方从上表面128A
向下延伸,且可用以支撑儿童的腿部。

参考图1至图3,座椅组件104还可包括两个臂杆,亦可称为侧
段138,两个侧段138分别设于座椅组件104的左右两侧。两个侧段
138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且分别绕枢轴P3与侧部124A相枢接。枢
轴P3设于座椅组件104的乘坐表面的上方且邻近侧段138的后末端。
侧段138可绕枢轴P3相对于座椅支撑架124旋转于伸展状态和折叠状
态之间。侧段138处于伸展状态时,其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座椅组件
104的乘坐表面并位于其上方(如图1所示)。侧段138处于折叠状态
时则向下倾斜且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前脚架106的脚架侧段106A(如
图18至图20所示)。如图2和图3所更清楚绘示,侧段138上可与一
托盘139相固接,以提供儿童放置食物或饮料。托盘139可分离地连
接于侧段138,且相对于座椅组件104横向地延伸。当拆下托盘139
时,侧段138可作为座椅组件104的扶手。

图5至图8为绘示座椅组件104和侧段138的较详尽结构的示意
图。为了清楚地显示,图5至图8中省略显示托盘139。两个侧段138
分别可移动地连接至两个延伸部134。更具体地来说,各侧段138可
具有大约从枢轴P3向前延伸的一导槽140,导槽140包括一细长部
140A及一转弯区140B,细长部140A从侧段138的后端往前端延伸,
转弯区140B往侧段138的前端延伸。前座椅部128的各延伸部134
分别设有一突出部142,突出部142可在枢轴P3的前方沿对应的导槽
140滑动。藉此,前座椅部128在位于枢轴P3前方的两个垂直相间隔
的位置上分别与座椅支撑架124及侧段138相连接。

藉由突出部142与导槽140之间的滑动连接,侧段138朝折叠方
向从伸展状态旋转至折叠状态时,便可驱使前座椅部128相对于后座
椅部126沿着一个由座椅组件104的前端延伸至其后端的纵轴X向后
滑动。特别的是,如图8所示,侧段138绕枢轴P3朝下旋转至折叠状
态时,可使得各突出部142朝对应导槽140的后端滑动,从而驱使前
座椅部128沿着纵轴X向后滑动至后座椅部126的下方。藉此,后座
椅部126与前座椅部128可配置为收合状态以缩小座椅组件104的前
后长度,使其方便储藏。当需要使用座椅组件104时,侧段138可绕
枢轴P3从折叠状态旋转至伸展状态,使得各突出部142朝对应导槽
140的前端反向滑动,从而驱使前座椅部128相对于后座椅部126向
前滑动,令座椅组件104展开。后座椅部126的上表面126A与前座
椅部128的上表面128A在展开状态下可定义出一个扩大的乘坐表面
以方便放置儿童。

参考图5至图8,各侧段138还可设有一锁定件144,用以锁固侧
段138于伸展状态。锁定件144可在邻近导槽140的一内侧壁与侧段
138相枢接。侧段138处于伸展状态时,突出部142位于导槽140中
邻近于转弯区140B的一末端处,且锁定件144可受弹簧的施力作用
而朝向导槽140内突出,以固定突出部142并防止突出部142沿导槽
140朝折叠方向位移。锁定件144可朝向导槽140的内侧壁缩进,以
净空导槽140的通道并允许突出部142沿导槽140位移,从而允许侧
段138进行折叠。

如图所示,侧段138还可与一把手杆146相固接。把手杆146的
形状易于照顾者抓握,以方便操作并同时移动两个侧段138及座椅组
件104。根据一实施例,把手杆146例如从侧段138的后方向下弯折。
各侧段138的锁定件144可分别经由引线148与共同的释锁钮147相
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释锁钮147设于把手杆146上。各引
线148可沿把手杆146的内部延伸,且引线148的两个相对末端分别
与锁定件144和释锁钮147相耦接。因此,照顾者可用单手操作释锁
钮147来驱使两个锁定件144同步解锁,并转动侧段138。

参考图1至图8,座椅组件104还可与一背靠架150相组接。背
靠架150在邻近后座椅部126处与座椅支撑架124相枢接,例如背靠
架150可经由轴部131枢接。背靠架150可藉由一闩锁机构(图未示)
锁固于不同的角度位置,且可透过一致动杆152驱使闩锁机构解锁,
以便背靠架150进行角度的调整。举例来说,在轴部131的两个末端,
闩锁机构可包含一固定于座椅支撑架124的凸齿部、一闩锁件以及一
弹簧,其中,闩锁件可沿着轴部131滑动以卡合或脱离凸齿部,而弹
簧可促使闩锁件与凸齿部相卡合以便锁定背靠架150。照护者往上拉
动致动杆152时即可驱使闩锁件的释锁(例如透过斜面的顶推作用),
使得背靠架150的角度得以调整。依据一实施例,闩锁件也可具有锯
齿状的齿部,使得闩锁件的卡合可阻挡背靠架150朝一方向旋转(例如
朝倾斜方向),但允许背靠架150在不需要操作致动杆152的情况下朝
另一方向旋转(例如朝垂直方向)。

如前所述,座椅组件104可相对于站立架102垂直地调整。配合
图1至图8,图9为绘示用以锁固座椅组件104于站立架102上的不
同高度的锁固机构154的示意图。锁固机构154可在邻近套筒130处
组装于座椅支撑架124的其中一个侧部124A中。锁固机构154可包
括一闩锁155、一弹簧156及一释锁致动部158。相同的锁固机构154
可在侧段138的枢轴P3下方处分别设于座椅组件104的左右两侧。闩
锁155可在邻近对应的脚架侧段106A处与座椅支撑架124的侧部
124A相枢接,且闩锁155可绕枢轴P4旋转,枢轴P4从座椅组件104
的左侧横向地延伸至右侧。脚架侧段106A可设有多个开口160(较佳
地显示于图10),开口160沿着脚架侧段106A的长度分布,以定义出
座椅组件104的多个锁固位置。闩锁155可转动以与多个开口160中
之一卡合而将座椅组件104锁固于所欲设的高度,或脱离与开口160
的卡合而允许座椅组件104沿着脚架侧段106A垂直地位移。

弹簧156可具有两个相对末端,分别与闩锁155和侧部124A中
的一固定点相连接。弹簧156可促使闩锁155至锁定状态,以与脚架
侧段106A相卡合。

释锁致动部158可在侧段138的枢轴P3下方与闩锁155相固接,
并可绕闩锁155的枢轴P4旋转。根据一实施例,释锁致动部158可为
一分离部固定地锁固于闩锁155。根据另一实施例,释锁致动部158
可与闩锁155为一体成形。释锁致动部158可在座椅支撑架124的侧
部124A的外部操作,且被按压后可促使闩锁155旋转至解锁状态而
脱离与脚架侧段106A的卡合。

以下将参考图3至图9说明关于锁固机构154的操作。在儿童高
脚椅100的左右两侧的各闩锁155可分别与其对应的脚架侧段106A
相卡合,以将座椅组件104与站立架102相锁固。当照顾者欲改变座
椅组件104的垂直位置时,可独立按压各释锁致动部158,使其对应
的闩锁155脱离与脚架侧段106A的卡合。执行上述释锁致动部158
的操作时,侧段138可保持前述的伸展状态。接着,解锁后的座椅组
件104可沿脚架侧段106A滑动至所欲的高度。座椅组件104达到所
欲设的高度时,弹簧156可迫使闩锁155与脚架侧段106A上对应的
开口160相卡合,以锁定座椅组件104的位置。座椅组件104的垂直
位置可包括侧段138位于枢接结构112上方的一个或多个垂直位置(如
图1所示),以及侧段138位于枢接结构112下方的一个或多个垂直位
置(如图2、3所示)。

根据一使用模式,当儿童高脚椅100收折时,座椅组件104可朝
下调整至接近站立架102的足部110的低位置,使收折后的儿童高脚
椅100的整体高度降低,以方便其储藏。另外,儿童高脚椅100可具
有一连动耦合机构,其允许照顾者轻易地收折儿童高脚椅100而不需
要执行许多手动的解锁步骤。配合图9,图10及图11绘示儿童高脚
椅100在座椅支撑架124左侧和右侧的侧部124A中所分别组装的连
动耦合机构159的示意图。图10为绘示连动耦合机构159的示意图,
图11为绘示连动耦合机构159中在邻接释锁致动部158的区域的局部
放大示意图。

参考图9至图11,连动耦合机构159可包括一连杆组162,连杆
组162可活动地组装于座椅支撑架124的侧部124A中,并可上下滑
动。侧段138可设有一导轨164,释锁致动部158可设有一斜面158A,
连杆组162的上部可受导引而沿着导轨164移动,而连杆组162的下
部可与斜面158A滑动地接触。因此,连杆组162可连接侧段138至
其对应的锁固机构154,使侧段138往折叠方向转动时,即可驱使连
杆组162向上滑动,进而驱使锁固机构154解锁,藉此允许座椅组件
104相对于站立架102垂直地调整。

根据一实施例,连杆组162可包括彼此相枢接的一长条状的杆体
166及一摆臂168。杆体166在侧部124A中设为可上下滑动,且杆体
166的上端部设有一突起169,其可沿导轨164移动。另外,杆体166
可包括一中空部166A,而摆臂168可设于中空部166A内。图11中
以虚线绘示部分杆体166及侧部124A,以更清楚地显示摆臂168的配
置。摆臂168设于杆体166的底部,且具有一突出部168A,突出部
168A可与释锁致动部158的斜面158A滑动地接触。摆臂168可经由
枢轴P5与杆体166相枢接。闩锁155与释锁致动部158的枢轴P4大
致上从儿童高脚椅100的左侧横向地延伸至右侧,而摆臂168的枢轴
P5大致上从儿童高脚椅100的后方纵向地延伸延伸至前方。摆臂168
的旋转平面与闩锁155和释锁致动部158的旋转平面呈互相垂直。

摆臂168还可与一弹簧167相连接(于图11中以虚线显示),弹
簧167可促使摆臂168至与释锁致动部158的斜面158A相接触的位
置。弹簧167例如为设于摆臂168的枢轴P5周围的扭簧。

参考图10和图11,座椅支撑架124的侧部124A还可与一杆件
170相组接,杆件170设于邻近摆臂168的位置。图12为单独绘示杆
件170的示意图。杆件170可经由枢轴P6与侧部124A相枢接,枢轴
P6位于闩锁155和释锁致动部158的下方。杆件170与侧部124A的
枢接关系可由杆件170的轴部170A来达成。枢轴P6大致上从儿童高
脚椅100的后方纵向地延伸至前方,且与摆臂168的枢轴P5大致上呈
相平行。杆件170的一末端部170B偏置于枢轴P6并设于邻近摆臂168
的一末端部168B,而末端部168B与突出部168A分别位于摆臂168
的枢轴P5的相对两侧。此外,杆件170可具有一斜面170C(更清楚
地显示于图12),斜面170C的位置偏置于枢轴P6且位于闩锁155和
释锁致动部158的下方。

配合图9至图11,图13和图14为绘示连动耦合机构159的操作
的示意图。图13中所示的侧段138处于伸展状态,且侧段138大致上
水平且平行于前、后座椅部126、128的乘坐表面延伸。在此伸展状态
下,杆体166的突起169位于邻近导轨164的第一末端,且连杆组162
位于一低位置以允许闩锁155往锁固方向或解锁方向独立移动,以方
便座椅组件104进行垂直调整。

参考图14,要收折座椅组件104时,侧段138可绕枢轴P3向下
旋转至折叠状态,藉此驱使连杆组162的突起169沿侧段138的导轨
164相对移动。由于突起169与导轨164之间的滑动连接关系,侧段
138向下旋转时即可驱使连杆组162(包括杆体166和摆臂168)相对
于座椅支撑架124的侧部124A从低位置向上滑动至高位置。连杆组
162向上移动时即可促使突出部168A(更清楚显示于图11)顶推释锁
致动部158的斜面158A,进而驱使释锁致动部158和闩锁155旋转并
脱离与脚架侧段106A的卡合。藉此,座椅组件104即可解锁,且在
侧段138维持于折叠状态下座椅组件104可下降至接近脚架侧段106A
的足部110的低位置。连杆组162和杆件170可与座椅组件104同步
往下移动至所述的低位置。

参考图15,导轨164可分为三个部分。导轨164的第一末端A0
与第一中间位置A1之间可界定出导轨164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
末端A0为对应侧段138的伸展状态,第一中间位置A1则对应侧段
138从伸展状态向下旋转约28度的位置。导轨164的第二部分可界定
于第一中间位置A1与第二中间位置A2之间,其中,第二中间位置
A2对应侧段138从伸展状态向下旋转约58度的位置。导轨164的第
三部分则界定于导轨164的第二中间位置A2与第二末端A3之间,其
中,第二末端A3对应侧段138的完全折叠状态,完全折叠状态是在
侧段138从伸展状态向下旋转约66度。介于导轨164的第一末端A0
与第一中间位置A1之间的第一部分和介于导轨164的第二中间位置
A2与第二末端A3之间的第三部分,其所具有的曲线不会向上拉连杆
组162,即突起169沿这两个部分滑动时连杆组162大致上保持所在
的位置;也就是说,突起169于导轨164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移动
的过程中,突起169与转轴P3的距离大致相同。介于导轨164的第一、
第二中间位置A1、A2之间的第二部分,其曲线使突起169沿第二部
分滑动时便可驱动连杆组162的垂直移动;也就是说,突起169于导
轨164的第二部分,由第二中间位置A2往第二末端A3移动的过程中,
突起169与转轴P3的距离逐渐减少。

图16为绘示脚架侧段106A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释锁致动器172
可设于脚架侧段106A中并接近脚架侧段106A的足部110。释锁致动
器172可相对于脚架侧段106A移动,且可经由一引线174与脚架侧
段106A顶部的闩锁件118相连接。引线174可沿着脚架侧段106A的
内部延伸,且引线174的两个相对末端分别固定于释锁致动器172和
闩锁件118。

脚架侧段106A还设有一凸片176,凸片176设于邻近释锁致动器
172且突出于脚架侧段106A。根据一实施例,凸片176可与释锁致动
器172相固接。根据另一实施例,凸片176可与脚架侧段106A相固
接。释锁致动器172、引线174和凸片176的组合可分别设于左右两
侧的脚架侧段106A。

在侧段138处于折叠状态下,当座椅组件104向下移动至接近足
部110的低位置时,部分座椅支撑架124(例如其侧部124A)可接触
释锁致动器172并朝下顶推释锁致动器172。释锁致动器172向下位
移时便可拉动引线174,以驱使闩锁件118转动而释锁站立架102,从
而允许站立架102进行收折。由于座椅组件104位于接近足部110的
低位置时能触发站立架102的解锁,此低位置亦可称为触发位置。

配合图16,图17为绘示杆件170与凸片176在儿童高脚椅100
进行收折过程中所产生交互作用的示意图。在侧段138处于折叠状态
下,当座椅组件104向下移动至接近足部110的触发位置或低位置时,
杆件170的斜面170C可接触凸片176,进而顶推杆件170转动至摆臂
168。藉此杆件170即可顶推摆臂168转动,使摆臂168脱离与释锁致
动部158的斜面158A的接触,从而允许闩锁155能够独立于侧段138
的折叠状态操作,即闩锁155可受弹簧156的施力作用往锁固方向位
移。换言者,当座椅组件104抵达接近足部110的触发或低位置时,
杆件170的作动即可重置闩锁155的锁固功能。因此,即使侧段138
维持于折叠状态,当照护者要展开儿童高脚椅100且座椅组件104从
低位置向上位移时,弹簧156仍可促使闩锁155与脚架侧段106A的
开口160相卡合,以锁定座椅组件104于所欲设的高度。藉此,照护
者能更容易从收折状态展开使用儿童高脚椅100。为方便闩锁155的
独立移动,以上凸片176致动杆件170的触发时间可略微早于、晚于
或大约同时于座椅组件104驱动释锁致动器172以解锁闩锁件118的
时间。

配合图1至图17,图18至图20为绘示儿童高脚架100进行收折
的示意图。图1中所显示的儿童高脚椅100为处于展开状态以便容置
儿童。在此展开状态下,侧段138大致上水平地延伸,且前、后座椅
部126、128相对彼此展开。另外,锁固机构154可与脚架侧段106A
相卡合,以锁定座椅组件104的位置。

参考图18,要收折儿童高脚椅100时,照顾者可按压把手杆146
上的释锁钮147来解锁侧段138,然后将把手杆146和侧段138绕枢
轴P3从伸展状态向下旋转至折叠状态。如前所述,侧段138向下转动
时便可驱使前座椅部128向后滑动至后座椅部126的下方,且透过座
椅组件104左右两侧的连杆组162的耦合,进一步驱动各闩锁155的
解锁。侧段138完全折叠时大致上平行于脚架侧段106A,而座椅组件
104为解锁状态。

接着参考图19,在站立架102维持锁定于展开状态下,座椅组件
104与处于折叠状态的侧段138可同步向下滑动至接近脚架侧段106A
的足部110所预定的低位置。如前所述,座椅组件104抵达该低位置
时可顶推位于座椅组件104右边和左边的释锁致动器172,导致闩锁
件118的解锁位移,藉此解锁站立架102。此外,凸片176可推动杆
件170转动,而后迫使摆臂168脱离与释锁致动部158的斜面的接触,
藉此重置闩锁155的锁固功能。因此,弹簧156可促使闩锁155接触
脚架侧段106A的外侧表面。

接着参考图20,在座椅组件104维持于接近足部110的低位置下,
将脚架侧段106A和座椅组件104朝脚架侧段108A旋转直到前脚架
106与后脚架108大致上相互平行,以收折被解锁的站立架102。藉此,
被收折的儿童高脚椅100具有较低的高度及较小尺寸的座椅组件104,
使儿童高脚椅100的尺寸更小巧,以方便储藏。此外,儿童高脚椅100
的收折步骤相当简单,仅需要手动操作一解锁步骤,即按压释锁钮147
以解锁侧段138。

照护者可以由相反顺序执行上述步骤以展开儿童高脚椅100。首
先,照护者展开站立架102。然后,在站立架102处于展开状态且侧
段138维持于折叠的状态下,将座椅组件104从靠近足部110的低位
置升起至所欲设的高度。随座椅组件104向上移动并移离释锁致动器
172,各枢接结构112中的弹簧120即可迫使闩锁件118移动至卡合位
置,以将站立架102锁固于展开状态。座椅组件104到达至所欲的高
度后,闩锁件155可与脚架侧段106A上的对应开口160相卡合。接
着,侧段138可从折叠状态旋转至打开座椅组件104的伸展状态。侧
段138旋转至伸展状态时,便可带动连杆组162向下位移至其低位置,
并使突出部168A恢复其位于斜面158A下方的初始位置。

为了儿童高脚椅100能更安全地使用,当座椅组件104位于低位
置(或触发位置)时(如图19所示),即对应站立架102的解锁状态,
应不允许侧段138处于伸展状态。否则儿童可能会在站立架102被解
锁的情况下乘坐于展开的座椅组件104上。配合图1至图9,图21和
图22为绘示座椅组件104上设有安全机构的示意图,该安全机构可防
止儿童高脚椅100中的座椅组件104位于低位置和侧段138处于伸展
状态的情况同时发生。参考图9、图21及图22,安全机构包括一阻止
部180、一弹簧182、一突出部184及一止挡件186。阻止部180与座
椅支撑架124相枢接,弹簧182与阻止部180相连接,突出部184与
连杆组162相固接,止挡件186则与站立架102的脚架侧段106A相
固接。

阻止部180经由枢轴P7与座椅支撑架124相枢接,且阻止部180
在枢轴P7的两个相对侧分别具有上端部180A及下端部180B。枢轴
P7大致上从儿童高脚椅100的左侧横向地延伸至右侧,且平行于闩锁
155的枢轴P4。为了更小巧的组合,阻止部180可设于邻近闩锁155
和释锁致动部158。由于阻止部180与座椅支撑架124相连接,阻止
部180可与座椅组件104同步上下位移。另外,阻止部180可绕枢轴
P7旋转于两个位置之间,该两个位置分别为对应阻止状态(如图22
所示)和释放状态(如图21所示)。阻止部180处于阻止状态时,即
可在座椅组件104抵达其低位置而触发站立架102解锁之前迫使座椅
组件104停止。阻止部180处于释放状态时则允许座椅组件104顺畅
地位移至其低位置,以触发站立架102的解锁。弹簧182可促使阻止
部180至阻止状态,且弹簧18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阻止部180与释锁
致动部158的一内侧壁。

突出部184在接近连杆组162的底末端处与连杆组162(例如杆
体166)相固接,而侧段138的旋转可驱使连杆组162和突出部184
同步上下位移。更具体地来说,当侧段138处于伸展状态时,突出部
184位于邻近上端部180A的一侧的阻挡位置(如图22所示),从而防
止阻止部180从阻止状态旋转至解除释放状态而带动阻止部180的下
端部180B移离脚架侧段106A。藉此可限制阻止部180维持于阻止状
态。当侧段138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杆组162位移至其高位置,使突
出部184位于阻止部180的上端部180A上方的解除位置(如图21所
示),从而允许阻止部180从阻止状态旋转至释放状态解除,以将阻止
部180的下端部180B移离脚架侧段106A。

止挡件186在邻近足部110的位置与脚架侧段106A相固接,且
在阻止部180沿脚架侧段106A的移动路径上设于一固定位置。如图3
所示,止挡件186可设于邻近凸片176。

于图21中,所显示的突出部184位于解除位置,为对应侧段138
的折叠状态。随座椅组件104向下移动并接近释锁致动器172,阻止
部180的下端部180B可抵接止挡件186。由于突出部184位于解除位
置,止挡件186可顶推阻止部180(例如由止挡件186与阻止部180
的末端斜面180C间的接触),以促使阻止部180朝方向D转动,从阻
止状态旋转为释放状态,使阻止部180的下端部180B能够通过止挡
件186且座椅组件104能进一步向下移动至其低位置,以顶推释锁致
动器172并迫使闩锁件118解锁。

当座椅组件104位于其低位置时,阻止部180维持于释放状态,
且阻止部180的上端部180A位于解除位置并抵接突出部184的下方,
如此可阻止连杆组162向下位移,进而防止侧段138从折叠状态旋转
至伸展状态。因此,当座椅组件104位于其低位置且站立架104被解
锁时,便可防止侧段138从折叠状态旋转为打开座椅组件104的伸展
状态。

在图22中,所显示的突出部184位于阻挡位置,为对应侧段138
的伸展状态。在突出部184维持于阻挡位置下,随座椅组件104向下
移动至接近释锁致动器172,阻止部180的下端部180B可接触到止挡
件186。然而,由于突出部184在阻挡位置为接触到阻止部180的上
端部180A,使阻止部180无法从阻止状态朝方向D旋转至释放状态
(如图21所示)。因此,突出部184可限制阻止部180维持于接触止
挡件186的阻止状态,而止挡件186如此可承受座椅组件104的重量,
迫使止挡件186停止在其低位置以上的位置。因而,座椅组件104不
会顶推释锁致动器172,且闩锁件118的卡合状态可维持站立架102
于锁定状态。

当座椅组件104向上位移并移离其接近足部110的低位置(例如
为了展开儿童高脚椅)时,弹簧182即可促使阻止部180恢复其阻止
状态,以在上端部180A的一侧形成能让突出部184通过的间隙。因
此,座椅组件104抵达所欲设的高度时,阻止部180不会阻碍侧段138
的伸展操作,而侧段138可旋转至伸展状态并带动连杆组162向下位
移,使突出部184恢复上述的阻挡位置。

上述的安全机构可确保座椅组件104在站立架102被解锁时不会
展开,且座椅组件104仅在侧段138处于折叠状态下才能下降至触发
位置,使儿童高脚椅100的使用更安全。

配合图2,图23为绘示一种用于将站立架102锁定于折叠状态的
闩锁装置188的示意图。闩锁装置188可设于脚架侧段108A上,并
包括一壳体189、一闩锁件190、一弹簧193、一释锁钮195及一杆件
196。壳体189固接于脚架侧段108A,并包括两个分别供闩锁件190
及释锁钮195装设的容置部。

闩锁件190可滑动地组接于壳体189,且面向脚架侧段108A的内
侧(即对应座椅组件104的区域)突出。弹簧193的两个相对末端分
别与闩锁件190和壳体189的内侧壁相连接,使弹簧193可促使闩锁
件190至锁固状态以与座椅组件104相卡合。

释锁钮195可滑动地组接于壳体189,且可朝脚架侧段108A的两
个相对侧向外突出,即朝脚架侧段108A的内侧和外侧。释锁钮195
大致上具有圆柱形,其表面设有一凹口195A。壳体189可具有一弹性
片189A,用以卡合于凹口195A或脱离与凹口195A的卡合。

杆件196与壳体186相枢接,且具有分别与闩锁件190和释锁钮
195相连接的两个相对末端。透过杆件196的连结,闩锁件190与释
锁钮195互相耦接并朝相反的方向滑动。另外,朝向脚架侧段108A
外侧的外板194可与壳体189相固接,且外板194具有一开口194A,
释锁钮195可通过开口194A伸出于外板194。

参考图2、图3、图20及图23,当站立架102完全折叠时,弹簧
193可促使闩锁件190与座椅支撑架124的侧部124A上的开口197相
卡合,使站立架102锁固于收折状态。在闩锁件190处于锁固状态下,
弹性片189A为脱离与释锁钮195的凹口195A的卡合。

要展开站立架102时,可下压释锁钮195,使闩锁件190脱离开
口197的卡合且使弹性片189A与凹口195A相卡合。弹性片189A与
凹口195A的卡合可维持释锁钮195的下压位置及闩锁件190的解锁
状态,藉此,照顾者不必为了维持收折闩锁件190的释锁状态而连续
地下压释锁钮195。在释锁钮195处于下压位置下,其一末端为伸出
于脚架侧段108A的内侧。随站立架102展开时,释锁钮195上伸出
于脚架侧段108A内侧的该末端将与侧部124A的外表面上的凸台198
相接触,以顶推释锁钮195往脚架侧段108A的外侧滑动,并使闩锁
件190朝与释锁钮195滑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藉此,闩锁装置188
可从释锁状态切换为可卡合于闩锁件190的初始状态。

如先前所述,儿童高脚椅100的前座椅部128可介于收合状态与
展开状态之间相对于后座椅部126移动。依据一实施例,儿童高脚椅
100还可包含一种能避免前座椅部128朝向后座椅部126的意外移动
的安全机构。图24至图26为绘示前述安全机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所述安全机构为一种重量敏锁定机构(重量敏感锁定机构,即受重量
致动的锁定机构)202A,其在座椅组件104上邻近后座椅部126与前
座椅部128设置。参考图24-26,重量敏锁定机构202A可在座椅组件
104上置放负载L(例如,当儿童坐在后座椅部126与前座椅部128
上)时被启动,以阻止前座椅部128相对于后座椅部126由展开状态
位移至收合状态。重量敏锁定机构202A可包含一固接于后座椅部126
的第一接触面204、一固接于前座椅部128的第二接触面206、以及一
连接于座椅组件104的弹性件208。

依据一实施例,后座椅部126的下方可设有向下突出的挡止肋
210,而第一接触面204可由挡止肋210所形成。第一接触面204可靠
近于后座椅部126的前端并且面向前方。另外,第二接触面206可由
前座椅部128的后缘212所形成且面向后方。如图24所示,后座椅部
126可与轴部131相连接,轴部131的两个末端部分别与座椅支撑架
124相组接,且此连接允许后座椅部126绕着轴部131的轴线旋转一
些角度。当后座椅部126绕着轴部131的轴线相对于前座椅部128往
下或往上旋转时,第一接触面204与第二接触面206可朝向彼此或相
对移离移动。

弹性件208可与座椅组件104相连接,且弹性件208的施力作用
可促使第一接触面204与第二接触面206相互移离,即增加第一接触
面204与第二接触面206之间的距离。依据一实施例,弹性件208例
如为扭簧214,扭簧214绕轴部131设置且与后座椅部126相连接。
举例来说,扭簧214可具有第一末端部214A及第二末端部214B,第
一末端部214A与轴部131相连接,第二末端部214B则于偏离轴部
131的位置与后座椅部126相连接。弹性件208的施力作用可驱使后
座椅部126绕着轴部131往上转动,以带动后座椅部126的第一接触
面204移离前座椅部128的第二接触面206,即增加第一接触面204
与第二接触面206之间的距离。

配合图24,图25与图26为绘示重量敏锁定机构202A的操作的
剖视图。当后座椅部126的上表面126A以及前座椅部128的上表面
128A所定义的乘坐表面上均未放置负载时(即座椅组件104上没有孩
童乘坐),弹性件208的施力作用即可驱使后座椅部126相对于前座椅
部128往上移动,使得后座椅部126的第一接触面204移离前座椅部
128的第二接触面206。图25为显示第一接触面204与第二接触面206
之间的距离的增长状态。如同前述,要收折儿童高脚椅100时,可往
下旋转侧段138以驱使前座椅部128朝向后座椅部126的下方往后滑
动。随前座椅部128相对于后座椅部126向后滑动,第二接触面206
可通过第一接触面204位移。因此,儿童未乘坐于座椅组件104上时,
重量敏锁定机构202A允许前座椅部128相对于后座椅部126于收合
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滑动。

参阅图26,在后座椅部126与前座椅部128处于展开状态下,若
将负载L(即对应于儿童乘坐于座椅组件104上)放置于后座椅部126
的上表面126A以及前座椅部128的上表面128A所定义的乘坐表面
(尤其对应后座椅部126的上表面126A的区域)上时,会促使后座
椅部126克服弹性件208的施力作用并相对于前座椅部128往下转动。
如此一来,后座椅部126的前末端区可在前座椅部128的后末端区与
其上表面128A相接触,而后座椅部126的第一接触面204可朝向前
座椅部128的第二接触面206位移,从而缩短第一接触面204与第二
接触面206之间的距离。如图26所示,第一接触面204因此可位于邻
近第二接触面206,而第一接触面204与第二接触面206间的接触或
接合可阻止前座椅部128相对于后座椅部126由展开状态滑动至收合
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座椅组件104的意外收折(例如因不慎下压未
正确锁定的侧段138所造成的意外操作)。

图27为绘示重量敏锁定机构202B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同
前述,重量敏锁定机构202B可包含为固接于后座椅部126的第一接
触面204、固接于前座椅部128的第二接触面206、以及可促使后座椅
部126相对于前座椅部128向上移动的弹性件208(如第24图所示)。
然而,第一接触面204是由后座椅部126上为面向前方的前缘222所
形成,而第二接触面206可由前座椅部128的上表面128A向上突出
的挡止肋224来形成。重量敏锁定机构202B与先前所述的重量敏锁
定机构202A具有相同的操作,且可透过座椅组件104上所放置的负
载来启动。

图28与图29为绘示重量敏锁定机构202C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
图。如同前述,重量敏锁定机构202C可包含有为固接于后座椅部126
的第一接触面204、固接于前座椅部128的第二接触面206、以及可促
使后座椅部126相对于前座椅部128向上移动的弹性件208。然而,
弹性件208是在邻近前座椅部128的后端与前座椅部128相固接,且
为可弹性变形的凸肋234。凸肋234可延伸至上表面128A的上方并由
前座椅部128的后缘212往后伸出。另外,第一接触面204可由后座
椅部126上为面向前方的前缘222所形成,而第二接触面206可由前
座椅部128的上表面128A向上突出的挡止肋224来形成。重量敏锁
定机构202C与先前所述的重量敏锁定机构202A或202B具有相同的
操作。如图28所示,当座椅组件104上没有放置负载时,可弹性变形
的凸肋234可突出于前座椅部128的上表面128A,以便往上顶推后座
椅部126的前端,从而增加第一接触面204与第二接触面206之间的
距离。参阅图29,将负载L(即对应乘坐的儿童)放置于后座椅部126
的上表面126A以及前座椅部128的上表面128A所定义的乘坐表面
(尤其对应后座椅部126的上表面126A的区域)时,即可迫使后座
椅部126相对于前座椅部128往下移动,使凸肋234偏转。如此一来,
后座椅部126的前端可在前座椅部128的后端与其上表面128A相接
触,且后座椅部126的第一接触面204朝向前座椅部128的第二接触
面206移动,从而缩短第一接触面204与第二接触面206之间的距离。

图30为绘示重量敏锁定机构202D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重量
敏锁定机构202D与图28及图29的实施例相似,差异在于第一接触
面204可由后座椅部126的下方向下突出的挡止肋240所形成,而第
二接触面206可由前座椅部128的后缘212形成。重量敏锁定机构202D
与先前所述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操作。

以上所述的重量敏锁定机构均应用于前座椅部128滑移至后座椅
部126的下方以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收合状态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
不限于此,亦可将类似的重量敏锁定机构应用于前座椅部128滑移至
后座椅部126的上方以收合座椅组件104的变化实施例。于此变化实
施例中,后座椅部126的第一接触面和前座椅部128的第二接触面可
分别由后座椅部126的前缘和自前座椅部128向下突出的挡止肋所形
成,或后座椅部126的第一接触面和前座椅部128的第二接触面可分
别由后座椅部126向上突出的挡止肋和自前座椅部128的后缘所形成。
在后座椅部126与前座椅部128处于展开状态下,若将负载L放置于
后座椅部126的上表面126A以及前座椅部128的上表面128A所定义
的乘坐表面(尤其在前座椅部128的上表面128A)上时,会促使前座
椅部128相对于后座椅部126往下转动,如此一来,前座椅部128的
后末端区可在后座椅部126的前末端区与其上表面相接触,而前座椅
部128的第二接触面可朝向后座椅部126的第一接触面位移。藉此,
第一、第二接触面所产生的干涉得以阻止前座椅部128滑移至后座椅
部126的上方。

值得一提,除了儿童高脚椅以外,本发明所述的座椅组件104与
重量敏锁定机构202A、202B、202C、202D的结构和操作方式可适用
其他类型的儿童座椅。

以上所述的结构的优点包括提供可收折为较轻巧尺寸以方便储藏
的儿童高脚椅。收折后的儿童高脚椅具有较低的高度,且座椅组件可
设为占据较小的空间。此外,儿童高脚椅中所采用的座椅组件可设有
一重量敏锁定机构,其能避免座椅组件的意外收折,使其使用更为安
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
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座椅组件及儿童高脚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座椅组件及儿童高脚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座椅组件及儿童高脚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座椅组件及儿童高脚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座椅组件及儿童高脚椅.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儿童座椅的座椅组件,包含:一座椅支撑架;一后座椅部以及一前座椅部,为分别与所述座椅支撑架相连接,所述前座椅部可介于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沿着纵轴相对于所述后座椅部滑移,所述纵轴由所述座椅组件的前方延伸至其后方,而所述前座椅部以及所述后座椅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即可定义出用来容置儿童的乘坐表面;以及一重量敏锁定机构,为邻近所述后座椅部以及所述前座椅部设置,其中,在所述座椅组件上放置负载时即可启动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