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pdf

上传人:T****z 文档编号:8435200 上传时间:2020-06-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528436.7

申请日:

20160707

公开号:

CN106074697A

公开日:

201611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538,A61P27/16,A61P31/04

主分类号:

A61K36/538,A61P27/16,A61P31/04

申请人:

翁敏芬

发明人:

翁敏芬

地址:

265500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汇福街25号4单元501号

优先权:

CN201610528436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蒲公英22—25份,黄芪28—30份,川芎24—28份,党参8—10份,茯苓25—30份,白芷25—30份,皂角刺8—10份,银花藤10—15份,荆芥穗22—25份。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蒲公英22—25份,黄芪28—30份,川芎24—28份,党参8—10份,茯苓25—30份,白芷25—30份,皂角刺8—10份,银花藤10—15份,荆芥穗22—25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耳根毒病脓耳因邪毒炽盛或失治,邪毒波及耳后完骨,完骨溃腐化脓成痈。以耳后完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甚至溃破流脓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耳根毒病可分为毒火犯耳证型、正虚毒恋证型等。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该证型系因正气亏虚而又有火毒、热毒、湿毒、虫毒等毒邪留滞,毒邪内炽,循经上犯,热灼血肉,软骨融蚀,引发耳根毒病。该证型常伴有耳廓肿毒已溃,仍有红肿未消,溃口处时流浊脓,微臭,头痛,低热食少,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口微干,苔微黄,脉弦缓等证候。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采取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副作用极大,且容易形成依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扶正解毒、益气合营”的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蒲公英22—25份,黄芪28—30份,川芎24—28份,党参8—10份,茯苓25—30份,白芷25—30份,皂角刺8—10份,银花藤10—15份,荆芥穗22—25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本发明所采用的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通经下乳的功效;采用的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采用的川芎具有 活血行气、祛风瘀止痛的功效;采用的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采用的茯苓具有解毒除湿、益气安神的功效;采用的白芷具有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采用的皂角刺具有消肿托毒、排脓的功效;采用的银花藤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采用的荆芥穗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6%。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表一: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表二:疗效情况

下面举出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方某,女,1974年出生,35岁开始,耳周近耳根处红肿疼痛,位置浅表,触痛明显,继而红肿剧增,破溃流脓,溢浊脓不止,疮口淡暗,伴有头痛,低热食少,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口微干,苔微黄,脉弦缓等证候,严重影响生活,无器质性病变,在我处诊断为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缓解,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 后继续服用2个疗程巩固后,症状全消,痊愈。

2、李某,男,1981年出生,从29岁开始,耳后完骨红肿疼痛,状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痛,且伴有体倦纳差,乏力,口微干渴少饮,舌质偏红少津,脉细数无力等症状。在我处诊断为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2个疗程后症状全消,痊愈。

3、王某,女,1953年出生,50岁开始,耳后完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溃腐化脓,疮口淡暗,伴有倦怠乏力,口微干,舌质偏淡,苔微黄,脉弦缓等症状。在我处诊断为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后又继续服用1个疗程进行巩固,症状全消,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蒲公英22克,黄芪28克,川芎24克,党参8克,茯苓25克,白芷25克,皂角刺8克,银花藤10克,荆芥穗22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实施例2:蒲公英23克,黄芪29克,川芎26克,党参9克,茯苓28克,白芷28克,皂角刺9克,银花藤13克,荆芥穗23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实施例3:蒲公英25克,黄芪30克,川芎28克,党参10克,茯苓30克,白芷30克,皂角刺10克,银花藤15克,荆芥穗25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528436.7 (22)申请日 2016.07.07 (71)申请人 翁敏芬 地址 265500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汇福街 25号4单元501号 (72)发明人 翁敏芬 (51)Int.Cl. A61K 36/538(2006.01) A61P 27/16(2006.01) A61P 3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 毒病的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 成。

2、的中药制剂: 蒲公英2225份, 黄芪2830份, 川芎2428份, 党参810份, 茯苓2530份, 白 芷2530份, 皂角刺810份, 银花藤1015份, 荆芥穗2225份。 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 组合在一起, 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作用, 对 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能够标本兼治, 且对身体 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多年来, 通过对100例此类患 者的跟踪调查统计, 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 100%, 显效率达到100%, 治愈率达到96%。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6074697 A 2016.11.09 CN 106074697 A 1.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

3、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 药制剂: 蒲公英2225份, 黄芪2830份, 川芎2428份, 党参810份, 茯苓2530份, 白芷 2530份, 皂角刺810份, 银花藤1015份, 荆芥穗2225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074697 A 2 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 特别是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 0002 背景技术 耳根毒病脓耳因邪毒炽盛或失治, 邪毒波及耳后完骨, 完骨溃腐化脓 成痈。 以耳后完骨红肿疼痛, 触之有波动感, 甚至溃破流脓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耳 根毒病可。

4、分为毒火犯耳证型、 正虚毒恋证型等。 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 一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 该证型系因正气亏虚而又有火毒、 热毒、 湿毒、 虫毒等毒邪 留滞, 毒邪内炽, 循经上犯, 热灼血肉, 软骨融蚀, 引发耳根毒病。 该证型常伴有耳廓肿毒已 溃, 仍有红肿未消, 溃口处时流浊脓, 微臭, 头痛, 低热食少, 面色少华, 倦怠乏力, 口微干, 苔 微黄, 脉弦缓等证候。 目前, 西医治疗该病多采取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方式, 治标 不治本, 副作用极大, 且容易形成依赖性。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 “扶正解毒、 益气合营” 的治疗原则, 提供一种能 治疗正虚毒恋。

5、证型耳根毒病的中药, 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 愈后不再复发, 而且无任 何副作用, 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0004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 病的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 蒲公英2225份, 黄芪2830 份, 川芎2428份, 党参810份, 茯苓2530份, 白芷2530份, 皂角刺810份, 银花藤 1015份, 荆芥穗2225份。 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 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 然后用常规方法 “全成分” 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 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 密闭, 于阴凉、 干燥处保存。 饭 后用开。

6、水溶化服用, 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 混匀后全部服下, 一日两次 (早晚各一次) , 每次一袋, 7天为一个疗程。 服药期间, 忌烟酒、 腥、 冷、 辣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学会合 理减压, 积极参加户外运动, 放松心情, 尽量避免熬夜。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利湿通淋、 清肝明目、 通经下乳 的功效; 采用的黄芪具有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的功效; 采用的川芎具有 活血行气、 祛风瘀止痛的功效; 采用的党参具有补中益气、 生津养血的功效; 采用的茯苓具 有解毒除湿、 益气安神的功效; 采用的白芷具有解表散风、 通窍、 止痛、 。

7、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的功效; 采用的皂角刺具有消肿托毒、 排脓的功效; 采用的银花藤具有清热解毒, 疏风通络 的功效; 采用的荆芥穗具有解表散风, 透疹, 消疮的功效。 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 合在一起, 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作用, 对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能够标本兼治, 且对 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0006 多年来, 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 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 显 效率达到100%, 治愈率达到96%。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 来进一步说明本发 明的效果。 0007 表一: 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074。

8、697 A 3 表二:疗效情况 下面举出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 方某, 女, 1974年出生, 35岁开始, 耳周近耳根处红肿疼痛, 位置浅表, 触痛明显, 继而 红肿剧增, 破溃流脓, 溢浊脓不止, 疮口淡暗, 伴有头痛, 低热食少, 面色少华, 倦怠乏力, 口 微干, 苔微黄, 脉弦缓等证候, 严重影响生活, 无器质性病变, 在我处诊断为正虚毒恋证型耳 根毒病。 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 症状缓解, 服用2个疗程后, 症状明显好转, 后继续服用2个 疗程巩固后, 症状全消, 痊愈。 0008 2、 李某, 男, 1981年出生, 从29岁开始, 耳后完骨红肿疼痛, 状如痰。

9、核, 按之不动而 微痛, 且伴有体倦纳差, 乏力, 口微干渴少饮, 舌质偏红少津, 脉细数无力等症状。 在我处诊 断为正虚毒恋证型耳根毒病, 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 症状有所缓解, 2个疗程后症状全消, 痊愈。 0009 3、 王某, 女, 1953年出生, 50岁开始, 耳后完骨红肿疼痛, 触之有波动感, 溃腐化脓, 疮口淡暗, 伴有倦怠乏力, 口微干, 舌质偏淡, 苔微黄, 脉弦缓等症状。 在我处诊断为正虚毒 恋证型耳根毒病, 服用本药方1个疗程后, 症状明显缓解, 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 后又继 续服用1个疗程进行巩固, 症状全消, 痊愈。 00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 。

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 的描述。 0011 实施例1: 蒲公英22克, 黄芪28克, 川芎24克, 党参8克, 茯苓25克, 白芷25克, 皂角刺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074697 A 4 8克, 银花藤10克, 荆芥穗22克。 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 然后用常规方法 “全成分” 提取制 成速溶中药颗粒, 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 密闭, 于阴凉、 干燥处保存。 0012 实施例2: 蒲公英23克, 黄芪29克, 川芎26克, 党参9克, 茯苓28克, 白芷28克, 皂角刺 9克, 银花藤13克, 荆芥穗23克。 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 然后用常规方法 “全成分” 提取制 成速溶中药颗粒, 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 密闭, 于阴凉、 干燥处保存。 0013 实施例3: 蒲公英25克, 黄芪30克, 川芎28克, 党参10克, 茯苓30克, 白芷30克, 皂角 刺10克, 银花藤15克, 荆芥穗25克。 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 然后用常规方法 “全成分” 提 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 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 密闭, 于阴凉、 干燥处保存。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074697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