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万林****人 文档编号:8416221 上传时间:2020-06-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0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01254.9

申请日:

20110421

公开号:

CN102743754B

公开日:

20131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45/00,A61K35/74,A61K31/732,A23L1/29,A61P1/04

主分类号:

A61K45/00,A61K35/74,A61K31/732,A23L1/29,A61P1/04

申请人:

熊慧

发明人:

熊慧

地址:

201101 上海市闵行区宝铭路88弄99号1102室

优先权:

CN201110101254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明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胶制剂,具体讲,涉及一种同时包括免疫调节剂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本发明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组成包括免疫调节剂、高氧甲基果胶、pH值调节剂和粘附剂。其中,免疫调节剂优选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本发明还涉及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保护食道胃肠粘膜中的应用,包括在制备治疗食道炎、胃炎、胃溃疡、肠炎、肠道溃疡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还包括在制备减少酒精或胃酸对胃的烧灼感、胃酸食道反流烧灼感、修复受损食道下端的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组成包括免疫调节剂、高氧甲基果胶、pH值调节剂和粘附剂;所述的高氧甲基果胶与粘附剂的重量比为1:0.0001~0.001;所述的果胶与免疫调节剂的重量比为1:0.0001~0.1,所述的免疫调节剂选自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胶与免疫调节剂的重量比为1:0.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值调节剂选自柠檬酸盐、苹果酸盐、酒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胃肠粘膜保护剂的pH值为3~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附剂选自粘性植物多糖,所述粘性植物多糖选自枸杞多糖、香菇多糖、银耳多糖、灵芝多糖、黑木耳多糖、茯苓多糖、山药多糖、大枣多糖、南瓜多糖、地黄多糖、当归多糖、牛膝多糖、黄精多糖、党参多糖、银杏多糖、树舌多糖、喉头菇多糖、黄芪多糖、白芨多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还包括矫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稳定剂。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制备保护食道胃肠粘膜制剂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制备治疗胃炎、胃溃疡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制备减少酒精或胃酸对胃的烧灼感、胃酸食道反流烧灼感、修复受损食道下端的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膜保护胶制剂,具体讲,涉及一种同时包括免疫调节剂的胃肠、食道 粘膜保护胶制剂。

背景技术

胃粘膜屏障是由三层即胃上皮细胞表面防护层、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下防护层及相关 因素组成。当胃酸、幽门螺杆菌、酒精、某些药物等损伤胃粘膜屏障,胃粘膜糜烂充血,就 会发生胃炎。因此强化粘膜防卫能力,促进粘膜的修复是治疗胃粘膜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故防止胃粘膜屏障受到损害的药物被称为胃粘膜保护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胃粘膜保护剂如胶体铋、硫糖铝、双八面体蒙脱石、替普瑞酮、麦滋 林-S、惠加强等是医生广泛使用的药物,其中胶体铋因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副作用少而使 用尤多。胶体铋,商品名丽珠得乐具有隔离病灶的作用,丽珠得乐有水溶性和良好的胶溶性, 在胃酸性环境下与病灶面的粘蛋白螯合,沉淀下来形成覆盖物,此覆盖物能阻止胃酸、胃蛋 白酶对病灶部位的进一步刺激,起到隔离病灶作用。硫糖铝因带负电的硫酸盐可与炎性胃粘 膜表面的蛋白质相结合起到相似的作用。

果胶为一种非淀粉多糖,属于膳食纤维,化学结构为线性D-半乳糖醛酸甲酯连接而成的 多糖。相对分于质量5×105~30×105。凝胶化作用是果胶最重要的性质,果胶最主要的用途就 是做酸性条件下的胶凝剂。目前真对果胶应用已有很多研究,如果胶可应用与食品中用做凝 胶剂、增稠剂、组织成型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由于果胶分子存在极性区和非极性区使果胶 具有多种功能性质,因此果胶能够用于不同食品体系中。例如果胶可应用于制备果酱、乳酸 菌饮料、酸奶、果冻等多种食品,是一种非常良好、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现在针对果胶的医 药用途也有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它是一种优良的药物制剂基质,果胶作为一种亲水性乳化剂、 凝胶剂和增稠剂,可单独或与其他赋形剂合用配制软膏、栓剂、微囊等药物制剂。特别是在 缓、控释制剂上的应用尤为重视。人们利用高甲氧基果胶不溶于水、酸、碱和其它溶剂,只 能被结肠内的果胶酶所降解这一特性,将其用于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保护药物顺利通过胃和小 肠,而在结肠部位定位释放,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此方法可针对性的治疗结肠部位疾病如 结肠炎和结肠癌等,避免了药物在胃和小肠的吸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医学研究 发现果胶有降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硬化、糖尿病和胃溃疡。人体会以胆 固醇为原料合成胆盐,当胆盐被用于消化食物后又会以胆固醇的形式被再次吸收和储存,而 果胶在小肠内能吸收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包括胆盐,所以当果胶与胆盐混合后小肠就无法重新 吸收胆固醇,而是将混合物排出体外。当要再制造胆盐时就必须提取体内储存的胆固醇,体 内胆固醇量就会逐渐降低。果胶具有降糖作用是因为果胶能增加糜物的粘稠度。凝胶物在小 肠中阻碍了糖的吸收,使胰岛素得分泌也有所降低。

果胶根据酯化度(DE)的不同分为低甲氧基果胶(LPM)和高甲氧基果胶(HPM)。高 甲氧基果胶溶液要求在pH值2.0~3.8范围内且体系中要含有55%以上的可溶性固体物(多为蔗 糖)时经冷却后可形成非可逆性凝胶。其原理为首先果胶分子间只有相互靠近形成许多结合 区,才能达到形成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络,而如果果胶分子所带电荷越多,它们之间相互排斥 就越严重,凝胶形成就越难。因此,控制果胶分子电荷数目就成为凝胶形成的关键。pH值 在2.0~3.8之间可抑制-COOH基团的解离,而高DE值也是减少负电荷的关键。一般来说, DE值越高成胶就越容易,所以高甲氧基果胶在浓度为0.3%时即可形成凝胶。另外,果胶分子 间脱水化程度也是影响凝胶形成的重要因素。果胶分子上带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在水中能充 分水化,形成的单个果胶分子周围有一水分子层,这样也阻碍了果胶分子间的靠近而不能形 成结合区。此时,向体系中加入亲水性强的物质如蔗糖,就会与果胶分子争夺水分子,导致 果胶分子间脱水而形成结合区,有利于凝胶形成。因此,体系pH值、果胶DE值、果胶含量、 可溶性固体物含量及种类都会影响到高甲氧基果胶体系的凝胶形成。

本发明根据果胶的性质制备出了一种可保护胃肠道粘膜的保护剂。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 了一些以果胶为主要成分的制品,并具有保护胃肠粘膜的作用。但发明人经过试验证实,在 保护胶制剂中添加免疫调节剂后,可显著提高胃粘膜免疫细胞活性,从而修复受损的胃粘膜, 达到抗炎、抗胃溃疡的作用。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具有极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提出该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用途。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出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其组成包括免疫调节剂、高氧甲基果胶、pH 值调节剂和粘附剂。

本发明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免疫调节剂选自卡介苗 多糖、核酸制剂,短棒状杆菌制剂,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治疗用布什菌制剂,A群链球 菌制剂,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绿脓杆菌制剂,假单胞菌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果胶与免疫调节剂的重量比为1∶0.0001~0.1, 优选1∶0.001~0.1,最优选1∶0.001。其中,选用的免疫调剂的浓度为市售产品的浓度。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pH值调节剂选自柠檬酸盐、枸橼酸盐、苹果酸 盐、酒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pH值为3.0~8.0。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高氧甲基果胶与粘附剂的重量比为1∶0.0001~0.1, 优选1∶0.001~0.1,最优选1∶0.001。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粘附剂为粘性植物多糖,所述粘性植物多糖选自枸 杞多糖、香菇多糖、银耳多糖、灵芝多糖、黑木耳多糖、茯苓多糖、山药多糖、大枣多糖、 南瓜多糖、地黄多糖、当归多糖、牛膝多糖、黄精多糖、党参多糖、银杏多糖、树舌多糖、 喉头菇多糖、黄芪多糖、白芨多糖。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还包括矫味剂、着色剂、防腐剂、 稳定剂、香料。

本发明还涉及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保护胃、肠和食道粘膜中的应用。

其中,涉及在制备治疗胃炎、胃溃疡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在制备减少酒精对胃的 烧灼感、胃酸食道反流烧灼感、修复受损食道下端的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下面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该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组成包括:免疫调节剂、 高氧甲基果胶、pH值调节剂、交联剂和粘附剂。

在正常情况下胃内的胃液的PH值1.3~1.8,饭后胃液被稀释,pH值可上升至3.5,是高 氧基果胶形成凝胶的较适宜PH值。同时本发明还添加了pH值调节剂、交联剂和粘附剂,从而 使本发明的粘膜保护剂在水溶状态下成中性偏碱性质,产品不成凝胶状态,而在胃酸条件下 ,高氧甲基果胶发生交联,从而形成凝胶状态,而粘附剂提供粘结于胃粘膜的性能,使凝胶 附着于胃粘膜上,阻断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作用,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同时, 本发明的保护剂在胃粘膜上形成凝胶,可以将本发明中的免疫增强剂固定于胃粘膜表层,而 该免疫增强剂具有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从而可以增加胃粘膜上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 达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并且通过药理实验证实,本发明的制剂可增加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 胞生长因子,及血清中NO的表达。普通的口服免疫增强剂,或者在胃酸中被破坏,或者由于 不能或者很难接触到胃粘膜,所以难以直接发挥作用。本发明中将免疫增强剂和果胶结合, 制备出一种可附着在胃粘膜上的制剂,从而使制剂中的免疫增强剂直接发挥作用,达到增强 胃粘膜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

本发明所选用的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较强,其中,卡介苗多糖、核酸制剂是由卡介菌经热 酚法提取多糖、核酸,以灭菌生理氯化钠溶液配制而成。

短棒状杆菌制剂是采用具有免疫调节及抑瘤等活性的厌氧短棒状杆菌经培养后制成悬 液,加甲醛杀菌,以无菌PBS溶液稀释而成。规格为每安瓿含菌6.0×109或1.2×1010。

治疗用布氏菌制剂是用弱毒牛型布氏菌经加热杀菌制成,规格为每1ml含菌3.0×109。

A群链球菌制剂为采用A群链球菌的弱毒菌株经培养、扩增及青霉素处理后制成的冻干 品。规格为每瓶含菌体0.5mg、1mg和2.5mg。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为采用的红色诺卡氏菌经发酵、破碎、提取获得细胞壁骨 架,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后冻干制成,主要含该菌细胞壁的组分霉菌酸、阿拉伯半乳糖和粘肽 等。规格为200μg/瓶。

绿脓杆菌制剂为采用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培养后,取菌苔制成悬液、加甲醛杀菌 、以PBS稀释制成,一般采用每1ml含菌1.8×109的含量用于治疗。

假单胞菌制剂为采用假单胞菌济南株经培养、收集菌体,制成菌悬液,加热杀菌,用生 理盐水溶液稀释制成,一般采用每1ml含菌6.0×109的含量用于治疗。

其中,免疫增强剂优选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

本发明的制剂中含有pH值调节剂,主要选自柠檬酸盐、枸橼酸盐、苹果酸盐、酒石酸 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优选柠檬酸盐。添加pH值调节剂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果胶制剂的ph值, 使果胶为非凝固状态,并调节口感,减少刺激。

本发明的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还包括矫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稳定剂、香料。其中, 矫味剂选自甜菊苷、甘油、山梨醇、甘露醇、糖精钠中的至少一种。矫味剂、香精的品种和 用量的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可根据市场的需要,设计制备成不同口味的制剂, 可添加水果香精等制备成不同的水果口味。本发明的制剂还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防腐剂 品种和用量的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稳定剂可选自苯甲酸钠、山梨醇、依地酸 二钠等。

本发明胃肠粘膜保护剂可以制成冲剂、普通片剂、泡腾片、胃溶胶囊等多种剂型,也可 制成口服溶液。

本发明的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可以抑制食物营养成分、重金属离子及酒精的吸收。用于 降低血糖、稳定血糖、减少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血脂药物、降低胆固醇;抑 制酒精吸收、避免酒精中毒的发生,还可减少胃酸食道反流烧灼感中的应用。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但并不对本发明的内容构成限制。本 发明所采用的原料均为市售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5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冲剂,其配方如表1所示,其中,在制剂中还可以添 加甜菊苷、薄荷香精、亮蓝色素、苯甲酸钠等改善口感、风味,并增加稳定性。

表1:

实施例6~10

一种胃肠、食道粘膜保护剂的普通片剂,其配方如表2所示,其中,在制剂中还可以添 加适量片剂常用辅料,必要时可进行包衣处理。

表2: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高氧甲基果胶   100g   100g   100g   100g   100g   A群链球菌制剂   0.01g   0.05g   0.2g   0.25g   10g   枸杞多糖   0.0g   0.25g   0.5g   0.8g   10g   柠檬酸盐调pH值为   6.0   7.0   7.5   4.5   5.5

实施例11~15

一种胃肠、食道粘膜保护剂的泡腾片,其配方如表3所示,其中,在制剂中还可以添加 泡腾片的常用辅料。

表3:

实施例16~20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冲剂,其配方如表4所示,其中,在制剂中还可以添加 甜菊苷、薄荷香精、亮蓝色素、苯甲酸钠等改善口感、风味,并增加稳定性。

表4:

  实施例16   实施例17   实施例18   实施例19   实施例20   高氧甲基果胶   100g   100g   100g   100g   100g   绿脓杆菌制剂   0.01g   0.1g   0.2g   0.5g   10g   党参多糖   0.01g   0.1g   0.3g   0.8g   10g   柠檬酸盐调pH值为   6.5   7.0   4.5   8   3

实施例21~25

一种胃肠食道粘膜保护剂的普通片剂,其配方如表5所示,其中,在制剂中还可以添加 适量片剂常用辅料,必要时可进行包衣处理。

表5:

  实施例21   实施例22   实施例23   实施例24   实施例25   高氧甲基果胶   100g   100g   100g   100g   100g   假单胞菌制剂   0.01g   0.05g   0.2g   0.25g   10g   喉头菇多糖   0g   0.25g   0.5g   0.01g   5g   山药多糖   0.1g   0.25g   0.1g   0.01g   5g

  柠檬酸盐调pH值为   6.0   7.0   7.5   4.5   5.5

实施例26~30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冲剂,其配方如表6所示,其中,在制剂中还可以添加 甜菊苷、薄荷香精、亮蓝色素、苯甲酸钠等改善口感、风味,并增加稳定性。

表6:

实验例1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EGFR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进口分装;

NO酶法试剂盒,购自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动物

18~22g昆明系小鼠,雌雄兼用。

3.小鼠乙醇型胃粘膜损伤模型的制备

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0只、模型组10只、对照组10只),实验前禁食 24h,不禁水,实验组、模型组无水乙醇灌胃0.3ml/只,对照组dH2O灌胃0.3ml/只。实验组给 予实施例2制备的保护胶制剂2g,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g,第一次给药1小时后,处 死实验动物。

4.标本采集、处理及粘膜病理检查

各组小鼠拉颈处死,剪开腹腔,取出胃,沿胃大弯剪开,冰生理盐水冲洗。

4.1溃疡指数的测定

铺平胃,以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测量溃疡面的最大长径和垂直于最大长径的最大 宽径,以二者的乘积作为溃疡指数,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

溃疡抑制百分率=模型组溃疡指数-给药组溃疡指数模型组溃疡指数×100%

4.2出血情况记录:+极轻度出血;++轻度出血;+++中度出血;++++重度出血。

4.3胃粘膜组织学:胃粘膜标本以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

5.EGFR表达的检测

应用EGFR免疫组化染色的SABC试剂盒。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

6.NO含量测定

小鼠眼球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后放-20℃保存,采用酶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按照NO的 酶法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7.脾脏淋转试验

采用MTT掺入法。

实验结果为:

1.胃粘膜病理检查

1.1胃溃疡指数的测定:实验组溃疡指数与模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见表7。

表7:溃疡指数及抑制率

  组别   动物只数   溃疡指数(mm2)   抑制率   实验组   10   4.35±5.45*   68.5%   模型组   10   18.26±6.47   -   对照组   10   -   -

其中,*P<0.01。

1.2胃的充血、出血情况: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8:

  组别   动物只数   胃的充血、出血情况   实验组   10   1.25±0.85*   模型组   10   3.15±1.45   对照组   10   -

其中,*P<0.01。

1.3胃粘膜组织学

光镜下,正常对照组胃粘膜上皮完整,胃腺细胞排列较规则;模型组胃粘膜腺体排列不整, 有明显的腺体脱落现象;而实验组胃粘膜腺体脱落现象与模型组相比不明显。

2.胃粘膜EGFR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

对照组胃粘膜表达EGFR,粘膜全层均有EGFR阳性细胞;模型组损伤周围胃粘膜EGFR表 达增强;而实验组损伤周围胃粘膜EGFR表达比模型组更强。

3.血清中NO含量测定

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而实验组小鼠NO含量明显高于 模型组小鼠,结果见表9。

表9:

  组别   动物只数   NO(μmol/L)   Pcontrol   Pmodel   实验组   10   145.5±21.5   <0.05   模型组   10   80.8±18.8   <0.05   对照组   10   74.4±32.5

4.小鼠脾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测定

检测结果见表6,表明本发明的制剂可促进小鼠脾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

表10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

  组别   动物只数   SI   Pcontrol   Pmodel   实验组   10   1.98±0.341   <0.05   <0.05   模型组   10   1.53±0.466   对照组   10   1.43±0.398

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广泛存在EGFR,以粘膜层的含量较高。EGFR的增加通过介 导粘膜上皮细胞的分裂、修复及减少胃酸分泌而对胃粘膜起到保护作用。据报道,EGFR在胃 溃疡周围增加主要是介导TGF2α的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本发明通过制备小鼠乙醇型胃粘 膜损伤模型,证实了本发明的制剂对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果实验组溃疡指数显著低 于模型组,小鼠损伤周围胃粘膜EGFR表达大量增加,而实验组的EGFR的表达比模型组更强, 表明本发明的制剂能促进EGFR的表达。由此推测,本发明的制剂预防小鼠乙醇型胃粘膜损伤 的机理之一是增加了EGFR的表达。NO对胃肠道粘膜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通过 扩张胃粘膜血管,增加胃粘膜血流,抑制胃粘膜微循环中血小板聚集,改变血管通透性和增 加胃粘膜上皮的保护功能及完整性有关。本发明证实实验组N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增高,表明 本发明的制剂在小鼠乙醇型胃粘膜损伤时可以增加小鼠血清中的NO含量,从而在保护此种粘 膜损伤中发挥作用。

采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制剂制备的制剂进行试验取得了相同的效果。

实验例2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实施例2制备的制剂;

Hela细胞及CTLL2细胞;

胶原蛋白酶(SIGMA)I型:活力>125U/mg;

空肠弯曲菌培养基(上海市防疫站),加10%新鲜羊血,万古霉素10mg/L,多粘菌素2500μ/L, TMP5mg/L,二性霉素2mg/L。

2.动物分组

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

实验组1:灌胃实施例2制备的保护剂15g,

对照组1:灌胃短棒状杆菌制剂1g,

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

第8d处死小鼠。

3提取脾淋巴细胞及胃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

颈椎脱位处死小鼠,摘取脾及胃,将脾脏在100目钢网上研磨,收集滤过的细胞悬液,重 层于比重为1.089g/ml的FICOLL-UROGRAFIN上离心,收取界面层细胞,获得脾细胞(1×107/ 只);胃去除脂肪及系膜,切成5mm的小块,用含胶原蛋白酶I型(120U/ml)的15ml5%FCS的 RPMI1640液,振荡75min促进胃块分解,通过玻璃棉柱过滤,用44%与70%交界处细胞,获 取胃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5×105/只)。表型测定,73%为CD3+T淋巴细胞。

4免疫活性检测

4.1以Hela细胞作为靶细胞,胃LPL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分别为效应细胞,调节效靶比例为50∶ 1,用LDH释放法(参考王长安等.天然细胞毒的测定-LDH法[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4(1): 44)测定细胞毒活性。

4.2将胃LPL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分别与ConA共育48h后,收集上清,以CTLL2为敏感细胞, 用MTT法(参考秦慧莲等.四甲其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 反应[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7,14(6):407.)测定IL-2的诱生能力。

2结果

2.1对小鼠LPL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实验组与正常对照比较,胃固有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P<0.01),于对照 组相比,也显著增强(△P<0.01),如表11所示。

表11各组细胞毒活性测定值(n=10)

实验组1   对照组1   空白组2   胃LPL细胞(%) 29.34±5.25*△   15.79±2.69   13.90±1.45   脾淋巴细胞(%) 9.87±2.45   9.78±2.34   10.28±3.90

2.2对小鼠胃LPL细胞和脾淋马细胞IL-2分泌量的影响

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固有层T淋巴细胞分泌的IL-2的量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 0.01),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增强(△P<0.01),如表12所示。

表12各组IL-2活性测定值(OD值)(n=10)

 实验组1   对照组1   空白组2  胃LPL细胞(μ/ml)  26.93±1.93*△   15.56±1.84   13.55±2.43  脾淋巴细胞(μ/ml)  10.12±1.26   11.94±1.65   12.48±2.98

机体淋巴组织5%以上存在于粘膜系统,胃肠道的粘膜组织中,淋巴细胞又主要集中固有 层。本实验用机械分离和酶分解方式提取胃固有层T淋巴细胞(LPL),观察本发明的制剂刺激 下LPL的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IL-2诱生能力的改变,发现本发明的制剂能显著增强胃LPL细 胞的细胞毒活性,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同时本发明的制剂还可显著增加胃 LPL细胞IL-2的分泌量(P<0.01),IL-2主要是CD4+T细胞产生的自分泌细胞因子,使T淋巴 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并能刺激NK细胞生长,并增强它们的细胞毒功能。

采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制剂制备的制剂进行试验取得了相同的效果。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及其应用.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4375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20 CN 102743754 B *CN102743754B* (21)申请号 201110101254.9 (22)申请日 2011.04.21 A61K 45/00(2006.01) A61K 35/74(2006.01) A61K 31/732(2006.01) A23L 1/29(2006.01) A61P 1/04(2006.01) (73)专利权人 熊慧 地址 201101 上海市闵行区宝铭路 88 弄 99 号 1102 室 (72)发明人 熊慧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2、 责任公司 11223 代理人 王明霞 CN 101933894 A,2011.01.05, CN 1582746 A,2005.02.23, (54) 发明名称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及其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胶制剂, 具体讲, 涉及一 种同时包括免疫调节剂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 剂。本发明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组成包 括免疫调节剂、 高氧甲基果胶、 pH 值调节剂和粘 附剂。 其中, 免疫调节剂优选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 剂。本发明还涉及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保 护食道胃肠粘膜中的应用, 包括在制备治疗食道 炎、 胃炎、 胃溃疡、 肠炎、 肠道溃疡药物和 / 或保健。

3、 品中的应用, 还包括在制备减少酒精或胃酸对胃 的烧灼感、 胃酸食道反流烧灼感、 修复受损食道下 端的药物和 / 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魏秀丽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43754 B CN 102743754 B *CN102743754B* 1/1 页 2 1.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组 成包括免疫调节剂、 高氧甲基果胶、 pH 值调节剂和粘附剂 ; 所述的高氧。

4、甲基果胶与粘附剂 的重量比为 1 : 0.0001 0.001 ; 所述的果胶与免疫调节剂的重量比为 1 : 0.0001 0.1, 所 述的免疫调节剂选自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果胶与免疫 调节剂的重量比为 1 : 0.001。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pH 值调节 剂选自柠檬酸盐、 苹果酸盐、 酒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胃肠粘膜保护剂的 pH 值为 3 8.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粘附剂选自 粘性植物。

5、多糖, 所述粘性植物多糖选自枸杞多糖、 香菇多糖、 银耳多糖、 灵芝多糖、 黑木耳多 糖、 茯苓多糖、 山药多糖、 大枣多糖、 南瓜多糖、 地黄多糖、 当归多糖、 牛膝多糖、 黄精多糖、 党 参多糖、 银杏多糖、 树舌多糖、 喉头菇多糖、 黄芪多糖、 白芨多糖。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食道胃肠粘 膜保护胶制剂还包括矫味剂、 着色剂、 防腐剂、 稳定剂。 6.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制备保护食道胃肠粘膜制剂中的应 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制备 治疗胃炎、 胃。

6、溃疡药物和 / 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制备 减少酒精或胃酸对胃的烧灼感、 胃酸食道反流烧灼感、 修复受损食道下端的药物和 / 或保 健品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43754 B 2 1/10 页 3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膜保护胶制剂, 具体讲, 涉及一种同时包括免疫调节剂的胃肠、 食道粘膜保护胶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胃粘膜屏障是由三层即胃上皮细胞表面防护层、 上皮细胞层、 上皮细胞下防护层 及相关因素组成。当胃酸、 幽门螺杆菌、 酒精、 。

7、某些药物等损伤胃粘膜屏障, 胃粘膜糜烂充 血, 就会发生胃炎。 因此强化粘膜防卫能力, 促进粘膜的修复是治疗胃粘膜损伤的重要环节 之一。故防止胃粘膜屏障受到损害的药物被称为胃粘膜保护剂。 0003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胃粘膜保护剂如胶体铋、 硫糖铝、 双八面体蒙脱石、 替普瑞酮、 麦滋林 -S、 惠加强等是医生广泛使用的药物, 其中胶体铋因疗效确切、 服用方便、 副作用少 而使用尤多。胶体铋, 商品名丽珠得乐具有隔离病灶的作用, 丽珠得乐有水溶性和良好的 胶溶性, 在胃酸性环境下与病灶面的粘蛋白螯合, 沉淀下来形成覆盖物, 此覆盖物能阻止胃 酸、 胃蛋白酶对病灶部位的进一步刺激, 起到隔离病灶作用。

8、。 硫糖铝因带负电的硫酸盐可与 炎性胃粘膜表面的蛋白质相结合起到相似的作用。 0004 果胶为一种非淀粉多糖, 属于膳食纤维, 化学结构为线性 D- 半乳糖醛酸甲酯连接 而成的多糖。相对分于质量 5105 30105。凝胶化作用是果胶最重要的性质, 果胶最 主要的用途就是做酸性条件下的胶凝剂。目前真对果胶应用已有很多研究, 如果胶可应用 与食品中用做凝胶剂、 增稠剂、 组织成型剂、 乳化剂和稳定剂。由于果胶分子存在极性区和 非极性区使果胶具有多种功能性质, 因此果胶能够用于不同食品体系中。例如果胶可应用 于制备果酱、 乳酸菌饮料、 酸奶、 果冻等多种食品, 是一种非常良好、 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9、现 在针对果胶的医药用途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它是一种优良的药物制剂基质, 果胶作为 一种亲水性乳化剂、 凝胶剂和增稠剂, 可单独或与其他赋形剂合用配制软膏、 栓剂、 微囊等 药物制剂。特别是在缓、 控释制剂上的应用尤为重视。人们利用高甲氧基果胶不溶于水、 酸、 碱和其它溶剂, 只能被结肠内的果胶酶所降解这一特性, 将其用于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保 护药物顺利通过胃和小肠, 而在结肠部位定位释放, 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 此方法可针对性 的治疗结肠部位疾病如结肠炎和结肠癌等, 避免了药物在胃和小肠的吸收降低了药物的毒 副作用。同时, 医学研究发现果胶有降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硬化、 。

10、糖尿 病和胃溃疡。人体会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胆盐, 当胆盐被用于消化食物后又会以胆固醇的 形式被再次吸收和储存, 而果胶在小肠内能吸收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包括胆盐, 所以当果胶 与胆盐混合后小肠就无法重新吸收胆固醇, 而是将混合物排出体外。当要再制造胆盐时就 必须提取体内储存的胆固醇, 体内胆固醇量就会逐渐降低。果胶具有降糖作用是因为果胶 能增加糜物的粘稠度。凝胶物在小肠中阻碍了糖的吸收, 使胰岛素得分泌也有所降低。 0005 果胶根据酯化度(DE)的不同分为低甲氧基果胶(LPM)和高甲氧基果胶(HPM)。 高 甲氧基果胶溶液要求在 pH 值 2.0 3.8 范围内且体系中要含有 55以上的可溶性固。

11、体物 ( 多为蔗糖 ) 时经冷却后可形成非可逆性凝胶。其原理为首先果胶分子间只有相互靠近形 说 明 书 CN 102743754 B 3 2/10 页 4 成许多结合区, 才能达到形成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络, 而如果果胶分子所带电荷越多, 它们之 间相互排斥就越严重, 凝胶形成就越难。 因此, 控制果胶分子电荷数目就成为凝胶形成的关 键。pH 值在 2.0 3.8 之间可抑制 -COOH 基团的解离, 而高 DE 值也是减少负电荷的关键。 一般来说, DE 值越高成胶就越容易, 所以高甲氧基果胶在浓度为 0.3时即可形成凝胶。另 外, 果胶分子间脱水化程度也是影响凝胶形成的重要因素。果胶分子上带有。

12、大量的亲水基 团, 在水中能充分水化, 形成的单个果胶分子周围有一水分子层, 这样也阻碍了果胶分子间 的靠近而不能形成结合区。 此时, 向体系中加入亲水性强的物质如蔗糖, 就会与果胶分子争 夺水分子, 导致果胶分子间脱水而形成结合区, 有利于凝胶形成。因此, 体系 pH 值、 果胶 DE 值、 果胶含量、 可溶性固体物含量及种类都会影响到高甲氧基果胶体系的凝胶形成。 0006 本发明根据果胶的性质制备出了一种可保护胃肠道粘膜的保护剂。 目前市场上已 经出现了一些以果胶为主要成分的制品, 并具有保护胃肠粘膜的作用。但发明人经过试验 证实, 在保护胶制剂中添加免疫调节剂后, 可显著提高胃粘膜免疫细。

13、胞活性, 从而修复受损 的胃粘膜, 达到抗炎、 抗胃溃疡的作用。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 具有极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首要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0008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提出该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用途。 0009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0010 本发明提出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其组成包括免疫调节剂、 高氧甲基果 胶、 pH 值调节剂和粘附剂。 0011 本发明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免疫调节剂选自 卡介苗多糖、 核酸制剂, 短棒状杆菌制剂, 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 治疗用布什菌制。

14、剂, A 群 链球菌制剂,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 绿脓杆菌制剂, 假单胞菌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0012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 : 所述的果胶与免疫调节剂的重量比为 1 0.0001 0.1, 优选 1 0.001 0.1, 最优选 1 0.001。其中, 选用的免疫调剂的浓 度为市售产品的浓度。 0013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 : 所述的 pH 值调节剂选自柠檬酸盐、 枸橼酸盐、 苹 果酸盐、 酒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 pH 值为 3.0 8.0。 0014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 : 所述的高氧甲基果胶与粘附剂的重量比为 1 0.0001 0。

15、.1, 优选 1 0.001 0.1, 最优选 1 0.001。 0015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 : 所述粘附剂为粘性植物多糖, 所述粘性植物多糖 选自枸杞多糖、 香菇多糖、 银耳多糖、 灵芝多糖、 黑木耳多糖、 茯苓多糖、 山药多糖、 大枣多 糖、 南瓜多糖、 地黄多糖、 当归多糖、 牛膝多糖、 黄精多糖、 党参多糖、 银杏多糖、 树舌多糖、 喉 头菇多糖、 黄芪多糖、 白芨多糖。 0016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 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还包括矫味剂、 着色剂、 防腐 剂、 稳定剂、 香料。 0017 本发明还涉及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在保护胃、 肠和食道粘膜中的应用。 0018 其。

16、中, 涉及在制备治疗胃炎、 胃溃疡药物和 / 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在制备减少酒精 对胃的烧灼感、 胃酸食道反流烧灼感、 修复受损食道下端的药物和 / 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说 明 书 CN 102743754 B 4 3/10 页 5 0019 下面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 0020 本发明涉及一种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该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组成包括 : 免疫 调节剂、 高氧甲基果胶、 pH 值调节剂、 交联剂和粘附剂。 0021 在正常情况下胃内的胃液的 PH 值 1.3 1.8, 饭后胃液被稀释, pH 值可上升至 3.5, 是高氧基果胶形成凝胶的较适宜 PH 值。同时本发明还。

17、添加了 pH 值调节剂、 交联剂和 粘附剂, 从而使本发明的粘膜保护剂在水溶状态下成中性偏碱性质, 产品不成凝胶状态, 而 在胃酸条件下, 高氧甲基果胶发生交联, 从而形成凝胶状态, 而粘附剂提供粘结于胃粘膜的 性能, 使凝胶附着于胃粘膜上, 阻断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作用, 起到保护胃粘膜的 作用。 同时, 本发明的保护剂在胃粘膜上形成凝胶, 可以将本发明中的免疫增强剂固定于胃 粘膜表层, 而该免疫增强剂具有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 从而可以增加胃粘膜上免疫细 胞的活性, 从而达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并且通过药理实验证实, 本发明的制剂可增加胃粘 膜表面的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及血清中 N。

18、O 的表达。普通的口服免疫增强剂, 或者在胃酸中 被破坏, 或者由于不能或者很难接触到胃粘膜, 所以难以直接发挥作用。 本发明中将免疫增 强剂和果胶结合, 制备出一种可附着在胃粘膜上的制剂, 从而使制剂中的免疫增强剂直接 发挥作用, 达到增强胃粘膜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 0022 本发明所选用的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较强, 其中, 卡介苗多糖、 核酸制剂是由卡介菌 经热酚法提取多糖、 核酸, 以灭菌生理氯化钠溶液配制而成。 0023 短棒状杆菌制剂是采用具有免疫调节及抑瘤等活性的厌氧短棒状杆菌经培养 后制成悬液, 加甲醛杀菌, 以无菌 PBS 溶液稀释而成。规格为每安瓿含菌 6.0109或 1.210。

19、10。 0024 治疗用布氏菌制剂是用弱毒牛型布氏菌经加热杀菌制成, 规格为每 1ml 含菌 3.0109。 0025 A 群链球菌制剂为采用 A 群链球菌的弱毒菌株经培养、 扩增及青霉素处理后制成 的冻干品。规格为每瓶含菌体 0.5mg、 1mg 和 2.5mg。 0026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为采用的红色诺卡氏菌经发酵、 破碎、 提取获得细 胞壁骨架, 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后冻干制成, 主要含该菌细胞壁的组分霉菌酸、 阿拉伯半乳糖 和粘肽等。规格为 200g/ 瓶。 0027 绿脓杆菌制剂为采用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培养后, 取菌苔制成悬液、 加甲醛杀 菌、 以 PBS 稀释制成, 。

20、一般采用每 1ml 含菌 1.8109的含量用于治疗。 0028 假单胞菌制剂为采用假单胞菌济南株经培养、 收集菌体, 制成菌悬液, 加热杀菌, 用生理盐水溶液稀释制成, 一般采用每 1ml 含菌 6.0109的含量用于治疗。 0029 其中, 免疫增强剂优选无细胞短棒状杆菌制剂。 0030 本发明的制剂中含有 pH 值调节剂, 主要选自柠檬酸盐、 枸橼酸盐、 苹果酸盐、 酒石 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优选柠檬酸盐。 添加pH值调节剂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果胶制剂的ph 值, 使果胶为非凝固状态, 并调节口感, 减少刺激。 0031 本发明的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还包括矫味剂、 着色剂、 防腐剂、 稳定。

21、剂、 香料。其 中, 矫味剂选自甜菊苷、 甘油、 山梨醇、 甘露醇、 糖精钠中的至少一种。 矫味剂、 香精的品种和 用量的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 可根据市场的需要, 设计制备成不同口味的制 剂, 可添加水果香精等制备成不同的水果口味。 本发明的制剂还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 防 说 明 书 CN 102743754 B 5 4/10 页 6 腐剂品种和用量的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 稳定剂可选自苯甲酸钠、 山梨醇、 依 地酸二钠等。 0032 本发明胃肠粘膜保护剂可以制成冲剂、 普通片剂、 泡腾片、 胃溶胶囊等多种剂型, 也可制成口服溶液。 0033 本发明的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

22、可以抑制食物营养成分、 重金属离子及酒精的吸 收。 用于降低血糖、 稳定血糖、 减少葡萄糖吸收的作用 ; 同时还可以降低血脂药物、 降低胆固 醇 ; 抑制酒精吸收、 避免酒精中毒的发生, 还可减少胃酸食道反流烧灼感中的应用。 0034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但并不对本发明的内容构成限 制。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均为市售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实施例 1 5 0036 一种食道胃肠、 粘膜保护胶制剂的冲剂, 其配方如表 1 所示, 其中, 在制剂中还可 以添加甜菊苷、 薄荷香精、 亮蓝色素、 苯甲酸钠等改善口感、 风味, 并增加稳定性。 0037 表 1 : 0038。

23、 0039 实施例 6 10 0040 一种胃肠、 食道粘膜保护剂的普通片剂, 其配方如表 2 所示, 其中, 在制剂中还可 以添加适量片剂常用辅料, 必要时可进行包衣处理。 0041 表 2 : 0042 实施例 6 实施例 7 实施例 8 实施例 9 实施例 10 高氧甲基果胶 100g 100g 100g 100g 100g A 群链球菌制剂 0.01g 0.05g 0.2g 0.25g 10g 枸杞多糖 0.0g 0.25g 0.5g 0.8g 10g 柠檬酸盐调 pH 值为 6.0 7.0 7.5 4.5 5.5 0043 实施例 11 15 说 明 书 CN 102743754 B。

24、 6 5/10 页 7 0044 一种胃肠、 食道粘膜保护剂的泡腾片, 其配方如表 3 所示, 其中, 在制剂中还可以 添加泡腾片的常用辅料。 0045 表 3 : 0046 0047 实施例 16 20 0048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冲剂, 其配方如表 4 所示, 其中, 在制剂中还可以 添加甜菊苷、 薄荷香精、 亮蓝色素、 苯甲酸钠等改善口感、 风味, 并增加稳定性。 0049 表 4 : 0050 实施例 16 实施例 17 实施例 18 实施例 19 实施例 20 高氧甲基果胶 100g 100g 100g 100g 100g 绿脓杆菌制剂 0.01g 0.1g 0.2g 0.。

25、5g 10g 党参多糖 0.01g 0.1g 0.3g 0.8g 10g 柠檬酸盐调 pH 值为 6.5 7.0 4.5 8 3 0051 实施例 21 25 0052 一种胃肠食道粘膜保护剂的普通片剂, 其配方如表 5 所示, 其中, 在制剂中还可以 添加适量片剂常用辅料, 必要时可进行包衣处理。 0053 表 5 : 0054 实施例 21 实施例 22 实施例 23 实施例 24 实施例 25 高氧甲基果胶 100g 100g 100g 100g 100g 假单胞菌制剂 0.01g 0.05g 0.2g 0.25g 10g 喉头菇多糖 0g 0.25g 0.5g 0.01g 5g 说 明。

26、 书 CN 102743754 B 7 6/10 页 8 山药多糖 0.1g 0.25g 0.1g 0.01g 5g 柠檬酸盐调 pH 值为 6.0 7.0 7.5 4.5 5.5 0055 0056 实施例 26 30 0057 一种食道胃肠粘膜保护胶制剂的冲剂, 其配方如表 6 所示, 其中, 在制剂中还可以 添加甜菊苷、 薄荷香精、 亮蓝色素、 苯甲酸钠等改善口感、 风味, 并增加稳定性。 0058 表 6 : 0059 0060 实验例 1 0061 材料与方法 0062 1. 材料 0063 EGFR 免疫组化试剂盒, 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进口分装 ; 0064 NO 酶法试剂盒,。

27、 购自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0065 2. 动物 0066 18 22g 昆明系小鼠, 雌雄兼用。 0067 3. 小鼠乙醇型胃粘膜损伤模型的制备 0068 昆明种小鼠 30 只, 随机分为 3 组 ( 实验组 10 只、 模型组 10 只、 对照组 10 只 ), 实 验前禁食24h, 不禁水, 实验组、 模型组无水乙醇灌胃0.3ml/只, 对照组dH2O灌胃0.3ml/只。 实验组给予实施例 2 制备的保护胶制剂 2g, 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2g, 第一次给药 1 小时后, 处死实验动物。 0069 4. 标本采集、 处理及粘膜病理检查 0070 各组小鼠拉颈处死, 剪开腹腔, 。

28、取出胃, 沿胃大弯剪开, 冰生理盐水冲洗。 0071 4.1 溃疡指数的测定 0072 铺平胃, 以游标卡尺 ( 精确度 0.02mm) 测量溃疡面的最大长径和垂直于最大长径 的最大宽径, 以二者的乘积作为溃疡指数, 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 0073 溃疡抑制百分率模型组溃疡指数 - 给药组溃疡指数模型组溃疡指数 100 0074 4.2 出血情况记录 : + 极轻度出血 ; + 轻度出血 ; + 中度出血 ; + 重度出血。 0075 4.3 胃粘膜组织学 : 胃粘膜标本以 Bouin 液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HE 染色。 说 明 书 CN 102743754 B 8 7/10 页 9 00。

29、76 5.EGFR 表达的检测 0077 应用 EGFR 免疫组化染色的 SABC 试剂盒。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 0078 6.NO 含量测定 0079 小鼠眼球静脉取血, 分离血清后放 -20保存, 采用酶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按照 NO 的酶法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0080 7. 脾脏淋转试验 0081 采用 MTT 掺入法。 0082 实验结果为 : 0083 1. 胃粘膜病理检查 0084 1.1 胃溃疡指数的测定 : 实验组溃疡指数与模型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见表 7。 0085 表 7 : 溃疡指数及抑制率 0086 组别 动物只数 溃疡指数 (mm2) 抑制率 实验组 1。

30、0 4.355.45* 68.5 模型组 10 18.266.47 - 对照组 10 - - 0087 其中, *P 0.01。 0088 1.2 胃的充血、 出血情况 : 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0089 表 8 : 0090 组别 动物只数 胃的充血、 出血情况 实验组 10 1.250.85* 模型组 10 3.151.45 对照组 10 - 0091 其中, *P 0.01。 0092 1.3 胃粘膜组织学 0093 光镜下, 正常对照组胃粘膜上皮完整, 胃腺细胞排列较规则 ; 模型组胃粘膜腺体排 列不整, 有明显的腺体脱落现象 ; 而实验组胃粘膜腺体脱落现象与模型组相。

31、比不明显。 0094 2. 胃粘膜 EGFR 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 0095 对照组胃粘膜表达 EGFR, 粘膜全层均有 EGFR 阳性细胞 ; 模型组损伤周围胃粘膜 EGFR 表达增强 ; 而实验组损伤周围胃粘膜 EGFR 表达比模型组更强。 0096 3. 血清中 NO 含量测定 0097 检测结果表明, 模型组小鼠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 而实验组小鼠NO含量明 说 明 书 CN 102743754 B 9 8/10 页 10 显高于模型组小鼠, 结果见表 9。 0098 表 9 : 0099 组别 动物只数 NO(mol/L) Pcontrol Pmodel 实验组 10 145.5。

32、21.5 0.05 模型组 10 80.818.8 0.05 对照组 10 74.432.5 0100 4. 小鼠脾细胞对 ConA 刺激的反应性测定 0101 检测结果见表 6, 表明本发明的制剂可促进小鼠脾细胞对 ConA 刺激的反应性。 0102 表 10 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 0103 组别 动物只数 SI Pcontrol Pmodel 实验组 10 1.980.341 0.05 0.05 模型组 10 1.530.466 对照组 10 1.430.398 0104 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广泛存在 EGFR, 以粘膜层的含量较高。EGFR 的增加通 过介导粘膜上皮细胞的分裂、 修。

33、复及减少胃酸分泌而对胃粘膜起到保护作用。 据报道, EGFR 在胃溃疡周围增加主要是介导 TGF2 的功能, 促进溃疡的愈合。本发明通过制备小鼠乙醇 型胃粘膜损伤模型, 证实了本发明的制剂对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结果实验组溃疡指 数显著低于模型组, 小鼠损伤周围胃粘膜EGFR表达大量增加, 而实验组的EGFR的表达比模 型组更强, 表明本发明的制剂能促进 EGFR 的表达。由此推测, 本发明的制剂预防小鼠乙醇 型胃粘膜损伤的机理之一是增加了EGFR的表达。 NO对胃肠道粘膜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其机 理可能与通过扩张胃粘膜血管, 增加胃粘膜血流, 抑制胃粘膜微循环中血小板聚集, 改变血 管通。

34、透性和增加胃粘膜上皮的保护功能及完整性有关。本发明证实实验组 NO 含量较模型 组明显增高, 表明本发明的制剂在小鼠乙醇型胃粘膜损伤时可以增加小鼠血清中的 NO 含 量, 从而在保护此种粘膜损伤中发挥作用。 0105 采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制剂制备的制剂进行试验取得了相同的效果。 0106 实验例 2 0107 材料与方法 0108 1. 材料 0109 实施例 2 制备的制剂 ; 0110 Hela 细胞及 CTLL2细胞 ; 0111 胶原蛋白酶 (SIGMA)I 型 : 活力 125U/mg ; 0112 空肠弯曲菌培养基 ( 上海市防疫站 ), 加 10新鲜羊血, 万古霉素 10mg/L。

35、, 多粘菌 说 明 书 CN 102743754 B 10 9/10 页 11 素 2500/L, TMP5mg/L, 二性霉素 2mg/L。 0113 2. 动物分组 0114 昆明种小鼠 30 只, 随机分为 3 组 : 0115 实验组 1 : 灌胃实施例 2 制备的保护剂 15g, 0116 对照组 1 : 灌胃短棒状杆菌制剂 1g, 0117 空白组 : 灌胃生理盐水 ; 0118 第 8d 处死小鼠。 0119 3 提取脾淋巴细胞及胃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 0120 颈椎脱位处死小鼠, 摘取脾及胃, 将脾脏在 100 目钢网上研磨, 收集滤过的细胞 悬液, 重层于比重为 1.089g/。

36、ml 的 FICOLL-UROGRAFIN 上离心, 收取界面层细胞, 获得脾细 胞 (1107/ 只 ) ; 胃去除脂肪及系膜, 切成 5mm 的小块, 用含胶原蛋白酶 I 型 (120U/ml) 的 15ml5 FCS 的 RPMI1640 液, 振荡 75min 促进胃块分解, 通过玻璃棉柱过滤, 用 44与 70 交界处细胞, 获取胃粘膜固有层 T 淋巴细胞 (5105/ 只 )。表型测定, 73为 CD3+T 淋巴细 胞。 0121 4 免疫活性检测 0122 4.1以Hela细胞作为靶细胞, 胃LPL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分别为效应细胞, 调节效靶 比例为 50 1, 用 LDH 释放法。

37、 ( 参考王长安等 . 天然细胞毒的测定 -LDH 法 J. 中国免疫 学杂志, 1998, 4(1) : 44) 测定细胞毒活性。 0123 4.2 将胃 LPL 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分别与 ConA 共育 48h 后, 收集上清, 以 CTLL2为敏 感细胞, 用 MTT 法 ( 参考秦慧莲等 . 四甲其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2 活性及淋 巴细胞增殖反应 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7, 14(6) : 407.) 测定 IL-2 的诱生能力。 0124 2 结果 0125 2.1 对小鼠 LPL 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0126 实验组与正常对照比较, 胃固有层 T。

38、 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 (*P 0.01), 于对照组相比, 也显著增强 ( P 0.01), 如表 11 所示。 0127 表 11 各组细胞毒活性测定值 (n 10) 0128 实验组 1 对照组 1 空白组 2 胃 LPL 细胞 ( )29.345.25* 15.792.69 13.901.45 脾淋巴细胞 ( )9.872.45 9.782.34 10.283.90 0129 2.2 对小鼠胃 LPL 细胞和脾淋马细胞 IL-2 分泌量的影响 0130 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胃固有层 T 淋巴细胞分泌的 IL-2 的量明显增多, 差异 显著 (*P 0.01), 于对照组相。

39、比, 也显著增强 ( P 0.01), 如表 12 所示。 0131 表 12 各组 IL-2 活性测定值 (OD 值 )(n 10) 0132 说 明 书 CN 102743754 B 11 10/10 页 12 实验组 1 对照组 1 空白组 2 胃 LPL 细胞 (/ml) 26.931.93* 15.561.84 13.552.43 脾淋巴细胞 (/ml) 10.121.26 11.941.65 12.482.98 0133 机体淋巴组织 5以上存在于粘膜系统, 胃肠道的粘膜组织中, 淋巴细胞又主要集 中固有层。 本实验用机械分离和酶分解方式提取胃固有层T淋巴细胞(LPL), 观察本发明的 制剂刺激下LPL的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IL-2诱生能力的改变, 发现本发明的制剂能显著增 强胃LPL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 同时本发明的制剂还可 显著增加胃 LPL 细胞 IL-2 的分泌量 (P 0.01), IL-2 主要是 CD4+T 细胞产生的自分泌细 胞因子, 使 T 淋巴细胞由 G1 期向 S 期过渡, 并能刺激 NK 细胞生长, 并增强它们的细胞毒功 能。 0134 采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制剂制备的制剂进行试验取得了相同的效果。 说 明 书 CN 102743754 B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