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平面高频加热膏剂渗硼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属于向金属表面渗入非金属元素的方法及装置。
现有技术中,在金属表面渗硼主要采用扩散法,包括固体渗硼,液体渗硼和气体渗硼。这几种渗硼方式均存在渗硼时间长、渗层浅等缺点。而且不能稳定地得到Fe2B单相渗层。一般只能到FeB和Fe2B的双相组织,表层是FeB,次层是Fe2B,由于两者的膨胀系数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交界的FeB相处处于拉应力状态,易产生显微裂纹。即使得到单相的FeB,也属脆性相。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α-Fe、Fe2B和Fe3(C.B)的三元共晶组织具有高的硬度和良好的韧性,因此,许多国家开始研究超高频感应加热渗硼,出现了温度高于1100℃共晶点的渗硼工艺。但由于膏剂配方不适当和感应器存在的问题,渗层深只在0.15~0.20mm之间(参见《MИTOM》1982、5)。又由于平面感应加热功率大,金属表面呈熔融状态,不免凹凸不平,须留有足够的磨削余量(约0.15mm),故渗硼层仍嫌太浅。而为提高表面的平整度就应尽量缩短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因此不得不在感应器上加导磁体,而导磁体在200℃时就要失效。显然,1100℃高温下的幅射热,足以使导磁体的温度超过200℃而失效。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精选出高效的渗硼剂,提出一种新地渗硼方法,并相应地设计一种能在高温下正常工作的感应器,以获得性能良好、渗层较深的具有共晶组织的金属零件。
本发明设计的液冷导磁体感应器(如图1),即将导磁体〔1〕和感应线圈〔2〕的有效部分放入以石英玻璃〔4〕为底的盒〔5〕内,四周用聚氯乙烯或其它材料粘结而成。靠输送管〔8〕通入液流(如水、液态氢或氮、水质冷却液等)强制循环冷却导磁体〔1〕,使导磁体〔1〕不受高温热幅射的影响而正常工作。同时,石英玻璃〔4〕具有一定的耐热能力。在石英玻璃〔4〕和导磁体〔1〕的感应线圈〔〔2〕间靠垫片〔3〕留有0.5mm左右的间隙,以保证液流畅通。
本发明选用B4C、NaBF4(或KBF4)和Al2O3为渗硼剂的主要成分,加Al2O3是为了增加膏剂的透气性。渗硼膏剂的重量比为B4C50~90%,NaBF4(或KBF4)5~30%、Al2O33~20%,配制成粉末混合物,用25%的松香酒精溶液调成膏剂。将膏剂均匀的涂敷在所须渗硼的金属零件的表面,厚度以0.6~0.8mm为宜,并烘干。
将带有渗硼剂的金属零件〔7〕夹持在淬火机床的旋转工作台上,渗硼表面与导磁体线圈〔2〕的距离约4.1~4.5mm。其中,空气间隙〔6〕约为2.1~2.5mm,石英玻璃〔4〕厚不超过1.5mm,垫片〔3〕厚度不少于0.5mm。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电参数,进行超音频感应加热。使用超音频感应电流发生设备。使工件旋转以便加热均匀,转速在30~60转/分或视情况而定。感应加热一分钟左右就可得到深为0.25~0.43mm的渗硼层。渗后淬入油中。
在渗硼剂中用KBF4和NaBF4的效果相似,但采用NaBF4的配方比采用KBF4的配方渗硼深可提高30%。
对附图的说明:
附图1为液冷感应器的示意图。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方法及设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渗硼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2、渗渡时间短、渗层深达0.25~0.43mm以上,留有足够的精加工余量。
3、金属零件渗硼后的金相组织细密,硬度高,韧性好,不易开裂,不易剥落,提高了抗磨擦能力。
4、本方法还可以用于较长平面的逐步推进连续加热渗硼。
本发明以45钢制成的汽油发动机挺杆体端面渗硼为最佳实施例。作为最佳实施例,本发明采用水冷感应器(即靠水流冷却导磁体)。
1、装置:CYP-100-C型超音频感应加热装置,输出功率100KVA,频率100~150KHZ;水冷感应器、淬火机床等。
2、渗硼剂成分(重量百分比):
B4C85% KBF410% Al2O35%
3、金属表面涂层厚度:0.7mm。
4、零件端面与感应圈的距离4.3mm。
5、转速:30转/分。
6、其它有关电参标:
阳压:8.6~8.8KV
槽压:8.7KV 栅流:1.2A
阳流:7.3~7.5A
感应器的冷却盒用聚氯乙烯和石英玻璃粘成方盒状。以石英玻璃〔4〕为底。
加热62秒,注意通风,得到0.25~0.43mm深的渗硼层,渗硼后的金相组织为亚共晶体,共晶体为白色的Fe2B和Fe2(C,B),以及黑色的α-Fe(热处理后为含Fe3(C,B)的奥氏体和马氏体)三元共晶体和先折出的黑点状含Fe3(C,B)的α-Fe。共晶体呈黑白相间,弯曲交错的菊状组织,故有良好的韧性。渗层之下为板条状马氏体也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渗后硫化,装在EQ140发动机上进行剥落台架试验,超负荷40%,300小时所有试件均无剥落现象,超音频感应渗硼工艺的优越性由此可见。