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8452422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1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0721.X

申请日:

20031009

公开号:

CN1528436A

公开日:

200409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5/78,A61K9/48,A61P9/12,A61P9/02,A61P29/00,A61P19/00

主分类号:

A61K35/78,A61K9/48,A61P9/12,A61P9/02,A61P29/00,A61P19/00

申请人:

贵州三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张乐陵

地址:

550003贵州省贵阳市贵工路104号

优先权:

CN200310110721A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郭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天麻、杜仲和当归制备而成;功能主治:散风活血,舒筋止痛。用于中风引起的筋脉掣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昏等,本发明外表整洁美观,掩盖药物的不适味道,容易吞服;弥补其它剂型的不足,便于储藏和携带;提高药物稳定性;药物颗粒细、均匀,崩解溶散快,药物生物利用度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4~12份、杜仲4~12份和当归6~14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8份、杜仲8.5份和当归10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称取各原料药天麻、杜仲和当归,备用;b、将天麻粉碎成细粉,当归提取出挥发油,将其药渣与杜仲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的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得到的天麻细粉混合、干燥、粉碎成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份。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原料药中还有:独活3~7份、槲寄生2~9份、羌活6~14份和藁本2~9份。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为:天麻8份、杜仲8.5份、当归10份、独活5份、槲寄生6份、羌活10份和藁本6份。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a、称取天麻、杜仲、当归、独活、槲寄生、羌活和藁本,备用;b、取天麻粉碎成细粉,从独活、藁本、当归和羌活中提取挥发油,剩余的药渣与杜仲、槲寄生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天麻药粉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浸膏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份。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原料药中还有:制草乌0.5~1.5份、制附子0.5~1.5份。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为:天麻8份、杜仲8.5份、当归10份、独活5份、槲寄生6份、羌活10份、藁本6份、制草乌1份、制附子1份。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给定的比例称取各原料药,取天麻粉碎成细粉,独活、藁本、当归、羌活提取挥发油,药渣与杜仲、槲寄生、制草乌和制附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上述药粉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浸膏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份。 10、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原料药中还有:玄参2~9份、地黄12~20份。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为:天麻8份、杜仲8.5份、当归10份、独活5份、槲寄生6份、羌活10份、藁本6份、制草乌1份、制附子1份、玄参6份、地黄16份。 12、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给定的比例称取各原料药,取天麻粉碎成细粉,独活、藁本、当归、羌活提取挥发油,药渣与杜仲、槲寄生、制草乌、制附子、玄参和地黄,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上述药粉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即得浸膏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份。 13、按照权利要求3、6、9或11所述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制得的活性组分制作成口服制剂,包括与软胶囊制剂常用辅料制作成软胶囊制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一种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 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昏及高血压等疾病 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治疗这类疾病一般对于中医 中药来讲是服用纯天麻胶囊一类的药物,由于单方制剂效力有限,特别是一 些人体对于其药效接受能力的局限,所以效果有但不明显;这时候、往往患 者会配以服用西药类药物进行治疗,由于西药副作用比较大,这样一来又影 响人体正常的机能;市场上有以天麻等药物为主的中药制剂在进行销售,如 果配方中组分比较多,则生产成本较高、质量难于控制;另外市场销售的这 类药品一般是颗粒制剂、胶囊制剂,这类剂型的药品要么服用不方便、要么 药力弱、效果不特别明显。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 制剂及其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选择天麻、杜仲和当归进行组合,将这 些药味组合使得各药味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肢体麻木,行走 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昏及高血压。其中选用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平 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杜仲性味甘温,归肝肾经,补肝 肾,强筋骨,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高血压;当归性味甘辛温,归心肝 脾经,补血活血止痛,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风湿痹痛。诸药合用共奏 散风活血,舒经止痛之功效;为了增强疗效,本发明药物还与独活、槲寄 生、羌活、藁本组合,因为独活性味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 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阳伏风头痛;槲寄生性味甘酸寒,归 肝肾经,滋补肝肾,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羌活性味辛苦温,归肾膀胱 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藁本 性味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巅顶头痛,风湿肢节 痹痛。

以上四味共同佐助君臣之品散风活血,舒经止痛之功。为了达到更好的 疗效,本发明药物在上述组合基础上增加了制草乌和制附子,因为制草乌性 味辛苦热,归心肝脾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 痛;制附子性味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肢冷 脉微,寒湿痹痛。以上二味共同佐助其散风除湿止痛,利关节之力。为了获 得最佳疗效,本发明药物在上述组合基处上增加了玄参和地黄,因为玄参性 味甘苦咸,归肺胃肾经,凉血滋阴,用于热病伤阴,痈肿;地黄性味甘寒, 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阴虚内热,骨蒸劳热。以此二味使 之,从而达到滋阴凉血,消肿定痛之功。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它主要是由 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4~12份、杜仲4~12份和当归6~14份。具体地 说: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8份、杜仲8.5份和当归10 份。这种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a、称取各原料药天 麻、杜仲和当归,备用;b、将天麻粉碎成细粉,当归提取出挥发油,将其 药渣与杜仲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的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得到 的天麻细粉混合、干燥、粉碎成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份。在以 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中还有:独活3~7份、槲寄生2~9份、羌活6~ 14份和藁本2~9份。具体地说: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为:天麻8份、杜仲8.5份、 当归10份、独活5份、槲寄生6份、羌活10份和藁本6份。这种情况下的以天 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称取天麻、杜 仲、当归、独活、槲寄生、羌活和藁本,备用;b、取天麻粉碎成细粉,从 独活、藁本、当归和羌活中提取挥发油,剩余的药渣与杜仲、槲寄生加水, 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 膏,与天麻药粉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浸膏粉,就制备成了本发 明药物的活性组份。本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其中原料药中还 有:制草乌0.5~1.5份、制附子0.5~1.5份。具体地说: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为: 天麻8份、杜仲8.5份、当归10份、独活5份、槲寄生6份、羌活10份、藁本6 份、制草乌1份、制附子1份。其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按照给定的比例称取各原料药,取天麻粉碎成细粉,独活、藁本、当 归、羌活提取挥发油,药渣与杜仲、槲寄生、制草乌和制附子加水,煎煮两

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 膏,与上述药粉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浸膏粉、就制备成了本发 明药物的活性组份。在本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中原料药中还 有:玄参2~9份、地黄12~20份。比较具体的各组分的用量为:天麻8份、杜 仲8.5份、当归10份、独活5份、槲寄生6份、羌活10份、藁本6份、制草乌1 份、制附子1份、玄参6份、地黄16份。它的制备方法是:按照给定的比例称 取各原料药,取天麻粉碎成细粉,独活、藁本、当归、羌活提取挥发油,药 渣与杜仲、槲寄生、制草乌、制附子、玄参和地黄,加水,煎煮两次,第一 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上述药粉 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即得浸膏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 组份。利用本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可以将制得的 活性组分制作成口服制剂,包括与软胶囊制剂常用辅料制作成软胶囊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产品性状: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 粘稠状浸膏,气香,味甘。功能主治:散风活血,舒筋止痛。用于中风引起 的筋脉掣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昏等。用法用量:口 服(软胶囊),一次4~6粒,1日2次。本发明外表整洁美观,掩盖药物的不适 味道,容易吞服;弥补其它剂型的不足,便于储藏和携带;提高药物稳定 性;药物颗粒细、均匀,崩解溶散快,药物生物利用度高。软胶囊为中药先 进剂型,技术含量高,而且目前中药软胶囊品种少。硬胶囊稳定性差,容易 吸潮变质,而软胶囊中内容物为油状物,不易吸潮,稳定性好。本品中含有 挥发油,制成硬胶囊则密封性差,容易挥发,而制成软胶囊增加密闭性以防 止挥发性成分挥散,从而提高产品稳定性。硬胶囊内容物为颗粒,用药后药 效迟缓,而且生物利用度低;软胶囊内容物几乎为微米或纳米材料,用药后 药效迅速,且生物利用度高;所以在产品商品化时我们选择制备成软胶囊。

本发明的实施例1:取天麻粉碎成细粉,独活、藁本、当归、羌活提取 挥发油,药渣与杜仲等七味,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 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上述药粉混合干燥,粉碎,过 100目筛,即得浸膏粉。取浸膏粉、挥发油与植物油(或聚乙二醇)、蜂蜡 按1∶1∶0.02制成混悬物,以明胶∶甘油∶水为1∶0.35∶0.9的比例制备胶 皮,然后将内容物灌装压制成1000粒软胶囊,25℃以下定型,用乙醇洗去软

胶囊外表油层,于25℃以下干燥,取出即得。

本发明的实施例2:按照给定的比例,将天麻粉碎成200目以上的微 粉,独活、藁本、当归、羌活提取挥发油,药渣与杜仲等七味,加水,煎煮 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喷雾干燥得 浸膏粉,与天麻粉混匀。取混合浸膏粉、挥发油与植物油(或聚乙二醇)、 蜂蜡按1∶1∶0.02制成混悬物,以明胶∶甘油∶水为1∶0.35∶0.9的比例制备 胶皮,然后将内容物灌装压制成1000粒软胶囊,25℃以下定型,用乙醇洗去 软胶囊外表油层,于25℃以下干燥,取出即得。

本发明以最佳优选组合处方为基础进行制剂工艺研究,如是对其余组合 制备加工,其方法一致。

本发明的实施例3:天麻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 法,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减压浓缩成浸 膏I。独活、藁本、当归、羌活提取挥发油,药渣与杜仲等七味,加水,煎煮 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浸膏I混匀 后喷雾干燥得浸膏粉。取浸膏粉、挥发油与植物油(或聚乙二醇)、蜂蜡按 3∶2∶0.04制成混悬物,以明胶∶甘油∶水为1∶0.35∶0.9的比例制备胶皮, 然后将内容物灌装压制成500粒软胶囊,25℃以下定型,用乙醇洗去软胶囊 外表油层,于25℃以下干燥,取出即得。

本发明的实施例4:取天麻8公斤、杜仲8.5公斤和当归10公斤。按照下列 步骤进行:a、称取各原料药天麻、杜仲和当归,备用;b、将天麻粉碎成细 粉,当归提取出挥发油,将其药渣与杜仲加水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的煎液, 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得到的天麻细粉混合、干燥、粉碎成粉就制备成了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份,再按照现有技术将其制作成颗粒制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5:取天麻8公斤、杜仲8.5公斤、当归10公斤、独活5公 斤、槲寄生6公斤、羌活10公斤和藁本6公斤;按照下列步骤:a、称取天麻、 杜仲、当归、独活、槲寄生、羌活和藁本,备用;b、取天麻粉碎成细粉, 从独活、藁本、当归和羌活中提取挥发油,剩余的药渣与杜仲、槲寄生加 水,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 缩成膏,与天麻药粉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浸膏粉,就制备成了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份;再按照现有技术将其制作成口服液制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6:天麻8公斤、杜仲8.5公斤、当归10公斤、独活5公 斤、槲寄生6公斤、羌活10公斤、藁本6公斤、制草乌1公斤、制附子1公斤; 取天麻粉碎成细粉,独活、藁本、当归、羌活提取挥发油,药渣与杜仲、槲 寄生、制草乌和制附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 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上述药粉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 筛,得浸膏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份;然后根据需要制备成需 要的剂型。

本发明的实施例7:称天麻8公斤、杜仲8.5公斤、当归10公斤、独活5公 斤、槲寄生6公斤、羌活10公斤、藁本6公斤、制草乌1公斤、制附子1公斤、 玄参6公斤、地黄16公斤;取天麻粉碎成细粉,独活、藁本、当归、羌活提 取挥发油,药渣与杜仲、槲寄生、制草乌、制附子、玄参和地黄,加水,煎 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 膏,与上述药粉混合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即得浸膏粉、就制备成了本 发明药物的活性组份;然后根据需要制备成需要的剂型。

药效研究

为评价本药物疗效,按照中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技术要求进行药理试 验研究,以大鼠为试验对象,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动脉试验方法,其结果如 下:

本试验采取缺血16小时,在光镜下可见46.56%脑神经细胞坏死,32.89% 脑神经细胞变性,仅存20.55%正常脑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01),表明结扎大鼠双侧颈动脉达16小时后,已造成大鼠脑缺血损 伤。连续给大鼠灌服药物5天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脑组织坏死细胞明 显减少(P<0.05)正常细胞增多(P<0.05),脑组织过氧化脂质(LPO)生 成量减少(P<0.05)。同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 表明本药物对缺血脑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提示本品 对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作用与上述作用有关。

毒性研究

为评价本药物的毒副作用,指导临床用药,按照药物毒理研究技术要 求进行毒理试验研究,以大鼠和小鼠为试验对象,其结果如下:

(一)急性毒性试验:本药物的临床推荐用量为4.8g/d(12粒/日,0.4g/ 粒),以成人体重为60kg折算,相当于0.08g/kg.d。本试验小鼠最大用药剂 量为64g/kg.d、大鼠最大用药剂量为60g/kg.d(以达允许最大灌胃浓度和最大 灌胃容积),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800和750倍,观察期内未见动物出现毒 性反应及死亡,表明本品口服用药安全。

(一)长期毒性试验:大鼠每天灌胃给与本药物0.4g/kg、1.0g/kg、2.0g/ kg,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0倍、25倍和50倍,同时设一生理盐水对照组, 连续用药12周。观察期内各给药组大鼠的外观、行为、进食及大小便正常, 体重增长及内脏系数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无一动物死亡。各用药组的血象、 肝功能、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脏器肉眼尸检及病理组织学镜检未见 明显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本品按推荐的用药剂量及疗 程口服是安全的。

临床疗效研究

为进一步评价本药物疗效,按照新药临床研究技术要求进行临床试验研 究,其结果如下:

(一)疗效性结果

1、临床疗效:本研究人群315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84%。

2、中医证候疗效:本研究人群315例,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为93.02%。

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单项指标及综合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 缺损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有较好的临床治 疗意义。

4、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单项指标及综合指 标总积分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中风患者中医属肝肾不足、 肝阳上亢证患者表现的筋脉掣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 昏等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和综合改善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5、血压疗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血压升高 均有下降,提示对中风患者的血压升高有临床治疗意义。

6、中风分期疗效: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疗效相同,均有较好的 疗效,但对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及疗效较好。

7、治疗组西医诊断疾病疗效: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临床及中医证候均 有较好的疗效。

(二)安全性结果

315例患者临床使用过程中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无明显毒 副作用。

(三)、结论

本药物具有祛风活血,舒经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中风中医属肝肾不 足、肝阳上亢证引起的筋脉掣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 昏及高血压等,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以天麻杜仲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天麻、杜仲和当归制备而成;功能主治:散风活血,舒筋止痛。用于中风引起的筋脉掣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昏等,本发明外表整洁美观,掩盖药物的不适味道,容易吞服;弥补其它剂型的不足,便于储藏和携带;提高药物稳定性;药物颗粒细、均匀,崩解溶散快,药物生物利用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